XX退税评估报告(合集)

时间:2019-05-14 13: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退税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退税评估报告》。

第一篇:XX退税评估报告

`关于XX有限责任公司 软件产品超税负返还的纳税评估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对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软件产品超税负返还进行了纳税评估,结果如下:

该公司于2003年11月10日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地址为西安市高新区XX,法定代表人XX,注册资本XX万人民币,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XX。国税税务登记证号码为XXXXXXX。主要经营范围:XXX。

该公司于XX年X月XX日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XX年X月XX日,被陕西省信息产业厅、陕西省国家税务局联合认定为软件企业(陕信发【XX】XX号文件)取得编号陕XX号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此次调查,我们重点检查了该企业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X日的报表及企业的总账、销售收入明细账、应缴税金明细账,企业销售和纳税情况如下: XX年1月到XX年12月31日实现软件收入XX元,销项税金XX元,进项税金0元,应交税金XX5元,已交税金XX元,应退税金XX元,已退税金XX元。

经调查,该

事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并于XX年取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编号:陕XX),XX年X月取得软件产品证书编号:陕XX《XX》软件;XX年X月取得软件产品证书编号:陕XX《XX》软件;XX年X月取得软件产品证书编号:陕XX《XX》软件;XX年X月取得软件产品证书编号:陕XX《XX》软件;XX年X月取得软件产品证书编号:XX《XX》软件;XX年X月至XX年X月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共X,其产品有:《XX》和《XX》;《XX》;《XX》《签XX》软件等符合国税函[2000]168文件规定,同时我们检查了该企业的账务处理,发现该企业对软件产品的销售收入以及销项税金采取了与硬件分别记帐、分开核算、分别列示于纳税申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符合我们的要求。

销售额变动率和增值税税负率:

(1)本期销售额环比变动率:XX,(2)本期销售额同比变动率:XX(3)本期累计销售额同比变动率:XX(4)软件企业增值税税负率:XX 该公司客户主要是为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税务部门搭建安全平台,销售的自产软件产品,是属于随硬件销售的软件,专为公司搭建安全平台使用,业务发生不是持续进行的。销售额不存在可比性。所以合同金额大小也变动大,总体上属于正常范围,符合国税函【2009】432号文件和陕国税函【2009】356号文件之规定。同时,根据财税2011、100号文件精神,该企业应享受软

件产品超税负返还政策。

综上所述,该企业XX年办理的软件退税事项,符合国税局关于软件退税的文件规定,我们拟同意该企业2013年可以继续办理软件退税事项。

调 查 人:

长:

期:

XX年X月实现软件收入XX元,销项税金XX元,进项税金为0元,应交税金XX元,已交税金XX元。XX年X月实现软件收入XX元,销项税金XX元,进项税金为0元,应交税金XX元,已交税金XX元。。。。。。。。。。。。。。。。。。。

第二篇:纳税评估情况说明 退税申请报告

纳税评估情况说明

我公司XXX年X月至XXX年XX月止,总收入为XXXX.X元,税款为XXXXX.XX元,其中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多孔砖销售额是XX.XX元,税款为XXX.XX元,不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标砖为XXXX.元,税款为XXXX.元。

XXX年X月至XXX年XX月止,收入为XXX.X元,应交税款为XXX.元,其中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多孔砖销售额是XXXXX.X元,应交税款X.X元,不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收入为XX.X元,税款为XX.X元,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收入XXX年同期比XXX年的收入为XXXX.X元,比XXX年约收入XXX.X元,减少XXXX.元,减少X.%,应交税金XXX.XX元,与去年同期的X.X元,减少XXX.元,减少了X%。

XXX年X—XX月不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多砖销售额是XXXX.元,比XXX年X—XX月的不享受减免税政策的多砖销售收入为XX.X元增加了XXXXX.X元,增长了%,XXX年X—XX月应交税款为XXXX.元,与XXX年X—XX月的税款XX.X元,增加了XXX.X元,增加了XXX.X元%。

今年X—XX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总的减少过半,收入税金也减少XX.%,主要原因是XXX年房地产总体销售形势不好,XXX年X月份以后税率调整由%下调到X%,XXX年X月修村级公司,货拉不出去,库存存货太多,存货在X万元左右,在XX年销售。

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年

申请报告

阳朔县国家税务局:

根据朔国税增减批字[XXX]X号文件批准,其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期限从XXX年X月X日起所生产销售的页岩多孔砖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阳朔县伟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XXX年X月X日至XXX年XX月XX日止,所属期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销售额是XXX.XX元(不含税)应交增值税额是XXX.XX元,依%的即征即退优惠政策,我企业申请退增值税额XX.元。

xxxxxxx有限公司

XX年

第三篇:申请退税报告

退税申请

东丰县地税局:

我是东丰县宝康医院,2006年11月日成立,税务登记证号码为:220421xxxxxx,纳税人编码:xxxxxx,经营范围:医疗等。

1.我医院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42号)文件关于营业税的规定,在3年

期免税期到期后,于2010年4月缴纳2009年营业税 xxxxxx元。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财税[2009]61号)规定,财税[2000]42号文件有关营业税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即根据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三款,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我医院误缴营业税元;

2.我医院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42号)文件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房产税的规定,于2010年6月15日,缴纳房产税元。而我医院于

2010年5月31日取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证明,误缴房产税元。

3.而我医院共误申报纳税元。

4.现向贵局申请退税,退回误缴税款:营业税为元,房产税元。

希望贵局谅解,给予批准!为盼!

东丰县定康医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第四篇:申请退税报告

申请退税报告

**市地方税务局**分局:

我公司******有限公司,税务登记号为:******,经营范围:****;房屋租赁,房屋清洗,装饰材料,五金交电,通信设备,电力设备,建筑材料,化工产品销售,物业管理,水电安装;管道维修。

我公司于2013年7月22日缴纳2013年第二季度企业所得税***元,2014年3月13日汇算清缴2013年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为零。

现向贵局申请退税,退回多缴企业所得税,税款为****元。

希望贵局给予批准!为盼!

*****有限公司

2014年3月14日

第五篇:第六章 出口退税纳税评估教材

第六章 出口退税纳税评估

第一节 概述

一、出口退税评估的主要内容

出口退税评估利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综合征管软件中的信息、数据,建立出口退税评估数据库,针对出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货物的退(免)税情况,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方式抽取相关数据,分析、评价出口增长、出口价格变动、国内货物流向、报关口岸、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应退税额比重等方面的异常情况,作出定性、定量的判断,对出口企业可能存在的违规或违法行为而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出口退税评估既要对出口环节进行评估,又要对进项环节进行评估,还要对企业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出口环节的评估分析:主要对出口环节涉及的出口增长、出口单价、退(免)税额及相对应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出口企业的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异常、商品出口额增长异常、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新增出口商品异常、出口单价变动异常等评估分析。

2.进项环节的评估分析:主要对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购进单价等进行评估,包括出口企业只退税不免抵、换汇成本变动异常等评估分析。

3.出口应税项目的评估分析:主要对出口的不退税商品、未申报退(免)税的商品等应视同内销商品的评估及其他出口应税项目的评估,包括出口企业出口不退税商品、未申报退(免)税出口额比重异常、纳税申报与免抵退税申报比对异常等评估分析。

4.对特殊贸易方式的评估分析:主要对进料加工等特殊贸易方式、异地报关等特殊出口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出口企业异地报关异常、进料加工边角余料核销异常等评估分析。

二、出口退税评估特点

出口退税评估是纳税评估的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其评估对象为出口企业,与其他税种评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出口退税评估是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的重要手段。通过出口退税评估,可以进一步密切征退税衔接,并实现对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可以有效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

2.出口退税评估的政策依据——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较快。国家经常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出口和企业投资方向加以引导,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出口退税评估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

3.出口退税评估的对象——出口企业增长迅速,水平不一。我国外贸出口增长迅猛,出口企业数量增长也很快,由于新增出口企业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掌握水平不一,容易出现政策理解偏差等失误,增加了出口退税评估的工作量和难度。

4.出口退税评估涉及的要素复杂、多样。出口退税评估不仅要评估出口环节,还要评估进项环节;不仅要评估退税,还要评估征税;不仅要评估出口货物能否退税,还要评估出口货物是否真实存在,这就决定了出口退税评估涉及环节多、要素复杂、评估范围广、工作量大。

5.出口退税评估侧重于分生产企业的评估和外贸企业的评估,不侧重于按行业评估。由于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退(免)税政策差别大,记账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不同,所以采用的评估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出口退税评估不侧重于按行业评估,而侧重于按企业类型分生产企业的评估和外贸企业的评估。

6.出口退税评估可以与流转税等评估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遵循“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的原则,所以出口退税评估不但要评估出口货物退(免)税,而且要评估征税情况,因此,出口退税评估可以与流转税等评估有机结合,共同进行。

第二节 出口退税评估方法体系介绍

出口退税评估作为纳税评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设计原理上遵从纳税评估系统的整体原理,突出各种审核分析方法在评估分析中的作用。

具体来讲,出口退税评估中的审核分析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围绕税收分析预警中12类异常预警指标所反映问题,根据出口退税检查中积累的经验,归纳为29种评估方法,又根据分析方法的关联性进行有机组合,组合成15类分析模板。形象的说,出口退税各种分析方法是评估分析的基本单元,而模板则作为组织者,将这些单元根据不同的角度系统地加以组织,将相关分析方法根据关联性归集在模板中进行,最终能够形成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出口退税评估的分析模板与税收分析预警的预警指标一一对应,每一个预警问题只需调用一个分析模板即可进行评估分析,在应用中关系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经营方式、会计核算方法、退(免)税政策规定等差别较大,因此将出口额异常增长、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三个问题,分别按企业类型分为生产企业的模板和外贸企业的模板,因为最终表现为12个问题对应15个模板。不过,在软件处理上,已经设计为由软件根据企业类型自动调用对应的模板,因为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理解为问题与模板一一对应。

一、外贸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动率异常的外贸企业进行分析。影响外贸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的因素包括:货源地变化情况、出口商品品种变化情况等,并可以结合货源地与报关地及国别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判断出口企业是否存在涉嫌骗税的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

外贸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是指外贸企业报告期应退(免)税出口额比基期应退(免)税出口额的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造成外贸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的异常增长:一是其主要出口商品拓展了新的国外客户或新的市场,由于其主要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当主要出口商品有较大增幅时,企业的总出口额会有较大的增长;二是企业拓展了新的出口商品领域,在原先未有出口或出口额较小的商品领域拓展了新的市场,为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更广的发展前景,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总出口额也会有较大增长;三是企业在出口业务没有实际增长的前提下,虚报、高报出口。因此,对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的外贸企业应从其主要出口商品的增长幅度、出口新商品的增长幅度及外贸企业的货源地、出口口岸、出口目的国分布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认真、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分析、判断外贸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的增长是否正常。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主要出口商品测算法。

主要出口商品测算法是通过统计海关出口信息中企业基期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额,使用比率分析的方法,分析企业基期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的增长变化对总出口额增长变化的影响,以对企业总出口额增长原因作出初步判断的方法。

原理:

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种类相对较广,但其出口金额较大的商品即其主要出口商品也相对稳定。如果企业总出口额有较大增长,一般与其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的增长有关。税务人员可对其主要出口商品的增长进行重点分析,核实企业是否在主要出口商品领域拓展了新的市场或客户以及原有市场的需求是否有所增加等,以判断其主要出口商品的增长是否合理;如果在主要出口商品没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的出口额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则应对其新拓展的出口商品领域进行相关调查,对其货源情况、客户情况进行分析,以判断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

功能:

在使用主要出口商品测算法时,通过选择基期三种主要出口商品,分别计算这三种主要出口商品在报告期的出口额、该商品报告期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及该商品出口额的增长比率。通过这三种主要出口商品增长比率与全部出口额增长比率的比较,并结合这三种主要出口商品在报告期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初步判断企业出口额的增长是否与这三种主要出口商品的增长有关。

2.突增商品测算法。

突增商品测算法是通过统计出口企业突增出口商品的出口额及其所占的比重,分析企业突增出口商品的增长变化对总出口额增长变化的影响,以对企业总出口额增长作出初步判断的方法。

原理:

外贸企业出口额的增长,必然由几种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的增长引起,通过采用突增商品测算法,可分析企业出口额的增长主要由哪几种商品出口额的增长引起,通过分析企业在报告期的主要出口商品,可以大体了解企业出口额增长涉及的商品领域等。如果某些商品同基期进行比较后,增长幅度较大,则说明企业的经营方向等发生了一些改变,税务人员应对此部分突增商品的货源地、出口口岸、出口目的国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功能:

根据海关出口信息对企业的出口情况进行统计,如果企业在报告期内某商品的出口额占报告期总出口额的20%以上,并且该商品出口额相对基期的增长率大于50%,则该商品为突增出口商品。如存在此类商品,则结论为该商品基期未出口或出口较少,但报告期出口额比重较大,应对该商品的货源地、口岸、客户、合同等情况进行核查。

3.货源地、出口口岸对照法。

货源地、出口口岸对照法是通过列示外贸企业的报关口岸、进货货源地及出口目的国情况,对外贸企业进货货源地和出口口岸的地理位置、出口成本及业务合理性等进行分析,以评估外贸企业出口额增长是否异常的方法。

原理:

外贸企业收购货物进行出口销售,异地收购、异地报关是外贸经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同时也给日常出口退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在对出口额增长异常企业进行分析时,通过将其出口商品的进货货源地和出口口岸进行列示,可以帮助税务人员直观的对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作出初步判断。

功能:

将其出口商品的进货货源地、出口口岸及出口目的国进行列示,在对出口额增长异常的外贸企业进行合理性分析时,应重点考虑货源地与口岸距离远近带来的运输成本,同时,还要注意外贸企业的主要货源地、主要出口口岸是否为骗税多发地区或被国家税务总局列名的敏感货源地、敏感出口口岸等。

二、生产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动率异常的生产企业进行分析。影响生产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的因素包括:内外销比例发生变化、出口商品代码发生变化、出口(生产)能力、外购视同自产产品等几个主要方面。

(一)问题成因分析

生产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是指生产企业报告期应(免)税出口额比基期应退(免)税出口额的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造成生产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

1.在生产能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国外客户增多等原因,部分内销收入转化为外销收入,外销比例增大造成出口额增长。

2.增加了厂房、设备、工人,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导致出口额增长。3.在内外销比例和生产能力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购产品规模扩大会造成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外购视同自产产品规模扩大造成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二是外购不符合视同自产产品条件的产品而企业作了免抵退税申报造成出口额异常增长。

4.虚报出口,企业通过虚报出口数量或虚抬出口价格而骗取出口退税,会导致出口额异常增长。

5.故意隐瞒销售收入,企业通过故意隐瞒内销收入而达到不提或少提销项税额的目的,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出口额异常增长。

因此,对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的生产企业应从内外销比例变化、生产能力、外购视同自产产品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认真、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分析、判断生产企业出口额增长是否正常。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内外销比例法。

内外销比例测算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销销售额、外销销售额,计算出口企业总销售额和内销转外销导致出口额增长比例,并通过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比例与内销转外销导致出口额增长比例的差额进行关联比较测算,分析企业基期、报告期内外销比例变化对出口额增长的影响,对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作出判断的一种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原理:

内外销比例发生变化是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出口企业生产能力变化不大的条件下,采用内外销比例分析法,通过考查企业总销售额变化幅度、内外销比例变化幅度、企业出口额增长幅度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结果,则税务机关可据此对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在使用内外销比例测算法时,需要采集出口企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内销销售额和外销销售额。若总销售额增长比例不大,即使企业总体生产能力未扩大,而报告期企业由于内销比例缩小、外销比例扩大就可能导致企业出口额的较大增长,出口企业内销转外销导致出口额增长的比例,该增长比例在理论上与该企业的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比例是非常接近的,根据其离散程度可以对企业出口额增长是否异常作出判断。若总销售额增长比例较大,则不能用内外销比例法分析企业出口额的增长。

功能: 若总销售额增长比例不超过10%且外销出口额增长比例与内销转外销因素导致的外销销售额增长比例的差额不超过5%时,说明企业总的生产规模变化不大,且由于内销转外销导致出口额的增长比例与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增长比例比较接近,可以得出如下分析结论:此企业出口额增长可能是由于内外销比例发生变化造成,可结合其他方法作进一步分析;当总销售额增长比例不超过10%且外销出口额增长比例与内销转外销因素导致的外销销售额增长比例的差额大于5%,说明虽然企业生产规模未发生较大变化,但内销转外销导致出口额的增长比例与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的增长比例离散较大,因此不能使用内外销比例测算法合理的解释企业外销销售额的增长,应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进行分析;当总销售额的增长比例大于10%时,说明可能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等原因导致企业出口额增长较大,因此不能使用内外销比例法分析企业出口额的增长,应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进行分析。

2.生产要素类分析法。

生产要素类分析法包括原材料单耗分析法、关键设备生产能力分析法等五种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对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

生产要素分析法的使用重点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生产要素参数维护的准确性。

所谓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就是要按照不同生产要素分析法的需求,采集相关的数据,不能漏采。采集过程需要通过企业的明细账或实地盘点等方式。

所谓生产要素参数维护的准确性,是指要结合该类企业的生产特点,选择测算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的企业平均生产要素参数作为该企业的计算标准。在软件处理上,又可分为县级参数、市级参数和省级参数三种。不同级别的参数由不同级别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在使用上,首先使用县级参数作为计算标准,不存在县级参数时选用市级参数,不存在市级参数时使用省级参数。由于原材料单耗测算法、关键物件测算法、单位产品耗能测算法、设备生产能力测算法基本原理一致,下面以原材料单耗测算法为例进行重点讲解。

(1)原材料单耗测算法。

原材料单耗测算法是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或人工采集的出口产品名称、原材料耗用数量、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数量、产品期初库存、产品期末库存、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等测算企业的销售额,综合考虑内销和外购视同自产等因素,测算企业的出口额,通过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的差异率测算,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的一种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原理:

企业生产能力是影响企业销售额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测算企业的生产能力,综合考虑内销销售额和外购视同自产销售额等因素影响,可以测算出企业的理论出口额,用理论出口额与实际出口额进行差异率测算,就可以对企业出口额增长是否合理作出判断。

对于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投入与产品产出有固定数量关系的行业,可以通过原材料单耗测算法来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对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作出评估。

在使用原材料单耗测算法时,首先根据不同产品确定耗用的原材料,根据原材料耗用数量和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数量可以推算出该产品产量,耗用多种原材料可以推算出多个产量,对同一产品耗用多个原材料推算出的产量进行算术平均,即可得出该产品的理论产量,然后利用采集的该产品的产品期初库存、产品期末库存和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可以推算出该产品的理论销售额,将所有产品的理论销售额求和即可测算出该企业的总销售收入,用总销售收入减去内销销售收入,然后加上已申报视同自产产品销售额,就可以推算出该企业的理论出口额,理论出口额与该企业的实际出口额进行比较测算,若理论出口额大于实际出口额则说明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实际出口需要,从是否隐瞒内销收入角度进一步评估;若理论出口额小于实际出口额,则根据其差异率大小作出相应的评估判断。

功能:

在使用原材料单耗测算法时,逐步计算出单一原材料对应产品产量、产品平均产量、产品销售额、总销售收入、测算出口额、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差异率,然后根据差异率大小来评估企业出口额增长是否合理。

若差异率大于10%,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小于企业的实际出口能力,且差距较大,因此该企业可能存在虚报出口的嫌疑;若差异率大于等于零且不超过10%,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其实际出口能力差距不大,从原材料单耗测算法角度看,该企业出口额属正常增长;若差异率小于零,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能满足其实际出口需要,若差异率较大,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内销收入问题,需进一步约谈举证、调查核实。

(2)关键物件测算法。

关键物件测算法是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或人工采集的出口产品名称、关键物件耗用数量、单位产品关键物件耗用数量、产品期初库存、产品期末库存、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等测算企业的销售额,并综合考虑内销和外购视同自产等因素,测算企业的出口额,通过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的差异率测算,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的一种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3)单位产品耗能测算法。

单位产品耗能测算法是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或人工采集的出口产品名称、能源耗用数量、单位产品能源耗用数量、产品期初库存、产品期末库存、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等测算企业的销售额,并综合考虑内销和外购视同自产等因素,测算企业的出口额,通过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的差异率测算,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的一种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4)设备生产能力测算法。

设备生产能力测算法是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或人工采集的出口产品名称、生产设备名称、设备数量、设备利用时间、单位时间设备生产能力、产品期初库存、产品期末库存、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等测算企业的销售额,并综合考虑内销和外购视同自产等因素,测算企业的出口额,通过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的差异率测算,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的一种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5)计件工资或工资测算法。

计件工资或工资测算法是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或人工采集的产品名称、生产工人当期工资总额、单位产品所含工资、产品期初库存、产品期末库存、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等测算企业的销售额,并综合考虑内销和外购视同自产等因素,测算企业的出口额,通过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的差异率测算,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企业出口额增长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的一种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6)视同自产测算法。视同自产测算法是在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或人工采集的相关指标进行原材料单耗测算法、关键物件测算法、单位产品耗能测算法、设备生产能力测算法、计件工资或工资测算法等基础上,对以上各方法测算的出口额求平均值,用该平均值与企业的实际出口额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判断企业出口额增长是否合理的一种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企业生产能力的测算方法很多,当用多种方法对企业生产能力进行测算时,其测算的结果会不尽相同,为使测算的生产能力更为科学,与实际生产能力更为接近,可对多种分析方法测算的出口额求算术平均,该平均值与实际出口额的离散程度将更为接近。实际出口额大于测算出口额时,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小于企业的实际出口能力,若差距较大,则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未申报视同自产产品出口的问题,外购产品金额可能为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的差额;二是存在外购不属于视同自产产品范围的产品出口问题,外购产品金额可能为实际出口额与测算出口额的差额;三是存在虚报出口嫌疑。若实际出口额小于测算出口额,则说明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该企业的出口需要,但若差额较大,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内销收入的问题。

三、外贸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商品出口额变动率异常的外贸企业进行分析,导致外贸企业商品出口额增长因素主要有购进量、出口量增长、出口单价增长等因素。

(一)问题成因分析

外贸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是指外贸企业某商品报告期出口额相比该商品基期出口额的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造成外贸企业商品出口额的异常增长:一是企业拓展了新的出口商品领域,在原先未有出口或出口额较小的商品领域拓展了新的市场,为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更广的发展前景,这种情况下,企业该商品的出口额会有较大增长;二是企业在出口业务没有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虚报、高报出口。因此,对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的外贸企业应从其出口新商品的货源地、出口口岸、出口目的国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认真、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分析、判断外贸企业商品出口额的增长是否正常。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货源地、出口口岸对照法。

对外贸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问题的评估可采用货源地、出口口岸对照法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外贸企业该商品的进货、出口之间是否符合逻辑关系,从而判断企业出口业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原理同外贸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评估模板中的相应方法,侧重于对某类商品的分析。

四、生产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商品出口额变动率异常的生产企业进行分析,导致生产企业商品出口额增长因素有生产能力增加、内外销比例发生变化、外购视同自产、出口商品代码变化以及由委托出口改为自营出口等因素。

(一)问题成因分析

生产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是指生产企业某出口商品的报告期应(免)税出口额比基期应退(免)税出口额的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造成生产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

1.在企业生产能力、内外销比例和出口商品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商品代码发生变化会导致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变动。

2.在生产能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国外客户增多等原因,出口商品的部分内销收入转化为外销收入,外销比例增大造成出口额增长。

3.增加了厂房、设备、工人,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导致商品出口额增长。4.在内外销比例和生产能力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购产品规模扩大会造成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外购视同自产产品规模扩大造成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二是外购不得视同自产产品而企业作了免抵退税申报造成出口额异常增长

5.虚报出口,企业通过虚报出口数量或虚抬出口价格而骗取出口退税,会导致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

6.故意隐瞒销售收入,企业通过故意隐瞒内销收入而达到不提或少提销项税额的目的,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

因此,对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的生产企业应从商品代码变更、内外销比例变化、生产能力、外购视同自产产品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认真、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分析、判断生产企业商品出口额增长是否正常。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商品代码变更测算法。

商品代码变更测算法是通过利用出口退税海关信息,按照出口商品的上一级商品类别码的类别(即根据商品代码的前四位归类),对出口商品的基期出口额和报告期出口额进行比较测算,根据其差异率分析企业商品出口额的变动是否正常的出口退税评估方法。

原理:

影响企业商品出口额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出口商品的商品代码变化会导致企业商品出口额异常变动。

商品代码是商品分类的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商品代码的前六位可以对出口商品进行较为明细归类,根据商品代码的前四位可以对出口商品进行大的归类。商品代码会根据海关每年的调整发生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商品代码前4位即商品类别不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同一企业而言,商品类别变化的可能性较小。通过对商品类别出口额的分析,可以排除商品代码变化对出口额数据变化的影响,使数据分析结果更接近于企业的实际出口行为。

功能:

在使用商品代码变更测算法时,首先按商品代码的前四位进行归类,逐步测算出出口商品类别、基期商品出口额、报告期商品出口额、报告期商品出口额与基期商品出口额的差异率。若差异率不超过20%,说明从出口商品大类上看,商品出口额变动不大,而明细商品出口额却出现异常增长,因此,其商品出口额异常增长可能主要是由于商品代码变更造成,应进一步核实该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商品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商品代码发生改变的情况;若差异率超过20%,说明不但明细商品出口额出现异常增长,从该商品的出口商品大类上看,其出口额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因此,用商品代码变更测算法就无法准确分析此疑点,应从内外销比例大小、企业生产能力变化等角度进一步分析。

2.内外销比例法。

前面已做介绍,在本模板中主要是针对某类具体商品进行分析。3.生产要素分析法。

前面已做介绍,在本模板中主要是针对某类具体商品进行分析。4.视同自产测算。

前面已做介绍,在本模板中主要是针对某类具体商品进行分析。

五、外贸企业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的外贸企业进行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

外贸企业应退(免)税额异常增长是指外贸企业报告期应退(免)税额比基期应退(免)税额的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造成外贸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异常增长:一是外贸企业的应退(免)税出口额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则其相对应的应退(免)税额也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增长。对于外贸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发生异常增长的分析,可参照外贸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问题的评估方法进行,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额有较大幅度增长、企业在新的出口商品领域有较大幅度增长等。二是外贸企业的应退(免)税出口额没有发生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退税率调整或企业贸易方式的变化等因素,导致企业应退(免)税额有较大增长。首先,外贸企业的应退(免)税额取决于进货的计税金额和商品的退税率,所以,在总的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等因素造成某些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有可能造成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增长。其次,贸易方式的变化也对应退(免)税额产生影响,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当其从事进料加工出口业务时,应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其购进的进口料件应征税款可暂不计征入库,而是在企业申请退税时从应退(免)税额中进行抵扣,出口退税应抵扣税额等于进口料件的计税金额×退税率,当企业的贸易方式由进料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时,对计算应退(免)税额有影响的应抵扣税款则会减少,有可能造成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增长。

因此,对应退(免)税额异常增长的外贸企业应从其主要出口商品的增长幅度、出口新商品的增长幅度及外贸企业的货源地、出口口岸的分布情况、出口商品退税率的调整、出口贸易方式的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认真、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分析、判断外贸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增长是否正常。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应退(免)税额还原分析法。

应退(免)税额还原分析法是在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动率未超过10%时,以基期企业实际申报的应退(免)税额为基数,先分析退税率变化对退(免)税额的影响,再分析贸易方式变化对退(免)税额的影响,然后推算出报告期理论应退(免)税额,将理论应退(免)税额与报告期实际应退(免)税额进行比较,以判断应退(免)税额增长异常原因的分析方法。原理:

应退(免)税出口额、出口商品退税率、贸易方式的变化会造成出口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变化。在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动不大的前提下,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增长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出口商品退税率的变化对应退(免)税额产生影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应退(免)税额取决于进货的计税金额和商品的退税率;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应退(免)税额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和退税率有关。所以,在总的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等因素造成某些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有可能造成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增长。

其次,贸易方式的变化也对应退(免)税额产生影响。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当其从事进料加工出口业务时,应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根据进口料件金额计算出口退税应抵扣税额,出口退税应抵扣税额等于进口料件的计税金额×退税率。当企业的贸易方式由进料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时,对计算应退(免)税额有影响的应抵扣税款则会减少,有可能造成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增长。

通过应退(免)税额还原分析法,可以以基期的应退(免)税额为基准,综合考虑退税率调整和贸易方式变化对应退(免)税额带来的影响,大体测算出由于这两项因素变化而使报告期应退(免)税额达到的理论值。将这个理论值与报告期实际应退(免)税额进行比较,计算出两者的差异率,供税务人员分析企业报告期应退(免)税额增长的原因。

功能:

在使用应退(免)税额还原分析法时,首先分析由于退税率变化对企业应退(免)税额造成的影响。根据应退(免)税额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退税率变化对应退(免)税额的影响额。外贸企业为出口进货金额×(该商品报告期退税率-该商品基期退税率),生产企业为出口销售额×(该商品报告期退税率-该商品基期退税率)。然后,根据进料加工应抵扣税额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贸易方式变化对应退(免)税额的影响额。其中,外贸企业为基期应抵扣税额-报告期应抵扣税额,生产企业为基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报告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通过使用基期的应退(免)税额作为基数,加上上述两种因素计算出的对应退(免)税额的影响额,便可以得到报告期理论应退(免)税额。将报告期实际应退(免)税额与理论应退(免)税额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差异率小于10%,则说明在综合考虑退税率变化和贸易方式变化对应退(免)税额的影响后,报告期实际应退(免)税额与报告期理论应退(免)税额差异率不超过10%,说明该企业应退(免)税额增长主要由于退税率和贸易方式变化所致,属正常现象;如果两者差异率大于10%,则说明仅从退税率变化和贸易方式变化的角度还无法准确分析此疑点,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2.主要出口商品测算法。3.突增商品测算法。

4.货源地、出口口岸对照法。

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动率大于10%,系统选择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模板使用上述2、3、4三种方法进行分析,以核实出口额异常增长的真实性。前文已做详细介绍。

六、生产企业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的生产企业进行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

生产企业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是指生产企业报告期应(免)税额比基期应退(免)税额的增长幅度较大。因为生产企业免抵退税额(应退免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抵减额,因此可以从出口额、退税率、免抵退税抵减额等几个因素分析企业应退(免)税额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造成生产企业应退(免)税额异常增长:

1.出口额增长。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1)企业增加了厂房、设备、工人等,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导致出口额增长。

(2)在生产能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国外客户增多等原因,部分内销收入转化为外销收入,外销比例增大造成出口额增长。

(3)在内外销比例和生产能力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购产品规模扩大会造成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外购视同自产产品规模扩大造成企业出口额异常增长;二是外购不得视同自产产品而企业作了免抵退税申报造成出口额异常增长,不得视同自产产品就是企业外购的不符合视同自产产品条件的出口产品。(4)虚报出口,企业通过虚报出口数量或虚抬出口价格而骗取出口退税,会导致出口额异常增长。

(5)故意隐瞒销售收入,企业通过故意隐瞒内销收入而达到不提或少提销项税额的目的,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出口额异常增长。

2.退税率提高。由于出口货物退税率提高导致了企业应退(免)税额增长。3.贸易方式变化。根据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企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的货物到岸价格越小,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就越小,导致免抵退税递减额就越小,最终导致企业的免抵退税额就越大,因此,在企业出口额和退税率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于企业贸易方式变化,由进料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方式转化的越多,企业应退(免)税额就越大。

因此,对应退(免)税额异常增长的生产企业应从生产能力、内外销比例变化、退税率、贸易方式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认真、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分析、判断生产企业应退(免)税额增长是否正常。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应退(免)税额还原分析法。

分析原理同外贸企业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分析,仅是取数口径略有变化。2.内外销比例测算法。3.生产要素分析法。

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动率大于10%,系统选择应退(免)税出口额异常增长模板使用上述2、3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以核实出口额异常增长的真实性。前文已做详细介绍。

七、异地报关异常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异地报关异常的出口企业进行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

报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的过程。异地报关指出口企业不在当地(本省范围内)进行报关的过程。

出口企业异地报关可能由于本地到进口国家没有合适的运输方式,或国外客户对出口口岸有特殊要求,或者生产企业在外地收购的视同自产货物在收购地直接出口等情况。

1.异地收购异地出口。生产企业在异地收购出口的视同自产货物,可能存在企业在异地收购之后在附近海关报关出口的情况,出口的商品使用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分析法评估是否属于企业经营范围之内的产品,如属于经营范围之内,应评估出口的商品是否符合出口视同自产货物的条件。外贸企业在异地收购出口货物,从考虑节省运费等角度考虑,可能直接在异地报关出口。应对货源地和报关地根据地理位置合理性评估。

2.运输时间的原因。由于国外购货商的运输时间要求,本地可能没有合适的船期或运输方式出口到国外,所以需要到异地进行报关出口,应对本地的出口运输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估。

3.国外客商特殊要求。部分国外客户对出口口岸、出口货船或报关行有特殊要求,要求出口企业到其指定的出口口岸或报关行进行报关。应对具体情况实地调查后进行合理性评估。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分析法。

通过将一定时期内出口企业异地报关出口的商品与该企业在当地报关出口的商品对比分析,初步判断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的商品是否属于该企业经营的商品范围,该出口企业是否经常发生该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从而评估出口企业异地报关异常的问题。

原理:

出口企业因异地收购等原因在异地报关出口货物,调查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的商品在一定时期内有无在本地海关报关出口,初步分析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的商品是否属于出口企业的经营范围,如属于生产企业异地收购的视同自产产品可结合出口商品是否符合视同自产产品的规定做进一步评估。

功能:

如果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的商品种类曾在本地海关报关出口,则该出口企业可能经常发生该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基本说明该种异地报关出口的商品属于出口企业的经营范围之内,可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评估。

如果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的商品种类未曾在本地报关出口,则该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的货物可能不属于该出口企业的日常经营范围,应结合商品的货源地或产地进一步分析。

2.出口口岸评估分析法。

通过列示外贸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和出口商品货源地的情况,分析地理位置、出口成本、业务合理性等合理性原则,如按照节约成本、方便快捷的原则,报关地与目的国是否存在舍近求远的现象,运输方式上是否存在应使用海运方式而选择陆运或空运方式的现象,人工评估外贸出口企业异地报关异常的问题。

原理:

外贸企业异地收购出口是外贸经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大的管理漏洞,目前对于异地收购出口、异地收购同类产品比例较大以及货物从敏感口岸报关出口的企业,实行重点管理,国家税务总局也专门下发了《出口货物税收函调办法》加强了对外贸企业异地收购出口的管理。

功能:

结合异地报关口岸分布情况分析企业出口业务真实性、合理性。根据该口岸对应出口报关单信息,在外贸企业出口明细表中,查找与报关单信息中商品代码相同的进货明细和出口明细。

如果进货明细与出口明细为多进货多出口,首先比较对应报关单在进货明细中有无相同进货数量的进货信息,可能增加了货源地同时减少了某货源地的进货金额。

评估货源地、货源地进货金额占全部进货金额的比例、是否敏感口岸出口、异地报关出口占全部出口比例等数据,合理判断外贸出口异地出口业务的合理性。

3.货源地、出口口岸图表分析法。

通过将出口企业在异地报关出口情况在模拟地图上进行展示,对该企业的货源地、报关地等相关信息突出显示,评估出口企业异地报关异常的问题。

原理:

通过在地图上展示货源地及每个货源地的进货金额和占总进货金额的比重、出口口岸及每个口岸的出口额和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并且对敏感口岸进行重点标识,按照节约成本、方便快捷的原则,分析报关地与目的国是否存在舍近求远的现象,运输方式上是否存在应使用海运方式而选择陆运或空运方式的现象。

功能:

通过展示出口企业异地报关出口口岸和货源地的地理位置,从空间上判断出口企业出口业务的合理性。

八、生产企业只退税不免抵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只退税不免抵的生产企业进行分析。对于连续六个月只退税不免抵企业,通过分析其内外销比例、税负率以及进项税额组成情况,判断企业免抵退税情况是否合理。

(一)问题成因分析

生产企业只退税不免抵是指免抵退企业出现连续六个月申报退税额累计大于零,而免抵额累计等于零的异常问题。通过对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免抵退汇总表进行筛选,选取出疑点免抵退企业作为评估对象进行评估。

影响出口企业免抵税额实现的因素很多,综合来看存在以下主要因素: 1.评估期前和评估期内集中进货导致进项税额较大。

2.评估期前和评估期内取得虚开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进项税额虚大。3.隐瞒内销收入,提高外销收入比例,导致退税额偏大。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可以得出免抵退税企业提高外销收入比例、虚增进项税额是影响免抵税额正常实现的人为因素。因此免抵退税企业免抵税额为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外销比例过大,使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出口企业既有内销收入,又有外销收入,则外销收入比例越小,则退税额越小,免抵额越大;外销收入比例越大,则退税额越大,免抵额越小。当外销收入达到一定比例,免抵退税额大于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就会出现免抵额为零的问题。

免抵退税企业为了达到提高退税额,降低免抵额的目的,存在人为地控制或提高外销收入的比例,使企业在既有内销收入,又有外销收入的情况下,出现只有退税额没有免抵额的问题。而当出口企业进项税额没有明显变化,却出现连续六个月只退税无免抵的问题,就有可能是出口企业人为地提高外销比例,从而影响免抵额、退税额的实现和计算。

(2)虚增进项税额,使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企业外销收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提高退税额,降低免抵额的目的,存在人为地虚增进项税额,使得出口企业的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增大,出现只有退税额没有免抵额的问题。而当出口企业外销收入比例没有达到一定比例,却出现连续六个月只退税无免抵的问题,就有可能是出口企业人为地虚增进项税额,从而影响免抵额、退税额的实现。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外销比例分析法。

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和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企业外销销售收入、内销销售收入、期初留抵税额、本期进项税额、本期销项税额、其他进项税额转出计算出口企业的外销占总销售收入比例和外销占总销售收入比例的临界值,并通过外销占总销售收入比例和外销占总销售收入比例的临界值的比较测算,对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比例异常(连续六个月累计应免抵额等于零且累计应退税额大于零)的问题进行合理评估。

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企业既存在内销收入,又存在外销收入,出口企业内外销收入的比例、产品增值率、加工贸易方式等都是影响出口企业免抵退税额实现的客观因素,而内外销收入比例对出口企业免抵额或退税额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外销收入占总销售额收入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在免抵退税计算时,就会出现应退税额而不会产生免抵税额的现象,这样就存在外销占总销售收入比例的一个假定临界值。如果外销收入比例大于这个临界值,则应产生退税额而不产生免抵税额,如果外销收入比例小于这个临界值,则应产生免抵税额而不产生退税额。这个临界值由于出口商品的征退税率、期初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的变动而变动。

功能:

在测算中,外销比例如果大于外销占全部销售额比例的临界值,出口企业可能因为外销比例较大的原因,在免抵退税计算时,出现了实现应退税额而没有免抵税额的情况,造成连续六个月只退税不免抵,属于正常情况。

外销比例如果小于外销占全部销售额比例的临界值,出口企业在免抵退税计算时,一般应不会出现免抵额为零的情况,而在实际申报中如果出口企业连续六个月只实现退税额而没有实现免抵税额,则该企业可能存在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计算不准确或存在虚假申报等问题,属于不正常的情况。在日常检查中可重点对企业申报的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进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进行审核。

2.虚拟税负率分析法。

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和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生产企业期初留抵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商品征税率为17%的外销收入、商品征税率为13%的外销收入、商品征税率为17%的内销收入、商品征税率为13%的内销收入、本期进料加工虚拟进项税额来计算出免抵退税企业的虚拟税负率,并通过虚拟税负率和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的比较测算,对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比例异常(连续六个月累计应免抵额等于零且累计应退税额大于零)的问题进行合理评估。

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免抵退税生产企业的退税额和免抵额的实现是通过免抵退税额与本期期末留抵税额来计算的。本期期末留抵税额是影响免抵退税企业免抵额实现的客观因素,而企业的税负率是决定本期期末留抵税额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免抵退税企业的虚拟税负率对出口企业免抵额或退税额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免抵退税企业来讲,虚拟税负率越低,则本期期末留抵税越大,在免抵退税计算时,就会出现应退税额而不会产生免抵税额的现象。而造成免抵退税企业虚拟税负率偏低有虚增进项税额或上期留抵税过大等因素。

功能:

如果虚拟税负率比同行业平均税负率小,则该免抵退税企业虚拟税负率与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较低,可能进项税额存在问题,进项税额和留抵税额过大,有进项税额抵扣不实的嫌疑;如果虚拟税负率比同行业平均税负率高,则该免抵退税企业虚拟税负率与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相差不大,只退税不免抵问题可能不是由虚增进项税造成的,可通过其他方法继续分析。

3.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占总进项的比例分析法。

通过利用出口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进项抵扣金额、运输费用结算单据进项抵扣金额、农产品收购发票和农产品销售发票进项抵扣金额等内容计算出口企业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金额占总进项金额比例,并通过对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金额占总进项金额比例的评估分析,来确定出口企业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税额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存在进项税额抵扣不实,虚增进项的嫌疑,以此对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比例异常(连续六个月累计应免抵额等于零且累计应退税额大于零)的问题进行合理评估。

原理:

通过计算免抵退税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税额占总进项税额的比例,来评估该企业在该时间范围内的免抵退税申报是否合理,是否有通过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金额来虚增进项税额的问题。

功能:

在测算中,如果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金额占总进项抵扣金额的比例不超过30%,则在免抵退税计算时,出现了实现应退税额而没有免抵税额的情况,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情况不是检查重点。

如果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金额占总进项抵扣金额的比例超过30%,而且出口企业连续六个月只实现退税额而没有实现免抵税额,则该企业可能存在进项税额抵扣不实,虚增进项的嫌疑,应列入重点监控对象,重点核实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金额的情况,并可结合其他方法对企业做进一步评估。

九、出口不退税商品评估模板

本模板对出口不退税商品进行评估分析,出口不退税商品应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从出口报关单信息中筛选出出口不退税商品信息,逐条核实是否已转内销。处理标志分三种情况“核查已自行申报纳税、核查后已通知转内销、核查其他情况”。

(一)问题成因分析

出口不退税商品是指根据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其出口退税率为零,应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的出口商品。对出口不退税商品的评估主要是为了防止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对出口不退税商品未按政策规定作内销处理而导致不缴或少缴税的情况。

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导致出口企业违规:一是出口不退税商品的企业因对政策缺乏了解而未能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或办理了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或者故意不办理登记、认定手续以躲避税务机关的检查,这都使出口不退税商品处于税务机关日常管理的真空地带;二是出口企业实行账外账,对出口不退税商品的销售收入不做或少做账务处理,做纳税申报时瞒报或少报该项销售收入;三是出口企业在作账务处理时,将出口不退税商品应视同内销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退税商品的外销销售收入都记作外销销售收入,使两类商品都享受退税政策;四是出口企业在出口不退税商品时,用与不退税商品类别相近的可退税商品的海关商品代码报关出口;五是出口企业在对出口不退税商品计提销项税额或计算应纳税额时,计算公式应用错误。因此,对出口不退税商品的出口企业,要根据出口不退税商品信息,认真研究、分析企业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查找其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不退税商品核查分析法。

不退税商品核查分析法是分析企业申报信息中的出口不退税商品信息,并与税务机关前期已经处理的出口不退税信息分别核对,筛选出尚未处理的出口不退税信息由税务机关据以逐条核实进行落实处理的方法。

原理:

在使用不退税商品核查分析方法时,需要采集企业退(免)税认定信息、出口不退税商品信息和税务机关前期已处理完毕的出口不退税商品信息。利用海关信息查找报告期内出口企业的所有出口不退税商品信息,再将不退税商品信息与税务机关前期已处理完毕的出口不退税商品信息核对。两者有相同记录的,表明该信息前期已经处理完毕,剩余不相符部分则为未处理信息,可交由税收管理员到企业实地核查后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功能:

将当期出口不退税信息与税务机关前期已经处理完毕的企业出口不退税商品数据进行比对,若两者存在报关单号相同的记录,则表明该信息前期已经处理,出口企业可能已经将这部分出口销售收入自行或经税收管理员核查后作转内销处理并申报纳税,当期不需再做处理。

当期出口不退税信息中前期未处理的部分,可交由税收管理员到企业逐条核实,落实其是否已经记入内销销售收入并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或计算应纳税额。不予退(免)税的货物若为应税消费品,出口企业为生产企业的,须按现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计算缴纳消费税,若出口企业为外贸企业,则不予退还消费税。经核查存在其他情况的,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十、纳税申报与免抵退税申报比对异常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纳税申报与免抵退税申报比对异常的生产性出口企业进行评估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

纳税申报与免抵退税申报比对异常是指生产性出口企业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 “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 与上期免抵退税汇总表中“当期应退税额”不相符。根据现行出口退(免)税政策规定,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应按照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填报,也就是说,当期纳税申报表的“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与上一期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当期应退税额”的当期数和累计数均应一致。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造成纳税申报表与免抵退税申报表比对异常:一是生产企业上期免抵退税汇总表“当期应退税额”不为零,但在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栏中漏报或者错报金额;二是出口企业未能正确理解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的含义,在实际收到上期免抵退税汇总表“当期应退税额”的退税款后才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予以填列;三是前期发现的比对异常,在当期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 “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与免抵退税汇总表中“当期应退税额”的差额做调整处理,导致这两栏数据的当期数不相符,但累计数一致。因此,对纳税申报与免抵退税申报比对异常的出口企业,应认真分析、查找其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视具体情况有区别地进行相应处理。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免抵退税汇总表应退税税额与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比较法。

免抵退税汇总表应退税额与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比较法是将生产性出口企业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与上一期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当期应退税额”进行比较分析,若这两个栏次存在差额,再将该差额与当期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进行比较并据以进行相应处理的一种方法。

原理: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税货物已退税额”按照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填报。

由于当期纳税申报表“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不准确会导致出口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及期末留抵税额申报错误。因此,对于经比对发现的异常数据,若税务机关前期已经做了相应处理,当期比对异常数据可以忽略;对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的当期数与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的当期数不一致但累计数相同的,在核实后,当期比对异常数据可以忽略。

其他税务机关尚未处理的异常数据,需要做进一步比较分析。具体而言,若当期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与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相比偏大,则出口企业当期纳税申报进项税额偏小,应纳税额增加或期末留抵税额减小;相反,若当期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与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相比偏小,则出口企业当期纳税申报进项税额偏大,应纳税额减小或期末留抵税额增加。

功能:

使用免抵退税汇总表应退税额与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比较法是为了及时发现生产性出口企业上期免抵退税汇总表“当期应退税额”与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是否相符,防止出口企业虚增进项而导致少缴税款、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错误或多转进项等问题的发生。

一般而言,上期免抵退税汇总表中“当期应退税额”与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 “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存在差异分两类情况,一类是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大于纳税申报表的应退税额。在这种情况下,若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与纳税申报表的应退税额的差额小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应调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留抵税额,调减额等于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与纳税申报表的应退税额的差额;若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与纳税申报表的应退税额的差额大于期末留抵税额,应补征税额,应补征税额为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与纳税申报表的应退税额和期末留抵税额之差。第二类是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小于纳税申报表的应退税额。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多转出进项税额的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进项税额偏小、应纳税额偏大,可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后做相应处理。

另外,若免抵退税汇总表的应退税额的当期数与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的当期数不一致但累计数相同,则有可能是前期数据申报错误导致的差额在当期税额中进行了相应调整,在核实后,当期数据的比对异常可以忽略。

十一、未申报退(免)税出口额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未申报退(免)税出口额异常的出口企业进行评估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

未申报退(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商品出口后未做外销销售收入或虽然做了外销销售收入但未申报或未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免)税的行为。

造成出口企业未按规定申报退(免)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部分出口企业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未办理税务登记或办理了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也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出口商品退(免)税;(2)出口企业出口商品的外销销售收入未按照财务会计有关规定及时入账,导致无法进行出口退(免)税申报;(3)出口企业对已出口商品确认了外销销售收入但未及时做退(免)税申报;(4)出口企业未申报退(免)税的出口商品已经超期,但未做转内销处理并计提销项税额或计算应纳税额。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未申报退免税核查分析法。

未申报退免税核查分析法是指通过采集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出口退(免)税认定信息、企业退(免)税申报信息与海关信息、税务机关前期已处理的未申报退(免)税信息,使用比对分析的方法,对出口企业未申报退(免)税的出口商品逐项落实并进行相应处理的一种方法。

原理:

根据现行出口退(免)税政策规定,出口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90日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日内申报退(免)税确有困难以及纸质凭证丢失或内容填写有误,按有关规定可以补办或更改的,应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其退(免)税业务的退税部门提出延期申报书面申请,经市级退税管理部门批准后,可在核准的期限内申报办理退(免)税手续。逾期不申报的,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经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者外,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主管其征税部门应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

功能:

首先,将筛选出来的未申报退(免)税信息与税务机关前期已经处理完毕的信息进行核对,两者有相同记录的,说明这部分信息已经核查完毕可以忽略。一般而言,前期未处理需在当期核查的出口企业未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信息分以下几种情况:(1)未申报出口退(免)税货物未超期的,可督促出口企业及时做外销销售收入并在政策规定期限内收齐单证向税务机关做免抵退税申报;(2)未申报出口退(免)税货物已经超期的,税务机关对其销售收入应视同内销销售收入予以征税;(3)未申报出口退(免)税货物办理了延期申报且延期申报未超期的,应督促出口企业在税务机关核准的期限内申报;(4)未申报出口退(免)税货物办理了延期申报且延期申报已超期的,税务机关对其销售收入应视同内销销售收入予以征税。

十二、生产企业新增出口商品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新增出口商品异常的生产企业进行评估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

生产企业新增出口商品异常问题评估主要针对出口企业发生出口在以前一定时期内从未出口过的新商品,通过企业经营范围的比较、企业生产能力的测算等手段防范出口企业存在收购出口、违规代理等问题的发生。目前,生产企业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趋利避害,加快了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出口的商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部分出口企业存在出口超出经营范围产品、收购出口等违规行为。

1.违规代理出口。代理出口是指外贸企业或其他出口企业,受委托单位的委托,代办出口货物销售的一种出口业务。生产企业外购货物委托出口企业代理出口的,一律不予办理退税,同时生产企业也不允许给其他企业代理出口。

2.超出经营范围产品。如果企业出口的商品不在企业的经营范围之内,该企业出口的商品可能存在违规出口的问题。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企业经营范围分析法。

通过比较出口企业在税务机关征税部门和退税部门认定登记的企业经营范围,对生产企业出口以前未出口过的新商品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外购视同自产产品、虚假出口等问题。

原理:

由于部分生产企业存在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生产工艺的变化,发生了出口以前从未出口的商品,而也有部分生产企业存在违规代理出口、违规收购出口、违规出口非视同自产产品的情况。

通过对生产企业出口新增出口商品的监控,对企业出口的在一定时期内从未出口的新商品,与出口企业在税务机关征税部门和退税部门登记认定信息中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比较,判断该企业出口的新增商品是否属于企业的经营范围。

功能:

通过比对出口企业新增出口商品是否在税务机关系统登记的经营范围之内,来初步判断出口企业是否存在违规代理出口、收购出口等违法情况。

如果新增出口商品在企业的经营范围,则说明出口企业可能发生了产品结构的变化或开发了新产品。也可结合其他方法对企业出口新增商品的情况做进一步评估。

如果新增出口商品不在企业的经营范围内,说明出口企业可能存在违规代理出口、收购出口、出口的不属于视同自产产品等违法情况,应到企业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

2.设备生产能力测算法。前文已介绍。3.关键物件测算法。前文已介绍。

十三、进料加工边角余料核销异常评估模板

本模板对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在进料加工手册核销时未申报边角余料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进料加工手册核销信息与海关完税凭证信息检查比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边角余料未正常核销。

(一)问题成因分析

进料加工是指国内有外贸经营权的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返销出口的业务。加工合同执行完毕后1个月,经营单位应凭《登记手册》和经海关签章的进出口专用报关单及《核销申请表》等有关单位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海关审核无误后,准予核销结案。出口合同中规定由国外客户免费或有价提供的原辅料的包装物料,加工成品后,如有剩余,由经营单位提出申请,海关同意后可以转入其他出口合同中继续加工出口,如有内销,应及时补税。

在申报手册核销前,需要审核以下情况:

1.“剩余边角余料”指手册合同履行完后,进口料件未使用完毕,剩余的边角余料折人民币金额。

2.“结转至其他手册成品”指生产的产品未直接出口,而是在海关保税监管下结转至其他手册或销售给其他企业产品销售额。

3.“剩余残次成品”是指手册合同履行完后,剩余的残次成品、半成品折人民币金额。

4.“其他减少出口成品”指生产的产品发生内销、损失等没有出口,或虽已出口但未经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的产品销售额或核定销售额。

5.“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指手册合同履行完后,未使用完的并结转至其他手册的进口料件金额。

6.“其它减少进口料件”指进口料件发生内销、退货、损失等没有参与产品生产的情况时,其料件进口金额。

7.属海关补税、进口退货情况的,应在“其它减少进口料件”栏目中反映,金额应与海关补税的计税依据、进口退货金额一致。

核销时,在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录中,录入手册核销信息,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分配率=(实际进口总值-剩余边角余料金额-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金额-其他减少进口料件金额)/(直接出口总值+结转至其他手册成品金额+剩余残次成品金额+其他减少出口成品金额)×100%。

本手册实际免税进口料件金额总值=本手册审核通过出口总值×实际分配率。

核销手册调整不得免征抵扣税额抵减额=本手册实际免税进口料件金额总值×(征税率-退税率)-本手册累计已开出的不得免征抵扣税额抵减额(申报额)。

核销手册调整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本手册实际免税进口料件金额总值×退税率-本手册累计已开出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申报额)。

可以看出对于在进料加工手册核销时,剩余边角余料金额如果没有申报时,造成企业的实际分配率偏大,影响本手册实际免税进口料件金额总值偏大,核销手册调整不得免征抵扣税额抵减额偏大,进而造成企业虚增进项税的问题。

在评估时也应对进料加工核销的其他计算项目如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金额等进行核实。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边角余料核销比对分析法。

通过海关对出口企业进料加工贸易的征税信息比对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进料加工手册核销申报的情况,评估出口企业是否存在进料加工手册核销未申报边角余料,进料加工边角余料核销异常的问题。

原理:

企业从事进料加工贸易,在向海关核销进料加工手册时,海关对核销的边角余料征税并开具海关完税凭证,部分企业将海关完税凭证进行抵扣,而在向税务机关申报核销手册时却未申报扣除边角余料,从而造成企业虚增进项税的问题。

首先分析企业在退税审核系统中进行进料加工手册核销时相近时间段内企业申报抵扣的海关完税证信息,进而使用海关进料加工核销信息(与海关数据交换取得或通过外部数据采集取得)核对企业申报抵扣信息中的“海关完税凭证号码”,如果存在相同号码,则说明企业申报抵扣的海关完税证海关征税项目为“进料加工边角余料”,再进一步分析企业是否将这部分进口料件申报核销。

功能:

企业海关进料加工核销信息与申报抵扣信息中有相同的海关完税凭证号码,则需要核实企业是否向税务机关申报核销进料加工边角余料;若企业海关进料加工核销信息与申报抵扣信息中没有相同的海关完税凭证号码,则不需要进一步分析。

十四、出口企业出口单价变动异常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出口单价变动异常的出口企业进行评估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 出口企业出口单价变动异常是对出口单价变动率异常的出口企业进行分析,通过出口单价变动异常企业的商品种类(四或六位)来分析具体的商品代码(八位)的出口单价的异常情况。

出口企业报关出口货物通常要规定货物的单价和总价,计价货币等。单价是指每一计量单位的货值。出口单价条款的主要内容有:每一计量单位的价格金额、计价货币、指定交货地点、与商品的作价方法等。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出口单价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货物的作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固定单价,短期交货合同采用固定单价的方法,即由买卖双方商定的在合同有效期内不得变更的单价。

2.滑动单价,长期交货合同,如大型成套设备、机器的买卖,为防止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采用滑动单价,即买卖双方同意在合同中暂定一个单价,在交货时再根据行情及生产成本增减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3.后定单价,双方在合同中不规定商品的单价,只规定确定单价的时间和方法。

4.混合定价,对分批交货合同,可采用部分固定单价,部分滑动单价的方法。近期交货部分采用固定单价,远期交货部分按交货时行情或另行协议作价。

导致出口单价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质量、档次的提高、是否存在高报出口行为等因素。而高报出口单价是出口企业出口单价增长的人为因素。出口销售收入=出口单价×出口数量,在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虚增出口销售收入只能通过虚报出口单价来实现的。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企业出口商品出口单价与全省平均单价横向比对方法。

根据海关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符合统计范围出口货物的出口额和出口数量,扣除不退(免)税贸易类型,来统计报告期全省该种商品的出口额和出口数量,从而确定全省该种商品的平均出口单价(出口单价=出口额/出口数量)。将出口企业的出口单价与全省的平均出口单价进行比较,来分析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全省的平均出口单价的差异率。

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出口企业的出口销售收入(出口额)的实现是通过出口单价和出口数量来计算的。企业实际出口单价是影响出口额实现的客观因素,商品出口单价越高,则出口额越大。而造成出口企业出口单价偏高有虚报出口单价等因素。

通过计算全省同种商品的加权平均出口单价,并将出口企业的实际出口单价与全省的加权平均出口单价进行比较,分析出口企业的实际出口单价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来评估该企业出口单价变动是否正常。

功能: 当出口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全省该种商品平均出口单价差异率大于10%时,报告期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全省加权平均单价差别较大,可能存在出口高报价等问题;当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全省该种商品平均出口单价差异率小于10%时,报告期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全省加权平均单价差别不大,可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分析。

2.企业出口商品出口单价与全市平均单价横向比对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比较目标为全市平均单价。3.企业利润率分析方法。

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和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出口企业报告期毛利润、报告期总销售成本,从而确定企业报告期的毛利润率。然后人工采集企业报告期该种商品的出口销售成本,来测算出报告期该类商品出口收入。再根据报告期该类商品出口数量,测算出一个企业合理的该类商品的出口单价,将测算出口单价与企业实际出口单价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出口单价变动是否正常。

原理: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商品(包括内销商品和外销商品)总的毛利润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通过毛利润率和每种出口商品的销售成本,能够测算出每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销售收入,假设每种出口商品的出口数量不变,就能测算出每种出口商品的测算出口单价。

因此通过计算出口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商品实际出口单价与商品测算单价的差异率,来评估该企业在该时间范围内的出口单价变动是否异常,是否有通过抬高出口单价达到虚报出口的问题,从而达到骗取出口退税的目的。

功能:

在测算中,如果实际出口单价与测算出口单价差异率小于10%的,则出口企业报告期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根据企业的利润率测算的出口单价差别不大,可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分析;如果实际出口单价与测算出口单价差异率大于10%的,则出口企业报告期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根据企业的利润率测算的出口单价差别较大,可能存在出口高报价等问题。

4.企业出口商品出口单价与内销商品单价比对方法。

通过人工采集出口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中该商品内销销售收入及内销销售数量,计算出内销平均单价(内销商品单价=内销销售收入/内销销售数量)。将出口企业的出口商品出口单价与内销商品单价进行比较,来分析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内销商品单价的差异率。

原理:

通过计算出口企业该种商品内销单价,并将商品内销单价和出口企业的出口单价进行比较,分析出口企业的出口单价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来评估该企业在该时间范围内的退(免)税申报是否合理。

功能:

在测算中,如果出口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该种商品内销平均单价差异率大于10%时,企业报告期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内销平均单价差别较大,可能存在出口高报价等问题;如果企业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该种商品内销平均单价差异率小于10%时,企业报告期该种商品出口单价与内销平均单价差别不大,可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分析。

十五、外贸企业换汇成本变动异常评估模板

本模板针对换汇成本变动率异常的外贸企业进行分析,通过换汇成本变动异常企业的商品种类(四位)来分析具体的商品代码(八位)的换汇成本的异常情况。

(一)问题成因分析

换汇成本变动异常是指外贸企业在出口退税申报中出现换汇成本超过了正常峰值的问题。主要通过对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出口申报明细表和进货明细表进行关联计算出商品种类的出口换汇成本,选取疑点外贸企业作为评估对象进行评估。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换汇成本是出口企业考察业务盈亏的参数,也是税务机关衡量企业出口业务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出口退税换汇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后的离岸价(FOB)每1美元所耗费的人民币实际采购成本。计算公式为: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实际采购成本(人民币)/FOB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出口换汇成本有其合理上下限,合理上限设置最高不能高于汇率,如果高于,企业出口就亏损。实际上,最高上限应和汇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企业具有一定得盈利,企业得以持续经营;换汇成本的合理下限是考虑出口业务合理性指标,企业出口普通商品的盈利具有一定空间,不可能是暴利,如果过低,则可能在购入环节税收、或者出口环节的结汇存在一定问题。

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出口换汇成本的计算,采购成本是指外贸企业向供货商采购商品的价格(增值税发票上的计税金额)。在出口价格中,正常采购成本所占比例最大,因而成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供货商所报的价格就是外贸企业的采购成本,但是由于增值税是转嫁税,需要购买方负担税款,因此供货商报出的价格包含增值税。外贸出口企业购进出口退税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应将出口退税部分从含税的采购成本中予以扣除,从而得出实际采购成本。因此,如果外贸企业虚增或虚减采购成本,就会出现出口换汇成本异常的现象。

出口销售收入也是影响出口换成本计算的重要因素。出口销售收入=出口单价×出口数量,在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销售收入的变动只能通过出口单价变动来实现的。导致出口单价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质量、档次的提高、是否存在虚报出口行为等因素,而虚报出口单价是出口销售收入变动的人为因素。因此如果外贸企业虚增或虚减出口单价,也会出现出口换汇成本异常的现象。

(二)评估方法及应用

1.企业出口商品出口单价与全省(市)平均单价横向比对法。分析原理在上述分析方法已做详细介绍。

2.购进成本商品价格与全省、全市同种商品购进加权平均价格横向比对法。分析原理在上述分析方法已做详细介绍。

3.购进价格高于全省(市)平均购进价格的供货企业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情况分析法。

此分析方法是对外贸企业的供货企业进行延伸分析。通过利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综合征管软件省内供货企业供货金额、报告期进项税额、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进项抵扣金额、运输费用结算单据进项抵扣金额、农产品收购发票和农产品销售发票进项抵扣金额等内容计算计算省内供货企业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金额占总进项金额比例,并通过对该比例的评估分析,来确定省内供货企业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税额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存在进项税额抵扣不实、虚增进项的嫌疑,是否存在向外贸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情况。以此对外贸企业的商品购进单价进行评估分析,从而确定外贸企业的换汇成本是否异常。

原理 :

在审核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时,需要经常审核外贸企业的出口换汇成本是否异常(偏高),而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换汇成本是通过实际购进成本(人民币)和出口收入(美元)来计算的,而购进成本是由购进价格决定的。如果外贸企业出口换汇成本出现异常(偏高),则要分析购进价格是否出现异常(偏高)。如果购进价格高于全省(市)平均购进价格,则要分析供货企业的进项抵扣情况、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情况、销项发票开具情况等。

目前,不少供货企业通过取得虚假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虚假运输费用结算单据,通过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来人为地虚增进项税额,并向外贸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抬高外贸企业的购进价格,使得外贸企业的换汇成本出现异常(偏高),从而达到骗取出口退税的目的。

因此,通过计算供货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税额占总进项税额的比例,来评估该企业在该时间范围内的进项抵扣和销项发票开具是否合理,是否有通过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金额来虚增进项税额的问题,以及是否有向外贸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问题。

功能:

当外贸企业购进单价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单价时,根据出口企业申报的进货明细表,通过综合征管软件来确定省内供货企业的基本情况(纳税人识别号、名称、报告期累计抵扣税额、报告期累计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税额等)。通过计算省内供货企业申报期内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金额占总进项抵扣金额的比例,来评估分析省内供货企业在申报期的增值税纳税申报中,对于申报的进项抵扣金额和销项税额是否合理。

在测算中,如果省内供货企业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金额占总进项抵扣金额的比例小于30%,则省内供货企业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金额占总进项金额比例未发现严重异常,外贸企业换汇成本异常(偏高)可能不是由于供货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造成的。如果省内供货企业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进项抵扣金额占总进项抵扣金额的比例超过30%,则省内供货企业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金额占总进项金额比例较高,可能存在供货企业进项金额抵扣不实,虚增进项,并向外贸企业虚开发票等嫌疑,可通过函调等方式向供货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进一步核实供货企业购进和销售情况。

下载XX退税评估报告(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退税评估报告(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退税评估一户式纳税论文[精选合集]

    1整合征、退纳税评估,完善“一户式”纳税评估的意义退税评估是纳税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将退税评估融入到“一户式”纳税评估体系之中,完善“一户式”纳税评估体......

    出口不退税货物纳税评估相关政策

    出口不退税货物纳税评估相关政策 一.出口不退税货物征税政策依据㈠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第二条增值税税率: (三)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务院......

    退税报告(共5则)

    申请退税报告 柳北区地方税务局: 柳州车务段劳动服务中心于 2016年5月10日在贵局申报缴纳税款时,因操作失误造成多缴税款402.85元,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402.85元,税收转账专用完税......

    企业申请退税报告

    企业所得税退税申请注意事项一、办理程序:(一)办事地点:主管税务机关(管理所)(二)提供资料:申请人提供下列资料一式四份:1、退税申请;2、《退款申请书》;3、《企业所得税预缴情......

    福利退税报告(五篇)

    福利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退税实地调查报告我所年月日,接《福利企业即征即退申请审批表》及相关附列资料,资料列示企业总职工人数人,其中:正常职工人,残疾职工人,残疾职工 人数占总......

    关于申请退税的报告

    关于申请退税的报告: ,纳税人识别码为:。我单位属小微企业,月营业额不足两万元,一直以来都是依法纳税,正常申报缴纳各项应缴税款及附加,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3]52号)及(......

    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出口退税评估预警

    当前形势下 如何开展出口退税评估预警工作 当前形势介绍:以前有效的出口退税管理规定大多散落在多个文件之中,约665份,常用的还有近年颁布的39号、24、12号公告,在这样的背景下,......

    评估报告格式

    专业自评报告撰写格式(供参考) 第一项:封面 1.标题为学院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2.落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日期 第二项:正文文字 1.要求统一设置A4页面(页边距上下空2.5cm;左空3cm;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