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设的成因与思考(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3:0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违法建设的成因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违法建设的成因与思考》。

第一篇:违法建设的成因与思考

违法建设的成因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不断拓展,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进入市场,县城郊、工业园附近的村民为谋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把集体使用土地、划拨土地直接或间接非法转让和出租,或者无审批手续随意建设房屋,搭建房棚亭,形成了较为混乱的违法建设,从而导致城区规划功能紊乱,土地利用率低下,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屡禁不止。本人就当前我县城区违法建设成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形成违法建设的原因

1、利益驱使。近年来,由于县级城市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周边及各类市场、校园周边的一些村、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不少企业在此安家落户、谋求发展。另外还有大量经营性建设用地走向市场和农村进城读书人员增多,这些都吸纳了数量众多的外来人员进城。一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利用区域优势和外来人员租房需求量大的特点,纷纷抢占地皮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赚取租金。

2、为了获得更多房屋拆迁补偿费。按照现行房屋拆迁政策规定,被拆迁人的合法房产不仅能得到相应的经济赔偿,对于其违法搭建的部分,拆迁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也视其建设的形成原因、形成时间、实际用途和建筑档次给予一定的经济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往往其补偿额高于违法建设成本,使违法搭建者意识到其中有利可图,进而变本加厉,违法搭建积极性越来越高。此类情况一般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涉农街道。

3、规划及政策限制。为了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从不影响城市形象和降低以后发展成本等方面考虑,我县出台了一些控制城镇居民和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的政策,对这部分人的建房进行了规划控制,由于这些控制和制约,又未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疏导,导致规划控制区内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特别是家庭人口多且无法分 户和住房困难户无法申请建房用地和危房急需重建的,而这些人往往又无实力购商品房,于是迫于无奈违章占地建房,其他居民就纷纷效仿。

4、管理措施不力。目前,乱搭乱占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村、社区的第一道关往往没有把好,也没有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村、社区在制止乱搭乱占行为中又缺乏管理权,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相关部门查处一起违法建设户,如果走法律程序,从立案到申请法院强制拆除完毕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如果发现后行政部门立即拆除,那么他们又要被违法建设户投诉行政执法程序违法,所以要处理面广量大的违法建设往往力不从心。这样,违法建筑不能及时拆除,使得群众认为行政执法不严不力,有机可乘,助长了他们违法乱搭建的嚣张气焰。

5、执法力量相对薄弱。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民对经济、物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大量违法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新建起来,特别是各类住宅楼的房顶搭建,由于搭建面积小,入户调查处理难,再加之,执法人员数量有限,除了拆违工作外,还有市容保障、户外广告拆除、“牛皮癣”整治等其它工作,导致执法人员在应对违法搭建现象查处上心余而力不足,光群众举报案件就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了。

6、基层干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少基层干部片面认为违法建设既未影响他人生活,又能让老百姓多增加收入,同时又能解决土地征用后大量失地农民和下岗人员的生活出路,使老百姓得益,是一项“扶贫”措施,因此对违法建设现象存在着旁边思想。更有甚者,个别基层干部将违法建设看作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自已还头搭建违法建设,给群众的思想认识造成了极大的偏差,给违法建设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二、对策与措施

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我县违法建设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宜采用堵疏结合的办法,既要大力开展拆违行动,尽快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又要强化管理,给确需建房的对象明确出路,为此我认为应该做 到:

1、组建高位综合的指挥机构

拆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违法建设的界定需要房管和规划部门勘验,拆除后的复违需要建设部门和市容部门参与,安全工作需要公安介入依法行政需要法制、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支撑,被拆户的生活住房保障需要劳动、民政、房管和当地政府配合。况且,将违法建设拆除只是治标,只有解决形成违法建设的原因,处理好违法建设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才是治本,所以,仅仅靠城管部门一家单打独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组建高位强力的指挥机构,行政一把手挂帅,多部门参与的拆违整治领导小组,并将其临时议事机构变为阶段性常设机构,有效整合资源,发挥组织的最大效用。

2、制定详细完备的拆违预案

违法建设形成的因素是复杂的,拆除违法建设所面临的阻碍也纷繁复杂。目前,我们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中,方式比较粗放,没有形成相对完善和固定的预案。这样,拆违工作存在着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从现实需要出发,一旦我们对某处违法建设做出强拆决定,就应该有一套预案来告诉我们,各个部门该如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该如何保障行动安全,该如何处理善后,做到不条不紊,进退有度,有效避免因事前考虑不到位而导致现场人员无法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以此提高拆违工作效率,顺利完成拆违目标。

3、立足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拆违方案

城市的违法建设是一种历史现象,拆除工作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征,不可能不蹴而就,必须在明确拆违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不断细化拆违方式、方法,确保拆违效果,提高拆违工作效率。在拆违工作启动初期,首先加强调查摸底工作,村、居委会对辖区各类违法建设应组织拉网式、梳篦式的普查行动,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摸清区域违法建设的家底,做到每户一表,详细记录违法建设的年代、历史背景、方位大小、主要用途和违法建设户主相关情况,做到不漏报、不虚报、不瞒报,建立违法建设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每年拆违任务和各单位实际,细化标准,依法界定,科学确定各单 位部门的拆违目标、拆违重点和具体实施方案。对必拆的,坚决予以拆除;缓拆的,做好思想疏导和托底保障工作,限时予以拆除;暂不拆的,实事求是地做好解释工作,该发证的发证,该规范的规范。同时,要求各部门既要当好裁判员,搞好服务保障;又要当好运动员,带头先扫门前雪,对本系统违法建设的拆除负责。

4、完善配套保障体系

违法建设情况复杂,用途多种多样,有的解决居住的,有的用于出租牟利,有的等待拆迁补偿,拆除这些违法建设必然会涉及到一部分困难群众。房子是他们赖以居住的“窝”、赖以维生的“碗”,做好这些特困群体的托底保障,既是以人为本的需要,也是确保拆违工作顺利推进的需要。因此,在拆违工作中必须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不因拆违导致困难群众无房可住,确保不因拆违导致困难群众生活无保障,确保不因拆违工作不到位出现安全事故。建设、房管、劳动、民政等部门应分别制定拆违资金保障实施办法、特困群体申请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实施办法,特困群体享受低保、就业实施办法等。

5、下决心,动真格,形成强大的推进势头

对待必须拆除的违法建设,各职能部门要以雷霆手段,在被拆户形成“反正搭建违法建设的又不只我一户,大家拆我就拆,最好是大家团结起来对抗执法,最后达到都不拆的侥幸心理前,坚决、迅速地将其拆除,打消违章者的侥幸心理。面对这种情况,以往我们每组织一次拆违工作,要动用几十人,不但执法成本高,难度大,而且时间也拖得较长,工作效率不高。现在我们可否从各部门抽调有拆违经验的同志组成一支专业拆违机动队,专门来应对群众反映强烈、违法建设恶劣、阻碍性大的各类典型案件,使拆违工作向纵深推进,对违法建设户形成强大压力,打消其侥幸心理,使其认识到政府拆除违法建设的决心,促使其放弃抗法,转而支持政府的拆违行动。

6、开展扎实有效的督促检查

首先,用好用活基层规划信息员,加强对拆违的组织、计划、实施工作的督查,确保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确保全区拆违工作表盘棋。其次,从制度上建立拆违督察机制,确保拆违的各个环节均 严格按照计划,不折不扣地完成督查,杜绝虚报拆违数据和边拆边建、拆完又违的情况发生。

7、采取周密稳妥的维稳措施

稳定压倒一切。拆违工作牵涉广大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执法风险大,甚至可能出现被拆户以死抗争的现象,如何做到既办成事又不出事,是对各级拆违指挥机构的一个考验。因此,应在拆违指挥机构中成立专门的安全稳定组。从调查阶段就提前介入,对每一户被拆户的基本情况进入深入了解,排出钉子户,做好有关物资保障和必要的演练,对一些重大敏感的拆违项目,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对每一个可能发生问题的人员都指定一人或多人负责,做到定人定位定责,确保万无一失。

8、集中统一舆论宣传

从历年来拆除违法建设的经验来看,大大型拆违行动中,必须发起强大统一的宣传攻势。通过正面宣传,将违法建设的实质、违法建设的危害性和拆违的重大意义以及有关的保障措施等公之于众,做到家喻晓、人人皆知,形成社会支持、理解、配合拆违的强大舆论氛围;同时,对一些重大、敏感的拆违项目,主动邀请媒体记者全程参与,既使其臵于众人监督之下,让被拆户感受到社会公德的压力,进而主动自拆,同时也是对拆违工作的一种监督和促进,使被拆户得以震慑,并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而且还能有效扼制过激行为的发生,防止媒体断章取义,片面报道。

第二篇:关于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关于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滨湖大队

城市违法建设是困扰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城市违法建筑物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环境,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涉及城市管理的棘手问题。近年来,通过城管部门的执法查处,城市违法建设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不断拓展,部分村镇两级政府及部分企业和老百姓为谋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把集体使用土地、划拨土地直接或间接非法转让和出租,兴建工业园区和厂房或者无审批手续随意建设房屋、搭建棚亭,形成了较为混乱的违法建设,从而导致城区规划功能紊乱,土地利用率低下,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屡禁不止。

一、违法建设形成的原因

1、利益驱使。近年来,由于城市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周边及各类市场、校园周边的一些村、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不少企业在此安家落户、谋求发展。另外还有大量经营性建设用地走向市场和农村进城读书人员增多,这些都吸纳了数量众多的外来人员进城。一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利用区域优势和外来人员租房需求量大的特点,纷纷抢占地皮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赚取租金。还有部分人希望通过违法建设造成既成事实,获取更多的面积,想在拆迁中得到更多的经济补偿。

2、规划及政策限制。为了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从不影响城市形象和降低以后发展成本等方面考虑,相继出台了一些控制城镇居民和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的政策,对这部分人的建房进行了规划控制,由于这些控制和制约,又未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疏导,导致规划控制区内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特别是家庭人口多且无法分户的和住房困难户无法申请建房用地,而这些人往往又无实力购商品房,于是迫于无奈违章占地建房,其他居民就纷纷效仿。

3、管理措施不力。目前,乱搭乱占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村、社区的第一道关往往没有把好,也没有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村、社区在制止乱搭乱占行为中又缺乏管理权,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相关部门查处一起违法建设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从立案到函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阻止进行拆除至少要二个月以上;如果发现后行政部门立即拆除,那么他们又要被违法建设户投诉行政执法程序违法,所以要处理面广量大的违法建筑往往力不从心。这样,违法建筑不能及时拆除,使得 群众认为行政执法不严不力,有机可乘,助长了他们违法乱搭建的嚣张气焰。

4、法律意识淡漠。部分单位、村民不了解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认为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旧房宅基上、院内建设并不违法,因而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私自建设。有的单位、村民虽然知道城市规划管理的规定,但感到报批程序繁锁,手续复杂,规费偏高,为图省时省事,因此不愿意申办规划审批手续,心存侥幸,先斩后奏,建了再说。

5、进城谋生群体庞杂。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早,经济发达,大量外来人员涌入“淘金”。一部分人由于文化低,无技术专长,无法找到工作,处于无业状态。这部分人生活水平很低,一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他们有的利用荒废破旧房屋进行乱搭乱建,在真空地带聚集,以拣垃圾为生,在搭建的简易窝棚周围堆放垃圾,久而久之便聚集了大量的无业人员;有的在城郊租地种菜、养猪,他们私自利用租地搭建窝棚,形成一个聚居地;有的利用对破旧房屋和闲臵空地的管理松懈,在城郊占地为牢,企图达到长期占有的目的。这些人员聚居形成一定规模后,治理难度大,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有损城市的形象,而且容易成为罪犯的窝点,危害社会治安。

二、违法建设带来的后果

1、引发邻里之间纠纷,激化干部群众矛盾。由于地方村民搭建房屋没有严格按建设规划实施,所以难免影响邻居及村民的通风、采光、通行,从而引发邻里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与此同时,一部分村民受地理位臵限制无法搭建房子,心理上不平衡,猜疑村干部从中拿了多少好处,指责他们无所作为,至于村级班子违章搭建的,群众意见更为强烈,所有这些都很容易成为激化基层干群关系的导火线。

2、加大城市管理难度。由于违章建筑选址随意、布局零乱、结构简单、质量低劣,加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部分居住点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臭气冲天,环境卫生、火险隐患和社会治安问题非常突出,出现违法建设造成消防车开不进,污水流不出,开门见垃圾,进门不见光,环境差乱脏的城市“新死角”现象。

3、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建设和发展来看,一处违法建设就是一处很大的障碍。它不仅会增加工程拆迁量、贻误工期,而且会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压力,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

4、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声誉。违法建设蔓延,助长了贪图不当利益风气,一些人利令智昏,顶风作案,铤而走险。少数干 部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查处不力,有的怕得罪人,放任不管;有的包庇纵容,浑水摸鱼;甚至有的带头参与违法建设。如果再对违法建设处理不当、放任自流,必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威信,必将严重践踏法律法规尊严,最终必将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

三、遏制违法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违法建设势头,打击各种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特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辆、印发宣传资料、上街咨询、赴工地现场讲解等途径,加强对单位、法人、村民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对规划法的知晓率,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关注规划、参与监督,让所有单位、村民了解规划法,让所有单位、村民认识到依照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有所建设单位、村民明白违反规划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建设单位、村民乃至全社会的城市规划意识,使其自觉遵规守法,并积极配合和支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2、齐抓共管,形成查处违法建设的合力。查处违法建设涉及面宽,工作难度大。从实际情况看,仅靠城管执法人员单枪匹马行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查处违法建设的强大阵势和合力。规划管理部门要及时对违法建设进行调查认定,作出处理决定;建筑业管理部门要对承担违法建设的施工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未取得合法规划手续、未通过规划验收或规划验收不合格的建筑,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房产管理部门对未取得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一律不得办理房产确权手续;工商部门不得为利用违法违规建筑进行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办理经营许可手续;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不听劝阻、强行违法建设单位的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理;公安部门要对暴力抗法人员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法院要对申请拆除的违法建筑及时受理执行;违法建设所在地的党委政府,要做好违法建设当事人的思想教育,积极配合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

3、合理谋划,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一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并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建设单位、村民拒不停止违法建设时,应采取的强制措施。二是不断完善与规划相关的管理规定,坚决执行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任何补偿和安臵,以断绝违法建设者的“后路”,打破他们的发财梦,让其自食违法建设的苦果。三是建立违法建设通报制度,定期对各种违法建设及处 理情况在各个媒体或场所进行公开曝光,接受社会监督,形成违法建设人人谴责的态势。四是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程序,科学制定城中村及新开发区拆迁、建设方案,认真处理好临时建设、城中村拆迁、危房改造与长远建设的关系,解决好一些突出的矛盾,做到该批的批、该建的建、该拆的拆、该停的停,分类处理,疏堵结合,有序建设。

4、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城管行政执法职能。一是充实、加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提供执法工作所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城管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对各类建设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制止,力争把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执法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动机与效果统一,教育与处罚结合,服务与管理并重,按章操作,依法办事,高压严管,多思善谋,严厉打击各种违反规划法的建设行为,坚决刹住违法建设的歪风,达到各类建设动工前有合法的规划手续,建设中按规划设计施工,建成后符合规划要求之目的,力保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5、疏堵结合,统筹安排各项职能。对于拆除后的违法建设,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到“无缝对接”,要把拆违工作与消除安全隐患、文明创建、重点工程建设、美化造景等方面相结合,切实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建立健全拆除后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拆得了、建得好、管得住,通过拆违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6、明确监管主体,做到拆违与管理相结合。违法建设和私搭滥建之所以屡禁不止,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和市场、学校周边最为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法不到位,城市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那些区域人员相对复杂。要避免出现“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杜绝违法建设行为,必须坚持拆管并重、拆教并重和拆建并重,把拆违的过程变成教育市民、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变成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过程。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镇(乡)、社区、村要把制止违法建设列入村级、社区班子考核内容,实行各社区、村一把手负责制,促使村干部把好源头关,健全管理网络,做到守土有责。城管、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各类违章建筑、违法用地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7、村镇建设数字化,做到执法管理有依据。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建筑物现状进行摄影摄像并存档,镇、街道建立村镇建设数据库,形成直观和明确的证据链,在城管执法部门查处违法建设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四、针对目前我区的实际情况,在违法建设的查处中作以下建议

1、在建住宅:强化社区责任。违建巡查及拆除依靠城管执法部门一家人力远远不够。需要各社区安排具体人员,落实巡查责任,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违法建设,协助镇(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拆除违法建设。实行保证金制度,各社区向所在镇(街道)缴纳保证金,由镇(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予以实绩考核。

2、在建非住宅:强化镇(街道)责任。实行保证金制度,各镇(街道)向区拆违领导小组办公室缴纳保证金,由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和区拆违办联合予以实绩考核。

3、历史性违法建设:各镇(街道)负责辖区范围内重点工程、拆迁地块违法建设的拆除,以拆迁带动历史性违法建设的拆除。各镇(街道)负责做好违建拆除前、中、后资料收集,每月把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对2003年10月1日以后的违法建设应坚决不予补偿。

4、特殊需要建设的。如招商引资、镇(街道)经济发展、生产需要、拆迁过渡、私家车停放、种田租住户等特殊需要建设的。种田租住户由村委统一办理审批临时手续后,再行建造以确保建设安全。其他必须由镇(街道)统一提出申请,经区违法建设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再由镇(街道)组织实施。建造时必须有合格的设计图纸、建造资质的建筑单位、质检、安检部门的监控。建造单位配合执法部门做好案卷,承诺在规划需要时无条件拆除违法建设。

5、现存违建分类处理。(1)、补办手续。对符合规划、用地性质,具备环保、消防、安全、通风、采光等审批条件的,已建成的违法建设允许补办相关手续;(2)、暂缓拆除。不在控制区范围内、无严重安全隐患、未严重影响市容和群众生活、居民无投诉等不具备审批条件的违法建设,由企业向所在镇(街道)提出申请,由所在地方政府核实情况,签署意见后,上报区违法建设整治领导小组,经区违法建设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抄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备案。镇(街道)对实行暂缓拆除的违法建设必须报批质监、安全、消防等相关手续,并由所在企业作出承诺:今后若因规划建设需要,必须无条件拆除,并不作任何补偿;(3)、依法拆除。在控制区范围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市容和群众生活、居民热点投诉的违法建设,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拆除。

第三篇:治理违法建设几点思考

治理违法建设几点思考

发表日期:2012年08月14日 作者:佚名 来源:双清区纪委办公室 访问次数:

704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圈入了城市规划,村民集体土地的价值成几何级数增加,规划区内村民的房屋亦陡然增值。村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便想方设法在空地和原有的房屋上修葺新的建筑,导致违法建设层出不穷。近年来,双清区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违法建设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要实现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存量违法建设逐步减少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为此,区违法建设整治组组织人员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多次召开专题调研会,充分听取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深入剖析原因,积极探寻整治违法建设的有效办法。

一、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

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主要有:

1、利益驱动。违法建设大多结构简易、成本低廉,每平方米造价约三四百元,而在拆迁时每平方米能补偿上千元,可谓暴利。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老百姓为了在拆迁中获得更多的赔偿,便千方百计多建房,致使违法建设层出不穷。经济利益驱动是违法建设产生的主要原因。

2、安置滞后。项目建设“重拆迁、轻安置,先拆迁、后安置”的现象比较普遍,安置地迟迟不能交付,如双清区佘湖新城开发在2004年就已启动,但至今也没有安置几户,该区石桥乡株木村征地拆迁户领取安置过渡费已超过7年。拆迁户子女长大后需要房子,上年纪的人租不到房子,而安置地一直未能到位,迫使拆迁户只得修建违法建筑。该区石桥乡马鞍村95%以上的拆迁户都修了违法建筑。此外,一些地方控规时间长,如该区石桥乡有90%的村控规超过5年,最长的近10年,正常的建房手续长期得不到批办导致村民被逼无奈而进行违法建设。

3、基层控违拆违内生动力不足。村(社区)干部在当地威信较高,对本村的情况最熟悉,对村内的违法建设情况应该也是了如指掌,本应是制止违法建设的第一道关卡。但是,选票在村民手里,村民掌握着村干部的“帽子”,村干部怕得罪村民,不想管也不敢管,对村民搞违法建设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个别村干部甚至包庇纵容。乡镇(街道)是控违拆违的责任主体,但客观地讲,乡镇(街道)对控违拆违也是疲于应付。控违拆违工作非常辛苦,责任大,节假日也要上班,乡镇(街道)干部无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即便领导安排,不好推脱,也是被动应付、敷衍了事。乡镇(街道)城管办除了要控违拆违,往往还要负责市容环卫工作,人手不足。乡镇(街道)普遍反映,上面拨的控违拆违工作经费太少,经费缺口较大,经费支出捉襟见肘。受经费、人手制约,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拆违行动。此外,开展拆违行动风险很大,一旦发生村民死亡事件,现场组织者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将“帽子”不保。有些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认为,他不去组织拆违,还能保住“帽子”,真正发狠去拆违,很可能“帽子”不保。

4、措施不硬,震慑力不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新规定,不准行政强拆,对“钉子户”只能依程序实行司法强拆,但司法强拆因耗时长、花费大、程序复杂等原因而难以推行,目前该市还没有搞过一例司法强拆。由于基层控违拆违积极性不高,拆违力度不大,小敲小拆的多,整栋拆除的少,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以至不少违法建房户心存侥幸,认为只要“挺一挺”,将房屋主体工程完成就“保险”了,于是大量购进建筑材料,伺机进行抢建,而违法建设一旦建成,再进行拆除的难度非常之大。因投入巨大,当事人会采取暴力抗法、自残、唆使老年人装死等一切办法阻挠拆除行动,致使拆违难以推进。

5、关系不顺,合力不够。按照市政发[2010]5号文件规定,区政府对违法建设治理负总责,相关市垂直管理部门积极主动配合。建房审批权属市垂直管理部门,区里只有管事责,而无审批权。有的市垂直管理部门在处理违法建设案件时,为了追求部门利益或追求简便省事,往往采取以罚代法的方式来处理,最后罚的多拆的少。同时,职能部门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事无人管。如对危房加固批后违建问题,规划部门认为自己在对危房加固户进行验收后,危房加固户又超宽加层的,应由控违部门负责;而控违部门认为,危房加固批后违建应由审批部门进行监管。

6、现有的城市开发模式存在弊端。该市现有的城市开发模式基本上是沿路开发,虽然沿路开发能够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迅速拉起新城骨架和轮廓,但也有弊端,路拉通了,而周边的开发没有及时跟进,让违法建设者有机可乘。

二、破解违法建设治理难题的对策与建议

破解违法建设治理难题,要按照 “堵疏结合,分类处理”的原则,做到 “两个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以经常性工作为主,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坚持上下联动、四轮驱动(干部驱动、政策驱动、激励驱动、司法驱动),形成治理违法建设的强大合力;做到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整治联合执法相结合;做到经常性督查与查办违法建设案件相结合,形成整治违法建设的长效机制。具体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1、变沿路开发为成片开发。双清区是新城建设的主阵地。邵阳大道拉通以后,原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黄金宝地。近年来,新城路网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日益升温,城市轮廓逐步显现,但现在的开发建设主要集中在马路两厢,没有整体连片推进,不仅给违法建设者以可趁之机,而且会造成以后的征地拆迁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决策层面,要创新思路,改沿线开发为成片开发,可先在相对成熟的地块进行试点。

2、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农民而言,土地不仅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也是他们的情感归宿。城市扩容后,被征地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短期内有征地拆迁款支撑度日,但他们对长远生活保障问题存在忧虑。正因为有这个顾虑,他们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尽可能地多修一些违法建筑,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对此,应考虑征地拆迁户今后的生计问题,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参照外地的做法,在征地拆迁时给村里预留8-10%的生产发展用地,归村民集体所有,今后村民可以入股方式集体开发,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

3、加强疏导,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违法建设的发展势头在一定程度上与拆迁安置工作有关。拆迁安置工作做好了,有利于违法建设的治理;拆迁安置工作没做好,由于政府本身没有履行好职责,治理时就不能理直气壮,违法建设就难治理。所以,在拆迁安置时,要考虑拆迁群众的利益,尽可能地使拆迁户满意。同时,对于一些无房产、危房户的合理需求要充分考虑,对政策范围之内的建房需求,应统筹考虑和协调帮助办理相关手续。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落实拆迁安置地等问题。

4、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当前违法建设难以禁绝的根本原因是拆除违法建设有补偿,当事人稳赚不赔。这于理不合于法不符,有失公平正义。市政府已出台政策,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要坚决执行这一政策,让所有居民认识到违法建设不但不能得利,还要赔本,以彻底扭转群众认为搞违法建设就能一夜暴富的观念。只有破除违法建设者的收益预期,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违法建设。各市重点项目指挥部在处置违法建设时,政策要统一,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谁赔偿就追究谁的责任。不能为了赶工期进度,对违法建设迁就,最后采取赔钱了事。这一政策要长期坚持,不能因领导同志的变更而松动。

5、摸清底子,分类处置。面对违法建设屡禁不止、执法环境恶劣的严峻形势,该们要摸清违法建设的底子,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各乡镇(街道)要配合国土、规划部门对辖区的房屋审批情况进行一次扎实细致的调查摸底,充分掌握违法建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比如是属于需求型的违法建设,还是投资型的违法建设;是在控规之前的违法建设还是之后的违法建设;是普通的违法建设,还是性质恶劣的违法建设;是普通群众的违法建设,还是党员干部的违法建设等等,要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处理。要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违法建设整治行动,对顶风作案、影响恶劣的,要依法依规查处,坚决予以打击。

6、加强日常防控,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做好控违拆违经常性工作,尽可能地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村(社区)是违法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各乡镇(街道)要与村(社区)签订违法建设监管责任状,纳入对村(社区)干部的考评内容,与津补贴发放挂钩。村(社区)干部要配合乡镇(街道)做好违法建设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苗头要及时进行上报。乡镇办是违法建设的第二道防线,区政府要与乡镇(街道)签订违法建设监管责任状,加大控违拆违在考核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乡镇(街道)要选派责任心强、工作扎实的干部从事控违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对一些重点区域要经常走动或者派人盯守,让违法建设当事人无从着手,无机可乘。对日常巡查敷衍了事导致辖区违法建设泛滥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区控违办下设的两个巡查中队要构建控违拆违第三道防线,对巡查发现的违法建设,要立即制止并及时通知乡镇(街道)控违人员。区违法建设整治小组要加强对控违拆违工作的督查,每月进行一次明检,不定期进行暗查,定期开展考核评比,兑现奖惩。

7、积极查办违法建设案件,有效震慑不法分子。在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同时,认真查办违法建设案件。一是动真格、出重拳,对社会影响恶劣的典型违法建设,坚决将其拆除。积极推行司法强拆,对典型违法建设,司法部门要及早介入,依法依规办理。对走完司法程序而当事人不肯拆除的违法建设案例,法院要早审早判,坚决将违法建筑予以强制拆除。二是严厉打击党员干部参与包庇违法建设行为。凡发现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参与或包庇纵容违法建设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从重从快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此外,对征地拆迁中相关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予以严厉查处。三是对暴力抗法、持刀行凶等违法犯罪行为,司法部门要及时介入,情节严重的,要严肃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四是要加强反面典型的宣传,以有效震慑不法分子,强化拆违工作的严肃性和坚决性。

8、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违法建设整治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治违法建设的合力。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乡镇(街道)、村(社区)负责违法建设的日常防控,组织开展拆除行动,并做好矛盾调处工作;国土、规划部门要及时提供用地、工程规划建设审批情况,为违法建设的认定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控违办全力配合乡镇办开展大规模的强拆行动。要建立在区违法建设治理领导小组领导下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一些事关多部门的重大工作部署进行商讨研究,对一些有争议的到底该由谁负责的具体事项,交联席会议商讨决定。在此应阐明一个观点,一项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应按照“谁审批谁管理”的思路,明确职责,这也是市政发[2010]5号文件的精神实质。依照此理,前面所提的危房加固批后违建应属规划部门管理。

9、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从事控违拆违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适当提高其福利待遇;要将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作为考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一项重要内容,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让其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不吃亏,有想头,有劲头,有奔头。总之,违法建设有碍城市扩容发展,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必须大力整治。由于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在整治思路上要着眼长远、目标明确、统筹安排、综合治理。在政策制定落实上要摸清实情、分类处置、依规查处、严厉打击,务求违法建设蔓延势头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

第四篇:关于违法建设管理工作的思考[定稿]

调研文章

关于违法建设管理工作的思考

我们一般把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当事人擅自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称之为违法建设,简称违建。

一、违建形成的主要原因

1、历史遗留的违建

主要是指在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发布之前就已建好的违建,至今为止,还没有办理过任何规划审批手续,由于建设的较早(很多都有 二、三十年历史),所以基本视为“有证”的,只要不和城市规划建设相冲突,不是目前城市拆违的工作重点。

2、有规划审批手续但不按规划审批要求建设的违建

这类违建主要有2种:一是未按照规划时间要求,提前建设的违建。二是未按规划面积要求,超面积建设的违建。这种类型的违建,执法部门除了做出拆除决定外,也可以对违建当事人处以罚款和保留违建的决定。

3、没有申请规划审批,为谋求私利,新搭建的违建

这类违建主要有3种:一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居住范围,用来居住的违建。二是为了增加收入,用来经营、租赁的违建。三是为了增加征地拆迁补偿而搭建的违建。

二、违建的社会危害性

1、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

很多违建是当事人为获得政府的征地拆迁补偿而建的。执法部门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拆除这类违建,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建设的进程。

2、影响市民的生活环境卫生

盖违建的人,一般素质比较低、文明意识比较差,所以凡是有违建的地方,你可以发现各类垃圾丢的遍地都是,严重影响了周边市民的生活环境卫生。

3、影响市民出行的交通秩序

违建占用的土地一般都是市民的公共用地,甚至有的占用的是公用道路。这类违建很多建在社区里,不仅侵占了市民在社区的休息、娱乐空间,更阻碍了车辆的通行,给市民的出行造成了巨大不便。

4、影响市民的人身安全

违建的房屋结构一般不太稳定,用的建筑材料也多数为不符合标准的劣质产品。所以,违建房的倒塌事件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住在违建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有的一楼违建也给小偷创造了通过攀爬进入二楼的“机会”,严重影响二楼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违建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

1、违建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很多地区违建不是在萌芽中被遏制,而是变成了成片违建的“重灾区”,造成恶劣影响,才被拆除。这就说明现有的违

建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违建的巡查工作是否在管理区域内做到了全覆盖。二是发现违建后,该由哪一级领导决定是否拆除。三是对违建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是否严格落实。

2、违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很多市民都不知道搭建违建是违法行为,不了解搭建违建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有的人甚至认为房子只要是自己盖的,自己住进去了就是合法的。

3、建设中的违建拆除程序相对复杂

城管执法人员在发现建设中的违建时,一般是先要求违建当事人立即停工并自行拆除;但是当事人如拒不自拆,继续建设,执法人员必须走强制拆除程序,层层汇报,得到区政府决定后,才能强制拆除。从发现违建到区政府做出强拆决定,一般要15天左右,在这个时间里,当事人已经将违建建设完毕。拆除已建成的违建,同将违建遏制在萌芽中相比,不仅执法成本增加了,当事人的损失增大了,也更加激发了执法人员同当事人的矛盾。

4、拆违过程中缺少执法保障

城管执法人员虽然被赋予拆除违建的执法权,但是没有控制违法当事人人身自由的权力。现实拆违中,违建当事人往往会采取暴力手段阻扰执法人员拆除违建,而执法人员没有有效的前置程序,防止当事人暴力抗法;只有当事人对执法人员造成伤害后,公安民警才对当事人进行控制。目前,因为城管执法人员不属于公务员编制,暴力抗法的当事人往往不算是防碍公务,得不到有效的处罚,使违法当事人感觉到暴力抗法也没什么,兹生了他们的暴力抗法意识。因此,由于没有有效的执法保障,执法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大大增加了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的危险性。

5、有的违建在执法过程中不易拆除

像“楼顶违建”(住在楼房顶楼的住户在楼顶建设的违建)、“院内违建”(在自家院子内建设的违建)等,一旦当事人拒不自拆,也不配合拆违,他只要把自家的大门一关,执法人员不能强制进入当事人家中,违建就很难被拆除。

四、怎样解决违建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进一步完善违建管理制度,建立查违网络

一是加强属地化管理,明确街道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组织各类拆违活动。街道城管科科长和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为主要责任人。街道城管科负责日常的违建巡查以及对当事人的教育、劝阻。在经教育无效后,由执法中队依照法律程序对违建进行拆除。二是在村、社区建立查违网络,村、社区的管理负责人为违建监管员,负责向街道城管科上报违建情况。三是落实违建责任追究制度。成立违建考核小组,对巡查不到位、汇报不及时、不依法拆违的人,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2、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

一是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城管执法的正面宣传,告知广大市民违建的危害性。二是在执法现场,对违建当事人进行教育,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三是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帮助市民们解决和违建有关的问题。

3、进一步简化执法程序,及时拆除新搭违建

继续完善拆违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发现新搭违建时(建设中的违建),如果当事人在经教育后,不停止违法行为,继续搭建违建,城管执法人员可以现场拆除违建。具体执法程序可以是:当发现建设中的建筑物、构建物时,先向当事人开具《停工核查通知书》、拍照取证、调查询问;当确定为违建后,向当事人开具《自行拆除通知书》;如当事人拒不自拆,继续违建行为,执法人员在第二次拍照取证后,可以现场将违建拆除。

4、进一步加强执法保障,遏制暴力抗法事件发生

一是赋予城管执法人员控制违法当事人人身自由的权力。在拆除违建时,执法人员在违建周边拉上警戒线,将违建内的无关人员清理出警戒区外,再开始拆违。二是会同公安分局一起,实行联合执法,由公安民警对暴力抗法的当事人进行控制。三是对拆违过程中暴力抗法的当事人,以防碍公务为由,进行查处。

5、进一步实行联合制裁,降低违建当事人银行信用度 在拆违中,如果遇到“楼顶违建”、“院内违建”等不易拆除的违建,执法部门可以要求供水、供电、供气等企业对当事

人的用水、用电、用气申请不予办理。同时,降低违建当事人的银行信用度,任何银行都禁止为违建当事人办理业务(包括贷款)。

第五篇:政府违法用地行为成因与对策

政府违法用地行为成因与对策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涉及地方政府和政府为违法主体案件的土地面积,占到了被查处违法用地面积的80%。当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因此,探讨违法用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对从源头和根本上治理违法用地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违法用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概述

违法用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在此称作政府违法用地行为),其含义是指政府这个特殊主体,在审批、使用、监督执行等各个环节,违反法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

政府违法用地行为与一般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土地违法行为相比较具有行政行为方面的特征,其主要形式:

一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行政性。大量地、频繁地运用行政手段。实践中,地方政府极易凭借其权威性,通过发布文件、纪要、领导讲话等形式,出台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政策性文件,注入下放土地审批权、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具有浓重的行政性。

二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强制性。地方政府作为当地的最高行政机关,为了一时的政绩或地方局部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强令企业或下级政府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诸如修建道路、兴建农贸市场、兴办观光休闲产业等,具有典型的强制性。

三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随意性。有的地方政府违法用地行为并无章法,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对自己经济发展有利就干,不利的就坚决不干,诸如为了招商引资,任意减免土地税费,个别甚至干脆免费供地,根本不受什么法规拘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四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公开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说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的了解的,而且比一般的群众要深刻得多。但是,地方政府这个特殊的主体,为了发展经济,有的就是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其有关政策于不顾,以致公然非法转让倒卖土地,非法占用耕地,往往伴有集体开会研究、召开动员大会、发布招商广告等行为,具有广泛的公开性。

五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执行难。由于此类违法用地行为大都属于政府行为,因此,即使在违法用地过程中被执法部门及时发现,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完全建成后,查处拆除时,又要依赖于地方政府,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成因与根源

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大规模地招商引资,通过多出政绩达到仕途升任,以及通过主导违法用地达到权力寻租,这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主要原因。追根寻源,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方政府过多地直接插手、参与经济领域。政府对于经济领域的管理,主要应该是宏观调控、规范引导、提供公共服务、监督检查及相关行政管理。对于企业投资建设,除国家项目外,主要应由企业自己考虑,政府不应直接参与和干涉。而一些地方政府却直接插手、参与经济领域,热衷于招商引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绩考核的标准,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指标。为了完成经济指标,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甚至层层下达引资指标。招商引资之后,紧跟着就是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土地。由此造成涉及地方政府的违法用地大量发生,进而引发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是对地方相关领导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当前土地违法量大面广,除农民宅基地属个人行为外,几乎都与当地领导存在关联,或口头同意或支持默许,或暗中运作或私下指示。由于手法隐蔽,违法批地者往往不认账。用地者因为得到当地政府的关照,也不漏半点口风,使违法批地的证据难以查实。现行的处分规定,要求必须以查清批地者得违法事实并取得证据作为前提,而没有领导对本地所发生违法用地必须承担责任的问责制,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三是法律对规划调整存在漏洞。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省级政府享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地级市政府经省政府授权享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而对于规划调整(是否可以调整及由哪级政府审批)却没有作出相关规定。按照一般理解,有权批准规划自然也有权调整规划。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地方。当前,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当混乱,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各地规避法律的普遍手段,也是造成基本农田数量减少、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过去,基本农田大都成块,质量良好。近年来为了迎合开发商的用地需求,动辄调整规划,质量好的基本农田被调整成建设用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质量不高的土地。这些规划调整,从表面上看,大都“合法合规”且数量没有减少。很难挑出毛病,但质量却大大下降,反应出法律在规划调整方面的重大漏洞。

四是执法效率低,土地执法障碍重重。由于法制不健全,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不强,再加上执法环境的诸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土地违法呈多发趋势,这是现实国情。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惩治违法的效率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必然选择。但按照现行规定,国土资源部门要经过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立案、调查取证、下达处罚决定(之前还有告知、听证)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当事人不服,还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到最后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到了这个时候,违法占地已经由小变大甚至建成投产,实际已难以拆除。

五是一些地方国土资源部门不真心作为。近年来有一种新的倾向,一些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尤其是基层土地部门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的动机,对发现的土地违法故意不去及时制止,也不及时进行处罚,等到违法行为已经建成投产,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再申请法院执行。实际上,在当地一些领导的暗中作用下,法院根本就没有打算执行,国土资源部门也心知肚明。此种情况,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奈何不了,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也不承担责任,最终使违法占地得以持续,违法者和地方政府共享建成投产后的丰厚利润,被毁坏的耕地却无法恢复。

三、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解决对策

上述问题,是地方政府违法用地行为难以根治最为实际的原因。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有效的解决地方政府违法用地行为,便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不能仅仅根据数字“论成败”,必须推行综合性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一工程目前已经启动。

二是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增加针对地方党政领导的土地违法问责制。当一个地方行政辖区内发生大比例土地违法或者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时,要追究主要党政领导人的责任,剔除其中的权力寻租空间。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就将问责制引入专项行动。

三是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法和司法脱节及法院不作为问题。

四是科学设置行政执法程序,有条件的赋予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占地的“先行拆除权”。

五是建立和完善负有直接巡查责任的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及执法人员的监管、约束机制。对于不积极作为致使土地违法行为不断扩大,造成难以拆除等严重后果的,要予以处理。

最后,从司法上来监督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这主要在于违法占用土地往往都有相对的受害人,如失地的农民,这时就需要法律来保障他们有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制约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受到损害的农民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必须摆脱地方的影响,要真正依法办事的立场,而不是听命于地方政府。

下载违法建设的成因与思考(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违法建设的成因与思考(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网络违法药品广告的成因与对策

    如今,在网上发布以“性药品”和性病治疗为主要内容的违法广告渐成抬头之势,一些不法经营者看中了网络媒介迅速传播、无限衔接的强大优势,纷纷抢战网络空间,大肆宣传那些低级庸俗......

    城市违法建筑成因与对策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我市人民法院受理的违法建设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每年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给法院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市法院对2005年至2008年期间所受理的违法建设行政非诉执行......

    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

    违法建设的现状及对策随着江东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利益日益巨大,由此引起的违法建设滋生蔓延。针对今年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江东区违法建设情况......

    村干部违纪违法主要类型、成因以及预防措施

    关于村干部违纪违法主要类型、成因及预防措施的 调研报告 肖万民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的飞跃发展,广大村干部为了推进“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谱写......

    浅析村干部违纪违法的五大成因

    浅析村干部违纪违法的五大成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从案件错误性质来看,失职渎职类、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贪污贿赂类错误最多,违反社会......

    违法建筑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违法建筑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条:一、利益驱动一是房价的快速增长,使人们认识到做房子比存钱好,房子的储蓄收益......

    关于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调查与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市“东接、北扩、南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加速实施,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与之不相谐和的是:部分城中村、城乡结......

    违法建设工作汇报

    ××镇今年以来违法建设防治工作 情 况 汇 报 今年以来,××镇违法建设防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防违办”的精心指导之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区防违控违建设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