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阳市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
洛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洛阳市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洛政〔2012〕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洛阳新区管委会,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洛阳市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河南省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举办的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含农村学前班)。
第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对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幼儿园评估制度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评估、监督、检查和指导。
—1—
第二章 举 办
第四条 实行幼儿园准入制度。举办幼儿园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街道)教育办或中心学校申报,县级教育部门负责审批,核发《幼儿园办园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园许可证》)。
民办幼儿园取得办园许可后,依法办理《民办教育办学许可证》,再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许可证。
中外合作办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国务院令第372号)要求,由省教育部门审批。
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城市(含市区和县城)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学前班。
第五条 举办幼儿园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公民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六条 申请举办幼儿园,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及审批注册登记表。申办报告内容包括举办者、规范的名称、办园性质、规模、形式、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证明办园条件的有关资料
申请举办民办幼儿园,还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举办者资格证明及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2.园长、教师、保育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证明及有资质的健康检查单位出具的健康证明;
3.拟办幼儿园资产的法律有效证明文件;
4.拟办幼儿园的章程草案(包括办学宗旨、管理体制、招收对象和范围、师资队伍构成、保教计划等)和发展规划;
5.房舍的房产证。租用园舍的,应当提供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合同或协议;
—2— 6.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查同意的有效证明文件;
7.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现场卫生监督审核意见; 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幼儿园应使用规范的名称,一般应当与所在地的地名连用。
名称中不能单独冠以省、省辖市的名称或地名,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际”等字样;名称中冠以“河南”、“河南省”字样的,须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名称中冠以“洛阳”、“洛阳市”字样的,须经洛阳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不得使用带有宗教色彩和迷信含义的字词。
第八条 幼儿园取得办学许可证并登记注册后,应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民办幼儿园还应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对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的幼儿园,价格主管、财政、卫生、税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幼儿园办理完毕上述各项手续后方可招生。
第九条 建立定期复核审验和动态管理制度。审批机关依法对批准举办的幼儿园每年进行一次复核审验,审验项目由审批机关确定,审验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十条 幼儿园一经登记,不得随意变更主办单位或主办人,不得擅自搬迁。如确需变更,须由主办单位或主办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变更。
幼儿园变更登记事项,须提前30个工作日到原登记注册机关办理登记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幼儿园因故停办,主办单位或个人须提前30个工作日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资产清理方案、教职工及幼儿分流方案。经核准后方可停办。
—3—
第三章 保育和教育
第十二条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第十三条 幼儿入园前,应到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经体检确认有传染病者,不得入园。
除入园体检外,幼儿入园时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验。第十四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普通话。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防止小学化、成人化。
第十六条 教职工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幼儿。
第十七条 幼儿园应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制度,合理安排幼儿就餐、午睡、游戏、户外活动、教育活动时间。两餐之间的间隔一般为3.5小时;一日活动中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第十八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科学的保育教育评价体系。
幼儿园应当为每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教师和保育人员应当做好幼儿观察记录和个案分析工作,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发展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第四章 行政事务
第十九条 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工作。
园长由举办单位、组织或个人聘任,并向审批注册机关备案。幼儿园的教师、医师、保育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由园长聘任,也可由举办单位或个人聘任。
第二十条 幼儿园应按照国家、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配备教职工,—4— 幼儿园应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幼儿园应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确保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二十二条 幼儿园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关于幼儿园收费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额外收取费用。不得通过组织幼儿活动,牟取其他不正当经济利益。
第二十四条 幼儿园应当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收费专款专用,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幼儿的膳食经费必须建立专门账户,定期向幼儿家长公布。第二十五条 幼儿园每年应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添置玩教具和图书。
第二十六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向幼儿园捐赠财物。幼儿园接受捐赠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七条 幼儿园应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第五章 安全与卫生
第二十八条 幼儿园应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类安全工作预案。
第二十九条 幼儿园要加强教职工和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教职工保护幼儿安全的技能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十条 幼儿园应当增强安全意识,设置治安保卫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类安全工作预案,定期组织突发事件预案演练。
第三十一条 幼儿园应当定期检查、维修园舍及设施,并组织专门人员每日进行巡检、记录,加强火源、电源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5— 确保幼儿生命安全。
第三十二条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教职工要按照规定进行健康体检,不符合要求的,应调离工作岗位。
第三十三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的预案并严格执行,协助所在地疾控机构开展对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事故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在规定时限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善后工作。
第三十四条 幼儿园食堂管理应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各种证照必须齐全。暂时不具备设置食堂条件的,给幼儿园送餐的单位需达到相应的卫生安全要求,并保证所送食品48小时留样。
幼儿餐具、饮水器具专人专用,并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第三十五条 幼儿园要建立监护人与教师的幼儿交接制度,保证幼儿的安全交接。
第六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凡在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保育教育、幼儿管理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幼儿园,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来洛阳投资办园,新建幼儿园6—18个教学班,达到国家建园标准,幼儿园建成后,每个教学班由审批机关的同级财政部门给予30万元奖励。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四条,未经批准擅自举办幼儿园的,由教育、民政等部门依据有关法规下达依法取缔的行政处罚决定;在规定期限内拒不执行处罚决定或取缔后再次擅自开办幼儿园的,由教育、民政等部门强制取缔。
—6— 对违反本办法其他条款,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轻重,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或相关部门根据管理权限给予责令整改、停止办园和吊销《办园许可证》等处罚,或由教育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擅自改变有关登记事项的;
(二)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骗取钱财的;
(三)园舍及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妨害幼儿身体健康或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
(四)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
(五)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保育、教育工作,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园许可证》的;
(七)恶意终止办园、抽逃资金或克扣、挪用办园经费的;
(八)违反国家规定聘任、解聘教师的;
(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的;
(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玩教具的;
(十一)侵占、破坏幼儿园园舍、设备的;
(十二)干扰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的;
(十三)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筑和设施的。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若国家有新政策发布,按国家新政策执行。
—7—
第二篇:洛阳市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洛阳市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水利专项资金的管理,增强水利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利专项资金是指中央、省及市预算安排用于本辖区内的骨干河道、重点水库的治理、维护和建设;跨县市区的灌溉、排涝等重点水利工程及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水利防汛、抗旱工程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
第三条 水利专项资金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需要与可能的原则;
(二)适当集中使用,突出重点原则;
(三)分级负责原则;
(四)专款专用原则。
第四条 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特大防汛补助费的开支范围是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为抢险、堵口、修复堤防以及汛前采取应急度汛措施所耗用的人工费、器材费、通信费、车船运输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费用。
1、人工费。组织民工参加抢险、堵口、修复堤防工程时发给的伙食补助。
2、器材费。防汛抢险时所需器材的采购、运输、储备、报损等费用。防汛器材主要包括:楠竹、木料、铅丝、元钉、炸药、雷管、芦苇、麻袋、无纺布、纺织袋、草袋、蒲包、石料、照明设备等。
3、通信费。防汛抢险时临时架设、租用报汛通信线路及其维修费用和临时设置水文报汛站所需费用。
4、车船运输费。防汛抢险期间租用及控制的车船租金及运输费用。
5、机械使用费。为防汛、抢险、堵口、修复水毁堤防工程动用的各类机械的燃、油料或台班费。
6、其他费用。为组织防汛抢险而成立的临时防汛指挥机构所需的办公费、会议费、邮电费等。
凡属下列各项不得在特大防汛补助费中开支。
1、小河流、水库、闸坝及灌溉渠道、渡槽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水毁修复。
2、工矿、森工、铁路、公路、邮电以及其他部门和企业的防汛抢险费用。
3、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项目的在建工程,包括河道堤防、闸坝等工程,其水毁修复和应急渡汛所需经费应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
4、城市防洪骨干工程建设所需投资。
5、汛期临时抽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防汛抢险的费用。
6、其他应在正常防汛费中列支的费用。
(二)特大抗旱补助费的开支范围是:
1、水利部门组建的县(区、乡)抗旱服务组织添置抗旱设备设施所需费用。抗旱设备设施包括柴油机、汽油机、抽水机泵及其附加设备等。
2、抗旱服务组织进行抗旱服务时所需的简易运输工具包括机械动力和畜力等的购置费补助。
3、抗旱中油、电费支出超过正常支出部分的补助。
4、为抗旱进行大面积人工降雨的材料费补助。
下列各项不得在特大抗旱补助费中列支。
1、应由“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中开支的费用。
2、为抗旱工作提供数据资料而设的墒情测报点及其仪器设备费用。
3、印发抗旱材料、文件等耗用的宣传费用。
4、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的人员机构费用。
(三)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补助资金的开支范围是:新建、改建、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必需耗用的工程材料费、机电设备购置费、施工费及其它必需费用。
1、工程材料费。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钢材、水泥、石料、砂料、管材等。
2、机电设备购置费。工程安装配套所必需的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等。
3、工程施工费。施工人员及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的劳务报酬。
4、其它必需费用。工程必需而上述项目没有包括的费用。
下列各项费用不得在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补助资金中列支。
1、工程的前期工作费(包括规划费、勘测设计费等)。
2、项目管理费(包括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等)。
3、工程监理费。
4、以盈利为目的的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改造费用。
5、为工程施工而临时抽调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6、其它应在正常业务费中开支的项目。
(四)水土保持补助费开支范围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所需骨干塘、坝、堰、小水库工程建设资金,所需树种、树苗、草籽补助费用。
(五)移民的补助资金
移民资金使用主要用于解决农村移民缺乏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而产生的贫困问题,具体使用范围是:
1、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指用于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包括:人畜饮水工程、交通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其他移民工程。
2、生产扶持支出:扶持移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业及二、三产业等生产开发项目的补助。
3、搬迁安置支出:指移民二次搬迁安置费用的补助。
4、专项支出:指以上项目中未包括的其他移民专项费用支出。包括科技推广费的支出,科技推广费的使用范围:移民生产和就业技能的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推广、科技示范、开展培训必要的普通教学器材购置及必要的移民干部培训。
(六)水资源费开支范围:
1、调水、补源、水源工程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
2、水资源的综合考察、调查评价、规划、监测及科学研究;
3、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以及计量设施的维护、节水项目的补贴;
4、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政策法规的调研、宣传教育、业务培训以及技术交流与合作;
5、添置必要的水资源管理设备、仪器;
6、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 各县(市)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的,须由县(市)区财政部门会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向市财政局和市水利局申报。市水利直属单位申请水利专项资金的,应由该单位向市水利局提出申请,经市水利局审查同意后,再由市水利局向市财政局提出资金申请。
第六条 申报项目必须以正式文件逐级上报,不得越级上报,同时应按规定提供合格的项目标准文本及必要的附件。
第七条 重点工程项目,申请单位应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条件的单位编写,保证项目申报文件的真实、科学、完整。
第八条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应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合规性负责。
第九条 凡不按规定程序,越级申报,申报内容不全、不实的,市财政局、市水利局不予受理。
第十条 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为节约使用资金,水利项目实行招标、施工监理和竣工财务决算制。项目预算编制定额以《河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简称95定额)为依据。
第十一条 水利专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执行。水利工程维修建设项目管理费不得超过项目预算的3%;节水灌溉项目管理费用不得超过项目预算的5%,监理费不得超过工程预算的2.5%。质量监督费按2.5‰执行,定额管理费按1.5‰执行。
第十二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水利主管部门应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第十三条 水利专项资金应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实行报帐制的水保、饮水安全资金应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水利专项资金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监督和技术指导,督促项目承建单位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按期完成任务。项目法人单位要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按期完成任务。凡因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失的,要追究项目法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对在项目申请和项目执行中弄虚作假的项目单位,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并取消该单位今后的申报资格。对于报送虚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文件的财政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做为今后是否安排该县(市)区水利项目的依据。
第十六条 对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要在每年年底前,将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报送到市水利局。
第十八条 按照“先审计,后验收”的原则,在项目完工后,有关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审计,余后申请同级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检查验收;验收资料应完整、归档。市水利局根据有关情况组织重点检查。
二○○五年七月五日
发布部门:洛阳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05日 实施日期:2005年07月05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洛阳市午托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洛阳市午托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2013年3月1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午托机构的管理,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午托服务以及相关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午托机构,是指受中小学生法定监护人委托,为中小学生在上午放学后下午上课前提供午餐、午休等服务活动的机构。
第三条 午托机构应当依法设置、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第四条 午托机构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和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督、卫生、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各负其责,统筹协调,切实加强对午托机构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对午托机构审查、设立、登记、管理中的相关信息应定期互相通报、资源共享。
教育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对申请设立午托机构的申报材料进行受理、审查,定期组织联合检查。
工商部门负责午托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并与教育部门共同对申请设立午托机构进行审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午托机构安置就业人员符合规定的给予政策支持,并与教育部门共同对申请设立午托机构进行审查。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负责对自行配餐午托机构的餐饮服务许可审批及其监督检查。
卫生部门负责为体检合格的午托机构从业人员出具健康证明。公安消防部门、派出所负责午托机构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当地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配合;公安派出所负责辖区内午托机构及周边区域的治安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午托机构房屋安全状况实施管理。其他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午托机构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或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下简称设立者)可以开办午托机构。
第六条 鼓励社区将辖区内中小学生的午托纳入社区服务范畴,通过多种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午托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托管学生的需要。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七条 设立者应提供与所设立午托机构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第八条 设立午托机构,设立者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关行政许可。
第九条 午托机构所在的场所或建筑应当符合安全规定。午托机构必须将地址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和危险区域设置午托机构。
午托机构应设在建筑物的3层(含3层)以下,建筑物应当符合结构安全要求,不得在工业厂房、地下室、仓储建筑或违法建筑中设立。
第十条 午托机构应安装紧急报警装置,同时安装报警电话。大门必须安装防盗门,保证大门和门窗坚固。有条件的要在大门及周边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并与110联网。
第十一条 午托机构学生人均面积应当在3平方米以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厨房、餐厅、盥洗室、休息室,房舍应自然采光好、照明达标、水电齐全。
第十二条 午托机构应配备适合少年儿童身高的桌、椅。午休的双层床上下铺设置为一人一铺且配有安全挡板。床上用品须是合格产品。
第十三条 午托机构应当配备主管1名,其他工作人员与午托人数至少按1:10的比例配备。
第十四条 午托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无犯罪记录,身体健康,没有精神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中小学生健康与安全的疾病。
第十五条 午托机构应当每年安排其工作人员体检,工作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第三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午托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加强午托场所的卫生和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午托机构应当加强安全防范与巡查,实行安全工作专人负责制。
第十八条 午托机构应当与午托学生法定监护人签订《中小学生午托服务委托协议书》,明确委托期限、收费标准、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
《中小学生午托服务委托协议书》一式两份,午托机构、午托学生监护人各执一份。
第十九条午托机构应当按照《中小学生午托服务委托协议书》的约定履行以下安全保障义务:
(一)安排专人接送午托学生,保障学生上午放学后到午托机构及午托后返校的安全;
(二)学生午休时始终有工作人员看管;
(三)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午托学生,并通知学生监护人和学生所在学校。
第二十条 午托机构应当履行以下卫生管理义务:
(一)保证午托环境、生活用品的卫生,严防传染病;
(二)就餐环境、餐具等设施应符合卫生要求,实行分餐制;
(三)配餐合理,营养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营养标准,每周制定食谱,并在就餐场所公示;
(四)建立食品留样制度,并配备食品留样的专用容器和设施。自行配餐的午托机构,应当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做好采购台账记录并保留两年,不得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和原料。
不自行配餐的午托机构,应当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企业或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企业购买配餐。
第二十一条 午托机构应建立必要的应急预案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发生突发事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制止,防止事态扩大,并立即向所在县(市、区)政府报告,通知学生监护人及其学校。
第二十二条 午托机构应预防和避免暴力事件,保护午托学生人身不受伤害。
第二十三条 午托机构应当合理收取午托费用,并公示收费标准。第二十四条 午托机构应当对午托学生登记造册,并将在本午托机构午托的学生名册及专门接送人员身份证明提交学生所在学校。
第二十五条 午托机构在委托协议履行期限内停止午托服务的,应当提前30日告知午托学生及其监护人,退还委托协议剩余期限的午托费用,同时向教育和工商部门报告,说明停止午托服务理由,以及退还午托费用等情况。
第四章 审批和登记
第二十六条 设立午托机构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设立者向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县(市、区)教育、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对设立者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审核,并在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查意见。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二十七条 设立者持审查意见依法向所在县(市、区)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立申请报告,内容应当包括名称、地址、组织机构、人员、拟接受午托学生人数、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
(二)自行配餐的应提供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合法经营场所证明文书:(1)自有房屋应提供属于设立者的《房屋产权证》或其它可证明产权归属的材料;(2)租用场地应提供出租者的产权证明和经房管部门登记备案的租赁合同;(3)经营场所为住宅的,应提交所在社区(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材料;
(四)建筑结构安全意见书:(1)新建房屋提供由建设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证书、竣工验收备案表;(2)旧房屋提供由市房屋安全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书》;
(五)《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 工商部门应当自收到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准予登记的,应发给相关登记证书。第二十九条 午托机构在取得登记证书、税务登记证后,方可开展午托服务。
第三十条 午托机构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经设立时出具审查意见的部门审核后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十一条 午托机构解散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注销登记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按规定完成清算工作。
第三十二条 社区举办的提供8人以下午托服务的“小饭桌”,由社区负责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各县(市、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加强辖区内午托机构的监管,发现问题应当依法查处。
第三十四条 午托机构应依法办理检验。
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午托机构的日常巡查。市教育、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午托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第三十五条 社区应当将午托机构纳入社区安全管理范畴,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街道办事处和政府相关部门。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在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对本校学生在午托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并报所在地县(市、区)教育部门。第三十七条 午托机构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午托学生监护人可以向县(市、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投诉。
县(市、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接到午托学生监护人投诉后,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移送有权处理部门处理并告知投诉人。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午托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责令改正:
(一)超过核定托管人数;
(二)未按本办法配备工作人员;
(三)未与午托学生法定监护人签订午托服务委托协议书的;
(四)管理混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九条 午托机构未经登记注册擅自开办的,或者被撤销登记后仍继续开办的,由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联合工商等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第四十条 午托机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县(市、区)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一)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营业执照;
(二)超出登记营业范围的;
(三)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四)私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第四十一条 午托机构违反食品安全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县(市、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查处。
午托机构违反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县(市、区)卫生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二条 午托机构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所在县(市、区)物价部门予以查处。
第四十三条 午托机构消防安全不符合规定的,由所在县(市、区)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第四十四条 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有关人员在午托机构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未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在下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晚托服务的,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第四篇:洛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
洛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洛阳新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洛阳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2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集中供热的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用热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公用事业局是本市城市集中供热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的供热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公用事业局的监督、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住建、财政、质监、环保、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集中供热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
第五条发展供热提倡采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和利用余热等多种形式,采取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鼓励热电冷联供和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
积极开展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工作,推行分户计量用热。
第六条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投资建设供热设施和从事供热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市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统一编制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县(市)区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合理划分供热经营企业的供热范围。供热经营企业应当在供热专项规划确定的供热范围内发展用户。供热范围确需调整的,应当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在审批、核准、备案供热工程项目时,应提前征求市供热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条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不得新建分散燃煤锅炉;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前已建成使用的,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停止使用,并将供热系统接入集中供热管网。
第十一条从事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二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和维修所采用的设备、材料、计量器具等,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三条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需要供热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供热设施建设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的供热采暖系统,应当按照节能降耗、温度可控、分户计量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和分户计量收费要求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四条新建居住建筑和新建公共建筑的供热采暖系统,应当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和经法定机构检定合格的热计量装置;既有居住建筑和既有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应与节能改造同步,并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和经法定机构检定合格的热计量装置。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的供热设施,由供热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单位、机构对其选址方案、设计方案、建设费用进行评审。供热设施的建设,应当依据评审意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负责管理、维护。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供热主管部门提供有关竣工材料。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供热工程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资料报供热主管部门备案,并在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供热工程项目档案。
第三章供热管理
第十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供热主管部门同供热经营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供热经营企业的管理按《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6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供热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供热经营企业违反特许经营协议的行为,应当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取消其特许经营权。
第十九条供用热双方应当签订供用热合同。供用热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供用热时间、供用热参数、收费标准、交费时限、供热设施维护管理界限、供用热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及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条供热生产企业、供热经营企业应当保证正常供热。除正常检修和事故处理外,不得无故停止供热。因突发事故不能保证正常供热时,供热生产企业、供热经营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供热经营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供热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投诉、报修电话,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本市市区采暖期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供热生产企业、供热经营企业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遇极端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由供热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采暖期,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并向社会公布。采暖期天数以实际发生天数为准。
第二十三条在采暖期前,由市供热主管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财政等部门制订采暖期供热保障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供热经营企业对供热设施充水试压,应当明确充水试压时间,并提前7天通知用户。
第二十五条因供热经营企业的责任停止向用户供热,供热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停止供热的时间和当年标准,向用户退还或减收相应的热费。
第二十六条采暖期内,用户室内供热温度18℃±2℃,不得低于16℃。热用户对供热时间、温度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七条由于供热经营企业的原因,造成室内供热温度低于规定标准或者约定温度的,供热经营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供热温度达到规定标准。
对因供热经营企业的原因造成采暖期内室内温度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或者约定温度的,供热经营企业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以双方确认的实际未达标天数向用户核减热费。
第二十八条供热主管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对供热经营企业规范化运行管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供热经营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城市集中供热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应遵循合理补偿、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由价格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若供热价格不能及时调整到位,应由财政部门给予临时性补贴。
第四章用热管理
第三十条需要用热的用户应当向供热经营企业申请办理用热手续。热用户变更用热面积、用热量、用热性质或者其他用热事项的,应当向供热经营企业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热用户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热价,向供热经营企业交纳热费。为保障供热企业在采暖期正常运行,采暖用户在供暖开始前按标准预付热费,供暖结束后经核算多退少补。非采暖用户于每月10日前结清上月热费。对无正当理由拒不交纳热费的,供热经营企业报供热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可停止供热。
第三十二条任何用户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在供热设施上安装放水阀、排气阀、换热装置等;
(二)未经供热企业同意,擅自改动供热管道、增设散热器或者改变用热性质;
(三)从供热管道上排放或者取用供热蒸汽和热水;
(四)在供热管道上安装管道泵等改变供热运行方式;
(五)其他危害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热用户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或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导致室内供热温度低于规定标准或者约定温度的,供热经营企业不承担责任:
(一)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或者室内供热设施的;
(二)室内装修遮挡散热器严重影响供热效果的;
(三)未采取正常保温措施的。
第五章供热设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供热设施的维护管理由所有权人负责。热用户可以委托供热经营企业对其所有的供热设施进行有偿维护管理。
第三十五条供热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对其维护管理的重要供热设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供热经营企业对其管理的供热设施应当定期巡线、检查、维修,确保供热设施安全运行。如遇突发、紧急事件急需抢修的,供热经营企业可以先施工,并在施工期限内补办有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供热实行分户计量的,供热计量器具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供热计量器具应当在安装使用前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定期检定或更换。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拆除、迁移供热管网、井盖、阀门和仪表等供热设施。
第三十八条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外缘1.5米安全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建造建(构)筑物;
(二)进行挖掘、取土、打桩、爆破等作业;
(三)排放、倾倒污水或者腐蚀性物质;
(四)其他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需要在供热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开工前查明地下供热管线的情况,经供热经营企业同意后方可施工,并与供热经营企业协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六章投诉及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供热经营企业应当设立投诉受理机构,公布供热投诉服务电话,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第四十一条供热经营企业接到投诉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供热设施泄漏的投诉,应当在接到投诉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抢修;
(二)对供热质量的投诉,在采暖期开始后10日内,应当在接到投诉后的当天到达现场处理,当天不能及时处理的应当告知用户,再约定时间予以处理;在采暖期的其他时间,应当在接到投诉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
第四十二条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对供热经营企业的供热质量和服务进行监督检查,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供用热过程中存在的纠纷和问题。
第四十三条供用热双方发生供热争议的,可以申请供热主管部门调解,也可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取得特许经营权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经营活动的;
(二)超出确定的供热范围发展用户的;
(三)擅自停止供热的;
(四)未经审批擅自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擅自提高热价或者变相提高热价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及时处理用户投诉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在供热系统保修期内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保修责任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会同住建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质监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二条对拒绝、阻碍供热主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供热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城市集中供热,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由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等热源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为用户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二)供热企业,是指从事城市供热生产、经营的单位,包括供热生产企业和供热经营企业。
供热生产企业是指为供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企业。
供热经营企业是指利用供热生产企业提供或者自身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
(三)热用户是指利用供热经营企业提供的热能为其生产或者生活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四)供热设施,是指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各种设施设备,包括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泵站、阀门室(井)、计量器具、室内供热管道、散热设备及附件等。
第五十五条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购买供热经营企业热能,并向用户进行二次转供热的,供热时承担供热经营企业对用户承担的责任,享受供热经营企业对用户享受的权利。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第五篇: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洛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洛政〔2011〕1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正确引导新型农村社区住宅建设,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以及相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当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未利用地,严禁违反规划占用基本农田。对确需占用农用地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采取周转用地的办法解决用地,允许先占后补,确保占补平衡。第三条 凡旧村址在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因建新拆旧需使用周转用地的,按规划设计可批准使用周转用地,按程序核定周转用地面积。
1.在原村址实施滚动拆迁分期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使用周转用地面积不超过3.33公顷; 2.整村迁建或多村联建的新型农村社区,可按实际需求申请周转用地。第四条 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在城镇允许建设区和扩展边界内有条件建设的,周转用地指标经批准后,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也可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新型农村社区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用地按现行供地政策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权属的调整、确认、登记和颁证工作。
第五条 根据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精神,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首先要将旧村址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置换成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发展用地。
1.置换指标实行有偿转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置换出的多余土地,可以以指标的形式,以县(市、区)为平台,面向全市挂牌拍卖。拍卖收益除国家政策性收费外,其余全部返还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置换指标的使用,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需要征收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3.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第六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申请周转用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列入省级或市级示范点的新型农村社区; 2.复垦的旧村址在城镇建设规划区外;
3.符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七条
申请使用周转用地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鼓励和提倡集中连片、联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多层(六层以上〈含六层〉)住宅。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凡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的农户进新型农村社区购房或建房。
1.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型农村社区根据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高层或多层,涉及的搬迁村庄和周边可合并的村庄原则上要求集中到一个社区; 2.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要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
3.平原地区每个新型农村社区最低容纳1500户以上,住房一般应在六层以上(含六层); 4.丘陵地区每个新型农村社区最低要容纳700户以上,住房一般应在四层以上(含四层); 5.山区每个新型农村社区最低要容纳500户以上,住房一般应在四层以上(含四层)。深山区确无大片平地的可就地形地貌分散建设,半径一般在500米之内;
6.旅游景区、需保留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可根据实际适当放宽;7.每个新型农村社区要配套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必须达标,平原地区公益设施建筑面积不低于1.5㎡/人,绿地率不低于30%。丘陵山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套。
第八条
申请周转用地要做到占补平衡。旧村址复垦归还周转用地面积按申请周转用地同类面积1:1比例归还。归还期限自批准周转用地之日起不超过三年。
第九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用周转用地,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按本办法要求提出申请,并附具下列材料: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申请使用周转用地呈报表; 2.申请使用周转用地汇总表; 3.县级人民政府申请; 4.5.6.7.被占地村民的意见;
新型农村社区村委会意见;
周转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和图件;
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案;
8.标有新型农村社区地址、旧村址和周转用地、复垦地块位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9.标有新型农村社区地址、旧村址和周转用地、复垦地块位置的标准土地利用分幅现状图; 10.旧村址复垦地块的勘测定界报告和图件(包括坐标电子文档); 11.周转用地、复垦旧村址涉及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 12.县级国土资源局关于旧村址复垦方案的审核意见;
13.经批准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文本和图件(新型农村社区坐标电子文档); 14.经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在城郊结合部的新型农村社区还要提供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
第十条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申请周转用地实行内部会审制度。7个工作日内出具周转用地审核意见,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
第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周转用地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第十二条 周转用地经省批准后,由申请周转用地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按供地政策为新型农村社区办理供地、土地登记手续,并负责对旧村址进行复垦。
第十三条 周转用地旧址拆除复垦后,由县(市、区)国土部门自查,经市国土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审定。
第十四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接到验收结果通知书后,及时办理地类变更。第十五条
旧村址复垦应达到下列条件:
1.耕地的平整度能够保证田块均匀接受水分,坡度不大于五度;
2.耕地的覆土厚度折算为自然沉实土壤,山区不小于四十厘米,平原区不小于六十厘米; 3.耕地的耕作厚度不小于二十厘米,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应当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
4、生产路、田间路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第十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完成旧村址复垦后,应及时向洛阳市国土资源局提出验收申请,并附下列资料:
1.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自验报告; 2.复垦工程竣工图;
3.村民监督小组对复垦情况的意见书。
第十七条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接到县(市、区)验收申请后,要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实地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经主管局长签署意见后,下达验收结果通知书。验收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不能按时归还周转用地的,暂停该地周转用地审批,并视情况核减下一农用地转用计划。周转用地使用耕地的,还应当补交耕地开垦费。第十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周转用地的使用、归还和旧村址复垦等相关工作。并按照“台帐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的要求加强对周转用地的批后管理。每年分别向洛阳市国土资源局书面报告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 严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住宅向不符合规定的人员分配。
第二十一条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对乱占、滥用耕地建设住房的,应依法追究当地政府、当事人的责任。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