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题课堂28课》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13: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主题课堂28课》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主题课堂28课》读书报告》。

第一篇:《高中主题课堂28课》读书报告

用心用智,收获硕果

——读《高中主题教育28课》有感

本学期,读了《高中主题教育28课》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虽然已过了容易激动的年龄,但心情仍然很激动,有一种在迷茫中见到光明的喜悦。这本书太实用了,从高中学生入学到毕业冲刺,不同阶段常见的专题,详尽呈现了如何以主题教育课的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教育。精彩的师生对话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安排,丰富的情景思辨呈现,给我班的班会课的开展提供了示范,也给了我许多启发。下面就来具体谈谈我的感受和收获。

一.确定目标,选好主题

好的班会课,主题是至关重要的。高中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当今社会,多元思潮,多元的价值观也对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所以班会课的主题确定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会的主题,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做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有家国情怀的青年,而不是在最需要拼搏的年龄就去做“佛系青年”。这本书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如《心怀梦想,快乐成长》,《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擦亮诚信的名片》,《我们的责任》等,这些选题就非常适合鼓励高中生青春飞扬,激情满怀!

二.结合实际,用心用智

主题班会的开展,还需要我们用心发现自己班里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要研究班情,思考本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并且要善于借助于新近发生的新闻,给学生以启示。今年带班后,发现我班的一部分同学规则意识有些单薄,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爱钻空子,屡次犯错。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开了《遵守规则,做合格中学生》的主题班会,用了在野生动物园里因不守规则而一死一伤的新闻事件来引出规则的话题,接着让学生谈对规则的看法,再谈在学校如何守规则,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班会开展后,收到的很好的效果,学生不守规则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三.新时代,新视角,新观念

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做班主任的也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给学生一个新视角,从而有更好的发展。上海市曹杨中学的汪思翔老师的《“微”时代的选择》选用的就是新媒体话题。他通过对网络平台的使用分析,让同学们来认识微博微信平台在当前社会的必要性以及便捷与困惑,从而学习“微”时代正能量的传递。我觉得这位老师很有前瞻性,能结合时代发展的脉搏来确定教育主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这学期我也针对我班学生的困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买了《全国高校专业解读》一书,认真研究各种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和前景,给学生开了一节《我的专业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只是埋头苦干,更要仰望世界,站得更高一些,这样才可以做韩愈笔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四.形式多样,营造氛围

好的班会课要借助于视频,歌曲等不同的媒介来营造氛围。济源一中的王磊老师在《心怀梦想,快乐成长》的主题班会里就精心挑选了学生们的照片,然后配上音乐,他自己深情朗诵关于成长的散文,从而营造了氛围,引起学生的回忆,产生了共鸣,收到很好的效果。班会的形式还可以多样:讨论,问卷调查,回答问题,情景思辨等形式都可以使班会课气氛活跃。班会有了三四次大的互动交流环节,才可以把课堂氛围不断推向极致。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成功的班主任都付出了心血和智慧,而班会课真的是一个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很好的方式。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更需要用心血和智慧,去耕耘去浇灌,才会在收获时有丰硕的花朵和累累的果实!

第二篇:高中社会实践报告主题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主题 篇1

春华秋实,岁月潇湘。转眼期盼许久的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就过去了。记得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未承担过什么重要的工作,但却也坚守本职,勤于学习,在平平淡淡的忙碌之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与做人的道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实践,不仅锻炼着我们的意志,它更大的作用是丰富着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磨练成才。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主题 篇2

不知不觉之中,暑假又到了,回头想想自己大一的生活,又想想自己将如何面对暑假,是回家还是在外面找工作,一时茫然。

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所以要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所以我向家人宣布趁着暑假有这样一个机会,好好的大干一场。

放假之后的一个星期我都在市中心找工作,可是要不是工资低的养不活自己,就是怕自己累到。到最后三天过去了,我还是一无所获,我终于知道原来自己一直是眼高,觉得只有那种体面的工作才适合自己,眼看我就要放弃了,可是又想到我和家人说过我一定会找到工作,仍而他们却笑我不出一个礼拜就会放弃。我就不放弃,我就要做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我能行!

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这次我不再把眼光放的那么高,我想到自己是学市场营销的,所以我就专门去找那种大型超市,看下是否需要导购,终于在一个商场里面找到了一份导购工作。第一天工作就是小组主管交我商场里面的规定。

1、严格遵守商场的规矩。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然,作为一个单位也有相应的规定了。

2、做事勤快,不能偷懒,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帮助其他人。

3、虚心向别人学习,努力完善自己。

4、对待客人要面带笑容,耐心服务。

5、要与同事和睦相处,争取在大家心中留存一个完美的形象!

就这样我开始了工作,也许是由于自己制定了完善的计划,所以工作还是很顺利的,虽然有些客人很叫真,很难缠,只要耐心解答就会解决问题;同事还是很友好的,也许是由于我的工作时间短,对他们没有竞争吧!

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有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在经历了这次的工作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小小的商场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有细心,还要有策略,谋划。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个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只有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才行!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处世的能力。让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我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让我们面对社会更加自信。希望以后学校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从各方面锻炼我们!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主题 篇3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践,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践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在以后开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对客户的沟通应对上,希望能有所借鉴。

一、工厂的总体规模水平

亚泰(东莞)木业位于东莞大朗镇,占地24600平米,员工600多人。近十多年的制造历史已经发展成一家具有专业规模的木制品专家,在东莞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也小有名气。走进厂区,只见洁净整齐的环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虽然是国内的制造厂家,但是,到了车间,看过那些先进的流水线,那些熟练的技术水平,完全会感觉到现代化的管理。作为木质产品的制造厂,一些诸如木屑的飞扬,机器的喧嚣以及混合着的胶水味油漆味等问题,都是难免存在的,但是工厂已经把这些都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限度了。走在车间,这些大多的木制厂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似乎在我们工厂并没有太大的困扰,反而是那些管理和效率吸引了大多的参观者。

工厂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都会严格遵守。就连中午休息间隙,每个工人都会把自己得区域整理得井然有序,这样的自觉整理也是工厂之所以能保持洁净的原因之一。在用餐问题上,工厂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上至高层主管下至普通工人,吃的饭菜一律相同,没有任何的特殊化。

二、学习过程

如下几点是在工厂实践期间,就我的工作需要,主要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心得。

(一)木材的选用

工厂最常用的木材还是红木(非洲花梨木),枫木(美国),胡桃木。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司的报价要比国内同等厂家的价格要高的原因——正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MDF板也是常用的材质之一。我司很多产品也都可以选用MDF贴木皮来达到仿实木的效果。对于一些想节省成本的客户来说可以推荐一用。

这些常规木材在仓库里都备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其他的木材也有备量,但是一般都要尽量推荐选用常规木材(除非客户定购的产品数量庞大值得工厂采购另外一些昂贵的木材),这对于工厂的加工技术、生产周期、生长成本等都会有所帮助。

(二)加工方面

工厂所采用的机器都比较先进,一般来说都是机器自动操作,比如CNC数控机,万能圆锯机,立轴机等。所以,只要操作得当,人员安排合理,一般都能产生较高的效率(一般来说,都需要熟练人工)。

虽然说工厂对于大多数的木制产品都能生产,但是以后在和客户沟通过程中,在尽量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还要尽量站在工厂的立场上考虑。比如,可以向客户推荐一些外形相同,但是做法简单,结构清晰的样品。这对于工厂来说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效率。

(三)喷漆加工

白身加工完成以后,应尽快转入喷漆车间,否则木材会变形。喷漆的流程为:着色(给产品上底色)――底漆――面漆。喷底漆到喷面漆的过程中还要有磨砂的工艺。

底漆又NC漆和PU漆之分。工厂常采用的底漆是NC漆,因为PU漆的成本要比NC高,而且如果喷PU漆的话要求的环境也比较高,必须有无尘房才可以。一般都会推荐客户用NC漆。喷漆加工的时间一般为两天左右。但是虽然所花费的时间不长,但是一张订单的'完成,工厂都会把每道环节都会安排到位。因此,在和客户确认订单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要求都确认完整。有些客户在白身做完以后,油漆没有确定,这样搁在一边的话,不但产品容易变形,而且也影响了订单的进度,给工厂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四)镭射和丝印

目前工厂的最大镭射尺寸为:320×320mm,最小为:1、5×1、5mm

镭射后可以上色,最常见的是上黑色,上完黑色,可以使镭射图案更清晰。但是一般不推荐客户镭射后上色,这样的话会增加成本。镭射的费用是视镭射图案的复杂程度而言的,一般来说都是每件产品1块钱。丝印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它的要求是丝印的表面要光滑要求镭射或者丝印的话都会要求客户提供图片,最好是电子文档。(五)包装

包装是成品完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一个产品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包装工序包含了产品的简单组装、包皮、包绒布、五金件的装配、包装物的制作、对产品的前道工序的品检、产品的包装。

质量是品质的保证。因此,我们工厂对质量也有严格的把关。一般一道包装的流水线上都有二到三个品检人员进行严格的产品检验,从产品的去尘、五金和玻璃制品的质检到最后的装箱,每个细节都会有工人严格的操作标准。对于一些外销客户来说,对于产品都会比较挑剔,但工厂都会满足这些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工厂的产品会有质量的保障,在产品上很少出现质量纰漏的原因。

而同样是国内订单的话,往往会有一些刁蛮的客户,在产品没有品质问题的时候却还要挑一些邪瑕疵”。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除了要和客户解释清有些是因为木质品本身的问题之外,还要让他们了解我们工厂对于质量方面的控制要求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很多质量问题的产生很可能实在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和野蛮运输。

当然,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的损坏,在采用一般的安全包装下,除了用一些常规包装物(纸盒、纸箱、礼盒、海绵、保力龙、珍珠棉、拷贝纸、气泡袋、胶带等)外,还可以在纸箱六个面用保力龙板保护。

(六)其他配件

五金是常用到的配件。因此,对于一些常规的五金件,诸如一些合叶、铜扣、铜脚等,工厂都会采购一定的数量以备库存。另外像一些在笔上五金件,工厂自己也有制造的能力,很多都可以独立完成。

另外像EVA之类的,也都需要另外采购。

三、心得体会

这次的实践,让我了解到了工厂的规模水平、生产流程以及一些常规产品的制作,在以后的业务操作中相信会有较大的帮助。

另外我觉得一方面在工厂供货给我们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配合工厂,把双方的工作都做好。同时,自己也还要不断的学习产品的知识,服务好客户。公司整体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开创出良好的业绩。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主题 篇4

看看已过去两日,不过做些捞鱼摸虾、搓泥制陶的消闲活计,虽也走了长路,爬了山,到底跟预想的学农吃苦比不得。学子们心下渐渐松动下来:社会实践不过尔尔,倒乐得个轻松快活。谁知基地经验丰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待这些城里娇子娇女放下了对农村劳作的戒备之心,这才抛出“重头戏”――挖地和采茶。

早训之后,得知一至八班去南农果园挖地,九到十五班去茶园采茶,顿时一片喧哗。基地教员见惯不惊:叫苦叫累,偷奸耍滑,甚至撒泼放刁逃避劳动的哪一批学生里没有呢?教员不抱希望地说:到这里来的学员,采茶的最高纪录是曾有一个班级采到2.1斤鲜叶,如果今天有班级能破纪录甚至能采到3斤,那将会非常了不起。

甫进茶园,各各就位,学生们嘴上不说,心里可是憋足了一股劲去破纪录的。简单培训后就匆忙上岗了,大家漫山遍野去翻找“一叶一芽”,谁知“一地里寻它不着”。有的不住举起叶片请老师判别是否合格;有的刚摘好一小把又小心地剔除了大半;有的听说哪里茶叶多就急急赶去;有的奋力上到人少又向阳的陡坡,不防头跌了几跤,洒了茶叶,还沾了满裤子的泥。渐渐大家学聪明了,互相商量着搞起了合作小组,一垄一垄地采过去,再也不乱跑。隔着茶树叽叽喳喳谈天说地,有几个姑娘快乐地唱起了歌,只要有人起个头,新歌老歌、儿歌大歌地一首接一首,引得小伙子们不失时机地起点哄。歌声混着茶香,花面衬着绿叶,那种朴素的简单的快乐、那种无需装饰的美让人忽略了腰酸眼涩,忘却了裤子沾满泥巴的“丑态”,忘却了原本要破纪录的事。怪不得扎根于这一片土地的杨瑞清校长说“疲惫也是陶醉”呀!

一个小时的采茶结束了,大家这才又想起纪录的事,满怀期待地去交差,7个班级竟然有4个班破了纪录,12班13班更是分别采了3.2斤和3斤,把纪录一下子提高了一斤多。

同一时间内,一到八班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园艺基地挥汗如雨,他们的任务是芟除杂草。

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让人无法领略“杏花、春雨、江南”的明媚,但基地内“阴阴夏木啭黄鹂”,也有道不完的情致。当然最美的自然是丰富了风景内涵的人了,队伍到后,领罢工具,分好任务,一声令下,同学们走进田垄,挥锄动铲,但见银锄落下处,片片杂草尽除;铁铲挥动间,垄垄新土芬芳。虽有习习凉风拂面,不一会大家也满面通红,汗水肆流。时间飞逝,欢声笑语中,各班纷纷完成了各自的劳动任务,高质量,高速度的劳动成果,引来基地老师的频频赞许,下午两点不到,同学们收拾工具,捡拾垃圾,“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

下午xx、xx、xx三位校领导赶到基地,看望参加社会实践的师生,带来了温暖的赞赏与鼓励。他们饶有兴致地观看了8进4的拔河比赛,甚至激动地走入场地为选手加油助威。他们希望社会实践能圆满成功,学生们能从中大有收获。

晚上的篝火晚会把所有人的激情都点燃了。歌飞扬舞翩跹,相声小品、吹拉弹唱、武术、朗诵,异彩纷呈。表演者和观众都是那么地投入,彼此亲密无间。台上台下界限并不分明:熟悉的歌大家一起唱;热辣的舞,你站在中间跳,我坐在旁边扭。兴之所至,说不定就扑向年级主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正所谓:给才华一个空间,一定会创意无限;给青春一个舞台,一定会展一份精彩!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主题】相关文章:

1.高中主题班会记录

2.高中主题班会方案

3.社会实践报告主题

4.高中主题的班会教案

5.友谊主题高中作文

6.高中主题班会教案

7.文明主题的高中作文

8.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9.高中生主题班会教案

第三篇:《主题批评》读书报告

《主题批评》读书报告

黄春柳

近几十年来,人们习惯于在文学研究中谈论“主题”,但是这个概念其实还指一种批评流派。

50年代时,主题批评被笼统地归类于“新批评”,但是新批评主要包括三种批评方向:语言、结构主义以及心理分析,而主题批评则自始至终坚持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巴尔特和萨特曾经涉足主题批评这一领域,但他们的批评观并不是围绕主题批评而展开。

这一章里谈到的批评家都是以主题批评作为研究重心的,如:乔治·布莱

1、让·鲁塞

2、让·斯塔罗宾斯基

3、里夏尔4,他们无一例外地受到巴什拉尔5著作的影响,尤其受到日内瓦学派的创立者,阿尔贝·贝甘6和马塞尔·雷蒙7的影响。

主题批评并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从批评主体直觉出发的一种探索。其出发点也许是对文学中所有游戏化和形式主义概念的排斥,拒绝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可以通过科学途径加以穷尽的客体。其中心思想就是:文学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经验的对象。

自然而然地,这些批评家都青睐于研究诗歌,对诗歌自浪漫主义时期以来所担负的存在主义使命非常敏感。

1. 历史背景

Georges Poulet(1902-1990),比利时人,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和法国尼斯大学任教。他著作等身,论文主批评主体与创作主题之认同,对法国新批评派影响巨甚,代表作有:《人类时间研究》、《圆的变形》、《普鲁斯特的空间》、《爆炸的诗》以及《批评意识》。2 Jean Rousset,生于1910年,瑞士批评家,马塞尔·雷蒙的朋友和弟子。代表作有:《巴洛克时代的文学》、《马塞尔·雷蒙的著作》等。3 Jean Starobinski,1920年生于日内瓦,医学博士和文学博士,曾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巴尔的摩)和巴塞尔大学;日内瓦大学思想史和法国文学史教授。法兰西研究所成员。主要从事文学批评研究。他的批评著作主要有:《让-雅克·卢梭:透明与障碍》;《活的眼》;《孟德斯鸠论孟德斯鸠》;《自由之发明》;《卖艺者的肖像》;《批评的关系》等。4 Jean-Pierre Richard,法国文学评论家,1922年出生于马赛。他主张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地阅读和分析。著有《文学和感觉》(1954)、《诗歌和深度》(1955)、《马拉美的想象世界》(1961)、《研究现代诗歌的十一篇论文》(1964)、《夏多布里昂的风景描写》(1967)、《关于浪漫主义的研究》(1971)、《普鲁斯特和感觉世界》(1974)、《微观阅读I》(1979)、《微观阅读II》(1984)和《物的世界》(1990)等。5 Gaston Bachelard(1884-1962),法国哲学家、评论家。出身贫寒,原为邮递员,凭自学考入大学。学后在第戎文学院和巴黎大学讲授历史及哲学。《科学新精神》(1934)、《科学精神之培养》(1938)、《实用理性主义》等著作奠定了他的哲学地位。后受荣格、洛特雷亚蒙的影响,从一个自然哲学家变成一个直觉心理分析学家。《火的心理分析》、《水和梦》、《空气与梦幻》、《土与意志的梦想》、《土与休息的梦想》、《幻想诗学》等论著,从心理学上对诗的因素做了分析,证明了诗的启示能力。在这些关于“幻想的幻想”中,他研究的不是梦魇般的幻想,而是孕育着作品的幻想。他的心理分析文评在法国影响极大,评价极高。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评、巴尔特的结构主义文评,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巴什拉尔的影响。他的散文细腻感人,富于形象,如《蜡烛女》等。6 Albert Béguin(1901-1957),法国著名批评家,被认为是第一代意识批评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曾执教于巴塞尔大学。他“将批评构想为诗思维的延长和深化”,他的批评的核心概念是“在场”,而“一切在场都意味着对存在的一种显示”。主要著作有:《浪漫派的心灵和梦》(1937,是对法国实证主义批评的全面批判,力倡“批评家与诗人的精神历程相遇合”)、《关于在场的诗》、《谈文学批评》、《拉缪的耐心》、《夏尔·杜波斯和文本》、《洞观者巴尔扎克》、《谈马拉美和克落岱尔》等等。7 Marcel Raymon(1897-1984):马塞尔·雷蒙,著有《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义》、《巴洛克主义和文学》、《巴洛克和诗的复兴》、《诗与真理》、《保尔·瓦雷里和精神的诱惑》、《占星家雨果》、《品质的意义》、《读<忏悔录>第一部》、《拉封丹的心灵和艺术》、等等。雷蒙和贝甘一样,是日内瓦学派的第一代,他的《从波特莱尔到超现实主义》(1933)一文,可以说是日内瓦学派的起源之作,其著作的主要观点是“非现象学”的。而从其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发表的《诗与真理》一书中,可以看到雷蒙已经成为一个意识形态论的批评者。从意识形态而言,主题批评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但是对“主题”的参考远早于此。该术语来自于古修辞术。但是一直到十九世纪初,这个概念才变得重要许多。“主题”成为一种意义或灵感要素,能让我们从同一个“索引”出发来比较不同作者的作品。

浪漫主义遗产

对耶拿派8来说,艺术作品不是某种先在典型的复制或模仿,而是人的创造意识的结晶,是其内在人格的外化。日内瓦学派的主要成员,如贝甘、雷蒙、布莱、里夏尔,他们都认为,文学作品乃是人类意识的一种形式,作品是作者意识的纯粹体现。

日内瓦学派的批评家认为,批评是一种双重经验,是阅读主体和写作主体两种意识的遇和。在让·鲁塞看来,作品是结构和思想的同时呈现。卢梭以及其后的浪漫主义作家们认为,作品是一种精神命运的历险,这种经验是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实现的。

与普鲁斯特之间的亲缘关系

普鲁斯特继续发展了这一浪漫主义遗产,为后来的主题批评打下了基础。他认为风格并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观察方式;文学作品是一种感知世界的特别方式,和构成它的物质融为一体。他把风格定义为一种双重现实,由语言的创造和感性世界的创造这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所组成。

2. 哲学和审美根基

作为创造者的“我”

普鲁斯特认为:“‘我’的产物,这个‘我’不同于那个我们在日常习惯、在社会、在自身缺点中所展现的那个‘我’。要理解这个‘我’,就必须尝试着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将之重建。”这番话也许看起来自相矛盾:他所说的这个“我”既是作家深层心理的产物,又是一种(再)创造对象。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作为创造者的我通过表达自身这一动程而实现自我创造。

大多数主题批评家都同意这一观点,里夏尔也许是最接近普鲁斯特观点的一位,他在《马拉美的想象世界》里引用了马拉美的一句名言:“艺术家在白纸面前创造自己”。

斯塔罗宾斯基也认为:“作家在作品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改变自我。”鲁塞则比其他批评家更关注文学形式,他说:“在成为产物或表达方式之前,作品对创造主体而言是一种自我揭露的工具。”

也就是说,主题批评既拒绝作家完全控制创作计划这一“传统”观念,也排斥将作品视为先于它之前的作家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分析方法。主题批评既没有舍弃这种控制,也没有忘记无意识所起的作用,而是认为,作品是一种处于实现过程中的动态意识。

既然作品同时具有创造和自我揭示的作用,主题批评就特别注意作家的意识行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清楚明确地建立了一种对所有人而言共通的本体论。而在巴什拉尔和布莱那里,“我思”是一种创造意识和创造世界,通过最初直觉来决定和世界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Groupe d’Iéna 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为了认识这种与作品同时的自我揭示,主题批评通常避免将作品与作者这个处于历史性中的个人相联系。斯塔罗宾斯基就经常用“自我”、“主体”、“存在”这些词来代替作者姓名,而最后这个术语是主题批评中最为显眼的言词之一。雷蒙认为,批评是要试着去抓住变幻不定的那个“自我”,尤其是要在进入作品的同时抓住作品所赖以实现的那个根本的创造性动程。

与世界的关系

对意识行为的注重必然要求一种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关系”是主题批评的主要概念之一。自我通过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而得到建立,通过与包围它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得到定义。

这种关系哲学得益于现象学的发展。巴什拉尔对胡塞尔非常感兴趣,他的继承者也都受到梅洛-庞蒂的影响。但是现象学方法早就得到普鲁斯特的青睐,这一视角在主题批评中成为主导,因为主题批评通常坚持从文学作品出发来定义“处世”(l’être au monde)模式。

因此,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式阅读经常围绕感知和关系的类型而展开:时间、空间、感觉„„在这一点上,同样是巴什拉尔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是他第一个展示了创造性想象是如何根据为作家专有的一种“处世”模型而将时间和空间归为己有的。

主题批评家们还在写作中扩展了该概念的特点:批评重心并不仅仅落在某种意识、某个物体和某个生命存在之上,而是落在将所有这些结合起来的种种关系的方法和模态之上。感性印象可以和理性思考同等重要。

想象与幻想

刚刚说过,普鲁斯特对作为创造者的我所进行的思考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说作家在其作品中揭露自身,那么他也是通过作品而建立自身。主题批评提出了一种作家与作品互相包含的双重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世界与意识、创造者与其作品之间的双重关系。

这就是为何主题批评尤其关注作品中所有属于写作动力的事物的原因。它和心理分析之间只能维持冲突性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对形象予以特别关注;都渴望超越文本的表层意义;都借助于对作品的“横向”阅读。但是在创造主体和其作品的关系这一点上,主题批评和心理分析却是根本对立:心理分析倾向于把作品看作是一个充满符号的复杂体,应该追溯先前的心理活动,而且作品具有将之升华的作用。相反,对巴什拉尔这样的批评家来说,不应把形象与其起源挂上钩,把它与先前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而是应该在其产生过程中抓住它,在其形成过程中体验它。

没有什么能比想象这个概念能更好地展示这种批评方向。它使批评家们能够离开人类心理机制这一功能主义概念,而将之变成一种创造和实现的才能。

幻想这一概念也常见于主题批评中,它同样吸引了雷蒙、贝甘和斯塔罗宾斯基的主意。这里,幻想与心理分析所理解的那种梦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夜晚的梦溶解了意识,使无意识语言得以发酵。而幻想则使意识保持在某种活动层面上,它置身于某种不确定的两者之间,创造性想象可以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

对创造性想象的直觉,对幻想的关注,两者都属于一种被置于调和符号之下的心理理解。心理分析展现冲突,罗列各种互相对抗的冲动,而主题批评则倾向于研究作品是如何创造出一种平衡,能让各种冲突在其中得到妥善的解决。

因此,主题批评对立于现代思想中这样一个主要常数:即认为意义以及价值总是差异性的,认为差异才是最具意义的。主题批评更加接近勒内·吉拉尔9的哲学观,对他而言,意 9 René Girard(1923-):勒内·吉拉尔,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有:《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1961)、《暴力与神圣》(1972)、《隐蔽的批评》(1976)、《替罪羊》(1982)等等。义的基本法则在于相似。主题批评法所遵循的,正是这种通过同一性而达成调和的法则。

3. 主题批评的方法

作为整体的作品

对相似性的青睐使主题批评家们同化了他们对作品的阅读:他们努力想要发现作品中潜在的连贯性,揭示作品各个分散部分之间的隐秘的亲缘关系。

但是这样一种“对相似性的热情”产生了很明显的语言学后果,尤其是产生了一大堆笼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为数不多的几个总结性词语来浓缩整个作品。鲁塞感觉到了这种方法的危险,他认为,主题批评的方法学原则在于:“创造一个统一的体系,其中,不同的声音必然应该互相交流。”而乔治·布莱则说:“重要的是,人在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每个有才能的人都不能与他人混为一体。”

主题批评在区别上的不足,也许可以由其在作品论述上的灵活性来弥补。批评语言只能在作品内部的“路线”上进行操作。里夏尔认为,阅读是个人在作品内部的旅程,其目的在于发现某些结构,在于渐次地揭开某一个意义。这是一种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的旅程,因为被视为整体的作品给与自身每一个部分都以一种相等的意义价值。

因此,作品是多向性的;主题批评用一个全景式的意义网络代替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构想。

无用的知识

主题批评家们认为,作品首先是一种精神历险,是一种经验的痕迹、工具和机遇,没有任何一种知识能够穷尽这种经验。因此,他们站在一种反智力的立场之上,拒绝学究式的批评,或从约束过多的认识论基础出发所做的批评。斯塔罗宾斯基认为,主题批评要从零出发,从完全的无知出发,这样才能进入对作品更宽广的理解之中。

虽然如此,文本科学以及所有人文科学并没有完全被主题批评家们抛弃。但是这些“技巧”永远只是辅助因素,是为一种超越它们的批评意图而服务的。

“读者”的视点

既然文学被构思为一种创造意识的精神体验,那么这种意识就构成了批评家开始其自我表达的“地点”。因此,批评家要和作品的内部动力融为一体,研究作品也就成了一种摹仿。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主题批评家都表达了一致的意见。比如,布莱说过:“阅读(阅读是一切真正的批评思想的起点)这一行为包含了两种意识的遇合:读者的意识和作者的意识。”鲁塞认为,进入作品的读者要和作品中想象思维的流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相结合。

这是因为,作家所要表达的真理贯穿于作品之中,通过作品体现出来,但并不能被单纯地简化为作品,因为真理的本质是精神而不是物质。因此,主题批评致力于寻找最初的创造冲动,找到那个“最初时刻”,作品始于此,以其作为研究对象的批评也始于此。这种对作品的“认同式”阅读有这样一个优点,那就是它能使阅读主体保留并感受与词语接触时所产生的那种几乎是生理上的愉悦。

为了保存这种精神和生理上双重的运动,主题批评家们致力于尽可能使自己的评论贴近他们所评论的作品。同一个“我”应该既在作家那里起作用,又在批评者那里起作用。

当然,批评不可能和被批评的对象完全重合,评论者的声音对被评论的作品来说永远是他者,是异质。因此,这种“认同”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还是有距离的。

主题概念 阅读是一种危险的探险活动,它意欲突破人文科学和语言的传统界限。在这种阅读中,主题这一概念成为批评家的支点。

关于“主题”,最准确最有用的定义,也许应该归功于里夏尔。他说:“这是作品空间中的意义单位之一:是作品中那些特别活跃的在场类型之一。”

也就是说,主题指的是一部作品中所有那些特别能够体现作家“处世”观念的标记。但是,主题阅读从来不是对词语出现频率的死板纪录,而是倾向于描绘出一张反复出现的意义联想之网。构成意义的并不是对某一个或某些词语的强调,而是作品所呈现的连接关系的整体,它和作品中所展现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从这种大致的定义出发,那么每个批评家都根据自己特有的直觉来引导其对作品的阅读,从而选择他将评论的主题。主题既可以指向作品“内容”,也可以指向一种形式现实。鲁塞也许是最好地展示了主题之可塑性的一位批评家,他的研究同时兼顾了思想和形式,文学与艺术,作家群和孤立的作家。

主题批评家们各自优先选择的主题最为明显地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差别: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寻找的那种主观性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批评方法。因此,在总结了他们的相似性之后,应该具体考察每一位批评家的特点。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在我们看来最具意义的三位批评家:巴什拉尔、布莱以及里夏尔。

4. 加斯东·巴什拉尔

乔治·布莱在《批评意识》一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来介绍巴什拉尔的诗学观点。他称誉巴什拉尔“完成的革命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弗洛伊德之后最伟大的精神探索者”。“日内瓦学派”的重要批评家如阿尔贝·贝甘、让·鲁塞、让·斯塔罗宾斯基、让-彼埃尔·里夏尔等人,均是巴什拉的思想继承人。

认知学家和诗学家

虽然是主题批评法的先锋,但巴什拉尔并不是文学批评家。最初,他是一名研究自然科学的认知学家。

那么,这位认知学家是怎样成为一个想象哲学家,一个醉心诗歌的词语“梦想家”的呢?巴什拉尔从未觉得,理性主义思维的培养和对想象的热爱这两者是不可兼容的。对他而言,科学和诗歌可以在同样的创造性直觉中、在同一个予世界以意义的愿望中相遇。

巴什拉尔的研究主要受到了两种哲学思潮的影响:弗洛伊德哲学以及现象学。但是他很快就脱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转向对想象的积极和创造性构思。现象学对他的影响更深:他关于形象和“幻想”所作的思考,该部分归功于现象学知识。在他看来,幻想是感知和创造的混合体,它使世界存在于主客体之间那种不停发展的关系之中。

在巴什拉尔笔下,现象学方法和一种创造性的人文主义结合在一起,后者给予所有的意识现象以价值。在文学特别是诗歌中,他看到了意识的最佳呈现方式。

想象的现象学和本体论

在《空气与梦幻》一书中,巴什拉尔将现象学直觉推向了极致:意识事实是首位的,它安排着感知主体和世界。甚至,是意识建立了感知主体和世界,因为这两者都是通过意识而存在于决定他们本质的关系整体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想象具有创造和实现功能的原因。形象也就担负起了作为根基的本体角色。形象并不具有解释性话语的性质,更加不是出于对修饰的考虑。

那么,从这个信念出发,想象这一构思和心理分析话语是不可兼容的。因为形象不以往昔为参考,不能够被同化成一种属于冲动模式的心理征兆。虽然巴什拉尔对心理分析极感兴趣,但他还是很快从中抽身,在他的著作中,对弗洛伊德的引用也逐渐被荣格的名字所取代。他同意荣格的某些根本观点,比如较个人无意识而言更具决定性的集体无意识这一观点,以及对心理活动的积极和创造性的构思。

从物质想象到运动想象

巴什拉尔主要在形象的具体体现中把握原型所承载的生命冲动,这就是为何他的思考主要表现为想象现象学的原因。这种方法先是引导他思考想象的“物质”组成,然后是想象的运动特点。

他的出发点在于:形象既是形式,也是物质。因此,他的工作在于确定人类幻想的物质模态,在于展现这种幻想是如何像对世界的感性经验那样引导诗人之写作的。他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借用了四元划分法:火、土、水、空气,这四种元素决定了其思考过程中的连续性。

在这种分类法的基础上,巴什拉尔确定了某些心理常数,并因此而抓住了某些“主题”,作为其思考对象。它们预示了后来那些主题批评家所青睐的主题。心理价值的物质体现为批评开启了宽广的词汇场和概念场,使主题批评能继续对之加以探索。

但是,巴什拉尔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划分法的缺点:这种划分过于图式化,以致不能把握住想象的多样性。因此,他用了五本而不是四本著作来论述这四个元素,同时指出了每一个元素的模棱两可性。

为了从根本上超越亚里士多德图式将一切都加以简化的不足,巴什拉尔发展了一种对于想象的运动构思。他认为,想象就其本质而言是开放的、含糊不清的;想象只有在改变形式的时候、在赋予形式的未来以活力的时候,才能包含这种形式。

作为读者的巴什拉尔

对巴什拉尔以及里夏尔这样的批评家而言,每一个形象并不是通过自身才得到价值,而是通过其开始或展开的意义网络。他的批评方法和他的继承者的批评方法非常接近:研究一部作品,评论一篇文章,就本质而言,这等于进行一项阅读工作,服从于文本的指令,听凭自己被文本引起的共鸣所感染。应该先阅读他人而后让人阅读自己。因此在他们的批评文章里,常见频繁的引用,赞赏或“幻想式”的评论话语,风格常常是抒情的,而批评方法则很少是分析性质的。

巴什拉尔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发展了形象所产生的共鸣,而不是对之进行分析。他并没有通过形象而将作家的工作具体化,而是从中看到了一种共同经验的结晶。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巴什拉尔式“阅读”也有其自身的限制:对作品的评论总是倾向于将被引用的文本变成属于某种普遍性规则的范例之一。巴什拉尔更加关注人类共同想象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关注为每一个作家所特有的想象世界。因此,严格来说,他的思考并不是一种“批评”,但后来的主题批评家们将赋予作品的独特性以更大的重要性。

5. 乔治·布莱

乔治·布莱也许是最接近巴什拉尔批评观的批评家:他致力于通过作品以想象网络形式所展开的“处世”形式,研究创造性意识。他还发展了日内瓦学派建立者的“我思”观点。所谓“我思”,乃是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意识。在《批评意识》一书中,乔治·布莱这样为“我思”下了定义:

在自我的内心深处重新开始一位作家或哲学家的‘我思’,就是重新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的方式,看一看这种方式如何产生,如何形成,碰到何种障碍;就是重新发现一个人从自我意识开始组织起来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

因此,批评活动是对为作家所特有的“世界”的主观占有。作家以形成他自己的“我思”为开端,批评家则在该作家的“我思”中“找到他的出发点”,并将其作为探索作家内心生活的“参照点”和“指示标”。

对时间的思索

乔治·布莱极大地关注了感知的主要类型,即时间和空间。他认为,时间是人与世界的一种关系,通过作家对时间尤其是“瞬间”的理解方式,批评家可以发现作家具体的“内心世界”。

乔治·布莱认为,有时,瞬间相对于过去和未来而言什么都不是;有时却又恰恰相反,瞬间是通往一切事物的阀门,它包含了一切,没有任何界限。

乔治·布莱还指出,瞬间的这种短暂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在18世纪得到了发展。这些分析很好地展现了时间概念在布莱的思索中获得的极端可塑性:瞬间可以反射出对世界的总体感知,它就像是一种物质,被创造者的想象塑造成形,创造者根据自己的用途或者想象而使之成为一个客体。

对空间的思索

布莱对普鲁斯特的作品进行了空间上的思索,著有《普鲁斯特的空间》一书。但是对空间模式之象征意义的探索在其《圆的变形》一书中已经开始。在《圆的变形》中,布莱的思考接近于一种对不同作家的精神状态的解释,这些精神状态是通过作家对同一形象的特殊“阅读”而得出的;而在《普鲁斯特的空间》中则正好相反,布莱仅仅从一部作品出发,通过对组织空间的不同形象的分析,试着抓住该作品的独特性。但是这两种思索都参与了对某一时间段的空间化行为,把在时间上先后接续的事物变成了同时发生的事物。

一种“差异性”批评

对时间和空间的主要类型的思索往往导致忽视不同作品的独特性的危险。布莱在《爆炸的诗》一书中已经开始提防这种危险。这本书先后分析了波德莱尔和兰波的作品,是对布莱之前著作的延续和超越。对布莱来说,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就像是炸弹,打破了文学史的伪连续,以鲜明的全新创造抹去了文学史的虚假标志点。

布莱的意图就是要抓住这两部重要的诗歌作品各自的独特性,它们不能被简化为自身之外任何其他的东西,而除了这一点之外,两者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共同之处。因此,这种意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于发现不同作品的差异,因为它正是要在共同的基础之上将两位诗人对立起来。

6. 让-皮埃尔·里夏尔

一种新颖的批评方法

里夏尔似乎有着和布莱一样的批评设想。他也尝试着定义一种“处世”意识,这种意识建立在以文学作品形象的方式而展开的经验之上。他想要将理解和认同的努力放在文学创作的最初时刻之上。

如果对布莱而言,“我思”更加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话,那么在里夏尔的著作里,“我思”则被一种对世界的感官和感性理解所替代,对他而言,本体哲学是通过一种感知现象学而被演绎出来的:对自我的捕获是通过与我们周围事物的不断更新的“接触”而进行的。因此,这种批评方法更倾向于对感觉的分析。

里夏尔和布莱的批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布莱在作品中寻找一种中心深度,而里夏尔则更乐于从各种不同的方向来理解作品,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作品所有可能的多样性。布莱对作品进行选择并为它们分高低,而里夏尔则满心喜悦地接受不同的作品,并在文本中采集所有能引起心灵愉悦和智力活动的东西。

对布莱而言,批评意识和创作意识的融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品就成了一种媒介,其物质现实消失了,而其所担负的作用则被放大了。里夏尔的感知则更加“诗化”:读者和批评家在一本书中遇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和一种经验,也是一种文本。或者说,文本本身就是一种经验、意义和愉悦的所在。因此,里夏尔既脱离了忽视语言的批评观,也脱离了高估语言价值的形式主义批评观。

里夏尔式的“阅读”

《马拉美的想象世界》一书也许最能体现里夏尔对作品的批评式“阅读”,这本书整体布局符合文学研究的传统模式:从作家到作品。通过对马拉美《文学交响曲》中一个段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里夏尔那种引用后紧跟评论的批评形式展现了其整体视角是“阅读”视角,也就是说,是一种不想过度离开批评客体、并与之保持毗连关系的理解模式。这就是为何被引用的段落中有些词语用斜体标志出来,而之后的评论则借用了这些词,并把它们镶嵌在自己的论述中:作者和批评者的声音互相渗透,成为同谋。

这种摹仿关系因为过于个人化的特点的消失而变得更加突出:因为使用“on”这个人称代词,使得批评家只不过是个匿名的读者;作家的名字也只是作为作品的谓语(pour Mallarmé)才出现了一次。因此,在激发原初“世界”这种力量上,只有作品才是唯一重要的。对作品之“形成”的传统思考并没有出现,而是被一张清单,一份表层纪录而代替。描写胜过了分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家不做任何的“解释”,相反,他还“解释”这个动词以空间价值。里夏尔对作品的组成部分进行了修改和压缩,使它们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里夏尔的评论发展了作品中所有可能绽放在读者意识中的潜在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里夏尔忠诚于巴什拉尔的批评理论,因为巴什拉尔提倡对作品的形象进行“幻想”。但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仍然浓墨重彩地出现。里夏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回到文学史的传统批评上来。但是他并没有在作品中挖掘某种历史或文学知识,而是借助于对被批评作品的一种类似的理解过程而与这种知识汇合。

多样性及变化

除了诗歌之外,里夏尔对叙事性作品也同样感兴趣,运用的是同一种批评方法:通过对最初感觉的记录来总结出一个“想象”世界。

主题研究要求批评家置身于作品之中,如同置身于被同时奉献给他双眼的一个空间里。因此,作品的每个部分都服从于最先抓住作品的总体性目光。但是里夏尔却尝试相反的道路:让某个文学“世界”的整体从对简短片断的精确分析中显露出来。所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倒转了过来,但却因此而证实了所有主题批评方法提出的那种类似和同质的深层法则。

这种变化的产生还伴随着一种对作品语言的明显关注,因此,阅读“同时建立在文学作品的语言本质以及冲动主题的形式之上。”

小结

里夏尔的最后几本著作转向了心理分析批评,这表明了主题批评仍然在自我探索,探索能够建立自身的稳固根基。和所有的批评方法一样,它面临着一种双重危险:要么完全融化在批评客体之中,要么与客体相距过于遥远。

这种困境并不为主题批评所特有,它关系到所有有关文学作品的论述。除此之外还存在其它的弱点:在选择“主题”上的主观性,不确定和简化的特点,仅仅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阅读,对不同的作品没有足够的区分,对作品的字面现实缺乏真正的思索,等等。

所有这些缺憾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主题批评从来没能形成一个批评流派的原因。它拥有众多的出色批评家作为自己的代表,但是这些批评家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并且似乎没有继承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批评家中的每一位都发展出了一种有其自身连续性和同质性、不能被归纳为其他任何方法的批评方式的原因。在主题批评的启发之下,批评也许找回了自身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正如它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精神使命一样,批评作为一种富有成果的方法出现,以一种大度的眼光给作品以生命。

第四篇:高中数学组课堂观察评课记录

高中数学组课堂观察评课记录 课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主讲人:肖俊玲

时间: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一、自评

本节课课标要求是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课本内容只有两个公式和两道例题,课后配了少量习题。但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有较高的要求,特别对公式的灵活运用考查力度比较大,另外,同角公式的学习对后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公式推到、公式变形、习题设置等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在公式变形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做了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表现不错。上课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做好的课件进行了临时改动,把例题4和例题2、3做了调换,在上课中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了授课内容,当机立断去掉了一类题型,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和时间,事实证明这样的调整比较到位。在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千万不要扼杀他们的兴趣。我的想法是,学习数学不一定要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在做题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品质,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

由于课堂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所以感觉时间特别紧,还有两类题型没有涉及到,比较遗憾。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大部分同学掌握比较好,有三位同学两道题没想到要分类讨论,有两位同学计算出现错误。一节课难免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二、评课 维度一:课程

教学观察人:韩晓兵

观察内容:课程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观察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

一、由三角函数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二、能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进行简单应用;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求值(知一求二);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三角函数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形的理解与认识,提练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一节课,它即是对三角函数线这个几何图形的深层认识,更是后期学习三角函数化简及计算等问题的基础与铺垫,因此,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学习方法,都将对今后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明确如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使学生养成探究、分析的学习习惯,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树立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两个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重点也在于此。

教学预设方面:由于高一(8)班学生的程度相对好,结合课程标准,本节课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多,题量大,题型多。

内容的展示上:教师紧扣定义,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对基本关系的推导,注重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为4个题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符合学生认知层次,体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好地展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预设中准备了4个题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与思维的多样性,教师能够依教学实际及时地将第四类问题舍去,教学效果好。课堂观察记录人:冯士旭 指标1:方法

预设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是发现结论并活用公式一节课,教学前预设了启发式、发现法、探究式等方法,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结果。依据是本节课首先是由图形进一步启发学生研究正、余弦函数,让学生从图形中发现结论,接着在公式的变形中采用探究式,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同伴合作。即前一个同学对公式的变形发散了其他同学的思维,为后面活用公式解题作铺垫,在探究例4时,由于前面的铺垫,以及题目的条件和式子的结构变换,使得同学应用公式解题方法灵活,同时提高了解题能力,思维更加敏捷,达到了活用的目的。(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

预设的教学方法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数形结合、化归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 指标2:资源

本节课预设了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练习题。

预设多媒体的出发点在于: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节约时间,容量大,更主要的在于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容易发现图形中蕴含的更多内容,从而比较容易总结出公式,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关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有梯度,有层次,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认知情况,也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效果好。

Copyright © 2008-2009 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设计:杨波 贾佳

联系电话:0951-3961847

地址: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51号

版权所有:宁夏银川第二十四中学,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站长邮箱:redneteast@163.com 宁ICP备09000812号

投稿信箱:qiaopibabyxiaozhu@yahoo.com.cn

第五篇:课堂评价观课报告

课堂评价观课报告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

李老师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先说老师的评价。

1、评价很真实。没有出现“你真好”、“你真棒”,而是具体化了,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棒在哪里,如:(师:你的见解非常独到。)

2、评价不空洞。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课堂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于是就会制造出一种假象,不管学生说的好不好,对不对,缺乏了针对性,然而李老师却直截了当的做出评价。如(师:我发现你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抓住主要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请坐。谁还再来说一说。)

李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自己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之外,还叫学生去评价学生,李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记忆很深:谁来简单地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呀。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里面包含的却不简单,真正地实现了教书育人。

总之,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实效,而这决非一日之功。它虽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修养中。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

下载《高中主题课堂28课》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主题课堂28课》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的社会实践主题报告

    高中的社会实践主题报告1 社会实践是高中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中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

    高中的社会实践主题报告

    高中的社会实践主题报告 高中的社会实践主题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了,走在大街上,不时还会闻到一股股恶臭味,不时还可以看到街旁、小巷里、市场里有一堆......

    高中课堂教学计划

    高中课堂教学计划 高中课堂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省教育厅及本校教学工作为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

    中小学“学本课堂”教学改革高中英语教学课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尝试——中小学“学本课堂”教学改革高中英语教学课例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卢晓江【内容提要】由于长期以来受传递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研究视......

    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习者......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名称:山水与文化二. 课题组组长:王君杰 成员:王泽琛,王文周,杨帆,白松,闵超 三.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