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4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范文模版)》。

第一篇: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范文模版)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山大学)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2006年参加了全国生命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本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候选类实验室,复评后被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徐安龙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亚平院士。

实验室针对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有害生物的成灾机理、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2)动物病害控制;(3)基因资源和功能;(4)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控制。在进行基因资源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等先导性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动物病害控制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

近年来,实验室在4个研究方向上成效突出,并逐年取得进步。仅2008年,实验室实到科研经费6000多万,其中50%以上属国家级课题经费。主持的61项国家级项目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含课题)8项、国家“863”项目(含专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实验室当年发表SCI科研论文138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篇,影响因子大于5(<10)的11篇,并获多项专利授权。2006年至2009年,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实验室在害虫生物防治、水生经济动物病害控制、海洋动物免疫机制、RNA科学与技术、以及植物适应性进化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我国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之一。

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61名,其中教授31名(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副教授11名,讲师10名,助教1名,技术人员6名,管理人员2名。45岁以下的人员占72%,获博士学位的人员占82%。根据实验室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实验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布局,设臵了比较免疫学与有害生物控制、水稻病虫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控制技术、水生经济动物重要病原致病机理及控制技术、新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和调控网络、进化基因组学与有害生物控制、生态系统健康与有害植物控制等13个研究团队。

实验室依托中山大学建设,涵盖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实验室面积2万余平方米,已建立基因组学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细胞影像与分析平台,生物超微结构分析平台和鱼类养殖系统平台5个研究平台,拥有30万元以上的新型大型仪器设备达到29台(套)。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共研究平台的管理,所有研究平台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在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及考核制度”、“实验室资助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制度”、“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制度”、“实验室资助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制度”、“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等,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促进实验室与国内外人才交流,我室积极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包括2005年举办的“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Immunology-An Amphioxus Story”、2007年举办的首届“基因组学与进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这些国际会议促进了中外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实验室的国际学术影响。实验室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出外进行学习交流,2005年至2008年间,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9人次。实验室还设有开放研究基金和访问学者基金,欢迎相关领域的中青年学者申请。

实验室将在现有基础上对研究方向做进一步凝练,加强不同方向和研究团队之间的交叉融合,力求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在实验室运行管理上,将对管理制度做进一步完善,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实验室已致力于新网站的建设,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管理电子化,促进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管理办事的效率。在依托单位中山大学的有力支持下,实验室将一如既往地在科研、人才、管理等方面全力发展,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吉大无机合成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吉大无机合成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简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于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徐如人教授任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目前,实验室建立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合作、充满活力的年轻研究队伍,其中2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人获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8人,其中研究人员41人,技术人员6人,管理人员1人。在研究人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含兼职1人),教授23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实验室所在的研究集体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国家首批“创新引智计划”基地支持。

近五年以来,我们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引以为荣的成果,发表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论文。研究工作不仅被大量作为亮点介绍,或作为杂志封面,研究工作五年来被他引3000余次。研究成果“有机、聚合物体系的层状组装与功能”获得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获得2001年高等学校科学进步一等奖。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研究成果向高新技术辐射,不断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近五年来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4项,并已经开发出一些具有应用前景和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技术。

实验室位于吉林大学前卫南区东北角,拥有超过7000平方米的实验基地和价值3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超过200名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我们真诚欢迎致力于超分子科学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和有志之士来室参观访问,同时也欢迎广大同学报考,成为我室的研究生和博士后。

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并向高新技术领域辐射,聚集和培养高起点超分子化学研究人才和带头人,使实验室成为重要的研究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页共2页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精选)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2007-10-24| 编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访问次数 59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2007年8月

一、总则

为了推动我国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本领域的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的开放研究环境开展研究工作。

1、资助范围

实验室每两年公布一次《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资助的具体范围予以明确规定。

2、资助对象

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非本实验室科技工作者(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二、基金项目的申请

1、实验室接受具备下列条件研究项目的申请:

(1)符合《指南》所规定的研究内容范畴;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

(3)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能到本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4)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2、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一般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3、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两年,不得超过三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为次年的12月1日。单项资助经费强度2-5万元。

4、基金的申请,实行全年受理,每一的申请项目截止到本11月15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凭)。申请者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书(一式四份)寄送到实验室。逾期申请书可顺延至第二年受理。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以及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三、基金项目的立项与评审

1、实验室各大研究方向的技术室负责人负责基金项目的初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建议不予资助:

(1)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

(2)不符合基金资助范围;

(3)申请者或项目组主要成员的项目数,连同本基金所支持的在研项目数超过两项;

(4)与同类研究低水平重复;

(5)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不清,无法进行评审;

(6)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

(7)申请经费过多,基金无力支持;

(8)已从其它部门获得充足的经费;

(9)申请者对已获资助项目不执行开放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按要求补正的,或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未发表一篇论文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2、研究室主任负责同行评议工作。对通过初审的每项申请,选择至少两名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学术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熟悉被评项目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情况,学风严谨、办事公正的同行专家进行书面评审。

3、实验室负责人在初审、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对申请项目进行复审,提出客观的项目评审意见及资助强度,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终审。

4、学术委员会听取初审和复审报告,对所有申请项目进行审查,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实验室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部门。

5、实验室主任于12月底签发评议结果,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

6、课题负责人应于12月底前,在申请书的基础上,根据批准通知,认真填写《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计划》,并签署研究合同。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实验室,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逾期不报,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项目作为自动放弃处理。

四、项目的实施与检查

1、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每年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

2、研究计划实施中,鼓励项目组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涉及降低预定目标、减少研究内容、中止计划实施、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需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

3、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在原单位完成项目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备案;如调入单位具备条件,也可将项目转到调入单位继续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离开研究岗位半年以上,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实验室备案;离岗一年以上的按中止计划实施办理。

4、软件开发应按一定格式模块化,以便能够在本实验室环境下使用。

5、实验室每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于每结束时提交《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不在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每末需到本实验室来作演示、报告,交流研究进展。对不报送《进展报告》,或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逾期不纠正、补报的,中止资助。

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必须符合财务制度,同时要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本着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在研究计划中作好资助经费预算。

2、项目经费开支的范围包括业务费(包括实验材料费、小型器材购置与加工费、小型仪器租用费、客座人员旅差费、学术活动费、辅助人员费、资料费等)、项目组研究人员劳务费(一般不超过10%)和实验室公用设备的使用费等。

3、项目经费的管理

经费使用权由项目负责人掌握。项目经费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按划拨。首次划拨项目经费的40%,按管理办法规定视完成情况再次划拨项目经费的40%,其余20%的经费在项目结题时使用。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12月前将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开具的上对帐凭证报实验室,逾期不报,缓拨该经费。

(2)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可以结转到下一使用,但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中止资助。

(3)本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来实验室工作的项目。为了确保研究工作的有效进行,须在《研究计划》中认真估算实验室公共设备的使用强度。

(4)对项目按中止资助处理的经费,将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用于资助其它项目。

六、项目的结题、成果管理与评价

1、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

2、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英文标注“项目编号Funded by the Research Fund of LREIS, CAS”。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研究成果。

3、基金资助项目结题后,实验室将对优秀研究成果提请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或技术鉴定,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并对课题组进行奖励。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曾取得优秀成果的项目申请者。

4、基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收集到的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及其测试检验报告等)归研究者与本实验室共同所有。

第四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基[2008]539号)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将修订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 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 职责

第七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 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

第三章 建设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科技部公开发布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 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须为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3.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用房集中。

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十四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管部门组织相应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可行性论证,通过后予以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第四章 运行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骨干固定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其余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由骨干固定人员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可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

第二十六条 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

重点实验室应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每年不少于十天。

第三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复。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三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当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 根据考核情况,科技部会同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每年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

第三十八条 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估一至两个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第四十条 科技部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未通过评估的不再列入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Zhejiang University)。

第四十二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

第四十三条 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基字[2002]9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 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 职 责

第七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 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

第三章 建 设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科技部公开发布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 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须为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2.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3.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用房集中。

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十四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管部门组织相应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可行性论证,通过后予以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第四章 运 行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 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骨干固定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其余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由骨干固定人员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可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

第二十六条 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

重点实验室应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 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每年不少于十天。

第三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复。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三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当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 根据考核情况,科技部会同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每年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

第三十八条 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五年为一个评 估周期,每年评估一至两个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第四十条 科技部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未通过评估的不再列入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Zhejiang University)。

第四十二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第四十三条 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基字[2002]91号)同时废止。

(国科发基„2008‟539号)附1: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分类、申请单位、主管部门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等

五、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六、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七、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八、建设规模和预算

九、开放运行设想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一、实验室依托单位意见(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十二、主管部门意见(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附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承担单位,建设地点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计达到的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1)学术带头人介绍(2)优秀中青年人才情况(3)人才培养能力

(4)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四、建设规模

(1)建设经费概算、落实计划(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人员聘用及流动等)

六、依托单位给予的支持

七、主管部门配套经费及运行费落实情况

八、联合、开放设想

九、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提名及介绍

十、依托单位意见

十一、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十二、专家论证意见附3: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主管部门,依托单位

二、实验室基本情况

三、实验室建设任务书主要内容

四、实验室建设期间研究工作进展

五、实验室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六、实验室硬件建设

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学术交流

八、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九、实验室中长期工作设想

十、承担建设单位意见

十一、主管部门意见

十二、专家验收意见附4: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年报》(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依托单位

二、实验室工作纪要

1、科研项目

2、科研经费

3、获奖成果

4、发表的论文

5、获批专利

6、人才引进和研究生培养

7、访问学者

三、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会议

五、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六、依托单位给予的支持

七、运行经费、主任基金等的使用情况

下载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开放基金课题管理条例 一、总则 第一条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土壤科学及相关学科领......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科技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4-18 【生效日期】2002-04-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

    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计划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操作程序 失控处理流程 室内质控的方法和处理措施 Westgard多规则......

    水能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湖南重点实验室

    水能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水能资源利用领域的学术交流以及学科发展,吸引和鼓励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人......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2011年7月13日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依据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本......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合集5篇]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