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法律法规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4.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6.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
2.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3.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4.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登记手续。5.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6.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贮存。7.因放射性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8.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9.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1.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2.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3.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持证单位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4.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台账,并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编码规则,对生产的放射源统一编码。
5.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6.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7.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8.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1.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2.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3.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4.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5.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个人剂量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75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30年。6.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接受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7.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
8.已经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少量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以被豁免管理。
9.废旧放射源,是指已超过生产单位或者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生产产品的更改等因素致使不再用于初始目的的放射源。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1.本条例所称放射性物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和比活度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豁免值的物品。
2.根据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性物品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一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Ⅰ类放射源、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乏燃料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二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Ⅱ类和Ⅲ类放射源、中等水平放射性废物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一般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三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Ⅳ类和Ⅴ类放射源、低水平放射性废物、放射性药品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较小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
3.运输放射性物品,应当使用专用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包装容器,且其设计、制造,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
1.放射性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
2.生产、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联锁报警系统或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其正常运行。
3.销售或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应当在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之间进行。禁止向无辐射安全许可证或者超出许可证规定种类、范围的单位销售或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
4.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放射性废物暂存库的建设。放射性废物暂存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5.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库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建立监测档案,发现情况异常的,应当及时报告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6.涉辐单位直接从事放射工作的作业及管理人员,应当参加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方可上岗。进入作业区应当配备并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
7.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8.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逾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9.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10.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第二篇:法律法规考题 版3
第一章法律法规概述 3.转包是法律禁止的.而分包则是允许1.建设法规有5个层组成? 的 1.建设法规2.建设行政法规3.建设1.应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部门规章 包单位 4.地方性建设法规5.地方建设规章 2.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应建设方认可 2.建设行政执法4项?3.实行施工总包的.主体结构不得分包.日起至出售止.最短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2.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的招标文件与书面招标文件具有同1.建设行政决定2.建设行政检查 3.建设行政处罚4.建设行政强制执行 3.建设行政司法三项? 1.行政调解2.行政复议3.行政仲裁 4.不需申请施工许可的? 答.工程投资额在30万以下或建筑300㎡以下的工程 5.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建.施双方发生变更? 答.需重新申领施工许可 6.申请施工许可证具备条件? 1.已办理该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 工程已取得规划许可证 3.需拆迁的进度要符合施工要求.4.已确定施工企业.5.满足施工需要的图纸及技术资料 6.保证工程质量具体安全措施7.建设资金已落实 7.施工许可的管理? 1.建设单位自领取许可证之日起3月内开工.如不能按时开工可申请延期2次每次不超过3个月否则自行废止 8.承包单位必须具备的资质? 答:承包建设工程方应依法取得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承揽工程.禁止超本企资质范围或以其它建企业名义揽工程.同时也禁止他人用
本企业资质.执照.名义承揽工程
9.禁止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答.国家提倡总承包禁止肢解发包.发包方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
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总包单位.也可上几项中一项发包给一个单位或多项包给一个总包单位.但不得将应有一个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成若干项
包给几个单位
10.禁止转包、依法分包的定义
1.转包.指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给他人.或将其全部工程肢解
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其它单
位
2.分包.指建筑施工企业将其所承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专业工程或
劳务作业分包个其他单位完成的活动
规定分包单位不得再分包.否则按转包处理 4.总包.分包的责任承担.由于建筑合同的主体是建设方和总包方.因此总包方应按合同约定承担对建设方的责任.包括分包方的连带责任 11.建筑工程强制监理的范围 1.国家重点工程 2.大中型公共事业工程 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 4.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工程 12.民事法律责任的形成 答: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13.建设行业的刑事罪名 1.重点责任事故罪: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而造成伤亡或严重后果 2.单位重大安全事故罪:工厂.矿山.林场.建筑或其他企事业的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对直接人员处理 3.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设单位降低质量标准造成安全事故的.对直接人员处理 第二章招标投标法 1.施工招标管理 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才能进行施工招标 1.招标人已经依法成立 2.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审批手续的已批准 3.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应履行核准手续的已经核准 4.有相应资金或资金来源已落实
5.有招标所需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 2.招标人.资格审查及标底 1.自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
等法律效力.如出现不一致以书面招标文件为准
3.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4.招标人不得单独或者分别组织任何一个负全面领导责任 5.标底:
招标人可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标底可有招标人自行编制或委托中介机构编制.一个工程只能编制一个标底 3.招标代理机构
答:招标代理机构不得接受同一招标项目招标代理和投标咨询业务.未经招标人同意.不得转让招标代理业务的4.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
答:招标人要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承包商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他们参加投标资格审查及投标.5.开标会议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组织.并主持会议.1.开标地点.时间:在招标文件预先确定的地点,预先确定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 2.招标会参加人员包括:招标人或其代表人.招标代理人.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招投标管理机构的监管人和招标人自愿邀请的公证机构人员.6.组建评标组织进行评标
答:开标会结束后招标人要接着组
织评标.评标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7.签订合同
答:招标人与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发出之日起30天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正式签订书面合同
8.联合体投标
答:两个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9.开标、评标和定标
1.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
2.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
知书发出后.双方改变中标结果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第三章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1.对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
答: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项目经理责任
答:对承包项目工程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 3.项目技术负责人责任
答:对项目工程生产经营中的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
4.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5.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 1.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前,应当向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
2.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施工企业申请之日起45日
审查完毕.符合安全的发证.不符的书面告知不发理由
3.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3年.如需延期当与期满前3个
月向原单位申请延期.如在有效期未出现死亡事故.经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可延期3年 6.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安全事故分为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
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至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至
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至1亿以下直接经济损失.3.较大事故:指造成3至10人以下死亡.或10至50人
以下重伤或1000万至5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
7.事故发生后的报告
现场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应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政府安全监督部门等报告.情况紧急时.现场人员可直接上报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每级上报不得超过2个小时.8.事故发生后措施
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9.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处理
10.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有事故发生地省区市.县级政府调查。.第四章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
1.不得不合理干预参建单位工作 1.建设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施工双方在设计与施工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2.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压缩工期.3.建设方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方或施工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
2.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负责 答: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3.依法承揽业务
答:施工方应依法取得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超本资质范围或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方允许他人用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施工方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4.总分包单位的质量责任
答: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质量有总承包方负责.如果分包给其他单位.应对分包工程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分包方应接受总包方质量管理.5.建筑材料.设备检验2道关 答:一是谨慎选择生产供应商二是实行进场二次检验 6.建设工程返修责任1.不论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还是竣工验收时发现的质量问题.施工方都要负责返修.2.对于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要负责返修.但由此造成的损失及费用由责任方负责.7.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方)答: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
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质量负责 8.谁负责技术交底?
答:设计方应当就审查合格的图纸向施工方作详细说明
9.建设方工程开工前1个月.应到监督站办理监督手续 10.规范建筑材料的选用
1.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等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商和供应商.2.设计单位不可故意选用特殊要求的产品.也不能滥用权力限制建设方和施工方在材料采购上的自主权.11.依法承担监理业务
答: 监理单位应依法取得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禁止超本资质范围或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担工程监理.禁止施工单位允许他人用本单位名义承担工程监理.监理单位不得转让监理业务 12竣工验收程序 1.施工单位作竣工预验 2.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报告 3.根据申请报告作现场实验 4.正式竣工验收
13.竣工验收参与方组织方
答:建设方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14.谁签工程保修书
答:有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也是交付竣工验收条件之一.15.备案的时间及须提交的文件 答:建设方应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办法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
管部门备案.16.备案程序
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5日内.向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17.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的期限.1.基础和主体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卫生间.房间.外墙面防渗漏为5年.3.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为2年
4.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及供冷期
5.装修工程为2年 6.节能保修期为5年
7.其他项目的保修期由建设单位约定 18:保修起始日期?
答:建设工程保修期的起始日是竣工验收合格之日.19.当事人对实际竣工日有争议的处理 1.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以合格日为竣工日
2.承包人已经提交验收报告.发包人拖延验收.以承包人提交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3.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以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为竣工日期
第五章环境.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1.环境.噪声的防治(2个方面)1.施工现场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2.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2.夜间禁止施工时间是晚22点至早6点
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土石方施工阶段:限制昼间75dB.夜
间55 dB.2.打桩施工阶段:限制昼间85dB.夜间禁止
3.结构施工阶段:限制昼间70dB.夜间55 dB.4.装修施工阶段:限制昼间65dB.夜间55 dB.4.噪声污染承担的责任
答: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5.节约能源制度
答:在工程建设领域.节约能源主要包括施工节能和建筑节能两个方面 6.节约能源的规定
答: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7.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
答:国家鼓励利用无毒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在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8.循环经济的法律要求
答: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9.无偿向本单位职工提供能源或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10.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范围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答:遗存与外国领海以外的其他管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文物.国家享有辨认物物主权利
11.在文物保护单位及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施工的规定
答: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第七章 合同法
1.邀约.邀请
1: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2:要约一经要约人发出.并经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告成立 2.合同生效
答: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3.附条件合同中的条件
答:附条件合同中的条件是指当事人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作为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4.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
答:指当事人以将来客观确定到来的事实.作为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期限是法律行为的附款.是限制法律行为的附款.是以将来确定事实的到来为内容附款.5.同时履行抗辩权
答: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同时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履行前.有拒绝对方请求自己履行合同的权利.6.先履行抗辩权
答:指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履行时.对方当事人有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7.不安抗辩权
答:指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不能或可能不能履行义务时.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或提供担保之前.可以暂时中
止履行合同的权利.8.合同转让?
1.债权转让不需要债务人同意.但债权人应通知债务人.2.债务转让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才能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3.债务债权一并转让 9.不可抗力的范围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10.定金的特征
1.定金的从属性.随合同消失而消失 2.定金的成立具有实践性.只有将定金实际交付给对方.定金才能成立.3.定金具有预先支付性 4.定金具有双重担保性
答:交定金方不履行债务的丧失定金.收定金方不履行债务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8章 建设工程纠纷处理
1.民事纠纷解决方式?
答:处理的基本形式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种
2.仲裁分为民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
3.仲裁争议自愿性?
答当事人的自愿性是仲裁最突出的特点.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是否提交仲裁.交予谁仲裁.仲裁庭如何组成及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都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因此仲裁是最能体现双方意思的解决方式.4.书证和物证的根本区别
答:书证以其它记载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的事实.而物证以物质的存在.外部的特征和属性等证明案件事实.5.下列5类人不能作为证人
1.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2.诉讼代理人
3.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 4.鉴定人员
5.参与民事诉讼的检查人员 6.亲属能否作证?
答.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和其他密切关系的人可以出庭作证.但需2人以上证言 7.鉴定机构?
答:必须具有司法鉴定的资格.我国目前有工程质量鉴定和工程造价鉴定机构.但没有工期鉴定机构 8.举证责任倒置?
答:在环境侵权案中.由侵权人证明自己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如不能证明.即承担侵权责任.9.证据效力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察笔录或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3.证人提供对其亲属或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10.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4个考点 1.合议制度:指由3人以上组成合议庭
2.回避制度:审判员.书记员.翻译员.鉴定人.勘验人需要回避.证人不属于回避制度
3.公开制度:合议不公开
4.两审终审制度:一民事案经两级法院审理就告终结的制度11.移送管辖?
答:法院发现受理案件不属其管辖.应
移送有管辖权法院.受移送的法院应受理.如认为该案依照规定也不属本院管理.应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移送.移送管辖最多一次.12指定管辖
答:有管辖权的法院有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由上级法院指定管辖.13.委托权分为一般授权与特别授权 答:一般授权代理人仅有程序性的诉讼权利
答:特别授权可以行使实体性的诉讼权利.14.财产保全?
答:当事人财产可能被转移.隐匿.毁灭等.造成利害关系人权益受损或可能使法院判决难以执行或不能执行.由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申请.或法院决定.对有关财产采取保护措施
15.财产保全分:诉前和诉讼财产保全 16.仲裁协议的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16.仲裁协议法律效力?
答:双方当事人就纠纷解决方式达成一致意思表示.17.仲裁协议效力?
答: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无效
18仲裁裁定的执行?
答: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19.行政复议申请?
答:当事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自知道该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超过60日除外.第六章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 1.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概念
答: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基本原则?
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案.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劳动报酬与式用期的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3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不得超1个月.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不得超2个月.3年以上固定和不固定合同.不得超6个月试用期.2.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最低工资标准.4.培训与服务期
答:用人方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5.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 答: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6.劳动合同无效部分无效的处理? 1.对于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只要不影响其它部分效力的.其它部分仍然有效.2.对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有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应先仲裁后起诉解决.7.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答: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8.工作时间
答: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不得超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44小时制度.用人方应保证每周至少休息1日.答:国务院关于职工时间规定每日8个小时.每周40小时.9.协议管辖5种方式
1.2.原被告所在地3.合同定立地4.合同履行地5.标的地物 10劳动者工资
答: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11.最低保障
答:用人方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2.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答: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答:不得安排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4级劳动强度和禁忌其它的劳动.要定期健康检查.13.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与福利 答: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14.劳动争议的范围
答:用人方和劳动者发生争议.可申请调解.仲裁.起诉还可协商解决.15.劳动争议的调解
答: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是法规一项基本原则..16.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答:时效期为1年.如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重新计算.16.劳动争议的诉讼
答:当事人如对仲裁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7.工伤与视同工伤
一.有以下情况的应认定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
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于工作有关的预备或收尾而受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
5.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受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二.视同工伤的1.在工作时间和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旧伤复发的18.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协议 1.劳务派遣方应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固定期限同.按月支付报酬.被派遣者在无工作期间.派遣单位因按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
2.劳务派遣方和用工方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三篇:环保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环保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提纲)
一、环保法律基础知识
1、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2、环保基本制度
3、环保法律责任(执法措施)
二、近年来环保法律法规修订情况
1、两高司法解释(2013年修订并于2016年12月23日再次修订公布,自2017年1月1日实施)
2、新环保法修订(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3、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5年8月29日修订,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5年4月24日修订并实施)
5、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订(2016年7月2日修订,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6、环保税法的出台(2016年12月25日颁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
三、几点感受
1、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值得重视餐桌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白色污染、镉大米事件)、央视315曝光日本辐射食品流入国内、PX项目受抵制、杭州垃圾焚烧厂事件,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整治污染的力度,重典治污、向污染宣战。
2、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应当重视环保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合法排污、依法申报、危险废物管理等。
3、政府部门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应当增强服务意识,指导协助企业做好环保工作。
(1)集控区、高新区的环境监管问题、污水处理厂等特殊行业建设项目监管问题、法律法规更新带来的执法变化(2)坚持公开透明,满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需求(政府信息公开)
(3)服务提前,指导企业做好环保工作(应急预案的制定、排污核定、危险废物的管理)
第四篇:常用环保法律法规目录
常用环保法律法规目录
(一)、环保综合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二)、环保法律法规类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规划环评管理条例
3、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4、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6、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8、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9、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0、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11、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
12、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13、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
14、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15、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16、关于规范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指导意见
17、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
18、江苏省环境违纪违法案件移送暂行办法
19、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21、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
22、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23、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24、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5、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26、无锡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7、无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
28、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2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30、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
31、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
3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后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33、关于发布放射源编码规则的通知
34、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
35、无锡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细则
36、关于印发《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的通知
(三)、环保审批类
环保产业政策类
1、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
2、无锡市制造业转型发展指导目录(2012年)
3、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
4、全市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锡政办发〔2013〕30号)
5、关于规范发展我市橡胶制品业的意见(锡化治办〔2008〕25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监测点设立环保审核工作的通知(锡化治办〔2008〕25号)
环评审批权限类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保部令第5号)
2、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权限的意见(苏政办发〔2005〕93号)
3、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环发〔2009〕127号)
4、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5、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摘录)
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21号)
7、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市)环境管理权限的通知(苏环办〔2008〕38号)
8、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苏环办〔2011〕71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重金属污染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苏环办〔2011〕177号)
10、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2012〕2号)
11、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号)
12、关于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有关事项的复函(苏环函〔2012〕452号)
13、无锡市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5)的通知(锡政发〔2013〕99号)
14、无锡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锡(政办发〔2011〕164号)
15、卫生防护距离的分级规定
16、环保部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复函
建设项目管理类
1、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后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09〕316号)
2、江苏省环保厅建设项目试生产核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苏环办〔2011〕39号)
3、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流程的通知(苏环办〔2013〕101号)
4、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苏环办〔2013〕148号)
(四)、环保标准类
1、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32/1072-2007)
2、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48-1999)
3、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6、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
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1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14、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15、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1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1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第五篇:环保法律法规
环保法律法规
1.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
(10)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1987)第002号];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1.2.2地方性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1)《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8.4);
(2)《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7.1);;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文);
(4)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的通知(赣府厅发〔2006〕50号);
(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3月29日)
1.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1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9)《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
(20)《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21)《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
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08〕58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24)《关于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的通知》(环发〔201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