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开大学博士(2003)46号有关博士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规概要大全
南开大学文件 南发字〔 2003〕 46号
关于印发《南开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 科研成果的规定》的通知 各院(系、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 现将 《南开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 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 印发你们, 请结合本单位实际, 贯彻落实。
〇 〇
二 三年四月七日
主题词 :学位培养 规定 通知
南开大学办公室 2003年 4月 8日印制
南开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
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 生工作的若干意见》 要求, 为保证我校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经南 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六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对博士研究生申 请学位前应取得的科研成果作如下规定: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 理 工科博士研究生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在 SCI、EI 索引源刊物上。上述规定说明如下: 1.核心期刊范围依照《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表》(2003年版确定。2.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博士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 或 者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3.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中, 已确定发表但尚未刊出 的论文至多为一篇, 且须提交出版单位确认公函(内容包括发表 日期或卷、期及论文清样(或论文文本。
4.博士研究生参与和本人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著作撰写并 出版(包括确定出版者, 每部著作可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计算(参与撰写部分一般不少于三万字。
5.在境外专业期刊(非 SCI、EI 索引源刊物 上发表的论文, 是否可以等同于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由博士研究生所在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认定。
6.对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具体情况由所在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掌握。
7.对博士研究生在非本专业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与本人学 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与在本专业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同等对 待。
8.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经所在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 会认定为特别优秀的,可以不受发表篇数的限制。
9.应用类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应有应用性研究成 果,其具体标准由有关专业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并 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执行。
10.各院(系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订相关实施细则, 并报研究生院审批。11.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自 2002级博士研究生起实 施。
第二篇:脱产博士申请学位
没有脱产博士这么个学位,这只是说明你上学时的状态,即上学同时不上班为脱产。
在职博士是单位同意你去拿博士学位,但是档案关系还在单位,最后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如果你是硕士毕业,可以说是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如果你硕士也是在职,那你只有博士学位,没有研究生学历。
统招博士就是你的档案人事关系转到学校,与原单位再无关系,毕业拿学历,学位证。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所谓在职博士是指学习方式相对脱产形式而言,既通过正常入学考试(统考或单考)取得入学资格,在培养单位教学或培养方案许可的情况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博士生。(统招博士在读期间不评定职称)所以在职博士生并不是某种录取类别,其入学条件和毕业要求与脱产读博士要求一样,甚至某些学校毕业要求会更为严格(如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历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之相对的“非学历教育”是指各种培训、进修,完成学业后,由培训部门颁发相应结业证书。“学历教育”的含金量高,其中学历教育中普通高等教育五大学历教育是国家教育部最为正规且用人单位最为认可的学历教育,学历代码和学历层次也是按照上述顺序所编。
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普通高等学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这五大类学历教育是国家教育部最为正规且用人单位最为认可的学历教育,学历代码也是按照上述学历层次所编。
(一)申请人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2]
(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应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⒈硕士学位证书;
⒉最后学历证明;
⒊达到申请学校对博士生研究生要求的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曾经获得科研成果的获奖证明材料;
⒋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
⒌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最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参加考试。自通过资格审查
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在职博士学籍与年限在研究生院注册,有正式学籍,学习年限3—5年
可注册或不注册,注册者须在校半年以上
学习年限2—3年
没有学籍
在职博士之在校青年教师申请规定
一、已获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可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博士学位,即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及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
二、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期间,学习所占工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日常承担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由所在单位安排,不兼任普通博士生的“三助”工作,其工资待遇及住宿安排等仍在所在院(系、所)按青年教师管理,不转入研究生院。
三、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含论文博士生),学校收取费用4000元,一次或分二次缴清,本人负担20%,所在单位负担80%,可从横向经费、对外服务收入、基金收入中开支。该款项由研究生处收齐后,全部转交预算内,仅用于课程学习及日常管理费,其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答辩等所需各项费用由原单位自行解决。
四、院(系、所)每年暑假前根据师资培训计划,按春、秋二季确定选派名单,并报研究生院。在每年春、秋二次博士生招生时,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
五、青年教师在职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应继续在校工作至少3年。
同等学力申博的流程
⒈申请并办理《课程考试资格卡》;
⒉在四年之内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国家规定的统一水平考试;
⒊在全部考试通过后一年内提交博士学位论文,提出论文答辩的申请;
⒋在提交论文后半年内进行论文答辩;
⒌论文答辫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授予博士学位。
国家统一水平考试通过成绩
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绩的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其中英语试卷二的成绩不低于18分,俄语、法语、德语和日语试卷二的成绩不低于16分;建筑学的综合考试和快速设计两部分的成绩均不低于60分。
同等学力申博条件
⒈申请人获硕士学位后工作5年以上。
⒉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资格审查。
⒊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⒋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出学位论文,并在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未通过者,本次申请无效。
⒌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
达到培养要求,发学位证书
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二)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⒈硕士学位证书;
⒉最后学历证明;
⒊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⒋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
⒌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⒍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申请人,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二、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对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
(二)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考试。
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直接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应指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
⒈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
⑴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⑵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提出申请,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⑶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
⑷申请人必须到学位授予单位,在该单位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
⒉论文评阅。
⑴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聘请不少于五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至少三名。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三个月以前,由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送交论文评阅人。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⑵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意见。
⒊论文答辩。
⑴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认可。
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⑵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
⑶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3],国家认可。
第三篇:全日制博士申请学位程序
全日制博士申请学位程序
关注QQ群、人民医院网-医学教育相关通知,严格按通知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参加重复率检测(须按规定格式:文件名、内容等,规定时间内发送到指定邮箱)。2.携指定材料参加学院资格审查,领取材料。* 为导师查询系统帐号(109办公室)
* 完成《博士学位申请表》第9页的本人及导师的填写签字内容后,再前往医学部参加资格审查。
* 如有共同第一作者的情况,请填写《发表学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情况说明》2份 * 如有全日制普通类博士论文录用但尚未见刊,要申请答辩毕业者,需填写《发表学术论文未见刊情况说明》2份
3.参加医学部资格审查,按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签字。4.按规定提交盲审材料。
附件1《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网上评议”申请表》 附件2学位论文送审平台评审材料提交格式要求
5.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完成毕业申请和学位申请,并确保在此之前已完成开题报告的提交。6.严格按照学位申请表、毕业登记表填表说明完成表格的填写,并贴好照片,请导师在表格相应位置签署意见。
7.与导师商定答辩时间,确定答辩委员会成员、拟邀请的院学评分会委员、答辩秘书人选,以专业为单位提交答辩筹备表及答辩申请表,并将答辩秘书需要完成的工作告知他们,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8.在答辩前48小时(如答辩时间为周一,则必须在上周五),协助导师在其研究生管理系统内完成答辩委员会组成及答辩时间、地点的提交。
9.完成答辩PPT的制作,在导师的安排下,进行预答辩,明确答辩程序(科研型博士与临床型博士答辩程序有所不同),并完成《预答辩记录表》的填写。
10.按通知要求时间到研究生办公室(教学楼109室)领取完成盲审的评阅书。
11.填写《申请学位人员情况一览表》,和评阅书和表决票一起交给答辩秘书,请其为自己准备答辩名单,并结合实际草拟答辩决议等。12.着正装参加答辩。
13.答辩结束24小时内,协助导师在其研究生管理系统内完成答辩结果的提交。
14.继续完成学位申请表内相关内容的填写,将评阅书、表决票、答辩决议页黏贴进学位申请表(学位申请表目录中不要求存档的内容请拆下来,按要求上交)。15.规范填写中英文简况表和学位论文授权书,与学位论文一并上交。
16.周二下午携经费本、导师签字的答辩酬金表及论文打印费发票到学术活动中心403室签字盖章、到411室完成报销(务必在答辩结束后两周内完成)。
17.按毕业生学位档案清单及目录顺序整理本人档案,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
第四篇: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提供的材料明细表
博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预答辩后,由博士生本人到研究生院培养办,接受毕业及学位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查,需带齐以下材料:
1.《博士生教学工作计划》二份(含复印件); 2.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实施计划》二份(含复印件); 3.博士生的《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记录册》(请导师签署意见,记学分,按五级记分评定成绩);
4.课程考试的试题试卷(需装订重庆大学博士生学位课程考试试卷封面,并请有关教师填写规定的事项;对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博士生需装订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补修课程试卷封面;博士生选修课程需装订重庆大学博士生课程考试试卷封面但是要注明是选修课程;)5.综合考试试题试卷;
6.如培养计划中有变动,学籍变动表(如课程变动、导师变动、学习期限延长等)一式交两份。
7.学习情况表一份(网上打印,在博士生预答辩情况表最后一页); 8.教学实践情况表一式交两份;
9.已经装订好的博士生学位论文一份;
10.在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一式交两份; 11.博士生预答辩情况表(网上打印)。研究生院培养办
第五篇: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
申请学位有关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
一、博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是衡量博士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特别是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按照《关于印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有关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的通知》(校发【2010】16号)的规定,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科研成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否则只能待科研成果达到要求后申请下一年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⒈ 在《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的 A 类及以上期刊(包括中、外文,下同)上 以第一作者(或 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央财经大学”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 1 篇(不含用稿通知和发表在相应刊物的增刊或副刊的学术论文)。
⒉ 在《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的 B 类期刊上 以第一作者(或 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央财经大学”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 2 篇(不含用稿通知和发表在相应刊物的增刊或副刊的学术论文)。
⒊ 在《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的 B 类期刊上 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央财经大学”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 1 篇(不含用稿通知和发表在相应刊物的增刊或副刊的学术论文),并完成其他科研成果 3 项(包括公开发表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主持或参编专著与省部级以上教材,主持 或 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等)。
二、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完成两项科研成果(指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参加专著或教材写作以及参加课题研究等),或者以“中央财经大学”为署名单位,在CSSCI索引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否则只能待科研成果达到要求后申请下一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等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