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
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
发布单位:厦门人事局时间:2007-04-24查看次数:
厦门市人事局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厦门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的通知
厦人[2007]50号
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现将《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事局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厦门市财政局
二00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厦委发[2006]13号),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人发[2006]149号)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厦府[2000]综06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经厦门市人事局考核推荐,由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和经厦门市人事局核准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条 厦门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由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市博管办)负责。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 工作站的设立
第四条 我市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第五条 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经厦门市人事局研究,征求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意见后,报福建省人事厅和国家人事部审批。
第四章 工作站的管理
第六条 设站单位要制定博士后管理办法,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加强与市博管办的工作联系,配合市博管办做好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 设站单位要立足实际,结合重点,制定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博士后研究项目,制定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并于每年六月中旬前报市博管办审核。市博管办根据各设站单位的计划编制年度博士后补助经费预算。
第八条 设站单位要为进站博士后人员的科研项目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在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同时,积极培养本单位技术人员,做好博士后研究成果转化工作。
第九条 设站单位须保障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及生活条件。
第十条 设站单位每半年填报一次《福建省博士后站点招收博士后情况表》(福建人事人才网下载),由市博管办汇总,报送省人事厅。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十一条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二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四条 设站单位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要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审核,采用考核、考试、答辩等形式择优招收。
设站单位应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
第十五条 工作站应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合作双方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及相关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应向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工作站做好确定博士后研究项目、招收博士后人员等联合招收工作。工作站视导师指导和设备试验等情况向流动站支付一定费用,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六条 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人员时,应先将申请进站人员的有关材料报送市博管办。经市博管办初审同意后,按有关规定报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审批,并办理博士后人员进站和户口迁落等相关手续。经批准进站的博士后人员应到市博管办登记,并提交如下材料:
1、《厦门市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核准表》;
2、《博士后申请表》复印件;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全国博管办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复印件;
5、《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6、《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
7、《博士后工作站科研人员登记表》;
8、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流动站三方协议书。
第六章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十七条 各设站单位应建立博士后人员进站招收、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制度。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每半年对博士后人员进行一次定期考核,并向市博管办报送《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和解约。
第十八条 各设站单位要重点做好博士后人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三个环节的工作,并通知市博管办参加。
第十九条 各设站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比照本单位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第二十条 博士后人员应与设站单位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所需资金的筹集执行设站单位职工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办法。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后,可在设站单位所在地落常住户口,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本市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其配偶及末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手续。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在其子女暂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报考(转入)高中以及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等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如需要延长在站时间,经设站单位批准后,可根据项目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有需要可转到另一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经设站单位批准,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延长。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人员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前,设站单位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对其提出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须向设站单位提交博士后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博士后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报告要严格按照格式编写。博士后人员出站时,设站单位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个人表现等进行评定,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向市博管办报送《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表》等出站材料的复印件。
第二十八条 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博士后证书。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到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出站手续。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当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末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设站单位要为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做好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就业引荐等服务工作。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1、考核不合格;
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
3、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
4、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
5、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
6、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
7、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三十二条 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其户口迁落和有关人事关系手续由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办理。
第七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人事局、市科学技术局与市财政局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补助经费、博士后补助经费的管理部门。
第三十四条 设站单位使用补助经费应实行专款专用、设立专门会计科目核算的财务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鼓励企业设
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厦府[2000]综067号),市政府给予每个新设工作站补助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建站后与研究项目(或课题)有关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资料印刷费、租赁费、差旅费、鉴定验收费等,其中用于改善博士后办公及生活条件(如博士后办公室装修、购买空调、电脑、生活设施、办公用具等)的费用不能超过10万元。
第三十六条 市政府200万元补助经费分两次拨付。首次拨付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建完成、博士后已进站工作、科研课题已启动后,由设站单位将建站报告、补助经费使用计划及申请拨款报告报市博管办审核,情况属实的拨付首期补助经费100万元;待科研课题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由设站单位申请,经市博管办审核,情况属实且首期补助经费使用合规的,再拨付第二笔补助经费100万元。
第三十七条 市政府补助经费应在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五年内按规定使用完毕。五年内未使用完的,市政府将收回剩余经费。
第三十八条 市政府补助经费使用完毕后由设站单位对该补助经费进行清理,并委托市审计局或市人事局认可的事务所对补助经费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报市博管办备案。市人事局、市科学技术局及市财政局负责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三十九条 本市博士后人员按经费补助形式分为自主招收和政府补助两种类型。市政府每年给每个工作站5个补助指标,超指标招收为单位自主招收,自主招收人员的经费由单位自筹。以下情况视同自主招收:
1、延长在站时间的博士后人员;
2、二次进站(包括进本市其他工作站)的博士后人员;
3、设站单位合资与合作单位招收的博士后人员;
4、其他单位挂靠进站的博士后人员;
5、设站单位人员进本单位的工作站。
第四十条 经厦门市人事局核准,列入政府补助指标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市政府每人发给10万元补助经费。补助经费每半年发放一次,每次2。5万元。经费发放与博士后人员的定期考核相结合,在站博士后人员每半年考核一次,经考核合格后,由设站单位向市博管办填报《厦门市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根据人事局的拔款函及《厦门市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向设站单位拨款。
第八章 评估与奖惩
第四十一条 市博管办根据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对博士后工作站评估工作,对管理工作优秀的工作站、管理人员和在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后人员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评估不合格、不具备设站条件的工作站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上报人事部撤消,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二条 对设站两年后仍未招收博士后人员的单位和工作站,取消其享受市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权利。
第四十三条 对于违规使用补助经费的,一经查实,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追回违规使用的经费、停拨尚未拨付的经费并取消该设站单位以后三年内申请政府科技扶持资金的资格。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由厦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细则2007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2月9日施行的,由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此前有关规定凡与本细则不一致的,按本细则执行。
第二篇: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管 理 暂 行 规 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确保我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工作实践并综合有关管理办法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经厦门市人事局考核并推荐上报后批准成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第三条 厦门市人事局所属的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市博管办),负责本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 站 企 业
第四条
设站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根据双方学科、专业及工作实际,建立长期或单项的合作关系。
设站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应以高水平的研究项目为合作基础,相互支持,分工合作,共同做好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管理等工作,共同协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方案,保证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质量。
第五条 设站企业须立足于自身实际,制定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较好市场前景并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博士后研究项目规划,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六条 设站企业须对博士后申请人选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评议,择优录用;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把好进口关。
设站企业应根据拟开展的博士后研究项目,认真制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计划,并于每年六月中旬前报市博管办审核。市博管办根据设站企业博士后工作开展情况及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投入情况等,可对博士后招收计划进行调整,并以此编制预算。
第七条 招收博士后须经市博管办审批,进站前由设站企业报送以下材料:
1、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批表;
2、《博士后申请表》复印件;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全国博管办或博士后工作试点省市介绍信复印件;
5、《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6、《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
7、《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科研人员登记表》;
8、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流动站三方协议书。第八条 设站企业须根据博士后研究项目配备相应的课题研究小组,既有利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工作,也有利于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及企业科研能力的提升,保证企业科技创新的连续性。第九条
设站企业须保障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及生活条件,博士后在工作站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设站企业与博士后在聘用合同中约定。
第十条 设站企业应制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由一名领导分管企业博士后工作,并落实管理部门及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及服务,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十一条 设站企业应加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及其他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报市博管办,并存入博士后个人档案。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出站考核,出站考核的主要内容:
1、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
2、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工作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组织管理的能力。以上三个方面可根据研究项目、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有所侧重。
设站企业可依据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博士后出站考核标准,报市博管办备案;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材料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十二条 设站企业于每年一月中旬将本单位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结、课题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报告分别一式三份报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及市财政局审核。
在单项课题完成后,设站企业应及时将课题研发总结报市博管办备案。第三章 博 士 后 研 究 人 员
第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遵守设站企业和设立流动站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协议的各项规定;应按照国家规定和设站企业的要求严守企业的技术秘密及商业秘密。
第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按与设站企业签定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研究计划,须征得设站企业同意。
第十五条 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应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及三方协议的要求,公正、合理地处理其权益归属。
1、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一般由设站企业提出研究项目、提供项目经费和日常经费,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在设站企业完成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归设站企业。
设站企业和设立流动站单位如共同合作完成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或设立流动站单位有阶段性成果转让,则双方应预先明确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办法。
2、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为职务研究成果,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按有关规定享受应有的权益。
第十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接受流动站、工作站及市博管办的考核。
第十七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连续请假或脱离岗位半年以上者,工作站可终止其工作。
对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设站企业可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劝其离站。
第四章 经 费 管 理
第十八条 市人事局、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助经费、博士后生活津贴预算、发放及管理的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设站企业使用资助经费应实行专款专用、设立专门会计科目核算的财务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市政府给予每个新设工作站资助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建站后同研究项目(或课题)有关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资料印刷费、租赁费、差旅费、鉴定验收费等,其中用于改善博士后办公及生活条件(如博士后办公室装修、购买空调、电脑、生活设施、办公用具等)的费用不能超过10万元。
市博管办不定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资助经费进行专项审计,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及市财政局对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一条 设站企业须根据科研项目规划编制资助经费使用计划,明确使用年限及项目,报市博管办备案;对经费计划要求变更的,须经市博管办审核同意。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资助经费分两次拨付。首次拨付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建完成、博士后已进站工作、科研课题已启动后,由设站企业将建站报告、资助经费使用计划及申请拨款报告报市博管办审核,情况属实的拨付首期资助经费100万元;待科研课题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由设站企业申请,经市博管办审核,情况属实且首期资助经费使用合格的,再拨付资助经费100万元。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资助的经费,应在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五年内按规定使用完毕。
使用完毕后由设站企业对该资助经费进行清理,并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专项审计;设站企业将资助经费使用总结报告及审计结果报市博管办;市人事局会同市财政局、科技局对其进行审核,符合使用规定的费用,准予冲销资助经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准予转增资本公积金。
五年内未使用完的,由市博管办负责收回剩余资助经费,继续用于对新设博士后工作站的资助。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补助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津贴,由博士后个人支配,期限两年,延长不补,博士后生活津贴每半年发放一次。
博士后生活津贴的发放程序:博士后进站后每工作半年,填写《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经工作站考核合格,报市博管办审核;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凭人事局关于审核合格的公函及《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予以批拨。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五条 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不定期组织对博士后工作站的综合考评,对管理先进、成果突出的博士后工作站予以表彰。
第二十六条 对设站两年后仍未招收博士后进站开展研发工作的,取消其享受市相关优惠政策的权利,并报请国家人事部撤销其设站资格。第二十七条 因设站企业未按规定申报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而无法及时安排博士后生活津贴预算的,由相应设站企业垫付。
第二十八条 对未编制资助经费使用计划的,不予拨付资助经费;不按照资助经费使用计划使用的,市博管办可令其整改并暂停拨付剩余资助经费。
第二十九条 对于违规使用资助经费的,一经查实,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追回违规使用的经费、停拨尚未拨付的经费并取消该企业以后三年内申请科技三项经费(或政府科技扶持资金)的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委、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厦人[2001]53号)停止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信息
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信息
一、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1、招收单位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招聘职位、专业
继电器、低压电器、真空器件、半导体器件等专业
3、研究课题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期拟开展以下课题:
(1)注塑模具数值仿真
(2)合金表面化学防护方法研究(3)功率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研究(4)继电器电接触研究(5)真空继电器制造技术研究
除以上课题外,欢迎其他对继电器、低压电器、真空器件、半导体器件等方面领域研究有兴趣的博士与我们交流探讨,寻找既有利于企业基础研究、又符合个人发展方向的课题。
4、招收要求
(1)已获得博士学位且毕业未满2年或已通过博士答辩的即将毕业的博士生。
(2)能够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及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3)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5、薪酬等待遇
(1)年薪12万元以上,如业绩突出公司另将给予奖励。(2)在站期间免费提供二房一厅或三房一厅住房一套。(3)可为博士后办理厦门市常住户口。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其流动,协助解决配偶工作问题,办理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
(4)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及充足的研究经费并配备助手,保证在站工作顺利进行。
6、联系方式
联系人: 汪女士
联系电话: 0592-6106688转248 传真:0592-6106678
联系地址:厦门集美北部工业区孙坂南路91-101号 邮政编码: 361021 E-mail: hr@hongfa.com 网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招收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招聘职位、专业
生物学、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学(肿瘤内科或外科)、外科学、神经外科学、神经内科学、消化器病理等专业
3、研究课题
(1)HBV与肝癌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研究(2)各类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动脉粥样硬化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4)肿瘤疫苗的研发(5)移植免疫耐受
(6)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研究(7)骨关节疾病的防治(8)颅内肿瘤诊治研究(9)肾小球疾病的防治
4、招收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2)近两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
(3)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
(4)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薪酬等待遇
(1)进站博士后将享受本院相同学历职称者所有待遇,另加由市政府提供的每人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贴。其他事宜按国家博士后相关规定执行。
(2)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3)为进站博士后准备数套专用住房——博士后公寓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基金等。
6、联系方式
联系人:任建林、廖晖 联系电话:0592-2292223 传真:0592-2212328 联系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209号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后工作站
邮政编码:361004 电子邮件:postdoctor@xmzsh.com、huiliao999@126.com 七、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1、招收单位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招聘职位、专业
1)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博士 2人)
研究方向:面向应用过程的膜组件及装置的研发;树脂在糖、维生素、醇行业等应用。
2)无机材料及相关专业(博士 1人)
研究方向:多孔支撑体与陶瓷膜制备技术研究;特种陶瓷工艺研发。
3)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博士 各1人,共3位)
研究方向:膜法在食品化工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的技术研发。
4)精细化工及相关专业(博士 1人)研究方向:林产品(松脂)的深加工。
5)生物工程或生物化工及相关专业(博士 2人)
研究方向:生物胶的研发;赤霉素菌种选育及生产工艺优化;阿维菌素发酵生产工艺研究。
6)激光技术及相关专业(硕士以上 5人)研究方向:大功率激光应用技术。
7)分析化学及相关专业(硕士以上 5人)研究方向:微量无机分析。
NO.6,7岗位派往新加坡工作,适合人选若有意向到新加坡继续深造,这是绝佳的机会。
共通性要求:具备较强科研能力,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佳。
3、招收要求
(1)已获得博士学位且毕业未满2年或已通过博士答辩的即将毕业的的博士生。
(2)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3)具备较强科研能力,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佳。
4、薪酬等待遇
(1)年薪10万元以上,研发成果另外提成。
(2)免费提供住房,按公司正式员工标准缴交社会保险、员工意外保险等,享受高级工程师福利待遇。
(3)可为博士后办理厦门市常住户口。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其流动,协助解决配偶工作问题,办理子女入学的有关事宜。
(4)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及充足的研究经费并配备助手,保证在站工作顺利进行。
5、联系方式
公司地址:厦门杏林中亚城三达科技园 联 系 人:人力资源部 郝小姐 联系电话:0592-6778122,6778100 E-mail: haolp@suntar.com。公司网址:www.xiexiebang.com 联系地址:厦门湖里大道22号 邮政编码:361006
十、厦门东南融通公司
1、招收单位
厦门东南融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招聘职位、专业
计算机相关专业或金融工程专业
3、研究课题
(1)基于Basel II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型实施研究
随着Basel II(《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根据Basel II采用各种风险识别、计量、控制工具来度量和评估银行的风险,需要建立可量化的计算模型,以便采用计算机技术及时进行风险管理。本课题希望能够根据国内银行的业务架构,提出一个明确的风险管理模型,并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加以实现,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
(2)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新技术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应用系统越来越广泛、复杂,信息安全就越来越重要(如网络银行)。如何提供一种有效而方便的技术,为系统(如金融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用性。
(3)规则引擎的算法改进与在金融业务系统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规则存在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规则技术将这些业务规则描述化、逻辑化、明确化,使之成为银行商业核心竞争力加以利用保存。而应用这些规则的瓶颈是规则引擎的性能和简便。本课题希望能够对目前业界的推理算法进行改进创新,提高性能的同时,探索在金融业务系统中的几种应用模式。
注:除以上课题外,博士后研究人员也可以自选或自带课题,经工作站同意,进站开展研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可按个案处理。
4、招收要求
(1)已获得博士学位且毕业未满2年或已通过博士答辩的即将毕业的博士生。
(2)能够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及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3)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5、薪酬等待遇
(1)年薪12万元左右,如业绩突出公司另将给予奖励。(2)进站期间提供免费住房。
(3)可为博士后办理厦门市常住户口。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其流动,协助解决配偶工作问题,办理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4)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保障在站工作顺利进行。
6、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先生 联系电话: 0592-2527588 传真:0592-2398222 联系地址:厦门软件园创新大厦A栋15楼 邮政编码: 361005 E-mail: jmyang@longtop.com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查报告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查报告
根据我院规定组织检查各自部门全面开展系统的自我检查、自我诊断,我部门组织全体人员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研讨,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博士后管理
存在的问题:我院首届博士后于2001年3月进站,进站期间由于4位博士后均为在职博士,在我院。
该问题对全职进站博士给予待遇的提高,同时博管办已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和全国相关高校的网站上刊登我院博士后招收广告,以期盼能有更多的优秀博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三、博士后助手的考核以及待遇分配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院第一次招收博士后,在博士后工作按排方面没有经验,导致博士后助手人员确定滞后。在博士后助手确定后,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使得助手待遇问题一直没有明确,以至于助手在工作期间带有情绪。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博士后进站后根据博士研究内容立即向院里申请确定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助手人员名单,以方便博士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开展的同时要求博士后和助手每月底25日前交下月工作计划至博管办,次月博管办人员则根据计划对博士和助手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内容是否达标、质量是否过关来发放当月奖金,以激励助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科研工作的管理
存在的问题:博管办目前负责全院科研项目的费用登记和全院专利费用的缴纳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科研部门和部分专利申请人可能不清楚博管办负责该项工作,因此由部分人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第五篇: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附件
中原油田2011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
(共100项)
一、东濮凹陷勘探开发技术(30项)
(一)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
1、深层油气基础研究及资源潜力再认识
(1)复杂断块群、洼陷带岩性、潜山圈闭特征及成因机制
(2)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生、排烃模型建立
(3)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2、深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富集规律
(1)典型油气藏解剖
(2)油气来源、动力环境、输导体系研究
(3)不同层系油气充注期次及过程
(4)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研究
(5)深层油气藏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3、增储领域评价与关键技术攻关
(1)主要增储领域评价
(2)深层勘探关键技术攻关(物探、测井、压裂)
(二)油气田开发
1、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
2、高精度三维地震应用技术
3、高分辨率测井技术
4、中渗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5、低渗油藏逐层上返注水开发技术
6、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
7、水平井、侧钻水平井技术
8、不压井作业技术
9、水平井油层改造技术
10、油水井防砂、固砂技术
11、层间动用状况监测技术
12、找水找窜卡堵水技术
13、复杂井况修复技术
14、分层压裂技术
15、气驱先导试验
(1)空气泡沫驱油技术试验研究
(2)水驱废弃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3)氮气泡沫驱
16、深层异常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技术(1)深层高温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成因机理研究;(2)濮深18-1深层高温稠油油藏描述技术研究(3)深层高温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二、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3项)课题
一、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开发规律研究
1、超深层礁滩相气藏精细描述技术
2、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多相渗流规律研究
3、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动态研究
4、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 课题
二、高含硫气藏超深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
1、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及安全钻井技术
2、超深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3、超深水平井固井配套技术 课题
三、高含硫气井稳产增产工艺技术
1、超深层水平井完井与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2、高含硫气井产气剖面监测技术
3、高含硫气井增产工艺技术研究
4、高含硫气井硫沉积动态预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5、高含硫气井高钢级抗硫套管变形修复技术研究 课题
四、集输系统积液、硫沉积与腐蚀控制技术
1、集输系统积液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2、集输系统硫沉积防治技术研究
3、集输系统工况条件腐蚀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
五、百亿方级净化厂安全优质运行技术
1、百亿方级净化厂安全运行技术研究
2、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优化研究
3、新型脱硫剂、克劳斯催化剂研发
课题
六、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装备及管材研制 1、6″抗硫钻杆研发
2、HH级抗硫采气井口研发
3、新型井口高压分离器研发
4、大口径镍基双金属高压复合管管材研发
5、大口径L360S抗硫输气管材研发
三、内蒙探区勘探开发技术(28项)
(一)白音查干凹陷勘探开发技术
1、白音查干凹陷缝洞型储层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
2、白音查干北坡成藏条件研究
3、白音查干凹陷隐蔽圈闭识别与描述
4、白音查干凹陷锡26块白云质泥岩油藏分布规律及开发方案研究
5、白音查干凹陷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6、内蒙两干地区钻井提速方案
(二)查干凹陷勘探开发技术
1、查干凹陷成岩演化及有效储层分布研究
2、查干凹陷热史和成烃研究史
3、查干凹陷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
4、查干凹陷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研究
5、查干凹陷乌力吉构造带成藏规律研究
6、查干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
7、查干凹陷地震成像技术攻关
8、白音查干、查干凹陷储量参数研究
9、查干凹陷毛8块稠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10、查干地区玄武岩井段油包水钻井液应用技术研究
(三)二连盆地勘探技术
1、赛汉塔拉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研究
2、二连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
3、二连盆地中原探区侏罗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区优选
(四)内蒙合作区块勘探开发技术
1、乌利雅斯太凹陷中、北洼石油地质特征
2、乌利雅斯太凹陷开发方案研究
(五)内蒙探区压裂技术
1、内蒙探区砾岩、砂砾岩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2、内蒙探区白云质泥岩酸压工艺技术研究
3、内蒙探区火成岩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4、内蒙探区低压低渗储层快速排液技术研究
(六)其它
1、内蒙探区稠油降粘增能工艺技术研究
2、内蒙探区油气地面工艺技术研究
3、冀北承德双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四、石油工程提速提效技术(19项)
(一)钻井工程方向
1、涡轮钻具特性研究(钻井工程、油气井工程)
2、水处理装备设计、井下工具设计与分析、流体机械设计与分析
3、油基钻屑生物复合处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油田化学)
4、测控技术与仪器、钻井测量技术(钻井地面仪表测控技术软硬件研制、单片机软件开发)
5、高温高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6、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体系研究
7、泡沫/超高温超高密度钻井液流体力学研究
8、复杂地层钻井液井壁稳定力学研究
9、保护储层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究(化学专业背景)
10、钻杆耐磨带敷焊材料及焊接工艺
11、井下打捞工具材料优选及加工工艺
(二)地面工程方向
1、高含硫天然气积液与硫沉积控制(油气储运)
2、高含硫天然气腐蚀控制(材料工程)
3、智能电网故障识别定位与隔离
4、智能电网的数据自动监测
(三)地球物理测井方向
1、薄差层测井资料解释研究
(四)其它方向
1、生态监测技术和治理方法研究(环保专业)
2、油田装备检测技术研究(设备及自动化专业)
3、集输管道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安全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