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消防中队后勤管理规定大全
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为规范我队的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能力,现根据大队实际,规定如下:
一、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
1、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管,保障其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使用资产,提高使用效益;
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大队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固定资产管理员、出纳员和中队仓库管理员组成;
二、固定资产审批权限。
单价1万元以下的,由分管后勤的大队领导审批;单价1万元(含)至10万元的,报大队党委审批;单价10万元(含)至20万元的,报上级审批。
三、固定资产调配管理。
1、经大队批准,固定资产在大队和中队各库室之间调配,固定资产负责人到固定资产管理员处办理变动登记手续。
2、库存器材出库时,保管员必须报中队领导批准,登
记《库存器材登记簿》,并于每月底将累计汇总出库数据报固定资产管理员。
四、固定资产移交管理。
1、固定资产使用人在调离本单位或退伍、转业、离退休时,必须到固定资产管理员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将配发个人使用的公物等列入移交清册,经固定资产管理员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有关离职调动手续。
2、固定资产管理员在调离本单位或退伍、转业、离退时,将固定资产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等列入移交清册,由固定资产领导小组负责监交,移交清楚后方可办理有关离职调动手续。
五、固定资产盘点管理。
大队每年12月份要对全队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清查,由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并将盘点清查的数据与支队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对。
中队公用物品管理制度
1、公用物品要统一登记造册,明确管理人员。
2、公用物品须外借时,要经单位领导批准,保管人员应督促归还。
3、各种公用物品要妥善保管和使用,如丢失、损毁,一般物品照价赔偿,重要物品要按上级规定的赔偿比例予以赔偿。
4、配发给个人的物品,要专人专用,不准外借和变卖,如丢失、损毁,个人照价赔偿。
5、对各种公用物品,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点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6、因工作需要,凡调离、转业、复员人员,要及时移交所管物品,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不交、缓交,否则单位可通知上级部门不予办理手续。
中队伙食费管理制度
伙食费包括灶别伙食费、干部士官灶别伙食补差、夜餐费、客饭费、各种伙食补助等,只能用于粮食、副食、燃料开支。
伙食灶别补差人员享受范围:消防中队与义务兵同餐的干部、土官按照实际就餐天数领报伙 食灶差;大队、支队以上机关干部、士官不领报伙食灶差(另有规定的除外)。
夜餐费人员享受范围:
1、夜间零点以后执勤、灭火出动及夜间在固定值班岗位上工作到零点以后的总机值班人员等。
2、伙食费管理应当专款专用、计划开支,严密手续、合理使用,做到“十无”,即:无挤占挪用,无错领错报,无虚报冒领,无贪污浪费,无非伙食性开支,无少交欠交,无变相私分,无超标准退伙,无用伙食费请客送礼,无伙食费向生产费倒流。
3、中队不得在银行开设存款账户,中队伙食费由大队(直属中队由支队机关)代管,中队备用金以维持中队7天的日常开支为宜。
4、严格伙食费领报制度。中队必须依据供应标准和实力,按月如实编报伙食费、粮秣决算,经军需部门初审、财务部门复审后,按月核销。夜餐费包干使用,按实力核销,超支
不补,节余在伙食费科目调剂使用;客饭费根据实力按年度核销。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挤占、拖欠或挪用伙食费。财务、军需部门应当认真履行供应和管理职能,严格执行标准制度,认真审查伙食灶别实力,加强对干部和士官伙食灶别补差、各类伙食补助、夜餐、客饭等经费的管理。
5、严格伙食分项核算,实行电算化管理。中队应按照食物定量标准设置科目,依据给养逐日消耗登记分类记账,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反映生活水平。
中队向上领报伙食费,必须填写《武警消防部队往来票据收据》,并加盖单位公章;中队到农贸市场购买肉类、蔬菜、配料等必须使用总(支)队统一制定的“农贸市场采购凭证”每日逐项填列,厨房值班员负责每日过秤验收采购物资并签名确定,中队干部每星期检查一次采购情况并签名确定;中队购买军粮、食用油必须取得合法票据。
6、严格控制伙食费节余。中队在保证官兵吃到食物定量标准的
前提下,历年累计节余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的伙食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另行规定节余指标。节余伙食费由中队自主支配,主要用于调剂改善伙食和执行特殊任务需要。
7、凡不享受伙食灶别补差的干部、士官及家属在中队食堂就餐,必须按伙食标准缴纳伙食费。
8、享受伙食灶别补差的干部、士官和义务兵除因公外出、探亲、住院、调动、退伍等情况外,一律不退伙食费。义务兵只退基本灶别伙食费,干部士官只退伙食补差,其余伙食费一律不退。干部战土退伙,由本人填写“中队伙食费退还申请表”,经审核后,报中队主管审批。
9、对伙食费管理情况,支队应每半年、总队每年适时组织一次抽查考评
中队伙食管理制度
1、中队是部队伙食保障的基本单元。应当按照伙食供应标准和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主副食的采购、加工制作和分发,并做好炊事员的岗位练兵工作。
2、坚持订食谱制度。每周由司务长、给养员、炊事班长根据供应标准、部队任务、市场供应等情况制订食谱,经经济民主组审查、本单位首长批准后公布实行。有条件的部队应当逐步推广应用食谱自动生成系统,实现营养配餐。
3、坚持厨房值班制度。厨房值班员由本单位首长指定的士兵轮流担任,负责实物验收和消耗登记、公布,督促炊事人员按时做好饭菜,监督检查厨房、食堂卫生,通知炊事人员做病员饭和给值勤、外出人员留饭。
4、坚持实物验收登记制度。主副食品由厨房值班员进行验收,并与采(领)购人员共同在发票上签字。每日消耗的主副食、炊事燃料,必须由炊事班长和厨房值班员共同称量,并落实给养逐日消耗登记。每月底对库存物资进行一次盘点,发现亏损时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坚持经济民主制度。每月月终结账后,必须由司务长编制伙食账目公布表,经过经济民主组和本单位首长审查盖章,于下月5日前张贴公布并报上一级军需部门。经济民
主组应当每月组织一次账目检查,每季组织一次伙食管理民主评议。炊管人员应当经常征求就餐人员对伙食的意见。
6、坚持饮食卫生制度。食堂必须保持清洁,厨具和餐具用后洗净、消毒,放置有序;官兵就餐应当实行分餐制。采购、存放、制作的食物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中队营产使用责任制度
1、分片包干,按级负责。在中队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以住用的营产为主,将营区按坐落、方位划分为若干片,每片指定一个班负
责,实行明确分工,逐级负责,包干管理。
2、签定包干管理责任书,明确使用营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级及使用管理要求。
3、固定使用,专人负责。每一间房内的营具及其设备均为该房间的附属物,不准随意挪作他用。分配给个人的营房、营具及其设备由个人负责管理,集体使用的营房、营具及其设备由使用责任人分工负责管理,公共场地营产由单位主管领导指定专人管理或轮流管理。
4、登记造册,编号制卡。各类营房设备应建立固定资产账,登记造册,编号制卡,做到账目相符、账物相符。
中队营房营具管理制度
1、中队支部要重视后勤工作,明确一名干部分管后勤工作;营房分片包干到班,营具包干到个人。环境绿化,生活设施实行责任制,做到定人定位,层层落实。
2、对公共物资(营具)切实抓好“供、管、用”三个环节,各类物资有登记,有专人保管和使用,并经常检查保管和使用的情况。
3、官兵转业、退伍、调动时,要将分管的营具移交清楚,不得损坏和带走。
4、中队要有维修小组,积极维修营房、营具,本队无能力维修,应及时报告大队。
5、节约用水、用电,严禁使用电炉,做到人离熄灯,人离关水,杜绝浪费现象。
中队执勤保卫行为守则
1、现金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现金管理规定。不准用“白条”、票据或实物顶替库存现金,不准私借公款,不准单位之间相互借用现金,不准伪造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转账凭证套取现金或兑换现金。
(2)严格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大队库存现金限额为1万元,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开户银行,不得留存或挪作他用。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开支范围使用现金。超过结算起点(1000元)的开支应转账结算。
2、票据稽查制度
坚持票据稽查制度。各级后勤财务部门应建立票据年度稽查制度,对票据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总队后勤部 财务处每年要对支队和总队机关使用票据单位进行至少一次检查;支队后勤处每年对所供票据使用单位不得少于两次。支队后勤处应将每次检查情况写出书面材料,上报总队后勤部财务处。
建立收费项目、标准年审验制度。各级收费票据使用单位,每年十二月底前,应准确填报年度审验报告表,上报部队后勤部,经审验批准后,方可继续使用权武警消防部队票
据收费,审验不合格未补批准的收费项目,不得继续收费。
3、财务交接制度
大队财务人员调离时,必须由支队进行离任审计,认真办理移交手续,交接不清不得离职。认真办理好财务交接手续对离职和后任的财务人员都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明确工作责任,便于继任的财务人员工作,预防经济事故的发生。
4、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大队应当加强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设立独立的财务档案室,健全财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阅方便,严防毁坏、散失和泄密。
中队炊事员卫生管理规定
1、有肠道传染病、化脓性疾病、肝炎、肺结核病的人,不能做炊事工作,痢疾患者(或带菌者)在治疗半年后,肝炎患者在病后的一年,经检查证明确实痊愈后,才能恢复做炊事工作。炊事人员每季度应到卫生部门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严防通过饮食把痢疾、肝炎、肺结核等疾病传染给就餐人员。
2、炊事员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六勤”、“七不”。“六勤”是: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晒被褥。“七不”是: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穿工作服去厕所、不在工作时吸烟擤鼻涕、不用手抓食品品尝、不乱扔倒垃圾污水。
3、炊事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分发食品时要戴口罩,上厕所回来时或接触食品前要用肥皂洗手。
4、炊事员要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和服预防药。以上要求适用于厨房值班员和帮厨人员。
中队食堂、厨房卫生管理规定
一、加强食品采购、保藏的卫生监督,一切采购的食品要进行卫生检查,建立验收制度,保证食品质好、新鲜、无腐烂变质、无污染。食品保管,要做到“三分”、“四防”。“三分”即主副食品分开,生熟食品分开,荤素食品分开。“四防”即防蝇、防鼠、防霉烂、防污染。
二、生熟食品加工、要分刀、分板、分容,保持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每餐饭菜要适时制作、烹调和分食,以免放置过久。剩菜剩饭要妥善保管,吃前要充分加热,防止食物中毒。
三、厨具定位存放,要定人保管,定期检查,保持清洁、干燥。厨具卫生应做到铁无锈、木无垢。刀、铲、勺入箱、蒸笼、木桶上架,刷把、抹布挂起来。以利通风、防蝇、防尘。
四、食堂、厨具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每餐后应进行整理扫除。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对各种用具进行一次彻底洗刷。碗筷、公用餐具应统一清洗统一消毒、严格实行分餐制。
五、食堂、厨房内的垃圾、废物、污水要及时清除,洗涤池、下水道通畅并经常冲洗。
六、厨房内不得将化学药品带入或存放在厨房内;不得使蓄、禽进入;不得存放其他物品。食品仓库要保持整洁、干燥、通风,调料要加盖、贴上标签,不得存放化肥、农药或其他无关物品。
七、经常对炊事人员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掌握合理的烹调方法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中队水电气管理使用规定
一、中队加强用水、电、气的管理,经常性教育官兵,发扬部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控制,对用水、电、实行定量管理,严禁出现浪费。
二、中队维修小组要做好水、电、气各类设备的管理以及维修工作。
三、中队官兵使用水、电、气设备时要注意节约,使用完后要及时关闭设备,防止出现浪费及事故的发生。
四、节约用水、用电,严格使用电炉,做到人离熄灯、人离关水,杜绝浪费现象。
五、中队的水、电、气设备不准随便进行改装,对故意损坏设备的,中队干部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中队后勤五项制度
(一)订食谱制度
一、根据给养供应标准,必须在标准的范围内合理的订食谱,食谱每周制订一次,并交中队首长批准,公布实施。
二、满足部队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
三、每周食谱由各班轮流制订,由班长负责落实,制订食谱必须符合营养卫生要求,要根据部队任务、市场供应、季节气候、饮食习惯及炊事员的烹饪技术,确保制订的食谱符合实际和得以落实。
四、无特殊情况,不要随意变动,确需变动时,应向就餐人员说明情况。
(二)给养逐日消耗登记制度
给养逐日消耗登记制度是后勤关于对采购食物的质量和数量实施监督的有效反映,是保证中队伙食经费支出正确无误的一项重要制度。
1、给养逐日消耗登记,由炊事班长和厨房值班员负责。
2、当天采购的食物必须逐一计量、过秤,检查所填物资名称、数量规格与实物是否相符。
3、及时填写《伙食管理登记本》、《每日伙食公布表》,以及做好当天伙食账交给养员审核,账目做到日清月结。
(三)厨房值班员和帮厨制度
1、厨房值班员是群众参加管理伙食的代表,由副班长和老战士轮流担任。
2、负责验收购买的食物并在单据上签章外,还要掌握就餐人数及实物定量,填写《伙食管理登记本》和对给养逐日消耗登记凭证的填写进行监督签名。
3、检查饭菜准备情况,协助分发饭菜,通知做病号饭,给执勤和外出人员留饭。
4、监督食堂卫生,帮助炊事员工作。在节假日期间中队值班干部应当参加和组织官兵帮厨,以保证炊事人员劳逸结合,解决工休矛盾。
(四)伙食账目公布制度
1、公布伙食账目,是发扬经济民主,实行群众监督的方法之一。
2、伙食账目应做到日清月结,月终结账后,应编制伙食账目公 布表,由经济民主组和主管首长审查签章,于月终后五日内公布。
3、伙食账目公布表应根据经费账、粮秣账、伙食分项核算账(或给养逐日消耗凭证、采购主副食燃料的单据、本月份的给养经费、粮秣结算表)反映出伙食费节超情况、伙食粮节超情况。
4、给养员每月应及时将当月伙食账装订造册,归档备查。
(五)饮食卫生制度
1、厨房、食堂应保持清洁,要有防蝇设备和洗手设施,炊事用具放置有序,用后必须清洗干净。
2、要搞好炊事人员卫生,炊事人员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发现肠道传染病、化脓性疾病、肝炎等患者,要立即调离诊治。
3、要搞好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食物的采购、制作、存放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要实行分餐或公筷、公勺制。
4、食堂的公用餐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个人食具注意洗净或消毒,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中队卫勤保障规定
健康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但官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忽视它。在当前新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禽流感”以及化学物品泄露等抢险救援中自我保护意识的匮乏,官兵才意识到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对部队而言,各级领导、每个官兵都应当认识到卫生保健是一项政治性任务,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在执勤备战中,必须把保健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消防部队所担负的任务,卫勤工作是非常的重要,卫勤工作的职能是担负遂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和现场抢救工作任务。根据本中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建立健全卫勤工作制度及管理机制,领导要加强管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建立中队卫生室,配置中队卫生员,并对卫生员进行业务指导,卫生员要在日常工作中监督检查中队的卫生情况。
二、完善设施,提高卫勤人员素质。
逐步完善卫生室的医疗设施,做到“一般病人不外诊”,中队要加强卫勤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的培训,重视卫勤人员的业务建设。中队要选拔好的人员、有上进心的战士担当卫生员,卫生员要经常普及卫生常识、讲授科学训练方式、监督炊事人员饮食卫生工作,对中队官兵的健康、过度疲劳、重大训练伤的发生,要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
三、重点突出,增强做好保健工作的服务意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中队要搞好健康教育,要切实教育官兵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倡导戒烟戒酒、增强体育锻炼、保持饮食平衡、心理健康等等。严格落实官兵体检制度,每年要组织官兵进行一到二次的体验,中队官兵发现疾病的要及时治疗,积极治疗能够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
四、制定年度药品器材采购计划,中队做好药品器材的供应及管理工作。
五、对重天的活动、节日或多发病季节要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预案,做好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应及工作。
六、贯彻落实《部队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法》、等各项卫生制度,积极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七、中队要随时掌握驻地的疫情动态,发现急性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大队领导,并对其立即隔离治疗,对营区进行彻底消毒。
中队厨房炊事员管理规定
一、严格落实上下班时间(早上6:00——8:00;上午9:00——12:30;下午4:00——6:30),确实保证官兵能按时就餐。
二、炊事员在营区内不准吸烟吃零食,在厨房工作期间不得随意吐痰,注意个人卫生和厨房环境卫生。
三、炊事员跟官兵一起就餐,饭后要负责打扫厨房卫生,餐具清洗后要放指定位置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餐具一律不得使用。
四、炊事员在厨房工作期间必须穿工作服,衣服要保持清洁卫生;同时,炊事员进出营区必须做好登记,不准在营区随意走动,无特殊情况不得上办公大楼,不得在营区内大声喧哗、嘻戏打闹,切实维护营区秩序。
五、炊事员要切实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有关事宜,不得让官兵食用霉烂变质的食物,发现有霉烂变质的食物及时向领导反映进行处理。
六、炊事员要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要正确使用厨房煤气,正在使用煤气烧饭时人不得离开,确保安全,使用完毕要及时关阀断源,预防煤气泄漏。
七、炊事员必须严格按照菜谱做菜,不得随意改动,特殊情况外须经厨房值班人员同意方可作适当调整。
八、炊事员要爱护公物,损坏物品要照价赔偿;工作要
积极认真,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厨艺,切实调配好官兵的伙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九、以上规定必须遵照执行,如有违反予以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中队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为规范我中队车辆管理使用,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工具的效率,确保车辆性能良好,方便工作及节省开支,有效预防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维护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本规定。
一、车辆管理必须遵循“谁派车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开车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人抓安全,时时防事故,齐抓共管搞好车管工作。
二、为了方便工作,利于管理,车辆使用采用集中管理和各中队分散管理相结合。配有车辆的单位,须有一名领导负责,配有一名车管员,负责本单位的车辆管理工作,并制定出车辆管理使用制度和安全行车措施,做到定人定车,职责明确,防止有人开车,无人保养的现象。
三、驾驶车辆时,必须携带行驶证、武警驾驶证。
四、车辆因公事离开本市时,应向大队主官报告批准后向支队领导报告批准,并且统一派车,私事一例不得离开本市。车辆一律不准停放在饭店、宾馆、歌舞厅、茶楼、洗浴房、美容美发店及风景区、钓鱼场等停放区域内。
五、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按以下规定处理:
1、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除承担相应的法律、法规、禁令责任外,全额承担应负的经济
赔偿责任外,并且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处理。
2、因公驾驶车辆因违反交通法而造成二人重伤以下或车辆损失的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的,当事人承担理赔后10%的经济赔偿责任;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理赔后5%经济赔偿责任。
3、因公驾驶车辆发生人员伤亡或二人重伤以上交通事故,需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当事人承担理赔后10%的经济赔偿责任。
4、专职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视负全责、同责、次责三种情形,分别扣发全年、半年、一季度岗位补贴。
5、违章驾驶车辆,由交通部门报局督查部门后再与处理,应罚款处罚的,由当事人个人承担。
六、各单位对本单位的驾驶员要严格管理,使用车辆严禁下列行为:
1、饮酒后驾驶车辆;
2、未经审批擅自使用单位车辆;
3、超速行驶、使用警报器和警灯;
4、将单位车辆借给大队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
5、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车辆。
七、双休日与节假日大队的车辆一律实行《派车单》制度,除上述4种情况外,用车者需填写《派车单》,经值班领导同意,再报大队主官签字批准后方可使用车辆。
八、各中队要建立派车登记制度,双休日、节假日及夜间车辆必须停在中队内,以确保日常用车。除上述4种情况需要,一律不得用车。
九、公车私用或不按规定用车、停放造成车辆损失的,后果由责任人自行承担,并负责全部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中队车辆装备管理制度
中队必须加强器材装备管理,使其经常保持完整好用,随时处于战备状态,适应灭火救援行动的需要。
一、器材装备登记、清查制度
1、中队要建立器材装备登记册,每季度对全中队的器材装备进行一次清理。
2、中队各战斗班要建立随车器材登记表,由班长负责在调班时或从火场返队前,组织全班人员对各自分工保管的器材进行清理、点验。
3、中队在组织中要认真仔细,发现器材装备丢失和损坏,应登记造册,查明原因,及时上报,急需用的器材装备要及时修复和配足。
二、器材装备使用、保管制度
1、中队干部应对所属人员进行器材装备的技术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训练,使之熟悉所使用的器材装备的性能,做到会使用、会检查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2、中队消防车应按大队规定的统一标号,停放在车库内。消防车库要达到防雨、防晒、防冻、保温的要求,并实行定班、定人、定车、定位。
3、中队对分配给各战斗班的水带、水枪、分水器、防毒面具、呼吸器具、消防梯等其它随车器材,要按班统一标号,牢固放在规定的位置。
4、中队对分配给个人的战斗服、消防靴、头盔、安全带、安全钩等个人装备,要标明使用个人的班别、姓名及代号,叠放在指定的地点。
5、库存器材装备的保养按其保养要求进行保养。
三、器材装备管理责任制
1、中队器材装备的管理由中队军政主官负责具体组织,督促全队人员认真作好保养工作。
2、各战斗班班长负责经常检查本班执勤车辆,随车器材、个人防护器材装备的管理和保养。
3、驾驶员负责做好消防车、泵浦的管理和保养。
4、通信室值班人员负责做好通信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工作。
5、战斗员负责管好各自分工的随车器材装备和个防护装备。
6、仓库管理员负责管好全部库存器材,并做到帐物相符。
四、执勤车辆、器材日检查制度
1、车辆器材根据各班各号员分工保养的原则建立车辆器材登记册。
2、每日上午7:30进行车辆器材检查,由值班班长组织。
3、各班在进行每日早检查时,要认真登记当日车辆器
材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向中队干部报告。
4、值班班长对早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向中队值班干部汇报。
5、执勤车辆器材每日检查必须做到保证每部车辆器材完整好用。
五、消防车保养制度
消防车的保养项目主要包括: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初始保养、停驾保养六个方面。
1、例行保养。每日交班和每次出动后,必须进行以检查清洁为中心的例行保养。
2、一级保养。每隔3个月,或每次出动连续工作4小时后,必须进行一级保养。
3、二级保养。每隔6个月,必须进行以检查调整为中心的二级保养。
4、三级保养。中队根据消防车的实际情况,对执勤消防车辆进行以总成解体、消除隐患为中心的三级保养。
5、初始保养。凡中队新车和大修后的车辆,在参加执勤备战之前,必须进行初始保养。
6、停驾保养。对准备入库7天以上的消防车,必须进行停驾保养。
六、车辆维修制度
1、司机必须对其所分工保养的车辆器材高度负责,精心
保养,保证车辆的正常执勤备战。
2、司机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对所负责的车辆定期保养,按时发动,检查油、水、电、气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3、司机在发现车辆故障时,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钻研各类技术,自己动手,必要时请教其他同志,如确因维修条件限制或无法排除故障,必须果断向中队干部汇报,中队根据情况打报告上大队,经大队领导批准后,送厂修理。
4、车辆在外维修时,中队干部要到场了解情况,司机必须一跟到底,以便掌握情况和发现问题,以利日后工作。
5、车辆维修时,中队干部必须认真做好车辆维修登记、备案,并在修理厂维修单的一栏中签名并将车辆维修情况及维修金额上报大队领导。
七、执勤车辆“三不入库”制度
1、执勤车辆油、水、电、气不充足不入库。
2、执勤车辆灭火剂不充足、消防器材未补充不入库。
3、执勤车辆有故障未排除,车容不整洁不入库。
八、空气呼吸器管理使用制度
1、消防空气呼吸器是保护消防员自身安全,防止有毒气体伤害所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必须加强保养,确保安全使用。
2、使用消防空气呼吸器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使用规程,不得将空气呼吸器交于未经培训人员使用
3、消防空气呼吸器未经上级许可不得用于非消防方面,严禁转借或租用。
4、空气呼吸器随车选放位置应避免油污、尖锐铁器和强日光照晒,平时面罩必须置于保护套的面罩袋内,严禁面罩玻璃与地面或其他硬物直接接触,防止损坏。
5、消防空气呼吸器必须按规定要求定期检查。
6、对处于执勤状态的空气呼吸器必须做到“日检查、周保养”,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并尽快解决,认真做好登记。
7、消防空气呼吸器的维护保养人员必须经总队培训或厂家的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维护保养,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行维护保养。
8、空气呼吸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充气或更换气瓶,气体压力保持额定压力百分之八十以上,始终保持战备状态。
9、空气呼吸器是战斗员在抢险救灾中的个人保护工具,人人应爱护。
10、对空气呼吸器进行编号,做到一瓶一登记本。
11、空气呼吸器要做到勤保养、勤检查,把每次的检查情况认真记录。
12、空气呼吸器指定专人保管,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
13、用于训练或火场使用的空气呼吸器,保管人要认真做好记录。
14、中队指挥员要严格掌握空气呼吸器在火场上的使用时间,保证消防员的安全。
15、此记录要妥善保管,做好存档。
九、训练器械管理制度
1、器械装备主要用于中队官兵进行军体操法训练,不得用于非训练方面。
2、训练前,要认真检查器械性能,对移动器械,检查放置是否平稳,对固定器械,检查装置是否牢固。
3、进行军体训练时,要严格按照器械操作规程,有人保护,安全防护措施到位,严禁嬉戏打闹。
4、器械装备设施由专人负责保养,每周保养一次,做到无损坏、无灰尘、无锈蚀。
十、通信器材管理制度
1、通信器材由通信员统一管理保养。
2、爱护通信器材,做到每日保养,保证电量充足。
3、机器、线路发生故障要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不能自行拆卸修理。
4、通信器材要造册登记,妥善保管,不得私自外借。
5、对违反使用规定造成损坏或丢失的,根据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中队定食谱规定
食谱,是一个伙食单位在一段时间内供应膳食的实施方案,是食堂采购员、炊事员筹备制作膳食的基本依据。为克服膳食供应上的盲目性,增强计划性,让就餐人员参与伙食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伙食标准
伙食标准是制订食谱的基本依据,以此确定食物的品种档次。遵循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原则,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并略有节余,使所订食谱具有合理性、可行性、针对性。
二、市场供应
市场供应是制约膳食品种的主要因素。在制订食谱时,必须充分掌握市场当时可供食物的品种、价格,经过比较,挑选货源充足、质地优良、价格便宜的食物品种,使膳食计划的执行更具可靠性,切忌画饼充饥。
三、营养配比
根据军队人员所负担的不同任务而确定营养标准,在制订食谱时,要坚持把食物定量标准和营养配比有机地结合,合理选择含有不同营养的食物,实行荤素、粗细、干稀、主副食合理搭配,使按照食谱供应的膳食能满足官兵营养的需要,做到长期均衡供应,充分体现食谱的延续性和科学性。
四、饮食习惯
制订食谱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就餐人员的饮食习惯,定品种、用技法、讲搭配以调众人之口。在经费可能且不影响营养需要量的前提下,尽量安排就餐者喜食的菜肴。采用一菜多做的技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就餐人员对主副食品种、数量、口味的要求,使食谱具有适应性、广泛性。
五、担负任务
消防部队有其特有的伙食标准,但在实施时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在任务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依据体力消耗情况及执行任务的区别,合理安排食谱。如在灭火执勤抢险救援中,由于长时间战斗,体能消耗必定很大,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人是铁,饭是钢”,所以制订食谱时,必须看对象、分任务、讲条件、按需要。要根据官兵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所处工作条件,安排合适的食物品种,力戒不讲条件千篇一律。
六、烹调技能
烹调技能是制订食谱不可忽视的因素,否则将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制订食谱要十分注意真功夫。当然作为一个单位伙食的组织者、领导者、实践者,必须十分注意技术骨干的培养与保留,十分注意烹饪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烹饪技能与伙食管理技能,在创造性、服务性上下功夫。
七、群众认可
制订食谱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定期评估过去的,研究当前的,预测长远的。一般情况下,利用每周六晚上,由炊事员或厨房值班员召集就餐人员代表参加,对本周食谱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对下周食谱进行制订,对下下周食谱进行框架制订。注意不断研究改进工作,以增强食谱的群众性。制订食谱和执行食谱,是一个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必须正确对待,科学安排,狠抓落实。要不断摈弃形式的、教条的东西,不断研究改进,让其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科学管理伙食打下坚实基础。
1、中队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1-2
2、中队公用物品管理制度 3
3、中队伙食费管理制度 4-6
4、中队伙食管理制度 7-8
5、中队营产使用责任制度 9
6、中队营房营具管理制度 10
7、中队执勤保卫行为守则 11-12
8、中队炊事员卫生管理规定 13
9、中队食堂、厨房卫生管理规定
10、中队水电气管理使用规定 16
11、中队后勤五项制度 17-19
12、中队卫勤保障规定 20-21
13、中队厨房炊事员管理规定 22-23
14、中队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24-26
15、中队车辆装备管理制度 27-33
16、中队定食谱规定 35-36
14-15
第二篇: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定(试行)》(简称《规定》)是实施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制定车辆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基本依据,公安消防部队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车辆勤务(简称“车勤”)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第二条 公安消防部队的汽车、摩托车(统称车辆)是消防部队的主要装备和战斗力的组成部分。
搞好车辆管理,是保证消防部队执行消防保卫任务和实施后勤保障的重要方面,对加强消防部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 车辆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坚持改革创新,加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技术倮障手段,提高车勤人员的素质,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保障能力,适应消防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
第四条 车辆管理工作的圭要任务
一、强化车辆管理职能,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车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制定车辆管理规章制度,组织部队贯彻执行。
三、组织对车辆的正确使用与保管,提高执勤保障能力。
四、实施车辆监理(检查)工作,预防车辆事故,减少车辆使用公害。
五、组织车辆专业训练,培养合格的车勤人员。
六、组织实施车辆维修,及时恢复车辆技术状况。
七、组织车辆器材保障,保证部队车辆维修需要。
八、合理使用车辆维修管理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九、拟定车辆勤务保障方案,实施车辆勤务保障工作。
第五条 车辆管理工作是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的要求,实施对车辆管理工作的领导。要重视对车勤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注重保留业务技术骨干。要深人实际,调查研究,鼓励创新,推动改革,指导车辆勤务人员管好车辆装备。
第六条 各级后勤车辆管理部门是各级党委和首长管理车辆的工作部门,负责对车辆使用、监理(检查)、专业训练、技术保障和经费使用等进行归口管理。车辆管理工作实行按级负责。
公安部消防局车辆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负责消防部队车辆监理工作,拟定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章制度;拟定部队车辆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步骤和措施;组织车辆专业干部培训;协调车辆跨总队修理;组织部分车辆器材的筹措供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组织解决和处理消防部队车辆业务技术问题。
总队车辆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负责所属部队车辆牌证核发管理工作,组织贯彻车辆管理规章制度,并结合本总队实际拟定补充规定;拟定本总队车辆业务建设规划;组织所属部队实施车辆使用管理,计划、组织、实施驾驶员及其他车勤人员的培训;业务经费统一使用的总队,根据实际需要,计划安排车辆的大、中修;组织车辆、器材的筹措供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处理本总队的车辆业务技术问题。
支队车辆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落实车辆管理规章制度;组织车辆的正确使用和维修;实施车勤人员的在职咭培训;加强车辆驾驶员队伍的业务建设;做好预防车辆事故工作;搞好车辆信息臂理,合理使用车辆维修经费,解决和处理本支队的车辆业务技术问题。
第七条 车勤人员要认真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八条 各级领导和车辆管理部门氵要组织车勤人员广泛开展“红旗车驾驶员”等评比竞赛活动,调动广大车勤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章 车辆使用
第九条 消防部队车辆按编配用途分为消防车、业务车和行政车三类。
消防车包括灭火消防车、专勤消防车、后援消防车、举高消防车等。
业务车包括防火检查车、火场勘查车、执勤训练检查车、消防宣传车、救护车、教练车等。
其它车辆为行政车。
第十条 车辆保障程度的主要指标是车辆的完好率。消防车、业务车完好率应经常保持在妁饧以上,行政车辆应经常保持在85%以上。
第十一条 消防部队在编车辆必须按编配用途和技术性能严格管理和使用,不得擅自拆改、拼装。
第十二条 车辆调派使用应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根据任务和车况有计划的合理调配使用,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第十三条 总队(支队)应根据所属部队的具体情况,规定部队车辆的行驶区域。车辆需超越规定的区域行驶时,须经总队(支队)主管领导批准♂跨省(市)执行任务时间超过一个月的车辆,应及时到当地消防总队车辆管理部门申报、领取车辆异地备案证,接受当地车辆监理机构监督和检查。在铁路和航运沿线,非特殊或紧急情况,不应用车辆长途载运人员或物资。
第十四条 消防车除灭火、训练、抢险救灾和处理突发事件外,不准挪作它用。
第十五条 消防部队应编制车辆运用计划,对车辆的使用、保养、修理、初驶、退役等项工作作出统一安排。车辆运用计划分为、季度两种、季度车辆运用计划由车属单位编制;车辆运用计划由支队车管部门编制,报总队车管部门批准或备案。车辆运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及时进行总结。
第十六条 消防部队的车辆按编制数量、配备标准配备,报经总队批准组织实施。消防部队需引进国外消防车辆装备时,须报请公安部消防局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消防部队车辆在所属部队内部调动时,须办理调动手续,并填写-俾辆技术状态鉴定书》。调动车辆的牌证、随车工具、附件和技术文件应随车移交。支队间的车辆调动,由总队车管部门在场监督办理移交手续。
接车单位对调入车辆应认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有权拒绝接收。
第十八条 驾驶员保管的车辆应相对稳定。必须调换时,应由干部在场监督办理移交手续。
笫十九条 消防部队的车辆一般应使用原车出厂时颜色。消防车应按公安扌部规定的标准安装警灯、警报器,车身外表不得随意喷刷或悬挂未经统一规定的}标志。
第二十条 消防部队车辆统一悬挂武警车辆号牌。号牌的制作,由核发单位按各单位编制车辆数申报号牌制作计划,经公安部消防局审核,统一制作。
第二十一条 列人编制的车辆,应使用正式号牌,尚未正式列编的车辆,使用临时号牌。临时号牌的最长期限为下个月。
第二十二条 消防部队车辆跨总队、警种调动,必须换挂号牌,收回原号牌和行驶证,并涂掉车号。
号牌遗失,应及时报告牌证核发机构和公安部消防局车辆监理部门及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并申请注销和补发。
第二十三条 悬挂武警正式号牌的车辆,应随车携带各种证件,以备公安焚通管理人员或武警检查站查验。
第二十四条 “出车凭证”是车辆出勤的依据。是考查、统计车辆工作情况及报销油料的原始凭证。
“出车凭证”由车属单位领导签发。使用后的“出车凭证”保存一年后销毁。
第二十五条 车辆不适应继续装备消防部队使用的,应及时退役或更新。
消防车退役应本着技术先进、良性循环的原则,以保证执勤为前提,做到退役一台更新一台,其退役条件按公安部[87]公消字93号《城镇公安消防队(站)执勤消防车退役暂行规定》执行。
业务车、行政车的退役标准按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经机[1986]560号《关于加速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车辆需要退役时,由使用单位填写《车辆退役审批表》,逐级上报,由总队审批。
第二十七条 业经批准退役和报废的车辆,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
第二十八条 车辆驾驶证由公安部消防局统一印制。各牌证核发机构核发。
第二十九条 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只准驾驶准驾车种,并须持有与所驾驶车辆号牌相对应的“车辆行驶证”∫车辆驾驶证”、“士兵证”(警官证)、“车辆行驶证”和“出车凭证”。
学习驾驶员需持有与所驾车辆相对应的“车辆学习驾驶证”。实习驾驶员不得驾驶执行任务的消防车。
第三十条 对玩忽职守,严重违章肇事或驾驶作风恶劣而又不接受教育的驾驶员,可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直至吊扣或吊销其车辆驾驶证。
第王十一条 驾驶员的审验,按公安部消防局统一部署和要求进行。
第三十二条 驾驶员必须认真履行下列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技术,熟悉所驾车辆的构造和技术性能,掌握各种条件下的驾驶操作要领和排除常见故障的技能,认填准确填写“车辆技术卡片”。
二、爱护车辆装备,按时完成规定的保养作业,经常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工具附件无损坏丢失。
三、熟悉条令、条例的有关规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服从公安交通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纠正,接受武警车辆检查站的检查。
四、出车前认真检查车辆,正确地起动和预热发动机。出车时应遵守驾驶操作规程,低档起步,平稳加速,逐渐增加发动机负荷。
行驶中注意各种仪表和报警装置的指示情况,随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要根据气候、道路和交通流量谨慎驾驶,确保交通安全。
长途行车坚持途中勤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带故障行车。
五、驾驶执行任务的消防车,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精神集中,谨慎驾驶保持安全车距,不盲目开快车。
第三十三条 为了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的经济性,新车、大修车和发动机大修的车辆,必须正确的实施车辆初驶。
第三十四条 车辆的初驶里程为15的公里,特殊车型的初驶里程参照原厂规定进行。
第三十五条 车辆初驶期间应逐渐增加负荷,装载不得超过额定装载质量的80%,并不准拖挂、拖拉车辆。消防车初驶期间应一律空驶。
第三十六条 初驶车辆应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发动机不得高速运转,并经常注意发动机、变速器、分动器、前后桥和轮毂的工作情况及温度,检查各部机件的连接紧固情况。限速装置不得任意调整和拆除。
第三十七条 需要进行初驶的车辆,应尽快完成。初驶工作由车管人员或车属单位领导组织,由本车驾驶员执行,必要时由车管部门集中组织实施。
初驶前应对驾驶员进行初驶教育,使其了解初驶意义和熟悉有关注意事项,并指导其正确驾驶和及时进行检查保养。
第三十八条 初驶工作结束后,应对车辆进行初驶保养和检查,并将初驶情况记人《车历登记簿》。
第三十九条 车辆封存是厉行节约、控制车辆使用和适应紧急任务需要的重要措施。封存车辆既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自然侵蚀,又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封执行任务。凡预计两个月以上不使用的车辆,均应进行封存。封存的车辆应技术状态良好,新车应在完成初驶工作后进行封存。
第四十条 车辆的封存与启封应由车属单位的上一级领导批准,由车属单位组织实施。
车辆封存前应对驾驶员迸行封存工作的教育,准备所需的物资器材并对封存的车辆进行必要的补充保养。
车辆封存工作完成后,车属单位领导应进行检查。车辆封存、启封情况应及时记人《车历登记簿》。
笫四十一条 封存车辆的主要技术工作为:清洁车辆、解除负荷、除锈、涂油、涂漆和密封包扎各孔口,延缓轮胎老化等。消防车封存还应放净水罐、水泵、供水管路内余水,干粉、登高、照明、排烟和泡沫等专勤、举高消防车还应按原生产厂封存的技术要求进行保养。
第四十二条 封存的车辆应每月进行一次保养,每年更换一次燃料油。封存半年以上的应视情况原地发动或短距离路试。消防车除以上作业项目外,应对水泵及其主要消防设备进行运转或试验。
箅四十三条 车管部门应对驾驶员进行启封动作的训练,保证随时能迅速地完成启封任务。
第三章 车库(场)
第四十四条 车库(场)是集中管理、停放和维护车辆的场所,凡有车单位均应按标准修建车库(场)。
第四十五条 消防车必须停放在车库,其标准按《城镇公安消防队(站)建筑设计标准》建设,并设置检修坑、洗车场、保养间、蓄电池室和油料库。
第四十六条 业务车、行政车一般应停在车库,并按建制顺序停放。车库不足需要在临时停车场停放的,车场应设置凉棚,防止车辆日晒雨淋和锈蚀。
第四十七条 设置临时车场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面积宽阔,布局合理,便于管理和停放车辆。
二、场地坚实平整,通道良好,便于车辆外出和紧急疏散。
三、不受水、火侵害和便于组织警戒,保证安全。
四、有方便的水、电源和能够满足保养作业的设备。
第四十八条 车库(场)应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值班员由车属单位领导指派,其工作职责是:
一、维护车库(场)内务秩序与安全,管理车库(场)设备。
二、掌握车辆动态和数、质量情况。
三、检查出库(场)车辆的凭证与技术状态,监督回库(场)车辆及时完成保养作业。
四、检查消防器材,教育和监督库(场)内人员遵守消防规则。
五、处置意外情况,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根据需要,车库(场)可增设一名值日员,协助值班员进行工作。
笫四十九条 车库(场)消防规则
一、车库(场)内消防器材必须经常保持完好,并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严禁挪作它用。
二、车库(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照明。
三、车库(场)内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要定期维护,发现隐患应及时排除。
四、车库(场)应保持清洁卫生,保证进出道路畅通,不准堆放杂物。
五、油罐车不准同其它车辆混放。
第五十条 车辆在加油时,发动机必须熄火。加油不可过满,注意留出适当的膨胀容积,加完油应立即驶离。等待加油的车辆必须依次驶进加油站,排列整齐,驾驶员不准离开。
对供油系统有漏油现象的车辆,加油站不应给予加油。
笫四章 车辆专业训练
第五十一条 车辆的专业训练,是搞好车管工作,保证完成消防保卫任务的重要措施,是消防部队训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十二条 车辆专业训练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训练的有关规定,在政治思想、作风纪律、业务技术以及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训练。进行热爱消防工作、职业道德等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勤俭练兵的方针,保证达到训练大纲要求。
笫五十三条 各级车管人员要认真学习车辆管理规定,研究和总结消防部队车管工作的特点,特别是消防车辆装备的勤务和技术特性,不断学习新技术,总结新经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第五十四条 新训车辆驾驶员和技工(油、材料员),要认真学好本职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基本功。在职车辆驾驶员和技工(油、材料员),要在原有基础上,深入学习本职专业知识和有关的专业技术,能在复杂情况下完成本职任务,逐步达到一专多能。
笫五十五条 汽车驾驶员和汽车技工的培训,应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由总队组织。考核工作由总队后勤车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十六条 各级消防部队都要认真抓好在职车勤人员的训练。要把车辆专业训练真正放到部队建设的重要位置,经常检查指导训练工作,抓好组织和业务建设。
第五十七条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选调优秀的车勤人员担任专职教员、助教,重视保留教学骨干,抓好党员、助教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业务技术训练。
第五十八条 严格按照驾驶员选拔标准挑选新学员。新学员要从当年人伍的士兵中择优挑选政治思想好、组织纪律性强,且体检和文化考试合格者,在培训中发现不合格者要坚决退回,不得降低标准。毕业时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
第五十九条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电化教学,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搞好训练物资、器材的筹措、供应,加强训练经费、物资、装备的管理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
第六十条 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篇:公安消防部队兵员管理规定
★★★银川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条令条例”教育学习教案★★★
★★★银川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条令条例”教育学习教案★★★ 题 目:公安消防部队兵员管理规定
地 点: 学习室 授课人: 中队长 参加人:全体官兵
目 的: 为加强消防部队部队安全稳定,提高战斗力,更好地完成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内 容:《公安消防部队兵员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兵员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部队管理制度,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确保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根据解放军四总部和武警部队有关兵员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士兵是部队的基础,是战斗力的源泉,是警官的主要来源。第三条、兵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按照编制配备使用兵员;优先保证基层满员,确保基层士兵在岗在位;确保兵员结构配置合理;士兵补充、退役、调配、使用,技术兵学拴的选调、分配,士官的选取等,要按级负责,归口管理,符合程序。
第四条、兵员管理工作的职责:
(一)公安部消防局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中央军委、解放军四总部、公安部以及武警部队有关方针、政策、原则、制度和规定,负责全国消防部队兵员工作的组织、计划、指导、监督、检查;负责制定腾兵员管理的制度、规定;对兵员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适时提出
★★★银川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条令条例”教育学习教案★★★ 解决办法;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队要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规定、计划,负责所属单位兵员工作的组织实施;结合单位情况,制定有关具体规定或实施细则,抓好检查落实;协调所属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搞好兵员余缺调整工作;适时分析兵员管理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本单位兵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抓好经常性兵员管理工作;按时呈报各种报表及有关资料。
(三)各支队要按照上级的政策、规定和要求,负责兵员管理的具体落实工作;结合基层实际,制定本单位兵员管理的具体措施;依据编制定额,做好兵员补退调配工作;抓好日常兵员管理,深入基层帮助指导;按时呈报上级规定的各种报表及有关资料。
第二章
士兵补充
第六条、士兵补充必须依据编制,严格执行补兵计划,严禁计划外多接新兵,严禁调换男女兵数量,不准搞异地入伍。
第七条、新兵到达部队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由支队级以上单位及时组织身体检疫和政治复查。
第八条、新兵训练结束前,兵员主管部门要根据所属单位兵员超缺情况和有关规定,按照“优先保证基层单位满员,超编单位少补,非编单位不补”的原则,合理拟制新兵分配计划。
第三章 士兵退役
第十条、士兵退出现役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央军委有关规定,力求保证各兵比例平衡和技术兵衔接。
★★★银川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条令条例”教育学习教案★★★
第十一条、士兵退出现役前,支队以上单位要统一组织体检,发现退役士兵得病的,要及地治疗,在退役时间内不能离队的,要将此情况及时通知原征集地安置部门,并说明原因,必要时要签协议,愈后即刻离队。
第四章 士兵调动、借用
第十六条、士兵调动必须统一由各级警务部门归口办理。
第十七条、士兵调动必须严格执行编制,通常情况下,超编单位不调入,缺编单位不调出。
第十八条、士兵在总队范围内的调动,由总队司令部主管领导批准。
第二十一条、报公安部消防局审批的士兵调动,每月研究一次。
第二十二条、士兵调动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凡不符合调动规定程序的,各单位有权拒绝。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接到公安部消防局〈士兵调动通知〉,应立即承办,被调士兵应在20天内到调入单位报到。
第五章 技术兵培训、使用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使用技术装备和从事其它技术工作的士兵统称技术兵。第三十二条、担负技术工作的士兵,必须政治素质好,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专业技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志愿长期在部队服役。
第三十五条、技术兵培训湔应由培训对象本人填写〈技术兵继续服役志愿书〉。
第六章 女士兵使用与管理
★★★银川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条令条例”教育学习教案★★★ 第七章 生产用兵的使用与管理 第八章 士兵档案管理
第四十一条、士兵档案管理是部队兵员管理的组成部分,凡正常入伍的新兵,在新兵训练期间都应建立起士兵档案。
第四十二条、士兵档案中应具备的材料,义务兵一般应有: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应征公民入伍审查表;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公安部政治部印制的〈士兵登记表〉;入党(团)志愿书;优秀党(团)员登记表;士兵警衔报告表;任职报告表;个人奖励(处分)登记(报告)表;结婚申请表;专业技术等级评定材料;专业技术训练考核材料;义务兵退出现役登记表;其他需装入档案的材料。
士官除具备上述有关档案材料处,还应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士兵登记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选改专业警士报告表;公安部政治部印制的〈士官选改报告表〉;士官选改对象考核表;士官薪金级别报告表;士官述职报告书;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士官的管理按照〈公安消防部队士官管理制度〉执行。第五十条、本规定中“家门口”按地、市、州、盟行政区域划分;对于不在同一地区,但相距“家门口”较近的,按一百公里以远掌握。
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超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篇: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总 则 安全管理职责 事故预防 安全检查监督
事故应急处臵与调查处理 事故责任追究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安全管理,规范官兵安全行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依据共同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管理,是指部队为防范和处臵事故,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条 安全管理是部队建设综合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部队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巩固和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第四条 安全管理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牢固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严格规范、讲究科学,依靠群众、坚持经常的原则。
第五条 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和督促部队全体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遵守安全规定,落实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与训练,加强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处臵机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问题,保证部队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安全管理应当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在公安部消防局统一领导下,由总队、支队司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政治、后勤、防火监 督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各级单位、首长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指导和督促部属履行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的经常性和有效性。
各级机关及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掌握安全管理情况,向党委、首长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并密切合作,互相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群众性安全组织,经常开展安全竞赛、安全评比、安全自查与互查等群众性安全活动。
部队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安全规定,自觉服从安全管理。
第七条 对在安全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安全管理职责
第八条
部队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般职责:
(一)遵守安全法规制度;
(二)熟悉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三)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
(四)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和事故;
(五)制止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军政主官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全面掌握本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
(四)领导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和安全建设;
(五)领导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
(六)组织协调和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副职领导协助军政主官组织领导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参照前款规定履行职责。
第十条 支队级以上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首长、部门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安全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提出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并组织落实;
(三)协调拟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分析安全管理形势,部署安全管理工作;
(五)组织协调安全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六)协调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七)本单位党委、首长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各级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本级司令部门承办。支队级以下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一条 司令部门主管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并协调各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综合性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指导安全训练、安全建设、安全检查监督;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负责事故报告和登记统计;
(六)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
政治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指导安全教育;
(三)参与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四)依据职责提出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五)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 后勤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后勤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相关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
(四)组织后勤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五)组织或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六)组织事故善后处理;
(七)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四条 防火监督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防火监督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三)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四)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三章 事故预防 第一节 安全建设
第十五条 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理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组织、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人才、安全文化建设等。
第十六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分工,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一)公安部消防局针对部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二)总队级单位结合部队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标准和要求;
(三)支队级单位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对安全管理实施面对面指导;
(四)大队级以下单位依据上级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全力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七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加强安全设施设备建设:
(一)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信息系统开发,必须将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建设纳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二)营门、值班室、车库等重点部位必须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防范措施;
(三)重要安全设施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
(四)公安网、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等,必须采取物理隔离、干扰屏蔽、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嵌入电子识别码等措施,加强信息防护,确保信息安全;
(五)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检测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修理、更新补充,确保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六)开展执勤训练和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应当划定安全控制范围,设臵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设立安全警戒;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具。
第十八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落实安全管理经费保障:
(一)日常安全管理所需经费,按照职责分工立足标准经费保障;
(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有关配套安全设施设备等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有关事业建设规划统筹安排;
(三)组织重大活动及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所需安全管理经费,纳入活动经费预算实施保障;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和事故赔偿等所需经费,从有关事业经费中解决;无事业经费的,从本单位机动费和特支费中解决。
第二节 安全教育与训练
第十九条 各级应当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打牢安全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二十条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理论教育、安全形势教育、安全法规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安全警示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等内容。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由总队、支队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安全教育采取定期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式进行。定期教育应当列入部队教育训练计划,通常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随机教育应当针对形势变化、任务变换、装备更新、季节更替、环境改变、人员变动,以及出现倾向性安全问题,发生事故等时机进行。
第二十二条 安全教育通常运用集中授课、专题研讨、案例警示、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心理疏导、知识竞赛、媒体宣传等形式和方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安全训练,主要包括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安全操作技能训练、紧急避险训练、自救互救训练、心理拓展训练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各级应当根据本单位安全管理实际,结合体能、技能训练开展安全训练,提高官兵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安全训练通常采取安全原理学习、典型案例研究、特情处臵训练、模拟训练、适应性训练等方法进行。
第三节 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估
第二十五条 各级应当坚持安全分析制度,研究分析本单位安全管理状况,查找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安全防范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六条 安全分析通常采取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的方法进行。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季节变换、任务变动、装备更新或者组织重大活动时,应当预先进行专题分析。
第二十七条 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的思想状态和安全意识,形势任务、驻地环境、季节气候等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预防事故的重点等。
各级应当在安全分析的基础上,部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要求、组织领导,突出安全隐患治理和防范的重点。
第二十八条 各级应当结合任务特点、人员素质、装备状况、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加强安全预测。
第二十九条 组织重大活动、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以及制定各类灭火、救援预案,应当预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概率、危害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第三十条 各级应当根据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安全预案。
第四章 安全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
安全检查监督,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主动排查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分为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司令部门组织实施,专项检查由有关业务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司令部门 应当加强对专项安全检查的指导和协调,并将其作为常态化督察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 安全检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工作检查一并进行。
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
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或者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时,应当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适时组织安全检查和总结讲评。
第三十三条 组织安全检查,应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情况,重点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检查中发现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指出并纠正;发现安全隐患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进行专项治理。安全检查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和通报。
第三十四条 班以及相当单位应当指定人员担任安全员,安全员通常由士官担任,负责宣传安全知识,督促有关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制止影响安全的行为,及时报告安全情况。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责任对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向上级首长和机关报告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举报不履行安全职责和隐瞒事故真相的行为。
首长和机关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应当迅速查明情况,严肃处理。对为避免发生事故起到重要作用的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 当给予奖励。对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当予以保护。
第三十六条 通常情况下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对部队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讲评,特殊情况随时讲评,主要分析安全形势,总结经验教训,部署安全管理任务。
第五章 事故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
第一节 事故等级与分类
第三十七条 事故等级,按照人员伤亡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大小以及装备器材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影响,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第三十八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
(一)死亡1人的;
(二)重伤10人以下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指物资损失折款和善后处理所付出的费用,下同)100万元以下的。
第三十九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
(一)死亡2人至5人的;
(二)重伤11人至1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第四十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死亡6人至14人的;
(二)重伤20人至3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不含)以上2亿元以下的。第四十一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事故:
(一)死亡15人以上的;
(二)重伤40人以上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不含)以上的;
(四)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危害特别巨大的。第四十二条 事故类别,通常分为车辆交通事故、训练事故、灭火救援事故、装备事故、火灾事故、船艇事故、淹亡事故、触电事故、中毒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事故。
第二节 事故应急处臵
第四十三条 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优先救治伤员、组织人员疏散和脱险,抢救装备、物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消除不良影响,并保护事故现场。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单位首长应当立即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四十四条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自发现或者接到报告后,按照规定向上级司令(警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 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应当严密控制事故现场,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合理安排警戒力量。
第四十六条 未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最高指挥员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事故现场采访、拍照、摄像。事故情况需要公开发布的,由总队级安全管理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实施。第四十七条 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单位,应当周密组织装备、器材、物资、医疗、通信、交通、技术、经费、法律等保障,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顺利进行。
第三节 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八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上级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事故调查。
第四十九条 事故调查按照下列权限和时限规定组织实施:
(一)一般事故由支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严重事故由总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重大、特大事故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处理。
根据需要,上级可以将属于本级权限的事故调查授权下级组织实施,也可以直接组织实施属于下级权限的事故调查。
(二)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15天内完成;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30天内完成。遇有特殊情况,经上级首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五十条
组织事故调查,可以根据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通常由司令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参与。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服从事故调查组负责人的领导,遵守事故调查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秘密。
第五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完成下列任务:
(一)查明事故经过;
(二)查明事故原因;
(三)查明事故损失情况;
(四)掌握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五)掌握事故善后处理情况;
(六)指导发生事故的单位总结教训;
(七)完成事故调查附件材料。
第五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完成事故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单位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和经过;
(二)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发生事故的原因、教训和暴露的主要问题;
(五)事故类别和等级认定;
(六)改进安全管理的建议;
(七)事故调查相关材料。
第五十三条 发生事故单位的上级机关,应当客观、准确地评估事故损失并上报。
事故损失评估结论,通常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情况特殊难以及时作出完整的评估结论时,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初步评估结论。
第五十四条 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应当如实统计上报死亡、失踪和受伤人员的情况,积极抢救伤员,妥善处理死亡人员遗体,及时清理、登记、移交死亡人员遗物。
第五十五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协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第五十六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为事故死亡人员举行悼唁仪式。悼唁仪式应当尊重民族习俗,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一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举行集体悼唁仪式。
第五十七条 各级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做好抚恤、评残、赔偿、补偿等工作。
第六章 事故责任追究
第五十八条 发生事故,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五十九条 对造成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根据事故的性质、原因、后果,以及具体情形、责任大小、影响程度,依据公安部《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各级警务、督察、干部、纪检部门应当加强对事故责任追究情况的检查和督办,责任追究的结果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并在本单位范围内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各总队、警官培训基地、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篇: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总 则 安全管理职责 事故预防 安全检查监督
事故应急处臵与调查处理 事故责任追究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安全管理,规范官兵安全行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依据共同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管理,是指部队为防范和处臵事故,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条 安全管理是部队建设综合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部队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巩固和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第四条 安全管理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牢固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严格规范、讲究科学,依靠群众、坚持经常的原则。
第五条 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和督促部队全体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遵守安全规定,落实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与训练,加强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处臵机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问题,保证部队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安全管理应当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在公安部消防局统一领导下,由总队、支队司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政治、后勤、防火监
督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各级单位、首长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指导和督促部属履行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的经常性和有效性。
各级机关及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掌握安全管理情况,向党委、首长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并密切合作,互相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群众性安全组织,经常开展安全竞赛、安全评比、安全自查与互查等群众性安全活动。
部队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安全规定,自觉服从安全管理。
第七条 对在安全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安全管理职责
第八条
部队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般职责:
(一)遵守安全法规制度;
(二)熟悉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三)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
(四)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和事故;
(五)制止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军政主官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全面掌握本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
(四)领导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和安全建设;
(五)领导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
(六)组织协调和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副职领导协助军政主官组织领导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参照前款规定履行职责。
第十条 支队级以上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首长、部门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安全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提出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并组织落实;
(三)协调拟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分析安全管理形势,部署安全管理工作;
(五)组织协调安全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六)协调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七)本单位党委、首长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各级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本级司令部门承办。支队级以下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一条 司令部门主管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并协调各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综合性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指导安全训练、安全建设、安全检查监督;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负责事故报告和登记统计;
(六)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
政治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指导安全教育;
(三)参与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四)依据职责提出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五)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 后勤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后勤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相关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
(四)组织后勤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五)组织或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六)组织事故善后处理;
(七)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四条 防火监督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防火监督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三)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四)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三章 事故预防 第一节 安全建设
第十五条 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理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组织、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人才、安全文化建设等。
第十六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分工,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一)公安部消防局针对部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二)总队级单位结合部队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标准和要求;
(三)支队级单位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对安全管理实施面对面指导;
(四)大队级以下单位依据上级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全力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七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加强安全设施设备建设:
(一)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信息系统开发,必须将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建设纳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二)营门、值班室、车库等重点部位必须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防范措施;
(三)重要安全设施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
(四)公安网、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等,必须采取物理隔离、干扰屏蔽、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嵌入电子识别码等措施,加强信息防护,确保信息安全;
(五)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检测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修理、更新补充,确保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六)开展执勤训练和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应当划定安全控制范围,设臵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设立安全警戒;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具。
第十八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落实安全管理经费保障:
(一)日常安全管理所需经费,按照职责分工立足标准经费保障;
(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有关配套安全设施设备等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有关事业建设规划统筹安排;
(三)组织重大活动及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所需安全管理经费,纳入活动经费预算实施保障;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和事故赔偿等所需经费,从有关事业经费中解决;无事业经费的,从本单位机动费和特支费中解决。
第二节 安全教育与训练
第十九条 各级应当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打牢安全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二十条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理论教育、安全形势教
育、安全法规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安全警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由总队、支队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安全教育采取定期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式进行。定期教育应当列入部队教育训练计划,通常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随机教育应当针对形势变化、任务变换、装备更新、季节更替、环境改变、人员变动,以及出现倾向性安全问题,发生事故等时机进行。
第二十二条 安全教育通常运用集中授课、专题研讨、案例警示、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心理疏导、知识竞赛、媒体宣传等形式和方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安全训练,主要包括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安全操作技能训练、紧急避险训练、自救互救训练、心理拓展训练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各级应当根据本单位安全管理实际,结合体能、技能训练开展安全训练,提高官兵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安全训练通常采取安全原理学习、典型案例研究、特情处臵训练、模拟训练、适应性训练等方法进行。
第三节 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估
第二十五条 各级应当坚持安全分析制度,研究分析本单位安全管理状况,查找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安全防范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六条 安全分析通常采取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的方法进行。
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季节变换、任务变动、装备更新或者组织重大活动时,应当预先进行专题分析。
第二十七条 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的思想状态和安全意识,形势任务、驻地环境、季节气候等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预防事故的重点等。
各级应当在安全分析的基础上,部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要求、组织领导,突出安全隐患治理和防范的重点。
第二十八条 各级应当结合任务特点、人员素质、装备状况、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加强安全预测。
第二十九条 组织重大活动、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以及制定各类灭火、救援预案,应当预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概率、危害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第三十条 各级应当根据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安全预案。
第四章 安全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
安全检查监督,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主动排查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分为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司令部门组织实施,专项检查由有关业务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司令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安全检查的指导和协调,并将其作为常态化督察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 安全检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工作检查一并进行。
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
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或者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时,应当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适时组织安全检查和总结讲评。
第三十三条 组织安全检查,应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情况,重点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检查中发现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指出并纠正;发现安全隐患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进行专项治理。安全检查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和通报。
第三十四条 班以及相当单位应当指定人员担任安全员,安全员通常由士官担任,负责宣传安全知识,督促有关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制止影响安全的行为,及时报告安全情况。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责任对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向上级首长和机关报告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举报不履行安全职责和隐瞒事故真相的行为。
首长和机关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应当迅速查明情况,严肃处理。对为避免发生事故起到重要作用的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对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当予以保护。
第三十六条 通常情况下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对部队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讲评,特殊情况随时讲评,主要分析安全形势,总结经验教训,部署安全管理任务。
第五章 事故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
第一节 事故等级与分类
第三十七条 事故等级,按照人员伤亡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大小以及装备器材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影响,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第三十八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
(一)死亡1人的;
(二)重伤10人以下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指物资损失折款和善后处理所付出的费用,下同)100万元以下的。
第三十九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
(一)死亡2人至5人的;
(二)重伤11人至1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第四十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死亡6人至14人的;
(二)重伤20人至3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不含)以上2亿元以下的。第四十一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事故:
(一)死亡15人以上的;
(二)重伤40人以上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不含)以上的;
(四)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危害特别巨大的。第四十二条 事故类别,通常分为车辆交通事故、训练事故、灭火救援事故、装备事故、火灾事故、船艇事故、淹亡事故、触电事故、中毒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事故。
第二节 事故应急处置
第四十三条 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优先救治伤员、组织人员疏散和脱险,抢救装备、物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消除不良影响,并保护事故现场。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单位首长应当立即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四十四条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自发现或者接到报告后,按照规定向上级司令(警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 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应当严密控制事故现场,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合理安排警戒力量。
第四十六条 未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最高指挥员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事故现场采访、拍照、摄像。事故情况需要公开发布的,由总队级安全管理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实施。
第四十七条 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单位,应当周密组织装备、器材、物资、医疗、通信、交通、技术、经费、法律等保障,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顺利进行。
第三节 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八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上级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事故调查。
第四十九条 事故调查按照下列权限和时限规定组织实施:
(一)一般事故由支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严重事故由总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重大、特大事故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处理。
根据需要,上级可以将属于本级权限的事故调查授权下级组织实施,也可以直接组织实施属于下级权限的事故调查。
(二)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15天内完成;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30天内完成。
遇有特殊情况,经上级首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第五十条
组织事故调查,可以根据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通常由司令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参与。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服从事故调查组负责人的领导,遵守事故调查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秘密。
第五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完成下列任务:
(一)查明事故经过;
(二)查明事故原因;
(三)查明事故损失情况;
(四)掌握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五)掌握事故善后处理情况;
(六)指导发生事故的单位总结教训;
(七)完成事故调查附件材料。
第五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完成事故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单位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和经过;
(二)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发生事故的原因、教训和暴露的主要问题;
(五)事故类别和等级认定;
(六)改进安全管理的建议;
(七)事故调查相关材料。
第五十三条 发生事故单位的上级机关,应当客观、准确地评估事故损失并上报。
事故损失评估结论,通常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情况特殊难以及时作出完整的评估结论时,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初步评估结论。
第五十四条 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应当如实统计上报死亡、失踪和受伤人员的情况,积极抢救伤员,妥善处理死亡人员遗体,及时清理、登记、移交死亡人员遗物。
第五十五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协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第五十六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为事故死亡人员举行悼唁仪式。悼唁仪式应当尊重民族习俗,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一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举行集体悼唁仪式。
第五十七条 各级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做好抚恤、评残、赔偿、补偿等工作。
第六章 事故责任追究
第五十八条 发生事故,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五十九条 对造成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根据事故的性质、原因、后果,以及具体情形、责任大小、影响程度,依据公安部《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各级警务、督察、干部、纪检部门应当加强对事故责任追究情况的检查和督办,责任追究的结果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并在本单位范围内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各总队、警官培训基地、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第 一 章第 二 章第 三 章第 四 章第 五 章第 六 章第 七 章第 八 章第 九 章第 十 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总 则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训练事故防范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装备事故防范 火灾事故防范 船艇事故防范 淹亡事故防范 触电事故防范 中毒事故防范 医疗事故防范 其他事故防范 自然灾害防范 附 则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增强预防各类事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及有关安全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事故,是指因人员过失、装备故障和管理缺陷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变故或者灾祸。
第二章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第三条
各级应当重视车辆交通事故防范。消防部队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和部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防止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过失或者意外造成车辆交通事故。
第四条
消防部队人员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正规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消防部队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经批准需要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部队组织的专门复训,时间不少于42个学时,经考核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落实车辆检查和保养制度,出车前和行驶中及时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回场后及时保养,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六条
各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驾驶员应集中居住、统一编
班,并指定专人归口管理。要统一保管车辆钥匙、行驶证、驾驶证,驾驶员出车时领取,归队时立即交回。
第七条
车辆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守则:
(一)严禁无证驾驶;
(二)严禁酒后驾驶;
(三)严禁疲劳驾驶;
(四)严禁超速行驶;
(五)严禁私自出车;
(六)严禁强行超车;
(七)严禁带故障行车。
第八条
车辆动用,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严格派遣手续,由业务主管部门开具派车命令,经值班领导或者主管领导批准,营门卫兵查验后方可动用车辆;
(二)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严格控制车辆动用;
(三)严格控制长途用车,驶离驻地地级行政区域的,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值班首长或者主管领导批准;各地进京车辆,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军政主官批准,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期间应报部局警务部门备案;
(四)严禁擅自派遣部队车辆用于探亲、休假、旅游;
(五)严禁擅自将特种车辆作为乘坐车使用;
(六)严禁出租出借部队车辆和号牌。
第九条
车辆乘载,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不得超过车辆核定的载人员额;
(二)不得违反车辆载重规定超载行驶;
(三)不得使用罐车、挂车、平板车等非载人车辆乘载人员;
(四)不得在车辆车厢外部乘载人员;
(五)人员集体乘车时必须严格挑选驾驶员和带车干部,指定车长和安全员;
(六)装载货物不得超宽、超长、超高;
(七)严禁人员和货物混载。
第十条
驾驶员、带车干部和乘车人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选择快捷安全的行驶路线;
(二)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三)驾驶员驾车时严禁使用移动通信工具,不得吸烟、吃东西或者聊天;
(四)带车干部必须全程监督行车安全,及时制止违章行为,严禁怂恿驾驶员违章驾驶;
(五)长途连续行车超过2小时应当休息1次,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六)进入危险路段前,必须停车检查车辆、勘察路况,必要时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
(七)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或者山路、坡
道行车时,必须降低车速、低档行驶、加强观察、正确使用刹车制动,防止操纵失误;
(八)必须正确选择超车的时机和路段,会车时主动让道,不得占道、抢道行驶和盲目蛮干;
(九)车辆编队行驶时,应当严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十)当制动失效、车辆失控时,必须正确果断采取规避措施,就近寻找树木、石墩、门柱等坚固物体停靠,防止车辆冲撞人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章 训练事故防范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根据训练任务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组训施训,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训练安全。
第十二条 开展业务训练,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对参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和装备器材进行全面检查;
(三)督促安全员认真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四)训练前组织参训人员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
(五)训练后组织进行适当的身体整理活动并进行安全讲评。第十三条 在进行高危项目训练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相关规定:
(一)在攀登、高空训练中,必须对参训人员采取安全绳索保护,对消防梯、绳索、滑轮等训练器材进行荷载测试,接触绳索的建(构)筑物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展训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训练规程,控制作业速度,并与安全保护人员保持联系、协同一致;
(二)在利用烟热、轰燃、深井、化工等模拟训练设施开展专业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参训人员情况,严格控制发烟、点火、爆物和燃油的使用,必须检查装备安全性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利用举高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装备开展训练时,要对车辆装备性能进行检查,严禁带故障操作,并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在实战演练中,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内外部情况,在单位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人员、车辆必须严格落实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四章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第十五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定,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操作失误、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灭火救援事故。
第十六条 在灭火救援出动过程中,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战斗人员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二)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乘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外;
(四)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遇有复杂天气条件、路面和交通设施时,应当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
(五)车辆到达灾害现场时,应当停靠在灾害现场上风或者侧风方向和安全、坚实、便于展开转移的位臵,并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六)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落实防火防爆措施;
(七)在处臵公路交通事故时,执勤车辆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臵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十七条 战斗人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危险特性,严格按照防护等级佩戴安全防护装具,由现场安全员检查无误后,方可进入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第十八条 现场安全员应当对进入现场内部人员进行登记,及时掌握战斗人员身体状况和安全防护装具使用情况,保持与进入现场内部人员的通信联络,及时提醒战斗人员更换空(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适时进行人员轮换,确保战斗人员安全。
第十九条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灾害现场应当设臵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迅速清理无 23
关人员、车辆,并对进入现场人员做好检查登记。易燃易爆灾害事故现场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发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条 深入灾害现场内部侦察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搜救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指定专人负责,严禁单独行动。侦察、搜救人员应当在水枪冷却掩护等保护措施下开展灭火或者救人行动。现场应有医疗急救人员,第一时间对受伤官兵实施抢救。
第二十一条 灭火救援行动中,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坚持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
(二)选择正确的进攻路线及方式,采取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实施灭火救援;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施救和被救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工作平台严禁超载;
(四)实施火场破拆时,应当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严禁盲目破拆建筑承重构件,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五)实施火场排烟时,应当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防止造成烟火,扩大蔓延,威胁人员安全;
(六)火场供水中,应当对供水器材、线路采取必要的安全固定措施,保持压力稳定和线路的畅通;
(七)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绳索固定时要至少两个支点以上;
(八)建筑物倒塌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
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并正确选择、使用破拆、起重、剪切等救援装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被救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
(九)关阀堵漏时,必须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实施,并采取水枪冷却稀释等安全防护措施;
(十)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洗消后的污水应当妥善处理;
(十一)遇有带电火灾及救援任务时,要及时通知电力部门到场排险,战斗人员要配齐防触电装备,并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严禁使用直流水枪直接灭火;
(十二)根据灾害现场情况,采取统一信号或者联络方式,确保安全撤离。
第二十二条 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中,凡调整战斗力量部署后,必须对战斗人员和车辆装备器材进行清点。
第五章 装备事故防范
第二十三条 各级装备部门和部队,应当严格遵守消防装备安全使用相关管理规定,突出装备采购、仓储、使用管理、改进改装、维修保障、检测检验、退役报废等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防止因装备质量缺陷或者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装备事故。
第二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组织装备采购配备立项综合论证,应当着眼灭火救援需求和安全需要,在确保装备作战性能的同时,科学确定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履行装备购臵程序,防止装备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有关装备部门在拟定装备采购目录或者采购范围时,必须严格审查3C认证、型式检验报告等市场准入资质材料,严禁配备、使用未取得市场准入资质的产品。与厂家签订装备购臵合同后,应当加强质量监控,督促装备承制单位使用成熟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加强对装备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保证装备符合生产定型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第二十六条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使用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装备改进、改装的管理。装备改进、改装仅限于不影响装备安全性能的小改革、小发明,不得对消防车辆底盘和主体结构进行改动;不得对动力设备、传动装臵、举升装臵、带压设备、电气主体装臵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装臵、设备进行改动;不得对车辆等大型装备的外观轮廓、负载、总重等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改动;不得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改装、改制;不得对侦察、侦测、标定等计量设备进行改装等。
改进、改装装备必须进行试用,严格限定改进、改装装备的试用单位、试用时间和试用程序,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预案和程序实施,切实保证试用单位官兵的人身安全,全面测试
和评估装备的安全性能,作出科学结论。对于改造工作量较大,改造后安全性能不能保证的,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到指定机构进行质量性能检验,方可投入部队使用。
第二十七条 有关装备部门与装备承研承制单位签订装备科研、采购合同或者协议,应当明确安全标准、安全责任,以及技术维护、零备件供应、产品升级换代、售后服务、安全操作培训等事项。
第二十八条 有关装备部门应当督促装备承研承制单位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及时提供详细的装备技术说明书、使用规程和维护修理技术规范,明确编配用途、技术性能、操作程序、维护方法和安全规定,保证各类技术资料配套齐全。战训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装备管理部门,在新装备配发部队的同时,编写下发新装备操作规程。
第二十九条 消防装备进行大宗采购时,订购单位可委托公安部消防局相关部门依据装备采购协议,对装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督促整改,必要时责令停止生产。
第三十条 装备仓储要严格按照储存条件进行管理,定期查验、维护。超过装备保管期限或者装备状况无法判定时,严禁出库装备部队。
第三十一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仓储、使用、维护保养、退役报废等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并定期组织对部队在用装备使
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二条 操作使用装备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装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要求,不得带故障或者超性能操作使用装备;按照规定对装备进行测试、检测,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出现机械性故障或者造成装备损毁。
第三十三条 公安部消防局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部队在用装备进行质量抽检,并及时公布检验情况。有关装备部门应当视情组织对采购装备、库存装备、在用装备的质量抽检,切实保证装备技术状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第三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维修、校验、标定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装备技术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待修装备进行维修,维修后的装备必须进行相关技术性能的测试、鉴定方可投入部队使用;定期对装备进行相关校验、标定工作,校验、标定后的装备应当在装备明显部位标明校验、标定时间及有效期。
第三十五条 对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寿命的装备,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作报废处理;需要继续服役的,应当经技术鉴定,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对延长使用寿命的装备,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加强维护保养,控制使用强度和使用频率,确保使用安全。
第六章 火灾事故防范
第三十六条
各级应当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防止人
为因素或者自然原因造成火灾事故。
第三十七条
各级应当加强营区火灾防范和新建营区、新建工程的防火设计审查,按照规定完善消防设施,配齐消防器材,设臵消防和疏散标志,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维修保养并及时更新。
第三十八条
部队单位对外出租房地产,应当严格控制租赁用途,严格审查租赁对象和经营范围并与承租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允许在出租的房地产内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必要时终止租赁。
第三十九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点单位:
(一)各级指挥机关;
(二)各类仓库;
(三)担负科研试验任务的单位;
(四)集中存放重要装备器材的单位;
(五)有重要文物保护建筑的单位。
第四十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要场所:
(一)指挥、信息和通信枢纽等。
(二)会场、礼堂(剧院)、大(中)队营房、办公楼、车库等;
(三)实验室、装备修理车间等;
(四)档案馆(室)、资料室、图书馆等。
第四十一条
各级应当加强对火源的管理与控制,严格遵守
下列安全规定:
(一)使用明火必须避开易燃物体和林区、草场等场所;
(二)严禁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燃料点灯、取火;
(三)严格管控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
(四)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燃放时间和场所;
(五)进入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前必须收缴火种;
(六)在仓库、礼堂(剧院)、油罐、加油站等场所,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七)在指挥中心、档案馆(室)、资料室、码头等重要场所,限定吸烟区域,设臵明显标志;
(八)定期检修维护电源线路、避雷设施和用电设备,防止用电线路老化和设备年久失修;
(九)严禁乱拉电线和擅自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等大功率电
器;
(十)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清理作业现场的易燃物品。
第四十二条
部队在礼堂等重要防火场所组织集体活动,或者礼堂借给地方举办重大活动,必须在所有出口指定专人执勤,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第四十三条
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消防设施、器材缺失以及不配套,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定期更换损坏、失效的消防器材,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第七章 船艇事故防范
第四十四条
水上消防部队应当遵守船艇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因组织不力、人员操纵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船艇碰撞、触礁及搁浅、失火、爆炸、舱室浸水等导致船艇倾覆、浸没或者船体、装备器材损坏或者报废,以及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其他船艇损坏等船艇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五条
防范船艇事故,应当重点做好下列活动和可能发生情况的安全防范:
(一)组织大型演练;
(二)船艇触礁、搁浅、沉没;
(三)船艇失火、爆炸或者人员气体中毒;
(四)船艇与其他船只碰撞或者危险接近。
第四十六条
船艇航行时,应当遵守避碰规则、船艇编队运动规则和沿海港口航道特殊规定,加强观察了望,及时通报信息,实施正确机动,防止发生碰撞。
第四十七条
船艇上人员使用明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装卸和使用燃料、电器设备,必须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失火或者爆炸。
第四十八条
船艇出航时,有关指挥和操作人员应当精心准备,熟悉航道、航线等情况,正确操纵,严格执行航行计划,采取有效避险措施,保持水密、稳性、正常浮态,防止船艇触礁、搁浅、沉没。
当船艇出现船体破损、舱室进水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船艇损害管制规定,及时采取防沉措施;当船艇即将沉没时,必须按照规定采取避险措施。
第八章 淹亡事故防范
第四十九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水上航渡、游泳训练、水上(或者水下)作业等活动,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严格人员管理,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淹亡事故。
第五十条
防范淹亡事故,应当突出下列重点时机:
(一)组织实施游泳训练;
(二)组织实施水上作业、潜水作业;
(三)组织实施水上救援、抗洪抢险。
第五十一条
部队组织游泳训练,应当了解掌握水域情况和人员水性、体能情况,严格把握组织指挥、漂浮器材携带、观察救护等关键环节,做到人员不编组不下水、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下水、身体不适者不下水、器材装具不检查不下水、观察救护组不到位不下水。
游泳训练应当循序渐进。参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划定区域,不得脱离编组,不得在水中嬉戏、打闹,不得进行与训练内容无关的潜水、跳水等活动。
第五十二条
部队组织水上作业、潜水作业,应当事先了解掌握作业水域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和作业时间,防止蛮干,并随
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水上作业人员应当穿戴救生服,使用安全带,严防意外落水。潜水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后,方可实施潜水作业。潜水作业时应当穿戴专用防护服,熟悉信(记)号规定,严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
第五十三条
部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应当合理安排水上输送,指定技术熟练的人员驾驶;运用冲锋舟、竹排、浮桥或者滑道、绳索抢救转移受困群众时,必须安排涉水能力较好的人员执行任务,穿着救生防护服,加强自身防护,防止人员淹亡。
第五十四条
部队应当加强人员管控,严禁私自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水塘、水渠等处游泳、洗澡、捕鱼、漂流,防止人员溺水淹亡。
第九章 触电事故防范
第五十五条
各级应当加强用电安全常识教育,防止官兵因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或者其他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
各级营房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用电的监督管理,督促部队严格执行安全用电规定。
第五十六条
架设输电线路、安装用电设备,必须遵守有关
安全规定,由专业人员操作。营区变压器、架空供电线路、营房室内供电线路等的设计、安装,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具备必要的安全距离和防护设施、警示标志。在坑道、地道、地下
室等处敷设电线,必须固定在墙壁、棚顶或者专用设备内。不得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不得将电话线或者不合格的电线在交流电路上使用。各种动力机械用电,必须接好地线,经常检查维修。
第五十七条
架设输电线路不得带电作业,不得将动力线、照明线与电话线、广播线等混架、交叉或者搭接。严禁在床上架设台灯,严禁在金属物体上拴系电线,严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
第五十八条
发现电源线断落、破损或者电器漏电,必须立即报告,控制现场,及时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处理。抢救触电人员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物品挑开电线。
第十章 中毒事故防范
第五十九条
各级应当加强预防各种中毒常识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制度,防止因无知或者管理不善,发生气体中毒、食物中毒、生物中毒等各种中毒事故。
第六十条
防范气体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安装炉具时应当认真检查和试燃,使用过程中应当经常检查,发现漏烟漏气及时修理;
(二)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当安装换气设备,保持通风。
(三)用炉火取暖的房间,必须安装烟筒或者通风扇,保持烟道通畅,封火时不得堵塞烟道;查铺时应当认真检查炉火和室内通风情况;
(四)车库应当安装废气排放设施,严禁在密封的汽车及车库内开着车载空调休息;
(五)在下水道、化粪池、沼气池、贮水池、深水井等区域进行作业时,应当进行安全检测,排除有毒气体,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六十一条
各级应当重点加强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防范,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一)不得采购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食品;
(二)不得食用变质和被污染的食品;
(三)不得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
(四)不得将有毒物品与食品混放;
(五)不得混用制作生、熟食品的厨具;
(六)餐具必须及时清洗消毒;
(七)食品储藏应当防止霉烂变质;
(八)不得饮用不洁净水;
(九)不得食用不明菌类和不明野生植物;
(十)防止食品、饮用水被污染、投毒;
(十一)防止啮齿类动物和蚊、蝇等害虫污染食物;
(十二)食品要留样备查;
(十三)参与食品制作人员不能有以下症状:黄疸、腹泻、呕吐、发烧、可见的感染性皮肤损伤。
第六十二条
防范生物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针对任务和环境特点,及时进行有毒生物常识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
(二)在山区、丛林执行任务时,应当利用就便器材、工具避开有害植物,防止身体直接接触;
(三)野外活动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毒蛇、毒蜂、毒虫等有毒生物的侵害;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进行科学救治。
第十一章 医疗事故防范
第六十三条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规定,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第六十四条
卫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并定期组织考核。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管理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医务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并进行注册后,方可独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务工作制度和医德规范,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必须充分论证,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医疗事故的措施,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十六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规范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严防药品受潮、霉烂、变质、虫蛀、鼠咬以及过期失效;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推行合理用药制度;对麻醉、精神、医用毒性、放射性药品的管理,实行并严格落实
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存放、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账物相符,严禁违规发放;严格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开展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准确、可靠。
第六十七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适时组织医疗事故隐患专项治理,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一)擅自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
(二)错用药品、滥用药品、用假药品;
(三)违反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四)擅离岗位或者不按规定交接危重伤病员;
(五)带教人员擅自授权实习人员独立诊治;
(六)发生医疗事故后隐瞒不报、推卸责任;
(七)医疗垃圾不按规定处理;
(八)院内感染控制不当;
(九)其他医疗事故隐患。
第十二章 其他事故防范
第六十八条
部队应当结合任务、驻地环境和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暑、冻伤等季节性事故的防范,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第六十九条
部队在炎热季节,应当适当控制人员的活动量,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训练、作业和劳动时,应当有饮水供应,并适量饮用
淡盐水;室内或者车、船内,应当保持通风。
第七十条
部队在严寒条件下训练、执勤,应当准备御寒的被装和防冻药品,教育所属人员保持衣、帽、鞋、袜、手套的干燥和清洁,加强手、脚、耳、鼻的保护,训练、作业、劳动休息时不得静立或者坐卧过久,乘坐车辆的人员应当适时活动,必要时缩短室外警戒值勤人员每次执勤时间。
第七十一条 部队应当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的教育、预警和防范机制,在政府部门、上级机关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人员感染和传播疫情。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防范
第七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制定自然灾害防范措施,配备救生器材,开展紧急避险演练,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各单位应当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和灾情通报机制,加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
第七十三条
驻沿海以及其它易受台风危害地区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台风工作,及时了解气象预报、台风警报,掌握台风可能登陆的时间、地点、等级,分析预测对部队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规定进入防台风部署,视情组织船艇疏散避风、设施设备加固、人员和物资疏散转移。
第七十四条
驻地震带或者震灾频发地区的单位,应当组织官兵学习掌握避震知识,建立健全震灾避险预案,进行必要的避震演练,及时了解震灾预警信息,发现地光、地声和异常现象等震前征兆,冷静判断,迅速上报,视情组织部队安全转移。
发生地震,应当尽量利用地震初期震动到房屋倒塌前短暂的时间差逃离室内;无法逃离时必须遵循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积极寻找出路和通气口,采取敲击和呼救相结合的办法传递求救信号,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和搜救声时不宜大喊大叫,应减少耗氧量,防止吸入大量烟尘而窒息。
第七十五条
驻地易遭洪水、泥石流危害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气象、地质、水文情况,做好防范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准备,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和汛情通报,掌握强降雨的中心和范围,了解掌握洪峰形成的时间、地点、走向,分析预测可能造成危害,加强值班警戒,密切监视水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视情组织人员、装备、物资疏散转移。
部队撤离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险情,必须加强观察,分组快速通过。情况危急时,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部队紧急避险。
第七十六条
部队应当在仓库、营房等建筑物采取可靠的避雷措施,科学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并合理设臵避雷针位臵,定期对避雷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和检查维护,防止雷电等产生的各种
放电现象对人员和装备、财产造成损害。
雷雨天气时,人员不得站在室外突出的高处,不得在树下、电线杆和高压线下避雨、逗留。
第七十七条构的船、艇。
第七十八条
第十四章 附则
本细则所称船艇,主要指公安消防部队水上机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以下简称《安全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掌握事故基本情况,总结汲取事故教训,进行事故致因分析,研究特点规律和防范对策,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第三条 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应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遵循及时、准确、详实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隐情不报或者漏报、误报、延报。
第四条 公安部消防局警务部门主管公安消防部队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除本规定明确授权外,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由各级警务部门负责。
第五条 发生事故(包括自然灾害、救援伤亡、社会事故)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要求上报事故情况:
(一)利用专题报告的形式报告事故的初始情况,主要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类别、人员伤亡等,并明确报告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二)一般亡人事故应当立即报告总队级主管部门,并在24小时内上报至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严重事故、亡正团职以上
领导干部的事故,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至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以及影响较大的事故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非工作时间报公安部消防局总值班室),随后掌握和查证的事故情况应当随时续报,其中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的应当同时上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三)发生事故引发群体性警民纠纷、聚众上访等社会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公安部消防局总值班室。
第六条 总队级单位应当于每年7月10日前对上半年、翌年1月10日前对全的事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填写事故统计报告表(附事故致因分析),报告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
总队级以下单位事故报告的时间和具体要求,由总队级单位规定。
第七条 发生事故后,应当按照《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事故类别进行统计:
(一)车辆在运行中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或其它损失的,列入车辆交通事故统计;
(二)在训练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坏的事故,列入训练事故统计;
(三)在执行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事故,列入灭火救援事故统计;
(四)消防装备在使用、保管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丢失
或者其他损失的事故,以及非船艇事故造成的装备损坏,列入装备事故统计;
(五)因失火造成的部队人员伤亡和所属的装备、财产损失,列入火灾事故统计;
(六)船艇发生碰撞、触礁以及浪损、搁浅、舱室浸水等,造成船体倾覆、沉没、毁损或者装备损坏、人员伤亡的事故,列入船艇事故统计;
(七)在水上作业、潜水作业和私自到江、河、湖、海等水域游泳、洗澡不慎溺水死亡,列入淹亡事故统计;
(八)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或者其他带电体,以及电容器放电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列入触电事故统计;
(九)因气体中毒、食物中毒、生物中毒、水中毒等造成的事故,列入中毒事故统计;
(十)公安消防部队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列入医疗事故统计;
(十一)上述十类事故以外的其他事故,以及冻伤、中暑等季节性事故,列入其他事故统计。
第八条 发生事故,应当按照《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事故等级标准,确定事故等级,并统计上报。
在事故应急处臵与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应当作为另外一起事故统计上报。
第九条 发生事故所致后果特殊、难以直接按照《安全条例》的事故等级标准衡量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事故等级:
(一)食物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按照《安全条例》中的事故等级标准确定事故等级。一个伙食单位或者有相同食物来源的多个伙食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但无亡人的,参照解放军《军队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规定》明确的下列标准确定事故等级:
1、食物中毒患者300人以上,或者发生中度和重度患者100人以上,或者发生重度患者50人以上,作为特大事故统计;
2、食物中毒患者100人以上不足300人,或者发生中度和重度患者50人以上不足100人,或者发生重度患者10人以上不足50人,作为重大事故统计;
3、食物中毒患者50人以上不足100人,或者发生多人食物中毒并有重度患者,作为严重事故统计;
4、其他食物中毒作为一般事故统计。
(二)发生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作为严重事故统计;发生二级、三级、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伤残的,作为一般事故统计。
第十条 因地震、海啸、台风、洪水、龙卷风、泥石流、山体滑坡、沙尘暴、冰雪、雷击、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列入自然灾害统计。
自然灾害分为一般自然灾害、严重自然灾害、重大自然灾害、特大自然灾害,其等级标准比照《安全条例》第十八条至第二十
一条确定。
自然灾害应当单独列项统计,其起数、伤人数、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入单位事故总数。
第十一条 在灭火救援、抢险救灾过程中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不作为灭火救援事故,但列入救援伤亡统计。
救援伤亡分为一般救援伤亡、严重救援伤亡、重大救援伤亡、特大救援伤亡,其等级标准比照《安全条例》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一条确定。
救援伤亡应当单独列项统计,其起数、伤人数、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入单位事故总数。
第十二条 社会事故,是指公安消防部队人员非因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发生既属于社会管理范畴又属于个人行为、完全由社会或者个人负责而不涉及单位管理责任的事故。
社会事故的统计范围包括:
(一)现役军人节假日驾驶家庭自购车辆发生的事故;
(二)现役军人离开部队驻地探亲休假期间发生的事故;
(三)现役军人乘坐(不含集体租用)民用交通工具发生的事故;
(四)现役军人自宣布退役命令后至报到前发生的事故;
(五)现役军人节假日外出旅游发生的事故;
(六)公安消防部队在编职工和聘用的地方人员非因公务发
生的事故。
第十三条 社会事故的认定,由总队级单位负责。认定社会事故,必须严格把关,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限定的条件和范围
第十四条 社会事故应当单独列项统计,其起数、伤人数、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入单位事故总数。
第十五条 装备事故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后勤装备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火灾事故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后勤营房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中毒事故、医疗事故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后勤卫生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训练事故、灭火救援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援伤亡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战训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
第十六条 对涉及多个单位的事故,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统计:
(一)公安消防部队人员调动未到单位报到之前发生的事故,由其调动前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二)公安消防部队人员借调、代职、学员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由借调单位和代职、实习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三)公安消防部队人员在公安消防部队院校或者训练机构培训期间发生的事故,由承训的院校或者训练机构负责统计;
(四)公安消防部队聘用人员发生的事故,由聘用单位负责统计;
(五)公安消防部队人员配属其他部队发生的事故,由被配属单位负责统计;
(六)出借警用车辆发生的事故,由车辆所属单位负责统计;
(七)涉及公安消防部队内部两个以上不同建制单位的事故,由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负责统计。
第十七条 事故登记统计,通常包括下列要素:
(一)死亡(失踪)人员情况,主要包括死亡(失踪)人员的 姓名、性别、单位、职务、出生年月、入伍(工作)年月、籍贯、民族等自然状况,以及死亡(失踪)原因和遇难位臵;
(二)受伤人员情况,除前项内容明确的自然状况外,还包括伤情分类、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医疗救治机构等;
(三)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装备、物资、财产损失,伤亡人员赔偿、补偿,以及事故救援、伤员救治等各项消耗,统计时应当列出损失清单;
(四)事故统计表,主要包括单位名称、事故类别、事故起数、亡人数、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类合计、全年总计、与去年比较等;
(五)事故登记报告表,主要包括单位名称、事故类别、事 故等级、直接经济损失、简要经过(包括发生事故的具体单位、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等),以及直接原因、处理结果(可以视情补填,作为事故专题报告的附表上报);
(六)无事故(不含社会事故)建制单位统计表,主要包括无事故的支队级建制单位的数量和名称,此表由各总队负责登记统计,与事故统计表一并上报。
第十八条 总队级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事故致因分析,主要分析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梳理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研究制定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 2 3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统计表(表一)、公安消防部队事故统计表(表二)、公安消防部队事故登记报告表 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