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产科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妇产科专科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经腹异位妊娠手术(伴有休克者)
后穹窿切开引流术 宫腔镜异物摘除术 宫腔镜检查 疑难人流取环术 产科子宫切除术
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会阴)修补术
毁胎术
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
巨大、多发性子宫肌瘤剥除术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
胎盘早剥剖宫产术
产前子痫剖宫产术
再次剖宫产术(或多次剖宫产术)
第二篇: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院拟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
三、心脏导管消融技术;
四、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
五、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
七、髋、膝关节置换翻修技术;
八、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技术;
九、全椎体切除技术;
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十一、角膜移植技术;
十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十三、口腔颌面复杂种植诊疗技术;
十四、输尿管镜诊疗技术;
十五、面目轮廓整形技术;
十六、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
十七、经皮肾镜技术;
十八、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
第三篇: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田坝煤矿职工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
浅表组织器官B超检查 临床操作的B超引导 B超脏器功能评估 膀胱残余尿量测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 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 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 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 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 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 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 的医疗技术。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第一类医 疗技术目录如下:
一、医技项目
(一)医学影像
X线检查
X线透视检查
普通透视
X线摄影
牙片
数字化摄影(DR)
X线造影
静脉泌尿系造影
子宫、输卵管造影
膀胱造影
(二)超声检查
B超
各部位一般B超检查
B超常规检查
胸、腹水B超检查及穿刺定位
宫腔内造影
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临床操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多普勒检查
图象记录附加收费项目 黑白热敏打印照片 彩色打印照片
(三)检验
临床检验: 血液一般检查 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积测定(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淋巴细胞直接计数 单核细胞直接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细胞分析或血常规 尿液一般检查 尿常规检查 尿酸碱度测定 尿比重测定 尿蛋白定性 尿蛋白定量
尿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查 尿肌红蛋白定性检查 尿糖定性试验 尿糖定量测定 尿酮体定性试验 尿三胆检查
尿妊娠试验
尿沉渣镜检
尿三杯试验
尿液分析+镜检
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
粪便隐血试验(OB)粪便隐血试验(OB)(化学法)
体液与分泌物检查
胸、腹水常规检查
胸、腹水特殊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CSF)精液常规检查
精子畸形率测定
阴道分泌物检查
羊水结晶检查
各种穿刺液常规检查
临床血液学检查
凝血检查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临床化学检查
蛋白质测定
血清总蛋白测定
血清白蛋白测定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定性)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定量)
糖及其代谢物测定
葡萄糖测定
血脂及脂蛋白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无机元素测定
钾测定
钠测定
氯测定 钙测定 无机磷测定 PH CO2-CP 血清碳酸氢盐(HCO3)测定
肝病的实验诊断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心肌疾病的实验诊断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
乳酸脱氢酶测定
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尿素测定
肌酐测定
血清尿酸测定
其它血清酶类测定
淀粉酶测定
激素测定
自身免疫病的实验
类风湿因子(RF)测定(定性)
类风湿因子(RF)测定(定量)
感染免疫学检测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HAV)乙型肝炎五项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
乙型肝炎e抗体测定(Anti-HBe)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Anti-HBc)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CV)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Anti-HIV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ASO)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ASO)(定性)
梅毒密螺旋体抗体测定
血型与配血
ABO红细胞定型
ABO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BT CT
盐水介质交叉配血
特殊介质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二、临床各系统诊疗
(一)神经系统
腰椎穿刺术
(三)眼部诊疗
普通视力检查
特殊视力检查
选择性观看检查
视野检查(普通视野检查)
验光
主导眼检查
双眼视觉检查
色觉检查
对比敏感度检查
暗适应测定
明适应测定
上睑下垂检查
泪道冲洗检查
泪道探通术
角膜厚度检查
角膜知觉检查
前房深度测量
前房穿刺术
前房
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下眼底检查
裂隙灯下房角镜检查
眼底检查
球内异物定位
睑板腺按摩
冲洗结膜囊
睑结膜伪膜去除冲洗
取结膜结石
沙眼磨擦压挤术
眼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球结膜下注射
球后注射
眶上神经封闭
泪小点扩张
双眼单视功能训练
弱视训练
点眼
(三)耳鼻咽喉
(1)耳部诊疗
言语测听
电耳镜检查
鼓膜穿刺术
耵聍冲洗
波氏法咽鼓管吹张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
耳药物烧灼
鼓膜贴补
耳廓假性囊肿穿刺压迫治疗
耳部特殊治疗
(2)鼻部诊疗
鼻内窥镜检查
鼻腔冲洗
上颌窦穿刺术
鼻窦冲洗
鼻腔粘连分离
前鼻孔填塞
后鼻孔填塞
鼻异物取出
鼻部特殊治疗
(四)呼吸系统
肺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
肺最大通气量检查
辅助呼吸
呼吸机辅助呼吸
无创辅助通气
呼吸系统其他诊疗
胸腔穿刺术
(五)心脏及血管系统
常规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监测
心电监护
指脉氧监测
(六)直肠肛门诊疗
肛门指检
七)消化系统其他诊疗
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放腹水治疗)
(八)泌尿系统
膀胱灌注
膀胱穿刺造瘘术
尿道狭窄扩张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九)男性生殖系统
嵌顿包茎手法复位术
前列腺按摩
鞘膜积液穿刺抽液术
(十)女性生殖系统及孕产(含新生儿诊疗)
刮疣治疗
丘疹挤粟治疗
甲癣封包治疗
拔甲治疗
皮肤溃疡清创术
皮损内注射
粉刺去除术
鸡眼刮除术
三、麻醉
女性生殖系统及孕产诊疗
电子阴道镜检查
阴道填塞
阴道灌洗上药
后穹窿穿刺术
宫颈注射
宫颈扩张术
宫颈内口探查术
子宫输卵管通液术
子宫内翻复位术
宫腔粘连分离术
腹腔穿刺插管盆腔滴注术
输卵管绝育术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刮宫术
产后刮宫术
葡萄胎刮宫术
人工流产术
畸形子宫等人工流产术加收
药物性引产处置术
(十一)肌肉骨骼系统
关节穿刺术
关节腔灌注治疗
持续关节腔冲洗
骨膜封闭术
各种软组织内封闭术
神经根封闭术
周围神经封闭术
神经丛封闭术
鞘内注射
(十二)体被系统
变应原皮内试验
性病检查
醋酸白试验
皮肤赘生物电烧治疗
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
基础麻醉
全身麻醉
支气管内麻醉
术后镇痛
硬膜外连续镇痛
椎管内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术
气管插管术
特殊方法气管插管术
控制性降压
急危病人麻醉
四、各系统手术
(一)神经系统手术
头皮肿物切除术
帽状腱膜下血肿或脓肿切开引流术
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
(三)眼部手术
眼睑手术
眼睑肿物切除术
眼睑结膜裂伤缝合术
内眦韧带断裂修复术
上睑下垂矫正术
睑下垂矫正联合眦整形术
睑退缩矫正术
睑内翻矫正术
睑外翻矫正术
睑裂缝合术
游离植皮睑成形术
内眦赘皮矫治术
重睑成形术
双行睫矫正术
眼袋整形术
内外眦成形术
睑缘粘连术
泪阜部肿瘤单纯切除术
泪小点外翻矫正术
泪小管吻合术
泪囊摘除术
睑部泪腺摘除术
鼻腔泪囊吻合术
鼻泪道再通术
泪道成形术
(四)耳部手术(1)外耳手术
耳道异物取出术(深部)
耳道异物取出术(浅部)
耳息肉摘除术
耳前瘘管切除术
耳前瘘管感染切开引流术
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
外耳道肿物活检术
外耳道疖脓肿切开引流术(2)中耳手术
鼓膜切开术
鼻、口、咽部手术
鼻部手术
鼻外伤清创缝合术
鼻骨骨折整复术
鼻部分缺损修复术
鼻腔异物取出术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血肿切开引流术
隆鼻术后继发畸形矫正术
(五)口腔颌面一般手术
乳牙拔除术
前牙拔除术
前磨牙拔除术
磨牙拔除术
复杂牙拔除术
半牙切除术
系带成形术
口腔创伤手术
下颌骨内、外固定术
口腔颌面软组织清创术
(六)呼吸系统手术
环甲膜穿刺术
环甲膜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
胸壁、胸膜、纵隔、横隔手术
胸壁外伤扩创术
胸壁肿瘤切除术
胸壁缺损修复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脓胸引流清除术
(七)消化系统手术
食管手术
颈侧切开食道异物取出术
胃手术
胃肠切开取异物
胃出血切开缝扎止血术
胃扭转复位术
胃肠穿孔修补术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肠手术(不含直肠)
肠扭转、肠套叠复位术
肠切除术
肠粘连松解术
阑尾切除术
直肠肛门手术
直肠前壁切除缝合术
直肠肛门假性憩室切除术
直肠肛门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肛周常见疾病手术治疗
混合痔嵌顿手法松解回纳术
开腹排粪石术
胆道手术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脾脏切除术
其他腹部手术
腹股沟疝修补术
嵌顿疝复位修补术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脐疝修补术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会阴疝修补术
剖腹探查术
开腹腹腔内脓肿引流术
腹腔内肿物切除术
经直肠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先天性脐膨出修补术
先天性腹壁裂修补术
(八)泌尿系统手术
膀胱手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破裂修补术
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经尿道膀胱碎石取石术
尿道手术
尿道修补术
尿道会师术
前尿道吻合术
尿道切开取石术
尿道外口整形术
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
尿道下裂修复术
(九)男性生殖系统手术
阴囊、睾丸手术
阴囊坏死扩创术
阴囊脓肿引流术
阴囊肿物切除术
睾丸鞘膜翻转术
交通性鞘膜积液修补术
睾丸附件扭转探查术
睾丸破裂修补术
睾丸固定术
睾丸切除术
附睾、输精管、精索手术
附睾切除术
精索静脉瘤切除术
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
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分流术)
精索扭转复位术
输精管结扎术
输精管粘堵术
输精管角性结节切除术
输精管吻合术
阴茎手术
嵌顿包茎松解术
包皮环切术
阴茎包皮过短整形术
阴茎外伤清创术
阴茎囊肿切除术
阴茎部分切除术
(十)女性生殖系统手术
卵巢手术
经阴道卵巢囊肿穿刺术
卵巢囊肿剔除术
卵巢修补术
卵巢楔形切除术
卵巢切除术
卵巢输卵管切除术
输卵管手术
输卵管结扎术
输卵管修复整形术
输卵管切除术
输卵管选择性插管术
子宫手术
宫颈息肉切除术
宫颈肌瘤剔除术
宫颈锥形切除术
子宫修补术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次全切除术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开腹取环术
子宫动脉结扎术
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
阴道手术
阴道异物取出术
阴道裂伤缝合术
阴道扩张术
阴道疤痕切除术
阴道横隔或纵隔或斜膈切开术
阴道闭锁切开术
阴道良性肿物切除术
阴道壁血肿切开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后穹窿损伤缝合术
阴道缩紧术
外阴手术
外阴损伤缝合术
陈旧性会阴裂伤修补术
外阴脓肿切开引流术
外阴良性肿物切除术
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
前庭大腺囊肿切除术
处女膜切开术
处女膜修复术
(十一)肌肉骨骼系统手术
髂窝脓肿切开引流术
四肢关节损伤与脱位手术
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肩关节脱位开放复位术
陈旧性肘关节前脱位切开复位术 髌骨半脱位外侧切开松解术 髌骨脱位成形术
膝关节陈旧性内、外侧副韧带重建术 半月板切除术
经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术
髂腰肌脓肿切开引流术
(十二)四肢骨折手术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内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头切除术
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孟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尺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科雷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
尺桡骨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
开放折骨术
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
尺骨上1/3骨折畸形愈合伴桡骨小头脱 位矫正术
桡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矫正术
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截骨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
踝部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撬拨术
距骨骨折伴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膝关节清理术 踝关节稳定手术 腘窝囊肿切除术
腘窝囊肿切除术(单侧)腘窝囊肿切除术(双侧)骨骺固定手术
骨骺肌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 四肢骨切除、刮除手术 尺骨头桡骨茎突切除术
髌股关节病变软骨切除软骨下钻孔术 髌骨切除+股四头肌修补术 髂骨取骨术 取腓骨术 距骨切除术 四肢骨截骨术 肘关节截骨术 腕关节截骨术 掌骨截骨矫形术 股骨颈楔形截骨术 股骨下端截骨术 股四头肌成形术 髌韧带成形术 胫骨结节垫高术 截肢术 残端修整术 上肢截肢术 大腿截肢术 小腿截肢术 足踝部截肢术 截指术
手部骨折手术
手部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本氏(Bennett)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腕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舟骨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术+桡骨茎突切除术
舟骨骨折不愈合植骨术
月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月骨骨折不愈合血管植入术
手部关节脱位手术
手部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舟骨近端切除术
月骨摘除术
手部成形手术
并指分离术
多指切除术
指关节成形术
手外伤其他手术
指间或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关节囊修补术
腕关节韧带修补术
手部外伤皮肤缺损游离植皮术
手外伤局部转移皮瓣术
手外伤皮瓣术
手外伤邻指交叉皮下组织瓣术
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功能术
缩窄性腱鞘炎切开术
腱鞘囊肿切除术
手部皮肤撕脱伤修复术
手外伤清创反取皮植皮术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术
屈伸指肌腱吻合术
指蹼成形术
甲床修补术
肌肉、肌腱、韧带手术
骨骼肌软组织肿瘤切除术
上肢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
肱二头肌腱断裂修补术
岗上肌腱钙化沉淀物取出术
腕管综合症切开减压术
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修复术
下肢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
腓骨肌腱脱位修复术
跟腱断裂修补术
骨关节其他手术
手法牵引复位术
皮肤牵引术
骨骼牵引术
颅骨牵引术
颅骨头环牵引术
各部位多头带包扎术
跟骨钻孔术
(十三)体被系统手术
乳房手术
乳腺肿物穿刺术
乳腺立体定位肿物穿刺术
乳腺肿物切除术
单纯乳房切除术
(十四)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
脓肿切开引流术
体表异物取出术
浅表肿物切除术
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头皮撕脱清创修复术
头皮缺损修复术
腋臭切除术
颈部开放性损伤探查术
五、物理治疗与康复
(一)物理治疗
红外线治疗
低频脉冲电治疗
中频脉冲电治疗
超短波治疗、短波治疗
牵引
(二)康复
徒手平衡功能检查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手功能评定
步态分析检查
言语能力评定
失语症检查
口吃检查
吞咽功能障碍评定
认知知觉功能检查
记忆力评定
失认、失用评定
心功能康复评定
运动疗法
轮椅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手功能训练
关节松动训练
有氧训练
文体训练
引导式教育训练
作业疗法
职业功能训练
口吃训练
言语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康复评定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
截瘫肢体综合训练
六、中医外治
(一)贴敷疗法
中药涂擦治疗
中药热奄包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中药蒸汽浴治疗
中药熏药治疗
(三)针刺
普通针刺
温针
手指点穴
微针针刺
头皮针
埋针治疗
耳针
电针
放血疗法
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治疗
(四)灸法
灸法
隔物灸法
灯火灸
(五)拔罐疗法
药物罐
游走罐
(六)推拿疗法
落枕推拿治疗
颈椎病推拿治疗
肩周炎推拿治疗
网球肘推拿治疗
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脱出推拿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治疗
其他推拿治疗
(七)中医肛肠
直肠脱出复位治疗(手法复位)
血栓性外痔切除术
环状混合痔切除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
中医特殊疗法
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
刮痧治疗
注:
一、凡属“三基三严”要求的各项诊疗操作均属一类诊疗操作:如
(一)注射术: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
(二)穿刺术:股静脉穿刺术、颈内静脉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静脉压测定、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闭式引流术、腹膜腔穿刺术、肝穿刺抽脓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四肢关节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耻骨上膀胱穿刺术、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术、环甲膜穿刺术、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
(三)插管技术: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导尿术、鼻塞、鼻导管吸氧法、雾化吸入疗法、气管插管术、;
(四)无菌技术:手术人员洗手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
(五)切开技术:器官切开术、静脉切开术、动脉切开与动脉输血术、脓肿切开引流术;
(六)清创、换药术:清创缝合术、换药术、外科手术后插线法;
(七)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除颤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应用、洗胃术、床旁连续血液透析术。
第四篇: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和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
(一)、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1、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
2、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权限及授权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5例以上的操作后,经科室质控小组审核同意后,予以本项目操作权限,记录于本科室质控文件同时报医务处备案。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本院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普通有创诊疗操作。凡在医院学习的实习生、进修生均不得开展普通有创诊疗操作,临床型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研究生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普通有创诊疗操作。
(二)、高风险诊疗技术
1、高风险诊疗技术相对于普通有创诊疗技术,相对具 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性,具有准入要求。高风险诊疗技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不同地域、不同医学学科发展水平的不同具有差异性和变动性。各临床专业科室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确定本科室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并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定期进行项目更新。
2、手术、麻醉、介入、腔镜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纳入高风险诊疗技术范畴管理。
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管理
(一)、执业医师必须经授权后方能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操作,未予授权的人员不得开展相应操作。
(二)、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处审核备案,并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按专业分别设制准入标准,各专业执业医师根据高风险诊疗操作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按项目分别进行操作资质准入。
(四)、危重患者高风险诊疗操作的管理
对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除紧急情况,在操作前要进行科室讨论,综合评估病情,确立操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原则上要安排技术熟练的医师负责具体操作。
(五)、手术分级管理,按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六)、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按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实施。
(七)、腔镜手术的管理,按照医院《腔镜诊疗技术资质评审办法》执行。
(八)、麻醉医疗技术的管理按照医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执行。
(九)、介入医疗技术的管理,按照医院《介入诊疗技术资质评审办法》执行。
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权限的申请及授权
1、申请者须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方可提出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权限申请。
2、申请者必须担任申请项目一助5例以上,并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5例,经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审核同意,填写《***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并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审核。
3、医务处审核同意后上报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经审核同意后授予相应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操作权限。
四、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监管和再授权
1、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处备案。
2、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权限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审一次。
3、已获授权者出现下列情况,医务处酌情取消或降低其操作权限:
a,达不到新修订的授权审核条件者;
b,操作者两年内某项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
c,操作者在某项或多项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d,复审不合格者。
4、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须由授权医师完成,但紧急情况下,未获授权医师可在已通知授权医师并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获授权后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5、取消或降低操作权限者可在半年后提出再授权申请,科主任签字报医务处审核同意报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委员会审核。
五、对于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权限申请、授权、监管及再授权结果持有异议者可直接向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由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作出裁定,为最终裁定。
医务处
第五篇:医疗安全高风险患者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高风险患者分析
一、低收入阶层患者
风险:难以承受高额医疗费用、欠费,社会负面影响
降低风险措施:
1、选择标准简化有效治疗方案;
2、病情及治疗费用告知。
二、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和睦者
风险:易把家庭矛盾转到医疗活动中;拒绝交纳医疗费用
降低风险措施:
1、精心治疗同时给予人文关怀;
2、请社区出面;
3、请民政出面。
三、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风险:不信任、引起医疗纠纷
降低风险措施:
1、告知,再告知;
2、用实际医疗行为换取信任;
3、上述措施无效时建议病人转上级医院。
四、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风险:引起医疗纠纷
降低风险措施:
1、病情及治疗效果告知,再告知;
2、请上级专家会诊告知;
3、上述措施无效时建议病人转上级医院。
五、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风险:引起医疗纠纷
降低风险措施:
1、病情及治疗效果告知,再告知;
2、请上级专家会诊告知;
3、上述措施无效时建议病人转上级医院。
六、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风险:有引起医疗纠纷隐患
降低风险措施:
1、请病人家属、同事、领导参与病情告知,再告知;
2、医师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
七、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风险: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费用增加
降低风险措施:
1、入科时告知有院内感染的风险;
2、治疗中预防感染措施到位;
3、积极抗感染治疗。
八、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
风险: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费用增加
降低风险措施:
1、病情及治疗效果告知,再告知;
2、请上级专家会诊告知;
3、请示报告院领导;
4、上述措施无效时建议病人转上级医院。
九、住院预交金不足
风险:检查、治疗延误,引起医疗纠纷
降低风险措施:
1、入科时告知治疗费用;
2、按财务制度催费;
3、避免使用自费药品;
4、病情危重时先抢救病人生命,后交费。
十、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风险:检查、治疗延误,抢救病人不积极,有引起医疗纠纷隐患
降低风险措施:
1、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情危重时先抢救病人生命,平稳后再催费;
2、入科时告知治疗费用;
3、按财务制度催费;
4、避免使用自费药品。
十一、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风险:病人费用及负担增加,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时易产生纠纷
降低风险措施:
1、使用前告知费用及治疗效果;
2、使用前请病人或委托人提出书面申请;
3、严格按医院规章制度办事,走审批程序。
十二、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风险:延误检查、治疗,抢救病人不积极,有引起医疗纠纷隐患
降低风险措施:
1、病情危重时先抢救病人生命;
2、报告科主任、总值班或院领导;
3、第一时间请交警介入告知双方推诿的严重后果;
十三、特殊身份的患者
风险: 治疗延误或过度
降低风险措施:
1、在抢救治疗生命面前无特殊身份之分;
2、按诊疗常规、规范进行;
3、报告科主任、总值班或院领导;
十四、高风险手术患者
风险: 造成病人残疾或死亡
降低风险措施:
1、病情告知;
2、术前评估,多部门协作;
3、请上级专家协助指导手术;
4、建议病人转上级医院手术。
十五、有医疗纠纷倾向的患者
风险: 引起医疗纠纷、医患对立降低风险措施:
1、报告科主任、总值班或院领导;
2、快速寻找纠纷隐患,及时纠正,避免医疗纠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