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水减污
节约用水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由于用水效率不高,每年有大量的水资源都白白的浪费掉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0年到1999年,我国社会经济总用水量增加了约四分之一,从4437亿立方米增加到 559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生活用水占10.1%。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平均利用率为45% , 西欧国家可达到70%~ 80%;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为30% ~ 40%, 西欧国家已达到75% ~ 85%。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用水效益不高, 节水潜力很大。
节水减排的方法及措施(1)首先抓用水大户和主要污染源, 制订科学的单位产品用水量和排污量控制指标, 从根本上解决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控制污染。对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必须同时实施节水减污措施.。
(2)加强节水减污宣传教育, 培养全民水忧患意识。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战略高度, 将我国的缺水现状及节水减污的有关知识进入社区和家庭, 深入人心。另外, 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力度。(3)加强节水减污立法, 理顺管理体制。目前, 全国统一的节约 用水专项法律和行政法规还是一项空白, 尽快出台/ 城市节约用水 法0势在必行。重庆作为直辖市, 完全有条件根据重庆市情, 制定 地方性节水减污法规条例, 以促进重庆节水减污工作的开展。(4)大力推广节水减污新技术、新工艺。使用节水型的生产工 艺, 尽量减少用水量, 实现一水多用。
(5)加快水污染治理和中水回用步伐。重庆市每年的污水排放量约13 亿吨(2003 年达15 亿吨), 工业废水处理率、处理达标率均较低, 生活废水处理率仅为1.67%。在加快水污染治理的同时, 应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 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
(6)制定节水减污型企业考核体系, 从经济和政策上加以扶持。政府应尽快制定节水减污型企业的认定体系, 对于认定为节水减污型的企业, 应从税收和企业的发展资金上给予优惠和扶持, 还要充分发挥水价等经济手段的作用。(7)将节水减污纳入重庆市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使之贯穿于规划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 这是重庆工业实施节水减污的基本条件和政策保障。(8)建立专项资金, 加大节水减污资金的投入。节水减污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工艺及设备, 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因此, 政府应增列专项资金, 加大对节水减污资金的投入, 扶持促进我市节水减污工作的开展。
(9)培育市场运作模式, 建立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节水减污工作单靠政府行为, 没有市场推动, 动力不足;而单靠市场推动, 没有政府引导, 也难见成效。所以, 应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充分利用政府与市场有形和无形之手, 通过经济杠杆作用, 加快节水减污市场运作模式的培育。这样既可规范、有序促进企业实施节水减污, 又可多渠道筹措节水减污工作所需的资金。个人观点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由于人类可利用水资源短缺,同时加上人类的对水资源的浪费及污染又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所以节水减污势在必行,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应树立节水意识,关键的是从生活小事中体现节水。节水不是一个人的事,要人人参与,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而减污似乎我们还不能做太多,因为我们是一个学生,力量有限。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减少生活污水,不乱扔垃圾纸屑。宣传减污的重要性。
节水减污,势在必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力量,世界才能变成美好人间。参考文献:中山日报/2007 年/3 月/22 日/第A06 版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 年10 月第13 卷第10 期
全国情报环保网水环坑亏业清报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第二篇:“节水减污 势在必行”环境保护论文[范文模版]
节 水 减 污,势 在 必 行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是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生存条件。然而,当历史的进程发展到了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水资源却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江河污染、淡水紧缺、水生态系统蜕变、水土流失严重。全球50%的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世界上有1/3的人口面临缺水。我国虽然全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弟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只相当世界人均水量的3/10。我国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水资源、人类、水资源紧缺、开发及利用、水污染及防治
正文:
(一)水资源与人类
水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不仅要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要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水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当今世界之所以关注水资源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是影响水资源有效供给的第一因素。由于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近40年来,世界人均占有的淡水资源量几乎下降一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据有关国际组织对149个国家进行道德预测,1990年缺水国家的人口为1.32亿,到2025年,根据人口增长的预测,届时缺水国家人口将增加到10.6~24.3亿(实际上,面临水资源短缺的人口比预测数还有要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3%~20%。到2505年人口增长到100亿,届时缺水国家和缺水人口还会增加,因此,水资源的有效供给问题就成为人类最关注的焦点。
(二)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现状及对策
实践证明,某些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国家和城市的社会和经济仍能得到稳定发展,关键在于他们采用了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技术,建设成节约型社会、节水型经济、节水型城市以及节水型工业和农业。这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极其重要道德意义。
一、工业节水。我国除了一些先进工厂企业外,水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节水潜力很大。与经济发达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单产用水量和耗水量都要高得多。工业节水要采用能够节省用水的生产方法及设备,在可能范围内将水循环使用。
工业节水技术包括:(1)计算每个生产单位所需的水量,然后建立查验措施,控制耗水量。(2)设法缩短热水量,并将冷水管迁离蒸汽管及其他发热的地方。(3)尽量降低水压。(4)尽量将水循环使用。(5)利用废水作次要的用途。(6)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排水。(7)使用反向对流的洗涤或清洗方法。(8)供水系统在夜间及假期应予以关闭。(9)利用海报等宣传媒介,教育职工节约用水。
二、农业节水。农业是我国用水大户,用水量全国总用水量的80%。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反映正灌水定额过高,水资源利用系数低。许多地方习用大水漫灌,至少一半水资源被浪费掉。
农业节水技术包括:(1)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滴灌、暗灌、渗灌、管道灌溉等。(2)减少输入损失技术,如灌渠衬砌、灌畦尺寸控制、防蒸发和渗漏等。(3)节水灌溉,如制定合理灌水定额与灌溉制度(灌溉次数与时间)。(4)保墒,旱种和雨养技术,包括采用覆盖技术、水种改为旱种技术以及采用保水剂等。
三、城市生活节水。城市生活用水由(1)家庭生活用水(即住宅用水)和
(2)公共建筑用水(即第三产业用水)组成,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用水将持续增长,居高不下。因此,城市生活节水也予以重视,不断开发节水技术,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设备,不断完善供水设备。此外,还可发展一水多用技术,如用洗澡水、洗脸水、洗衣水冲厕所,浇花草或冲洗马路;建设双管系统,除来自水管道系统,实行“优水优用,差水差用”,分质供水。
(三)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
污废水的任意排放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污水或废水如经妥善处理,不仅可以使水质得到改善,还可以作为水资源加以利用,可谓一举两得。这是解决水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已在很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工业用水一般占城市总用水量的70%左右,工业废水又是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实施工业废水资源化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工业中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废水资源化措施。
我国的城市污水曾长期用于污水灌溉,最高灌溉面积曾达2000余万亩。但由于灌溉场地选择不当,污水处理程度不够,水质控制不严,灌溉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了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的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体健康。近十余年来,国家组织看城市污水资源化的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研制了成套技术和设施,已完成的工作有:
(1)城市污水的该工业回用;
(2)城市污水的市政景观回用;
(3)城市污水回用的水质预处理技术;
(4)回用水水质标准;
(5)城市污水回用的卫生安全评价;
(6)城市污水在中小城镇与住宅小区的回用等,此外还研究了城市污水回用道德规划,系统优化与评价,技术经济政策等,对污水回用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我国城市污水厂的建设和污水回用工程的实施还大有潜力,应予以充分的重视,把它作为解决水危机的主要举措来考虑实行。继续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技术,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严重所迫切需要的。
(四)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及利用是为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实行永续利用。在切实实行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中,应遵守供饮用的水源和土地生产力得到保护的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受干扰或生态系统平衡
发展的原则,对可更新的淡水资源不可过量开发使用和污染的原则。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如下思路及对策:
(1)实施气候工程,走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
(2)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
(3)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做到开源节流,治污并重。
(4)改革水权,建立合理用水的市场制度,从法律上确立水资源拥有权与使用权的约束机制。
(5)调整价格机制,合理地把握水价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上调的幅度,尽可能与企业发展和人民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6)积极开展生态水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生物水库”效能。
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就是在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各自水文规律及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地表及地下水量,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及环境要求,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跨流域调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现有城市6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特被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多个,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u.zai这种形势下,我国一些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应运而生,部分巨型调水工程也势在必行。
节约用水规划。节水规划作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节水与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等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是水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环节。节水规划与需水预测、水资源保护规划、供水预测等共同组成一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的动态水资源分析系统,要求相关的各部分内容相互反馈,互相衔接。
污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课题之一我国有关处理单位针对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现状,对多种污水道德回用做出了尝试,如钢铁废水、化工废水、炼油废水、生活污水等,并得到了不少经验。污水资源化是通过各种综合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根据水污染程度不同和客户用水要求,对排污进行不同等级的处理及回用。
海水利用。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被称为“蓝色国土”。当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时,我们应将目光投向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
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具体包括三种方法:一是冷却法,即用冷却剂降低云内温度u,迫使云中雨滴增大加多;二是吸附法,即向云中播撒吸湿性较强的凝结核,是雨中雨滴不断凝聚增大;三是冲击法,即利用“空中爆炸效应”多炮齐放,产生强大超声波,是云滴与云滴相撞,合并成为雨滴降落下来。
(五)结束语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没有一刻能离开水。中国已经出现了水危机,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灾害频繁,在某些地区还相当严重。为了使我们能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生存,发展,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加强对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可持续管理应包括综合性的各种措施,节约用水和污水资源化是其中关键的技术措施。相信经过人们道德共同努力,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定能实现,水危机也能够战胜。
参考文献:
【1】 《面向21世纪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气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合编)/ 科学出版社2000年 / P300—P304
【2】 《水资源知识》 杨志保、汪山、潘远友、李慧(编)/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11
【3】 《水资源概论》 迟宝明、卢文喜、肖长来、卞建民(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6 / P1、P148—168
【4】 《环境保护》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
第三篇:污水厂减排核查要点
一、污水处理厂管理要求
(一)基本要求
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和中控系统运转良好,未出现过无故停运现象; 安装进出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与环保部门联网,数据稳定传输,自动监测设备定期进行监督考核,自动监测数据经有效性审核;
严格执行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核查期出水稳定达标。1资料要求
1.1日常运行台帐要求
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CJJ60-94)》各项要求,污水处理厂必须建立生产运行台帐,按日记录进出水水量、进出水水质剩余污泥产生量与处置情况、曝气机等主要设备运行状况、药剂用量等,按月汇总并妥善保管运行台帐及原始单据,随时接受各级环保部门核查。1.2减排资料管理要求
污水处理厂应建立污染减排台帐,介绍其基本情况和核查期运行情况、处理水量、水质情况及运行电耗、污泥处理、主要设施和设备的维修停运、自动监测和中控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对当年有新增COD削减量的,各级环保部门及污水处理厂均应建立减排台账,主要包括:
(1)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包括设计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建成投运时间,服务区范围、面积、人口及工业企业情况,管网建设情况,减排量核算情况等。
(2)审批文件:项目可研、初步设计批复和(或)其他核准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批复、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报告和文件等。
(3)图纸:施工图和竣工图。
(4)基础资料:包括水量、水质、产泥量、耗电量、药剂量及化验、监测记录数据,要求同时提供日报和月报两种形式。
(5)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报告、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质控记录和有效性审核报告以及通过有效性审核的自动监测数据。
(6)对新建管网增加减排量的项目,应包括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规划及建设计划、进展情况(新建成管网长度及验收材料、新建成泵站及验收材料等),并说明管网完善后新增加的服务范围、面积、人口、工业企业、水量及污染物浓度变动等情况。对上年管网完善导致当年处理水量增加、浓度提高的结转项目,也应提供上述资料。
(7)对改建、扩建(如扩容、设备改造或更新)而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和提高治理效果的项目,应包括改、扩建项目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设计批复、施工图、验收报告、施工照片等),实际处理水量提高或水质改善的证明材料。
(8)对污水回用增加减排量的项目,应包括污水回用工程运行记录、回用量、回用情况等资料。
(二)中控系统要求。2.1适用范围和总体要求
已建成的2万吨/日及以上和在建、规划建设的2万吨/日及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应安装中控系统,中控系统应全面记录和反映污水处理厂在核查期内的运行状况,已建成运行一年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最新的相关数据和趋势曲线至少保存一年。
(1)数据采集(仪表设备参数)
需要采集的仪表数据和生产设备数据主要有:进出水水量、进出水水质、曝气设备电流强度、提升泵电流强度、液位、溶解氧浓度、pH、污泥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等至少8个参数。其中进出水水量、水质、曝气设备电流强度、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为必须具备的参数。(2)数据存储
数据格式:采样存储应通过统计生成分钟数据、小时数据和日数据3种周期格式存储。
存储内容:采样存储数据应包括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有效性(正常、校准、故障)4项内容。
存储周期:1分钟数据应保存最近7天;1小时数据应保存最近3个月(90天);日数据应保存最近1年以上。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周期不低于30天。需要备份的数据应包括1小时数据、日数据。
(3)数据显示
在同一曲线界面中最多可同时显示8条及以上曲线,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明显区分;
可以设置曲线的起始、终止时间;
每个曲线段之间的显示采用折线图,游标移动时可显示各条曲线任意点的时间和对应数值;
可选择绝对数值和量程百分比两种方式进行显示; 可以按选择的时间段进行前后推移;
选择多条曲线时,需有多坐标显示,量程设置要合理; 可以显示区段范围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时间范围可以调整。(4)其他要求
中控系统应与台账记录数据结合,尤其对异常数据要有记录,有措施,有结果。中控系统中应显示厂区总平面图或者工艺控制流程图(P&ID图),并分别列出各流程段的界面,界面上需显示各设备的运行工况(包括控制方式、运行情况、故障情况等)以及相关的数据参数(如仪表参数、主要设备电流、阀门开度等),必须有整个厂区的参数一览、历史趋势以及报表系统界面,各画面之间能实现任意切换。
1.1 应急与事故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厂应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对进水水质、水量突变或超出处理能力、重要设备或配套设施故障、停电等情况的处理措施,配套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设施。
(1)需暂停运行部分设施,导致处理能力明显下降的,必须提前15天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在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2)因突发事件或事故造成污水处理厂或关键设备停运的,应在事故发生2小时内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停运期间,如需将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必须征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并加大对污水流量、水质的监测频次。
(3)自动监测系统或中控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监测、采集、传输数据的,应在8小时内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并立即进行维修。维修期间,应加大各项运行参数和技术指标的手工监测频次,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相关监测记录须妥善保存一年以上以备核查。
(4)对由于汛期导致污水量明显增加或由于初期雨水造成进水浓度突变的,应对降雨情况作相应的记录。对于其它原因造成进水水量或浓度突变的,应从源头查找原因,并作相关记录。现场核查要求 符合性核查 2.1
查阅项目的设计批复或核准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试运行批复、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报告等文件是否具备并与提供材料相符。
2.2 减量核算环节核查 2.2.1 水量核查
(1)通过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泵站数量、服务范围及人口、工业企业污水排放等情况,了解进厂污水量的情况,通过厂内水平衡分析图了解全厂污水量和各个来水及耗水环节。
(2)对照企业运行报表、流量仪表、中控室当前数据及历史运行记录、水泵的历史运行记录,判断水量数据的真实性。
(3)通过用电量、污泥产生量、提升泵运行效率、集水井液位及实际运行时间等参数校核污水水量数据。
(4)处理废水为混合废水的,要核实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所占比例。(5)关注流量仪表类型、安装位置;关注实际处理水量是否远低于或超过设计规模;关注进出水量是否一致、超越管设计及启用情况;关注城市内有水量切换的污水厂的水量变化情况;关注汛期、检修等非正常因素对水量的影响。
2.2.2 水质核查
(1)通过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内人口、工业企业性质及废水排放等情况、现场水质颜色及气味,大致了解进厂污水水质状况。
(2)对照企业水质分析实验记录、水质仪表、中控室当前数据及历史运行记录、环保部门日常监测数据,判断水质数据的真实性。
(3)针对不同工艺调取相关参数(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污泥容积指数SVI等),并结合对现场运行情况(曝气设备、药剂使用、污泥脱水等)的观察,判断出水水质是否稳定。
(4)了解污水厂执行的排放标准,关注尾水水质是否达标排放。(5)关注水质仪表类型、安装位置;关注排放口位置及其是否唯一;关注进水突变数据及其规律。
2.3 运行状况核查(以下数据均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厂为对象)2.3.1 活性污泥核查
(1)污泥表征核查
正常污水污泥的颜色一般呈黄褐色,有泥土气味;曝气时,废水泡沫不多,且较容易破裂。如没有特殊工业废水进入,污泥颜色发黑(接近污水)、发臭,废水泡沫增多、不易破碎,则处理效果可能较差甚至出水超标(原因主要有曝气不足、进水COD偏高、生化不充分、污泥龄短、污泥负荷高等)。
(2)污泥浓度核查
污泥浓度一般在2~5g/L左右,低于1g/L难以保障正常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可能超标;高于8g/L(原因有高浓度工业废水进入、污泥膨胀等)会导致出水泥水分离效果差,出水SS、COD可能超标。对雨污不分流的生活污水,雨季时CODcr<150mg/l,采用MSBR工艺,MLSS夏季约1000mg/l,冬季约1500mg/l。
(3)污泥沉降性能核查
污泥沉降性能可通过污泥30分钟沉降比(SV30)或污泥容积指数(SVI)来反映。SV值一般在20%~30%之间。SV值过低(原因主要有进水COD浓度过低,长期过度曝气等),如低于10%,则污泥生化性较差。SV值过高(一般源于供氧不足),如高于50%,则污泥性状不佳或有膨胀的趋势;如高于80%,则污泥已经膨胀了,出水SS、COD和TP均有可能超标。
SVI值一般在80~150mL/g之间。如SVI值大于150,污泥中丝状菌较多,出水SS和TP均有可能超标(此时污泥颜色浅黄。原因主要有污泥龄长,曝气过量,污泥负荷低等)。如SVI值小于80mL/g时,出水TN和氨氮可能超标(有两种原因:一是进水COD浓度低、污泥无机化;二是污泥负荷太高)。
(4)剩余污泥核查
①污泥产量。一般情况下,污泥产量为每万吨废水产生1~1.2吨干污泥,每处理1吨COD产生0.2~1吨干污泥。②污泥性状。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呈黄褐色,有泥土气味,不沾手,结成块状;运行不正常的腐败污泥或无机化污泥,颜色发黑,沾手,呈松散状。
③污泥去向。调阅污泥处置合同和污泥运输记录,检查记录中的污泥数量、处置方式、处置场所,必要时可到污泥处置场所核实污泥处理量和处置方式。
2.3.2 溶解氧核查
一般生化反应池厌氧段溶解氧浓度在0~0.2mg/L之间,缺氧段溶解氧浓度在0.2 ~0.5mg/L之间,好氧段溶解氧浓度在1.5 ~3mg/L之间。
对于生化反应池好氧段来说,如果溶解氧过量,会出现污泥发黄、无机质成分增多、氨氮硝化过度、总磷吸附量下降等情况,可导致出水段泥水分离快、总磷偏高;同时,由于好氧段溶解氧过量,又可能导致缺氧段和厌氧段溶解氧浓度升高,不利于反硝化脱氮。如果生化反应池好氧段溶解氧过低,会出现污泥颜色发黑、生化不充分、氨氮硝化不足等情况,可导致废水处理效果降低,出水COD和总氮超标。
2.3.3 气水比核查
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气水比为处理每吨污水需空气5~12m3。进水量稳定时,主要通过核查曝气设备的曝气量确定气水比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气水比长时间明显低于标准值,现场核查就需进一步查找原因。如果进水量、进水水质、生化池污泥浓度和曝气量同步下降,且生化池各检测点溶解氧满足设计要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则应认可该曝气量正常。具体可结合中控系统核查。
2.3.4 氧化还原电位(ORP)核查
氧化还原电位是判断缺氧和厌氧段反硝化情况的一项指标。通常氧化还原电位在厌氧段小于-250mV,在缺氧段小于-100mV。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微生物代谢需要的营养物组成碳(C)、氮(N)、磷(P)的比例是C∶N∶P=100∶5∶1,如果进水COD浓度低,则碳源不足,此时ORP将增大,甚至为正值。
2.3.5 电耗量核查
污水处理厂电耗量一般为0.15~0.35度/吨污水。同一工艺,设计处理规模和实际处理水量越大,电耗量越低;进水有机物浓度越高,电耗量越大;水温越高,电耗量越低;采用微孔曝气方式的污水处理厂电耗量较低,采用表曝机、转碟、转刷等机械曝气方式的污水处理厂电耗量较高;采用离心脱水机的污水处理厂电耗量较高,采用带式脱水机的污水处理厂电耗量较低;采用紫外消毒的污水处理厂电耗量较高,采用加氯消毒的污水处理厂电耗量较低;主要设备若采用带变频调速装置,电耗量较低。一般曝气设备电耗量占全厂用电量的50%~70%,进水提升泵电耗量占全厂用电量的20%,剩余电量主要用于污泥回流设备(包括内回流和外回流)、污泥处理设备和消毒设备等的运行。根据污水处理厂的总电耗量和各设备的电耗量比例,可进一步分析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2.4 自动监测系统核查 系统建设核查 2.4.1
(1)仪器是否通过环保部的产品认证,安装位置和监控站房是否符合建设规范要求。
(2)仪器量程、转换系数等有关参数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系统是否通过验收。
2.4.2 设备运行核查
(1)检查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维修、质控记录是否完整,频次、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2)检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数据传输是否一致。
2.4.3 数据有效性审核核查
检查是否通过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检查能否提供各监测因子的历史数据以及时均值、月均值等统计数据。
2.5 中控系统核查 规范性核查 2.5.1
按照《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90号)和《关于要求做好污水处理厂水平衡和中控系统建设的通知》(浙环函〔2010〕90号)的要求,检查中控系统的建设、运行是否符合要求。
2.5.2 一致性核查
(1)根据上报材料、企业报表和终端仪表数据,对照中控系统中存储的相应数据,是否保持一致。
(2)根据提供的设备检修记录、自动仪器故障记录等材料,中控系统数据是否与其保持一致。
2.5.3 逻辑性核查
(1)单一指标核查
①水量检查。通过检查集水井液位历史记录和超越阀是否打开,判断污水是否超越排放;通过调阅进出水历史数据曲线,判断水量差是否合理(一般进水水量略大于出水水量,如果按日调取数据,两条曲线偶有交叉应属正常);通过检查进水提升泵电流和液位高度判断进水流量是否正常;通过各泵站的工作状况判断水量是否正常(如果泵站有监测数据)。
②水质检查。检查水质是否有超标现象;检查生物池各工艺运行参数(包括MLSS、DO、ORP等)是否正常。
③电耗检查。查看主要设备的运行数据,记录电耗水平;调阅历史数据比较,是否出现较大偏离,如是则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2)多指标交叉核查
①水量、电量和泥量检查。假设进水水量大,主要设备(如提升泵、曝气设备等)电量消耗是否相应增大,泥量是否增大(可通过泥泵流量查看)。
②水质、电量、泥量检查。假设进水COD浓度升高,曝气设备电流是否增大,生物池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是否有较大变化,污泥产量是否相应增加。
第四篇:麦秸打捆回收 减污增效显著
窑口乡麦秸打捆回收 疏通禁烧阻力
上图是窑口乡陈圩和真武两村正在利用乡政府分村流动打捆机打捆收储群众交售的小麦秸秆。
窑口乡在今年秸秆禁烧工作中,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打捆回收技术,变废为宝,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减少了禁烧工作阴力,杜绝了焚烧现象的发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为推进小麦秸秆禁烧与收储工作顺利展开,窑口乡党委政主动与县农机部门联系,花20余万元购买了2台小麦秸秆打捆机,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打捆回收技术,促进秸秆禁烧工作顺利开展。该乡通过这项技术,利用打捆机,将小麦秸秆打成每捆20公斤左右的草捆,然后运到生物发电厂销售,既杜绝了焚烧现象的发生,又实现了增收节支。通过该乡陈圩、真武、马湖及陶圩等村群众近日交售小麦秸秆测算,村里通过小麦秸秆打捆回收,群众每亩可增收30—50元。目前本乡各村群众正在积极涌跃向村级集中堆放点运送交售小麦秸秆,本乡陈圩村仅两天时间已集中收购群众麦秸60多吨,目前正在打捆堆放中。(窑口乡--王喜刚)
镇秸秆打捆回收工作如火如荼
近日,镇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秸秆打捆回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镇7个秸秆收购点已收购秸杆280多吨。一是加强引导,大力宣传,流动宣传车不间断巡回。二是加大巡查力度,镇、村、组、户层层落实责任。镇政府组织5个督查小组分片对各村禁烧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记录备案。各村组织巡查队深入各组、农田巡视,发现秸秆露天焚烧要立即制止。各级干部集中精力,各负其责,恪尽职守,坚持24小时检查,随时发现、随时制止,对不听劝告,我行我素,影响较坏的,要严肃查处。发现一处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罚款200元,在村转移支付中扣除,同时取消该户的粮补等政府优惠政策。三是设立临时堆场,以组为单位收集,集中堆放秸秆,以便收购点收购,方便群众。四是加大组织力度,专人负责,积极做好收购、运输、存储、安全等协调组织工作。
第五篇:市节水减排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市节水减排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水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水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水减排约束性指标,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认识实施节水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资源的紧缺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从我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但总体上看,我市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用水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水污染日趋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进一步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创新节水机制,全面实施节水增效减排工作。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用水单位和个人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树立节水意识和观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节水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水资源开发节约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为重点,强化节水措施,推进节水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减少排放,强化水管理,保护水环境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水资源的合理使用、高效利用,从而达到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
原则: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全社会自觉节水;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节水优先、保护为本,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对供水、用水、节水、治污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所构成的水调配体系做出统筹的安排;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坚持节水减污和污水处理回用相结合,促进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坚持保护与治污工程相结合,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实行达标排放,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的生态用水需求;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
节水减排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工、农业建设要求的节水、防污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能力,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行业用水结构趋于合理;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到5以上,通过农业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和相应节水措施的实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5;新增工业用水量主要靠节水解决,新增量不超过1%,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5%,工业万元增加值取用水量下降到80立方米以下或每年下降5以上,;城镇生活人均用水(含公共用水)不超过150升/人日,城镇生活用水基本采用节水器具,减少输配水、用水环节的跑、冒、滴、漏,城市供水系统管网漏损率减少到14,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分别达到60%和50%;农业用水实现“零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所有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都要达标排放。
三、建立健全节水减排的体制和机制
逐步推行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精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行政区域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和监督,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实施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与监督、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负责的节水管理体制。
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依据巴彦淖尔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明晰各行政区域的可用水量。按照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行业用水定额,合理确定单位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用水量指标。各旗县区根据用水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