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

时间:2019-05-14 14:3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

第一篇: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

一、医疗机构疼痛科专业设置准入基本标准(一)医疗机构要求

开展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可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

疼痛科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为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在医院属独立临床科室。

(二)疼痛科内涵及业务范围

疼痛科是运用临床、影像、检验、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生化学等方法诊断,并运用药物、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科室。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专业疼痛诊疗服务。(三)科室机构设置 1.门诊:疼痛科诊疗区域应相对集中,设独立的诊室和治疗室及疼痛治疗准备区域。疼痛科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50-80平方米(含诊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有创疼痛治疗操作应在符合相应标准的治疗室内进行;医师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门诊护士不少于2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2.病房:病房必须独立管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6平方米,病区内应设有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等。

设置疼痛科病房,一般6-20张床以上。人员配备比例,床位:医师:护士为1:0.4:0.4。至少有2名本专业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2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医师的比例应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的需求。(四)人员资质

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并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

独立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具有疼痛科、麻醉科、神经科、骨科、风湿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临床工作经历2年以上,须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疼痛学专业中级考试),成绩合格。已取得相应专业主治医师资格者,应在在具有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培训至少1年,考核合格。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培训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另行制订(纳入专科医师培训)。

科主任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8年以上。(五)设备配置

1.疼痛治疗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

(1)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2)麻醉机或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3)吸氧装置。(4)机械或电动吸引器。(5)气管插管器具。(6)急救药品。(7)应急照明设施。2.具有与开展疼痛诊疗项目相应的设备:

射频治疗系统、激光治疗系统、臭氧治疗系统、经皮电刺激系统以及其它疼痛治疗设备。

(六)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医师职责、诊疗常规、查房制度、技术或治疗分级制度、介入治疗制度、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首诊接诊医生必须认真检查和处理,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诊断明确。由于许多疾病以疼痛为首诊症状,对其它专科疾病的患者,可转他科诊治。诊断有疑问者,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得借故不给检查或处置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查房 :主要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诊疗计划原则下对病情作对症处理,遇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决定。每日至少查房二次:病情变化情况随时查房。特殊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记载,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督促病人配合执行医嘱,如按时服药,卧床休息,适宜活动、饮食要求等。做好上级医师查房前的准备:备好病历、影像检查片子、检验报告和所需检查器材,上级医师查房时要报告病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查房记录。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上午带领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一 次,接到下级医师或护士报告应随时到场重点查房。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及疗效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和讨论,必要时报告主任(副主任)医师或提交病例讨论。检查病历并纠正错误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提出治疗及手术方案,决定出、转院问题。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每周查房至少2次。查房前下级医师应作好有关准备,查房时经管医师简要报告病情后作必要的补充。主任医师应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报告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严格要求下级医师。内容:审查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病例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新及特殊检查治疗,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审查和决定会诊、讨论病例。科主任查房

目的意义:实施业务技术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住院诊疗质量管理的 重要环节,解决业务技术疑难问题,及时发现、纠正质量偏差,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考核科内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进行临床教学。

要求:科主任查房由科主任组织进行,参加人员应有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一次。查房前应准备好需提交科主任查房解决的疑难病例和问题,并提前一天向科主任报告。科室应建立专用科主任查房记录本,详细记录科主任查房情况。科主任查房应对查房结果进行小结和讲评。

查房内容:重点审查重危、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解决各诊疗小组提出的其他诊疗问题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和各项诊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并予考核讲评。发现和纠正质量偏差,分析质量偏差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认真听取医护人员意见,协调相关人员工作。注意抓住典型病例分析,进行临床教学,提高科内医护人员技术水平。3.会诊制度(1)科内会诊 一般由诊疗组长(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并召集有关人员参加。会诊前应完善有关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形成初步分析意见,明确会诊目的,以便利有计划的组织会诊。会诊时,由经管医师报告病历,分析诊断、治疗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诊意见可将最后取得的意见归纳,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2)科际会诊

住院病人病情伴有他科情况,需要他科协助诊治时,应及时申请科间会诊。科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会诊单由经治医师填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初步诊断,会诊科室、应邀医师、会诊时间和病情摘要及会诊目的。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任务,急会诊15分钟内到达被邀科室并作会诊记录。邀请科室原则上应执行应邀会诊医师的诊疗意见,如有不同意见,由科主任决定是否再会诊或讨论等事宜。(3)院内会诊

对于复杂疑难需要多科协同诊治的病例,应及时组织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会诊前科主任应向医务处报告会诊情况,提出院内会诊的理由和目的,计划邀请人员名单和会诊时间。申请科室应整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在会诊前送应邀有关人员,以便会诊人员作好准备。院内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院领导职能处室领导酌情参加,医务处参加。院内会诊应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会诊意见不统一时,由主持人做出诊疗决策。申请科室有专人负责院内会诊记录,记录归入病历存档,包括参加人员名单、时间、地点、主持人及会诊人员发表的意和会诊意见结论。(4)院外会诊

对于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人应及时进行院外会诊。由科主任申请,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主任(副主任)医师称职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申请前应完善检查、明确会诊目的。应在科内会诊和院内会诊的基础上考虑申请院外会诊。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简要报告病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邀医师应详细对会诊病例进行检诊,提出会诊意见,并在病历中记录。会诊医师意见如无特殊理由应予执行,科主任应综合分析作出诊疗决策。(5)紧急会诊

急诊会诊是指病情发生紧急变化时的会诊。由经管医师直接申请,特别紧急时可电话邀请。院内急会诊须在15分钟内到达。急诊会诊记录应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抢救情况下,可待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整理记。录并予以注明,会诊医师应签名以示负责。

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疑难病例明确诊断;讨论不同意见的诊疗计划;提出合理治疗方案; 讨论内容 :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提交科内病例讨论,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确定讨论时间;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可能作重大诊疗决策的疑难病例讨论,应报告医务处派员参加;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经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分析病例遇到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的意见由科主任小结并决策讨论的意见应全部归入病历存档。5.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完善术前检查,把握手术适应症,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质量,防范手术风险,增强责任意识。

内容: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应报告病例的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术式及准备情况。术前讨论应认真研究手术医师提出的手术方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讨论记录存入病历。所有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尤不可缺。6.出院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疗效果,提升业务水平。

内容:科室应在病例归档期限内按照病案管理要求对出院病历进行最后审查。出院病例讨论一般以诊疗小组为单位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办法。7.交接班制度

值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新入院及当天手术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及需要连续观察病人的注意事项记入交班本,做好交班工作。接班医师应认真阅读交班记录,认真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诊疗过程及检查报告等,并到床头巡视,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检诊。危重病人应床头交接班。交接班必须完成阶段诊疗工作后进行,检查值班装备情况及通信联络是否畅通,发现情况应作记录,及时解决。交接班医师均应在交接班本上签名。8.查对制度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9.新技术准入制度

鼓励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必须具备相应条件要求,必须遵照技术准入制度,由项目负责人认真填写“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申请表”,经科室论证、同意,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及相关职能科室。先申报审核,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1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抢救病人时,在班医务人员要及时到场,措施得当。在班最高职称医务人员要承担抢救指挥责任并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抢救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据实补记。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后即时补记,特殊情况6小时内一定要补记。抢救时需要他科会诊的,应按急会诊要求办理。11.其他制度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分级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学习制度等。

三、业务范围

头面部痛、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疼痛、颈肩腰腿等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癌性痛、与神经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等、注意处理好学科交叉问题

四、科室建设

对从业人员必须要求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对专业人员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学科建设规划,同时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使学科能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学科交流,不断汲取各专业成熟的专业理论及技术知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及公益活动,扩大学科影响。

五、初级医师基本任务及能力培养 1.常规医疗内容 接诊: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医疗关系,对患者初步分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问诊:掌握主要症状及特点,掌握伴随症状及特点,全面系统采集病史。

查体: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有选择性重点查体。施行常规穿刺检查项目。准确记录查体结果和体征。

分析:根据查体结果形成诊断。使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并解释意义,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并解释意义,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诊,通过临床逻辑推理做出初步判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作出诊断,说明和解释诊断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病历书写:归纳、记录主诉及病史,书写住院病历/入院记录,书写首次/常规病程记录,书写其他医学文书。

治疗:施行常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置,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预后判断。

2.医患沟通

就治疗措施与方案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诊断结果,结合诊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配合治疗,观察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3.内部沟通

与上级医师沟通,获得指导;与本级医师沟通,提供或获得帮助;与护理、医技等沟通合作。4.日常工作

参加科室、小组业务活动,查房,评估分管患者情况。开写和复查医嘱,检查执行情况。查房,报告病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值班时对病房常规情况的处置。住院患者突发情况的处置。5.素质培养

反思每日诊疗活动;结合病例查阅文献资料;有计划地学习、获取专业信息 ;充分利用操作机会,掌握临床技能。

第二篇:5疼痛科准入申报和管理制度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疼痛科专业设置准入基本标准(一)医疗机构要求

开展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可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疼痛科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为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在医院属独立临床科室。(二)疼痛科内涵及业务范围

疼痛科是运用临床、影像、检验、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生化学等方法诊断,并运用药物、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科室。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专业疼痛诊疗服务。(三)科室机构设置

1.门诊:疼痛科诊疗区域应相对集中,设独立的诊室和治疗室及疼痛治疗准备区域。疼痛科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50-80平方米(含诊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有创疼痛治疗操作应在符合相应标准的治疗室内进行;医师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门诊护士不少于2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

2.病房:病房必须独立管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6平方米,病区内应设有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等。

设置疼痛科病房,一般6-20张床以上。人员配备比例,床位:医师:护士为1:0.4:0.4。至少有2名本专业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2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医师的比例应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的需求。(四)人员资质

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并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独立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具有疼痛科、麻醉科、神经科、骨科、风湿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临床工作经历2年以上,须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疼痛学专业中级考试),成绩合格。已取得相应专业主治医师资格者,应在在具有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培训至少1年,考核合格。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培训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另行制订(纳入专科医师培训)。科主任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8年以上。(五)设备配置

1.疼痛治疗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

(1)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2)麻醉机或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3)吸氧装置。

(4)机械或电动吸引器。(5)气管插管器具。(6)急救药品。(7)应急照明设施。

2.具有与开展疼痛诊疗项目相应的设备:

射频治疗系统、激光治疗系统、臭氧治疗系统、经皮电刺激系统以及其它疼痛治疗设备。(六)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医师职责、诊疗常规、查房制度、技术或治疗分级制度、介入治疗制度、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首诊接诊医生必须认真检查和处理,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诊断明确。由于许多疾病以疼痛为首诊症状,对其它专科疾病的患者,可转他科诊治。诊断有疑问者,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得借故不给检查或处置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查房 :主要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诊疗计划原则下

对病情作对症处理,遇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决定。每日至少查房二次:病情变化情况随时查房。特殊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记载,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督促病人配合执行医嘱,如按时服药,卧床休息,适宜活动、饮食要求等。做好上级医师查房前的准备:备好病历、影像检查片子、检验报告和所需检查器材,上级医师查房时要报告病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查房记录。

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上午带领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一 次,接到下级医师或护士报告应随时到场重点查房。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及疗效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和讨论,必要时报告主任(副主任)医师或提交病例讨论。检查病历并纠正错误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提出治疗及手术方案,决定出、转院问题。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每周查房至少2次。查房前下级医师应作好有关准备,查房时经管医师简要报告病情后作必要的补充。主任医师应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报告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严格要求下级医师。内容:审查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病例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新及特殊检查治疗,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审查和决定会诊、讨论病例。科主任查房

目的意义:实施业务技术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住院诊疗质量管理的 重要环节,解决业务技术疑难问题,及时发现、纠正质量偏差,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考核科内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进行临床教学。

要求:科主任查房由科主任组织进行,参加人员应有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一次。查房前应准备好需提交科主任查房解决的疑难病例和问题,并提前一天向科主任报告。科室应建立专用科主任查房记录本,详细记录科主任查房情况。科主任查房应对查房结果进行小结和讲评。查房内容:重点审查重危、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解决各诊疗小组提出的其他诊疗问题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和各项诊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并予考核讲评。发现和纠正质量偏差,分析质量偏差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认真听取医护人员意见,协调相关人员工作。注意抓住典型病例分析,进行临床教学,提高科内医护人员技术水平。3.会诊制度(1)科内会诊

一般由诊疗组长(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并召集有关人员参加。会诊前应完善有关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形成初步分析意见,明确会诊目的,以便利有计划的组织会诊。会诊时,由经管医师报告病历,分析诊断、治疗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诊意见可

将最后取得的意见归纳,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2)科际会诊

住院病人病情伴有他科情况,需要他科协助诊治时,应及时申请科间会诊。科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会诊单由经治医师填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初步诊断,会诊科室、应邀医师、会诊时间和病情摘要及会诊目的。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任务,急会诊15分钟内到达被邀科室并作会诊记录。邀请科室原则上应执行应邀会诊医师的诊疗意见,如有不同意见,由科主任决定是否再会诊或讨论等事宜。(3)院内会诊

对于复杂疑难需要多科协同诊治的病例,应及时组织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会诊前科主任应向医务处报告会诊情况,提出院内会诊的理由和目的,计划邀请人员名单和会诊时间。申请科室应整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在会诊前送应邀有关人员,以便会诊人员作好准备。院内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院领导职能处室领导酌情参加,医务处参加。院内会诊应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会诊意见不统一时,由主持人做出诊疗决策。申请科室有专人负责院内会诊记录,记录归入病历存档,包括参加人员名单、时间、地点、主持人及会诊人员发表的意和会诊意见结论。(4)院外会诊

对于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人应及时进行院外会诊。由科主任申请,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

医院应指派主任(副主任)医师称职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申请前应完善检查、明确会诊目的。应在科内会诊和院内会诊的基础上考虑申请院外会诊。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简要报告病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邀医师应详细对会诊病例进行检诊,提出会诊意见,并在病历中记录。会诊医师意见如无特殊理由应予执行,科主任应综合分析作出诊疗决策。(5)紧急会诊

急诊会诊是指病情发生紧急变化时的会诊。由经管医师直接申请,特别紧急时可电话邀请。院内急会诊须在15分钟内到达。急诊会诊记录应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抢救情况下,可待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整理记。录并予以注明,会诊医师应签名以示负责。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疑难病例明确诊断;讨论不同意见的诊疗计划;提出合理治疗方案;

讨论内容 :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提交科内病例讨论,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确定讨论时间;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可能作重大诊疗决策的疑难病例讨论,应报告医务处派员参加;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经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分析病例遇到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的意见由科主任小结并决策讨论的意见应全部归入病历存档。5.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完善术前检查,把握手术适应症,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

质量,防范手术风险,增强责任意识。

内容: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应报告病例的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术式及准备情况。术前讨论应认真研究手术医师提出的手术方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讨论记录存入病历。所有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尤不可缺。6.出院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疗效果,提升业务水平。

内容:科室应在病例归档期限内按照病案管理要求对出院病历进行最后审查。出院病例讨论一般以诊疗小组为单位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办法。7.交接班制度

值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新入院及当天手术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及需要连续观察病人的注意事项记入交班本,做好交班工作。接班医师应认真阅读交班记录,认真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诊疗过程及检查报告等,并到床头巡视,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检诊。危重病人应床头交接班。交接班必须完成阶段诊疗工作后进行,检查值班装备情况及通信联络是否畅通,发现情况应作记录,及时解决。交接班医师均应在交接班本上签名。8.查对制度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9.新技术准入制度

鼓励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必须具备相应条件要求,必须遵照技术准入制度,由项目负责人认真填写“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申请表”,经科室论证、同意,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及相关职能科室。先申报审核,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1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抢救病人时,在班医务人员要及时到场,措施得当。在班最高职称医务人员要承担抢救指挥责任并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抢救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据实补记。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后即时补记,特殊情况6小时内一定要补记。抢救时需要他科会诊的,应按急会诊要求办理。11.其他制度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分级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学习制度等。

三、业务范围

头面部痛、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疼痛、颈肩腰腿等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癌性痛、与神经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等、注意处理好学科交叉问题

四、科室建设

对从业人员必须要求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对专业人员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学

科建设规划,同时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使学科能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学科交流,不断汲取各专业成熟的专业理论及技术知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及公益活动,扩大学科影响。

五、初级医师基本任务及能力培养 1.常规医疗内容

接诊: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医疗关系,对患者初步分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问诊:掌握主要症状及特点,掌握伴随症状及特点,全面系统采集病史。

查体: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有选择性重点查体。施行常规穿刺检查项目。准确记录查体结果和体征。

分析:根据查体结果形成诊断。使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并解释意义,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并解释意义,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诊,通过临床逻辑推理做出初步判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作出诊断,说明和解释诊断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病历书写:归纳、记录主诉及病史,书写住院病历/入院记录,书写首次/常规病程记录,书写其他医学文书。

治疗:施行常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置,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预后判断。2.医患沟通

就治疗措施与方案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诊断结果,结合诊治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配合治疗,观察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3.内部沟通

与上级医师沟通,获得指导;与本级医师沟通,提供或获得帮助;与护理、医技等沟通合作。4.日常工作

参加科室、小组业务活动,查房,评估分管患者情况。开写和复查医嘱,检查执行情况。查房,报告病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值班时对病房常规情况的处置。住院患者突发情况的处置。5.素质培养

反思每日诊疗活动;结合病例查阅文献资料;有计划地学习、获取专业信息 ;充分利用操作机会,掌握临床技能。

第三篇:疼痛科科管理规范

疼痛科管理规范

1.病人入院由门诊接诊医生根据门诊检查严格掌握入院标准,根据诊断病情,核对病人信息,开具入院通知单、诊断证明,方可办理入院手续。

2.收住院病人床位由护士长统一安排,医生不能干涉。3.护士必须按医嘱打药品及相关检查,并扣费,未执行的医嘱不能扣费,保证一日清单的完整性、准确性。凡扣费清单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按发生额加倍扣发责任护士绩效工资,情节严重的给予停班待岗处理。

4.住院病人所用治疗药物都应由病区护士领药,不允许病人自己取药,每次取药扣费都应是日剂量,不能多打药品,中药饮片最多不能超过4付,出院当天不能开中药。5.住院医师按主班、付班、门诊班,每天新入院病人首次病程由主班医生完成(主班医生不能休班,如有事找别人代替)。主班医生必须把病人病情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余由分管医生负责。

6.分管医生必须按时完成病历书写,主班与值班医生必 须完成交接班记录,如不能完成,按医院规定扣除相关绩效工资。

7.分管医生职责: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医嘱的下达、医保登记、药物的开具与使用、相关检查的确认、病人病情的变化观察及病历讨论、药物反应及医疗事故的汇报情况,不能出现搭车用药、搭车检查、出院带药及扣没有做的治疗项目的费用,如有此种情况由医务科追究分管病人医生责任进行处罚。

8.分管医生和护士必须同时要求病人在院,不能回家,不能出现挂床,外出检查应由医生签字。

9.病人出院时应当即办理出院手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即时办理的,主管医生必须向护士交待,病人离院后不能产生任何费用。

10.病人如名字错误需修改由主管医生向护士长申请,由 护士长按身份证去医保部门办理,其他人员无权办理,医保部门要做好登记备案。

11.不能收治与科室收治范围不相符的病人,否则按医院 规定处理。

12.病人的所有治疗必须与病人病情相符合,不能为了报 销而改变病人病名。

13.临时医嘱用药只能开单次药量,XX类疾病的病人,XXX必须合理开具处方,一次只能开具一日用量,不能出现出院带药情况。

14.不见病人,凭印象、凭别人授意编造病历,编造护理记录的,一经发现,即作停班待岗处理,病历记载必须真实,人员签名必须真实,严防冒名顶替和代签。

15.无执业资格人员不能单独实施手术及有创操作,下医嘱必须有带教医师亲自签名。

16.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施治施护,严防差错事故。无执业资格人员施治施护造成差错和事故,其他人员违反操作规范造成的责任事故,损失有当事人自己承担。

17.按照规范,手术做好术前检查,严格掌握手术指症和适应症。

第四篇:疼痛科工作制度

疼痛科工作制度

一、据医院要求,疼痛科每周设五天半门诊。

二、按照医院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不得无故不到岗、脱岗和空岗,否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对所有到疼痛科就诊的病员都应尽力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服务热情,登记完整,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就医环境。

四、负责全院所有疼痛病人的咨询、检查、诊断和治疗,接受临床各科的会诊邀请。

五、对收住院的病员,按照医院对临床各科的要求,认真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并合理收费。

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正常的医疗工作,如:值班、交接班、病历书写、病历讨论、业务学习、科间会诊等。

七、在诊治常见疼痛性病的同时与临床各科共同开展恶性疼痛的诊治,如:各种神经痛、晚期癌痛等。

八、工作中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及疼痛科工作原则,不得疏漏,如遇疑难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以便妥善处理。

九、上班后认真打扫辖区卫生,经常保持工作区的环境清洁整齐。

十、对进修、实习医师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认真带教,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

第五篇:疼痛科规章制度

疼痛科规章制度

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操作医师必须认真填写。

2、操作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手术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手术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操作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治疗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诊治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四、仪器管理制度:

1、操作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用具和仪器。

2、操作完成后应关闭各种开关。

3、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4、简易呼吸器等抢救用具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所有非一次性使用物品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器械液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

3、放置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毁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疼痛诊疗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

2、交接抢救箱、操作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

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诊疗工作和科内院内会诊工作。

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

七、疼痛科恢复室工作制度:

1、疼痛科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疼痛科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八、疼痛治疗制度:

1、疼痛门诊除遵守门诊部的一切规章制度外,强调病历的书写要规范化,保管及随访要常规化。

2、病人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3、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或请有关科室会诊、研究治疗方案。

4、治疗后患者要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

5、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6、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出疼痛门诊。

7、术后疼痛治疗的病人要及时下医嘱,交待护士观察病情,每天至少一次巡视病人,调整用药剂量及速度。

九、人才培养制度:

1、科主任负责全科各级医师的培养工作,须有计划、明确任务,并有一定的检查考核制度。

2、住院医师应到循环及呼吸内科等科室轮转学习半年至一年。每年写1篇论文或译文。

3、主治医师除临床工作外,应在科主任指导下承担临床科研项目,每年写出1-2篇论文或文献综述。

4、争取和创造条件对各级医师分批选送学习外文和进修。

5、由科主任或高年主治医师负责教学工作,担任医学生的授课任务,按统一教学大纲备课。在主治医师指导下,由高年住院医师指导医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

6、招收进修医师,以临床实践为主,兼学理论。

十、业务学习和科研制度:

1、由科主任或一名高年医师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内容有:交流临床疼痛治疗经验、重要病例讨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临床新药和新技术介绍,科研课题报告会等。

2、病例讨论主要是讨论疑难病例或并发症病例。手术后24小时内死亡病例,应在一周内进行全科讨论,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疼痛治疗水平。

3、科研计划由科主任同有关人员制订,开始前应在本科内做开题报告。

4、科研成果应在科内报告并存入科研档案。

1、疼痛科医师在术前一天到病房熟悉病人病例、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人,充分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和全身情况,作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2、疼痛科医师应于麻醉前检查麻醉药品,必须做到三查(查药物名称、浓度、剂量),并检查麻醉用具和急救设备。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材,补充麻醉药品,对麻醉器材、药品应妥善保管,定期检查,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并建立帐目,严格交接手续。

3、麻醉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病情,按规定填写麻醉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与术者共同处理,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者不得擅离岗位、任意交谈、阅读书报或参观其它手术。

4、手术结束后,待病情许可方能将病人送回病房。到病房后应向值班医护人员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5、易燃、易爆等危险药物要妥善保管。药柜要加锁。药瓶标签不明严禁使用。

6、疼痛科医师应于术后进行随访,并将有关情况填写于麻醉记录中,如有并发症,应协助临床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发生经过、治疗情况及效果。

7、夜班交班前清洁办公室、值班室的卫生。疼痛科人员岗位职责

一、疼痛科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3.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4.领导本科室医生工作,参加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操作。

5.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晋升、奖惩提出具体意见。6.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7.组织并担任教学,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开展疼痛学的研究工作。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8.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与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本科室工作。

9.审签本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和报销,检查使用与保管情况。10.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二

二、疼痛科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疼痛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理论提高工作。2.参加和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工作。担负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医师和做好疼痛诊疗工作。组织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手术操作。

4.指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就,根据本科情况应用于临床。5.担任教学、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6.副主任医师职责可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三

三、疼痛科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医师(士)、进修、实习人员施行疼痛诊治工作。

2.着重担任疑难病员的诊治和教学、科研工作。

3.承担病房、疼痛门诊的相关工作,其他职责与疼痛科医师同。

四、疼痛科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教学、科研的具体工作。2.操作中,经常检查输液及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记录单。如出现异常变化,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3.手术后,对危重病患亲自护送,并向病房护士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4.手术后进行随访,将有关情况记入记录单,并做出操作小结。5.遇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6.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7.积极开展疼痛诊疗的研究,参加科研及教学,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8.协助各科治疗病患。

疼痛科医疗操作规程

一般诊疗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进过必要的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好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生在场指导。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必要时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内盛高效碘一小瓶、75﹪酒精两小瓶。敷料罐一个(内盛棉球)短镊子一把(置于器械液中)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无菌手套一副。7.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免发生意外。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用肥皂水洗净、剃去毛发。

(2)用高效碘以穿刺(注射、切开)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涂擦,待干后,以75﹪酒精脱碘。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按上法重新消毒。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操作中应密切关注患者面色、表情、呼吸、脉搏等,有不良反应应停止操作,并予相应处理。

5.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操作部位以无菌棉球压迫片刻,再用胶布固定。

下载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疼痛科工作制度

    疼痛科工作制度 一、据医院要求,疼痛科每周设全天无假日门诊。 二、按照医院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不得无故不到岗、脱岗和空岗,否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对所有到......

    疼痛管理

    急诊外科疼痛管理试行方案 一. 术前疼痛知识教育 1. 术前向病人讲述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常用的控制术后疼痛的药物及副作用;向接受PCA治疗的病人讲述给药的方式和时机,以达到良好......

    设备科规范化管理

    设备科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先进医疗设备被大批引进医院,因此,对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科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

    疼痛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疼痛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1、在院长或医务科领导下,负责门诊护理 、护理教学和科研,以及护理管理工作。 2、 负责本院护理工作年度计划和护理质量监测控制方案的制定、 实施、检......

    疼痛科健康教育制度

    疼痛科健康教育制度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系统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

    疼痛科病历书写

    疼痛科常见病种标准病历(电子版知识库)常见病种1. 头痛2.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 经痛3. 颈椎病4. 肩周炎5.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6. 带状疱疹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 神经痛、带状疱疹......

    疼痛科出科小结

    疼痛科出科小结 1、疼痛科出科小结 在疼痛科实习期间,我能认真遵守科室的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主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差错事故发生。带教老师的的指导下,......

    疼痛科人员岗位职责

    疼痛科人员岗位职责 一、ICU 医师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承担临床科主任的全部职责,是疼痛科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