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4:1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

第一篇:深圳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送审稿)》

起草说明

为了加强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送审稿)》(以下简称《办法(送审稿)》),拟在出台后取代《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现将《办法(送审稿)》起草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给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加快建筑废弃物科学处臵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配套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建筑废弃物部门职能调整和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

一是光明新区“12.20”事故损失惨重、暴露出建筑废弃物管理方面的许多短板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对建筑废弃物管理的部门职责分工进行了重新调整。在新形势下,我市急需全面修订现行法规,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建筑工地、泥头车、受纳场和综合利用厂等环节的闭

环管理。

二是《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原由市城管局牵头,以市容环境和泥头车安全管理为核心,现需结合主管部门特点,充实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原由市住建局牵头起草,主要内容为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急需将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等处臵全过程管理纳入其中,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

三是省住建厅正在牵头起草《广东省建筑废弃物处理条例》,从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看,与已废止的《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差别较大,管理模式有较大变革,措施手段也有不少创新点,《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现有内容需相应调整并与其衔接。

鉴于当前我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形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需尽快通过立法层面解决职能划转后相关部门职能分工和执法依据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

二、起草的主要依据

《办法(送审稿)》系在《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臵管理规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广东省建筑废弃物处理条例》(以下简称《省条例》)包括初稿、送审稿(9.28)和送审稿(10.18)等版本进行起草。

三、特别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由法律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国务院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除此以外,其他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部门规章、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章)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但我市建筑废弃物管理行政许可并不完全由《条例》设定,部分许可事项的执法依据来源于《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废止,导致包括:运输车辆准运、受纳场受纳和关闭、闲臵、拆除等许可事项缺乏法律依据,《办法(送审稿)》作为政府规章无权制定,而新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但运输准入和退出、受纳场建设及运营管理系建筑废弃物监管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本次《办法(送审稿)》

起草对原行政监管模式进行了相应调整,即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令第412号)、《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建设部令第135号)以及《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粤机编办发﹝2017﹞78号),设臵了加强全链条管理的建筑废弃物处臵核准。

四、起草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调整

《办法(送审稿)》适用于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运输、中转、回填、受纳、综合利用等处臵活动,名称无需单独强调运输一项;且对建筑废弃物减排亦作了相应规定,而减排不属于处臵范畴,名称中删除“运输和处臵”更为合理,故将名称调整为《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

(二)调整机构职责

在《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建筑废弃物管理职能及机构编制的通知》(深编﹝2016﹞8号)关于职能划转的要求,参考《省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各行政部门职责,分解责任,健全完善建筑废弃物监管工作机制。其中,在监管职责方面,进一步明确建设、交通、水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

内对违法处臵建筑废弃物行为的查处职能;而在受纳场规划建设和提供用地保障方面,在建筑废弃物专项资金规划审批和处臵费、减排及综合利用财政补贴监管方面,分别对规划、财政部门和各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三)建立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及责任人制度

明确将建筑废弃物分类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为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提供立法保障。同时,为了做好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办法(送审稿)》参考《省条例》有关规定实行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由建设单位负责承担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工作的主体责任,同时对施工单位和受纳场所执行分类提出要求,并规定相应法律责任条款,确保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工作落到实处。

(四)将建筑废弃物减排设计及处理方案备案调整为排放处臵核准

《条例》及《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对建筑废弃物主要排放主体之一“建设单位”的监管制度存在瑕疵,表现为:针对既有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拆除和改建工程的监管,采用“市规划国土和住建部门审批+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备案”模式,且该审批并不涉及排放监管内容;而针对新建工程项目的监管,仅采用“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备案”模式,未能充分发挥住建部门对建筑废弃物源头监管 的重要作用。本次《办法(送审稿)》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命令》(国务院令﹝2004﹞第412号)和《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引发<广东省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粤机编办发﹝2017﹞78号)关于城市建筑垃圾处臵核准的规定,结合深编﹝2016﹞8号文件规定,将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案备案调整为处臵核准,加强源头监管。同时,将建筑废弃物运往异地的情形纳入核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五)提出海域排放监管

我市海陆运输系统均较为发达,并大范围辐射周边城市,而现行规定仅规范了建筑废弃物陆路运输,对海域运输及排放的规范尚属空白,导致该环节监管缺失。本《办法(送审稿)》起草参考《省条例》增加相关规定,弥补立法空白。

(六)保留原“两牌两证”运输管理制度,配套建立车辆标识管理制度

《办法(送审稿)》保留原“两牌两证”运输管理制度,由交通部门负责相关备案、换证工作,并进一步对运输单位硬件配套、管理制度等作出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运输准入管理,参考《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增加车辆标识规定。

(七)删除原纸质联单管理操作,放开联单管理形式并着

重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联单管理机制原旨在加强建筑废弃物全程监管,《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关于联单管理的规定较为分散,在“总则、排放、运输、受纳”各章均有规定。但实践中,原纸质联单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易被涂改、替换、遗失,及备案制度不全等)易导致管理混乱,并未发挥其应有作用。而当前实行信息化管理乃大势所趋,更能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及有效性,以提高监管效能。本次《办法(送审稿)》起草保留联单管理机制,删除原纸质联单操作规定,放开操作形式,为未来灵活使用电子、纸质联单管理提供制度空间,并着重建立健全建筑废弃物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建筑废弃物全程监管。

(八)提出水上运输监管

《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仅涉及船舶污染、路源污染等监管,并不涉及建筑废弃物水上运输监管。事实上,我市水上运输建筑废弃物活动相对活跃,但立法并未对水上运输监管进行规定。本次《办法(送审稿)》起草参考广州市和上海市的做法,建立经营建筑废弃物水运中转港口设施的备案监管模式,完善相关立法。

(九)提出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按建设工程基本程序实施

《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于2016年1月1日经《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宣告废止,无法继续以核发《受纳证》方式执行受纳场建设监管。实际上,该监管方式仅为事前监管,缺乏对受纳场实施规划、建设及运营的后续跟踪管理,且未建立配套安全生产及日常监管制度。而“12.20”相关事故调查报告指出,受纳场主要功能是受纳建设工程产生的余泥渣土,属于市政基础设施中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应当依法办理施工图设计和用地、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审批许可。

《办法(送审稿)》参考《省条例》有关规定,将受纳场规划、建设纳入工程监管,明确提出新建受纳场应向规划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和工程规划审批手续,按照建设工程基本程序实施并应符合相关建设运营技术规范,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风险跟踪、监测、预警、处臵工作机制。从城市发展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全程监管两个层面,切实保障我市建筑废弃物处臵的有效监管。

(十)建立建筑废弃物临时中转场所、临时纳土工程和工地内(间)土石方回填备案机制

实践中,存在擅自利用基本农田、报废鱼塘等堆填建筑废弃物的行为,与合法的回填或纳土工程相互混淆,因缺乏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加大了行政监管难度,可能导致产生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为改变此种现状,《办法(送审稿)》建立临时中

转场所、临时纳土工程(场所)和工地内(间)土石方回填备案机制,并明确具体监管部门,以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监管和服务水平。

(十一)提出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运营监管及环境监测 当前,我市关于受纳场排放、处臵建筑废弃物监管,以及因受纳场运行、闲臵、关闭、拆除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监测评估的立法欠缺,导致该环节监管缺失并引发重大安全隐患。本次《办法(送审稿)》起草参考《省条例》,提出建筑废弃物关闭、闲臵或拆除审批制度,要求从项目运营到封场移交前进行工程安全质量连续监测。同时,强化环保部门在建筑废弃物处臵工作中的监管职能。

(十二)提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规范管理

当前,国家到地方关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立法欠缺,包括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准入及退出、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及投放等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综合利用环节直接反映了建筑废弃物科学处臵和资源化利用的能效,如未能对该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监管,或将最终导致整个监管过程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次《办法(送审稿)》起草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原则、综合利用企业备案及生

产规范等规定,并规定相应法律责任条款,以初步建立相关监管机制。

(十三)删除共六项制定配套制度(办法)的规定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多项配套制度或办法,截止至本次《办法(送审稿)》起草时,或尚未出台,或已出台尚在执行,或已然失效。故本次《办法(送审稿)》删除相关表述,具体包括:电子联单管理办法、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及车辆管理档案备案办法、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性能统一检测制度、运输车辆驾驶员备案(换证)办法、运输单位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以及受纳场管理规范。

(十四)删除关于建筑废弃物处臵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执法内容的规定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规定执法事项涵盖了建筑废弃物处臵过程中发生(发现)的其他违法行为,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伪造或变造机动车号牌及其他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规定行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或受纳场所未按市容环境卫生保护规定采取扬尘污染防治等保洁措施,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等。考虑到其他相关违法行为已有专门法律法规规范,从集中梳理建筑废弃物执法工作的角度出发,本次《办法(送审稿)》相应删除了其他执法内容。

五、征求意见和采纳情况

《办法(送审稿)》于2016年11月28日征求了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规土委、发改委、财政委、人居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经信委、安监局、水务局、城管局、公安交警局、建筑工务署、自卸车协会等22家单位征求意见,各方均认可《办法(送审稿)》主要内容,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于2017年3月29日至4月15日,通过门户网站进行了公众意见征求;于2017年5月3日,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进行评审及风险评估。对于以上收集的意见,市住房和建设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吸纳。未采纳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原零星建筑废弃物(即家庭装修废弃物)处臵的监管及执法部门问题上:

市城管部门、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提出由住房建设部门作为零星建筑废弃物处臵的监管及执法部门。根据《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家庭装修废弃物已纳入“城乡生活垃圾-其他垃圾”,由市、县(区)级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即由我市城管部门负责。因此,本次《办法(送审稿)》起草明确处理范围不包含该类建筑废弃物,并对应删除原零星建筑废弃物处臵的条款。

第二篇: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260号 【发布日期】2013-11-29 【生效日期】2014-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60号)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九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2013年11月29日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妥善处置建筑废弃物,根据《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中转、回填、受纳、利用等处置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工程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和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

法律、法规对建筑废弃物排放、利用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部门)负责建筑废弃物的减排与回收利用管理,向建设单位发放建筑废弃物管理联单并对其遵守联单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管,规范建设项目建筑废弃物运输业务的发包行为,监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并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依法追究建设、施工等相关单位违法处置建筑废弃物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四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交通部门)负责对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及其运输车辆的道路运输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指导、监督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废弃物处置活动。

第五条 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行驶禁行路段核发道路通行证,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在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第六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管部门)负责建筑废弃物受纳管理,对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受纳建筑废弃物、运营及遵守联单制度等情况进行监管,对建筑废弃物处置过程中污染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七条 规划国土部门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和综合利用设施规划并纳入城市发展中长期规划,对在政府储备建设用地内乱倒建筑废弃物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止并及时报告城管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筑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在水源保护区内乱倒建筑废弃物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水务部门负责对在供排水设施、河道、水库、沟渠等管理范围内乱倒建筑废弃物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指导、监督水务工程建筑废弃物处置活动。

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对在山地、林地、菜地、公园、绿地、海洋、海域等范围内乱倒建筑废弃物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八条 建立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决策建筑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指定的部门、机构负责召集,成员单位包括本办法第三条至第七条规定的部门以及与统筹、协调、决策事项有关的其他部门、单位。

第九条 建筑废弃物处置应当符合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分类管理的原则。

鼓励建筑废弃物减排和回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建筑废弃物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应当循环利用;不能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处置。

产生建筑废弃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依法分类收集排放和处置建筑废弃物、及时消除建筑废弃物污染的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建筑废弃物混合排放和回填,不得在公共场所及其他非指定的场地倾倒、抛洒、堆放或者填埋建筑废弃物。

第十条 建筑废弃物管理联单由市建设部门统一格式制作。联单由建设、施工、运输单位和填埋、中转、回填、综合利用等受纳场所(以下统称受纳场所)分别签署,并交回城管、建设部门备案。

建设、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指派监管员签署联单,运输单位应当指派执行当次运输任务的驾驶员签署联单,受纳场所应当指派办理受纳手续的当事值班人员签署联单。各联单签署人是联单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根据管理实际和技术条件,建设部门可以会同城管等部门实行电子联单管理并按程序制定电子联单管理具体办法,电子联单应当附注排放单位、运输单位及车辆、受纳场所等必要的相关管理信息。第二章 排放管理

第十一条 市建设部门应当加强建设项目建筑废弃物运输业务的发包管理,要求市、区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施工总承包企业违反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等处置管理规定的违约责任。

第十二条 新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以及本市建筑废弃物减排利用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后,编制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报建设部门备案。

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一)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如实填报建筑废弃物的种类、数量、运输路线和时间、处置场地等事项;

(二)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与运输单位签订的运输合同及运输车辆基本情况;

(三)合法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同意受纳的证明材料或者在建工程需回填受纳土方的证明材料(含异地填埋、中转、回填、综合利用);

(四)水务部门出具的水土保持方案批准文件;

(五)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

建设部门核发建筑废弃物排放备案凭证时,应当一并向建设单位核发联单格式文本,建设单位根据建筑废弃物排放的实际需要自行印制。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确定的运输单位应当向市公安交警部门申请核定建筑废弃物运输路线,市公安交警部门根据道路交通流量、交通管理工作需要以及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信息等情况,在受理申请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定。

建筑废弃物运输时间应当符合市公安交警部门会同市建设、城管、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的车辆通行时间。

确需变更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新签订的运输合同、运输车辆基本信息资料到建设部门办理变更备案。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现场周边和出入口的环境卫生管理,采取有效保洁措施:

(一)工地出入口内侧应当进行硬化处理;

(二)设置冲水槽,配备高压冲洗设备并对驶离工地的车辆进行冲洗、查验,确因现场条件限制不能按标准设置冲水槽的,应当提供情况说明及解决方案;

(三)设置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泥浆、污水、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方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四)工地泥浆应当经过沉淀、晾干或者采取固化措施后方可运送至指定受纳场所。

施工单位进行管线铺设、道路开挖、管道清污、绿化等工程的,必须设置围栏,隔离作业,采取有效保洁措施,并及时运输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施工完毕48小时以内应当清理遗留的建筑废弃物并运至受纳场所。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设置专职从事建筑废弃物装载、保洁的监管员,并在工地出入口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出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视频影像资料保存1个月。

未经监管员签署建筑废弃物管理联单的,建筑废弃物不得运出工地。监管员签署联单并经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驾驶员核对签字后,监管员留存施工单位一联,将剩余联单交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驾驶员。

施工单位应当将监管员记载的联单情况纳入施工日志。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应当对监管员履行建筑废弃物装载、保洁的监管行为负责。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允许有超载、未密闭化、车体不洁、车轮带泥、车厢外挂泥等情况的车辆出场,不得将建筑废弃物交给个人、未取得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资质的运输单位或者未取得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车辆检测合格证明的车辆运输。

施工单位违反建筑废弃物管理规定的情况,纳入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并对单位和项目经理分别记录;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违反建筑废弃物管理规定的行为未尽监理职责的,其行为纳入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并对单位和项目总监分别记录。

施工单位违反建筑废弃物管理规定的行为在3次及以上,或者因违反建筑废弃物管理规定的行为受到黄色警示2次及以上、红色警示1次及以上的,建设部门可以派员或者委托安监机构驻场监管。第十七条 房屋内部装饰装修、修缮维护等依法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备案的建设活动产生的零星建筑废弃物,由业主或者物业服务单位实施袋装,在物业服务单位指定的地点统一堆放且不得超过48小时,运输至合法的受纳场所进行处置。

运输前款规定零星建筑废弃物的车辆,应当具有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证件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规定的准运证。第三章 运输管理

第十八条 个人不得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经营业务。

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资质,按照《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建立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技术档案,并到交通部门办理运输单位及车辆的管理档案备案,取得备案凭证。

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及车辆管理档案备案的具体办法由市交通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在本市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的车辆应当安装符合国家和广东省规定标准的卫星定位行驶记录仪并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取得具备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车辆检测合格证明。

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安全性能、综合性能、环保排放、密闭性能等集中统一检测程序制度,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公安交警、城管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本办法施行起12个月内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运输单位在运输建筑废弃物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道路行驶的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必须保持整洁,禁止车轮带泥、车厢外挂泥;

(二)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不得沿途泄漏、遗洒,泥浆应当使用专用罐装器具装载运输;

(三)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不得超高超载超速;

(四)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并经依法确定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五)建筑废弃物应当运输至经批准的受纳场所,进入受纳场所后应当服从场内人员的指挥进行倾倒;

(六)随车携带车辆管理档案备案凭证、检测合格证明、联单及相关运输证照。

第二十一条 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驾驶员应当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市交通部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书。持有非本市交通部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在本市驾驶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人员,应当到市交通部门备案,换领本市核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市交通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驾驶员应当核对施工单位监管员签署、移交的联单,确认无误后签字;在建筑废弃物运至受纳场所并办理受纳手续后,应当交由受纳场所当事值班人员签字,并留存运输单位一联后,将剩余联单移交受纳场所当事值班人员。

第二十三条 对经备案的建筑废弃物减排和处理方案中确定的运输单位,纳入不良行为记录制度管理范畴。

运输单位及其运输车辆、驾驶员的不良行为记录,应当在建设、交通、公安交警、城管部门等政府网站、本市主要媒体进行公开警示。不良行为情节严重的,由交通、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依法采取责令整改、处以行政处罚等措施。

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不良行为记录制度,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建设、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 受纳管理

第二十四条 设立受纳场所的,应当向城管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证。工地内部或者工地之间进行土石方平衡回填的,无需办理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证,由建设部门按照本市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第二十五条 城管部门负责办理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市城管部门应当根据管理实际,明确市、区城管部门办理受纳许可的职责分工,经规定程序审查后向社会公布。

符合以下条件的,城管部门应当核发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证:

(一)取得规划国土、建设、环境保护、水务等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提供受纳场的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受纳场运营管理方案、封场绿化计划、水土保持方案等资料;

(三)受纳现场作业摊铺、碾压、除尘、照明、计量等设备和排水、消防等设施符合本市规定的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管理规范要求;

(四)受纳场出入口按照建筑工地出入口管理要求设置视频监控系统、采取保洁措施,并经城管部门验收合格。

市城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公布经许可的本市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相关必要信息。

第二十六条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应当加强作业现场周边和出入口环境卫生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在出入口设置相应的冲洗设施、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对出场车辆采取除泥、冲洗等保洁措施,防止车辆带泥污染道路。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的管理规范由市城管部门会同建设等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制定。

第二十七条 受纳场所当事值班人员在办理建筑废弃物受纳手续时,应当与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驾驶员核对联单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并接收剩余联单。

填埋、中转、综合利用等受纳场所应当将联单留存一联,剩余联单在次月5日前经统计制表后送城管部门。

回填受纳场所应当将联单留存一联,剩余联单在次月5日前经统计制表后送建设部门。

异地填埋、中转、回填、综合利用的,受纳场所留存一联,剩余联单由运输单位在次月5日前经统计制表后送建设部门。

第二十八条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未经批准不得受纳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非建筑废弃物。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应当在封场停止受纳30日前报原发证机关。受纳场停止受纳后,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封场计划实施封场。

第二十九条 建筑废弃物处置实行统一收费制度,具体办法由物价部门会同财政、建设、城管等部门制定,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执行。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建设部门应当会同交通、公安交警、城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及相关管理制度,实现以下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即时共享:

(一)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基本情况及建筑废弃物减排、处理方案;

(二)运输单位资质及运输车辆情况;

(三)受纳场所地点、最大容量和实际容量等情况;

(四)建筑废弃物回填信息;

(五)施工单位与建筑废弃物处置相关的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

(六)运输单位建筑废弃物运输不良行为记录;

(七)建筑废弃物运输时间和运输线路;

(八)在线填报的联单统计报表信息;

(九)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综合利用场所相关信息;

(十)其他必要的监管信息。第三十一条 建设、交通、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置的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统计、运输合同履行等情况;

(二)联单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建筑废弃物处置设施的运营、使用情况;

(四)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情况;

(五)施工工地文明施工情况,包括保洁措施、建筑废弃物装载等情况。

监督检查的方式包括书面检查、现场检查、现场核定等。

第三十二条 交通、城管、水务等部门可以委托公安交警部门对在道路上的建筑废弃物违法处置行为实施行政执法。

前款所称“行政执法”包括行政检查、立案、调查取证、行政处罚、有关物品的处理等。

第三十三条 公众可以通过市政府统一设立的举报热线对建筑废弃物处置违法活动进行举报和投诉。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到现场调查、处理,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三十四条 违反规定处置建筑废弃物造成倾倒、污染,除依法责令限期清理、处以行政处罚外,对当事人逾期仍未清理的,由依法查处该违法行为的部门组织清理,依法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清理费用,由组织清理的部门依法追偿;但相关法律、法规对拒不清理行为规定了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相应部门可以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对无法查明违法倾倒、污染行为人的无主建筑废弃物,由被违法倾倒、污染场所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组织清理,依法应当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的清理费用,组织清理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可以在明确违法行为人后依法追偿。

相关部门作为被违法倾倒、污染场所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组织清理无主建筑废弃物前,应当制定处理方案,向市、区财政申请费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出租、出借、倒卖、转让、涂改、伪造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证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处以2万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将建筑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合进行排放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3000元罚款;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废弃物进行排放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3万元罚款。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将建筑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合进行排放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1000元罚款;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废弃物进行排放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2万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在非指定的场地倾倒、抛洒、堆放或者填埋建筑废弃物的,由本办法第三条至第七条规定的具有查处职责的相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清理,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属第一次违法的,按每立方米500元的标准处以罚款,罚款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属第二次及以上违法的,按每立方米750元的标准处以罚款。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备案排放建筑废弃物的,由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3万元罚款。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变更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未办理变更备案的,由建设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罚款。

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规定采取保洁措施的,由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0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将建筑废弃物交给个人、未取得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资质的运输单位或者未取得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车辆检测合格证明的车辆运输的,由建设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以10万元罚款。

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准许有超载、未密闭化运输、车体不洁、车轮带泥、车厢外挂泥等情况的车辆出场的,由建设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对施工单位按每次每车处以5000元罚款。

第四十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施工过程中造成市容环境污染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属第一次违法的,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50元罚款,罚款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二)属第二次及以上违法的,每增加一次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前次处罚标准2倍的罚款。

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未在施工完毕48小时以内清理遗留的建筑废弃物并运至合法受纳场所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给予警告;逾期仍未清理的,处以5000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资质或者管理档案备案凭证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业务的,或者个人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经营业务的,由交通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0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以10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有下列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二)项规定,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未密闭化运输,泥浆未使用专用罐装器具装载运输,车身不整洁,车轮带泥、车厢外挂泥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按每次每车处以5000元罚款;在运输过程中沿途泄漏、遗洒建筑废弃物污染道路的,由城管部门、交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限期清理,并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200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三)、(四)项规定,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有超高、超载、超速,冲禁令,不按规定时间和线路行驶,无通行证和未悬挂机动车号牌、使用伪造或者变造机动车号牌、故意遮挡或者污损号牌、拼装、改装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等交通违法行为的,由公安交警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或者处以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六)项规定,未随车携带车辆管理档案备案凭证、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公安交警部门按每次每车处以300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五)项规定,未将建筑废弃物运输至经批准的受纳场所的,或者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入场后不服从场地管理人员指挥进行卸载的,由城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并按每次每车处以5000元罚款;

(四)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无《道路运输证》,驾驶员未取得市交通部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书的,由交通部门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罚;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未取得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车辆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公安交警部门按每次每车处以2万元罚款,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扣留运输车辆;

(五)强迫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驾驶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交警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运输单位或者相关责任人处以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六)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超载或者有其他交通违法行为,造成市政道路、公路、路面井盖等公共设施损毁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运输单位或者相关责任人处以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七)运输单位不良行为记录达到规定程度,或者发生较大级别以上(含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由交通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依法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证,擅自受纳建筑废弃物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其补办手续或者限期清理,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属第一次违法的,按违法受纳建筑废弃物每立方米处以50元罚款,罚款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二)属第二次及以上违法的,每增加一次按违法受纳每立方米处以前次处罚标准2倍的罚款。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受纳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范围以外的其他垃圾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属第一次违法的,按受纳其他垃圾每立方米处以50元罚款,罚款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二)属第二次及以上违法的,每增加一次按受纳其他垃圾每立方米处以前次处罚标准2倍的罚款。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在1年内具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5次以上的,城管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建筑废弃物受纳许可证。

本条规定清理费用的承担,参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办理。

第四十四条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保洁措施不落实,污染周边环境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属第一次违法的,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50元罚款,罚款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二)属第二次及以上违法的,每增加一次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前次处罚标准2倍的罚款。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超过受纳场的计划受纳容量继续受纳,或者未按计划实施封场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业主或者物业服务单位委托无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证件或者无准运证的车辆运输零星建筑废弃物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3000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业主或者物业服务单位统一堆放零星建筑废弃物超过48小时的,由城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500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将零星建筑废弃物运送至合法受纳场所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车主按每次每车处以3000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领取准运证运输零星建筑废弃物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车主按每次每车处以3000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建筑废弃物联单管理制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建设、城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

(一)伪造、擅自涂改、变造联单的,处以1万元罚款;

(二)拒不执行联单制度的,处以3万元罚款;

(三)违反联单管理其他具体规定的,按每次每车处以500元罚款。

建设、施工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建设部门实施处罚;受纳场所(回填除外)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城管部门实施处罚;建设、城管部门发现运输单位有违反联单管理行为的,应当通知交通部门纳入运输单位不良行为记录。

按照本条规定对单位处以罚款的,对联单管理直接责任人处以5000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建设、交通、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流(液)体、沙石、粉状煤灰、矿渣或者其他原材料、废弃物在运输过程泄漏或者乱倒卸,造成道路污染的,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由交通、城管部门分别依法处理。

货物堆场、停车场、混凝土搅拌场、矿场、采石场、沙场、取土场等场地未采取保洁措施,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的,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城管部门依法处理。

本办法施行前尚未清理的无主建筑废弃物,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清理。

第四十九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对违法行为处罚计算罚款时,违法排放、造成污染、受纳的建筑废弃物以及违法受纳的其他垃圾不足1平(立)方米的,按1平(立)方米计算。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1998年4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70号发布,根据2004年8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5号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余泥渣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精选)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

(草 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拆除、清理、平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河道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废弃物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四条 建筑废弃物处置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地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工作。

市、区、县级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在同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建筑废弃物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活动的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居民装修、装饰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活动。

公安、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水务、规划等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实施本条例。

第八条

建筑废弃物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由市物价、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章 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

第九条

排放、运输、消纳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处置前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第十条 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按不同工程类别,相应取得发展改革、国土房管、城乡建设、交通、水务、规划、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平整场地、建(构)筑物拆除、建筑施工或者道路开挖的文件。

(二)具备核算建筑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资料。

(三)工地出口应当设置洗车槽、车辆冲洗设备、沉淀池以及道路硬化设施,并符合相关标准。因施工条件限制不能设置前述设施的工程,应当具备有效的保洁方案。

(四)具备建筑废弃物处置方案。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地点、种类、数量、消纳场地等事项;建设单位未能确定消纳场地的,应当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提出建筑废弃物消纳申请。

(五)已经与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运输单位签订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

第十一条 运输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在本市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具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三)自有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总核定载质量应当达到三百吨以上。全部使用四点五吨以下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总核定载质量可以在三百吨以下,但应当达到一百吨以上。

(四)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拥有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车辆停放场地。

(五)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具有《机动车辆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

(六)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当统一颜色和标志,车厢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车厢尾板具有自动、人工挂钩及防漏槽,车厢密闭,外观整洁无破损,并安装使用车顶标识灯以及转弯语音提示、车载定位监控系统等。

第十二条 设置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按不同用地类别,相应取得国土房管、城乡建设、水务、农业、规划、林业和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或者平整场地的文件。

(二)具备核算建筑废弃物消纳量的相关资料。

(三)有符合规定的摊铺、碾压、除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以及排水、消防等设施。

(四)消纳场地出口应当设置洗车槽、车辆冲洗设备、沉淀池以及道路硬化设施,并符合相关标准。因施工条件限制不能设置前述设施的工程,应当具备有效的保洁方案。

(五)具备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消纳方案。

第十三条 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排放、运输、消纳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对申请人提出的消纳申请,应当根据统筹安排原则指定消纳场地。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并向申请人书面告知原因。

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对符合条件的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同时发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废弃物排放人或者消纳人应当向原发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一)建设工程施工等相关批准文件变更的。

(二)建筑废弃物排放量或者消纳量发生变化的。

(三)建筑废弃物处置方案或者现场分类消纳方案需要调整的。

(四)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主体变更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应当向原发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一)营业执照登记事项变更的。

(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的。

(三)新增、变更过户、报废、遗失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

符合法定条件的,原发证机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第十五条 被许可人需要延续《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发证机构提出申请。

原发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对被许可人是否符合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在《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被许可人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相关规定重新申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第十六条 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和《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

第十七条 因抢险、救灾等进行紧急施工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应当在险情、灾情消除后二十四小时内告知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并补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手续。

第三章 建筑废弃物排放、消纳管理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建筑废弃物分为余泥、余渣、泥浆、其他废弃物四类。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与建筑废弃物混合处置。

第二十条 建筑废弃物排放场地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场地周边设置不低于二点二米的符合规范的围蔽设施。

(二)在建的三层以上的建筑物设置楼体围障。

(三)场地实行硬地化。

(四)施工期间每天定时对工地洒水,清除建筑废弃物。

(五)设置建筑废弃物专用堆放场地。

(六)拆除建筑物应当采取喷淋除尘措施并设置立体式遮挡尘土的防护设施。

(七)在出口处设置洗车槽、车辆冲洗设备和沉淀池。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配备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排放管理人员,监督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的规范装运。对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处置违反规定而未尽监督义务的施工工地,不得参加本市文明施工工地的评选。

运输单位应当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运输车辆作业进行监督管理,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要求做好运输车辆密闭启运和清洗工作,保证运输车辆安装的电子信息装置等设备正常、规范使用。

施工单位发现运输单位有违反处置规定行为的,应当要求运输单位立即改正;运输单位拒不改正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施工单位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到施工现场进行查处。

第二十二条 建筑废弃物排放量超过五万立方米或者施工工期超过半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在建设施工现场安装管理监控系统:

(一)属于市、区政府投资项目。

(二)申报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的。

(三)现场管理混乱或者发生等级事故,被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需要实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重点监控的在建项目。

在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覆盖的区域涉及建设施工现场周边的视频信息,由公安机关向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第二十三条 进行管线铺设、道路开挖、管道清污、绿化等工程必须按照市政工程围蔽标准,隔离作业,采取有效保洁措施,当日施工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清理完毕,并冲洗路面。工程竣工后二十四小时内应当将建筑废弃物清运完毕。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雇请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运输单位和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车辆运输建筑废弃物,并确保车辆装载后符合密闭要求、冲洗干净、符合核定的载质量标准,保持工地出入口清洁。

禁止车厢未密闭、未冲洗干净或者不符合核定的载质量标准的车辆驶离工地。

第二十五条 因重大庆典、大型群众性活动等管理需要,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可以规定限制排放建筑废弃物的时间和区域。限制排放的期间应当从《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中扣除,排放人应当在《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届满十日前,向原发证机构申请顺延。

第二十六条 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地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调配使用。

第二十七条 禁止在道路、桥梁、公共场地、城市绿地、供排水设施、水域以及其他非指定的场地倾倒建筑废弃物。第二十八条 消纳人应当在消纳场地设置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设施,保持消纳场地出入口的清洁,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十九条 消纳人不得擅自关闭消纳场地或者拒绝消纳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地达到原设计容量时,应当在停止消纳前三十日告知原发证机构,由原发证机构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 居民排放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处置。

(二)未实行物业管理、已实行生活垃圾处置社会化服务的居住区,委托该居住区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企业处置。

(三)未实行物业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置社会化服务的居住区,委托该居住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处置。

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的处置费用由产生废弃物的业主承担。

禁止随意倾倒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

第三十一条 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应当实行袋装收集,并按照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企业或者环境卫生管理站指定的地点堆放。

物业服务企业、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企业和环境卫生管理站应当雇请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车辆在二十四小时内清运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第三十二条 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引居民按照规定排放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组织清理辖区内难以确定当事人的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并对辖区内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企业和环境卫生管理站处置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进行指导和监管。

第四章 建筑废弃物运输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建筑废弃物运输全程监控系统,加强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监管。

第三十四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环保、城乡建设、交通等部门,根据城市建设、交通管理需要,制定建筑废弃物运输时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制定建筑废弃物运输时间方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二)运输时间避开出行高峰期。

第三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质监、公安、交通等部门制定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技术规范。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款规定的技术规范,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密闭性能、车容车貌的检验。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得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

第三十六条 建筑废弃物运输价格应当符合广东省有关建筑工程计价和综合定额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专业分包单位应当与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运输单位直接签订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应当包括双方单位名称,施工单位、运输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名单,运输线路,运输时间,运输车辆数量、车牌号码,消纳场地等内容。

第三十八条 运输建筑废弃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持车辆整洁、密闭装载,不得沿途泄漏、遗撒;禁止车轮、车厢外侧带泥行驶;严禁超载、超速。

(二)承运经批准排放的建筑废弃物。

(三)将建筑废弃物运输至经批准的消纳、综合利用场地,不得随意倾倒。

(四)运输车辆随车携带《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运输联单。

(五)按照建筑废弃物分类标准实行分类运输。泥浆应当使用专用罐装器具装载运输。

运输沙、石、灰、浆等建筑散体物料的,应当遵守前款第(一)项规定。

第三十九条 运输建筑废弃物和建筑散体物料造成道路污染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责令责任人立即消除污染影响。无法确定责任人或者未及时消除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消除污染影响。第四十条 建筑废弃物运输实行联单管理制度。联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一式多联。

施工单位应当在建筑废弃物运出工地前如实填写联单内容,经现场工程监理人员签字确认后交运输单位随车携带。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进入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地后,消纳场地管理单位应当核实联单记载事项,并将第一联交回施工单位,将第二联于每月月底前送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联单运输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条 鼓励采用水上运输等方式运输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水运中转码头应当取得码头经营许可证,配备符合市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要求的洗车槽、车辆冲洗设备、沉淀池、道路硬化设施以及除尘、防污设施,设置建筑废弃物分类堆放场地,并向市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综合利用管理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生产、销售、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优惠政策。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和发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鼓励企业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和进行再生利用。第四十三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列入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财政性资金予以支持。

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经贸、财政等部门制定消化、吸收和推广方案,并组织落实。

第四十四条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推广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办法,逐步提高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使用比例。

道路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优先选用建筑废弃物作为路基垫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非承重结构部位施工,应当在同等价格以及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政府投资工程与其他工程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比例作出规定。

第四十五条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生产相关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建材革新的有关规定以及产品质量标准。产品主要原料应当使用建筑废弃物。

第四十六条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依法享受税费、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资金支持。

第四十七条 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建筑废弃物调剂机制。建筑废弃物排放人和消纳人应当将排放或者需求信息提前报送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调配建筑废弃物优先用于综合利用项目。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各相关部门应当向该平台提供以下信息:

(一)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提供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事项、监督管理和处置动态等信息。

(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延长夜间施工作业时间证明、安全监理、建筑废弃物产品综合利用等信息。

(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供运输车辆视频监控记录、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情况和交通事故等信息。

(四)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运输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运输车辆驾驶人员从业资格等信息。

(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提供查处违反本条例案件的信息。

(六)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平整土地排放、消纳建筑废弃物情况,查处非法用地填土案件等信息。

(七)其他需要部门共享的信息。第四十九条 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建筑废弃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录制度,对建筑废弃物处置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录情况。

施工单位处置建筑废弃物情况纳入建筑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体系进行管理。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将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处置建筑废弃物的情况提供给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路面监管执法力度,对各类非法改装、套牌、假牌、假证车辆和运输建筑废弃物、建筑散体物料违反禁行规定、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处理。

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办理情况及时抄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无《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运输建筑废弃物的,应当移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查处。

第五十一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执法机制,组织公安、城乡建设、交通等部门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定点定时开展建筑废弃物处置和建筑散体物料运输联合检查。发现违法行为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并作出行政处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排放、消纳建筑废弃物,有下列行为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消纳建筑废弃物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办理许可变更手续进行建筑废弃物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不按照建筑废弃物分类要求进行分类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将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与建筑废弃物混合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在道路、桥梁、公共场地、城市绿地、供排水设施、水域等区域倾倒建筑废弃物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在供排水设施、水域倾倒建筑废弃物的从重处罚。在其他非指定的场地倾倒建筑废弃物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工整顿。

(七)消纳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保持消纳场地出入口清洁,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消除污染影响,并按照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五十元罚款。

(八)消纳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关闭消纳场地或者拒绝消纳建筑废弃物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运输建筑废弃物和建筑散体物料,有下列行为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雇请不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运输单位或者不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车辆运输建筑废弃物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两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未确保车辆装载后符合密闭要求,未冲洗干净,造成工地出入口或者工地周边道路污染的,责令限期消除污染影响,并按照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五十元罚款;未确保车辆装载后符合核定载质量标准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运输建筑废弃物的,扣押运输工具,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已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未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运输建筑废弃物的,对运输单位处以每车次两千元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不按照广东省有关建筑工程计价和综合定额规定计算建筑废弃物运输价格的,对雇主处以运输合同金额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运输建筑废弃物和建筑散体物料的车辆不整洁、不密闭装载的,责令改正,可以扣押《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并按每车次处以两千元罚款;沿途泄漏、遗撒,车轮、车厢外侧带泥行驶的,责令改正,可以扣押《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并按每车次处以五千元罚款;造成道路污染的,责令其消除污染影响,并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加处一百元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承运未经批准排放的建筑废弃物的,处以每车次一万元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运输过程中随意倾倒建筑废弃物的,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处罚;造成道路污染的,责令其消除污染影响,并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加处一百元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未随车携带《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和运输联单的,处以五百元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不按规定分类运输建筑废弃物的,责令改正,可以扣押《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并按每车次处以两千元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不遵守联单管理制度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十)运输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安排专人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十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建筑废弃物水运中转码头不办理备案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和《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没收证件和标识,并对使用者按每次处以五千元罚款,对提供者按每次处以一万元罚款;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处置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的,由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不按规定委托居住地的物业服务企业、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企业或者环境卫生管理站处置建筑废弃物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两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随意倾倒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的,责令立即消除污染影响,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实行袋装收集,或者不在指定地点堆放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两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物业服务企业、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企业、环境卫生管理站雇请不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标识》的车辆或者不在二十四小时内清运装修、装饰建筑废弃物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在施工现场管理、签订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或者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由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未配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或者未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不与运输单位直接签订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拒绝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责令改正,并对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处以工程项目总造价百分之三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有下列情形的,由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吊销其《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一)有超过核定载质量标准装载,不密闭装载,沿途泄漏、遗撒,随意倾倒、处置建筑废弃物,承运未经批准排放的建筑废弃物等行为,一年内被处罚三次以上的;

(二)随意倾倒、处置建筑废弃物或者承运未经批准排放的建筑废弃物,情节严重的;

(三)所属的驾驶员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累计造成三人以上死亡,且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

第五十八条 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不依法办理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手续,不履行许可后监督管理职责的;

(二)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不按实际需求制定建筑废弃物运输时间方案,不建立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不依法完善建筑废弃物处置相关管理制度的;

(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不依法查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的;

(四)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施工安全监管职责,不依法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的。

(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依法查处运输车辆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的;

(六)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不提供运输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运输车辆驾驶人员从业资格等信息,不依法查处建筑废弃物处置涉及公路管理违法行为的。

(七)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不提供平整土地排放、消纳建筑废弃物情况,查处非法用地填土案件等信息的。

(八)经贸、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相关职责的。

(九)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不依法指导、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居民装修、装饰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活动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遗撒建筑废弃物和建筑散体物料造成路面污染或者乱倒卸建筑废弃物的违法行为发生在公路上的,由公路路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余泥渣土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四篇:餐饮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

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保障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存放在有盖的容器中,做到日产日清。

二、废弃食用油脂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三、废弃食用油脂应存放在标有“废弃油脂专用”字样的专用密闭容器内,专人负责管理。

四、废弃食用油脂只能销售给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五、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处置时间、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情况,并长期保存备查。

六、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不得随意倾倒、排放废弃食用油脂。

七、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甘谷县第一幼儿园

2013年8月26日

第五篇:建筑垃圾的运输及处置

第八章 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置措施

第一节 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制度

一 管理措施

1、加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避免采用混合收集,减小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2、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筑垃圾分配现场的施工人员分拣,提高可以回收的资源。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垃圾处理采用填埋、焚烧、分类循环利用等;

4、提高建设工作者的环境意识;宣传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5、施工现场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的管理,将垃圾类别的标志牌尽量做到清晰易识别,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争取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观念,保护好现场的环境。

二 工作制度

1、积极全面开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项目机构。

2、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由技术、安全、生产、材料、等部门组成的垃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兼职垃圾处理员一人。

3、建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保证体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4、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垃圾处理的监督宣传教育工作,记录管理工作自检记录等,做到准确真实记录数据。

5、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检查制度。每半个月组织一次由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问题处理通知单”,各施工单位在收到“处理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6、在工地现场入口处,设置现场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概况,工程负责人建筑面积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场容分片包干和负责人管理图及有关安全标志 三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1、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1)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

员大多数以民工为主,他们普遍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水平偏低,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总结出来的办法,把施工质量隐患防范于未然。

(2)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

(3)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

(4)优化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可以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应考虑到建筑物将来维修和改造时便于进行,且建筑垃圾较少;应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再生问题。

2、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1)建筑垃圾中砖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2)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或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4)废金属、钢料等经分拣后送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

3、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之间的区别

建筑垃圾属于特殊垃圾,它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以下几点:

(1)排放的单位必须提前向所在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申报;(2)必须采取专门方式,单独收集,送往指定的专门垃圾处理处置场进行处理处置,例如泥浆类垃圾应在专用的泥浆池中存放,通过吸污车运输;

(3)从收集到处理处置的过程,由经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严禁在专门处理处置设施外随意混合、焚烧或处置。

(4)建筑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国内一般采取填埋法处理,部分回收利用,少部分进行焚烧。

第二节 建筑垃圾产生及处置措施

本工程主要垃圾来源为:建筑扬尘、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等;

1、施工现场防尘措施:临时搭设围挡,路面回填后采用机械夯实,保证次日车辆通行,车辆进出清洗轮胎,保证出工作区域车辆不带泥上路。

2、防止施工扬尘管理措施:每开始施工,由专人负责指挥交通,至施工完毕后,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并清扫干净防止扬尘。

3、防止建筑垃圾运输遗散扬尘管理措施:

建筑垃圾运输车采用封闭式保证建筑垃圾车不超载,以防止运输车遗散扬尘。

4、防止建筑垃圾乱倒乱卸管理措施:

将建筑垃圾卸到市政部门指定的消纳地点,保证做到不乱倒乱卸。

5、其它管理措施

(1)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

(2)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泄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3)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生活垃圾由专人清运到场外指定地方。

第三节 建筑垃圾运输

1、事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将废料统一进行堆放,配备专业清运工人进行清运处理。且分类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避免雨淋和减少扬尘。

(2)建筑垃圾堆放区应至少保证3天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如无专用提升设施,建筑垃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

(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场地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

(4)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

2、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必须经当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1)运输车辆、船舶应有合法的行驶证,并通过年审;(2)运输单位应具有当地主管部门颁发的准运证或营运证;(3)具有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服务资质。

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到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垃圾运输车运行时间安排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3)运输单位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核准的处理地点后,应取得受纳场地管理单位签发的回执,交送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查验。

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型式和载重量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1)工程渣土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式货车;(2)装修及拆迁垃圾运输宜采用载重量5~15t的密封式货车;(3)工程泥浆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罐车。

5、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应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无卡滞、冲击现象。

(1)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缝隙不应大于30mm;(2)厢盖与车厢前、后拦板缝隙不应大于50mm;(3)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结合处缝隙不应大于10mm。

6、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

(1)车辆车窗、挡风玻璃、反光镜、车灯应明亮,无浮尘、无污迹;(2)车辆车牌号应清晰、无明显污渍,距车牌15m处应能清晰分辨车牌上的字迹;

(3)车厢厢体、厢盖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凹陷和变形。车厢外部锈蚀或油漆剥落单块面积不得超过0.01㎡,总面积不得超过0.05㎡;

(4)车辆底盘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轻轻敲打时,应无块状泥沙等污渍脱落。

(5)建筑垃圾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栏板高度,装载量不得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

(6)车辆装载完毕后,厢盖应关闭到位,并检查车厢卸料门锁紧装置,保证锁紧有效、可靠。

(7)车厢液压举升机构及厢盖液压、启闭机构的液压部件各结合面无明显渗漏.(8)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车况完好。

7、清运中注意的问题:

(1)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易飞扬的废料尽量保持湿润,如露天存放时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

(3)在清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第四节 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或消除对周边景观的视觉污染。

(1)清运场地设备。施工结束应及时撤离施工机械,对拆除的固体废物应集中收集处理;

(2)清理场地表层。施工场地的废弃物,特别是垃圾、废弃土等,不得就地倾倒或堆放,应及时清运弃于当地允许的地点。

(3)将建筑垃圾清运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一次清理,尽量恢复原有地貌。(4)施工现场清理完成后,应有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方可。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下载深圳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垃圾运输处置方案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 2 2、工程概况 ....................

    关于规范建筑废弃物运输的通知(5篇)

    穗建筑[2010]740号关于规范建筑废弃物运输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建筑废弃物排放和运输秩序专项整治的通告》(穗府[2010]3号)精神,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广州......

    废弃物管理办法

    废弃物管理方法一、废弃物的分类施工现场废弃物分为以下几类:1.建筑垃圾;2.生活垃圾;3.有毒有害废弃物。二、废弃物产生的控制措施1.工程部各分项工程负责人应对如何防止产生废......

    天津市餐饮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共5篇)

    天津市餐饮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贯彻落实《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和《天津市餐饮废弃物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相关要求,加强本......

    深圳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管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根......

    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合同(5篇)

    建筑渣土运输合同 发包人(全称): XXXXX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人(全称): XXXXX运输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 工程项目而产生的建筑渣土需要外运,甲方将该项渣土外运承包给......

    固体废弃物处置协议书[模版]

    固体废弃物处置协议书 甲方:乙方:兹有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生产固体废料达成回收意向,供双方信守: 1,甲方之生产废料由乙方全部回收,甲方不得擅自自行处理。 2,乙方按时上门收......

    医疗废弃物处置自查报告

    医疗废弃物处置自查报告 我院结合自身医疗废物情况,对医疗废物进行如下处置,并进行自查,结果如下: 由于我院基础力量薄弱,最开始医疗废物处于半露天状态,我院与今年10月份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