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辽宁省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
辽宁省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2008年03月31日 15时59分 320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计划物价
“招商引资”
“奖励资金”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
根据《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06]9号)要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将延期至2010年。为此,特制定本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辽财县[2008]135号)
二○○八年三月七日
辽宁省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5]1号)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06]9号)的精神,充分发挥财政奖励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县(市)区招商引资积极性,促进县乡财源建设,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67个县(市)区(不含大连市辖县区)从省外引进的符合本办法规定范围和条件的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奖励资金,本年度奖励资金奖励上一年度内投产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从省外引进的资金是指从省外引进的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外国资本等实际到位资金,不包括由政府担保的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争取国家和部门的国债转贷款、省域商业银行贷款、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省内上市公司资金、专项拨款等政策性资金。所称实际到位资金是指引进资金已形成固定资产和已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包括投资(含设备投资)和捐赠两种形式(不含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技术转让等),资金到位时间以项目投产前一年之内计算(引资额度超过4000万元以上的,可按项目投产前两年计算)。
第四条 奖励资金使用原则:
(一)有利于激励加快发展原则。奖励资金充分体现财政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激励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原则。招商引资要符合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支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县域支柱产业;优先支持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作用大、对本地区经济有支撑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
(四)规范透明原则。在省确认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过程中科学规范管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工作透明度。
第五条 重点支持项目包括:
(一)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的县域工业园区内项目。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
(三)突出地方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项目。
(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五)形成规模,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农业项目。
(六)资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
(七)出口创汇项目。
(八)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九)旅游资源开发及社会服务项目。
(十)其他重点支持项目。
对高耗能、高污染及国家明令禁止项目不予以奖励。
第二章 奖励范围及条件
第六条 我省67个县(市)区从省外引进的引资额度在1000万元人民币(外币按招商引资当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以设备投资的,按有关部门评估额的100%为基数计算)以上,且投入正常生产或运营,独立核算、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增加就业岗位、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为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一、二、三产业招商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奖励范围,奖励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第三章 奖励标准及用途
第七条 招商引资奖励标准,实行分档考核奖励的办法。以申报的招商引资项目为考核内容,计算奖励资金额度。
单位项目奖励起点为10万元,奖励上限为50万元;每个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总额上限为200万元。如当年全省申报应奖励额度超出预算安排额度,实行系数法(年度预算安排奖励资金/全省应奖励额度*每县(市)区应受奖额度)计算奖励额度。
具体奖励标准如下:
1.单位项目引资额度在1000万元---2000万元(含2000万元,下同),奖励10万元人民币;
2.单位项目引资额度在2000万元-4000万元,奖励20万元人民币;
3.单位项目引资额度在4000万元-6000万元,奖励30万元人民币;
4.单位项目引资额度在6000万元-8000万元,奖励40万元人民币;
5.单位项目引资额度在8000万元以上的,奖励50万元人民币。
第八条 奖励资金用途。招商引资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县级政府招商引资成本,具体用途由县级政府自行确定。
第四章 招商引资奖励项目申报、审查及考核认定
第九条 招商引资项目奖励按照“县(市)区申报、市考核认定,省最终确认“的工作原则进行。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奖励的申报工作,各市财政部门负责所辖县(市)区申报奖励项目的考核认定,省财政负责最终确认。
凡申报招商引资项目奖励的各县(市)区,应由财政部门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1.招商引资项目奖励资金申请报告。
2.《县(市)区招商引资项目奖励资金申报标准文本》。
3.引资来源及投资人的确定证明材料(如项目合同、投资协议、身份证明等)。
4.引资额度证明材料。主要应有能够证明省外引资额度的中介机构验资报告、银行进账单复印件、设备发货票及设备入库凭证复印件(属进口设备的提交海关报关单及商检部门提供的商品检验报告复印件)及具有法律效应的其它证明材料。
5.其它证明材料。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行业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投产证明、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纳税证明、劳动部门出具的企业用工证明及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
在审查过程中,如发现上述材料有弄虚作假现象,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该地区受奖励资格。
第十条 县(市)区财政部门将上述材料报所在市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市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将上述材料及《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项目市级申报汇总表》和该汇总表的电子文档及上一年度县(市)区招商引资项目奖励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于每年3月31日前一并上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最终确认后下达预算指标。
第十一条 省财政最终确认实行项目登记、项目审查、专家评审及社会公示等制度。
第五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省对67个县(市)区招商引资项目奖励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它开支。各县(市)区级财政应如实上报招商引资项目奖励申报材料,保证上报材料的真实性;省财政将定期重点抽查资金使用情况,对发现截留和挪用奖励资金等违规、违纪问题,将予以通报批评,如数扣回奖励资金并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期限为2008年至2010年。《辽宁省县(市)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辽财县[2005]67号)同时废止。
第十四条 各市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市对县(市)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辽宁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安徽省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安徽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节能技术改造,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和《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的要求,中央和省财政安排资金,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适当奖励(以下简称财政奖励资金)。为规范和加强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财政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且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重点,择优支持。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
节能服务公司,是指提供用能状况诊断和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第四条财政奖励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预算安排,实行公开透明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范围
第五条支持对象。财政奖励资金支持的对象是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
第六条支持范围。财政奖励资金用于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支持的项目内容主要为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且采用的技术、工艺、产品先进适用。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不予支持。
(一)新建、异地迁建项目;
(二)以扩大产能为主的改造项目,或“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类项目;
(三)改造所依附的主体装置不符合国家政策,已列入国家明令淘汰或按计划近期淘汰的目录;
(四)改造主体属违规审批或违规建设的项目;
(五)太阳能、风能利用类项目;
(六)以全烧或掺烧秸杆、稻壳和其它废弃生物质燃料,或以劣质能源替代优质能源类项目;
(七)煤矸石发电、煤层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八)热电联产类项目;
(九)添加燃煤助燃剂类项目;
(十)2007年1月1日以后建成投产的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以及2007年1月1日以后建成投产的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烧结余热余压发电项目;
(十一)已获得国家和省级节能专项补助的项目。
第七条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节能服务公司向公司注册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出申请,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初审,汇总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后,对外公布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及业务范围。
第八条项目实施周期。2010年项目实施周期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核备案名单内的节能服务公司在2010年6月1日(含)以后签订并实施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申请财政奖励资金。2010年10月20日以后签订的能源管理合同,须参照《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 /T24915-2010,见附件)中的标准合同格式签订。以后项目实施周期另行制定。
第三章支持条件
第九条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节能服务公司投资70%以上,并在合同中约定节能效益分享方式;
(二)单个项目年节能量(指节能能力)在10000吨标准煤以下、100吨标准煤以上(含100吨),其中工业项目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吨);
(三)用能计量装置齐备,具备完善的能源统计和管理制度,节能量可计量、可监测、可核查;
(四)项目关键技术应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在行业内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意义,对节能工作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后能够迅速形成显著的直接节能效果。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采用国家政府采购清单中推荐的节能产品、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产品和国家绿色照明推广产品等。
第十条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公司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节能诊断、设计、改造、运营等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并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核备案;
(二)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三)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四)拥有匹配的专职技术人员和合同能源管理人才,具有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的能力。
第四章支持方式和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支持方式。财政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年节能量和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及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相关支出。
第十二条奖励标准及负担办法。财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为6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根据全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水平和省级财政状况适当调整。
第五章资金申请和拨付
第十三条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采取属地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应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签订并实施后向项目所在地市级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提出财政奖励资金申请(具体申报格式见附件),由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联合初审后分别上报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四条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公司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地方财政局、发展改革委上报文件及项目汇总表
(二)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单行本。申请材料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安徽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申请表》(见附件);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1)由具有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的备案或审批文件;
(3)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出具的初审意见或说明;
(4)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正本复印件;
(5)项目建设已投入或已落实的资金凭证。(贷款合同或承诺函,银行近期存款证明等);
(6)项目基本情况表(务必填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见附件2);
(7)项目节能效果、节能量计算方法及实测数据;
(8)用能单位节能技术改造前用能量审核报告;
(9)节能服务公司对所附材料真实性的承诺声明。
(10)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十五条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对申报项目进行节能量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下达节能量确认文件。
第十六条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省财政厅根据下达的节能量确认文件将财政奖励资金直接支付至相关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第六章监督管理及处罚
第十八条节能服务公司对财政奖励资金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公司,追缴扣回财政奖励资金,取消其财政奖励资金申报资格。第十九条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骗取、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24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条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将不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
查,了解项目进展和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节能服务公司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对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应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建【2011】36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加快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和奖励(以下简称奖励资金)。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了保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实际效果,奖励资金与节能量挂钩,对完成预期目标的项目承担单位给予奖励。
第三条 奖励资金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 奖励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奖励资金支持对象是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
第五条 申请奖励资金支持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
(二)改造主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运行时间3年以上;
(三)节能量在5000吨(含)标准煤以上;
(四)项目单位改造前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2万吨标准煤以上;
(五)项目单位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措施,项目形成的节能量可监测、可核实。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六条 东部地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项目完工后实现的年节能量按24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中西部地区按30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第三方机构审核费用等。
第四章 奖励资金的申报和下达
第八条 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由项目单位(包括中央直属企业)提出奖励资金申请报告(具体要求见附1),并经法人代表签字后,报项目所在地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初审;省级财政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三方机构名单内)对初审通过的项目进行现场审核,由第三方机构针对项目的节能量、真实性等相关情况出具审核报告(格式见附2)。
第九条 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第三方机构审核结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审核报告汇总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格式见附3)。
第十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专家对地方上报的资金申请报告和审核报告进行复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复审结果下达项目实施计划,财政部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按照奖励金额的60%下达预算。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将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
第十二条 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加强项目监管,督促项目按时完工。
第十三条 项目完工后,项目单位及时向所在地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提出清算申请,省级财政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现场审核,并依据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审核报告(格式见附2),审核汇总后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清算奖励资金(格式见附3)。
第十四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实际节能效果进行抽查,根据各地资金清算申请和第三方机构抽查结果与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清算,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拨付或扣回企业奖励资金。
第五章 审核机构管理
第十五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第三方机构实行审查备案、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第三方机构名单。
第十六条 列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名单的第三方机构接受各地方委托,独立开展现场审查工作,并对现场审查过程和出具的核查报告承担全部责任。同时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第十七条 委托核查费用由地方参考财政性投资评审费用及委托代理业务补助费付费管理等有关规定支付。
第十八条 地方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第三方机构及其审核人员近三年内不得为项目单位提供过咨询服务。
(二)项目实施前、后的节能量审核工作原则上委托不同的第三方机构。
(三)优先选用实力强、审核项目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机构。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大项目申报的初审核查力度,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对存在项目弄虚作假、重复上报等骗取、套取国家资金的地区,取消项目所在地节能财政奖励申报资格。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二十条 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项目整体实施进度较慢或未实现预期节能效果的地区,国家发展改革、财政部将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须如实提供项目材料,并按计划建成达产。对有下列情形的项目单位,国家将扣回奖励资金,取消“十二五”期间中央预算内和节能财政奖励申报资格,并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材料,虚报冒领财政奖励资金的;
(二)无特殊原因,未按计划实施项目的;
(三)项目实施完成后,长期不能实现节能效果的;
(四)同一项目多渠道重复申请财政资金的。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核查报告失真的第三方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该机构的审核工作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371号)废止。
第四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为鼓励招商引资积极性,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的奖励对象为成功引进投资项目落户我市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条 鼓励引进的项目。
国家重点培养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及研发项目;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项目;
(二)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矿产资源项目除外)、商贸物流、旅游开发及农副产品种养及精深加工等项目;
(三)引进以独立法人形式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中心(机构)和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以及服务外包企业。
第三条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
(一)专业招商。市政府设立2个专业招商小分队:一是由市招商局组建;二是由工业园管委会组建。市财政每年给予2个小分队各预算安排5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其中,年初预拨30万元,年终完成了当年的基本招商任务的(具体任务另外下达),再核拨20万元工作经费;未完成任务的,所余20万元不再拨付。
专业招商队队员工作两年后成绩突出的,按干部管理权限推荐给予提拔重用。
(二)自主招商。鼓励单位和个人自主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荐人通过提供投资信息、协助联系投资商、实质性促成了项目落户或直接引荐项目落户后,按规定给予奖励。
第四条 鼓励县区和市直单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一)实行“谁引进、谁收益”的考核原则,鼓励各镇、各单位引进工业项目进入不成工业园。对引进入园的项目所产生的工业总产值、税收总收入、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外商进出口总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个数等7项指标的计分归入引进单位得分。
(二)凡成功引进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项目进入XX市,在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并形成税收后,市财政将对该项目前五年税收本级财政分成部分进行三七分成(即70%归市财政,30%归引进该项目的县区),项目投入运营第六年起,该项目的税收(地方财政分成部分)实施八二分成(即80%归市财政,20%归引进该项目的县区);在异县区落户的县区级引进项目,在该项目投入运营并形成税收后,市财政将对该项目税收的本级财政分成部分(市70%,县区30%)返还给县区,由该项目的引进县区与落户县区五五分成。
(三)对成功引进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的单位,在项目正式投产后,依照下列标准给予奖励,奖励金作为单位专项工作经费。
1、对成功引进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的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奖励。
2、对成功引进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项目,若投资额1亿元人民币以下,按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2.5‰给予奖励;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奖励。
3、对成功引进本办法第二条第(三)项规定的项目,在项目正式营业或竣工后按第二年缴纳税款地方留成部分的10%予以一次性奖励。
4、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推荐予以提拔重用。
第五条 鼓励个人参与招商引资工作。
凡成功引进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项目落户XXX的引资人,按引入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至5‰给予一次性奖励:
1、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含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的,按1‰奖励;
2、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万元至3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按2‰奖励;
3、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万元至6000万元(含6000万元)的,按3‰奖励;
4、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000万元至1亿元(含1亿元)的,按4‰奖励;
5、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的,按5‰奖励。第六条 奖励审核。
(一)成立市招商引资奖励评审工作小组,由市分管招商办工作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负责人为评审工作小组成员。评审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市招商局牵头负责。
(二)项目引荐人向市招商引资奖励评审工作小组提出奖励申请后,评审小组对项目进行评审认定,评审确定结果报市政府批准后生效。
第七条 奖励确认办法。
(一)申请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的,须经项目投资方和提供经营场地方确认,并在实际引进的资金、实物到位后,方可向市招商引资奖励评审工作小组提出申请。
(二)按引进项目的实际投入资金额(不含流动资金、增资扩产资金)计算奖金。
(三)外资项目的实际到位资金以提供验资报告的有效凭证为准;内联项目的实际到位资金以提供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凭证为准。
第八条 项目引荐人开展招商引资的费用,自行负责解决。
第九条 本规定由市引进办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市政府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篇:招商引资 奖励办法
一六二团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一六二团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加大对招商引资引荐者的奖励力度,推进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宽领域的全民招商格局,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第二条 奖励范围
凡从一六二团区域以外引进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所有一、二、三产项目,并在本团落户的均为奖励项目。
1.本办法所指引荐者包括一六二团团内外所有自然人或机关事业团体。
2.原则上一个项目只奖励一个引荐者,即第一引荐者。若第一引荐者有两个以上自然人或单位,奖金分配比例由其内部自行协商解决。
3.奖项设置
(1)招商引资任务完成奖(2)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奖(3)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4)招商引资引荐带动奖
第三条 招商引资任务完成奖。完成团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单位,每个单位奖励5万元。
第四条 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奖。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每个单位奖励
2万元。
第五条 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对招商引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每人奖励3000元。
第六条 招商引资引荐带动奖。对引荐项目的自然人,项目落地,资金到位,则给予实际到位资金的千分之二给予奖励。
第七条 奖励程序
1.申请。凡在团招商办登记备案的第一引荐者,项目开始投资建设后,均可填写《项目奖励申请表》提出申请,每申请奖励的日期为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1月20日。逾期不申请者,视为自动放弃,团不再追发奖励。提出申请的同时,还应向团招商办提供第一引荐者的身份证明、项目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验收证明等相关材料。
2.审核。申请奖励的项目,由团招商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核实后,按奖励标准制定奖励方案,上报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3.申报奖励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申报,若审查核实中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取消奖励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4.兑现。每年3月底之前兑现上奖励资金,奖金以
现金形式发放。
第八条 2017年起,招商引资任务均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由各单位、各部门负责招商引资宣传、招商,真正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大招商格局。
第九条 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惩罚措施。未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招商主体,不得参评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和申报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并扣发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绩效奖金,同时对该单位和主要领导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条 本办法由一六二团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01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