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模版)
附件2:
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
1.申报文本内容 1.1封面 1.2目录
1.3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此外,非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时须征得县(市)及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同意。
1.4公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同级政府文件及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图。如果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尚未公布的申报单位,其图纸必须加盖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公章。
1.5《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 1.6 附录 2.申报文本格式
申报文本分为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两者文字内容必须一致。
2.1纸质文本
2.1.1纸质文本一式二份,统一用A4幅面纸竖式印制。纸质文本须用文件夹或简历夹活页装帧,不可用胶装或订装等固定装订方式,以便于日后拆分整理。2.1.2纸质文本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必须为原件,要求一份申报材料一份推荐意见。同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文件或图纸可以为复印件。
2.1.3纸质文本的《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填报文字为宋体,字号不得小于五号。
2.1.4纸质文本的图纸,可直接手绘或打印在图纸册页上。也可粘贴在图纸册页上,最好为A4幅面大小,没办法缩印的话折叠成A4幅面。
2.1.5纸质文本的照片,可粘贴或打印在照片册页上,尺寸不小于12.70×8.98cm(5英寸),必须附有简单的文字说明。
2.2电子文本
2.2.1电子文本一式二份,存放于1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名为申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内含1个WORD可编辑文本和3个子文件夹,每个申报单位刻录在一张光碟上,同时在光碟上注明申报单位市属和名称,如“广州市〃中山纪念堂”。
2.2.2 WORD可编辑文本是申报文本的文字部分,文件名为申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插入扫描文件、图纸、照片,顺序与纸质文本相同。
2.2.3子文件夹1:名称为“附件1相关文件”,存放推荐报告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公布文件和图纸的 扫描件。
2.2.4子文件夹2:名称为“附件2相关图纸”,存放图纸的电子文本、图纸清单。
2.2.5子文件夹3:名称为“附件3相关照片”,存放照片的电子文本、照片清单及文字说明。
2.2.6电子文本的扫描文件为PDF格式,分辨率为300dpi。
电子文本的图纸为可用数码相机拍照、扫描或CAD制图。电子文本的数码照片为JPG、JPE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500万像素。
2.3计量单位均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申报文本填报要求
《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的填报必须科学、全面、准确、翔实。
3.1名称
文物保护单位沿用原名称,其它不可移动文物定名参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填写。
3.2时代
参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标准》填写。
3.3类别
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类填写。每一项申报只能有 一种类别。如遇一项申报内容中存在一个以上类别的,按其主体类别归类。
3.4所有权
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三类填写。不在上述三类之属的应具体注明。
3.5使用人
填写文物使用单位的全称,由个人使用的填写个人姓名,由多人使用的附详细清单。
3.6所在地
以自然村(街、路)为最小表述行政单位。表达顺序为:市(地区)→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镇(区公所、乡、街道)→行政村(居委)→自然村。
3.7海拔高程、经纬度
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海拔高程精确到米,经纬度精确到秒。
3.8保护级别
按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三类填写。3.9管理机构
填写管理机构的全称。3.10简介
对申报对象地理位置、构成、规模、沿革、形态、价值、用途、保护情况等作概括性描述,字数原则上不超过500字。
3.11申报对象文物构成清单 构成申报对象的各单体文物名称、类别和保存现状。保存现状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5种情况。
3.12自然与人文环境
对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植被、土壤、野生动物、特殊景观等自然环境和居民状况、产业状况、交通状况等人文环境的择要描述。
3.13文物本体状况
对申报对象的组成、形制、结构、体量等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对文物本体的完整、稳定程度,损坏、缺失情况,添建、改建情况等保存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对损毁原因进行分析。文物本体面临自然和人为的风险评估须真实、可靠。
3.14历史沿革
申报对象历史上的重要发展和变化。3.15价值评估
对申报对象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科学、真实、全面评估。
3.16相关研究情况
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章和出版的有关研究专著。需注明公开发表的刊物、出版社、日期等。
3.17调查、考古、保护、展示情况
历年调查、考古、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环境整治项目的起止时间、工程内容、承担单位、工程经费和来源以及现有文物展示情况。3.18“四有”工作情况 3.18.1保护管理机构:
现使用机构(人)、保护管理机构、隶属关系、机构规模、性质、级别、经费来源等。
3.18.2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 已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用文字说明,尽可能精确),划定机关、批准机关、保护范围标志、建设控制地带标志等。
3.18.3保护标志:
保护标志的竖立时间、数量、位置、尺寸、内容等。3.18.4保护档案:
是否建立、建立时间、存放地点等。3.19安全保卫情况
有关申报对象的安全保卫机构、制度、人员以及相关技防、消防、防雷设施配备情况等。
3.20下一阶段保护、管理、使用计划
有关申报对象下一阶段保护、管理、使用的思路和工作安排。
3.21图纸
3.21.1能够明确标示申报对象所在县、市的地理位置图。
3.21.2反映申报对象分布情况的实测总平面图(原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标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 带)。
3.21.3主体建筑测绘图(含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3.22照片(包括简要文字说明)
3.22.1不可移动文物全景照片(也可附航测照片)。3.22.2不可移动文物正面、侧面、背面、重要部位和构件的照片。
3.22.3附属文物、重要文物藏品照片。
3.22.4原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界桩安置情况照片(原系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除外)。
3.22.5所有照片均应为近期现状照片。
4.其它说明
4.1 申报单位如果是建筑群或民居群,必须明确指明拟申报的具体单体建筑或遗址,如“武功村古建筑群(含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
4.2 申报单位如果是集体、私人所有的,必须有产权所有人或使用人的书面意见,并签订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附在申报文本附录中。
4.3 附录是非必选内容,可根据申报材料情况将对申报文物单位有价值的内容(如公布保护单位的文件、与申报单位相关的文件材料等)附上,但宜简略扼要。
第二篇: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
附件2: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
1.申报文本内容 1.1封面 1.2目录
1.3省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 1.4专家评估意见书
1.5公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同级政府文件 1.6《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 2.申报文本格式
申报文本分为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两者文字内容必须一致。
2.1纸质文本
2.1.1纸质文本一式二份,统一用A4幅面纸竖式印制。2.1.2纸质文本的省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和专家评估意见书必须为原件。同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文件可以为复印件。
2.1.3纸质文本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填报文字为宋体,字号不得小于五号。
2.1.4纸质文本的图纸,可直接手绘或打印在图纸册页上。也可粘贴在图纸册页上,折叠成A4幅面。
2.1.5纸质文本的照片,可粘贴或打印在照片册页上,尺寸不小于12.70×8.98cm(5英寸)。2.2电子文本
2.2.1电子文本存放于1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名为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内含1个WORD可编辑文本和3个子文件夹。
2.2.2 WORD可编辑文本是申报文本的文字部分,文件名为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插入扫描文件、图纸、照片,顺序与纸质文本相同。
2.2.3子文件夹1:名称为“附件1相关文件”,存放推荐报告、专家评估意见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公布文件的扫描件。
2.2.4子文件夹2:名称为“附件2相关图纸”,存放图纸的电子文本、图纸清单。
2.2.5子文件夹3:名称为“附件3相关照片”,存放照片的电子文本、照片清单及文字说明。
2.2.6电子文本的扫描文件为PDF格式,分辨率为300dpi。
电子文本的图纸为可用数码相机拍照、扫描或CAD制图。电子文本的数码照片为JPG、JPE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500万像素。
2.3计量单位均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申报文本填报要求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的填报必须科学、全面、准确、翔实。
3.1名称
文物保护单位沿用原名称,其它不可移动文物定名参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填写。
3.2时代
参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标准》填写。
3.3类别
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类填写。每一项申报只能有一种类别。如遇一项申报内容中存在一个以上类别的,按其主体类别归类。
3.4所有权
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三类填写。不在上述三类之属的应具体注明。
3.5使用人
填写文物使用单位的全称,由个人使用的填写个人姓名,由多人使用的附详细清单。
3.6所在地
以自然村(街、路)为最小表述行政单位。表达顺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盟)→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镇(区公所、乡、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街道)→行政村(居委)→自然村。
3.7海拔高程、经纬度
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海拔高程精确到米,经纬度精确到秒。
3.8保护级别 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三类填写。
3.9管理机构
填写管理机构的全称。3.10简介
对申报对象地理位臵、构成、规模、沿革、形态、价值、用途、保护情况等作概括性描述,字数原则上不超过500字。
3.11申报对象文物构成清单
构成申报对象的各单体文物名称、类别和保存现状。保存现状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5种情况。
3.12自然与人文环境
对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植被、土壤、野生动物、特殊景观等自然环境和居民状况、产业状况、交通状况等人文环境的择要描述。
3.13文物本体状况
对申报对象的组成、形制、结构、体量等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对文物本体的完整、稳定程度,损坏、缺失情况,添建、改建情况等保存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对损毁原因进行分析。文物本体面临自然和人为的风险评估须真实、可靠。
3.14历史沿革
申报对象历史上的重要发展和变化。3.15价值评估
对申报对象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科学、真实、全面评估。
3.16相关研究情况 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章和出版的有关研究专著。需注明公开发表的刊物、出版社、日期等。
3.17调查、考古、保护、展示情况
历年调查、考古、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环境整治项目的起止时间、工程内容、承担单位、工程经费和来源以及现有文物展示情况。
3.18“四有”工作情况 3.18.1保护管理机构:
现使用机构(人)、保护管理机构、隶属关系、机构规模、性质、级别、经费来源等。
3.18.2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 已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四至,划定机关、批准机关、保护范围标志、建设控制标准等。
3.18.3保护标志:
保护标志的竖立时间、数量、位臵、尺寸、内容等。3.18.4保护档案:
是否建立、建立时间、存放地点等。3.19安全保卫情况
有关申报对象的安全保卫机构、制度、人员以及相关技防、消防、防雷设施配备情况等。
3.20下一阶段保护、管理、使用计划
有关申报对象下一阶段保护、管理、使用的思路和工作安排。
3.21图纸
3.21.1能够明确标示申报对象所在县、市的地理位臵图。
3.21.2反映申报对象分布情况的实测总平面图(原为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标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3.21.3主体建筑平面图。3.22照片(包括简要文字说明)
3.22.1不可移动文物全景照片(也可附航测照片)。3.22.2不可移动文物正面、侧面、背面、重要部位和构件的照片。
3.22.3附属文物、重要文物藏品照片。
3.22.4原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界桩安臵情况照片(原系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除外)。
3.22.5所有照片均应为近期现状照片。
第三篇: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指导意见
附件1:
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指导意见
1.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和申报。
2.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3.遴选、申报范围
3.1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具有重要价值的。3.2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
3.3对下列文化遗产应予以重视:
3.3.1明代以前(含明代)保存较为完整的砖石结构建筑。
3.3.2清代以前(含清代)保存较为完整的价值较高的木结构建筑。
3.3.3内涵丰富的文化线路和文化景观。3.3.4具有中国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群。3.3.5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典型意义的不可移动文物。
3.3.6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3.3.7从时代和类别上衡量,在本地区数量稀少,或富有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
4.申报总体标准
4.1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4.1.1对揭示史前文化具有一定价值的。
4.1.2对反映古代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
4.1.3对反映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与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有关、具有突出价值的。
4.1.4对反映中国社会某一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艺术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
4.1.5在建筑艺术、景观艺术、造型艺术等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
4.1.6体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
4.1.7反映我国历史某一时期生态保护、灾害防御、聚落及城镇规划、工程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突出成就的。
4.2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4.2.1申报对象的形式与设计、原料与材料、用途与功 能、位臵与环境等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其现状必须是历史上遗留的原状,包括始建时的状态、历史上多次改建状态和长期受损后残缺的状态,在整体或主要部分上能够真实地显示与其时代特征一致性。
4.2.2体现申报对象全部价值所需因素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得到良好保存,包括其周边环境,确保能完整地代表或体现申报对象价值的特色和过程。
5.申报分类 5.1古遗址
5.1.1古人类化石出土地点、古人类活动的遗址以及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出土地点。
5.1.2史前聚落和古代村落遗址。5.1.3古城址以及古建筑、建筑群遗址。
5.1.4水利、交通、手工业(窑址、矿冶)、祭祀、军事等设施和构筑物遗址。
5.1.5水下遗址和水下遗存地点。5.1.6其他重要的古遗址。5.2古墓葬 5.2.1帝王陵寝。
5.2.2 其他重要的古墓葬或墓葬群。5.3古建筑
5.3.1宫殿、坛庙、衙署、苑囿、园林。5.3.2古城、堡寨。5.3.3宗教类建筑。5.3.4居住类建筑。5.3.5教育类建筑。5.3.6商业类建筑。5.3.7民间祭祀类建筑。
5.3.8交通、水利、军事、手工业等设施及建筑。5.3.9其他类建筑。5.4石窟寺及石刻 5.4.1石窟寺及石窟群。5.4.2摩崖石刻、岩画。
5.4.3在原址独立存在的碑刻、石雕。5.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5.5.1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机构旧址、地点明确的纪念地。
5.5.2已故名人的故居、旧居、墓及纪念设施。5.5.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含六十年代),具有民族传统的群体或单体乡土建筑。
5.5.4近现代工业、交通、通讯、水利、邮政、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宗教、体育、医疗、军事、航天等设施或代表性建筑。
5.5.5其他重要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6其他类别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四篇:关于公布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盱政发〔2015〕7号
县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委办局,县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文化遗存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现对我县岁币库遗址等4处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各有关部门及时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做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附件:第六批盱眙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盱眙县人民政府 2015年2月6日 附件:
第六批盱眙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一、古遗址类(1处)
编号 分类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1 Ⅰ—1 岁币库遗址 南宋 盱城镇城南居委会、宝积山北麓
二、古建筑类(3处)
编号 分类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2 Ⅱ—1 盱眙古城墙 盱城镇宣化居委会象山东侧山腰 3 Ⅱ—2 汤明强祖宅 清 管镇镇管仲居委会管镇组 4 Ⅱ—3 福泉井 清 管镇镇管仲居委会老后街西侧
盱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2月6日印发
第五篇: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指导意见
附件1: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指导意见
1.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和申报。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3.遴选、申报范围
3.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价值重大的。
3.2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具有特别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
3.3对下列文化遗产应予以重视:
3.3.1元代以前(含元代)保存较为完整的砖石结构建筑。
3.3.2明代以前(含明代)保存较为完整的木结构建筑。3.3.3内涵丰富的文化线路和文化景观。
3.3.4具有中国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群。
3.3.5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典型意义的不可移动文物。
3.3.6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3.3.7从时代和类别上衡量,在本地区数量稀少,或富有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
4.申报总体标准
4.1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4.1.1对揭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的。
4.1.2对反映古代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交流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的。
4.1.3对反映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与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有关、具有突出价值的。
4.1.4对反映中国社会某一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艺术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
4.1.5在建筑艺术、景观艺术、造型艺术等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
4.1.6体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
4.1.7反映我国历史某一时期生态保护、灾害防御、聚落及城镇规划、工程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突出成就的。
4.2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4.2.1申报对象的形式与设计、原料与材料、用途与功能、位臵与环境等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其现状必须是历史上遗留的原状,包括始建时的状态、历史上多次改建状态和长期受损后残缺的状态,在整体或主要部分上能够真实地显示与其时代特征一致性。
4.2.2体现申报对象全部价值所需因素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得到良好保存,包括其周边环境,确保能完整地代表或体现申报对象价值的特色和过程。
5.申报分类 5.1古遗址
5.1.1古人类化石出土地点、古人类活动的遗址以及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出土地点。
5.1.2史前聚落和古代村落遗址。
5.1.3古城址以及古建筑、建筑群遗址。5.1.4水利、交通、手工业(窑址、矿冶)、祭祀、军事等设施和构筑物遗址。
5.1.5水下遗址和水下遗存地点。5.1.6其他重要的古遗址。5.2古墓葬 5.2.1帝王陵寝。
5.2.2 其他重要的古墓葬或墓葬群。5.3古建筑
5.3.1宫殿、坛庙、衙署、苑囿、园林。5.3.2古城、堡寨。5.3.3宗教类建筑。5.3.4居住类建筑。5.3.5教育类建筑。5.3.6商业类建筑。
5.3.7民间祭祀类建筑。
5.3.8交通、水利、军事、手工业等设施及建筑。5.3.9其他类建筑。5.4石窟寺及石刻
5.4.1石窟寺及石窟群。5.4.2摩崖石刻、岩画。
5.4.3在原址独立存在的碑刻、石雕。5.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5.5.1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机构旧址、地点明确的纪念地。
5.5.2已故名人的故居、旧居、墓及纪念设施。5.5.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含六十年代),具有民族传统的群体或单体乡土建筑。
5.5.4近现代工业、交通、通讯、水利、邮政、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宗教、体育、医疗、军事、航天等设施或代表性建筑。
5.5.5其他重要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6其他类别的不可移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