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汇算清缴发票深度分析
汇算清缴发票(票据)深度分析
一般性税前扣除的判断
通常应税交易行为的发生,双方(企业主体)需要对方(少数是自己开)开具相应的票据作为款项支付方税前扣除的依据。
最为主要的原则是,如果对方是一种应税的经营行为,非免税行为,就应开具发票,如果相反,则应不能开具发票,这种情形下相应的发票之外凭据(包括合同、收据等)也是可以证明并得到扣除的。
发票在中国的税法应用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通常所说的“以票控税”,由于发票与应税行为现实当中存在着时间错开的差异,由此造成发票对税法原则的破坏,这包括实践中对企业所得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破坏,增值税条例中对先行开据发票却未有销售产生的认定为具有纳税义务的情形。
在立法层面来讲,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财政部令[1993]第6号[1])明确“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因此从性质上来看,发票是收付款凭证,而不是据以判断是否产生应税行为、税前扣除的直接依据(除因为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延伸,而不得不采取的销售方要履行应税义务的行为)。
但是一个现实是,税务机关在判断纳税人税法合规性应用时,在无法获取充分的证据的时候,通过发票开具方与获取方(税前扣除方)互相牵制,也是被迫采取的一种手段。这是中国法律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作为纳税人,适应比指责更具有价值。若实践当中,因发票事项出现对纳税人不利情形,则从立法原则上来应对、协调,是有应对依据的。
目前发票存在的形式有机打式、定额、手工开具的,对于机打与手工开具的,填写完整有要求,《北京市定额专用发票》适用于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和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人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对于定额的,由于销售方对内容往往是忽略的,因此纳税人取得后可补充上述相关信息。
随着近二年行政机关与大型国有控制企业出现的虚假发票大量出现的情形,以及持续的打击行动,我们认为未来发票的控制手段将会持续强化,部分省市税务机关开发的网络发票,可能会解决当前部分手开发票的技术性困难。
国家税务总局对于发票对税收事项影响的判断处理
(1)国税发[2007]108号[2]:自2008年1月1日起,银行代收费业务应取得《银行代收费业务专用发票》,银行自营业务使用的发票式样由省税务机关确定;
(2)国税发[2008]40号[3]: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和其他凭证,包括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均不得用以税前扣除、出口退税、抵扣税款;
(3)国税发[2008]80号[4]:企业取得的发票没有开具支付人全称的,不得扣除,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申请退税;
(4)国税发[2008]88号[5]:加强发票核实工作,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据。认真落实不征税收入所对应成本、费用不得税前扣除的规定。
经济活动中各种票据的认识
(1)如何认识“白条”(可理解为通常意义的“收据”)
如果费用发生的本身不涉及应税行为,“白条”应可以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在对方有应税行为但自身没有开具发票资格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处理。
(2)军队(武警)的票据
国税发[2000]61号[6]要求其提供税务机关领购的发票,但目前实施起来有困难,我们认为偶尔的情形的风险纳税人还可以承担,如果持续的发生,就要引起关注,毕竟税务机关不予认可也是有法可依的。
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空余房地产租赁管理工作的通知》([2004]后营字第1285号)中规定:租用军队空余房地产作为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住所(经营场所)的,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时,必须提交有效的《军队房地产租赁许可证》。军队出租单位必须凭有效期内的《军队房地产租赁许可证》,才能向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缴租赁收入营业税、房产税手续,否则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出租单位收缴承租人租金时,必须按照国家财政部、总后勤部《军队票据管理规定》([1999]后财字第81号)的要求,统一使用套印国家财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票据监制章的军队收费票据。
(3)水(电)分割单
企便函[2009]33号是承认可以作为支付凭据的,但理解上应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请注意,如果租赁等行为发生中产生的这种代收代付费用,目前除了在营业税上对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适用差额计算应税营业额外,其余都会被认为是一种流转税的价外税费用或兼营行为。
(4)取得的票据不合规
表现在取得的发票,对方的发票形式与提供的业务不一致,这时通常认为对方未按规定开具发票,或多或少存在税收上的问题,如对方本来提供的是修理、修配劳务,但开具的是地税服务业专用发票。因此应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
(5)国外的发票
由于大陆的发票是严格的国家管理体系,但较多的外国纳税人是不用领购发票开具的,代之以自制的“Invoice”,这在报销时也是合规的。但税务稽查时,如果对境外发票有异议,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证明或境外注册会计师的证明,不能提供证明的,不得扣除。
(6)行政费收据
只有国家允许的行政费收费才允许开具行政性收据。
(7)关于发票的入账时间
既然所得税法界定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当期的费用还是努力达到当期入账,特别是跨年度费用发票的取得,而如果次年度再列支当年度的费用,从原则上来看,由于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有被调整的可能发生的。
(8)合法有效凭据的判断
合法有效的凭据不一定是发票,对于发票的取得,判断的依据是《发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合法有效的凭证还包括如投资时的评估报告,赔偿或拆迁中的法院判决书等。
如何开具发票
(1)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开具发票,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不排除有因为客户付款而要求先行开具发票或滞后开具发票的情形,从发票作为收付款凭据来认为,没有何风险,但是由于相关实践中的判断,及涉及增值税抵扣的一些控制方式,流转税的纳税义务与发票存在一致性更便于日常管理。对于发票滞后开具时,纳税义务发生时仍需先行缴纳税款,滞后开具发票,一个建议时提前与税务管理人员进行事先的说明,通常是会被认可的,如增值税的此类差异往往被要求提供相应的说明;
(2)避免开具的发票错误或者丢失,这将直接影响经济结算的进展,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错误,在当月进行直接作废是最便利的操作方式,而丢失的责任,往往造成重开时纳税义务被要求双重征收,而不重开,往往造成客户付款的困难;
(3)对于折扣额的开具,由于营业税与增值税仍然要求折扣额与销售额开具在同一张发票上,此应引起普遍的重视,但是增值税由于折扣额可以单独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实践中是对开在同一张发票上要求的打破,而营业税仍将继续,不过纳税人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如后续折扣、反卖的形式来偶尔的补正原来的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反卖是对退回销售货物的一个反方向操作方式,从常规来分析是不符合增值税控制与经济行为原则的,不过这一行为目前尚对这一“市场行为”限制性的税法规范;
(4)保管好空白发票,发票作为一种可以产生个人利益、公司利益的工具,作为财务从业者保管好发票,被视为与现金等同的效力。至于发票不能携带到外地使用、不能拆本使用等,基本的常识仍需专注管理办法的规定;
(5)发票的开具内容,应明确而清晰,笼统的名称在证明货物发出的真实性上,有可能导致税务机关的不认可,如有可能部分被认为是赠品,或者直接提供货物清单;切不可盲目因为客户的便利而放弃此项原则;
(6)分清开具发票的种类,如适用增值税的货物销售发票,就不能以服务业发票代替,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混合销售行为中,部分纳税人为了“避税”需要,将其分解为货物与随之同时发生的劳务来开具,其结果是有可能地税机关征收的税款缴纳,国税机关未来再行补征增值税,得不偿失,除非有非常恰当的事前安排;同样的事例要考虑兼营行为的情况;
(7)农产品收购凭证是中国有特色的一个作为采购方来开具的情形,由此造成其利益驱使带来的虚假情形较多,而税务机关在验证销售自产免税农产品的真实性上力不从心,此时纳税人就要关注供应方的身份、款项支付的接收人,如通常要求对方是农业生产者单位与个人或者是专业合作社,若是城市居民、个体工商户或商贸企业就大多会存在问题;
(8)作为控制的环节程序,对于开具的发票,应有相应的内部申请、领取程序,避免交接不清产生的税收风险;
如何接收发票
(1)接收发票的总体原则是保证发票的真实性,同时要能证明发票与证明交易的经济行为有一致性证明,如材料入库单、相应的付款;而对内部控制上,要保证报销批准的授权、入账的及时与正确,同时要对业务部门取得发票的内容、形式提出具体要求;
(2)首先判断形式上的合规,如发票完整性,取得普通发票验证发票的真伪,进行常识性判断。
a)主要识别发票纸的“防伪菱形水印”,是镶嵌在纸里的;
b)北京国税监制手工开具的发票中“二付款方收执”字样里的“二”字,组成该字的笔画两个横是由大写的英文字母“GS”组成;
c)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国税局印制的《北京市商业企业专用发票》上将印制发票使用期限,即在发票各联右上角印制“本发票需在××××年××月××日之前开具”的标志,纳税人领购发票后需在此日期之前开具,在此日期之后开具的发票一律无效;
d)北京地税机打发票(目前北京地税已没有手工填开式的发票)的“发票代码”及“发票号码”的阿拉伯数字印刷呈发虚的感觉,是由密集的规则点状组成。在北京市报刊亭开具的充值卡红色收据,为报销的不合规票据;
e)北京地税机打发票,打印的发票号码与“发票纸上已有的号码”应该一致,否则为无效的发票
二登录当地国税或地税网站查证购票单位与取得发票的盖章单位是否一致;但目前对于纳税人获准自印制的发票,则尚无办法验证真假,需结合支付款项方向来判断;
通常发票都是由收款方开据的,但由于在判断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应税主体时候,有时纳税人会忽略纳税人总机构与分公司、项目公司的关系,如建筑业要求在项目发生地完税,自然就须由当地税务机关代开或当地分支机构来开具发票,如有的运输企业为了低税率,跑到机构之外的偏远地区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就存在税法风险;
(3)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常验证就会检查出真假;不过目前并没有要求说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皆要认证,如用于福利类的将全部计入费用;但有要求是当期认证的发票必须在当期进行抵扣,现实当中部分税务机关让纳税人滞后抵扣的操作是违规的;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运输发票)由于具有抵扣的功能,其作用跟纳税人获得了“现金”一样具有价值,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发现对方开具不完整(如运输发票没有填写件数等)、错误(如计量单位开具错误),第一时间退回对方重新开具或拒绝接收,毋将错误信息进行手工修改,虽可能不影响认证,但是税务机关可以认为涂改或开具不合规;
(4)承(3),如果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了180天认证期,此时要求对方更换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唯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7]第18号)“依购买方所购货物不属于增值税扣税项目范围”在实践当中可以突破时间性的限制。而对于普通发票红字的开具,目前全国大多地区尚无严格要求,操作上纳税人自主性比较大;
(5)发票认定合规程序后,a)入账日期,应体现为发票开具日期的账期内,避免跨期费用纠纷的发生;b)付款方向,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付款方向税法规定一致,虽我们了解到如诺基亚等特别批准的公司因财务结算中心的存在可以变通外,税务机关目前仍有权对付款方向不一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允许抵扣;c)付款方式应以电子支付为主,避免现金交易过多,没有举证的表现;
(6)对于汇总开具的发票,则要根据各地要求,普通发票的明细是否要求;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需要认证,是必须要取得抵扣清单的,而且要从金税系统开具;
(7)部分情形纳税人面临个体劳务的采购,而个人又未能提供相应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纳税人自行到主管税务机关代提供方申请开具发票,从原则上来判断是不合规的,这包括纳税主体、纳税地等条件的可能变化,部分主管税务机关为了利益的考虑往往是接受这种方式的,这种被动的操作方式,风险仍极可能体现;
(8)在风险控制点上,要考虑对前端业务人员进行发票知识的讲解,包括税收利益的判断,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与普通发票入费用的利益比较,以及开具内容的要求;同时要考虑交易的真实性发生,如在发票报销的同时,附上诸如会议内容、议程等,详见各扣除项目的相应解释;如果有交易的主动权的前提,取得发票前暂争取不预付款才是对税收利益的保护,掌握现金主动权是纳税人在任何时候可以优先考虑的方式;
(9)作为管理者,在发票的管理上,要考虑多级的审核,不致只要有发票就可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对于已报销的发票,直接盖付款印章,避免被再次利用的可能;
(10)为应对汇算清缴的要求,在行将接近年度结束时,应将当期发生的且已取得的发票尽可能完整的记录入账务中,以避免当年度多缴税款以及次年入账不被认可的可能,不过通过预提的方式进行计列,于次年汇算清缴前取得相应发票也是大多地区税务机关认可的一种当年度汇算清缴税前扣除的方式。
发票的盖章要求
对于发票的盖章要求,是可以选择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而不得盖公章与收款专用章等其他印章,对于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是否要求同时加盖申请人的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在已失效的国税发[1995]162号[7]文件规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加盖单位印章的规定。
不过按照国务院2010年12月发布的修订后的《发票管理办法》,纳税人在开具发票盖章时要使用“发票专用章”,此办法将由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审计报告汇算清缴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提供的审计报告需要哪些资料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章程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还需提供:外汇登记证、批准证书复印件;)
2、验资报告、上期审计报告;
3、需审计的总帐、明细帐、记帐凭证;
4、各明细科目的余额表;
5、存货盘点表
6、固定资产明细清单及折旧计算表,固定资产所有权凭证(房产证、车辆行驶证等);
7、需审计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外汇收支情况表);
8、年末银行对帐单及余额调节表;
9、所得税汇算申报表;
10、国地税纳税申报表及重要的税务资料,税收优惠政策批准文件;
11、与资产购置、在建工程及销售相关的重要合同、协议;
12、借款合同、抵押担保合同及贷款证;
13、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1、营业执照,章程,税务登记证(地税和国税)复印件
3、公司上的审计报告
4、资产负债表,损益表(12月份,具体的看你审计的公司需要)5、12月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询证函(审计公司提供样版)
6、部分应收应付账款询证函(审计公司提供样版,到对方单位盖章询证)
7、仓库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盘点表
8、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明细表 9、12月份国税,地税报表
10、全年账本及抽查几个月的凭证(但必须提供12月份凭证)
11、发票使用情况表篇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自查报告表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自查报告表
纳税人编码: 纳税人名称:
“自查情况”栏,应分收入、成本费用、资产损失、税收优惠和其他五个方面详细说明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如需填报内容较多,可另附纸张。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编制原理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含义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终了后4个月内(现在改为每年5月底前),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所得税的数额,确定该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
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a类)适用汇算清缴办法,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b类),不进行汇算清缴。
a类企业做汇算清缴要从几个方面考虑: 1.1、收入:核查企业收入是否全部入帐,特别是往来款项是否还存在该确认为收入而没有入帐;
1.2、成本:核查企业成本结转与收入是否匹配,是否真实反映企业成本水平; 1.3、费用:核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符合相关税法规定,计提费用项目和税前列支项目是否超过税法规定标准;
1.4、税收:核查企业各项税款是否争取提取并缴纳; 1.5、调整:对以上项目按税法规定分别进行调增和调减后,依法计算本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计算并缴纳本实际应当缴纳的所得税税额; 1.6、补亏:用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对以前发生亏损的合法弥补(5年内); 1.7所得税:计算出企业应补缴的所得税或者应退税额。
特别注意:所得税汇算清缴所说的纳税调整,是调表不调账的,在会计方面不做任何业务处理,只是在申报表上进行调整,影响的也只是企业应纳所得税,不影响企业的税前利润。
(二)对象与方式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对象为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企业可自愿委托中介机构代理纳税申报,提高汇缴质量。中介机构应当出具包括纳税调整的项目、原因、依据、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内容的报告。
企业所得税有两种征收方式:一是查账征收,另一种是核定征收。
(三)程序与方法 首先将企业填写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与企业的利润表、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审核帐帐、帐表;
其次针对企业纳税申报表主表中“纳税调整事项明细表”进行重点审核,审核是以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逐项进行;
最后将审核结果与委托方交换意见,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而出具相应报告,其报告意见类型为:无保留意见鉴证报告、保留意见鉴证报告、否定意见鉴证报告、无法表明意见鉴证报告。
二、编制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注意事项
在实习过程中,对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其需调整的项目,调整项目分为三大类:收入类、费用类与资产类。现将工作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列出来:
(一)收入类项目调整
延迟确认会计收入。对于纳税调整,很多财税人员对收入类项目的调整关注度不及对成本、费用类项目调整的关注度。而事实上,收入类项目的调整往往金额较大,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并未通过相关机构的审计,会计收入的确认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因此,企业很容易因未及时确认会计收入而造成少计纳税收入。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企业“预收账款”科目金额很大。对应合同、发货等情况,该预收账款应确认为会计收入,当然也属于纳税收入。企业汇算清缴工作中,由于延迟确认了会计收入,也忽略了该事项的纳税调整,事实上造成了少计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结果。
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将产品交予客户试用,并在账务上作借记“销售费用”,将自产产品用作礼品送给他人或作为职工福利,并在账务上作借记“管理费用”。上述事项,不仅属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而且属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二)扣除类项目调整
准予扣除项目:工薪支出、职工福利为实发工资的14%、工会经费为实发工资的2%、职工教育经费为实发工资的2.5%、基本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公益性捐赠不超过利润总额的12%、利息支出: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不超过按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业务招待费按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但不超过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15%,超过可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能够扣除的成本、费用首先需要满足“真实性”、“合理性”及“相关性”的要求。例如行政罚款、滞纳金就属于不能扣除的。实际工作中,企业容易忽视的调整项目主要有:不合规票据列支成本、费用,不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以“无抬头”、“抬头名称不是本企业”、“抬头为个人”、“以前发票”,甚至“假发票”为依据列支成本、费用,这些费用违反了成本、费用列支的真实性原则,应当进行纳税调整。
列支明显不合理金额的费用不进行纳税调整。例如,一些企业列支明显不合理的私车费用列入管理费的“汽车费用”。
工资、福利费余额未用完,却依然在费用中列支,应当进行纳税调增。
(三)资产类项目调整
容易被企业忽视且应重点关注的调整事项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涉及问题的思考:一般来说,被审计单位会委托同一间事务所出该的审计报告及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这时,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应该根据调整后的审计报告填写。
三、编制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实例分析
调表、递延所得税与递延税款的理解、纳税调整。下面是2010年一间物业租赁公司的 审计情况:
1、根据流转税测算确定应补缴金额: 流转税测税情况:
年12月份开始就跟内资企业一样,每个月都交。(2)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申报金额与计提金额不一致。
(3)根据预收账款与长期应付款所计算的流转税与附加税计入递延税费。
2、所得税纳税调整 篇三:2015年汇算,审计报告需要提供的资料(2015)2015年《汇算清缴》《审计报告》需提供的资料
一.公司的证照资料:(复印件,每页都要加盖公章)1.营业执照副本; 2.公司章程;
3.国税税务登记证副本; 4.地税税务登记证副本;
5.组织机构代码证; 6.租赁合同; 7.如果产生过股权转让的,提供股权转让书; 8.如果产生过变更的提供工商局出具的变更通知书。9.如果有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提供纳税鉴定文件,减免批复。
二.给事务所提供的约定书和承诺书等资料 加盖公章: 1.**业务约定书;
2.企业管理层声明书; 3.现金盘点表; 4.社保缴款明细表(电子版); 5.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电子版); 6.有固定资产的企业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电子版);
(有房产的提供房产证复印件,有车的提供行驶证复印件,每一页加盖公章); 7.有存货的填写存货盘点表(电子版)。
三.会计资料: 1.所属的总账(电子帐套); 2.所属全年记账凭证原件; 3.所属1-12月的国税增值税和地税综合税的纳税申报表(加盖公章); 4.所属1-4季度; 5.所属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加盖公章); 6.所有开户银行的所属年份12月末的对账单(复印件,加盖公章。如有未达账目的,要编制余额调节表。)7.有银行贷款的,提供截止会计报表日的“长短期借款合同” “抵押担保资料” “长短期投资协议”,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及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8.上一有做审计报告和汇算清缴报告的提供复印件(每一页都加盖公章); 9.最近一期的验资报告(复印件,加盖公章)。10.企业股东(关联方)信息: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如果当年发生关联交易,请提供关联交易购销明细。篇四: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
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 1、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12月份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未经审核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缴款书、所有季度纳税申报表及税票、发票使用情况汇总表。
2、科目余额明细表---列至最末级。
3、损益类科目总账以及明细表。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明细。营业收入以及营业成本、生产成本按照月份提供明细,2010年1月收入明细。4、2009年、2010审计报告以及调整分录、2009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报表。
5、银行对帐单(全年或年末)复印件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现金盘点表;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
6、业务招待费明细(按月列明)、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按月列明)、福利费明细、教育经费明细、工会经费明细、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7、销售成本倒扎表,应付账款帐龄分析表,其他应付账款明细帐龄分析表,存货差异分摊表。8、1—12按月份公司人员人数及工资表以及五险一金计提比例。9.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合同复印件。
10、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含增资报告)、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如有变更,需提供变更前后的。技术监督局代码证书、银行开户许可证(核准件)。
11、如为特殊行业,需提供特殊行业执行的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可选择提供)
12、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3、如享有税收优惠政策,需提供减免税相关批文。
14、如有已经报税务机关备案的税前扣除项目,需提供相关项目复印件。
15、如有重要经营合同需提供:如房租合同、供销合同、大额买卖合同等。
16、如有关联企业,需提供关联企业名单。
17、如上一有审核报告,还需提供上一中介机构出具的纳税鉴证报告。
18、如为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供高新技术企业审批表。篇五: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参考范本)索引号: z102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无保留意见)(参考范本)xxxxxx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公司xx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进行鉴证审核。贵公司的责任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编制相应申报表,并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及纳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我们的责任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对所鉴证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进行职业判断和必要的审核程序的基础上,发表鉴证意见。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政策规定,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核程序。现将鉴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的审核过程及主要实施情况(一)企业所得税有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
贵公司按照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要求设立总账和明细账,对业务收入、支出、货物进出、费用报销、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薪酬等日常业务制定各项相关核算制度,审核中未发现重大未遵守情况。
(二)企业所得税有关的各项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包括审核会计账簿、抽查会计凭证和审核纳税申报资料等在内的审核程序,并获取了贵公司提供的有关各项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未发现账、表、证、实不符事项。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核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鉴证意见提供了基础。(三)审核、验证、计算和进行职业推断的情况。
我们对贵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企业纳税申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进行了审核和验证,并根据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法规规定,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对纳税事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算。
二、审核利润情况:
贵公司200 的会计报表由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文号为
号,审定贵公司200 的会计利润为 元。(贵公司200 会计利润总额为 元
三、鉴证意见
经审核后的应纳所得税额
1.纳税调整增加额: 元; 2.纳税调整减少额: 元; 3.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 元; 4.纳税调整后所得额: 元; 5.弥补以前亏损: 元; 6.应纳税所得额: 元; 7.适用税率:
8.应纳所得税额: 元; 9.减免所得税额: 元; 10.抵免所得税额: 元; 11.应纳税额: 元; 12.境外所得应纳税额: 元; 13.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元; 14.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元; 15.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元; 16.本期应补(退)所得税额: 元。
具体纳税调整项目及审核事项的说明详见附件。建议贵公司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
本鉴证报告仅供贵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使用,不作其他用途,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与执行本鉴证业务的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无关。
附件: 1.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审核事项说明 2.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3.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执业证书复印件 xxxxxxx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xx 中国注册税务师年 月 日
中国注册税务师
附件一: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审核事项说明
一、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贵公司)系由×××、×××投资设立,于 年 月 日在 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号为 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现有注册资本 元,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税务登记证号:浙税联字 号,主要从事: ×××等。××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贵公司)系经 批准,由×××、×××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于 年 月 日在 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号为 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投资总额 元,注册资本 元,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经营期 年。于 年 月投产/营业。税务登记证号:浙税联字 号,主要从事: ×××等。
二、会计利润差异说明
三、审核事项说明(一)纳税调整的审核
1.收入类调整项目的审核(1)视同销售收入
贵公司本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或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利润分配等,描述具体用途),税收规定应作视同销售处理,按同类交易价格(成本加成等方法)确认视同销售收入 元,纳税调整增加额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2)#接受捐赠收入
贵公司本接受捐赠纳入资本公积核算,税收规定应确认收入 元,纳税调整增加额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3)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
贵公司本发生的销售折扣与折让帐载金额 元,税收规定允许扣除 元,纳税调整增加额 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销售折扣在计征所得税时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第472号)、国税函[2008]875号)(4)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
贵公司本发生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业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销售收入账载金额 元,税收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应确认的收入 元,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额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贵公司本发生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业务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账载金额 元,税收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债务人应付(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应确认的收入 元,纳税调整增加(减少)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5)*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
贵公司本在权益法核算下,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 元。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按长期股权投资的历史成本确认投资成本,纳税调整减少额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6)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损益 贵公司本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确认的投资损失(收益)金额 元,税收规定不应确认投资损失(收益),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额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贵公司本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被投资方已作出利润分配决定,分得的投资收益 元,税收规定应确认投资收益 元,纳税调整增加额 元。(适用权益法核算,实际取得分配收益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7)*特殊重组
贵公司本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免税改组产生的资产账面价值会计核算账载金额 元,按公允价值确认损失(所得)金额 元,按税收规定可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损失(所得),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额 元。
第三篇:所得税汇算清缴
税务师事务所出具审核报告,提交资料清单:
1、单位设立时的合同、协议、章程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单位设立时的和以后变更时的批文、验资报告复印件
3、银行对帐单及余额调节表
4、期末存货盘点表
5、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6、享受优惠政策的批文复印件
7、本财务会计报表原件
8、未经审核的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复印件
9、纳税申报表
10、已缴纳各项税款的纳税凭证复印件
11、重要经营合同、协议复印件
12、其他应提供的资料
备注:以上资料中的复印件,必须由提供单位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一、补缴上的所得税
补缴上的所得税属于“税前不予扣除项目:各种所得税款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税款”。
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补缴上的所得税,应调整上的所得税费用;可实际工作中,12月份的会计报表可能在1月10日已报给了税务局,税法规定汇算清缴在年终后4个月内进行,也未明确重新报送经调整后的会计报表,况且账务处理已到了本年的3、4月份,企业不习惯重新编一份上调表不调账的会计报表,而且多数人还是认同“账表一致”,除非事务所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调表不调账;但所得税汇算清缴以及税务审核并不出具经审核的上会计报表,因此,补缴及应退所得税往往是在本年进行账务处理。
企业常见的几种不当处理方法:
1、记入以前损益调整,年末转入了本年利润,而在税前利润(利润总额)中也将其做了扣除;
2、记入营业外支出,同样的是在税前扣除;
3.直接记入所得税科目,虽没在税前扣除,但所得税科目反映的并不是本的所得税费用。
意见:汇算后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在下一的汇算清缴时,不作为税前扣除项目,这样会造成“纳税调整前所得”与企业的利润表的“利润总额”不完全一致;如果为了两者一致,则先做费用扣除,然后再作为其他纳税调增项目填报也可,或者按会计制度规定,以前损益调整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科目。
请注意: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会不一致,要与利润分配表结合才能勾稽一致。
二、上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审批后可作为下一留抵
上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在纳税申报表中可作为上期多缴的所得额,或者作为已预交的所得税额抵减。
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同样要调整上的所得税费用,账务处理方面与补缴类似;如果上的多缴的所得税金额,在所得税科目已进行了处理,仅反映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借方,则不影响到本的所得税科目,以及利润分配科目。
如果多缴的所得税,未申请留抵或退税,账务处理则通过以前损益调整,同样不得税前列支。
三、上的纳税调整事项,是否要进行会计处理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予以扣除。
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在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上存在差异。对于因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就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企业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应在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计算的利润总额(即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与税法规定就某项收益、费用或损失确认和计量等的差异后,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因此,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调整事项,一般是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的,但也发现有些企业进行了所得税审核后,对于纳税调整事项在下作了账务处理,下做汇算清缴时又要做纳税调整。
四、是否调整下报表的期初数
由于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等规定中,都提到要调整下报表的期初数;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区分重大差错和非重大差错两种处理方法。一般的会计差错(非重大差错)仅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
对于所得税审核来说,只对所得税纳税调整,一般不对报表进行调整,因此下一也不需要调整期初数,如应交所得税科目,在下进行账务处理即可,一般金额并不大,按非重大差错处理,同样不需要调整报表期初数。
五、有扣除限额的费用扣除
由于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是一种标准,依据标准计算出来的金额是准予扣除限额的概念,不是必须扣除的金额。如果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高于准予扣除限额,按限额扣除;低于准予扣除限额,按实际核算金额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职工福利费、坏账准备等有一定的扣除比例,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主要错误是,账务上未进行处理,而在纳税申报中作了纳税调减;按税法规定,一些广告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是可以在以后进行扣除的,这部分则可作为以后的纳税调减。
六、有关开办费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以及税法对开办费的规定不同,实际中带来了混乱。的期初数;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区分重大差错和非重大差错两种处理方法。一般的会计差错(非重大差错)仅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
对于所得税审核来说,只对所得税纳税调整,一般不对报表进行调整,因此下一也不需要调整期初数,如应交所得税科目,在下进行账务处理即可,一般金额并不大,按非重大差错处理,同样不需要调整报表期初数。
五、有扣除限额的费用扣除
由于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是一种标准,依据标准计算出来的金额是准予扣除限额的概念,不是必须扣除的金额。如果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高于准予扣除限额,按限额扣除;低于准予扣除限额,按实际核算金额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职工福利费、坏账准备等有一定的扣除比例,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主要错误是,账务上未进行处理,而在纳税申报中作了纳税调减;按税法规定,一些广告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是可以在以后进行扣除的,这部分则可作为以后的纳税调减。
六、有关开办费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以及税法对开办费的规定不同,实际中带来了混乱。
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筹建期,是指从企业筹建之日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
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实务中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小型商贸企业,一般认为不存在开办期的问题,从取得营业执照起开始建账,相关的房租,办证费等,都作为当期的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是对开办费在开业一次进入费用,则当年要按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增,在以后作为纳税调减。但是以后可能会出现会计岗位更换或其他原因,不一定能做到纳税调减,而且每年都必须提供纳税调减的依据。
所以,对于众多的私营企业,仍按税法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更方便些。
七、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
依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主要的内容:正常的管理损失,不需报批,如固定资产变卖损失,不需报批,但提前报废需要报批。人为损失,财产永久性实质损害,政府搬迁损失,经报税务局批准后可税前扣除。
债权重组形成的坏账,单笔金额不大,收款的费用可能大于应收款本身的,由中介出具报告,税务局可以批准(操作时可和其他财产损失中介审核报告一起申报)。财产损失的申报期限为终了后的15天内,一年只能申报一次,所以应及时申报,当年的损失只能在当年申报。
八、预提费用的期末余额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提取准备金或其他预提方式发生的费用余额均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准备金(除坏账准备金外)及预提的其他费用的余额不得在税前列支,企业应在纳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一般来说,福利费、工会经费、坏账准备、银行贷款利息等可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提,并按规定可在税前扣除(要符合相关的比例及条件)。其他的如应付工资,严格来说,应是按借方发生额(即实发数)来进行扣除,但实务中如果企业是实行下发工资制度,本年同样有贷方余额,同样可不做纳税调整,其他的如水电费,房租等一般也可按同样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四篇:汇算清缴的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一般是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
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2.缴纳季度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跨年4月30日前汇算清缴,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4.缴纳汇算清应缴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重新分配利润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损益调整
6.汇算清缴,如果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贷:以前损益调整
7.重新分配利润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9.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预缴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10.免税企业也要做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资本公积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补缴企业所得税应及时做账务调整
2010-5-25 8:38 许海波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近年来,税务机关每年都会选择部分行业、企业对其进行纳税检查,企业有时也会进行自查。在纳税检查和自查后,企业除了按规定补缴企业所得税外,还应当及时做出账务调整,从而避免以后重复缴税。
【问题】
甲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取得营业收入40000000元,当年税前会计利润为500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相应的税款已经缴纳,每年末均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9年9月15日,税务机关对该公司2008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以下情况(该公司无其他会计和纳税调整问题,下列问题企业均未进行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1)2008年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业务招待费300000元;
(2)2008年末“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余额为100000元,为当年计提但未发放的职工奖金,至检查之日还未发
放;
(3)2008年初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年末由于该股票价格上升,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000元;
(4)“其他应付款——其他”科目年初无余额,2008年其贷方发生额和余额均为2000000元,经调查为该公司2008年预售A小区住宅(目前未完工)取得的收入,至检查之日仍挂账,未缴纳相关营业税金及附加(该公司位于城区,当地规定土地增值税按1%预缴),也未计算预计毛利额缴纳企业所得税(预计毛利率为15%);
(5)该公司为取得银行抵押贷款,于2008年2月10日对在售B项目所占用的土地进行了价值评估,增值8000000元,做出如下账务处理:
借:开发成本
8000000
贷:资本公积
8000000
B项目建筑面积为40000平方米,于2008年6月完工,至2008年底已出售30000平方米。
2009年12月15日,税务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向甲公司下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补缴企业所得税1547500元,同时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请问甲公司该如何进行纳税和账务调整?
【解答】
1、甲公司2008年列支业务招待费300000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限额为180000元(300000×60%<40000000×5‰),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0000元(300000-180000)。此项业务虽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但其会计处理符合现行会计政策的规定,属于永久性差异,不需要进行账务调整。
2、甲公司2008年“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结余100000元,据调查是因为公司资金紧张所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的规定,甲公司2008年计提但而未实际发放的工
资不得在当年扣除,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00元。
2008年末,“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为100000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100000-100000=0,两者的差异会减少企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产25000元(10000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25000
3、甲公司将购入股票因价值上升而产生的收益记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因
此,该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000元。
2008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200000元,会增加企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000元(200000×25%)。
借:以前损益调整
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000
4、甲公司2008年通过“其他应付款——其他”科目收取的预售房屋收入2000000元,应记入“预收账款”科目。
借:其他应付款——其他
2000000
贷:预收账款
2000000
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的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对于上述预售房屋收入,甲公司2008年应确认预计毛利额300000元(2000000×15%)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会计与税法对预售收入的处理不同导致的上述差异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00元
(30000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75000
另外,上述预售收入应按规定缴纳营业税100000元(2000000×5%),城市维护建设税7000元(100000×7%)、教育费附加3000元(100000×3%),预缴土地增值税20000元(2000000×1%),合计130000元。该公司当即缴纳。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7000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3000
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20000
贷:银行存款
130000
由于A小区目前尚未完工,在会计处理上,上述税费不得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抵减利润。但税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准予在当期扣除。因此,2008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30000元。这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2500元(130000×25%)。
借:以前损益调整
325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2500
5、对于甲公司2008年将在售B项目土地评估增值的8000000元,税法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与此相对应,也不得结转成本、计提折旧或摊销。如果评估增值后的资产发生了对外销售、转让、投资等行为,其增值已经实现,应作为收益(所得)体现在应税所得中缴纳所得税,接受资产一方也可按评估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
价值,并按评估价值结转成本、计提折旧或摊销。
由于B项目当年已完工并部分出售,评估增值中一部分金额结转到2008年的销售成本,另一部分金额保留在“开发产
品”科目中。
应计入2008年销售成本的金额=(8000000×30000÷40000)=6000000(元),保留在“开发产品”中的金额=(8000000×10000÷40000)=2000000(元)。因此,甲公司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0000元。
根据现行会计政策的规定,企业对资产的会计计量,一般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对于资产重估增值,只有在法定重估和企业产权变动的情况下,才能调整被重估资产账面价值。因此,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明显违反了会计规定,应做账务调整。
借:资本公积
8000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6000000
开发产品
2000000
6、综上,甲公司共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190000元(120000+100000-200000+300000-130000+6000000),应补缴
企业所得税1547500元(6190000×25%)。
借:以前损益调整
154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47500
7、将“以前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以前损益调整
447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470000
8、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会计分录略。
9、缴纳企业所得税、滞纳金和罚款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10、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略。
【分析】
一、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按照会计政策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而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不必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
表相关项目的金额,如上例中超支的业务招待费。
二、如果补缴所得税是由于企业错误的账务处理引起的,如上例中的将土地评估增值记入“开发成本”,这时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相应处理:对于重要(重大)的前期差错,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重大)的前期差错,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对于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前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前期差错的重要(重大)与否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通常来说,企业通过自查补缴较大数额的所得税,以及被税务机关定性为偷税,均属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应按追溯重述法调整相关账户、报表项目。
成本少结转了怎么处理
2009-9-9 16:48
【大 中 小】【打印】
【问题】
我公司在去年成本少结转了,现在应该怎么做账务处理?
【解答】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调整》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的会计差错,按以下规定处理:
①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
项目。
②重大会计差错,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计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相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
初数。
所以,贵公司现在发现去年成本少结转了,如果属于数额较大,账务处理如下:借记“以前损益调整”,贷记“库存
商品”。
如果属于数额较小,账务处理如下: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2010-5-25 8:45 中华会计网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和
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
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
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②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③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辅助生产成本)。
④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
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⑤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例】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A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10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3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0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0 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 0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300 000
制造费用 200 000
管理费用 50 000
贷:原材料——A材料 1550000
第五篇:汇算清缴提示
企业所得税,周而复始的汇算清缴历程,面对的大多是老问题,却每一都会出现新事项、新认识,不尽清晰完整的规则也总是延续着。曲折,是税务机关,更是纳税人要面对的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理解,关注同业,审视自我。
声明:本资料适用于查账征收的居民纳税人使用,我们对相关事项的分析与意见,是基于我们的理解或通过其他谨慎性的确认过程作出的。由于税收法规的更新及主管税务机关的不同理解,因此在实施时仍然有必要进行实务中的确认。
一般性原则的要求
.权责发生制
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虽然存在不同的计量标准,但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重要的共同点。在截止点的测试上,验证会计上的完整性是必然关注的。
为此我们建议的截止性测试:
(1)比较账面的库存数量与实际盘点的数量,以确定发货后会计收入确认的完整性。
(2)根据劳务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成本的完整性。
(3)当期的费用是否完整的列支于本的损益当中,特别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但尚未取得发票,或支付了款项,因票据交接尚未传递到挂账的情形。亦包括出差在外,尚未回来报销的人员与其发生的相关费用。
(4)存货购入、固定资产的采购发票是否获取,折旧、摊销是否完整的进行了核算。
(5)被投资方如存在股息分配的,是否对投资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收入与流转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关系
(1)会计收入是企业所得税收入的调整基数,二者之间存在特定性差异是正常的。
(2)会计收入与流转税应税收入的特定差异也是正常的。
(3)企业所得税收入与流转税应税收入的特定差异也是正常的。.外商投资企业12月起有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的纳税义务,需要进行相应的计提。
税前扣除事项,一个极易存在争议,且受征纳双方都极力关注的领域
扣除的适用标准
工资薪金
.当年计入成本费用的,12月31日前实际发放的金额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劳务人员(临时劳务工或劳务派遣工)的费用不属于税法上工资薪金范畴,不作为“三费”扣除基数
部分地区放宽至次年1月、5月的规定,其效力性值得商榷
补充医疗保险
(1)自管的保险,如有专门核算账户,应转至核算账户,同时准备符合规定的管理证据,税法目前尚无专户管理不视同支付的限制性规定,不过谨慎原则,可选择按实际报销的部分作为扣除金额;
(2)由保险公司管理的保险,于12月31日前付出且取得相应发票,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保单应能清楚划分补充医疗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种类,划分不清的,不能税前扣除
补充养老保险(年金)
.12月31日前转至专门的托管机构,符合《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并能提供年金合同、管理办法和支付证明
.以前未缴纳,本缴纳的年金,本税前扣除
企业需关注补充养老保险个税应税义务
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据实扣除原则,对暂付的支出款项进行清理并获取12月31日前对应的发票(或自制票据).职工福利费不再要求计提,税法采取实际发生,14%限额扣除的办法
.职工教育经费会计上仍采取计提的方式,税法采取实际发生,工资薪金2.5%限额内扣除,当尚未扣除的无限延至以后限额内扣除
工会经费
.2010年7月1日前拔缴的工会经费,应取得开具日期为2010年内日期的《工会经费拔缴款专用收据》
.2010年7月1日起,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应取得《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
.如是税务机关代征的,其税收通用缴款书也应获得认可。
出于谨慎性原则,提请在2010年取得日期为2010年的工会经费专用收据。
业务招待费
.尽管企业有可能将业务招待费记入不同科目中,但税法上统计业务招待费时,重点关注是否属于招待事项
.对于确属员工工作餐费用,可以适用办公费用,如是聚餐性质可以适用福利费
.对于礼品的赠送,税法上属于视同销售行为,要考虑纳税调整
会议费
.应准备完备的凭据,特别是如会议时间、地点、预算、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如果是外部会议,附上会议邀请函
.会议中的大额餐费应尽量避免单独开具发票,以免其他证明资料不全时,归于业务招待费的误解
.外部服务公司承担举办会议的,资料也必须严格符合上述要求
业务宣传费
.适用范围广泛,要区分与业务招待费的界限;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建议也规范于此项目中核算
.印有公司标志的宣传物通常会被认为属于广告宣传费,但要考虑金额、接受对象的不同承担员工或第三方的税费税前扣除
.国税函[2005]715号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对于承担的境外单位的营业税与预提企业所得税,尽管国税函(2001)189号文件认为是一种商业约定,但不能以此佐证可以税前扣除争取改变合同条款中金额的表达方式,将相关税款考虑进双方约定的工资(交易)金额中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对境外劳务提供应税行为的判定原则改变,相应的成本往往由中国的劳务购买方(境内单位)承担,而对于企业所税,往往也转嫁于境内单位承担,能否扣除成为关键
员工出差费用、通讯费用、交通费用等
.在上述一般性要求中已提及票据处理的及时性要求,应告知员工将上述费用于12月31日前入账,不致因违背权责发生制而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形
.出差费用的报销,应提供完整的证据,包括交通费、食宿费等,避免被认为借出差名义发放补贴的情形
.出差补贴标准应有完整的企业规范文档支持
出差补贴要考虑个人所得税的适用标准
佣金及手续费
.财税[2009]29号文未能够清楚的说明佣金及手续费定义及适用的主体说明,对于保险公司之外的企业发生的财务上记录为“佣金”或“手续费”的科目,我们理解并不一定属于受列支限制情形,建议灵活使用,不致陷入5%扣除限额的争议
预提性质的费用
.虽然企业所得税法强调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但在2009年、2010年自查与稽查中,对于未取得发票的,普遍不予认可,而且实务当中税务机关较多存在如此把握
.部分税务机关实践中将汇算清缴前取得票据作为认可条件
赞助支出
.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将得不到税前扣除,对于赞助支出在签订合同时应考虑是否能适用广告宣传的方案考虑
存货计价方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一致规定只能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因此采用其他方法的企业,应考虑采取管理成本较低的方法来代替
.适用会计制度的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采用后进先出法时,需按税法进行重新调整
部分地区,暂估入账未取得发票,货物销售时成本不予认可
存货盘点
.12月31日前进行必要的存货盘点,必要时进行提前安排停止发货通知,以确认发出存货与是否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存货是否发生盈亏以利尽早作出报废等处置
资产盘盈与盘亏不能互抵作为损失额
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选择
.国税发[2009]81号规定加速折旧应在取得固定资产后1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由总机构进行备案
如果会计折旧年限高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税法上应不认可进行纳税调减处理
软件摊销
.财税[2008]1号提出购入软件经核准可在2年内摊销,如若享受此缩短期优惠,应进行税务申请(实践当中类同备案)
.委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受托方的开具增值税发票,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属于双方共同拥有的开具营业税发票。纳税人应以合规的票据作为资产的入账及计税依据
享受税收利益或税前扣除条件的程序性工作准备
资产损失
.投资转让损失、实质性股权投资损失需要审批后,在损失发生,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
.未到租赁结束期的装修费损失北京国税实践中不予审批
.对于相关资产报废的处置,税务机关通常的把握应是当进行了实质性的变卖等处置
.终结束后45日内提交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目前资产损失仍需审批,存在适用“备案”的政策变化预期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正列举8项可加计扣除的费用项目,并要求实行专账管理
.委托方可以享受加计扣除
.由于涉及到纳税调整的事项,研究开发费用应理解为是税前扣除事项的统计数据,如不允许当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就不能计入当期加计扣除基数中
.新颁布的财税[2010]81号文件,注册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五险一金”等可归入研发费
.原则上研发费应按照正列举8项进行归集,实际中各地税务局执行口径存在不同,如部分地区对非列举事项差旅费予以认可
相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研究开发”费用的统计口径,与116号文件存在口径上的差异,其范围更广
特殊重组
.财税[2009]59号文对此进行规范,由于特殊重组是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有此适用机会的企业应进行资料的准备
.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公告4号规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同期资料的准备
.对于2010年的同期资料报告则应于2011年5月31日前准备完毕
.依据国税函[2009]363号文件,对于跨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承担单一生产(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分销或合约研发等有限功能和风险的企业出现亏损的,则应于每年6月20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同期资料报告
备案类项目(事前备案)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新办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
.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
.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创业投资企业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抵免的税额
.享受过渡优惠政策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内资)
.已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尚未抵免完的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税额(含内、外资企业)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动漫企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企业等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
备案(事后备案)
.符合小型微利条件的企业
.国债利息收入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结束前,还可以了解或准备的事项
政府补助款项的凭据获取
.财税[2009]87号文件中规定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的,要取得财政机关的文件凭据,并单独进行核算
.据了解,2010对不征税收入的审核严格,87号文中的三项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之前亏损的了解
.为了估计当年的所得税缴纳金额,对于之前企业所得税上的亏损有必要进行统计,(前五年,税收上的亏损金额,不是会计上的亏损金额)
四季度预缴税款的估算.考虑到汇算清缴的长期性,预缴时缴纳的税款多于当汇算清缴的税额时,其资金的占用价值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四季度的会计数据进行适当准备以减少预缴税款多于当汇算清缴税额的情形
.季度预缴时,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以前亏损外,其他事项均不能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
总分公司汇总纳税
.制订有效的控制日程和与本企业相关的涉税事项的税收金额确认,及资产损失当地审批、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证据等进行收集
.通过不同层级的人员培训或安排,来形成统一行动的方案
.如果是境外所得,应获得境外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凭据
.对于没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及二级以下机构,满足条件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统计总分机构纳税(必要时索要预缴税款的凭据)中各自实际缴纳的税款与总机构的分配表是否对应,检查是否存在多缴税款的情形
小型微利企业适用条件
.由于小型微利企业是定额的指标,包括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三项,因此须考虑边际成本增加的因素,考虑达到条件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