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程学分计算与管理办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课程学分计算与管理办法
一、体育课学分计算办法
1.公共体育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综合评定分值在60分以上就获取规定的1学分/学期。无公共体育课学期在完成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规定的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取得相应成绩,并计算0.5学分/学期。
2.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综合评定分值在60分以上就获取规定的1学分/学期。但要加注“保健”字样,以说明是体育保健课成绩。无公共体育课学期在完成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规定的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取得相应成绩,并计算0.5学分/学期。
二、申请体育免修和参加体育保健课的条件及有关规定
1.学生因病(或特殊原因)申请免修公共体育课的,需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证明,凭病历卡经学院医务室同意,报基础部核查,由教务处审批。
2.学生因病(或特殊原因)康复后不能上体育课程的,需经学院医务室同意,教务处核查,教学院长核准后,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办理编入体育保健课学习的手续。
3.特殊身材的学生,经本人申请,体育教研室审定符合特殊身材相关条件,可编入体育保健课班学习。学院规定的特殊身材条件如下:
1)女生身高不满1.50M;男生身高不满1.60M; 2)女生体重在75kg以上;男生体重在90kg以上; 3)其他特殊情况。
三、免修和参加体育保健课学习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学期学习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
四、补考及重修时间安排:第七~八节课、双休日。原则上每次课两学时。
五、学生参加系(部)级以上的体育比赛获得名次的相应的奖励学分分值根据院有关规定获得任选课程学分。
六、说明
1.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为依托,娱乐身心为目标。进行内容组合安排:以一学期为周期,结合上下肢、基本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运动形式(跑、跳、投)、考核方式(考试、技术评定)等相结合。
2.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对因病后又复学的学生运动量严格控制在中等偏下并予以特别关注,使其尽快康复。
第二篇:本科生课程学分成绩对接管理办法
本科生课程学分成绩对接管理办法
为了适应学校开放办学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我校各类学籍异动后的课程学分成绩对接管理,现就我校本科生学籍异动课程学分成绩对接作如下规定:
一、对接原则
1.对接课程成绩必须达到及格以上(或相应等级),课程名称相同或相近,且对接前的学分高于或等于对接后的学分,可进行课程、学分、成绩直接对接;
2.对接前的学分低于对接后的学分或对接前后课程内容差异较大时,不可直接对接,但若学生所在学院及课程所在学院共同认定学分差异及课程内容差异不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可进行有关课程、学分、成绩对接;
3.外出学习时间5个月以上者,在不影响其后续课程学习,并且满足校外学习学分数或课程门数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用其外出学习的全部课程对接校内同期全部课程;
4.外出学习时间5个月以下者,其校外学习的每门课程原则上只能与校内一门课程对接;
5.外出学习并获得其所在专业或相近专业我校认可的学位
证书,原则上可用其外出期间学习课程对接校内同期所有课程;
6.不能够对接的课程,如果所在学院认定可以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则相关课程的学分、成绩统计为公共选修课的学分、成绩。
二、管理要求
1.学校同意外出学习的学生,在外出前应依据对接原则和培养方案制定好外出学习课程、学分对接方案(附件1)。对接方案要明确校外学习课程与校内课程的对应关系,报学院(出国学生交到国际交流处保存)备案。
2.学生在境外学习,每个学期获得主要课程的学分数,折算成校内学分后应不少于12,或获得学分的主要课程门数不少于4。在境内学习期间应获得与我校同期相当数量的学分。
3.学生境外学习的成绩证明由国际交流处组织认定,境内学习成绩证明由学生转入学院组织认定,报教务处审核。
三、对接程序
1.外出学习返校的学生,应依据外出前制定的对接方案(附件1),填写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审批表(附件2),申请对接。计划学习课程全部合格,可以根据对接方案(附件1)进行课程、学分、成绩直接对接;外出学习计划有变化或计划学习课程没有全部通过,由学生填写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审批表(附件2),学院根据对接原则组织对接。
2.经批准由外校转入我校学生,必须出具原学习单位校教
务处或相当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并填写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审批表(附件2),申请对接。
3.校内学籍异动学生,根据所学成绩直接填写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审批表(附件2),申请对接。由于培养方案变更引起跟班重修或复学修读课程名称与原先学习课程不一致,但其他教学要求一致的课程,可直接进行有关课程、学分、成绩对接。
四、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学生外出学习课程学分对接方案
2.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审批表
附件
1学生外出学习课程学分对接方案
2、本表一式二份,分别由学生本人、学生所在学院(出国学生交到国际交流处保存)。学成回来后凭此对接方案和学习成绩证明,填写《常州大学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审批表》申请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学生签名:联系方式年月日
附件
2课程学分成绩对接审批表
学生本人签名:学院教学院长意见(签名):学院盖章年
注:
1、本表一式两份, 分别存学生所在学院、学籍管理中心。
2、学生境外学习学分成绩认定部门为国际交流处,境内学习学分成绩认定部门为学生转入学院。
学生本人签名:学院教学院长意见(签名):学院盖章
年 日
第三篇:体育学分申请报告
体育学分申请报告
先说一下我的体育锻炼经历及心得。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会让你更加快乐,运动会让你更加健康.我特别喜欢踢键子,从中我得到许多收获,体会到许多乐趣.就说踢键子吧.这两天,我们学校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我踊跃报名参加踢键子比赛.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都坚持练习踢键子,每天至少要练半个小时.渐渐地,我踢键子的水平提高了,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很少生病.在比赛那天,因为我平时刻苦练习,一口气踢227个!这可创下了我的最高记录.我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运动,我健康:因为,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自信,改善情绪;适当的运动,能有效地缓解生活压力,让人身心放松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适当的运动,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然后是关于怎么踢毽子。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这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及有关发现了。.
第四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附件2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I类、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 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II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综述,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第一作者--第三作者
(余类推)
国外刊物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省级刊物 地(市)级刊物 内部刊物
3、科研项目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省、部级课题 市、厅级课题
9 8 7 6学分 8 7 6 5 4学分 6 5 4 3 2学分
10-8 学分
6-4学分
5-3学分 4-2 学分 2-1学分
4、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5、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7、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8、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9、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II类学分授予的具体规定由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
2-8项由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的学分。
(三)凡经单位批准,到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
四、学分登记和考核
(一)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分,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应统一印制和发放继续医学教育登记证或使用电子信息卡,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
(三)各单位主管职能部门每年应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数登记,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
(一)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分别由全国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指定社团组织应按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样式印制学分证书。
(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学员所在地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核实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应接受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有关资料报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四)凡弄虚作假、滥发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视情 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国通报、1—3年停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等处罚。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对基层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特殊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实施细则应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七、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2001年发布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全继委发[2001]第02号)同时废止。
八、本办法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皖继委[2007]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分类
(一)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项目授予Ⅰ类学分。
(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二、学分要求
(一)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都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
(三)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Ⅱ类学分20学分。
(四)继续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教育Ⅰ类、Ⅱ类学分数每个不超过10学分。
(五)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相关要求授予学分。
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有关规定验印的各种Ⅰ类学分项目的学分证明,是参加项目学习并经考勤、考试考核合格学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的有效凭证。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相关要求授予学分。
2、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发表当年学分:
发表文章所在刊物 第一作者至第三作者
国外刊物 10-8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4学分
省级刊物 5-3学分
地(市)级刊物 4-2学分
内部刊物 2-1学分
3、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 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 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 学分
4、出版医学著作,按每编写1000字授予出版当年1学分。
5、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7、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8、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9、经单位批准,参加所从事的卫生技术专业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学习成绩合格者,或到外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或参加援藏、援外、支农等医疗服务活动并参加当地继续医学教育,当年累计6个月以内经考核合格者,按每月4学分授予Ⅱ类学分。
3-9项由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的学分。
四、我院继教班举办和学分授予方法
1、我院主办(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外请专家授课和兄弟医院参加)继教班时医院给予一定的办班经费(每年限一次,原则上国家级不超过20000元,省级不超过10000元、市级不超过5000元),主要用于开班授课费、餐饮和住宿等相关费用,依票据实报实销。注:(1)学术专业分会首次成立:主委是我院的,给与补贴不超过
5000元,依票据实报实销。
(2)联盟会议、网络会议在我院举办的,给与补贴不超过5000元,依票据实报实销。
2、我院市级继教班举办须提前一周通过院人力资源部网络继教项目申报,卫生局通过,按要求日期举办。
3、市级继教班在2015年年初公布继教班举办班次,各科室按需求报听课计划至人资部,后续开展按计划执行。
4、继教学习班参加原则上与本人专业相关相近。
5、继教学习班采取继教IC卡刷卡制度,参加继教班需携带继教IC卡刷卡考勤,否则一律不授予学分。
6、继教学习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及时将授予学分人员名单、试卷、授课课件上传至OA,授予学分人员考试合格、经验证后授予学分。
7、继教学习班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中途离场等情况,不授予学分。
五、学分登记、验证和考核
(一)学分登记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和取得的学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核、登记和存档。每年的学分登记工作,应于次年的3月份前完成。
2、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和保管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每年定期对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内容与本人专业和岗位是否相关、学
分类别与授予的学分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完成学分要求等,并将审定的卫生技术人员当年取得学分的各项具体内容、学分类别、学分数及学分完成情况,在其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上进行登记和存档。
3、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将当年参加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凭证,按要求和时间安排,报人力资源部,确定当年所取得的学分与学分完成情况。
4、学分登记的有效凭证为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明、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进修证、成绩单、单位组织的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登记单等原始材料,或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智能化管理的进展需要,在全市辖区内或本单位统一使用的继续医学教育电子信息卡。
5、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完成学分情况,由单位负责在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该证书是记载卫生技术人员每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的有效凭证,由人力资源部代为保管。证书的发放和使用按省人事厅《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学分验证
1、学分验证分为公共知识科目验证和专业科目验证。
2、公共科目学习为网上在线学习,网络学习完成后由人力资源部上交全院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至人社局考试中心统一验证,验证时间一般截止至当年10月。
3、专业科目验证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先审核专业学分完成情况,后由市人事局根据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学分完成情况验印。此项验证每年进行一次。在次年的3月份之前完成。
(三)考核要求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完成学分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医护人员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
2、卫生技术人员未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其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申报聘任、晋升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或申办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考核、执业再注册者,必须出示本人经验证合格的继续教育证书。
六、此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