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控2011版培养方案(学分计算)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仪器仪表类,专业代码080401)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测控技术、智能仪器设计与应用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传感器与检测、信息处理、测控系统设计等相关技术,了解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信号获取与实时系统、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建筑环境及建筑工程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仪器仪表的研发、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3.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精密测控与系统、智能仪表与装置、过程控制及仪表、测量仪器总线与虚拟仪器等。
4.学制及学位授予
四年制,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学生本科毕业条件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必须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规定的185学分,其中基础教育教学模块84.5学分,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34.5学分,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26.5学分,实践教育教学模块39.5学分。
6.授予学士学位条件
学生本科毕业时,满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的要求,获得课外素质教育模块8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7.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见附表1
8.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2
9.各学期学时分配表,见附表3
10.学时学分结构表,见附表4
专业负责人:
院长(主任):院(系)名称盖章:
二〇一〇年四月
第二篇:继续教育学分计算办法
继续教育学分计算办法
来源:人社局 发布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发表时间:2017/4/12 11:45:22 查看次数:
1847 继续教育学分是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数量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其计算办法,国家、省有规定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行业主管部门与市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发文确定学分计算办法的,仍按原办法执行;没有规定的,按以下办法进行分类计算。
(一)培训类
1、参加市和市区各部门(单位),以及经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经考核(考试)合格后,以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为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教学的,凭继续教育基地或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时计算学分。
2、参加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培训或进修,以及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高级研修班,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学时,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
参加上述两类培训,学分计算标准,一天为6个学时,每5个学时折算1学分。每项培训计算和折算的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
3、参加市和市区各部门(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等,参加人员按实际听课学时数,凭举办单位的证明,每5学时折算1学分。
4、参加国际和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会等,每次按实际天数计算学时,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或会议通知、与会人员名单为依据登记学分(参加不同级别、同一专题会议的,按最高级别登记,不得重复登记)。同时做主题演讲的,以演讲稿等说明材料为依据,分别增计10学分、8学分、6学分、4学分。
5、出国考察学习的,以单位出具的证明和护照为依据,每次登记3学分;出国讲学或出国留学进修的,以单位证明或进修证书为依据,每次时间在半个月内的登记10学分;半个月以上至一个月的登记15学分;一个月以上不满二个月的登记20学分;二个月以上不满三个月的登记25学分;三个月以上不满四个月的登记30学分;四个月以上至半年的登记35学分;半年以上至一年的登记40学分;一年以上的每超过二个月增计5学分。
6、参加自学考试的,以单科合格证书或学校出具的有学籍编号的成绩单等为依据,每门登记5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承认的各种学历教育的,以录取通知书、毕业证和成绩单为依据,在规定的学制内每年登记1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以结业证书为依据一次性登记2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教育者,以学位证书为依据一次性分别登记30学分和50学分。
7、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在单位重大技术项目引进、安装、调试和重大技术项目改造期间,以单位出据的有关证明(项目合同、验收报告复印件和单位证明)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时间在半年内的计10学分,超过半年以上的,每满1个月增计2学分,1年最多可计20学分。
(二)科技成果类
获得的科技成果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计算登记学分。
1、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200学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计150学分,二等奖计100学分。
2、获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计100学分;获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计80学分,二等奖计60学分,三等奖计40学分。
3、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0学分、40学分、20学分。
4、获市区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0学分、15学分、10学分。
5、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40学分;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5学分。
6、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20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15学分;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15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10学分;承担市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10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5学分。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课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检查材料,课题结题的还应提供结题报告、结题证明等。
(三)论文著作类
1、发表的学术、技术论文,以发表论文的刊物(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下同)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被SCI收录,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25、20、15学分;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10、8、6学分;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8、6、4学分;在市级刊物上发表,第一、二作者分别计4、2学分。各种内部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计1学分。同一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的,按最高级别登记学分,不得重复登记。
2、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译著,以出版物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20-
25、15-20、5-10学分。
(四)其他
1、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每个模块(专业)计2学分;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计2学分。
2、参加援藏、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计10学分。
第三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模式
测控技术与仪器(Measurement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专业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测控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信息处理、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精密仪器等技术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研究开发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较高,听、说、读、写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和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较规范的工程素质,动手能力较强,掌握较熟练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或攻读工学硕士学位。
二、基本要求
(一)素质结构方面
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文化素质:应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专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科学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对市场经济规律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身心素质:身心健康,具有在胜利、成功、成就面前不骄不躁,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二)能力结构方面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在工程实践中予以应用,具有初步研究和解决现代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了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初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
(三)知识结构方面
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
政策等。
经济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管理概论等。
自然科学知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机械制图、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射频电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信号调理、电子测量技术等。
专业知识:单片机原理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光信息检测与处理、嵌入式系统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仪器中的应用、现代测量仪器概论、虚拟仪器设计、计量测试技术、自动化仪表与系统、大规模可编程器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电磁兼容等。
三、学制与学位
1.基本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学科为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为基础,主要学习电子测量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等的基本理论;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较为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通过校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获得下列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3.基本掌握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模拟、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和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基本掌握测量信息论、信号处理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基本掌握传感器原理和应用、仪器调理电路设计方法、智能化仪器和自动化仪表设计技术、测控技术及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具有一定的制图及精密机械设计能力,掌握一定的精密仪器仪表结构设计方法,能够了解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7.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综合运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方法。
8.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基本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能力,初步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仪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和一定的技术性组织管理能力。
9.对目前国内和国际本专业常用的规范和标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设计中能够运用。
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全面的思想和技术素质,可从事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测控技术的研究,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行管理,精密仪器、智能化仪器和自动化仪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多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可分配到有关的高等院校、厂矿、企业、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以及专业管理单位工作。
五、主干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射频电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基础、传感器与信号调理、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与程序设计、现代测量仪器概论、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测试技术、微波电子线路、光信息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计量测试技术、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电磁兼容。
第四篇:体育课程学分计算与管理办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课程学分计算与管理办法
一、体育课学分计算办法
1.公共体育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综合评定分值在60分以上就获取规定的1学分/学期。无公共体育课学期在完成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规定的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取得相应成绩,并计算0.5学分/学期。
2.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综合评定分值在60分以上就获取规定的1学分/学期。但要加注“保健”字样,以说明是体育保健课成绩。无公共体育课学期在完成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规定的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取得相应成绩,并计算0.5学分/学期。
二、申请体育免修和参加体育保健课的条件及有关规定
1.学生因病(或特殊原因)申请免修公共体育课的,需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证明,凭病历卡经学院医务室同意,报基础部核查,由教务处审批。
2.学生因病(或特殊原因)康复后不能上体育课程的,需经学院医务室同意,教务处核查,教学院长核准后,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办理编入体育保健课学习的手续。
3.特殊身材的学生,经本人申请,体育教研室审定符合特殊身材相关条件,可编入体育保健课班学习。学院规定的特殊身材条件如下:
1)女生身高不满1.50M;男生身高不满1.60M; 2)女生体重在75kg以上;男生体重在90kg以上; 3)其他特殊情况。
三、免修和参加体育保健课学习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学期学习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
四、补考及重修时间安排:第七~八节课、双休日。原则上每次课两学时。
五、学生参加系(部)级以上的体育比赛获得名次的相应的奖励学分分值根据院有关规定获得任选课程学分。
六、说明
1.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为依托,娱乐身心为目标。进行内容组合安排:以一学期为周期,结合上下肢、基本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运动形式(跑、跳、投)、考核方式(考试、技术评定)等相结合。
2.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对因病后又复学的学生运动量严格控制在中等偏下并予以特别关注,使其尽快康复。
第五篇:学分认定项目及计算办法
学分认定项目及计算办法
1、市、区县(市)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包括全员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其他专题专项培训等规范化培训,凭结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学分。
2、国培项目培训、省培项目培训,凭结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学分。
3、与教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国民教育学历提升培训(小学教师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初中教师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高中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教育),可按实际参加培训的学时数认定相应学分,每1学时计1学分。学时数以就读学校出具的学时证明书为依据。
4、参加任职学校的校本研训,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核合格后可认定相应学分。5年内每个教师的校本研训学分不得超过120学分。
5、由市、区县(市)教育行政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直接安排,或事前报市、县级教育行政师资培训主管部门批准备案(中学教师培训班报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小学教师培训班报区县(市)级教育局),由其他高校、教科研部门等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凭结业证书可认定相应学分。
6、应聘担任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的专题讲座、教学辅导或班级管理工作,担任集中面授专题讲座者每半天计10个学分,课程专家、辅导员与管理员按承担任务的实际学时计算学分,学时数以聘任单位出具的证明为据。一个内,多次承担同一内容的教学、辅导工作,不重复计算其学分。最高不超过40学分。
7、参加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与培训活动,经考核合格,名师团队成员每人每年计20学分,学员每人每年计10学分。学时证明由首席名师提供。
8、名优教师、骨干教师承担“志愿支教 送教下乡”专题讲座、示范课教学者,每次计5个学分,最高不超过15个学分。一个内,多次承担同一内容的教学、讲座工作,不重复计算其学分。学时证明由组织单位提供。
9、参加省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者,核发80学分。
10、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类、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少年宫等教师及实验员系列的教辅人员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课程培训,经审核后,可按实际培训学时登记专业课的学分(如果只有培训天数的,每天按6学时计算学分)。
11、由组织(学校)安排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全职支教的教师,凭教育行政部门文件,每年登记48学分。
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培训项目,以及学历提高培训非国民教育系列等,不得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学历补偿教育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