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微原期末题

时间:2019-05-14 14: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邮微原期末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邮微原期末题》。

第一篇:北邮微原期末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7 位二进制反码表示的数的范围是-63 到63(填入十进制数字)。

2.8086 CPU中,用于判断符号数运算结果超出表示范围的标志位是OF/溢出标志。3.8086 CPU中,若ES=A703H,则当前附加段可寻址的物理地址范围是A7030H 到B702FH。4.设字符串‘8086CPU’的起始地址是B0000H,则字符串中字母 ‘P’的字节地址是B0005H 5.若SS=8000H,SP=1000H,该堆栈当前的最大容量是4K字节,存入堆栈的第一个数据的地址是8000:0FFEH。

6.8086 CPU的HOLD信号的作用是DMA控制器向CPU申请总线控制权,其工作方向是输入(输入/输出)。

7.在 8086 系统中,一个中断类型号为4DH的中断服务子程序位于从7A00H:0100H开始的内存中,则相应的中断矢量所在的起始物理地址为0000:0134h或者00134h,从该地址开始连续4个存储单元存放的内容依次为00h、01h、00h、7Ah。

8.总线定时协定(或总线握手方式)一般有同步、半同步和异步 等。

9.若系统总线的一个存取周期最快为 4 个总线时钟周期,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可以存取8 位数据。若该系统总线的时钟频率为6MHz,则总线的带宽为1.5 MB/s。

10.A/D变换常用的方式有计数器法 和逐次比较逼近法/并行法/双斜率积分法。1.8259 中断控制器只有2 个端口地址,但是有________个初始化 命令字,__________个操作命令字。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 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D___(A)虚拟存储器技术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B)Cache 的地址空间是主存地址空间的一部分(C)主存都是由易失性的随机读写存储器构成的(D)Cache 的功能由硬件实现

2.异步传输时,每帧对应 1 个起始位、8 个信息位、1 个奇偶校验位和2 个停止位,如果传输速度为9600bps,则每秒钟能传输的最大字节数为D : 3(A)4800(B)400(C)960(D)800 3.8255A中,能够实现选通I/O功能的I/O口是A :(A)A 口和B 口(B)B 口和C 口(C)A 口和C 口(D)C 口的PC7-PC4 和PC3-PC0 4.8259 设置为循环优先级,当前正在响应的中断是IR5。这个中断响应结束后,8 个中断源的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C___。(A)IR0 IR1 IR2 IR3 IR4 IR5 IR6 IR7(B)IR7 IR6 IR5 IR4 IR3 IR2 IR1 IR0(C)IR6 IR7 IR0 IR1 IR2 IR3 IR4 IR5(D)IR4 IR5 IR6 IR7 IR0 IR1 IR2 IR3 5.RS232 接口所使用的插头,通常有两种:____D_______。(A)22 针和10 针(B)23 针和7 针(C)24 针和8 针(D)25 针和9 针

U

U

U

U

U

U

U

U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每题1 分,共15 分)1)8086 的存储器是分段管理的,一个物理地址可以使用不同的段地址访问。(√)2)当 8086 CPU 中的指令队列不满,并且EU 单元申请操作数读写时,BIU 单元优先进行操作数读写。(×)3)当 8086 CPU 地址总线的A0 为“1”时,表示访问内存的奇地址单元,该内存单元的数据在数据总线的D7-D0 上传送。(×)4)8086 CPU 的IF 标志控制CPU 是否响应所有外部中断。(×)5)CPU 的操作时序通常用指令周期、总线周期、时钟周期描述,48086 的总线周期完成一个完整的基本操作,但其包含的时钟周期数是可以改变的。(√)

6)8086 CPU 具有最大和最小两种工作模式。在最小模式系统中,不必使用地址锁存器就可以构成系统。(×)

7)3 片8259A 在两级级联的情况下,可管理的中断源最多为24级。(×)8)串行传输使用的 HDLC 协议,除了标识帧开始和结束的FLAG同步识别码以外,不会在传输的内容码流中出现01111110 码型(√)9)SRAM 和DRAM 都必须进行刷新操作,才能保持存储信息的正确。(×)10)Cache 和虚存都是利用了程序运行时的局部性原理,主要用来解决不同存储层次之间速度的差异问题。(×)11)IBM PC 的DMA 方式中,存储器寻址使用地址总线,而I/O 寻址使用AEN 信号。(×)

12)8237A DMAC 只有16 根地址信号,但在系统中,仍然能够将数据传送到1M 内存空间。(√)

13)DMAC 通过DREQ 信号向8086CPU 申请使用总线,CPU 通过HLDA 信号送出应答信号。(×)14)8086 执行16 位内存操作,只需要进行1 次存储器访问。(×)15)由于 8086 系统中,中断类型号02 已经分配给非屏蔽中断请求 NMI,所以指令INT 02H 是不能使用的。(×)

四、简答题(共20 分)1、8259A 的中断服务寄存器(ISR)何时置位?何时清零?中断服务寄存器(ISR)的作用是什么?(4 分)答:8259A 内部有一个8 位在服务寄存器ISR,对应8 个中断源被服务的状态。当某一个中断源的请求被响应时,它对应的在服务寄存5器ISR 位被置位为1。(1分)ISR 利用中断结束(EOI)命令进行复位。(1分)(在自动结束中断的方式下,ISR 是如何复位的?)在服务寄存器 ISR 的作用是:在中断响应时,判优电路把当前最优先的请求与ISR 已置为1 的优先级比较,若高于已置1 的优先级,则中断已置1 的中断服务,而响应当前的中断;(1 分)若低于已置1 的优先级,则阻止响应当前的中断请求。ISR 是实现中断嵌套的一种有效方法。(1分)

2、什么是DMA?为什么DMA 方式可以加快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2 分)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答出直接存储器访问,1 分。答出由独立的DMA 控制器控制,在IO 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或存储器之间传递数据,1 分。

3、已知内存物理地址50000H 开始单元连续存放了如下5 个字节: 02H、44H、55H、66H、01H。问:执行如下程序后AX=?BX=?SI=? DI=?(8 分)MOV AX, 5000H PUSH AX MOV DI, 0FFFFH XOR SI, SI POP DS ADC DI, 3 MOV BX, [DI+1] MOV AL, [SI] XCHG AX, BX DIV BL 答:(每个2 分)AX = 00B3H BX = 5002H SI = 0 DI = 2 6

4、(6 分)用8253 定时/计数器的计数器1 输出1kHz 的方波,输入的时钟是4MHz 的脉冲信号。

(1)请求出计数初值(2 分)(2)设8253 的端口地址是380H~383H,写出计数器2 完成方波输出的相应的代码(4 分)(1)答:计数初始值应为:4M/1k = 4000(2)答: MOV DX,383h(控制寄存器的端口地址正确,可得1 分)MOV AL, 10110110b(初始化控制寄存器的值正确,可得1 分)OUT DX, AL MOV DX, 382h(计数器2 的端口地址正确,可得1 分)MOV AX, 4000 OUT DX, AL;低8 位(低8 位数据正确,可得1 分)MOV AL, AH OUT DX, AL;高8 位(高8 位数据正确,可得1 分)

五、查错题(14 分)。某人写了如下程序,用于将数据段中的2 个ASCII 字符(即’E’与’F’)分别加上奇校验位后无条件输出到地址为50H 及166H 的外设端口中:;定义加奇校验位的宏 PARITY MACRO REG LOCAL EXIT1 AND REG, 7FH JNP EXIT1 OR REG, 80H RET EXIT1: NOP ENDM ;数据段

DATA SEGMENT 7 CHRSS DB 'EF' DATA ENDS ;代码段

CODE SEGMENT ASSUIME CS:CODE, DS:DATA START: MOV DS, DATA MOV SI, CHRS ;赋SI 为第1 个字符的偏移地址 MOV AH, [SI] ;取第1 个字符 PARITYO AH ;加奇校验位

OUT 50H, AH ;输出到地址为50H 的端口 MOV AL, [SI+1] ;取下一个字符 PARITY AL ;加奇校验位

OUT 166H, AL ;输出到地址为166H 的端口 MOV AH, 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试指出上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

答:(每错2 分,只要找出6 个则得满分)。

(1)宏定义非子程序定义,去掉宏定义体内的最后一条“RET”语句。(2)语句“PARITYO ENDM”有错,应为“ENDM”。

(3)标号为 START 处的指令有错:不能给DS 赋立即数。

(4)“MOV SI, CHRS”有错,应写成“MOV SI, OFFSET CHRS”。(5)“OUT 50H, AH”有错,只能将累加器AL 或AX 中的数据输 出。

(7)“OUT 166H, AL”指令有错,166H 超过255,应由DX 间 接寻址。

六、综合题(共13 分)

AD7541 是一个内部不含数据输入寄存器(锁存器)的12 位数/模转换器DAC。要求CPU 通过8255 接口芯片和AD7541 连接完成12 位D/A转换。下图是系统的部分连接图。图中锁存器是在G 输入正跳变时锁存数据。

(1)问:AD7541 的输入数据引脚能否不经过锁存器而直接与Intel8255 的数据输出引脚相连来实现12 位的D/A 转换?为什么?如果要用锁存器,需要用几个?(2 分)

答:不能。正常情况需要12 位的待转换数据同时出现在AD7541 的12个输入引脚(因一般要求DAC 转换后的信号保持到下次数据输入前不发生变化),而8255 的每个数据端口只有8 位,无法满足要求。要用两个锁存器,才能存放 12 位待转换数据。(2)完成8255 和AD7541 之间的连接。要具体的标明使用8255 芯片(B 口、C 口)的哪些引脚。(3 分)9(3)按照下图中CPU 和8255 的连接,写出8255 的各个端口地址。(3分)答:AAE4 h-AAE7 h(4)试编程完成将12 位数据111011110001B 送给AD7541 进行数/模转换的程序片段(包括8255 的初始化)。(5 分)8255 的方式控制字格式: 10 答案参考程序:

;8255 的初始化(2 分)MOV DX,0AAE7H MOV AL,1000000XB ;(80H 或81H)所有端口:方式0,输出 OUT DX,AL MOV AL, 1XXXXXXXB ;例如80H MOV DX, 0AAE6H OUT DX, AL ;保证PC7 为1 ;将12 位数据111011110001B 送给AD7541 进行数/模转换(3 分);首先送 8255 MOV AL,11110001B ;低8 位 MOV DX, 0AAE4H ;送A 口 OUT DX, AL MOV AL,1110B ;高4 位 MOV DX, 0AAE5H ;送B 口 OUT DX, AL ;产生锁存信号(PC7 上升沿)MOV AL, 0XXXXXXXB ;例如00H MOV DX, 0AAE6H OUT DX, AL ;使PC7 为0 MOV AL, 1XXXXXXXB ;例如80H MOV DX, 0AAE6H OUT DX, AL ;使PC7 为1,完成AD 转换

七、编程题(10 分)。在内存数据段符号地址为SDATA 处连续存放了50 个无符号字节数据,试统计该50 个数中不能被11 除尽的数的个数(该结果应存于数据段符号地址COUNT 处)。要求:(1)将“判断一个无符号字节数据能否被11 除尽”的功能写成子程序,入口参数须放在AL 中,而出口参数为ZF 标志位(ZF=1 表明AL 中的无符号字节数能被11 除尽);(2)写出完整的数据段(50 个数据可以象征性的定义)与代码段。;数据段写正确:2 分(以下SDATA 的定义随意不扣分)DATA SEGMENT SDATA DB 50 DUP(?);50 个无符号字节数据 COUNT DB 0 11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子程序写正确:3 分

;子程序:入口 AL;出口:ZF=1 表明AL 能被11 除尽 DIV11 PROC NEAR MOV AH, 0 MOV BL, 11 DIV BL OR AH, 0 RET DIV11 ENDP ;主程序写正确:5 分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SI, OFFSET SDATA MOV CX, 50 LP1: MOV AL, [SI] CALL DIV11 JZ LP2 INC COUNT LP2: INC SI LOOP LP1 MOV AH, 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__

第二篇:北邮通原硬件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班 级:

姓 姓 名:

学 学 号:

序 序 号:

日 日

期:

目录 必做部分 目录..................................................................................................................................................2 实验一:双边带 抑制载波调幅(DSB-SCAM)

..........................................................................4 一、实验目的...........................................................................................................................4 二、实验原理...........................................................................................................................4 三、实验框图...........................................................................................................................6 四、实验步骤...........................................................................................................................7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8 六、思考题...........................................................................................................................11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13 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

......................................................................14 一、实验目的.........................................................................................................................14 二、实验原理.........................................................................................................................14 三、实验框图.........................................................................................................................15 四、实验步骤.........................................................................................................................16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7 六、思考题.............................................................................................................................20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20 实验三:调频(FM)

..................................................................................................................22 一、实验目的.........................................................................................................................22 二、实验原理.........................................................................................................................22 三、实验框图.........................................................................................................................23 四、实验步骤.........................................................................................................................24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25 六、思考题.............................................................................................................................27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28 实验六:眼图................................................................................................................................29 一、实验目的.........................................................................................................................29 二、实验原理.........................................................................................................................29 三、实验框图.........................................................................................................................29 四、实验步骤.........................................................................................................................3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30 六、问题及解决方法.............................................................................................................31 实验七:采样、判决....................................................................................................................32 一、实验目的.........................................................................................................................32 二、实验原理.........................................................................................................................32 三、实验框图.........................................................................................................................32 四、实验步骤.........................................................................................................................33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34 六、思考题.............................................................................................................................35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35 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

...........................................................................................35 一、实验目的.........................................................................................................................36 二、实验原理.........................................................................................................................36 三、实验框图.........................................................................................................................36 四、实验步骤.........................................................................................................................37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38 六、思考题.............................................................................................................................39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40 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41 一、实验目的.........................................................................................................................41 二、实验原理.........................................................................................................................41 三、实验框图.........................................................................................................................41 四、实验步骤.........................................................................................................................42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42 六、思考题.............................................................................................................................44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45

选做部分

实验九: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46 一、实验目的.........................................................................................................................46 二、实验原理.........................................................................................................................46 三、实验框图.........................................................................................................................47 四、实验步骤.........................................................................................................................47 六、问题及解决方法.............................................................................................................50 实验十一:信号星座....................................................................................................................51 一、实验目的.........................................................................................................................51 二、实验原理.........................................................................................................................51 三、实验框图.........................................................................................................................51 四、实验步骤.........................................................................................................................51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52 六、思考题.............................................................................................................................55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56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AM))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 DSB-SC AM 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 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DSB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cosDSB cs t m t t   频域表达式为 1()[()()]2DSB c cS M M          其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 m(t)与正弦载波 c(t)相乘得到 DSB—SC AM 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SC AM 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 输出信号 与输入的导频信号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度,其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很小。锁相环中乘法器的两个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 s(t)与锁相环中 VCO 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

在锁相环中的 LPF 带宽窄,能通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量,滤除 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频载频分量,因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很小,所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约等于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LPF 的输出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 VCO,使其保持在锁相状态。锁定后的 VCO 输出信号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经 90 度移相后,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入的导频信号同频,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 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可以滤除四倍载频分量,而 是直流分量,可以通过隔直流电路滤除,于是输出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三、实验框图 1、DSB-SC AM 信号的产生

2、DSB-SC AM 信号的相干解调及载波提取

3、测量 VCO 的压控灵敏度

四、实验步骤 1、DSB—AC 信号的产生(1)将音频振荡器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及住振荡器输出的 100KHZ 模拟载频信号分别用连线联结至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

(2)用示波器观看音频振荡器输出信号的信号波形的幅度和激荡平率,调整为 10KHZ。

(3)用示波器观看主震荡输出波形。

(4)用示波器观看乘法器的输出波形及其频谱。

(5)将已调信号和导频分量加到加法器的两个输入端,调整加法器上的参数 G 和 g,使其与实际相符。观看输出波形及其频谱。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a.首先调整增益 G:将加法器的 B 输入接地端接地,A 输入端接已调信号,用示波器观看加法器 A 输入端的信号幅度与加法器输出信号幅度。调节旋钮 G,使得加法器输出幅度与输入一致,说明此时 G=1 b.再调整增益 g:加法器 A 输入端仍接已调信号,B 输入端接导频信号。用频谱仪观看加法器输出信号的振幅频谱,调节增益 g 旋钮,使导频信号振幅频谱的幅度为已调信号的边带频谱幅度的 0.8 倍。此导频信号功率约为已调信号功率的 0.32 倍。

2、DSB—AC 信号的相干解调及其载波提取(1)锁相环的调试:

a.调整 VCO 的中心频率 f0 在 100KHZ b.将直流电压输入 VCO,改变其值从-2——2V,观察 VCO 的频率及其线性工作范围 c.调节 VCO 的压控灵敏度到合适范围。

d.检测 LPF 是否正常工作。

e.反复测量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使其尽量准确。

(2)恢复载波 a.将电路按照原理图连接好,用示波器观察锁相环中的 LPF 的输出信号是否

为直流信号,以此判定是否锁定。

b.贯穿导频信号和 VCO 的输出是否同步,调节移相器使其相依到达 90 度。

c.观察恢复载波的频谱振幅。

(3)相干解调 a.将已调信号和恢复的载波接入解调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

b.观察解调后的输出波形。

c.改变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解调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dsb-sc am 信号的产生

1、音频振荡器输出调制信号

由图可看出音频信号的频率 f 为 10.05kHz,振幅约为 1.46V。

乘法器输出 dsb-sc 信号波形

主震荡频率为 100kHz,可以从图上看出,乘法器输出信号包络为调制信号,频率与载波频率相同为 100kHz。输出振幅约为 1.4V,与调制信号振幅相同。音频信号零点位置存在相位翻转。

3、乘法器输出频谱

由图可看出,dsb-sc am 信号在 100kHz 处并无频谱分量,仅在左右各偏移 10kHz 处存在信号,与理论分析一致。

4、已调信号波形

5、调整加法器中的 G,g

由图,调整 G=1,同理调节 g,是导频信号振幅频谱的幅度为已调信号频谱的边带频谱幅度的 0.8 倍。

6、带导频的调幅信号

由图可以计算出,导频信号功率约为已调信号的 0.8*0.8/2=0.32 倍。

7、改变发端音频振荡器的频率后的调制信号及解调信号

由图可知,改变发端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解调输出信号也随之改变,无法还原调制波形。

六、思考题 2.2.4 思考题

1、实验中载波提取的锁相环中的 LPF 能不能用 TIMS 系统中的“TUNEABLE LPF”? 答:不能,因为 RC LPF 中的 3DB 带宽是 2.8kHz,而 TUNEABLE LPF 中 WIDE一项中带宽的滤波范围是 2kHz-12kHz,所以不能使用。

2、若本实验中的音频信号为 1kHz,请问实验系统所提供的 PLL 能否用来提取载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锁相环的截止频率为 2.8kHz,如果音频信号为 1kHz 则锁相环会跟踪音频信号,造成信号失真。

3、若发端不加导频,收端提取载波还有其他方法吗?请画出框图 答:如图所示

2.2.3 思考题、说明 DSB-SC AM 信号波形的特点 答:DSB-SC 为双边带调幅,时域当载波与 m(t)同时改变极性时出现反相点,而反相点不影响性能。经幅度调制后,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了载频 fc 处。若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 W,则调幅信号带宽为 2W,因为在频域中输出此调幅信号s(t)的信道带宽 B=2W。

AM 信号为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信号,它是在 DSB-SB 信号的基础上加一离散的大载波分量,因此传输效率有所下降。AM 信号因为解调时要使用包络检波所以要保证|m(t)|≤1,使 AM 信号的包络 Ac[1+m(t)]总为正数。

2、画出已调信号加导频的振幅频谱,算出导频信号功率与已调信号功率之比。

平方律部件 2fc BPF 二分频 输 入 已调信号 e(t)载波输出

答:由图可知,导频信号的频谱幅度是 A1=125mV,边频信号的频谱幅度是A2=160mV,所以导频信号功率与已调信号功率的百分比=A12/2/A22

=30.52%,接近理论值 32%,误差主要来源于读数误差。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实验是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第一个实验,老师讲完基本要求之后我们就开始实验了。示波器已经用了好多次了,算是熟悉了。本节是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以及想干解调原理。刚开始接触 TIMS 实验系统部分,感觉很神奇。虽然实验中都是有电路连接图可以参考的,但是,理解还是最基本的。这个实验还是很简单的,虽然老师说可以不要频谱图,但是我们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频谱图。

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AM 信号的产生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 AM 信号波形和振幅频谱的特点,并掌握调幅系数的测量方法。

3、了解 AM 信号的非相干解调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 1、AM 信号的产生 对于单音频信号()sin(2)m mm t A f t   进行 AM 调制的结果为()(sin(2))sin2(1 sin(2))sin2AM c m m c c m cs t A A A f t f t A A a f t f t         其中调幅系数mAaA,要求1 a 以免过调引起包络失真。

由maxA和minA分别表示 AM 信号波形包络最大值和最小值,则 AM 信号的调幅系数为 max minmax minA AaA A 如图所示为 AM 调制的过程和频谱示意图。

2、AM 信号的解调 AM 信号由于具有离散大载波,故可以采用载波提取相干解调的方法。其实现类似于实验一中的 DSB-SC AM 信号加导频的载波提取和相干解调的方法。

AM 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利用包络检波器进行非相干解调,可以使得接收设备更加简单。

三、实验框图 1、AM 信号的产生

2、AM 信号的非相干解调

四、实验步骤 1、AM 信号的产生(1)按图进行各模块之间的连接。

(2)音频振荡器输出为 5KHz,主振荡器输出为 100KHz,乘法器输入耦合开关置于 DC 状态。

(3)分别调整加法器的增益 G 以 g 均为 1。

(4)逐步增大可变直流电压,使得加法器输出波形是正的。

(5)观察乘法器输出波形是否为 AM 波形。

(6)测量 AM 信号的调幅系数 a 值,调整可变直流电压,使 a=0.8。

(7)测量 a=0.8 的 AM 信号振幅频谱。

2、AM 信号的非相干解调(1)输入的 AM 信号的调幅系数 a=0.8。

(2)用示波器观察整流器的输出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

(4)改变输入 AM 信号的调幅系数,观察包络检波器输出波形是否随之改变。

(5)改变发端调制信号的频率,观察包络检波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调制信号(加直流)

由图可看出,调制信号频率为 5kHz,而载波频率为 100kHz。另外调制信号加上直流电压后,加法器输出波形为正值。

2、调整加法器增益 由图可看出加法器输入输出幅值相等,即增益 G=1。

3、调整加法器增益 g=1

由图可看出加法器输入输出幅值相等,即增益 g=1。

4、将加法器输出调为正

由图可知,乘法器输出包络与调制信号幅值变化相同,且其中调幅系数a=0.8。

两个通道显示的调制前后信号幅度波形

6、当 a=0.8 时,解调输出波形

由图可以看出,虽然信号的解调输出很小,而且噪声干扰很严重,但信号的基本形状没有改变。保留了原有的信号的信息 7、当 a=1 时,解调输出波形

可以看出,当 a=1 时,信号过调制,出现失真情况。

六、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 AM 信号的过调现象? 答:当调制系数大于 1 时,会产生过调现象,此时幅度最小值不是实际最小值,实际最小值应为负值。

2、对于 a=0.8 的 AM 信号,请计算载频功率与边带功率之比值。

答:AM 信号公式为()[1 sin(2)]sin(2)AM c m cS t A a f t f t     则可得其边带功率为:2()44cbA aP   载波功率为:2()22ccAP   所以比值为:=3.125 3、是否可用包络检波器对 DSB-SC AM 信号进行解调?请解释原因。

答:不可以。因为已调信号的包络与 m(t)不同,并不代表调制信号,有负值部分,且在与 t 轴的交点处有相位翻转。而包络应该为正幅度。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 AM 信号产生和解调。刚开始不能得到正确的图像,后来发现是忘记把耦合开关置于 DC 状态。虽然说实验结果总会有误差,一定的理论分析还是很关键的,如果实验数据跟理论差别很大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检查一下,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哪一个步骤出错了。实验中,一定要细心,小错误要尽量避免。

实验三:调频(FM)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 VCO 作调频器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2、测量 FM 信号的波形图及振幅频率。

3、了解利用锁相环作 FM 解调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 1、FM 信号的产生 单音频信号

()cos(2)mm t a f t   经 FM 调制后的表达式

其中

调制指数

由卡松公式可知 FM 信号的带宽为

FM 信号的产生框图如下图所示。

VCO 的输入为()m t,当输入电压为 0 时,VCO 输入频率为cf;当输入模拟基带信号的电压变化时,VCO 的振荡频率作相应的变化。

2、锁相环解调 FM 信号 锁相环解调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sin2 sin2fm mmaKt f t f tf     fmaKf ()cos[2()]FM c cs t A f t t    2(1)mB f   

VCO 的压控电压()v t同基带信号()m t成正比,所以()m t就是 FM 解调的输出信号。锁相环解调 FM 信号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开环增益足够大,二是环路滤波器的带宽要与基带信号带宽相同。

三、实验框图 1、FM 信号的产生

2、FM 信号的锁相环解调

四、实验步骤 1、FM 信号的产生(1)

单步调试 VCO a.将 VCO 模块的印刷电路板上的拨动开关置于 VCO 模式。将 VCO 板块前面板上的频率选择开关置于“HI”状态。然后,将 VCO 模块插入系统机架的插槽内。

b.将可变直流电压模块的输出端与 VCO 模块的 Vin 端相连接,示波器接于 VCO输出端:

•直流电压为零时,调节 VCO 模块的 f0 旋钮,使 VCO 的中心频率为 100 赫兹。

•在-2V 至于+2 范围内改变直流电压,测量 VCO 的频率及线性工作范围。

•调节 VCO 模块的 GAIN 旋钮,使得直流电压在+/-2V 范围内变化时,VCO 的频率在+/-5HZ 内变化。

(2)将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调到 2Hz,作为调制信号输入于 VCO 的 Vin 输入端。

(3)测量图 2.4.4 中各点信号波形。

(4)测量 FM 信号的振幅频谱。

2、FM 信号的解调(1)单步调试 VCO a.将 VCO 模块置于“VCO”, 前面板上的频率选择开关置于“HI”状态.b.将可变直流电压模块的输出端与VCO模块的Vin端相连接。当直流电压为零时,调节 VCO 的 f0 旋钮,使 VCO 的中心频率为 100kHz。当可变直流电压为+/-1V 时,调节 VCO 的 GAIN 旋钮,使 VCO 的频率偏移为+/-10kHz。

(2)将锁相环闭环连接,将另一个 VCO 作信源,接入于锁相环,测试锁相环的同步带及捕捉带。

(3)将已调好的 FM 信号输入与锁相环,用示波器观察解调信号。若锁相环已锁定,则在锁相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应是直流分量叠加模拟基带信号。

(4)改变发端的调制信号频率,观察 FM 解调的输出波形变化。

五、实验结果 与分析

1、VCO 输入直流电压为 0 时,f0=100kHz

2、音频信号

3、FM 输出信号

由上两图可看出,调制信号一个周期为 0.5ms,频率为 2kHz。当调制信号到达正峰值时,调频信号最为密集;反之,在到达负峰值时,调频信号最为稀疏。

4、FM 输出信号频谱

上图可看出,FM 输出信号频谱并不规整,带宽约为 15kHz。

5、FM 解调波形

由上图所示,由于滤波等原因,波形频率正常,峰值出现一定失真。

6、改变调制信号频率 20kHz 带来失真

由以上两图可看出,改变调制信号频率仍可以成功解调出原始信号。但当调制信号频率增大时,解调输出幅值降低,噪声干扰较大,继续增大调制信号频率可能无法解出原始信号。此外,20kHz 不在锁相环的同步带内,此时用锁相环解调会使锁相环进入失锁状态,无法正确解调出原信号。

六、思考题 1、本实验的 FM 信号调制指数β是多少?FM 信号的带宽是多少?

答:

52.522(1)14f kHzf kHzW f kHz    

2、用 VCO 产生 FM 信号的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频偏的 FM 信号,缺点是 VCO 中心频率稳定程度差。为了解决 FM 大频偏以及中心频率稳定度之间的矛盾,可采用什么方案来产生 FM 信号? 答:为了使中心频率稳定,可以使用锁相环形成反馈,使得它仅用确保 VCO 中心频率的稳定性及准确度与晶振一致。

3、对于本实验具体所用的锁相环及相关模块,若发端调制信号频率为 10kHz,请问实验三中的锁相环能否解调出原调制信号?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0KHz 不在锁相环的同步带内,此时用锁相环解调会使锁相环进入失锁状态,无法正确解调出原信号。

4、用于调频解调的锁相环与用于载波提取的锁相环有何不同之处? 答:在调频解调中使用的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滤波器输出接至示波器和 VCO,即锁相环调后的显示信号为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在时钟提取中使用的滤波器为环路滤波器,滤波器输出仅接至 VCO 中,而锁相环输出信号应为 VCO 的输出信号而不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实验算是比较难的一个实验了。在做单独调测 VCO 的时候,总是不能是电压在+2V 和-2V 之间变化,变化总是在 500mV 内,困扰我们很久,后来发现是示波器显示的地方设置成交流电了。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在锁相环那一块,也遇到了瓶颈,总是输出乱信号,调节了好久都没有办法,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了一缓冲放大器,终于解决了问题!

实验六:眼图 一、实验目的 了解数字传输系统中“眼图”的观察方法及其作用。

二、实验原理

实际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经过非理想的传输系统产生畸变,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码间干扰的,系统性能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常常甚至得不到近似结果。而眼图可以直观地估价系统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是常用的测试手段。从眼图的张开程度,可以观察码间干扰和加性噪声对接收基带信号波形的影响,从而对系统性能作出定性的判断。

三、实验框图

四、实验步骤 1、将可调低通滤波器模块开关置于 NORM 位置。

2、将主信号发生器的 8.33kHz TTL 电平的方波输入与线路编码器的 M.CLK 端,经四分频后,由 B.CLK 端输出 2.083kHz 的时钟信号。

3、将序列发生器模块的印刷电路板上的双列直插开关选择“10”,产生长为 256的序列码。

4、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可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和 2.083kHz 的时钟信号。并调节可调低通滤波器的 TUNE 旋钮及 GAIN 旋钮,以得到合适的限带基带信号波形,观察眼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时钟信号

如图,时钟信号为由 B.CLK 输出的方波信号。以及眼图信号的合成。

2、眼图

由图可看出,CH1 为经过序列发生器产生的序列信号波形叠加所产生的眼图,CH2 为 2.083kHz 时钟信号。

图中“眼睛”闭合的速率,即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误差灵敏的程度,斜边愈陡,对定位误差愈敏感。在取样时刻上,图中噪声容限为 4V,判决门限为 0V。

六、问题及解决方法

眼图是我们前面几个实验中最有趣的实验。刚开始看不到眼睛,调节了好久的 gain 和 f 旋钮都不行。后来慢慢一点点的调节,终于出现了完美的眼图。在实验中,耐心也是很必须的,因为噪声干扰等等,实验中可能不是一下子就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从眼图的张开程度,可以观察码间干扰和加性噪声对接受基带信号波形的影响,从而能对系统性能做出定性的判断。

实验七:采样、判决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采样、判决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自主设计从限带基带信号中提取时钟、并对限带信号进行采样、判决、恢复数据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任务。

二、实验原理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接收端,设法从接受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中提取时钟,用以对接受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在眼图睁开最大处进行周期性的瞬时采样,然后将各采样值分别与最佳判决门限进行比较做出判决、输出数据。

三、实验框图

1、采样、判决系统框图

2、时钟提取电路

四、实验步骤 1、请自主设计图 2.8.1 中的提取时钟的实验方案,完成恢复时钟(TTL 电平)的实验任务。

请注意:调节恢复时钟的相移,使恢复时钟的相位与发来的数字基带信号的时钟相位一致(请将移相器模块印刷电路板上的拨动开关拨到“LO”位置)。

2、按照图 2.8.1 所示,将恢复时钟输入于判决模块的 B.CLK 时钟输入端(TTL电平)。将可调低通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输入于判决模块,并将判决模块印刷电路板上的波形选择开关 SW1 拨到 NRZ-L 位置(双极性不归零码),SW2 开关拨到“内部”位置。

3、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眼图及采样脉冲。调节判决模块前面板上的判决点旋钮,使得在眼图睁开最大处进行采样、判决。对于 NRZ-L 码的最佳判决电平是零,判决输出的是 TTL 电平的数字信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采样与眼图的关系

由上图可看出,在基带信号与时钟对比图中时钟上升沿处于眼睛张开最大处,为理想的采样时刻。

2、经过低通滤波器的信号和判决信号

由图上可以看出,在最佳采样时刻的采样可以较好还原信号。

3、原信号与解调后信号对比

如图,判决信号与原信号基本一致,仅仅存在一定时延,从工程上看已经达到目的。

六、思考题

对于滚降系数为  =1 的升余弦滚降的眼图,请示意画出眼图,标出最佳取样时刻和最佳判决门限。

答:如上图,0 为最佳判决门限,眼睛长大最大时为最佳取样时刻。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采样判决算是这么多实验中最简单的了,在上次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得到了很完美的眼图,这次调眼图的时候,比上次容易了点。调出眼图之后,基本上都可以了。

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OOK 信号的产生及其实现方法。

2、了解 OOK 信号波形和功率谱的特点及其测量方法。

3、了解 OOK 信号的解调及其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进制通断键控(OOK)方式是以单极性不归零码序列来控制正弦载波的导通与关闭。如图所示。

OOK 信号的解调方式有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种。本实验采用非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三、实验框图 1、OOK 信号的产生

2、OOK 信号的非相干解调

四、实验步骤 1、OOK 信号的产生(1)用示波器观察图 2.9.4 中的各点信号波形。

(2)并用频谱仪测量图 2.9.4 各点的功率谱(将序列发生器模块印刷电路板上的双列直插开关拨到“11”,使码长为 2048)。

2、OOK 信号的非相干解调(1)用示波器观察 2.9.5 中各点的波形。

(2)自主完成时钟提取、采样、判决的实验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恢复时钟的相位要与发 来信号的时钟相位一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4 分频后 2.083kHz 时钟

由图可知,此时钟为单极性不归零码,幅值约为 3.9V。

2、OOK 信号以及解调输出

由图可以清晰看出 OOK 信号与码序列的对比,输出为 1 时,OOK 信号有输出,反之则为 0。

由图可知,输出波形与原信号相比,仅存在一定的幅度衰减以及时延。

六、思考题 对 OOK 信号的相干解调,如何进行载波提取?请画出原理框图及实验框图。

答:从接收到的 OOK 信号提取离散的载频分量,恢复载波。框图如下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实验在时钟提取部分遇到了问题。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产生了还算完美的 OOK 信号,但是在加上时钟提取后就是出不来波形。我和我的同组同学张妮竞男对实验电路连接等等方面做了十多次的检查,到最后还是只能接受到噪声。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将 2.083kHz 的 TTL 电平拿过来直接做提取的时钟。发现其他做同学也无法提取时钟,还是不晓得哪里出了问题。

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低通信号的采样及其信号重建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测量各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

二、实验原理 频带受限于

的模拟基带信号,可以唯一地被采样周期

的采样序列值所确定。将该样值序列通过一截止频率为Hf的 LPF,可以无失真地重建或者恢复出原基带信号。

实验原理图如上图所示,一模拟音频信号()m t通过采样器输出被采样信号()sm t,由周期采样脉冲序列()s t控制一开关的闭合与打开构成采样器。将采样信号通过一低通滤波器即可恢复原基带信号。

三、实验框图

12sHTf [0, ]Hf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图连接各模块。

2、用双踪示波器测量图中的各点信号波形,调节双脉冲发生器模块前面板上的“WIDTH”旋钮,使采样脉冲的脉冲宽度约为 10μs。

3、用频谱仪测量各信号的频谱,并加以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采样冲激序列 s(t)

2、采样信号 ms(t)

由图可知,冲激序列的幅值与此时刻原始信号的幅值相等。

3、采样信号 ms(t)及其频谱

由图可知,采样信号频谱也为一冲激序列,包络为采样冲激序列频谱的包络。

六、思考题 1、若采样器的输入音频信号为 5kHz,请问本实验的 LPF 的输出信号会产生什么现象? 答:由于采样冲激序列为 8.3kHz,所以当输入音频信号为 5kHz 时,采样信号无法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所以会产生失真。

2、若输入于本实验采样器的信号频谱如图,(a)请画出其采样信号的振幅频谱图;(b)为了不失真恢复原基带信号,请问收端的框图作何改动?-4-3-2-1 0 1 2 3 400.20.40.60.811.21.41.61.82f/kHz|M(f)| 答:(a)采样信号的振幅频谱图为

(b)要达到不失真恢复原基带信号,就必须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理,且使得 采 样 信 号 低 频 部 分 可 被 完 全 滤 出,所 以 频 谱 需 要 满 足 截 止 频 率2 6.3 k H z f k H z  ,即调整 LPF 的截止频率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实验为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还算简单。本实验只要在于让我们了解低通信号的采样以及其信号重建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这次实验中的波形算是所有实验中波形最稳定的了,而且实验中电路连接好之后马上就出来波形了。

8.3 -8.3 f/KH 0 2 2 Ms(f)

实验九: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相位 2FSK 信号的产生及实现方法。

2、测量连续相位 2FSK 信号的波形及功率谱。

3、了解用锁相环进行的 2FSK 信号解调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 2FSK 是用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去控制正弦载波频率,传号和空号载波频率分别为1f和2f。本实验产生的是相位连续 2FSK。

以双极性不归零码为调制信号,对载波进行 FM 得到连续相位 2FSK,表达式为:

2()cos[2 2()]tFSK c fs t A f t K b d      其带宽可以用卡松公式近似为 22(1)FSK f bB R    其中bR为主瓣带宽。

用 VCO 作为调频器来产生相位连续的 2FSK 框图如下图所示。

连续相位 2FSK 信号解调可以采用锁相环解调,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框图 1、连续相位 2FSK 信号的产生

2、连续相位 2FSK 信号的锁相环解调

四、实验步骤 1、连续相位 2FSK 信号的产生(1)单独测试 VCO 压控灵敏度。

a.首先将 VCO 模块的 Vin 输入端接地,调节 VCO 模块前面板上的 f0 旋钮,使 VCO中心频率为 100kHz。

b.将可变直流电源模块的直流电压输入于 VCO 的 Vin 端。改变直流电压值,测量VCO 的中心频率随直流电压的变化情况,调节 VCO 前面板上的 GAIN 旋钮,使 VCO

在输入直流电压为±2V 时的频偏为±2kHz,即压控灵敏度为 1kHz/V。

(2)按图连接各模块,序列发生器的时钟频率为 2.083kHz。

(3)用示波器观察图中各点的信号波形。

(4)用频谱仪测量 2FSK 信号的功率(序列发生器码长为 2048)。

2、连续相位 2FSK 信号的锁相环解调(1)单独测试 VCO 压控灵敏度。

a.首先将 VCO 模块的 Vin 输入端接地,调节 VCO 模块前面板上的 f0 旋钮,使 VCO中心频率为 100KHz。

b.将可变直流电源模块的直流电压输入于 VCO 的 Vin 端。改变直流电压值,测量VCO 的中心频率随直流电压的变化情况,调节 VCO 前面板上的 GAIN 旋钮,使 VCO在输入直流电压为+1V 时的频偏为+10KHz。

(2)将锁相环闭环连接,另外用一个 VCO 作为信源,输入于锁相环的输入端,测试锁相环的同步带及捕捉带。

(3)将已调好的连续相位 2FSK 信号输入于锁相环,观察锁相环是否已锁定,若已锁定,则锁相环的 LPF 输出是直流加上解调信号。若未锁定,则调解锁相环VCO 的 f0 旋钮,直至锁定,并使 LPF 输出的直流电平为 0。观察解调信号波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连续相位的 FSK 信号

中心频率 100kHz,压控灵敏度 1kHz/V

2、经过编码器后导致频率偏移

由图,在编码为 1 时,频率为 97.66kHz,编码为 0 时,频率为 102.46kHz。

4、序列信号发生器

6、未经判决的解调输出

如图分别为未经判决的解调输出和原始的信号编码,可以看出波形大致吻合。未经判决的信号虽然大致可以恢复出波形,但是存在的起伏较大,需要进一步判决。

7、采样判决输出

如图为原始的信号输入和采样判决后的输出。可以看出只是相位上存在滞后。另外,判决后的信号全部是正值。0V 表示 0,与输入的信号有所差别。

六、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试验进行的是二进制移频键控 2FSK。由最后一个图可以看到未经判决的输出大致上跟原信号码大致吻合,但是毛刺还是很严重的,这让我们明白了采样判决的意义。因为做了很多次实验了,像那些电路连接错误以及 fo 需要放在HI 上,这些问题,现在都不会出现了。

实验十一:信号星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MPSK 及 MQAM 的矢量表示式及其信号星座图。

2、掌握 MPSK 及 MQAM 信号星座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数字通信理论中,信号波形在正交信号空间的矢量表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利用信号波形的矢量表示工具,将 M 个能量有限信号波形相应地映射为 N 维正交信号空间中的 M 个点,在 N 维正交信号空间中 M 个点的集合称为信号星座图。

常用数字调制方式中,OOK 信号和 2PSK 信号可用一维矢量描述,正交 2FSK、M>2 的 MPSK 及 MQAM 信号波形可以用二维矢量描述。

MPSK 信号的二维矢量表示为 1 2[ , ] [ , ], 1,2,3,...,c si i i s i s is s s E a E a i M    三、实验框图

四、实验步骤(1)按照图 2.12.3 连接各模块。

(2)将序列发生器模块印刷电路板上的双列直插开关拨到“11”位置,产生长为 2048 的序列码。

(3)将多电平编码器输出的 I 支路多电平信号及 Q 支路多电平信号分别接到示波器的 X 轴及 Y 轴上,调节示波器旋钮,可看到 M=4,6,8 的 MPSK 或 MQAM 信号星座。

请注意多电平编码器模块前面板上的开关。上端开关是选择 MPSK 调制方式或者MQAM 调制方式,下端开关是选择信号星座的点数 M。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M=4 时 MPSK

2、M=8 时 MPSK

3、M=16 时 MPSK

4、M=4 时 MQAM

5、M=8 时 MQAM

6、M=16 时 MQAM

由以上 6 个图可看出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六、思考题 1、请画出 OOK,2PSK 和正交 2FSK 信号的星座图。

答:OOK 信号的星座图:

2PSK 信号的星座图:

正交 2FSK 信号的星座图:

F1(t)S S1 0 0 1 F1(t)S S1 0

2、在相同点数 M 下,MSPK 和 MQAM 谁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答:在相同的点数 M 下,MQAM 信号的抗噪声性能更好,M4 的情况下 MQAM 的误符率小于 MPSK 的误符率。

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这是最后一个实验,实验很顺利。得到的图跟理论知识完全符合,因为题比较简单,所以也没什么问题出现。理论知识总是会有点枯燥,加上实验后,感觉兴趣增加了,知识也巩固了,一直很喜欢通原硬件实验。

F1(t)F2(t)

第三篇:2013北邮计算机网研院上机题

A 最值问题

Accept:210 Submit:633 Time Limit:1000MS Memory Limit:65536KB Description 给出N个数,求出这N个数中最大值和次大值。注意这里的次大值必须严格小于最大值。输入保证N个数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数。

InputFormat 第一行为测试数据的组数T(T≤20)。请注意,任意两组测试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每组数据包括两行:

第一行为一个整数N(1≤N≤1000)。

第二行为N个正整数,每个整数均不大于106。

OutputFormat 每组数据输出两个数,即N个数的最大值和次大值,中间用空格隔开。

SampleInput 2 5 1 2 3 4 5 4 2 2 2 3 SampleOutput 5 4 3 2

B 统计时间间隔

Accept:130 Submit:1132 Time Limit:1000MS Memory Limit:65536KB Description 给出两个时间(24小时制),求第一个时间至少要经过多久才能到达第二个时间。给出的时间一定满足的形式,其中x和y分别代表小时和分钟。$0x24,0y 60。

InputFormat 第一行为数据组数T(1≤T≤50000)。

每组数据包括两行,分别代表两个时间。

OutputFormat 每组数据输出一行,表示最少经过的分钟数。SampleInput 2 7:00 7:00 7:00 8:00 SampleOutput 0 60

C 字符串转换

Accept:78 Submit:471 Time Limit:1000MS Memory Limit:65536KB Description 我们将仅由若干个同一小写字母构成的字符串称之为简单串,例如“aaaa”是一个简单串,而“abcd”则不是简单串。现在给你一个仅由小写字母组成的字符串,你需要用最小的花费,将其转换成一个简单串。花费的计算规则如下:将a到z这26个小写字母从左到右排成一排,则每个字母都有左右两个邻居,我们认为a的左邻居是z,z的右邻居是a。一个字母只能转换成其相邻的字母,转换的花费为1。一个字母可以进行多次转换,例如将a转换成d,可以进行如下的步骤: a->b->c->d,花费为3。字符串的转换花费为所有字母转换花费之和。例如将字符串“abbbz”转换成简单串的最小花费为3,转换后的结果为“bbbbb”。

InputFormat 第一行一个整数T(T≤100),表示测试数据的组数。每组测试数据只有一行,为仅含小写字母的字符串,字符串长度不超过1000。

OutputFormat 对于每一组数据,输出一个整数,表示将字符串转换成简单串的最小花费。

SampleInput 2 abbba abbac SampleOutput 2 3

D 文件系统

Accept:9 Submit:79 Time Limit:1000MS Memory Limit:65536KB Description 现在很多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都是基于树形结构设计的。即一个目录下可以有若干个目录和文件,而每个目录和文件都可以通过一条从根目录出发的唯一路径来唯一确定。我们希望你实现对这样的一个文件系统的简单管理。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文件系统初始时只有一个根目录root。

假设所有出现的文件和目录的名字都是唯一的。即,不会有两个相同名字的文件出现,不会有两个相同名字的目录出现,也不会有一个文件和一个目录名字相同。

文件名字和目录名字都是长度在1到20之间的字符串(包括1和20),且只由英文大写字母、英文小写字母、数字组成。大小写字母之间不等效。你需要实现如下操作:

CREATEFILE FILENAME DIRNAME 这个操作的含义是:在DIRNAME的目录下创建一个名字为FILENAME的文件。我们保证当出现这个操作时,DIRNAME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而FILENAME这个名字是首次出现。

CREATEDIR DIRNAME1 DIRNAME2 这个操作的含义是:在DIRNAME2的目录下创建一个名字为DIRNAME1的目录。我们保证当出现这个操作时,DIRNAME2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而DIRNAME1这个名字是首次出现。

LISTFILE DIRNAME 这个操作的含义是:按照创建的先后顺序打印出DIRNAME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名字。我们保证当出现这个操作时,DIRNAME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LISTDIR DIRNAME 这个操作的含义是:按照创建的先后顺序打印出DIRNAME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名字。我们保证当出现这个操作时,DIRNAME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 1.2.3.1.2.3.4.InputFormat 第一行有一个整数T,表示一共有T组数据需要你处理。请注意各组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每当处理新的一组数据时,你都应当假设此时只有一个名字为root的根目录存在。T的大小不超过20。

对于每组数据,第一行有一个整数N(0

OutputFormat 对于每个LISTFILE操作和LISTDIR操作,如果找到了X个文件(或目录),你需要输出X行,按照创建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每一行打印一个文件(或目录)的名字。如果找到了0个文件(或目录),就不要输出任何东西。请注意不要输出多余的空格和换行符。

SampleInput 2 8 CREATEFILE desktop root CREATEDIR DESKTOP root LISTFILE root LISTDIR DESKTOP CREATEFILE scr20130412 DESKTOP CREATEFILE scr20130411 DESKTOP CREATEFILE scr20130413 DESKTOP LISTFILE DESKTOP 5 LISTFILE root CREATEDIR webapp root CREATEDIR myweb webapp CREATEDIR MyWeb webapp LISTDIR webapp Sample Output desktop scr20130412 scr20130411 scr20130413 myweb MyWeb

第四篇:北邮通信原理通原实验16QAM

实验

二、16QAM调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SystemView观察信号的星座图与眼图,分析性能

2、学习正交幅度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1、正交幅度调制

QAM是由两个正交载波的多电平振幅键控信号叠加而成的,因此正交幅度调制是一种频谱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方式。同时利用已调信号在同一带宽内频谱正交的性质来实现两路并行的数字信息在一个信道中传输。

2、调制原理

3、解调原理

4、眼图

眼图的“眼睛”的大小代表码间串扰的情况。“眼睛”张开的越大,表示码间串扰越小;反之表示码间串扰越大。

5、星座图

我们通常把信号矢量端点的分布图称为星座图。它对于调制方式的误码率有很直观的判断。

三、实验内容

1、在system view软件中做出仿真连线图。

2、设置参数,观察调制信号波形

3、眼图设置:在SystemView中,在分析窗口单击图标,选择style,单击slice,并且设置合适的起点和终点的时间切片,然后选择信号后,得到眼图。

4、星座图设置:在SystemView中,在分析窗口中单击图标,选择style,单击scatter plot,在右侧的窗口中选择所需要观察的信号波形,确定,得到星座图。

5、设置无噪声和有噪声情况参数,对眼图和星座图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

1、无噪声情况下,即序列均值为0,方差为0。原基带信号:

调制信号(同向)

(正交)

无噪眼图:

无噪星座图:

2、有噪声:均值为0,方差为1 眼图(有噪):

星座图(有噪):

五、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验结果图中可以看出:

1、原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同向正交都满足。

2、在无噪情况下,眼图较清晰,眼睛睁开较大,表明码间干扰较小;

星座图能量较规整,误码率相对较低。

3、在有噪情况下,眼图较,眼睛睁开较小,表明码间干扰较大;

星座图能量杂乱,误码率较高。

4、可见,噪声对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在通原理论的基础上又比较系统地了解了16QAM的调制与解调,在做实验仿真时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努力找到最饥饿路径解决问题,无形间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并且同学之间还能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吧。

通过实验我也知道了平时所学如果不加以实践的话等于纸上谈兵。在实验中我们对16QAM的调制解调在噪声存在与否、滤波带宽、阶数等参数进行不同设置,特别好地从不同方面、深入地理解通信的知识。

第五篇:北邮网院《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远程、函授教育 《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市场宏观环境包括人口、_经济_、_自然____、__技术___、政治法律和文化。

2.市场微观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供应者、竞争对手、营销中介、顾客、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影响营销管理决策的各个部门。

3.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__增加___,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应

__下降___,而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娱乐、教育、保健等)和储蓄所占的比重将__上

升___。鉴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而言,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要 __低于___较为落后的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4.市场营销学将市场分为组织市场和_消费者市场____,组织市场通常又被分为生产者市

场_、中间商市场_和非盈利组织市场_三类。5.企业密集性增长策略包括__市场渗透_、市场开发、产品开发__。

6.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包括__社会文化、个人_和_心理____。

7.市场定位的方式主要有_避强定位、迎头定位、重新定位_。

8.产品的整体概念包含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__形式产品_和_延伸产品。

9.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_、成熟期、衰退期。10.企业定价的基本方法有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和需求导向定价法_三类。11.以生产者为中心的传统营销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12.企业进行促销和沟通的工具主要有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营业推 广)和直接营销。

二、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利益的基础上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商务活动过程。2.社会购买力::一定时期由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产品的货币支付能力。3.市场细分

;指根据顾客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顾客群,每一个顾客群构成一个细分市场,不同的细分市场之间,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4.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在同一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销售总量(总额)中所占的比重。5.相对市场占有率:指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该市场最大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之比。6.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设计的

全局性的行动纲领或方案。7.促销(沟通):是指企业将其产品及相关的有说服力的信息告知目标顾客,以达到影响目标顾客购买决策行为,促使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营销活动。8.市场占有率:

9.目标市场: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为满足现实或潜在需求而开拓和要进入的特定市场。10.品牌:是指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产品或服务的某一名词、符号、标记、设计或它们的组合。11.分销渠道:是指企业将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 这一通道由一系列的市场中介机构或个人组成。12.选择性专业化:指企业决定有选择地进入几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为不同的顾客群提供不同性能的同类产品。13.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试制成功投入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市场淘汰为止的整个时期。14.无差异性市场策略:是指企业把整体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只考虑共性,用单一的产品进入市场,实行单一的市场营销方案。15.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指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购买的一切个人和家庭构成的市场。16.数量折扣:又称批量作价,是企业对大量购买产品的顾客给予的一种减价优惠。17.市场营销控制:是企业用于跟踪营销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确保其计划目标运行而实施的一套工作程序或工作制度。

三、判断题: 1.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就是要兼顾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的利益,以此实现企业利润。对 2.消费者市场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者市场强调以产品为中心。错 3.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本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与同一市场上最大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的销售量之比。错 4.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只考虑成本因素即可。错 5.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价值为基础来确定商品价格的。错 6.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线的数量。对 7.所谓特殊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前经过充分挑选、比较才决定购买的商品。对 8.利用波士顿咨询集团法评估业务组合时,相对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增长率高的业务单位属于“明星”类,应大力发展。对 9.核心产品是顾客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保证、安装、售后服务等。对 10.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到被市场淘汰为止的全过程。对 11.广告效果评估主要是对信息传递效果进行评估。错 12.集中性市场策略是指企业把整体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只考虑共性,用单一的产品进入市场,实行单一的市场营销方案。错 13.市场营销学主要是研究市场供求和市场机制。错 14.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扩大经营范围,甚至跨行业经营,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特长,使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资源、技术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对 15.代理商在商品流通中,对商品没有所有权。对

四、计算题:

1.假设某企业预期的产品销售量为50万件,生产这一产量的固定成本总额为10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80元。若成本加成率为10%,请问该企业应将其产品的价格定为多少? 解:商品售价=单位完全成本×(1+成本加成率)单位完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80+100万/50万=80+2=82 该产品的定价=82*(1+10%)=90.2元 2.假设某企业预期的产品销售量为80万件,生产这一产量的固定成本总额为145万元,变动成本总额95万元。若成本加成率为10%,请问该企业应将其产品的价格定为多少? 解:商品售价=单位完全成本×(1+成本加成率)单位完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95万/80万+100万/50万=11.875+2=13.875 该产品的定价=13.875*(1+10%)=15.26元

五、简答题:

1.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实现经济结合的功能,即实现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结合;(2)引导商品生产面向消费需求的功能,主要是指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产品、在多大规模上生产每一种产品,都要以反映社会消费需要的市场需求为导向;(3)劳动比较的功能,即比较着同种产品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各自消耗在产品中的劳动量。2.简述传统营销观念与现代营销观念的区别。(1)起点不同:传统观念的起点是工厂,新观念的起点是市场;(2)企业的重点(中心)不同:传统观念的中心在于产品,新观念的中心在于消费者的需要;(3)手段

不同:传统观念的手段在于增加销售量、提高劳动效率、促进销售,新观念的手段是整体市场营销。(4)目的不同:传统观念的目的是通过销售来获取利润,新观念的目的是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获取利润。3.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有何区别? 答: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的区别在于:(1)购买目的不同:前者是为维持经营活动,有明确的赢利目标;后者是为生活消费,不谋求赢利。(2)从社会再生产看:前者位于再生产的中间环节,是中间消费;后者是最终消费。(3)购买者不同:前者是有专业人员参与的有组织购买;后者是个人购买。(4)地理集中度不同:前者集中度高;后者低。(5)购买频度不同:前者较低;后者较高。(6)购买规模不同:前者购买量大;后者量小。(7)购买决策基准不同:前者按计划、专业为准,是理性购买,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后者无客观标准,购买具有可诱导性。

4.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诸因素有哪些?(1)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和亚文化群、社会阶层、相关群体、家庭(2)个人因素:年龄和家庭生命周期,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形象(3)心理因素:动机、感觉和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5.无差异营销策略与集中营销策略有何异同? 无差异性市场策略是指企业把整体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只考虑共性,用单一的产品进入市场,实行单一的市场营销方案。优点: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缺点:忽视了顾客需求的差异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差,风险较大。适用条件:企业资源雄厚,产品通用性强且需求广泛。集中营销策略是指企业将营销努力集中在一个补缺市场(某一个细分市场),以便更好地满足范围较窄的细分市场的需求。优点:资源集中;可充分发挥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使小企业能更好地与大企业竞争;能够更好地满足范围狭窄的细分市场的需求。缺点:风险较大 适用条件: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

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以及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试制成功投入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市场淘汰为止的整个时期。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显著的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成长期:销售量增长迅速,生产效率提高,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利润丰厚,分销渠道畅通。顾客增多,竞争对手增多。成熟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销售增长缓慢且有下降趋势,生产批量大,成本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利润开始下降。7.服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简要说明之。(1)无形性,服务产品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无形性,我们不能像感觉有形商品那样来看到、感觉或触摸到服务。(2)差异性,服务产品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服务领域,始终如一地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3)不可分割性,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4)易逝性,也称不可储存性,服务产品不可能像有形产品一样被储存、转售或退回,服务的易逝性往往造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8.广告决策制定过程中的5M决策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之。(10分)(1)确定广告目标(mission),企业的广告目标有告知性广告、说服性广告、提示性广告;(2)确定广告预算(money),企业运用一些方法,如量力而行法、销售百分比法、竞争对等法等来确定广告费用支出;(3)广告信息决策(message),即收集、确定广告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4)广告媒体决策(media),广告的媒体有很多,企业在媒体选择时要考虑目标顾客接受媒体的习惯、产品的特点等诸多因素;(5)广告效果评价(measurement),主要对信息传递的效果和销售效果进行评估。9.何谓取脂定价策略?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撇脂定价策略 就是在产品投放市场初期,制定较高的价格,在短期内收回产品开发的成本和投资,获取最大利润,就好象从牛奶中撇取奶油一样。撇脂定价的适用条件 短期内没有竞争的危险(专利保护、高市场进入障碍,新技术不易模仿; 由于产品具有独特性,价格需求缺乏弹性;

以短期盈利为目标。

六、论述题:

1.结合本企业实际,论述企业如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通过分析揭示了人口的规模、增长速度、地理分布、人口构成以及家庭单位等对营销活动的影响;

2、经济环境,着重于社会购买力、消费者收入及其消费支出模式变化的分析;

社会购买力:一定时期由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产品的货币支付能力。

影响购买力的主要因素有收入、储蓄和信贷等。

3、自然环境,考虑原料资源、能源、污染等;

4、技术环境,研究科技进步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危胁;

5、政治法律环境,考虑政治体制、法令法规等的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6、社会文化环境,研究文化及不同的亚文化群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2.什么是市场细分?细分消费者市场的依据有哪些?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分析论述。市场细分指根据顾客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顾客群,每一个顾客群构成一个细分市场,不同的细分市场之间,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消费者市场的细分依据(1)地理细分。细分变量包括国家、地区、城市规模、气候、自然环境等;(2)人口统计细分。细分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种族及国籍等;(3)心理细分。细分变量包括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性格等;(4)行为细分。细分变量有时机、追求的利益、品牌忠诚度、使用者地位、使用频率、购买者准备阶段等;(5)受益细分。根据消费者追求的利益不同来进行细分。

3.服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进行论述。

一、服务的基本特征(1)无形性,服务产品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无形性,我们不能像感觉有形商品那样来看到、感觉或触摸到服务。

(2)差异性,服务产品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服务领域,始终如一地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3)不可分割性,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4)易逝性,也称不可储存性,服务产品不可能像有形产品一样被储存、转售或退回,服务的易逝性往往造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七、案例分析题:

1.某公司的产品种类包含了5个业务单位,各业务单位的市场销售情况显示在下表中。试用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分析该公司的运转是否正常?并为该公司今后的战略提出建议。2009年销售额 2010年销售额2010年最大竞争对手的销业务单位 竞争者数目(百万元)(百万元)售额(百万元)A 50 54 6 70 B 20 24 12 29 C 2.0 2.1 9 1.4 D 3.0 3.2 3 0.8 E 1.0 1.02 5 4.0 我想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应该是A、B两项业务,在竞争较多情况下,还能实现持续增长,想必下了不少功夫,C、D两项业务作为辅助业务(新拓业务)有较强的增长空间,对于E项业务,则可考虑逐步退出,也可进行区域合作,拓展业务价值链,掌握核心业务,对其他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造成资源不必要浪费的业务进行外包,并整合优化企业价值链,对C、D两项业务应该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规划,进行市场资源的优化整合,进一步增强在该市场上的跨度,提高营销效率,拉升增长势头;A、B两项业务则应考虑强强合作,双赢收益。该公司的经营运转应该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业务增长幅度偏低。2.“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 2003年3月,中国移动打破同质化市场定位和无差异市场细分的惯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为15至25岁的年轻时尚人群量身定制的客户品牌——“动感地带”(M-ZONE)。“时尚、好玩、探索”等丰富品牌内涵和直指年轻时尚人群的准确的客户定位,使动感地带很快就在全社会掀起了动感热潮。“动感地带”在营销推广过程中,设立“动感地带”体验店,使用户可以在此办理移动业务、了解最新移动资讯、观看业务演示和体

验“动感地带”等最新、最前沿的业务。此外,通过邀请“小天王”周杰伦担任形象代言人、赞助“MTV音乐盛典”和“华语榜中榜”、举办街舞挑战赛、与麦当劳结盟等一系列与目标客户相吻合的公关活动。同时整合吃、穿、玩、用等时尚生活资源,让客户在使用“动感地带”时感到是在追随属于自己的潮流、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将对年轻人的影响力由单一的移动通信领域向生活、文化方面渗透。使用“动感地带”不再是简单的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玩玩游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年轻人的通信自治区”,体味的是“我的地盘,听我的”的良好感觉。正是这种综合价值的难忘体验,“动感地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将1000万年轻人纳入旗下,以每月递增100万用户的速度引起了业界瞩目。(1)中国移动运用了哪些市场细分变量来细分市场,从而确定了“动感地带”客户品牌。(2)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动感地带”成功的主要原因。

窖。水井街酒坊遗址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600余年的水井坊,给当世人们提供了一个品味纯正中华美酒文化的机会。全兴集团抓住这个机会,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及清华大学合作,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从水井坊窖泥中分离出独特的“水井坊一号菌”菌种,以此为起源酿造出“水井坊”酒,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考古发现的“水井坊”变成了赋予商业价值的品牌名称。在包装上采用纸木结构的传统包装材质,内烧花工艺将六幅著名文化古迹的古帛画烧制于瓶底井台六面,体现了水井坊历史文化与现代工艺、传统文化与时尚审美的完美结合。水井坊产品包装拥有6项专利,是国内酒业拥有包装专利最多的产品之一,并荣获

下载北邮微原期末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邮微原期末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邮传播学考研真题完整版

    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集锦 2007年 传播学理论部分: 一、名字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传播学的中国化 2、信息社会 3、“5W模式” 4、拟态环境 5、传播制度 6、怀特的......

    北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期末考点

    北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简述其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使多种信息......

    北邮近代史复习资料

    简述题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

    北邮信息门户[精选合集]

    北邮信息门户北邮信息门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1 周年,激发我校学生爱国热情,10 月 1 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大一新生开展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庆祝新中国成立 71 周年升旗仪式。......

    北邮应用文写作

    北邮应用文写作 一、多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经济预测报告具有等特点。 预见性 科学性总结性指导性 知识点: 第六章经济类应用文写作学生答案: [A;B;D;] 标准答案:......

    北邮嵌入式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报告 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序号:目录 一、 实验目的 .........................................................................................

    北邮录取通知书

    北京邮电大学2013级本科新生入学须知新同学,欢迎你! 祝贺你被我校录取,为方便你顺利入学,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一、报到: 1、新生请按录取通知书所填写的日期来校报到,不要提前......

    北邮常见问题(5篇范文)

    MBA教育中心招生信息常见问题 问题1:北京邮电大学MBA的重点培养是的哪一类的专业人材? 答:北京邮电大学MBA教育充分依靠和发挥北京邮电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尤其注重在通信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