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穆棱市农发项目竣工自验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
竣工自验报告
穆棱市水务局 2010年12月5日
一、组织开展项目验收情况
我们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穆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与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联合对2008年实施的小清河、梨树沟小流域、2009年实施的太和小流域、2010年实施的仁里东沟、大炮台小流域进行了自验,验收小组由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曲树成亲自带队,参加人员有水务局长汪金贵、水务局副局长刘福堂、农发办主任白峰、副主任衣平志、水务局屈远强、陈广勇、韩基石、黄东鹤、宋春亮,省监理公司监理李成杰、陆洪彬。验收时间分别为2008年11月5日至15日、2009年11月15日至25日、2010年11月15日至25日,总历时30天。
验收采用内业、外业结合的方法,内业主要检查技术档案是否齐全,资料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时上报计划、统计、财务报表,资金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挪用、挤占、虚列开支等现象,账目、手续是否清楚、完备,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管理
规定。外业主要检查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全面的验收。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小型水保工程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地埂是否拍实,是否有植物护坎,水土保持林树种、密度是否符合设计,工程整地及成活率情况,封禁治理是否有规定办法、专人管护及标志等。
二、2008-2010年项目计划投资和任务完成情况 2008-2010年计划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63.5公顷,实施梨树沟、小清河、太和、仁里东沟、大炮台等5条小流域,现已全部竣工。其中:修筑复合式植物带1337.0公顷,改垄1628.5公顷,地埂植物带3440.6公顷,水土保持林238.9公顷,经济林果2.3公顷,退耕还草198公顷,生态修复1218.2公顷;修蓄水池1座,修浆砌石谷坊56座,土柳谷坊804座,沟头埂4.0千米,削坡4.31万米3;挖截流沟19.0千米,作业路51.5千米,有基涵12座。
完成中央投资1180万元,省投资115万元,市财政投资4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907万元。
三、资金管理情况
1、资金到位情况
2008-2010年工程计划总投资2242万元(财政投资177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80元,省财政投资472万元,市财政投资11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47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242
万元(财政到位资金1335万元,尚缺4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80万元(足额到位),省财政到位资金115万元(欠拨357万元),市财政到位资金40万元(欠拨78万元),农民投工投劳907万元(计划472万元,超额435万元)。
2、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区共完成治理面积8063.5hm,其中坡耕地治理6406.1hm,配套工程有浆砌石谷坊56座,植物谷坊804座,生产作业路21.5 km,有基涵12座,蓄水池1座。1、2008年小清河、梨树沟2条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8 hm,投资415万元。其中工程措施含复合式植物带531.5hm, 支出 79.7万元;地埂植物带1104.7hm,支出82.35万元;水土保持林9.81hm,支出104.3万元;封禁治理205.9 hm,支出5.11万元;保土耕作233 hm,支出14.3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86.1万元。其中浆砌石谷坊16座,支出21万元;植物谷坊67座,支出21.4万元;作业路21.5㎞,支出22.2万元;有基涵6座,支出20万元;蓄水池1座,支出1.5万元。独立费含项目管理费支出14万元(含设计费、宣传费);科技推广费支出13.17万元(含培训费、苗木费);建设监理费支出9.14万元;幼林管护费支出7万元。2、2009年太和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00.2 hm,投资600万元。其中坡耕地治理2512.6hm,投资367.6万元。
222
工程措施包括复合式植物带232.3hm, 支出 100万元;地埂植物带1237.3 hm,支出106.4万元;水土保持林119.6hm,支出101.00万元;保土耕作1043 hm,支出60.2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55.4万元。其中浆砌石谷坊6座,植物谷坊280座,支出45.50万元;截流沟16㎞,支出7万元;沟头埂1.4㎞,支出2.20万元;削坡30m,支出0.70万元;独立费用17万元,其中工程项目监理费12万元,小流域设计费5万元。3、2010年仁里东沟、大炮台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5.3 hm,投资912万元(实际到位480万元)。其中坡耕地治理1331.7 hm,投资348.30万元。工程措施包括坡式梯田573.6hm, 支出 118.3万元;地埂植物带758.1 hm,支出80.0万元;水土保持林75.9hm,支出90.0万元,种草188.3 hm,支出60.0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113.7万元。其中浆砌石谷坊34座,植物谷坊322座,支出110.0万元,有基涵3座,支出3.7万元;独立费用18万元,其中工程项目监理费10万元,小流域设计费8万元。
流域内群众投劳折资907万元。用于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扶埂整形、改垄、种草等的人工费;沟道修建谷坊、等配套工程的人工费等。
四、工程建设质量
该项目区各项措施布设全部完成,合格率达95%以上,其
优良率达到79%,在工程管护落实方面做到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了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相应管护办法,将工程管护责任逐项落实到人,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工程完好。
五、工程管理和工程效益情况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李大义同志任组长,副市长曲树成、市长助理财政局局长王中才同志任副组长,市农委、农发办、水务局、发改局、林业局、农机局、交通局、审计局、广播电视局、国土资源局、马桥河镇、下城子镇、八面通镇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穆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在水务局设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工程实施。在组织管理上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产权确认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制、资金报账制、公示制、承诺制,做到“八制”贯穿项目全过程。资料和档案由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到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时,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保土效益达到80%以上,蓄水效益达到70%以上,各项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均收入提高30%以上,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社会效益显著。
六、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强力推进,实施“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把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工作纳入了各乡镇政府的一级目标进行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并纳入了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把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作为评价班子、衡量业绩、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集中精力抓。市五大班子领导亲临水保会战现场参加劳动,为市直党委、部门的干部群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农民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以农村为重点,积极采取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等各种形式,广泛利用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流失危害性和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利用典型事例,说明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耕地毁坏、破坏道路桥涵、河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等危害,以及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深入揭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的密切关系,宣传水土流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旱灾害,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和服务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展现水土保持的特点、优势与成效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农民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努力在农村
形成“治水土、保家园、促发展、建小康”的氛围,调动农民投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我们积极与共青团一起协调教育部门,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水土保持知识培训,培养学生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形成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体现社会的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氛围。三是专业施工,干部带动,全民参与项目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坡耕地为重点,采取集中攻坚会战与专业施工队施工相结合,在夏秋季节组织专业施工队进行坡面工程的机械施工和治沟、作业路等其它配套工程的施工,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春秋两季组织以市直各党委、部门和中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共3000余人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治理攻坚会战,带动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土方填筑、人工整形拍实、植树造林等坡面工程的施工及耙地、调地、改垄工作,确保了全年施工任务的完成。通过开展市直部门水保大会战,不仅进一步扩大了生态建设宣传面,提高了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而且成为我市补充水土流失治理用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扎实推进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全民参与、部门攻坚”的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四是科学设计,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并举。我们聘请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专家为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做项
目可研和小流域初步设计,通过实地踏查、测量、定位,根据小流域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特点,资源分布和生产力水平情况,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以治理坡耕地为重点,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在保护好现有的林木植被(尤其是天然次生林)的基础上,本着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并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科学合理地布设各项水土保持工程。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工程质量标准较低,土方工程秋季虽已充分踩实,但经过冬季冻胀、化冻后,土质疏松,在春季易发生水毁;二是当年栽植苗木成活率低,需第二年补植;三是工程管护不到位,在人为破坏水保工程高发时期,各村水保管护员因怕误农时,忙于农活,疏于管护工作。四是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对土地倍加珍惜,小农思想更加严重,只注重当前使用土地数量,不顾土地质量,使水土保持工程占地、土地垄向调整工作难以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占地补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工程实施难度加大。
整改措施:一是提高工程质量,改人工扶埂为人机结合;二是增加本地苗圃育苗数量,加强苗木运输管理,严把苗木栽植质量关;三是加大管护力度,提高市级、乡镇及水保监督员 的巡查力度和频次,改进村级管护员与市、镇监督员的资讯联系方式。四是建议在工程预算中加入工程占地补偿费。
八、验收结论
穆棱市清河项目区经过三年的治理,各项措施的布设已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保存率达到了98%,各项措施工程质量均达到了合格以上,监督管护措施均已落实到位,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可以申请国家验收。
第二篇:道路工程竣工自验报告范本
xxxxxxxxxxxx道路工程
自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一)、基本情况
xxxxxxxxxxxxxx起点与旧沥青路相交,起点桩号为K00+000,终点位于xx镇,与现有水泥路顺接,终点桩号为K11+111,总里程xxxxx公里。公路等级为四级,路基宽度5.5米,全幅式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基本结构形式及主要工程数量
1.基本结构形式
该工程为旧路改造四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5.5米,全幅式水泥混凝土路面。
2、路基超高方式
路基超高绕路基中线缘旋转。路面横坡度为1.5%。
(2)主要工程数量
道路工程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涵洞工程、安全设施工程,完成总投资9999999元
1、路基工程
路基挖土方:33113m3
路基挖石方:16355m3
M7.5号浆砌片石边沟:11367m2、路面工程
10cm厚填隙碎石底基层:123329.32m2
均厚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5531.54m2
厚13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28380.87m2
均厚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9304.95m2
20cm厚水泥砼面层:253575.27m23、涵洞工程
涵洞:盖板涵3道
4、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
混凝土护栏:1930米
单悬臂式交通标志:128个
凸面镜:48个
二、机构组成1、管理机构设置
项目施工组织机构的组建按照项目法管理的原则,成立 “XXXXX工程项目部”,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权代表我公司按照合同要求履行有关的权利和义务,满足业主要求。
项目部组成由具有相当类似施工经验工程师组成,由项目经理1人、项目付经理1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项目部下设施工技术室、质检安全室、物资机械供应室、计财室、工地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工期的要求,投入三个专业队伍:路基队、路面队、构造物队。
2、主要人员、设备投入情况
人员及设备的进场,总体原则是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的实际需要和监理的要求,分期分批地进入现场,并依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进场人员、设备立即投入工程施工中。
按合同文件和阶段工程需要,主要人员投入情况: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兼内业工程师),项目总工1人,路基路面工程师1人,质检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1人,试验检测工程师1人(试验委托宁德市质检站),财务主管1人,计量工程师1人。主要设备投入情况:挖掘机3台,装载机2台,压路机18吨2台,运输车15吨12辆、发电机组2台,变压器1台,JS350拌合站1座,JS500拌合站1座,三辊轴摊铺机2套、台背回填2吨振动夯1台,混凝土运输车8部,洒水车1部,钢筋及木工加工设备2套,日本宾得T-602(J2)全站仪1台,天津森氏DSC232水准仪1台,试验设备用宁德市质检站仪器。
三、质量管理情况
(一)、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自检组织机构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牵头,由项目质检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部各科室负责人、各工程队队长及质检员、项目经理部的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组成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形成内外贯通、纵横到位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3、质量自检组织机构:质量自检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部质检负责人和安全质量科与测量试验室负责人组成。质检负责人由法人代表直接委派,全面负责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在质量把关方面直接对法
人代表负责,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一票否决权。
4、质量目标:保证工程质量为优良工程
(二)、强化全员创精品意识
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全体参建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强化创精品意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的“四高”主导思想和精密组织,精细管理、精工细作、精湛工艺的“四精”措施组织施工,做到一次达优、一次验交。
(三)、加强施工技术指导,加大监控力度
配足各专业工程师、技术员与测试、质管人员,定岗定责。认真做好设计图纸自审与会审,各专业、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周密的施工技术方案,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测试与质管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工序、工种、工艺质量控制,在重点项目设质量管理点,开展QC小组活动。实行以质量论奖罚的政策,“优品计价,劣质重罚”。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密切合作,尊重并服从他们的督导监控,“四位一体”联手创优。
(四)、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本标工程实际,组织全体参工人员学习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使全员明确标准,全方位有章可循,全过程措施到位。严格执行优质优价制、安全质量事故处罚制、质量否决制、标准试验室制、重要岗位易人审批制等规定。落实开(竣)工报告、隐蔽工程签证、设计变更、质量验评程序与奖罚、验工计量与计价质量签证、测量换手复测、材料复试、质量事故报告、施工机械与人员进退场报验,以及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与工班初检、工程队复检、项目部终检的“三检制”等制度。
(五)、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样板引路
认真落实我单位已通过ISO9001认证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标准,制定工序、工艺的质量监控措施,实行标准工法作业。坚持样板引路,每项工程都先试做样板,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施工工艺达标、质量合格后再展开施工。组织现场观摩见学活动,促进施工工艺与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严格执行甲方要求的施工单位自购的主要材料其生产厂家须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规定,全部材料均应有质保书。进场时,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或产品技术鉴定书,严格进行材质、规格及外观检验,并按规定进行复试检验,经监理工程师确认达标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七)、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
项目部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器具及专职计量检测人员,配置先进的检测仪器,严格执行计量设备和器具检定规程,保证取值的准确性。试验人员深入工地跟班作业进行计量检测,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定期对各种计量检测试验器具进行维修、保养、检验标定。
健全工地计量管理制度,坚持挂牌施工,把好计量关。凡需计量的工序必须配备符合精度要求并经计量检验部门标定的计量器具,砼搅拌站采用电子自动计量配料设备,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
(八)、质量管理评定
经过系列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本建设项目(合同段)质量自检评
定得分为86.4分,质量等级为合格。具体如下:
合同段公路工程划分两个单位工程,质量自评结果如下:
1、路基单位工程评87.8分:所属有1个分部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评87.8分)。
2、路面单位工程评86.1分:所属有1个分部工程(路面工程评86.1分)
第三篇:九牧镇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竣工自验报告
浦城县九牧镇人民政府
九牧镇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竣工自验报告
浦城县国土资源局:
九牧镇土地整理项目,是2007年8月6日经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南国土资综[2007]99号”《关于浦城县九牧镇富源村、杉坊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的批复》文批准的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位于浦城县九牧镇富源村、杉坊村。该土地整理项目规模354.1亩,新增耕地29.0亩,省厅下达耕地整理补助资金70.82万元。该项目建设单位为浦城县国土资源局,项目业主为九牧镇人民政府,项目由福建省地源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根据招投标程序,我镇于2007年10月11日委托浦城县诚辉建设工程招标有限公司实行公开招标,2007年11月22日开标。开标会邀请县监察局、县国土局、县工商局、公证处、九牧镇政府领导等到场监督指导。由江西省降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由北京中城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监理单位。
该项目工程于2007年12月10日开工,于2008年5月10日全部竣工。现将该项目区工程竣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成工程项目:
1、竣工面积:项目规模面积354.10亩,经过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29.0亩。
2、土地平整: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地块均达到设计标准。主要完成工程量,格田内土方开挖13894.61m,格田内土方回填13894.55 m,表土剥离10045.76 m,田埂修筑280.08m3。
3、农田水利:①排水农沟、斗沟总长925米,土方开挖703.79 m,m5浆砌石方45.47 m3,C15砼压顶16.72 m3,过路排水涵管3座。②灌溉水渠共计总长2262米,完成土方开挖493.04 m3,C15砼510.56 m3,灌溉涵洞5座,引水坝5座,引水渠清淤900米,放水口24个,节制闸3个,分水闸5个,渠道过沟2座。
4、田间道路:①新建田间道673米,土方开挖5305.96 m3,M5浆砌块石护坡444.26 m3,泥结石路面2002.85㎡,片石灌砂垫层1956.41㎡,路基夯填土3494.68㎡。②2m生产路1198米,土方开挖1288.62 m3,砂砾石面层3473.11 m3,路基夯实填土3526.73 m3。③倒
33车转台1个,土方开挖7.92 m,m5浆砌块石护坡18.66 m,泥结石路面51.88㎡,片石灌
砂垫层51.88㎡,路基础夯填土52.93㎡。④错车道2个,土方开挖0.95 m3,M5浆砌块石护坡1.12 m,泥结石路面73.2㎡,片石灌砂垫层73.2㎡,路基夯填土74.52㎡。
5、其他工程:①土地整理标志牌1座。②过路排水涵管16座(其中O200砼9座、O30033333砼5座、O400砼2座)
二、技术指标:
1、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施工,部分进行变更设计,该项目区灌溉水源水量充足,通过土地整理新建水渠后,可保证各地块农田用水有效灌溉率达90%以上。
2、田间排灌水系配套合理,设施完善,达到灌有渠,排有沟。
3、各条沟渠的水流顺畅,过水断面适用防洪,改变以往灌、串、排不合理的壮况,既能进水,又能排水,防止漫灌、崩塌。
4、田块耕作层厚度均达到30cm以上,田块间坡度在0—12之间。
5、项目区田间道路形成互通交通路网,方便村民生产耕作。00
三、组织实施
该项目是以浦城县国土局为建设单位,九牧镇人民政府为业主,富源村、杉坊村积极配合,两个村委会指定专人协助地面物清理补偿,协调施工现场及质量管理等工作。工程采用
公开招投标方式,公正、公平竞争。该项目由江西省降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监理单位,确保工程质量。
四、资金管理
该项目土地整理的资金管理使用,根据省国土厅《福建省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采取报账方式,工程进度款根据工作施工进度,按签订的合同规定的条款,经现场管理人员确认,监理签证,业主审定,报国土资源领导审批后拨款,资金使用手续齐全、票据齐备、账目清楚,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到位。
该项目工程设计预算总投资为70.89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58.92万元(占83.11%),其他费用(包括地面物补偿费)11.91万元。
该项目工程竣工决算总投资为70.82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58.85万元,其他费用(包括地面物补偿费)11.97万元。
目前,上级拨入经费56.00万元,尚欠资金14.82万元。
五、土地权属与整理后管理措施
1、该项目验收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仍按开发前富源村、杉坊村的村界为准,耕地面积增加的部份按原面积的比例归各村集体所有,承包给村民耕作,收入盈利归村集体所有。
2、督促富源村、杉坊村委会研究制定各项管护制度,抓好落实,确保项目区路、沟、渠畅通,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3、加强对水利、路网项目的管理维护,实行包干管理,保证经常疏通沟渠。
4、耕地分配到户后,动员农户施放农家肥,种植有机肥作物等,以增加土质肥力,确保增产增收。
附件: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表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
3、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4、主要工程量审核对照表
九牧镇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土地整理竣工报告
主送:浦城县国土资源局
第四篇:曾都区20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自验报告
曾都区20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自验报告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根据《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在建项目专项检查的通知》(鄂农办函[2006]19号)和国家、省、市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的要求,我区于8月下旬在市农发办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专家组对200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自查自验,现将自验工作情况及自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验方法与措施
2006年7月11日,我办接省办文件后,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区财政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根据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检查的范围和重点,制定了区级自查自验的方法步骤,按照标准严格、形象突出、功能齐全的总体要求对200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和资金管理进行了全面整改。具体检查组织工作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办于7月11日和7月12日分别召集农发办人员和检查组专家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学习了鄂农办函[2006]19号文件精神,会上就检查专班组成、检查方式方法、检查时间安排、检查职责分工进行了详细地安排部署,通过学习确保全体参检人员充分认识到此次检查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新时期农发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突出重点,明确方法。在检查内容上,我们重点突出八个方面,即项目前期准备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建后效益发挥情况、建后管护情况和资金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乡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情况、资金“三专”管理和报账制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在检查方式上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议、五结论”,即听项目镇(办事处)情况介绍和工作汇报;看项目建设内容、质量及整体形象;查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由各参检人员对照验收考核评分标准逐项进行评议打分;由验收组长最后作出综合性验收总评结论。
3、开展自查,自我整改。由于这次检查的涉及面较宽,时间较紧,我们一方面组织专班清查整理财政资金和县级报账的有关资料,主要是看计划执行是否严肃,有无调整计划和增减建设内容的情况,无偿资金县级报账是否规范,有无资金支出与项目计划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对照5月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项目县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级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的情况,开展自查整改。另一方面要求以项目区乡镇为单位,对2005农发项目和资金开展一次普遍自查自纠工作。
4、组织专班,全面检查。7月23日—26日我办组织农、林、水、审、财等有关部门专家一行7人组成检查专班,对2005在建项目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具体分四步实施,第一步:由检查组集中听取项目区关于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汇报;第二步:对照上级批复计划和国家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资金管理规定及验收标准等文件,现场查验项目区的建设和管护情况,座谈、走访项目区的干部、群众,听取他们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看法和要求;第三步:清查资金到位拨付使用情况,对照工程检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清查文档管理情况;第四步: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议,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
二、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情况
2004年以来,我区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政部29号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和省财政厅、农发办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按照集中连片、滚动开发的思路,牵头制定了《曾都区2004—2010年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重新修订了《曾都区2004年-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划》。将全区85万亩基本农田按粮食主产区、灌区或者是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统一规划为何家、安南、府河、曾北等8个土地治理项目区,实行分年治理。目前,我区的高产农田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主核心区,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项目参与并向四周扩展的建设格局。在农发项目的选择和申报上坚持五看一定:即一看项目申报乡镇是否纳入《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范围;二看乡镇是否诚实守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偿还;三看乡镇领导班子强不强、是否团结,能不能、会不会为群众办实事;四看群众有没有积极性,是要群众干还是群众要干;五看配套能力是否具备,群众筹资投劳能否落实等。在勘察设计上本着科学、实际、实用的原则,坚持资质专家设计、专班专家评审,逐一对沟、渠、路、桥、站等项目工程定点、定位、定量,严格按照省下达投资额度和有关规定,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扩初设计,保证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库管理上,对所有开发项目按备选、在建、竣工分类纳入项目库实行项目微机动态管理。
三、项目计划完成和工程质量情况
1、开发任务全面完成。国家批复我区2005土地治理项目2个,涉及淅河、万店、唐镇、万福四个镇、办事处,计划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4.28万亩,实际完成4.28万亩,所有项目工程建设基本上按国家、省批复计划执行,没有擅自变更现象。各项治理措施完成情况如下:(1)水利措施:建拦河坝2座,新建及改造排灌站18座,新打机电井2眼,输变电线路配套2公里,新建和扩建加固小型蓄排水工程13座,开挖疏浚沟渠68.85公里,衬砌渠道74.68公里,修建田间建筑物2230座, 分别占计划的100%。(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6000亩,修建机耕路50.1公里,建良种晒场5400平方米,购置和配套农业机械68台(套),分别占计划的100%(。3)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0.4万亩, 占计划的100%。(4)科技措施:技术培训26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5台,示范推广4500亩,分别占计划的100%。
2、工程建设质量良好。近年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将建设重点始终放在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针对制约项目区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采取主攻措施,重点突出了“水袋子、旱包子”的治理,采取合理布局沟渠和建设排灌泵站等方式,结合冷浸田或旱包子的治理,消除了项目区及周边的水利死角和岗地周围低洼的渍洪灾害。在严格筛选立项的基础上,项目区的泵站、涵闸等主体工程建设标准较高,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过去的“水袋子”和“旱包子”,变成了涝能排、旱能灌、排灌畅通、地下水位可控的稳产高产田。在水利措施方面,项目区普遍使用混凝土U型渠、管道输水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排灌沟渠布局合理,田间配套建筑物规范齐全;排灌泵站的各类设备相互匹配,综合设置标准较高;骨干蓄水建筑物安全可靠,利用合理。在农业措施方面有较高标准的机耕路、生产路,田块整齐,田面平整,田间道路宽密度适宜,有一部分机耕道铺设砖渣、碎石并进行了硬化,机械化作业通道设置适宜。在林业措施方面,农田防护林采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树种,林相整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也较好,长势较好,明显改善了项目区生态效益。土地治理项目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桥涵闸相配套”的农业生产格局。2005农发项目经过区级检查验收,万店先觉庙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唐镇石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都被评为合格以上的工程,自验评分分别为
94.5分、95.5分。
四、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在工程建设队伍选择和主要建筑材料采购上采取招投标制。凡是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工程建设队伍,把好工程质量关;对泵站机电设备、预制U 型槽等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生产供应商;对2005项目区工程建设涉及的重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的9座泵房、2座漫水桥、8000米硬化排灌渠、泵站机电设备、预制U型槽及全部压力管、涵管等19个标的共计500余万元财政资金进行了招投标,招标结果大大促进了农发“阳光工程”建设,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把项目区镇、办事处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及第一责任人。三是在项目监督管理上强化工程监理制和项目资金公示制。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监理单位——随州曾广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部纳入监理范围,对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进行重点监理。将项目申报、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投入额度、施工及监理单位、工程预决算及审计结果在项目区采取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公布,以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四是在项目管理上严格区、镇两级农发专管员职责。按综合、项目、财务等岗位职责分工和区、镇级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区级农发专管员和乡镇农发专管员管理办法,将农发专管员按岗位职责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区级农发综合专管员、项目专管员、财务专管员及乡镇项目区农发专管员;固定两名副主任和两名办事员作为区级农发项目专管员,在日常工作中与项目区镇、办事处农发专管员和工程监理员一起负责项目区的工程施工和验收报账工作,综合、财务专管员根据省市农发办各主管线上的要求做好各自对口的工作,促进了农发监管工作由临时性向日常性转变,保证了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增强,为我区农发高产农田建设提档升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1、资金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2005,土地治理项目国家和地方资金投资计划为18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5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41万元、区级财政配套85万元),占总投资68%;自筹资金598万元,占总投资32%;按用途分:水利措施997.5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17.41万元;农业措施685.2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67.37万元;林业措施2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12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项目管理费42.22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其中工程监理费26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 18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5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41万元、区级财政配套85万元),自筹资金598万元。拨付财政资金1088万元,待拨付财政资金192万元;分项目区为:万店镇先觉庙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拨付财政资金
605.2万元, 待拨付财政资金106.8万元;唐镇石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拨付财政资金482.8万元, 待拨付财政资金85.2万元。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128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817.41万元;农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267.37万元;林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 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128万元;其它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42.22万元,其中工程监理费26万元。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1088万元,其中:水利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694081万元;农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46.09万元;林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96.5万元;其他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5.6万元。
2、资金管理情况。一是健全了制度。按照国家、省办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文件规定,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曾都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曾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单项工程验收和资金报账实施细则》。二是坚持区级财政资金配套制。区财政每年都将农发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坚持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 “三专”管理。四是坚持执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对项目建设单位上报的施工合同、竣工决算等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验证,明确规定“三不”,即项目建设单位各项报账资料上报不全的不予拨款;项目建设随意降低质量标准的不予拨款;农发办专管员不到场审核或审核不通过的不予拨款。五是坚持国库集中收付制。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资金筹集、划转支付环节和程序由以往间接拨款模式变为直达模式。
六、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情况
“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2004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建后管护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长远大事来抓,把建设和管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发项目发挥长远效益,具体做到了“一统一、二移交、三负责、四落实”;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项目竣工移交。项目区建成经过国家或省(市)验收后,区办将会同项目区乡镇,搞好工程决算、办理工程项目移交手续,落实项目工程管理;二是制定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根据农发项目工程特色、详细制定单项工程管理制度,公约和规程、使管护工作有章可循;三是落实管护责任。要求把每个单项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对有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对无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要落实责任制,使项目工程最大限度地不受损坏和损失;四是落实管护资金。为长期保持工程设施完好率,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区办要求,对有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要做到承包自养,对其他工程项目维修资金乡镇村组可采用“一事一议”政策筹集解决。通过以上管护措施,真正实现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一片,管护一片,见效一片的开发目的,以保证工程运行良好,持续发挥效益。
七、项目建设效益完成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农民期盼已久,但自己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维持了农业生态平衡、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社会效益显著。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农民期盼已久,但自己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淅河镇先觉庙项目区阳光村地处先觉庙水库溢洪道附近,看得到水但是用不到水,村里原有的耕地因为用水没有保证而只能种植芝麻、花生等旱作物,通过在该村新建谌家湾、白鹤嘴等2座泵站、开挖衬砌渠道 12900米,将该村耕地全部改造成稳产高产适合种植水稻的当家田,亩平均增收350元;该项目新建的塔儿湾漫水桥和先觉庙漫水桥,彻底解决了淅河、万店两镇5个村1.2万村民的出行问题和近50万吨粮食、蔬菜、水果、农资、建材的出进问题,当地村民欣喜的称之为“连心桥”、“致富桥”;通过在唐镇石伏项目区新建油坊湾泵站,解决了杨寨村民老少三代期待四十多年而未能解决的用水问题,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被誉为“连心工程”。
(二)经济效益可观。项目区经过治理后年可新增灌溉面积0.4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96.25万公斤,棉花5.33万公斤,油料13.9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47.97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584.89万元。通过与银丰麦面公司签订“优质小麦订单”,由银丰麦面公司向项目区农户免费提供良种,走“龙头企业+项目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路,项目区种植优质小麦面积达80%以上,户均增收60余元;通过灌排渠道的硬化,农业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原来一个星期灌溉用水不能到田块,现在放水只用两天时间,今年整个项目区提前十天插完秧,年亩平节水50余方。
(三)农业技术先进适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办通过对项目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累计在项目区培训农民2600人次,取得“绿色证书”的有450人,发放农机补贴68台套12.97万元,示范推广了“银丰一号”和“9023—8”等优质小麦的大田种植,推广了高产抗病杂交中稻新品种Ⅱ优205、Ⅱ优084,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Ⅱ优87以及双低油菜华杂4、5、6号,高产优质鄂杂棉4号等名优新品种25个,示范推广优质粮棉油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水稻软盘旱育抛栽技术、油菜直插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病虫害综防技术、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等,示范推广面积达4500亩。把我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真正建成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推广区、粮食稳产高产区。
八、自我评价
我区200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在省、市农发办的直接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相关规定,强化责任,服务“三农”,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施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保证了项目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二是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计划方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各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明显,经济效益高,农民得实惠多。四是在项目建后管护上探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五是执行了单项工程验收,严格了工程监理制度,确保了工程量完成和工程质量达标。六是规范了资金管理,实行了单项工程报账拨款,有偿资金债权债务落实。
总体评价是:项目选项合理、规划设计合理、建设标准较高,工程质量较好、园田化农田设施配套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其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们认为我区20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任务已全面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严格规范,达到了国家、省、市规定的验收标准。
九、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一是在项目建设上,存在项目区之间建设进度不平衡的问题,部分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不高的问题,少数项目区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配套工程与园田化形象建设。二是在项目管理上,存在部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部分项目区对水利设施和田间配套工程施工监督不力,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够高,有的项目区标志牌和建筑物的编号不够规范,有的排渠的清淤除杂抓得不力,工程竣工移交相对滞后,给建后管护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在资金使用与管理上,一是存在单项工程报账迟缓,报账手续不够规范。二是资金管理重视报账程序,忽视对实际工程的监管;重视对计划的监督执行,忽略了实际工程施工中项目变动的跟踪问题。三是在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回收中抱有用观望攀比心理,缺乏切实可行的回收措施,回收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2、改进措施。一是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质高产农田示范建设,加强前期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开发的整体水平,积极探索项目区农民增收的路子。二是对项目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整改,保证计划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工程管护,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搞好移交,落实责任,保证项目工程长久持续发挥效益。四是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对农发财会人员的培训,规范农发财务核算管理;进一步强化有偿资金的管理,确保有偿资金的回收。
(二)几点建议
1、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亩平投资标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是高产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亩平投资标准平原地区为440元(财政资金为300元)、丘陵地区570元(财政资金为400元)与高产农田建设亩平投资标准1000元相比差距较大,导致项目工程质量不能从整体上达到高产农田建设的要求。因此,建议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亩平投资标准,并使之与高产农田建设亩平投资标准保持一致。
2、取消或适当减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中群众筹资投劳比例。因为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公益性强,加之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以老、弱、病、残者居多,在项目受益范围内进行筹资投劳可使每一农户承担数额占家庭收入比重过大,导致项目区农民负担过重,迫使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从而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在各级政府要求给农民减负的情况下,农民群众再大量投入实物或现金进行项目建设有相当难度,同时,涉及的又是千家万户老百姓,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议取消或者适当减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中群众自筹比例(不超过中央财政资金20%为宜)。
3、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中央及省级财政有偿资金呆坏账核销机制。当前,由于受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负担过重、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回收异常艰难,地方财政包袱沉重。据统计,我区自1989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到期未收回中央财政有偿资金985万元,其中因厂垮人散而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286万元,因自然灾害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306万元,因公路、铁路、开发区建设占压农发项目区而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239万元,因其它原因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154万元。这些数量可观的呆、坏、死农发财政有偿资金落在基层而无法核销,现已严重阻碍了我区农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此以往将非常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议国家、省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机制,定期对往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进行核销,逐步化解沉淀在基层的财政有偿资金债务,以利于基层的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能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把服务于“三农”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搞得更好。
第五篇:2018复建自验报告
镇雄县山脚煤矿
2018复建自验报告
镇雄县煤炭工业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镇政办发[2018]8号文件及相关文件精神,抓好我矿2018年复建工作,严把安全关口,针对8号文件规定的复工复建条件和片区所等上级监管部门查出的隐患的整改情况,我矿于2018年3月21日对照镇政办发[2018]8号文复建条件进行了井上、下全面的验收、自查,现将验收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隐患整改情况
自3月14日以来查出的24条隐患已经全部整改合格。本着“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24条隐患整改项目均有我矿验收责任人签字确认。
二、复建条件自查
1、镇雄县山脚煤矿有限公司山脚煤矿(以下简称山脚煤矿),2012年11月,根据《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镇雄县山脚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的批复》(昭煤复[2012]92号):“同意镇雄县山脚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2014年《云南省煤炭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昭通市(不含威信县)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的审查确认意见(第一批)》批复(云南省煤炭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云煤整审〔2014〕11号),确认镇雄县山脚煤矿为技改类矿井,矿区面积2.2356k㎡。
根据2013年12月23日取得了《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镇雄县山脚煤矿机械化改造方案设计的批复》(昭煤复[2013]106号)及2015年6月9日取得了《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昭通监察分局关于镇雄县兴山脚矿有限公司山脚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批复》(云煤安昭监[2015]35
号),煤矿于2015年6月19日取得《云南省昭通市煤矿建设项目开工告知》备案回执,建设工期为19个月。由于煤炭市场疲软,加之其它因素,我矿于2015年停止了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2017年6月29日镇雄县煤炭工业局以镇煤准[2017]29号文同意我矿机械化改造项目复工建设。
2、图纸资料齐全真实,3、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目前地面安装有2台FBCDZ№13/2X30kw主要通风机,风量范围:18.3~28.3m3/s,风压范围:150~1800P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能够满足矿井通风需要。矿井通风设施齐全有效。编制了《瓦斯治理方案》和《通风设计及供风标准》等各种方案并报批备案。
4、我矿于2018年春节前先后取得了+1418m回风斜井新掘工作面、回风上山新掘工作面、轨道暗斜井改扩维修点、11501采面回风巷改扩维修点的“一采一审”审批备案。
5、地面储煤场、挡墙、矸石山、风机房、配电房、炸药库、监控室、调度室、办公区、职工宿舍、浴室、食堂等场所安全可靠,运行正常。
6、严格按照要求编制了煤矿建设计划、瓦斯治理方案、安全管理方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供风标准方案、投资保障计划、瓦斯治理费用提取使用计划、安全管理费用提取使用计划、全员培训方案、安全管理机构、职业病防治方案、安全风险管控计划、环境保护方案等13个方案计划。
7、与云南柏克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监理协议。
三、对照《镇雄县煤矿复建(复产)现场验收标准》自查情况
(一)对照煤安监监察〔2017〕6号文件开展自检情况
1、安全管理单元
证照办理情况:我矿属批准的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矿井,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齐全有效。
机构人员情况:镇政办发[2018]8号文件,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安全副矿长为副组长,其余分管矿长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专职部门——安监科。安监科负责全矿井的安全监督检查及煤炭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明确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并落实了技术管理职责。设置了采掘技术管理(生产科、技术科)、“一通三防”(通防科、通风队)、地质防治水(地质防治水办公室、探放水队)、调度监控中心、机电科、职业卫生管理科等安全技术管理机构,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了各级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山脚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山脚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并全部落实签订了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治目标责任书。
灾害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编制了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山脚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018)。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煤矿矿长每年的1月份组织贯彻学习,并负责组织实施演习。
安全培训:节后对所有员工进行了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全部经过考试合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有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全部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
生产组织:制定了《山脚煤矿2018年建设计划》,按规定编制了劳动定员制度(《山脚煤矿劳动定员制度》)。
事故防范整改:制定了相应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并下发至各单位学习执行。
2、开拓开采单元
图档检查:按«煤矿安全规程»绘制了11类相关图纸,图纸真实可靠。开拓布置:矿井为斜井+平硐综合开拓,目前正按照改造设计开拓建设,现布置了两个掘进工作面和两个维修作业点。
作业规程:采掘作业前均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批准有作业规程指导生产,现正在使用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有:新回风斜井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回风上山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轨道暗斜井维修安全技术措施、11501采面回风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每月都进行了复审。
3、通风单元
通风设备:由于新回风斜井还没形成,现于+1409m回风平硐(设计中改造利用为副井)安装了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两套,型号为FBCDZ№18-6/2X30kw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单机运行状态下实测总进风1386m3/min,实测总回风1420m3/min。掘进工作面配备FBDNo6.0/2×22型矿用防爆对旋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300~470m3/min,实测各掘进迎头风量大于300m3/min,满足要求。
矿井测风:矿井建立了测风制度。配备了1名专职测风员,矿井主要进回风井巷按规定施工了测风站,每旬进行一次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了测风,测风结果作了实时记录并填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并根据测风情况进行了风量调节。
通风仪表:各类通风报表(测风旬报表、瓦斯日报表、监控日报表、粉尘测定报表)均按规定填报,记录齐全完善;矿井配备高速风表2台、中速风表2台、低速风表2台;AZF-2呼吸性粉尘采样器2台、CCGZ-1000型直读式测尘仪1台、MD-1粉尘粒度分析仪1台、FC-1粉尘真密度测定装置1台,BG-1型数字气压计2台,倾斜压差计1台,通风干湿温度计2台,光干涉甲烷测定器6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32台、甲烷传感器15台。
矿井反风:矿井主要通风机为轴流式通风机,能实现反转反风。矿井于2018年1月26日进行了反风演习,两风机均能在10分钟内反转且能改
变巷道风流方向,通过反风演习测定矿井风机反风率为81.99%。矿井每季度对井下反风设施检查维修一次。
4、瓦斯防治单元
矿井建立了《山脚煤矿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检查制度》、《矿井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山脚煤矿瓦斯报警、异常情况汇报及处理制度》、《山脚煤矿瓦斯分级报警责任追究制度》。
煤矿为低瓦斯矿井,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13名,瓦斯检查员实行“三班制”;每班每个采掘工作面都有一名专职瓦斯检查员进行检查,另还安排了瓦斯检查员进行巡回检查。
矿井配置了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32台、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6台。所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爆破工、班长、流动电钳工、安全监测工入井工作都携带了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瓦斯检查工入井时携带了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和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矿井瓦斯日报表、测风旬报表、瓦斯监测日报表等齐全,并按规定送总工程师和矿长审阅。
矿井在采掘作业规程中明确了当瓦斯超限达到断电浓度时,班组长、瓦斯检查工、矿调度员有权责令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停电撤人的规定。制定了《山脚煤矿主要通风机开启操作规定》。井下掘进工作面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并能实现自动切换,如掘进工作面因故瓦斯超限时由班组长、瓦斯检查工立即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对瓦斯浓度超过1.0%的掘进工作面或开启密闭时必须制定专门的排放瓦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开启密闭时报煤管局)审准后执行。
5、防灭火单元
煤层鉴定:根据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检验站的鉴定报告:C5b煤层自燃
倾向性分类为II类,属自燃煤层,C6a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为III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消防设施:矿井地面消防水池有效容量200m3;矿井消防洒水系统完善,主管路管径:Φ108mm;支管路管径:50mm,且按规定敷设至各采掘工作面。井上消防材料库设置在主井工业广场,有轨道敷设到门口,由矿办材料组管理,配备各种消防设施。
火灾防治:井筒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灭火器、消防沙等防火设施。井下主要运输大巷、主要回风巷、机电硐室均采用锚网喷支护或混凝土浇灌,为不燃性材料支护。
6、粉尘防治单元
煤尘鉴定:根据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检验站的鉴定报告:C5b煤层、C6a煤层无煤尘爆炸性。
防尘措施:矿井制定有《山脚煤矿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山脚煤矿2018年综合防尘措施》、《山脚煤矿冲扫尘计划》,并组织实施。
消防系统:在地面建有永久性消防防尘储水池,有效容量200m3,矿井防尘系统完善,1350m水平巷、轨道暗斜井、皮带暗斜井、各运输转载点均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安设了支管、阀门和喷雾装置,在防尘支管和喷雾装置前均安有水质过滤器。掘进或者微修井巷和硐室时,均按要求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矿井各掘进作业规程中按规定作出了明确规定。
7、顶板管理单元
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了严禁空顶作业。新掘掘进工作面正式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临时支护采用前探梁正式和临时支护无空顶作业现象;改扩维修点采用11#工字钢支架,明确了“先支后撤、由外向里、由上到下”
维修作业方式。
8、防治水单元
制度人员:水害防治制度齐全,设有地测防治水办公室和探放水队。地面防治水:矿井现有3个井口分别为:主斜井标高+1408m、现回风平硐标高+1409m、新掘回风斜井标高+1418m,均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1370m,地形利于地下水、地表水的排泄,各井口修建了排水沟,防止雨季降水增大流入井下。
井下防治水:井下本井田内煤层顶底板均为隔水层及弱含水层,无强岩溶承压含水层,主要运输巷、轨道巷和回风巷均布置在不受水害威胁的层位中。
探放水:矿成立了探放水队,设队长1名,探放水工3名,技术指导由地测防治水办公室人员负责,相关人员均取得了相应资格书,且有有效期内。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均在设计前进行了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调查,编制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并对水害情况进行预测预报,确保采掘工作面无水害威胁时才进行设计施工。
排水设施:矿井分别在+1350m水平井底车场附近、+1290m中部车场附近各布置了水泵房,均采用一级排水。水泵房安装了3台MD46-50×6型水泵,排水能力44.6m3/h,扬程252m,配套电机型号YB2-225M-2型,75kW。安装了2趟D108×4无缝钢管排水管路,一路工作,一路备用,其排水能力均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九、电气单元
矿设计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矿井暂未完成双回路供电。地面建有10KV变电所一座,矿井供电电源来自雨河35kV变电站10kV母线一段,供电距离约10km,电源稳定、可靠。能满足矿井供电要求。
矿井在地面工业广场设10kV主变变电所,所内设1台
S11-500/10/0.69kV型变压器,1台S11-200/10/0.40kV型变压器,供主井工业场地、井下所有用电设备用电。矿井井下采用0.69kV单回路电源供电。
十、运输提升压风单元
1、运输巷道断面:矿井主要运输巷净高均不低于2m,工作面运输巷道净高均不低于1.8m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2、轨道质量:道轨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标准道夹板、标准道岔且轨面平滑。
3、运输设备:机车、矿车等设备完好,保护齐全。皮带运输必须使用是阻燃皮带,皮带综合保护齐全有效。
4、巷道卫生:巷道整洁,无积水、杂物,水沟畅通,线管吊挂符合要求。
5、井下“一坡三挡”和“三固定、四保险”等装置配备齐全管理到位。
6、空气压缩机:山脚煤矿空气压缩机布置在地面,压缩空气站储气罐,吸气口与储煤场、矸石场等粉尘源的距离大于30m,附件无翻车机房、装车仓,压缩机站设备均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
十一、地面生产系统单元
1、矸石场采取了防止滑坡或矸石被雨水、洪水冲刷流失措施。
2、煤坪设置了洒水防尘装置。
3、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及其与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消防通道的设置,全部符合现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有关的规定。
十二、安全监测监控及通信单元
监控监控系统:矿井安装了KJ70N型瓦斯监控系统,同时在节后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矿井共安装5台KJ70N-F型中分站,安装各类传感器35台。分别对矿井瓦斯、馈电、一氧化碳、温度、风速、设备开停、风门开
关等进行实时监控。安全监控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配备有待完善,运行正常,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AQ1029-2007行业标准要求。
人员定位系统:矿井井下设置KJ125型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KJ349-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KJ349-D本安型读卡器、KJ349-K本安型识别卡、KT111R-T、KDW660/22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矿用阻燃通信电缆组成,除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外的产品应有安全标志。矿井共设置KJ349-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5台,KJ90-F16(D)本安型读卡器7台。对工业广场、各井口、各井下主要巷道、各采掘工作面岔口、各机电硐室等处人员定位,并记录其行走轨迹。
通信系统:矿井通信系统为DDK-3A型,矿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1台,配备KTA-22型煤矿通讯安全耦合器,作为生产调度交换总机,选用MHYAV-30(2×0.8)型电缆2根,由主斜井下两根通信电缆,在井下用联络电缆将两根电缆相连接构成迂回通道,当任一条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正常的通信。井下话机选用与KTA-22调度总机相配套的本安自动按键话机HAK-1。矿调度室安装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的直拨电话。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
井下电话机选用HAK-1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各掘进工作面、井下各变电所、井下各水泵房、各绞车房及车场、装载点、回风上山和回风平硐等的固定通信。
设置电话的地点设立醒目的电话标志,并标明调度、救援等要电话号码,建立和完善井下通讯系统,确保随时畅通。
十四、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单元
机构培训:矿井节后成立了矿长毛福选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分管矿长,通风科、安监科、生产科、技术科、机电科、地测防治水办公
室为组员的山脚煤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嘉阳煤矿2018年1月修改完善了应急管理制度。计划了2018年6月20~28日对所有员工按照《山脚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山脚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进行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培训考试。
矿山救护:节后与镇雄县矿山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并建立了矿山兼职救护队。
紧急避险:所有掘进工作面敷设有管路直径DN75mm压风管路,并每100m设置有供气阀门,每100m安装了两个压风自救箱,每个压风自救箱有6个自救装置,两个压风自救箱可供12人同时应急使用。紧急避险硐室计划于2018年5月26日至5月30日进行施工,2018年8月前完成紧急避难硐室的设备安装。
十五、职业病危害防治单元
职业危害管理:设置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健康监护:对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都进行了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
劳动保护: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提供了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
粉尘检测:按规程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了监测,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测尘报表);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职业病危害检测报告);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测尘报表)。
噪音防治:对主要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风动凿岩机进行了每半年1次的噪声监测,噪音监测后具体数据填写在职业病危害警示牌板上。
经煤矿自查组自查,山脚煤矿符合煤安监监察〔2017〕6号文件要求,达到复建基本条件。
(二)镇雄县煤炭工业局关于2018年镇雄县煤矿(30万吨整合技改建设项目)复建(开工)验收评定表的100项对标自查情况
1、基础证照
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法人代表安全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证齐全有效;五职矿长和五职技术员配备到位,持证上岗;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合格有效。
2、生产技术管理
已经编制了2017改扩建计划,及时填绘了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等11种图纸。编制审批了2017矿井供风计划,风量满足要求;《一矿一策图、表》已上墙按时填绘进度;一采一审已报备;回风斜井、行人暗斜井、回风上山《掘进作业规程》已编制、修改、逐级上报片区所审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已报批备案,复建后将严格开展标准化工作。
3、瓦斯治理
编制并报批了针对十六字体系建设的《瓦斯治理方案》、《瓦斯费提取使用计划》;开展了《矿井瓦斯治理能力评估》,矿井具备瓦斯治理能力。
4、执法监管
严格落实了各级监察、监管指令;无罚没款缴纳情况;建立了“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并严格实施。
5、安全管理
已邀请监理单位进驻开展建设建立工作;编制报批了《安全管理方案》、《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计划》等;严格执行煤矿一企一标和隐患治理长效机制,按照《隐患排查手册》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所有隐患都有
验收闭合管理台账;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责任;
6、六大系统建设完善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均已建成并运行正常。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硐室井巷工程已经完工计划于2018年6月开始维修,2018年7月安装设备并投入使用。
7、救护协议
已与镇雄县矿山救护队签订了2018矿山救护协议,救护装备齐全,兼职救护队员证件有效。
8、采煤工作面
我矿属于改扩建矿井,目前无采煤工作面。
9、掘进工作面验收
回风斜井、回风上山掘进工作面、轨道暗斜井、11501采面回风巷维修点,各掘进工作面采用两台局部通风机供风,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机型号:FBDNo6.0/2×22型矿用防爆对旋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300~470m³/min,配¢500mm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掘进工作面供风量符合《通风设计及供风标准》要求。
10、通风系统现场验收
(1)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待新回风斜井与+1350m水平贯通后及时安装2台型号为FBCD№18主要通风机,功率2x90kw,双回路供电,风量范围:30~65m3/s,风压范围:300~3300P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能够满足矿井通风需要。
(2)通风设施齐全。风门、密闭等通风构筑物使用正常。
(3)测风站设置地点和建设而质量符合相关要求,进回风巷、各掘进工作面及硐室内均设置了测风点,每旬测风一次。
(4)按供风标准向作业地点分风、配风,并有测风记录。
(5)井下无微风、无风、循环风作业,无违反规定的下行通风和串联通风。
11、灾害防治安全管理验收:
(1)编制并贯彻落实了《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防灭火设施设备齐全。
(3)避灾系统图上各种标注明确、清楚,与现状一致,绘制符合规定要求。
(4)井下排水系统完善,有同等功率的使用泵、备用泵和检修泵,编制了防治水计划并已贯彻落实。
12、救护
(1)已与中小型矿山救护队签订了救护协议,矿上成立了兼职救护队,兼职救护队员及救护装备齐全。
(2)应急救援预案已上报备案,救护队有专用办公室。
13、职业卫生:(1)成立了山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配备有专人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2)全员体检已完成,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3)进行了职业防治监测工作,有测尘记录。
14、其他综合
(1)全员培训到位,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
(2)隐患整改到位,管理人员、特员配备齐全,持证上岗。(3)作业规程、安全管理方案、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案,瓦斯治理费和安全费提取使用计划、复工复建工作方案等已经审批备案。
(4)我矿属于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已编制2018建设施工计划和建设计划,并通过审批备案。
(5)电气设备完好、管理规范、闭锁功能齐全有效。
(6)隐患治理公示牌、矿领导带班下井公示牌均上墙公示。(7)用工合同、劳动保险、工资保证金、环保证明、安全承诺书等齐全。
(8)各种文件、资料、记录等档案编号立卷归档。
(9)煤矿建设区域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无超层越界建设行为。(10)井下无明令禁止的淘汰机电设备。
(13)煤矿制定了劳动定员计划,严格按照定员要求组织建设活动,不存在超员建设行为。
经煤矿自查组自查,山脚煤矿符合《镇雄县煤炭工业局关于2018年镇雄县煤矿(30万吨改扩建建设项目)复建(开工)验收评定表》的100项要求,达到复工建设条件。
四、自查结论
综合以上自查情况,我矿无重大安全隐患,符合镇政办发[2018]8号文件复建标准,具备复工建设条件。
镇雄县山脚煤矿 2018年3月26日
镇雄县山脚煤矿
自 验 报 告
二0一八年
2018年春节后复工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