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沿线抛石挤淤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14:1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沿线抛石挤淤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沿线抛石挤淤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沿线抛石挤淤的报告

关于沿线水田、水塘抛石挤淤基础处

理的报告

由我司承建的永州大道(晓深塘高架桥-润之路)后续配套工程施工第一标段,我标段沿线大小分布13个鱼塘,K2+940-K3+040段左幅为水田,根据设计排水图纸沿线雨污水管道横穿各处鱼塘和K2+940-K3+040段左幅水田。沿线路基高度大部分都高于5米,属于高边坡路基,我部对沿线鱼塘进行现场勘查发现,鱼塘淤泥深度约为1.5米至2米,K2+940-K3+040段左幅水田淤泥深度约为1-1.5米。

我部邀请业主、监理、财评、住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对水田、水塘等淤泥施工部位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根据现场反复讨论,考虑到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质量问题,要求我部对淤泥区域采取抛石挤淤的施工方案,具体措施为清除施工区域内腐质物,采用抛填片石的方式将淤泥挤出,采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施工。片石露出软土后,用较小的石块填塞垫平,并用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振动过程中,观察到填石顶面不再沉降,且表面平整后,停止压实。然后在其顶面设置30cm厚级配碎石反滤层,压实后进行路基填土。

此方案是否可行,请各级领导批示。此致!

湖南省绿林景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3月23日

第二篇:关于主线沿线电线杆挖移的报告

伶俐工业集中区纬三路工程(一期)

纬三路(K1+940-K2+400段)第4[2014] 第1号

关于主线沿线电线(缆)杆挖移的报告

南宁市青秀区工业发展办公室:

在我合同段施工的K1+940—K2+400标段。红线范围内共有9根电线(缆)杆需要妥协处理(跟附表)。为了加快项目施工进度,望贵办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好后通知我项目部进行挖移。

特此报告

伶俐工业集中区纬三路工程(一期)

第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4年3月18日

第三篇: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前景良好。罗田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以大别山的自然优势和革命老区的人文优势为依托,结合县域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古城。为了了解我县旅游概况,理清未来发展方向,10月26日,罗田县第二期青年干部读书班沿着罗九公路赴大河岸、九资河镇开展旅游调研活动。

一、罗九沿线旅游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位,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2011年,罗田县启动了罗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工程。百里生态画廊南起罗田县城,北至九资河旅游名镇,是连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卷轴。经过三年的投入建设,目前,罗九百里生态画廊正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游客面前:宽阔的旅游公路旁葱郁的香樟树,清澈的河流,广袤的稻田,飞翔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里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生态山城魅力,吸引着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罗九沿线以原生态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罗九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

1、沿线旅游配套设施不到位。罗九沿线开发时间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但配套设施还没完全到位。调研路上发现一辆自驾汽

车陷入河道,给游客带了麻烦,应该树立显著标志牌,提示安全。

2、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潜。罗田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风俗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还有巨大的发掘潜力,应该在住、吃、行、游、娱、购等方面努力,争取使罗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提升旅游魅力。

3、交通不发达。罗田县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交通仍不很发达,罗田地域广袤,各景点分散,景区间联系不紧密,旅游耗时,极不方便。

4、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罗田县有雄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宣传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发展罗田旅游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

随着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旅游业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与消费有关,我县的旅游要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树立抓大旅游的思想。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一方面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一方面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

一片天地,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旅游开发,由罗田县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引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3、深度挖掘,提升服务。以专业精神研究每一处资源,将罗田县现有旅游资源汇编成册,将旅游市场细分,从专业角度推出罗田一日游、农家游、度假游、会议休闲游等系列套餐,将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妇女、参加会议人员、情侣周末休闲、家庭短期度假等各类需求主体区分开,同时做好配套服务。

随着罗田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和投入,罗田旅游的环境会越来越好,罗田未来的经济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关于某省三江沿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最终版)

**县为“三江”流径县之一,金沙江从**县西北部的**乡**村委会三江口村民小组流入县境,境内蜿蜒105公里,由**县西南部的**乡**村委会采怕落村民小组流往永胜县境。按照《**省政府扶贫办关于配合做好推进“三江沿线”扶贫开发研究工作的通知》、丽江市扶贫办《关于开展信贷产业扶贫及“三江沿线”扶贫开发研究调研的通知》要求,**县

扶贫办成立调研组,于2009年元月10日至15日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调研结果。

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自治县成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扶贫开发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新一轮扶贫等四个阶段,它使我县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总体上基本实现了温饱目标。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22188万元(90价)增加到2007年的93457万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由1999年的133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0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424元增加到2007年的1076元。2004年至2008年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更为显著成果的五年,五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7189.8万元,实施:

1、村委会为单位重点村建设5个,村小组为单位省级温饱村建设6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市级安居温饱村建设13个,村民小组为单位省级整村推进村建设200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市级整村推进村建设15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市级整村推进配套项目村建设21个;

2、茅草房、杈杈房改造2936户;

3、科技产业扶贫五项;

4、易地搬迁710户3200人;

5、巩固温饱示范村建设2个;

6、劳动力转移培训3600人;

7、小额信贷1300万元,贴息65万元;

8、新农村试点1个;

9、市领导挂钩示范1个。通过以上项目实施,解决了5619户2.52万人用电困难,解决了3.27万头(只)牲畜、2.47万人饮水困难,解决了1.84万人通路困难,特困户2936户13505人告别了茅草房、杈杈房,解决了710户3200人基本生存环境条件,新增灌溉面积1.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2万亩,有3600名农村剩余劳力到外省、外州(市)、县务工就业,解决绝对贫困人口2.42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0.35万人。

总结五年来扶贫工作经验,主要有:

1、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地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扶贫目标责任,层层明确任务,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2、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落实到贫困村、户,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项目资金的审计、报账制。县、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3、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制定扶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5、坚持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参与,坚持依靠农民群众主体投入力量改变贫困面貌。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县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县上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真抓实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系挂钩帮扶制度。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我们始终采取多种形式从思想上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最大限度地以农民群众作为投入主体实施扶贫项目,五年群众自筹(含投劳折资)累计5800余万元参与项目实施。

二、贫困基本情况及分析

纵向比,我县经济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横向比,我县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目前,全县贫困情况仍然十分突出。

(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76元,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16.5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达1.89万人,居住在已丧失生存条件的高寒山区、泥石流滑坡石山区人口3.5万人。

(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全县农村5.46万人、2.17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4个村委会不通路,4个村委会不通电,625个村民小组不通路,648个村民小组不通电,2万余户特困户居住着危房、黄板房,中低产田地面积29.17万亩、占耕

地总面积38.89万亩的75%,水利化程度仅为33%,电视覆盖死角3万余户,电话普及率仅为7.6%,步班邮路1003公里。

(三)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建设落后

全县仅有1台彩超,6台黑白b超,病床每千人口只拥有1.57张。58个村委会无医疗卫生室。72个村委会无文化活动室。村小危房230间共18400m2。

**县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由此导致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进而使贫困人口物质文化生活匮乏。

1、区位不优。**县北与四川省盐边、盐源、木里等三县接壤,西与玉龙县、古城区隔江相望,南与永胜、华坪县相连。全境山高道窄,远离省会市府,无铁路,也无水路,仅有时有泥石流相阻的丽宁、永宁、华宁路与外相通,县乡、乡村路多为过去伐木的林区便道。

2、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绵绵山脉呈网络状连接,岗岭起伏,丛峦叠幛,地理气候特殊。海拔2800—4510米的高寒带,占全县总面积的54.7%,年平均气温小于8.5℃,无霜期少于120天,基本丧失人生存的条件,但目前仍居住着3.5万贫困人口。海拔2100—2800米的中凉带,占全县总面积的26.5%,全年温凉多湿,洪涝、泥石流、冰雹、大雪等灾害频繁发生,中低产田(地)面积大,目前生活着14余万农民群众。海拔1340—2100米的中暖带、低热带,占全县总面积的18.8%,地形狭窄,日照较短,冬春昼夜温差较大,洪涝、干旱、冰雹、大风等灾害较多,耕地较少,目前生活着3余万农民群众。

3、起步较晚,人口素质差。和平解放的1950年以前,山区以彝族为主是奴隶制社会,坝区、半山区主要是汉族、摩梭人为封建领主制社会,金沙江边以傈僳族为主是原始社会,多种社会并存,多种民族聚居,各民族发育程度参差不齐。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力占总劳力的67%,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严重不足。

4、政策因素。天然林禁伐前,**是一个林业经济县,靠山养坝,靠林养农,天然林的禁伐,使林业产值年减少2100万元,并联带其它产业滑坡,地方财政收入年减少800万元。1956年自治县成立时各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为社会主义社会,一夜间跨越了上千年历史,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和扶持力度却等同于较发达地区,由此导致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这是贫困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三、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我们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目前农村贫困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与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重点扶持村建设投入每村只有15万元,我县村民小组居住分散,项目工程量大,资金严重短缺,部分村民无法覆盖到项目,需要提高扶持标准,真正做到扶贫到村、到户。同时,目前还有780个贫困村民小组未实施整村推进建设项目,农民群众要求尽快实施的呼声很高,急需列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

(二)易地搬迁任务异常艰巨

我县至今还有3.5万人居住在已丧失最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十分艰难,急需易地搬迁。

(三)特困户危房、黄板房改造尚未实施

现有5600户贫困农民居住黄板房,16400户贫困农民居住危房,他们无安居,更谈不上乐业,实施危房、横板房改造已成燃眉之急。

(四)产业扶贫力度不大

农村产业是农民稳定持续解决温饱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近五年来**实施了三年产业扶贫项目,但规模不大,在这有1147个村民小组且又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村解决发展问题,唯有实施连片规模产业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尽快把3万亩洋芋、3万亩苦荞、2万亩白芸豆、1万亩花椒、4万亩优质苹果、1万亩核桃、1万亩青梅、5万只黑头山羊项目列为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计划。

(五)有待加强农村种养加科技培训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有效举措。**县现有农村劳力12.7万人,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力达8.5万人,实行集约经营困难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培训农村掌握1-2项适用技术的新型农民,以适应农村扶贫开发需要。

(六)尚未启动“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解决农村小产业资金短缺,帮助农户增收,推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财政扶贫资金运行形式。我县2008计划启动30个“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由于组织机构没有建立健全,渠道没有疏通,到目前仍然没有落实。下一步,应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系,尽早启动“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让广大贫困农户尽快受益。

(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不大

我县现有农村总劳力12.7万人,按劳均每天8小时每月25天工作计,完成现有种养业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最多只需农村劳力5.5万人,另有农村劳力7.2万人基本上无事可做。这一数据表明,我县劳动剩余劳力资源极大。目前,我县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就业部门、自发组织等形式每年输出劳务工不到2000人,这与还有7.2万可以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力资源极不相适应。应当完善机制,扩大宣传,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力度,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

四、扶贫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整村推进使这个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烂泥箐大二地村位于**县城东35公里处,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海拔2700—3000米,居住民族全部为彝族,全村9个村民小组、630户、2608人。2005年,大二地村有1956人饮水困难,1434人未用上电,人均只有粮食23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为350元,625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2477人、占全村人口的9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特困村。2006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该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村结束了明子火把照明的历史,户户用上节能灶,人人都饮上了清洁卫生水,村村通公路,人均有粮达到36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643元,625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980人、占全村人口的38%。昔日偏僻、贫困落后的山村呈现出生机勃勃奔小康的新气象。

(一)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严重薄弱是制约大二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村民迫切希望改善基础设施的要求,在整村推进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实现了村村户户通电。架设输电线11公里,实现了家家户户用电灯照明,有的农户兴办了农产品加工作坊,30%的家庭购置安装了电视,有10%的家庭实现了生活电器化。二是人畜饮上了清洁水。铺设饮水管道10.4公里,建水窖40个,结束了祖祖辈辈人背马驮到几公里外取水饮用的历史。三是改善了农田灌溉。新建三面光灌渠2.1公里,河堤治理200米,新增灌溉面积580亩,改善灌溉面积140亩。四是实现了村村通路。新建桥涵三座,新修公路8公里,使村村相互连通,使之成为脱贫致富路。

(二)群众有了稳定增收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单

一、广种薄收是大二地村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大二地村传统农业产业主要是玉米、洋芋、燕麦、苦荞等,品种早已退化,广种薄收。在整村推进工作中,立足村情,实施良种推广、畜种改良、发展经济果木、加强剩余劳力培训输出等增收产业项目。全村引进种羊32只、种牛4头、种猪10头,推广脱毒洋芋良种410亩,种植花椒、300亩、核桃210亩,县培训基地组织本村劳力输出56人。通过整村推进产业带动,尝到甜头的大二地村民相互攀比,自发引进推广荞子良种340亩、玉米良种290亩、燕麦良种130亩、种羊15只、种猪5头,种植核桃90亩、花椒254亩,自发输出外务工121人。目前,全村初步建立起以种养业和劳力输出为主的增收产业,实现了年人均增加纯收入293元的增收目标。

(三)提高了村民素质,转变了落后观念

过去大二地村由于位置偏僻,农民思想观念非常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谋划整村推进时,乡、村各级从转变村民观念、提高村民素质入手,努力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实施种养业科技培训。围绕产业调整,县、乡部门多次派出技术骨干到大二地村进行现场培训,共举办种植业、养殖业实用新技术培训1600人次,使全村630户户均有1人掌握了1-2项适用技术,文盲、半文盲劳力蜕变为有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民。二是扶持重点户,实行牲畜厩养,改善生活环境。长期以来,村民一直是放养牲畜,村道及农户院内到处是牲畜粪便,不但畜产品产量上不去,村民生活环境污染也极严重。在整村推进工作中,重点扶持了20户,实施厩舍改造1600m2作为牲畜厩养示范,通过组织村民参观学习,家家户户自觉改造厩舍,改变了村民放养牲畜习惯,改善了生活环境卫生,促进了全村畜牧业发展,村容也为之一新。三是建节能灶,改变生活习俗。示范节柴灶130眼,通过示范带动,户户安装了节能灶,使过去大火堂生活习俗得到了彻底改变,全村年节约薪材1575m3,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现在村民素质提高了,村容整洁了,落后生活习俗改变了,贫困村农民的精神面貌新了,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四)实践了“大扶贫”

一是以整村推进为主线多管齐下。在省级投入60万元的基础上,整合各级各类资金99万元,其中市级整村推进项目投入15万元,市农牧局挂钩帮扶1万元购学生课桌20套、电视机1台、vcd1台,县畜牧局挂钩帮扶2万元用于改良畜种、引进种羊10只,县农业局帮扶1万元进行村级组织建设,县交通局扶持80万元新建公路8公里。二是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建家园。乡、村各级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战胜困难,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传统思想束缚,积极投工投劳参加项目建设,全村投劳折资62.56万元、占总投入的44%。大二地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整合了外部门、对口帮扶、挂钩扶贫、群众投劳等投入,实现了大扶贫。

五、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及进展情况

2004投入财政资金93万元,实施完成:

1、新营盘乡优质苹果种植2500亩;

2、西川乡、红桥乡珍珠梅种植1500亩;

3、科技培训2325人次。

2007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实施完成:

1、烂泥箐乡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产业扶贫项目。(1)良种引进6组,购原种40万公斤,建一级种扩繁基地2000亩;(2)旱粮水浇工程三件,ф32mm胶管铺设8.5km、5-1m3水池16个;(3)科技培训3150人次。

2、小凉山畜牧开发有限公司5000头肉牛基地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引进美系短角种公牛8头,能繁基础母牛165头;(2)多年生牧草种植22350亩;(3)示范户养殖培训2510人次。

2008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正在实施:

1、西川乡4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产业扶贫项目(1)引进种苗96000株,标准化种植核桃4000亩;(2)种植科技培训1000人次。

2、高原牦牛特色资源开发产业扶贫项目。(1)引进能繁母牦牛220头、种公牦牛10头;(2)示范户养殖业科技培训500人次,发放养殖技术手册500册。

六、对“三江沿线”扶贫开发的战略思考

“三江沿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扶贫开发任务还十分艰巨。今后“三江沿线”扶贫开发战略思考有以下几点:

(一)加大力度尽快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问题

现有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不解决这个问题,全县人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只会是一句空话。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整乡推进中,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首先重点解决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的吃水、通路、通电、低产田(地)改造、广播电视收视、特困户危房、黄板房改造建设问题。

(二)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着力解决好制约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薄弱、龙头企业带动滞后、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做到一村一品、户户有产业,力求达到户均有10亩以上特色林果蔬、户均年出售3头以上大牲畜、每个村民小组有1-2个龙头企业带动,有条件的户均有一名外务工,村村有农产品初加工坊。

(三)加大易地扶贫开发力度,解决已失去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目前还有3.5万贫困群众居住在生存无望的高寒山区、泥石流滑坡石山区,不给予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其它任何目标只能是空谈。

(四)做好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每个村委会建一个医疗卫生室,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减少因病返贫率。每个村委会建一个文化活动室,让农民群众享受健康文化生活,人人有良好精神风貌。每个村民小组建一条水泥路,有1-2个卫生公厕,户户有节能灶,条件适合的建一口“三结合”沼气池,基本实现村容整洁。尽快解决村小危房改造重建。

(五)加大特殊扶持政策的扶持力度

**是一个县情特殊的山区特困县,建国初被划为藏彝地区,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应列为同迪庆州维西、香格里拉县同等标准。我县普米族居住分散,有47%的普米族没有居住在分批扶持的8个普米族聚居村委会,应扩大扶持范围,将5000余普米族群众纳入扶持范围。我县摩梭人在全县范围均有居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绝大多数生活环境条件差,应视为单一民族纳入人口较少民族扶持范围。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金沙江由西北向西南流径**县境,过境105公里,沿线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早已直接危及长江。

1、规划实施扶贫林产业发展项目,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资源开发。

2、规划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对居住在高海拔林区的林农和金沙江沿岸农民实行生态移民,切实保护和恢复金沙江过境105公里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和长江流域人民。

七、对“三江沿线”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措施的建议

(一)把危房、黄板房改造列为省、市政府首要民心工程尽快实施。

(二)加大易地扶贫开发力度,尽快解决生存无望特困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

(三)把尚未覆盖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民小组列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

(四)规划实施新一轮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五)提高单位投资补助标准。整村推进由现在每村补助15万元提高到每村补助25万元。易地搬迁补助由现在每人补助0.5万元提高到每人补助1.0万元。危房、黄板房改造每户补助1.0万元。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每年安排产业扶贫项目资金400万元。

第五篇:开封第二河务局堤防淤背区专项治理报告

开封第二河务局堤防淤背区专项治理工作报告

一、淤背区基本情况

(一)工程情况

开封第二黄河河务局位于黄河下游,管辖的堤防工程属国家一级一类防洪工程,上与开封第一黄河河务局相接,下与兰考河务局毗邻,堤防总长35.16公里(含新堤4.36km),大堤公里桩号为94+907~96+517,97+450~126+640。所辖淤区于2004年底完工,淤区总面积4633亩,其中达到标准化要求的淤区长度30.888km,淤区面积4633亩。

(二)淤背工程利用情况

开封第二河务局所辖淤区开发利用面积4633亩,适生林种植面积4627亩,长度30.888km;农作物林间间种种植面积676.43亩,所占淤区长度6.1km;管理房占用淤区面积

5.51亩,长度0.3km。

详见淤背工程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前期淤背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淤区专项治理的重要性

淤区专项治理是长期的、持续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凡在淤区私搭乱建的各类建筑物,以及改变工程性质、功能不符合规划要求或不利于维持工程完整和安全运用的设施,都会严重影响工程面貌和防洪设施的安全运行。作为基层水管单位要及早部署、精心组织、加强监督,认真开展淤区专项治

理工作。

(二)2011年淤背区专项治理的成果

我局组织人员对所辖淤区违章事项进行了徒步拉网式普查,详细记录普查数据。针对普查出的问题,我局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对淤区内农作物种植问题,采取“禁种”措施,高杆作物坚决清除,低杆作物下茬不准再种,违章标志标牌坚决清除。截止2011年年底已清除高杆作物12亩,清除违章标牌2处,恢复了工程原貌,保证防洪工程的完整安全运行。

(三)为保证淤区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治理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对治理工作做了具体分工,维修养护人员为各自维修责任段专项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责任段内违章事项的巡查、制止和清理工作,发现重大违章事项及时上报,由联合专项治理小组负责解决,联合治理小组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巡查和清理工作。

三、2012年淤背工程专项治理开展情况及其采取的措施

(一)专项治理进展情况

我局于今年4月底组织人员对所辖堤防淤背区进行了详细普查,认真记录了相关数据,并按要求建立工程管理淤区台账。在此基础之上我局制定了淤背区专项治理计划,明确专项治理目标,治理责任和奖惩措施。针对淤区工程范围内私搭乱建、违规种植等影响工程完整面貌的难点,依据工程

管理标准,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治理方案,并逐步开始实施。

(二)专项治理阶段性成果

1、已采取的措施

(1)组织措施

我局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了堤防淤背区专项治理工作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水政、工管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工管、水政、运行、养护公司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责任,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协调、督促堤防淤背区专项治理工作。

(2)宣传措施

加强法制宣传工作,采取了在重点区域设立醒目的宣传标语,对违章种植或违章建筑的个人进行劝阻、宣传、教育等方式,使沿黄广大群众了解防洪工程管理规定和违章农作物种植及违章建筑对堤防淤背区工程的危害,积极配合堤防淤背区专项治理工作。

(3)其他措施

加强沿堤日常巡查工作,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看护,对违章种植或违章建筑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制止。对于不听劝阻者,由水政、公安强制执行。

2、已取得的成果

(1)农作物种植清理

按照治理计划,我局已将97+450-97+600、100+100-100+500、104+450-104+900、107+350-107+400、107+700-107+720、108+950-109+250、114+500-114+600段淤区内的麦子、油菜等农作物清理完成,恢复了工程原貌,有利于淤区林木的健康生长,以及防洪工程的完整安全运行。

(2)违章建筑拆除

按照治理计划,我局对103+500背河埠口处的建筑垃圾已经彻底清除,恢复了工程面貌整洁,保障了防洪工程的安全运行。

(3)突发事件处理

由于我局重视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得到了沿堤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在淤背区专项治理过程中,未出现矛盾激化等现象,从而推动了专项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目前我局所辖淤背区的土地办证工作尚在进行中,未办齐全部土地证。

(二)沿堤村庄老百姓仍抱有在淤区违章种植农作物的侥幸心理,我局将进一步加大日常巡查和宣传教育力度,从根源上杜绝违章种植的行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对于未清理完的农作物及违章建筑,要在9月底前彻底清除完成,并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淤区台账,上报专

项治理成果。

(二)为保持淤区治理的长期有效性和持续性,要继续坚持排查与治理并举、加强监管和日常巡查工作,建立长效的巡查机制,维修养护人员为各自养护责任段专项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责任段内违章事项的巡查、制止和清理工作,发现新增违章及重大违章事项及时上报,由专项治理小组负责解决,治理小组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巡查和清理工作。

(三)继续加强宣传力度,采取在重点区域设立醒目的“禁种”宣传标语等措施,对沿堤村庄百姓进行宣传、教育等方式,如果出现不听劝阻,继续违章种植或进行违章建筑的,将由水政、黄河派出所依法处理,杜绝违章事项的死灰复燃。

下载关于沿线抛石挤淤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沿线抛石挤淤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