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迟退休”缓解养老金压力?
“延迟退休”缓解养老金压力?
2012-06-14 08:22:42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0
6月5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消息放出至今,反对之声持续发酵。在新浪微博发起的一项名为“你是否同意弹性延迟5年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建议?”的投票中,截至昨日18时07分,已有93.4%的网友毅然给出反对票。
然而,人社部依然态度坚决。过去,人社部每次提到延迟退休年龄就会招致反对,每次一有反对,人社部就弃而不谈;而这次,人社部却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相关调研工作,而在地区试点方面,继上海之后,深圳市拟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将在几个月后正式出台。
在养老金缺口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学界认为延迟退休可以成为纾解社保基金缺口压力的有效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给社保基金输血的可能。
探因延迟退休是因社保基金缺口?部分省份存在一定缺口
养老金有缺口?而且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延迟退休予以纾解的地步?
根据人社部6月4日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497万亿元,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从账面上看,养老金并无缺口,明显还“绰绰有余”。并且根据公布的数据,和2009年、2010年相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由2010年当期结余的2865亿元增加到4130亿元,增幅较大。
基金结余规模扩大,增加了主管部门人社部说话的底气。不久前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记者养老缺口提问时,人社部官员表示,从全国层面来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这与学界对养老缺口的担忧形成巨大反差。剖析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可以发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仍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
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构成中,2011年全国征缴收入共计1.3956万亿元,各级财政补贴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72亿元,其余为利息和其他收入667亿元。业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社会保险法》出台实施以后,各地社保部门加大了扩面征缴力度,同时国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允许部分人群一次性补缴的措施,如把集体企业等未参保人群纳入,才致基金征缴收入剧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微博)分析,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状况看似乐观,只因连年的财政补贴和不断扩大的覆盖面暂时将制度背后的财务隐患掩盖了。
而事实上,中国养老金制度潜在的财务风险早已现出苗头。据人社部统计,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2011年全国仍有13个省基本养老保险当期征缴收入低于当期支出,出现缺口,预计缺口规模在600亿-700亿元之间。
影响社会反应各异企业担心加重负担
虽然延长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压力有利,但长期关注社保领域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锦棠表示,大多数企业反而希望降低员工退休年龄,本就该退休的工人,企业还需保证5年的就业,那么企业给员工的养老金缴纳就要增加,同时还要支付相应工资,并由此导致年轻人无法进入这些岗位,整体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就下降。
业内普遍认为,人社部此次提出要延迟退休年龄,将面临国内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诉求的冲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自由职业等群体对延迟退休的感受、观点和立场都不尽相同。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办法要细化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划分到延退范围之外。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制定延长退休政策的人,就包括占着位子不想动的人。”
从国际经验看,支持“延退”的,大多是白领,而反对“延退”的,多为蓝领。因为随年龄增长,对白领而言是积累优势,对蓝领而言则是劣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虽然目前对于劳动的体力要求看起来有所降低,但实际上劳动强度和工作紧张程度却成倍增加,蓝领工人到四五十岁以后,被企业以各种理由辞退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一旦被辞退,不但意味着不再有稳定的收入,还意味着仍然要缴纳保险费。
对策解决养老金支付缺口关键在于制度改革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由于在迅速扩大覆盖面,收入仍大于支出。但已经有多个省份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目前学界普遍同意,在制度难以大动的前提下,调整参数是可行的。
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三个重要参数:替代率、缴费率和赡养率。替代率是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由于我国养老金的缴费基数较低,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远低于制度设计水平,已无再调低的空间;考虑到企业压力已非常大,缴费率进一步提升也不可能。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来调整赡养率被认为是最为可行的举措。
“我们不能指望延迟退休年龄能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所有的问题,但它确实会对制度的赡养率有所改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保学者李珍表示,延迟退休年龄的确可以改善养老金收支状况、增加人们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但它的作用有限,也只是一个具体举措而已。更为关键的是对养老保险制度作出改革,以增强其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解决民众对养老问题的担忧。
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压力引发争议(1)2012-06-09 13:15:19 新京报 【大 中 小】
原标题:延迟退休缓解养老金压力引争议
■ 点睛
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的每次出现,似乎都会引发舆论的广泛争议。
6月5日,人社部在一项公开回应中称,其为“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此言一出,再次引发关注。
而在学界,因为养老金支付危机,许多学者也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大势所趋。不过,人民网7日发布的一项网络调查却显示,有超过70%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年龄。而且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争议之下,延迟退休年龄能否实行,何时开始实行,真正延迟退休年龄后,又会是什么后果,目前官方未有肯定回应。
□新京报记者 韩宇明 北京报道
在北京一家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张林7日告诉记者,现在工作压力很大,几乎天天加班,自己特别希望能提前退休,提前领养老金,然后去到处旅游。
而就在同一个单位,从事技术检测的老李今年已50多岁,他认为,自己还能多干几年,“这技术活别人干不了”,晚点儿退休能多赚点钱,将来养老待遇也会好一些。
这两种对退休截然不同想法,仅是出自个人考虑。而在国家层面,延长退休年龄,延迟养老金发放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养老金压力倒逼延迟退休
郑秉文表示,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收支状况,一位50岁退休的女职工只能拿到相当于就业时40%的工资水平,生活水平会大幅下降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是延迟申领养老金的支持者。近几年,郑秉文关于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的论断,越来越得到官方和民间的支持。
在郑秉文看来,“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其必然之处在于我国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在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养老制度之前就缺乏基金积累,现收上来的钱长期垫付此前的欠账,造成养老金空账。郑秉文预计这个数字达1.9万亿。目前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机制尚未确立,大量结存又面临贬值风险。
在老龄化加剧形势下,养老金支出压力越来越大。
人社部统计年报显示,这几年,每年养老金的账面收入仅比支出多出千亿元的水平。
本身账户存在的空账,仅靠这么多收支差无法平衡,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由此,财政需不断对养老金进行补贴,保持平衡。
如今,国家每年补贴的数字已经从最初的几百亿,增加到今年的2000多亿。
据郑秉文估算,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收支状况,一位50岁退休的女职工只能拿到相当于就业时40%的工资,且仅能维持15年。
而按照国际惯例,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大于就业工资70%,即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上海深圳试点“延迟”养老
深圳拟出台地方法规,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延迟申领养老金。
在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由来已久。而对于公众而言,广泛的关注可追溯到2010年。
2010年,国新办《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我国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在老龄化趋势加重的背景下,养老金支付压力摆到公众面前。
就在当年,面临养老金支付压力,上海市先行试点延迟申领养老金,也一度被过度解读为,我国将考虑延迟退休年龄。
2010年10月起,上海市开始试点“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不过,仅是局部试点,主要针对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
这些技术类人员通过和企业协商,可申请延迟申领养老金,对于延迟的年龄,上海市规定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2011年底,《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草案提出女性与男性劳动者同龄退休。而今年2月,《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可延迟申领养老金。
这两项草案如果能在深圳市通过,意味着深圳有可能成为全国第二个试点“弹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城市。
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压力引发争议(2)2012-06-09 13:15:19 新京报 【大 中 小】
对于上海的做法,针对舆论关注的延长退休年龄问题,2010年9月15日,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推迟养老难成定局
延迟退休的政策真正实施,专家认为,到2020-2025年才可能逐步生效 清华大学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认可上海“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模式。
她认为这种模式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相对比较公平,不会引起较大的争议。
郑秉文也认为,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情况实行弹性退休。正是由于我国此前已有针对特定群体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针对不同群体的“弹性”退休,政策成本也会小得多。
人社部5日的官方表态中,也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
但此言一出,再次引起社会强烈反应。
人民网7日发布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70%的被调查者反对延迟退休年龄。
事实上,人社部每次关于这一议题的回应,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
一位了解人社部养老金政策状况的人士7日向记者介绍,由于面临的争议较大,人社部内部也刚刚统一认识,延迟申领养老金的相关政策,很难在短期内推出。
相关人士介绍,即使从出台政策的程序上讲,这项政策也不会很快就出来。如果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要修改,须通过立法程序,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才能获准。
而记者注意到,人社部近期的几次表态,除了肯定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好处外,也都无一例外地强调需要审慎研究,“适时”考虑。
实际上,虽然呼吁延迟申领养老金,但是涉及到退休年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社保中心主任林义也认为,这项政策短期内难以实现,他认为“从2020-2025年才可能逐步生效到位”。
正反两种忧思
延迟退休可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而延迟后又会增加就业压力。人社部近期表态,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6月5日,人社部官方表态,“对于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退休后收入,也有利于养老和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清华大学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也认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利于我国养老制度的良性发展。
但反方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是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在学界,还有一些专家对延迟退休年龄持审慎态度。
林义认为,对于公众来说,慢慢了解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需要一个较长的心理调整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认为,不能把解决养老金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延迟退休年龄上。
当天,人社部的回应称,“两种观点各有道理。”
面对养老金支付危机,我国已着手做实个人账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人社部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13省份试点做实账户仅2703亿元。同时,学界呼吁多年的养老金投资运营问题。3月份,广东省千亿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不过,人社部相关投资运营的全国方案仍未出台。
这种背景下,郑秉文认为,考虑延迟申领养老金也是应对养老金危机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养老金延迟退休
先并轨养老金再谈延迟退休
作者:盛翔
延迟退休的话题,再次引爆舆论关注。人保部日前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据悉,人保部已计划在2012年下半年启动有关退休年龄延迟相关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
关于延迟退休的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网友对此表示反对。这个调查结论说明,真正赞成延迟退休的,往往都是那些可以“只拿工资不干活”的人,尤其是某些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晚一天退休就能多占一天位子,就能多用一天特权。对于一般劳动者而言,他们肯定更愿意早日拿到退休金,即使要“发挥余热”,拿退休金实际也不构成影响;何况更多年轻人还担心延迟退休会挤占优质工作岗位,影响自身发展前途?人们不得不担心,所谓弹性退休,最后很可能演变成既得利益者的盛宴,愿意早点退休的劳动者反而可能会“被弹性”。
无论延迟退休的说辞多么动听,最根本的理由无非是要弥补养老金缺口,减少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风险。暂且不论延迟退休对于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究竟能否药到病除,首先一条,这根本不公平——养老金缺口不是劳动者的错,凭什么要劳动者用延迟退休来承担?试问,养老金的巨大亏空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要知道,一般劳动者退休后拿的养老金都来自个人缴费,唯独机关公务员和很多事业单位员工却不用缴纳一分钱的养老金,他们退休后拿到的退休工资反而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三四倍。如果他们也必须缴费,如果他们也只拿一样多的退休金,养老金的亏空还会那么大吗?
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养老金制度,笼统地说弹性延迟退休也就是一个虚伪的命题。在我们国家,现行养老体制基本上将全体国民划分成了三部分:企业职工退休实行社会化养老制度(单位统筹加个人账户),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还有很多人则根本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金,也不存在延迟退休的问题。并轨养老金体制,已经被舆论吁请过很多年了,一直未见实质性动作,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虽然在蜗牛般推进,但基本是“没让一个人下岗,没让一个人的利益受损”,公务员养老改革则更是雷声都听不到,更遑论下来雨点了。
合理的养老体制改革,应该是先并轨养老金,再谈延迟退休。换言之,必须首先进行养老金并轨改革,像取消公费医疗一样取消机关养老金,让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人都一样地缴费,并在退休后获取数额相对公平的养老金,以此来弥补养老金现有巨大亏空。在此基础上,如果仍然确有必要,再来谈弹性延迟退休才是公平的。否则,一群自己根本不用缴费的人,反过来决定那些缴费的人要延迟几年才能拿到退休金,只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无异于慷民众之慨,让他们多干几年来为公务员养老。
延迟退休对于劳动者而言,无疑是一种为弥补养老金缺口做出的牺牲和奉献;那么,在要求普通劳动者做出牺牲和奉献之前,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现有既得利益者,更该首先做出表率和垂范。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延迟退休难解养老金压力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延迟退休难解养老金压力一个月来,“延迟退休年龄”引发全民关注。
关注退休年龄的背后,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延缓退休有双重目的,既能提高劳动供给、又能减缓养老金支出。
但延迟退休年龄真能解决养老金缺口危机吗?在专家看来,养老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才是当务之急。同时,养老“双轨制”尚未解决也为公众质疑延迟退休年龄的焦点。7月10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目前人社部和老龄办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正在研究。
此前人社部社会保障所所长何平提出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引发热议。
专家看来,退休年龄是否延长与目前养老金的收缴等因素相关。但必须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来化解养老金缺口危机吗?
难解养老金压力
延迟退休年龄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但不能寄希望于解决这一问题。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支付危机有关。作为该领域权威专家,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多年来为此呼吁不断。
郑秉文曾估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减缓养老基金缺口200亿元。如延迟5岁退休则意味5年能减缓养老基金缺口1000亿元。
目前,养老保险涉及三个重要的参数:替代率、缴费率和退休年龄。
简单地说,替代率是退休后拿到养老金占在职时工资的比例。郑秉文发现,这几年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在50%以下,为了保证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替代率不能再降;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28%,也很难再提高。此时,只有退休年龄有调整空间。
延迟退休能对养老金起到多大的减缓作用?郑秉文说,截至2011年底,全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2.5万亿元,其中空账额上升到2.23万亿。这意味着,用于将来养老金发放的这笔钱不存在。
同时,现在结存基金正大量贬值。郑秉文估计,参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00年成立以来收益率9.17%,从2000年至2010年,养老保险基金以1.8%的利率存放银行。以此计算,十年来养老金损失了6000多亿元。
由此看来,在“2.23万亿元空账”和“6000多亿元的贬值”面前,延迟退休1年减缓“200亿”缺口微不足道。此外,从人社部公报看,去年财政补贴养老金达2000多亿。郑秉文认为,舆论似乎对延迟退休就存在部分误读。实际上延迟退休不能解决养老金支付危机。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趋势,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但不能寄希望于通过这个途径解决问题。“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这才是当务之急。”郑秉文说。延迟退休年龄的背后
“未富先老”意味着劳动人口降低,要保持合理劳动人口比例,延迟退休年龄成必要手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延缓退休有双重目的,既能提高劳动供给、又能减缓养老金支出。
关注退休年龄的背后,是我国老龄化加剧的趋势。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表示,2050年前后,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专家认为“企业一线会明显感受到劳动力少的问题”。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梁建章与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合着了《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他从创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的人口问题。
如果维持目前的生育率使得中国人口规模虽然在2040年达到14亿左右,但60岁以上的老人将增至4.11亿,而20-60岁的工作年龄人口从8.17亿下降到6.96亿。其中最有活力的20-40岁的人口将从现在的4.36亿降到3.02亿,下降幅度超过30%。
梁建章的一位企业家同学曾抱怨,中国很多产业都是朝阳产业,但青少年服装业却是夕阳产业,青少年数量每年在迅速减少。“可以预见今天少年规模的萎缩,就是10年后青年规模的萎缩,是20年后中年的萎缩。”
梁建章担心这会影响未来企业活力和社会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发展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等到2050年,“80后”、“90后”只是一批“小老人”,随着中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会有上亿规模的80岁以上的“老老人”。到时候甚至会出现“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现象。
梁建章认为日本之所以经济陷入低谷,与日本老龄化引发经济创新能力衰退有一定的关系。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蔡昉说,这要保持较合理的劳动人口比例,延长退休年龄就成必要的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则一直否认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支付压力有关。
郑功成介绍,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均寿命已提高到73.8岁,延迟退休年龄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我国很多地方面临大量提前退休的情况,实际退休年龄平均53岁左右。
郑秉文说,北欧国家男女同龄67岁退休,西欧大部分国家是男女同龄65岁退休,分别比中国多10年以上,对于决策部门来讲,延迟退休年龄也有必要。
争议养老“双轨制”
养老制度“双轨制”不打破,有关养老的任何改革都会引发反弹。
延迟退休年龄最大的反对声音来自“民间”。
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张林就是坚定的反对者。他说自己干了一辈子,就想早退休。他也担心,公司的老人都不退,职位都让他们占着。
这被专家否定。郑秉文认为,晚退休的人群的消费可以创造新的岗位。
但延迟退休年龄的更大阻力来自养老制度的“双轨制”。采访中,一些企业职工认为,“双轨制”都没解决,为什么要先来延长退休年龄?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由财政负担。郑秉文说,机关事业单位的替代率则为80%以上。这意味着,在职时,同样每个月1万元的工资,退休后,企业职工养老金在4000多元,而机关单位人员则为8000元以上。
这种制度不打破,有关养老的任何改革一旦触及一方的利益,都会引发反弹。大多业内人士认为,推动取决于政府决心。
2008年,我国曾在5省份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但目前没有实质进展。何平建议,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同步改革,这样阻力才会减小。正研究弹性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是让合适的人群按照合适的年龄选择退休。相对公平也不会引起较大的争议。尽管面临的争议和阻力不小,但退休年龄的调整已经成为方向。
蔡昉反对“一刀切”延迟退休年龄,他认为可以考虑弹性延迟退休。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保护那些普通劳动者。
比如在方式上,弹性延迟正在成为方向。弹性延迟强调“分类”和“非强制”。此前,上海市已在局部试点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但是主要针对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等。延迟的年龄上海市规定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
清华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这种模式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相对比较公平也不会引起较大的争议。
作为人社部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官方智囊机构,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过去多年也一直在研究退休年龄方面的问题。所长何平说,目前他们提供的方案是,过渡期实行弹性办法,55岁到60岁可以退休,也可以不退,自己选择。
实际上,人社部最近数次表态都在强调“弹性”。
何平认为,可能会优先考虑是否要统一男女、干部群众退休年龄,但“10年内能解决就不错”。
■ 链接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
●男性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45周岁退休。
●对少数高级专家和干部,征得本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高级职称最长可至70周岁,副高可至65周岁;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中,男、女则分别可延至65岁、60岁退休。
●中央部委办中,大部分执行的是处级女干部60岁退休政策。
资料来源:《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关于高级专家和干部离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
中国老龄化趋势及影响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预计,2050年前后,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室主任李军说,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发展中心教授顾宝昌说,到2050年,80后、90后只是一批“小老人”,会有上亿规模的80岁以上的“老老人”。到时候会出现“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现象。
第四篇:延迟退休[范文]
延迟退休政策路在何方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个理论问题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牵涉层面多,涉及人群复杂,引起了学术界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在讨论中,对于政策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分为了“挺延派”和“反延派”,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由于退休政策的改变,对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格局的影响。
民众方面,超过93%的人反对延长退休时间,他们多为在社会基层和一线工作的人士,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由于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不大,早点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身体方面的负担,另外一方面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后代,以减轻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仅有不到7%的人支持此政策,他们多为国企事业单位干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延长退休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经验和人脉,同时尽量创造更多的收入。
专家学者方面则多数支持该政策。多数人认为由于我国人均寿命延长,现有的退休时间不尽合理,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弥补庞大的养老金缺口,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而且,延迟退休有助于于技术型人才发挥余热,更好地位社会创造价值。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延迟退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某些利益集团也可能借此谋取更大的私利,不利于社会公平。
我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意义重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首先,退休政策涉及到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全面考虑就业、老龄化、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决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该本着公平、均等和普惠的原则,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这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第三,在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弹性”和“自愿”,最大限度地给予公民选择的权力;最后,现有的“双轨制”退休金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情,所以推进有关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在探索新的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哪怕时间长一些,曲折一些,也要把每一度都踩稳,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不同利益群体面临的不同环境,虽然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但是不搞“一刀切”的总体思路仍然值得称赞。具体到有关延迟退休的问题,我认为在细节方面还是应该多加考虑基层、乡村以及收入偏低的人群利益,毕竟他们对政策的变化相对敏感,也是政府历来关注的焦点。另外,应该适当关注退休政策和退休保障体系的配套与适应。现行的退休政策使得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说延迟退休只是缓解压力的权宜之计,那么根本上还是应该优化现行的“双轨制”支付体系,用更加公平的支付办法来保障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民的生活。
关于退休的问题也许离我们还很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不管如何改革,走向科学,走向共赢,走向和谐,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调是永远不变的。
第五篇:如何缓解员工压力
如何缓解员工压力
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首先,许多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导致工作压力,如工作进度、工作速度、工作保障等等。但是,没有两个人会对同一工作做出同样的反应,因为个人因素也会导致压力。例如,沉迷于工作者及那些总是感到有一股力量驱使自己准时赶上截止日期者,通常将自己置于更大的压力之下。
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而不良的压力,不管其来源是什么,对雇员和组织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工作压力会引起焦虑、沮丧、发怒等后果,造成各种生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头痛,或造成工作事故等,并给组织也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称工作压力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病”。
那么,如何缓解来自环境或个人因素的工作压力呢?
A更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
可能的话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以减小工作强度。别认为你是惟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你的工作强度就大大增加了。
B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
与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的关系;与老板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理解老板的问题并让老板也理解你的问题,了解自己和老板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C及时总结,妥善计划
对所有的出色工作都记录在案,并不时查阅,一是总结经验,二是为自己寻找自信。为将要进行的工作,制定一些短期计划,做尽可能细致的准备。
D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压力
减少你所关注的琐事数量,别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就由它去。
E享受个人空间
不要总是想着工作,努力在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等。
F适当的运动
每天寻找时间放松,如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的运动,散步,时常出入一下办公室,变换一下环境,这些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暴力减压
“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一捏。”美国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
据说在法国有一家“减压餐馆”,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断椅子。北京一家外企办事处的办公室角落里也堆着各式各样的流氓兔,专供员工们拳打脚踢。另据一项在北京的调查,84%的男受访者观看了去年的足球世界杯比赛,而女观众居然也超过了女性中的半数。可见这类让情绪尽情释放的比赛,越来越受到欢迎。
食物减压
一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黑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多吃谷物就能补充。工作的间隙,可以来一杯冰咖啡,能够很好的舒缓心情。在饮食上下点工夫,可谓举手之劳。
当然了,如果饭局应酬太多,没办法总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或者吃得太多,肚里再也装不下了,那就在包里揣盒维生素片或是鱼油丸之类的,随时补充。不过专家们指出,靠食物或者维生素减压,必须要持之以恒,每天形成习惯,1个月之后就能慢慢见到成效。
写作减压
“把烦恼写出来。”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写作减压这种方式,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呢?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烦恼。早在1988年,美国就有一些心理学家做过测试,一组人员专写压力和烦恼;另一组人员则只写日常浅显的话题。每4天一个周期,持续6周后,结果前一组人员心态更加积极、病症较少。1994年的另一项测试则是将失业8个月的白领分成3组,一组只写对失业的想法以及失业对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组写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后一组什么也不写。结果在连续5天每天30分钟的写作试验之后,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研究者发现那些写自己如何不幸的失业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这些测试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写作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减压办法,只要一支笔一张纸走到哪里都可以实行。在美国,不仅医院大夫鼓励病人记病床日记,就连一些书店也开始卖空白病历日志,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和杂志指导病人如何操作。
工作减压
许多身居高位的经理人们,往往事必躬亲、凡事都要亲自把关。可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都能兼顾,于是专家指出,信任下属和同事、适当放权才是避免“积虑成疾”的正道。当然,在此之前,企业领导人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花一些时间悉心调教属下,让他们也能领悟你的经营之道??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挖掘出未来的领导者。
那些普通白领,或者说一个人做老板、没人分担工作的人,在那么多事情堆在面前要完成的时候又该如何应对呢?一个做媒体出版的朋友介绍他的减压法:工作安排一定要得当,可以列一个电子报表,每天更新,哪些是要接的活、哪些是正在做的活、哪些是必须马上送到客户手里的活……一目了然。
睡眠减压
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住压力的侵袭,睡眠便是一个重要保证。
美国心理学会的专家给出以下别出心裁的小贴士:
如果外界噪声让你难以入眠,那就人为制造一些“白色噪声”,比如让电视机一直小声地开着,盖过讨厌的噪声。
睡觉前少量吃些小点心,只一点点是不会发胖的,这样夜里就不致于因为饥饿而惊醒。
金枪鱼、火鸡精肉、香蕉、热牛奶、中草药茶等食物都可以催眠。脂肪高、辛辣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都会让你无法入睡。
如果上床后脑子里还在想事情,那就在床头放一个录音机、记事本什么的,这样一来,想到什么就能马上记录下来,不用担心第二天醒来会忘记。
不要羡慕那些吹嘘自己压力有多大、缺乏睡眠、时间不够用的同事。提醒自己说不定哪一天你会参加他们的葬礼,或者至少去医院探望他们。
--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
只要有工作,压力就会存在,它其实是你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组成部分。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舒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你自己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性、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我的休会是:
1、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事不对人
老板是绝大部分工作压力的来源。下属失职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同事之间摩擦也可能造成不爽,但真正的压力是如何让你的老板满意你的工作,羸得他的信任与赏识。工作中,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还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
2、未雨绸缪,随时准备应对方案。
面对各种情况,只有一个方案是不够的。从头至尾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并且事先设想任何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可以迅速替代的行动方案,主动迎接工作压力,当你胸有成竹时,压力自然不会找上门来。
3、要学会向下层授权。
充分信任下层,理清彼此权责、明确完成的时间。这样即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展现工作能力,也避免自己大包大揽,吃力不讨好。
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工作并不意味着弦总是绷着。适时放松一下,正如一休小师傅说的“休息,休息一会儿”,会对身心有益处。好好睡一觉,比较轻的忧虑和不快,通常在一个充足踏实的睡眠后就可能消失了。另外,有空运动一下,这是调剂心情的良方。参加某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是旅游,看自己喜欢的书和电视节目,或干脆休假,放松一段时间,眼不见,心不烦。
5、自我良性暗示,多想一想过去成功的经历,想一想自身具备的优势,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在公司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换了别人恐怕还不如我呢!
6、要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可以找一个和自己经历比较接近的知心朋友谈一谈你的苦恼,听取一些来自他人的建议。但最好是不要把工作的压力告诉自己的配偶、父母听,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你可能差别很大,帮不上什么忙,徒给家人增加烦恼。当然更不能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里:工作已经很乱,再把家里搞乱,那可是雪上加霜了。
7、找心理医生咨询,有些问题如果长期困挠你,不妨找个心理医生谈一谈,听一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毕竟他们每天处理很多类似的情况,或许能给你一些更有益的指导。有一点是要强调的,找心理医生就如同有法律问题找律师,没什么不正常的,况且找医生的未必有病,不找医生的并一定就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