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湘公通200846号

时间:2019-05-14 14: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湘公通20084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湘公通200846号》。

第一篇: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湘公通200846号

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的通知

(湘公通〔2008〕46号)

各市州、县(市区)公安局:

为进一步规范常住人口出生、死亡、迁出、迁入登记和户口主项信息变更、更正、户口补登、补录及户籍档案管理,全面提高全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水平,省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以下简称《操作办法》)。

现将《操作办法》下发各地,请认真组织学习并传达到基层户口登记机关。从2008年5月1日起,各地应严格按此办法办理各项户口登记业务。以前文件规定与之相冲突的,以该《操作办法》为准。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将情况反馈省厅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局。

特此通知。

附件: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

湖南省公安厅

二○○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

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常住人口登记管理,提高人口管理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的通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意见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6〕41号)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出生登记

(一)登记对象

限未满3周岁的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婴儿(含非婚生育、超计划生育)。3周岁以上的人员申报登记常住户口的按“户口补登、补录”规定办理。

(二)落户原则

1、新生婴儿登记常住户口,按随父随母自愿选择原则,由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2、婴儿父母一方为出国(境)人员、军人、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学生的,由另一方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3、婴儿父、母均为出国(境)人员、军人、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学生的,由婴儿祖(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4、收养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婴儿,由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三)申报出生登记需提交的凭证材料

公民在申报出生户口登记时,需根据不同情况提交相应的申报材料:

1、在国内出生的婴儿:《出生医学证明》(没有《出生医学证明》的,须提供接生证明、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社区或责任区民警调查意见)和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系现役军人的,提供军人身份证件)。对《出生医学证明》存在可疑情况的,应当予以扣留,并通知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核查、鉴定。

2、出国(境)人员在国(境)外出生的子女回国落户:国(境)外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及翻译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翻译件、父母及子女回国使用的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3、公民个人收养未办理出生登记的婴儿: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和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4、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社会弃婴:社会福利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四)受理审批机关

新生婴儿户口登记由落户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并登记。收养婴儿户口登记由落户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由县级公安机关审批。

(五)办理时限

新生婴儿户口登记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结;收养婴儿户口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户口登记机关7个工作日内上报,县级公安机关1个工作日内审批,户口登记机关2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六)登记事项相关要求

1、姓名:婴儿可以随父姓或随母姓,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婴儿只能登记一个姓名,姓名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

2、性别:填写“男”或“女”。

3、民族:民族应根据婴儿父母的民族记载进行登记,如果婴儿父母不是同一民族的,可根据父母的意愿,在两种不同的民族中选定一个民族。

4、出生日期:按照公历,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婴儿出生的具体时间(具体到时、分)。

5、出生地、籍贯:出生地、籍贯均指市、县级行政区划。婴儿的出生地登记,应当以婴儿出生医院或出生时所在的市、县级行政区划进行登记。

籍贯原则上应填写婴儿祖父的居住地。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而确定,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填写婴儿出生地。

6、监护人:填写婴儿父亲、母亲等监护人的姓名。

7、监护关系:按监护人与新生婴儿的血亲关系或收养关系写明具体称谓,如“父亲”、“母亲”等。

8、住址:填写本户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的详细地址。

9、公民身份号码:由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户口登记机关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婴儿出生日期、性别等项目自动生成,同时,户口登记机关应对生成号码在省级和部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检索,确保号码的唯一性。

10、登记时日记载:在“何时何因由何地迁来本市(县)”栏内注明“某年某月某日因出生(补报往年出生)登记”。

11、收养婴儿有关登记项目:收养婴儿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等项目,根据婴儿具体情况认定。收养婴儿的出生地、籍贯不详的,以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所在地为其出生地,以收养人籍贯或收养机构所在地为其籍贯。

二、死亡人员户口注销

(一)注销对象

凡事实死亡或法院宣告死亡的公民。

(二)申报死亡人员户口注销需提交的凭证材料

户口登记机关在注销死亡人员户口时,须凭有关单位出具的合法有效的“死亡证明材料”和死亡公民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方可办理户口注销登记。

“死亡证明材料”包括以下几种:(1)死于医疗卫生单位的,凭《死亡医学证明》;(2)对公民正常死亡无法取得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的,凭居委会(村委会)或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证明;(3)非正常死亡或卫生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凭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4)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凭人民法院出具的死亡宣告判决书。

(三)受理登记机关

由死亡人员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并登记。

(四)办理时限

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结。

三、迁入登记

(一)登记对象

1、夫妻投靠落户: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户口登记机关,其中一方申请迁入到另一方户口(非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所在地(城市或城镇)落户。

2、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父母投靠成年子女(非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到城市或城镇共同生活的。

3、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落户:未满18周岁的子女和子女中已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的在校学生要求随父或母(非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共同生活的。

4、收养落户: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的已登记了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

5、干部、职工调动、录用落户:县、市以上(含)人事、劳动部门或实行垂直管理部门批准调动、录用的干部、职工及随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

6、家属随军落户:要求随军人在部队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的现役军人家属。

7、投资兴业落户:兴办企业达到一定的投资金额或年纳税金额(具体数额由当地政府规定),需将企业法人及随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年成子女、父母或企业员工的户口迁入企业所在地落户的。

8、购房落户:通过购买、受赠、继承、自建、单位分配等途径,获得住房所有权(是否有面积限制由当地政府规定)的公民,需将本人及随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户口迁入房屋所在地落户的。

9、人才引进落户: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需将其户口迁入企、事业单位所在地落户的。

10、大中专学生录取落户: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录取的新生,需将其户口迁入学校所在地落户的。

11、毕业(肄业、转学)生落户:已将户口迁至学校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现因毕业、肄业、转学等原因,需将户口迁入本户口管辖区落户的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的学生。

12、复原、转业和退伍安置落户:因退出现役,需要到安置地或配偶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的复原、转业和退伍军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

13、刑释解教人员落户:因违法犯罪被判处徒刑或被决定劳动教养,原被注销了户口,现已刑满释放(含假释、保外就医)或解除劳教的人员要求登记户口的。

14、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因出国留学被注销户口,现已回国要求恢复户口的。

15、入境定居等原因落户:因留学以外的其它原因出国(境)被注销户口,现已回国的;港、澳、台同胞来内地定居的;华侨回国定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境内定居并被批准加入或者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员。

(二)申报迁入登记需提交的凭证材料

公民申报迁入登记,按以下类别(对象)提交相应的凭证材料:

1、夫妻投靠落户:夫妻双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2、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投靠人和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3、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落户:父母或监护人的书面申请、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和父母或监护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已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的在校学生还需提供在读学校学籍证明)。

4、收养落户:民政部门出具的合法收养证明、被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5、干部、职工调动、录用落户:人事、劳动、垂直管理部门的调动、录用批准通知或证明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需提供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6、家属随军落户:部队师级以上(含)单位政治部门批准军人家属随军的证明材料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7、投资兴办企业落户:企业法人执照或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或员工随迁的,还需提供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或员工聘用合同及社会保险手续。

8、购房落户:房屋产权证(按揭房凭购房合同和银行按揭协议)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需提供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9、人才引进落户:用人单位聘用合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已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10、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录取新生落户:教育部门的招生信息表(或劳动部门的录取花名册)及户口迁移证、居民身份证。

11、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毕业、肄业、转学学生户口迁入:毕业生、肄业学生回原籍落户的,凭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毕业生到就业地落户的,凭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毕业证和就业报到证(包括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证)等凭证材料。转学学生到新转入学校落户的,凭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教育部门的转(升)学证明。

12、复员、转业和退伍军人安置落户:县级以上(含)复、转业或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出具的证明材料(需注明公民身份号码或提供公民身份号码编码表)。无公民身份号码的,还需提供部队师级以上(含)单位政治部门出具的未编码的证明。对有家属随迁的,还需查验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13、刑释解教人员落户:回原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的,凭释放(含假释、保外就医)证明或解除劳教通知书等证明材料;需到非原户口所在地落户的,还需提供原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开具的户口注销证明(需注明原户口登记的主要事项)、结婚证或父母子女关系证明或单位接收证明。

14、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回原户口所在地恢复户口的,凭归国留学人员的护照;需在原户口所在县、市内其它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的,还需提供原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户口注销证明(需注明原户口登记的主要事项);需跨县、市登记户口的,还需提供国家统一分配证明或接收地县、市以上人事部门的证明。

15、其他回国恢复户口及入境定居人员落户:回国恢复户口的,凭当事人的护照;入境定居的,凭当事人护照和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定居通知书》。

(三)受理审批机关

由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或县级以上(含)公安机关受理,县级以上(含)公安机关负责审批(受理、审批机关由市级公安机关确定)。其中,1至9类属同一市(指市区或县级市)、县范围内迁移,且不发生户口性质变化的,由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

(四)办理时限

受理、审批属同一机关的,应当场办结;受理、审批非同一机关、须逐级上报的,受理(审核)机关应在收到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报,审批机关当场办结,户口登记机关2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四、迁出及注销登记

(一)登记对象

因夫妻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成年人投靠父母、收养、干部或职工调动(录用)、家属随军、投资兴业、购房、人才引进、大中专学生录取、毕业(肄业、转学)等原因申请迁出户口,或因参军服兵役、出国或赴港(澳、台)定居、失踪等原因申请注销户口的公民。

(二)申报迁出或注销户口登记需提交的凭证材料

按以下迁出或注销类别(对象)提供申报材料:

1、夫妻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成年人投靠父母、收养、干部或职工调动(录用)、家属随军、投资兴业、购房、人才引进等人员户口迁出:迁出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迁入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准予迁入证明》。

2、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录取、毕业、肄业、转学学生户口迁出:录取的学生凭录取通知书;毕业的学生凭毕业证、就业报到证(或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证、用人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肄业的学生凭肄业证明材料;转学的学生凭转学证明材料,以及迁出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公民参军服兵役: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入伍通知书》。

4、公民出国或赴港、澳、台定居: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民出国或赴台定居的,还需提供公民所获取的定居地定居证明;去港、澳定居的,还需提供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前往港、澳通行证》。

5、失踪人员户口注销:失踪人员的居民户口簿、户主或家属的申请和人民法院失踪宣告判决书。

(三)受理登记机关

迁出或注销人员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并登记。

(四)办理时限

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结。

五、变更与更正登记

(一)姓名变更、更正登记

1、受理条件:

(1)宗教名与世俗名改换的;

(2)收养或解除收养、父母离异或再婚等原因需要将子女姓名变更的;

(3)在同一学校或工作单位内姓名完全相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的;

(4)姓名用字实属不雅,字音字义有辱人格的;

(5)名字中含有冷僻字的;

(6)因户口登记机关工作失误,造成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的姓名不一致的;

(7)其它特殊原因的。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方可受理。但对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或正在被通缉、接受刑事追诉、服刑、被劳动教养的人员,一律不予更改姓名。

2、申请变更、更正姓名需提交的材料: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凭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书面申请和被申请人的居民户口簿、父母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凭本人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工作单位的还须提供本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变更姓名的证明。

3、受理审批机关: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由县级以上(含)公安人口管理部门审批。

4、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24个工作日内办结(户口登记机关7个工作日内上报,审核、审批公安机关15个工作日内审批,户口登记机关2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二)出生日期更正登记

1、受理条件及更正原则: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方可受理,并按如下原则处理。

(1)户口登记机关登记的出生日期与《出生医学证明》、户口迁移证等合法落户凭证记载的出生日期不符,当事人(监护人)于办理落户手续后3个月内申请更正出生日期的(超过3个月后不再受理)。更正的原则:以《出生医学证明》、户口迁移证等合法落户凭证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

(2)公民所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常住人口登记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所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经查实确属需更正的。更正的原则: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登记一致,与《常住人口登记表》或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不一致的,以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登记的为准;居民户口簿与居民身份证登记不一致的,无论与《常住人口登记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是否一致,以办理时间在后的簿证记载的为准;《常住人口登记表》与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不一致的,以《常住人口登记表》为准。

但公务员、在编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教师、医生及其他一切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在编工作人员本人要求确定或更改出生日期的,一律不予受理。对已领取二代证的公民原则上不再办理出生日期更改手续。

2、申请出生日期更正需提交的申报材料:

公民申请更正出生日期,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1)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与《出生医学证明》记载的出生日期不符的:本人或监护人申请、原始的《出生医学证明》、原开具《出生医学证明》单位出示的证明。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与迁移证等合法落户凭证记载的出生日期不符的:凭迁移证落户的,由户口登记机关负责查验迁移证记载的情况;凭其它合法有效证件落户的,由申请人提供相关原始凭证。

(2)公民所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常住人口登记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本人或监护人申请、记载了正确年龄信息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受理审批机关: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经县级公安机关审核,报市级公安机关批准。

4、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52个工作日内办结(户口登记机关1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级公安机关20个工作日内上报,市级公安机关15个工作日内审批完结,户口登记机关2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三)民族变更、更正登记

1、对象:申请变更、更正民族的公民。

2、民族变更、更正登记需提交的申报材料: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市级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出具的《湖南省更改民族成份证明》和本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受理审批机关: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或县级公安机关受理。设区的市的城区居民申请变更、更正民族,由市级公安机关批准;县和不设区的市的居民申请变更、更正民族,由县级公安机关审批。

4、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性别变更、更正登记

1、对象:申请变更、更正性别的公民。

2、申报材料:公民性别登记错误的,凭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和本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民性别因故发生变异的,凭本人的或监护人的书面申请、市级以上(含)公立医院出具的医学证明和本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受理审批机关: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设区的市的城区居民申请变更、更正性别,由市级公安机关批准;县和不设区的市的居民申请变更、更正性别,由县级公安机关审批。

4、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

(五)其他辅项变更、更正登记

1、受理对象:申请变更、更正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血型、身高等辅项信息的公民。

2、其它辅项变更、更正需提交的申报材料: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学历证、结婚证、离婚证等法定凭证。

3、受理登记机关: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受理并登记。

4、办理时限:当场办结。

六、户口补登、补录

(一)从未登记常住户口的人员申报户口登记

1、受理对象:3周岁以上从未申报过常住户口的无户口人员(未满3周岁的从未登记常住户口的人员申报户口登记,按“出生登记”规定办理)。

2、从未登记常住户口的人员申报户口登记需提交的申报材料: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出生证明材料、居委会(村委会)证明、社区或责任区民警与补录人员见面谈话的调查意见(年满16周岁的公民须提交近期标准证件照片2张)。

3、受理审批机关:由本人居住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未成年人由监护人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由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对年满16周岁以上从未申报过常住户口的无户口人员补登户口的,须逐级上报市级公安机关审批。

4、办理时限:

由县级公安机关审批的,自受理之日起16个工作日内办结(户口登记机关7个工作日内上报,县级公安机关7个工作日内审批,户口登记机关2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由市级公安机关审批的,自受理之日起32个工作日内办结(户口登记机关7个工作日内上报,县级公安机关15个工作日内上报,市级公安机关7个工作日内审批,户口登记机关2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二)原已登记户口现查找不到户籍信息的人员补登、补录

1、登记对象:原来登记了常住户口,因错误注销、计算机信息丢失等原因,造成计算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查找不到常住人口信息的无户口人员。

2、原已登记户口现查找不到户籍信息的人员补登、补录户口需提交的申报材料:本人或监护人的书面申请和原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原始依据(年满16周岁的公民需提交近期标准证件照片2张)。

3、受理审批机关:由本人居住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未成年人由监护人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县级公安机关负责审批。

4、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16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人民法院宣告撤销失踪(死亡)人员申报户口登记

1、登记对象:被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并注销了常住户口,现被寻回或返回了的公民。

2、人民法院宣告撤销失踪(死亡)人员申报户口登记申报材料:人民法院撤销失踪(死亡)的证明、本人或亲属书面申请(年满16周岁的公民需提交近期标准证件照片2张)。

3、受理审批机关:由本人居住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未成年人由监护人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县级公安机关负责审批。

4、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16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收养3周岁以上尚未登记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

1、登记对象: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的3周岁以上未登记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

2、申报材料:民政部门出具的合法收养证明、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受理审批机关:由本人居住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未成年人由监护人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受理登记),县级公安机关负责审批。

4、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16个工作日内办结。

七、户籍档案资料管理。

1、出生登记档案资料:包括婴儿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复印件。

2、注销户口档案资料:包括《批准定居通知书》、《死亡医学证明》、《入伍通知书》、失踪宣告判决书等复印件。

3、迁入户口档案资料: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须保存《准予迁入证明》第三联(或《入户通知单》)、户口迁移证。按“谁审批,谁保管”的原则,由迁入地户口审批机关保存前面明确的迁入所有类别(对象)需申报材料的复印件。

4、迁出户口档案资料:包括《准予迁入证明》第二联、户口迁移证的存根。大中专院校招生或毕业迁出的,还须保留学校录取通知书或毕业证等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5、变更、更正档案资料:前面明确的主项信息变更、更正登记需申报材料的复印件。按“谁审批,谁保管”的原则,由审批机关统一保管。

6、户口补登、补录档案资料:前面明确的户口补登、补录所需申报材料的复印件。按“谁审批,谁保管”的原则,由审批机关统一保管。

上述资料保管期限均为永久。

发布部门:湖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04月23日 实施日期:2008年05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

一、办理依据:

《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湘公通[2008]46号)

二、办理对象:

1、夫妻投靠落户: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户口登记机关,其中一方申请迁入到另一方户口(非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所在地(城市或城镇)落户。

2、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父母投靠成年子女(非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到城市或城镇共同生活的。

3、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落户:未满18周岁的子女和子女中已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的在校学生要求随父或母(非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共同生活的。

4、收养落户: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的已登记了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

5、干部、职工调动、录用落户:县、市以上(含)人事、劳动部门或实行垂直管理部门批准调动、录用的干部、职工及随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

6、家属随军落户:要求随军人在部队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的现役军人家属。

7、投资兴业落户:兴办企业达到一定的投资金额或年纳税金额(具体数额由当地政府规定),需将企业法人代表及随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年成子女、父母或企业员工的户口迁入企业所在地落户的。

8、购房落户:通过购买、受赠、继承、自建、单位分配等途径,获得住房所有权(是否有面积限制由当地政府规定)的公民,需将本人及随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户口迁入房屋所在地落户的。

9、人才引进落户: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需将其户口迁入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

10、大中专学生录取落户: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录取的新生,需将其户口迁入学校所在地落户的。

11、毕业(肄业、转学)生落户:已将户口迁至学校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现因毕业、肄业、转学等原因,需将户口迁入本户口管辖区的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学生。

12、复原、转业和退伍安置落户:因退出现役,需要到安置地或配偶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的复原、转业和退伍军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

13、刑释解教人员落户:因违法犯罪被判处徒刑或被决定劳动教养,原被注销了户口,现已刑满释放(含假释、保外就医)或解除劳教的人员要求登记户口的。

14、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因出国留学被注销户口,现已回国要求恢复户口的。

15、入境定居等原因落户:因留学以外的其他原因出国(境)被注销户口,现已回国的;港、澳、台同胞来内地定

居的;华侨回国定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境内定居并被批准加入或者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员。

三、办理材料:

公民申报迁入登记,按以下类别(对象)提交相应的凭证材料:

1、夫妻投靠落户:夫妻双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2、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投靠人和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3、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落户:父母或监护人的书面申请、投靠人居民户口簿和父母或监护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已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的在校学生还须提供在读学校学籍证明)。

4、收养落户:民政部门出具的合法收养证明、被收养人居民户口簿和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5、干部、职工调动、录用落户:人事、劳动、垂直管理部门的调动、录用批准通知或证明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需提供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6、家属随军落户:部队师级以上单位政治部门批准军人家属随军的证明材料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7、投资兴办企业落户:企业法人执照或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和迁入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或员工随迁的,还需提供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或员工聘用合同及社会保险手续。

8、购房落户:房屋产权证(按揭房凭购房合同和银行按揭协议)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需提供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9、人才引进落户:用人单位聘用合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已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10、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录取新生落户:教育部门的招生信息表(或劳动部门的录取花名册)及户口迁移证、居民身份证。

11、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毕业、肄业、转学学生户口迁入:毕业生、肄业学生回原籍落户的,凭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毕业生到就业地落户的,凭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毕业证和就业报到证(包括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证)等凭证材料。转学学生到新转入学校落户的,凭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教育部门的转(升)学证明。

12、复员、转业和退伍军人安置落户:县级以上(含)复、转业或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出具的证明材料(需注明公民身份号码或提供公民身份号码编码表)。无公民身份号码的,还需提供部队师级以上(含)单位政治部门出具的未编码的证明。对有家属随迁的,还需查验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13、刑释解教人员落户:回原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的,凭释放(含假释、保外就医)证明或解除劳教通知书等证明材料;需到非原户口所在地落户的,还需提供原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开具的户口注销证明(需注明原户口登记的主要事项)、结婚证或父母子女关系证明或单位接收证明。

14、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回原户口所在地恢复户口的,凭归国留学人员的护照;需在原户口所在县、市内其它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的,还需提供原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户口注销证明(需注明原户口登记的主要事项);需跨县、市登记户口的,还需提供国家统一分配证明或接收地县、市以上人事部门的证明。

15、其他回国恢复户口及入境定居人员落户:回国恢复户口的,凭当事人的护照;入境定居的,凭当事人护照和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定居通知书》。

四、受理审批程序:

1-6类由区县市局受理审批,7-9类“城区”由市局办理,“四县市”由“四县市”市局办理,10-12类由区县市局办理,13-15类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

五、办理时限:

受理、审批属同一机关的,应当场办结;受理、审批非同一机关、须逐级上报的,受理(审核)机关应在收到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报,审批机关当场办结,户口登记机关2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六、办事流程图:

第三篇:公需课操作办法

关于2010年继续教育补修的操作办法

一、请尽快登陆“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http://)注册登录→选择公需课课程(请搜索“适用2010”)→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学时申报

注意事项请浏览广东学习网首页“公告栏”-“ 参加2010年、2011年广东省继续教育学习选课必读”。

四、专业科目、选修科目:请按本通知第二点有关继续教育学时计算的规定,登陆“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就本人2010的的专业科目和选修科目进行学时申报。

(一)2010年获得专利、出版专著、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的专业技术人员,请申报专业科目48学时;

(二)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请申报专业科目48学时;

(三)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习时间数计算。请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申报专业科目或者选修科目。

(四)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研修班,考核合格,凭证明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学习时间。请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申报专业科目或者选修科目。

(五)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请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申报专业科目或者选修科目。

五、请今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务必于2011年8月31日以前完成以上学习和学时申报。

第四篇:《杭州市区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操作办法》

《杭州市区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操作办法》

来源:未知作者:l日期:10-07-0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行为,保障抵押双方当事人及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市区房地产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杭政发〔1999〕184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条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无地上定着物和在建房屋形象进度未超过±0.0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地上有定着物但不能办理房屋连同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在征求房产管理部门书面意见,并由抵押双方明确抵押权实现时地上定着物的处置意见后,国土资源部门可单独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抵押标的不包括地上建筑物)。尚未竣工的单建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在征求房产管理部门书面意见后,可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第三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未经依法登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设定抵押权。

第二章 抵押申请

第四条 下列土地使用权可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土地抵押登记:

(一)出让(作价出资或入股、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其中出让给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直接用于教育、医疗或其他社会公益设施用地除外;

(二)用于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房、农转居公寓的划拨土地使用权;

(三)政府储备土地使用权;

(四)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可以抵押的土地使用权。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抵押登记,并告知申请人不予抵押登记的理由:

(一)地上无建筑物、构筑物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二)未领取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产权证明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本规定第四条第(二)、(三)项规定除外;

(三)未按租赁合同约定完成开发建设的租赁土地使用权;

(四)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土地使用权;

(五)地上建筑物已预售、土地使用权已设定预告登记或者异议登记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得抵押的土地使用权。

宗地内有地上定着物或在建房屋形象进度超过±0.0的在建工程连同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应告知申请人向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抵押登记。

第六条 土地抵押登记一般应按宗申请,但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除外;

以两宗及两宗以上土地使用权为同一债权设定抵押的,应当分别申请。

第七条 抵押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后,持下列材料共同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土地使用证;

3、抵押双方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人代表资格证明书;

4、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力机构同意抵押的意见,需要主管部门批准的,还需提交主管部门同意抵押的书面意见;

5、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涉及担保公司抵押的,还需提供担保合同和反担保合同);

6、土地资产评估报告或土地资产估价协议书;

7、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

委托申请的,还需提供委托书和受托人身份证明。

第八条 抵押土地价值可由土地评估机构进行地价评估,也可以由抵押双方协商确定,但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

评估或协商的土地价值明显高于市场价的,其产生的抵押风险由抵押权人自行承担。

第九条 已经抵押登记的土地使用权再次申请抵押登记的,抵押人应将已抵押登记的事实书面告知抵押权人。

第十条 抵押合同发生变更的,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当在重新签订抵押合同后15日内,持变更后的抵押合同等相关资料共同申请抵押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 抵押合同解除、终止或主债权履行完毕后,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解除、终止抵押合同或主债权履行完毕之日起15日内,持抵押合同解除、终止协议或书面还款证明等相关资料共同申请注销抵押登记。

第三章 抵押登记及效力

第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依法作出是否准予抵押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应当向抵押权人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部门经核准设立、变更、注销抵押登记的,应在抵押土地的土地登记卡及土地使用证变更记事栏内记录抵押或注销情况。对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限制转让的,应在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上注记。

第十四条 土地登记卡、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和土地使用证备注信息加盖国土资源部门土地登记专用章。

第十五条 国有划拨、租赁土地使用权未经国土资源部门同意,不得设定抵押权。

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为标的物设定抵押权,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即视同已经具有审批权限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再另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审批手续。

个人以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房、农转居公寓等划拨土地上房屋设定抵押权,房管部门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的,不再另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以地上建筑物在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的,该房屋所在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另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宗地的抵押登记信息以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为准。

第十七条 按本规定设定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在抵押期间申请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的,应征得抵押权人的书面同意。未征求抵押权人意见或抵押权人未同意的,不得办理抵押土地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按本规定设定抵押权的房地产项目应先注销抵押登记后,方可申请用地复核验收;非房地产项目在抵押权人出具书面同意意见后,方可申请用地复核验收;政府储备土地应先注销抵押登记后,方可发布出让公告。

第四章 其他规定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企业在其经营范围内从事借贷业务的,或担保公司为债务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的担保而要求反担保的,可按本规定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第二十条 委托贷款或银团贷款抵押的,土地抵押权人按照抵押合同确定;抵押权共有的,由共有人书面明确各自权利份额及他项权利证明书持证人。第二十一条 抵押期限为抵押担保债权的履行期限;抵押双方当事人在抵押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抵押期限不得超过抵押土地的剩余土地使用年限。第二十二条 用于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按照批准内容设定抵押权,但不得为其他法人、组织或自然人提供抵押担保。

用于建设拆迁安置房和农转居公寓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经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设定抵押权,但不得为其他法人、组织或自然人提供抵押担保。

第二十三条 留用地等三类指标用地土地使用权在本村范围内公告并经村民(或股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股民)代表同意,并提供乡(镇、街道)、区政府同意抵押的书面意见后,可以设定抵押权,但不得为其他法人、组织或自然人提供抵押担保。

第二十四条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一方为境外(含港、澳和台)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抵押合同应当经依法公证或者认证,并提供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第二十五条 单宗土地面积大于50亩(含)的房地产项目用地可以申请部分土地抵押(图纸用虚线表示,区块面积不少于20亩,虚线不得穿越批复总平面图的地面建筑物),由抵押双方当事人盖章确认,并共同出具“在抵押权实现时,按单宗地同时进行处置,不得按抵押区块进行分割处置,并就抵押权实现权益已经进行约定”的书面承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萧山、余杭区及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执行,原《关于加强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杭土资籍〔2004〕6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湘政办发〔2004〕26号)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4〕26号 【发布日期】2004-04-30 【生效日期】2004-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

(湘政办发〔2004〕26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省银监局、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军区政治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制订的《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四月三十日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湖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和《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7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坚持政府资助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助学工作在省政府宏观指导下由市州政府统筹,以县市区政府为主,分级负责,落实到校到人。

第三条第三条 助学对象主要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户家庭子女、城乡孤儿、残疾学生以及因突发事件致贫等家庭中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适当兼顾其他困难学生。

第四条第四条 助学的主要方式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根据家庭贫困程度分等级救助。一等助学金:免杂费、书本费并适当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等助学金:免杂费和书本费;三等助学金:免杂费。

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助学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

各市州、县市区要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专项资金。

国家义务教育助学金、免费教科书经费、省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助学金和省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等,主要对有关县市区、乡镇给予补助,全额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鼓励和动员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经常性的助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基金会,“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山区女童助学计划”、“扶残助学活动”等社会公益项目在经常性助学活动中的作用。在全社会动员开展多种多样的“一对一”助学活动,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手拉手”等友爱互助活动。鼓励学校、企业、社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欢迎境内外热心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贫困学生的捐赠资金,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捐赠指定了受益人的,其资金原则上用于所指定的受益人。如过于集中,经捐款方同意,可调剂资助。

第六条第六条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学期资助一次。资助要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各级财政性助学专项资金由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各类社会助学资金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相关部门或单位管理使用。县市区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下达杂费和书本费减免控制人数。各学校根据减免控制人数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组织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实施,造册报上一级中小学受援助学机构。

第七条第七条 建立湖南省经常性助学活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各种形式助学活动项目,研究提供推进措施。经常性助学活动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省教育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各市州、县市区可参照建立相应联席会议制度。

第八条第八条 切实加强经常性助学活动宣传工作。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助学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对利用媒体组织的助学活动减免收费。各级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九条第九条 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每年都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对违反本办法,弄虚作假、挪用助学金等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第十条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湘公通20084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常住人口登记操作办法湘公通20084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