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登记操作试行办法
温州市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登记操作试行办
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和《温州市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完善我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市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规范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登记行为,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电子商务秘书企业”是指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住所托管及商务秘书服务的企业。
第三条 设立电子商务秘书企业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第四条 电子商务秘书企业采取公司制企业法人形式设
立。
第五条 申请设立电子商务秘书企业需配备相应的法律、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第六条 电子商务秘书企业应具有与经营规模相应的合法的固定办公场所。
第七条 电子商务秘书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为“电子商务秘书”。
第八条 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经营范围核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住所托管;代理企业登记、记账、年度报告的申报;为托管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文件的收递、客户接待、来电转接、安排会议等商务秘书服务。
第九条 鼓励电子商务秘书企业在电子商务产业园或电
子商务企业集聚区内登记设立。
第十条 被托管的电子商务企业需符合以下条件:
1、企业经营范围中须包含电子商务经营项目且无办公实体;
2、无不良信用记录;
3、应与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签订住所托管协议。
第十一条 被托管的电子商务企业应以电子商务秘书企
业的住所办理工商登记。营业执照上的住所登记为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的办公地址,由电子商务秘书企业自设编号,以托管1、2、3的方式加注予以区分。
第十二条 以托管形式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设立时需提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工商登记材料外还需提交《办公住所托管使用协议书》及托管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第十三条 电子商务秘书企业对于托管的企业要承担起核对查验责任,保证其注册信息的真实性。
第十四条 被托管的电子商务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书面告知商务秘书企业。
第十五条 电子商务秘书企业要制定企业服务公约,建立服务企业联络人、托管企业档案管理等制度。发现被托管企业出现异常及违法情况,电子商务秘书企业要及时汇报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 对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登记管理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深圳市企业非专利技术出资登记办法(试行)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企业非专利技术出资登
记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号:深市监规〔2010〕12号 [内容纠错]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非专利技术出资登记行为,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深圳市企业非专利技术出资登记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九日
深圳市企业非专利技术出资登记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非专利技术出资登记行为,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投资人以其所有的非专利技术作为出资,投资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被投资公司)的登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非专利技术是指处于未公开、未授予专利权、具有实用价值、所有人采取适当保密措施拥有的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知识、经验和信息的技术方案或技术诀窍,如设计图纸、资料、数据、技术规范、工艺流程、材料配方等。
第四条 非专利技术出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非专利技术载体或表现形式有设计图纸、资料、数据、技术规范、工艺流程、材料配方等;
(二)该非专利技术为投资人所有;
(三)该非专利技术可以用货币评估;
(四)该非专利技术可以依法转让;
(五)以非专利技术出资的,须经非专利技术的全体所有人一致同意;
(六)以非专利技术作为出资的,应当经被投资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第五条 下列情形不适合作为非专利技术出资:
(一)已授予专利权的;
(二)已投资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
(三)已设置担保物权的;
(四)权属不清的。
第六条 以非专利技术出资的,其作价金额应当不高于整体评估值作价出资,并一次到位。以非专利技术出资后,被投资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财产出资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公司设立时,投资人以非专利技术出资的,被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可以按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办理分期缴纳,也可以一次全部缴清。注册资本分期缴纳的,自被投资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应当依法办理该非专利技术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被投资公司应当办理实收资本的变更登记。
公司以非专利技术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依法办理该非专利技术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被投资公司应当办理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的变更登记。
投资人为外国自然人、公司、其他经济组织的,应当取得外商投资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批准证书。
第七条 用作出资的非专利技术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非专利技术出资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后,应当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该非专利技术的评估情况,包括该非专利技术的所有人、评估机构名称、评估基准日、评估报告的文号、评估值等事项。登记机关只收取验资报告,不收取评估报告。
第八条 被投资公司应当在章程中记载非专利技术的评估值、股东协商同意的出资作价金额及出资期限、出资时间。
第九条 以非专利技术出资的,除提交《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非专利技术出资承诺书;
(二)被投资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以非专利技术出资的决议;
(三)非专利技术全体所有人一致同意出资的文件;
(四)非专利技术出资协议(公司尚未成立的,由非专利技术所有人与全体股东签定协议;公司已成立的,由非专利技术所有人与公司签定协议);
第十条 非专利技术出资承诺书的范本见附件。内容主要包括:
(一)该非专利技术为投资人所有;
(二)该非专利技术未授予专利权;
(三)该非专利技术未设置担保物权;
(四)该非专利技术未曾投资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五)该非专利技术全体所有人一致同意;
(六)该非专利技术未交付、未按时交付,或者该非专利技术权利主体存在瑕疵,包括权利主体虚构、权利主体非投资人、权利主体不清晰,或者该非专利技术设置有担保物权的,或者已投资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导致非专利技术出资不实的,被投资公司的该非专利技术投资人以外的其他股东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一条 出资协议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资人的姓名或名称;
(二)被投资公司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
(三)投资人和被投资公司的权利义务;
(四)非专利技术所有权交付的时间、地点、方式;
(五)协议签署的时间、地点;
(六)投资人和被投资公司签名或盖章等。
第十二条 投资人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时交付作为出资的非专利技术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条予以处罚;拒不改正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公司限期办理注册资本、出资期限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予以处罚。
被投资公司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 承担公司非专利技术出资的资产评估、验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由公司登记机关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附件:非专利技术出资承诺书范本 附件
非专利技术出资承诺书范本
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以________的非专利技术作为出资,拟设立________公司(或者增资入股________公司),并就该出资事宜做出以下承诺:
一、该非专利技术为投资人所有;
二、该非专利技术未授予专利权;
三、该非专利技术未设置担保物权;
四、该非专利技术的全体所有人一致同意以非专利技术出资(一致同意的文件另行提交);
五、该非专利技术未曾投资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六、非专利技术未交付、未按时交付,或者该非专利技术权利主体存在瑕疵,包括权利主体虚构、权利主体非投资人、权利主体不清晰,或者该非专利技术设置有担保物权的,或者已投资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导致非专利技术出资不实的,被投资公司的该非专利技术投资人以外的其他股东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全体股东保证以上承诺的内容属实,如有不实,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全体股东签字或盖章:
第三篇:江苏省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操作办法(试行)
江苏省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操作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管理,规范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苏国税发〔2010〕107号、苏地税规〔2010〕5号、苏科政〔2010〕172号、苏经信科技〔2010〕395号)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7362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居民企业。
第二章 研发费的会计科目设置
第三条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支出,应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立“研发费”账户,并根据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设立“研发支出”账户,在“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科目下,根据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四条 “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或“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科目下设三级至六级科目:
(一)根据研发形式设置三级科目
1、自行开发;
2、委托开发;
3、合作开发;
4、集中开发。
(二)研发形式为自行开发和合作开发、集中开发的,应设置四至五级科目:
1、人员人工
(1)工资薪金;
(2)津贴补贴;
(3)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4)其他。
2、直接投入
(1)材料、燃料和动力;
(2)测试手段购置费;
(3)工装及检验费;
(4)仪器设备维护费;
(5)仪器设备租赁费;
(6)其他。
3、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1)仪器设备;
(2)长期待摊费用;
(3)其他。
4、设计费
(1)设计制定费;
(2)其他设计费用。
5、装备调试费
6、无形资产摊销
(1)研发软件;
(2)专利权;
(3)非专利发明(技术);
(4)其他专用技术。
7、其他费用
(1)勘探现场试验费;
(2)研发成果相关费用;
(3)图书资料及翻译费;
(4)其他。
(三)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需要设定六级科目。
第五条 企业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先行根据研发形式设置科目,再根据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三章 研发费归集内容
第六条 人员人工
(一)工资薪金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
(二)津贴补贴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津贴、补贴。
(三)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四)其他
研发人员等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包括:企业为研发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含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为研发人员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费)和公积金补助费,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等。
第七条 直接投入
(一)材料、燃料和动力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半成品、燃料和动力费用。
(二)测试手段购置费
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三)工装及检验费
工艺装备开发制造费,设备调整检验费,试制产品检验费。
(四)仪器设备维护费
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
(五)仪器设备租赁费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六)其他
1、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除仪器、设备外的房屋等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2、其他。
第八条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一)仪器设备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二)长期待摊费用
研发仪器设备改装、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三)其他
1、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
2、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改建、装修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本期摊销额。
第九条 设计费
(一)设计制定费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
(二)其他设计费用
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其它费用。
第十条 装备调试费
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第十一条 无形资产摊销
(一)研发软件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研发软件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二)专利权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利权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三)非专利发明(技术)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非专利发明(技术)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四)其他专用技术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专用技术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第十二条 其他费用
(一)勘探现场试验费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二)研发成果相关费用
研发成果的论证、鉴定、评审、验收费用。
(三)图书资料及翻译费 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四)其他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四章 研发费分配口径及归集依据
第十三条 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按合理方法将实际发生费用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进行分配,并按月编制相应的分配表;涉及多个研发项目的,再按合理方法将研发费分配至各研发项目,并编制相应的分配表。
分配方法应及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因为合理原因确实需要变更的,需报主管税务机关同意。
企业在研发费和生产经营费用间、或各研发项目间划分不清的支出,不得归集进研发费用科目。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提供证明费用实际已经发生的足够、适当的有效凭证。
第五章 研发费会计与税收口径归集对照
第十五条 研发形式为自行开发的研发项目,按表一对应关系将研发费借方发生额分别填入研发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归集表。
表一:
会计归集口径 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见注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填表口径四级科目 五级科目 1)
工资薪金 第2行:工资、薪金 人员人工 津贴补贴 第3行:津贴、补贴 人员人工
人员人工 加班工资、奖金、年第4行:加班工资、奖金、年终
人员人工
终加薪 加薪 其他 —— 人员人工(见注2)
第7行:直接消耗的材料、半成材料、燃料和动力 直接投入
品、燃料和动力费用
第8行: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测试手段购置费 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直接投入
段购置费
第9行:工艺装备开发制造费,直接投入 工装及检验费 设备调整检验费,试制产品检验直接投入
费
第10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仪器设备维护费 直接投入
设备简单维护费
第13行: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直接投入
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其他 —— 直接投入
第13行: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折旧费用与长第14行:研发仪器设备改装、期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 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用
其他 ——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第17行: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设计制定费 设计费
艺规程制定费
设计费 第18行:进行工序、技术规范、其他设计费用 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设计费
其它费用
第21行:工装准备过程中研发装备调试费 —— 装备调试费
活动发生的费用
研发软件 第24行:研发软件 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 专利权 第25行:专利权 无形资产摊销
非专利发明(技术)第26行:非专利发明(技术)无形资产摊销
第27行:许可证、专有技术、其他专用技术 设计和计算方法等专有技术发
生的摊销费
第29行: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勘探现场试验费
场试验费
第31行:研发成果的论证、鉴其他费用(见研发成果相关费用
定、评审、验收费
注3)
第33行:技术图书资料费、资图书资料及翻译费
料翻译费
其他 ——
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
注1:已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费用不得填入研发费加计扣除归集表。
注2:指全年在企业累计工作超过183天的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薪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以及与其任职或受雇的其他支出。
注3:其他费用在高新技术口径归集时,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研发形式为委托开发的研发项目,委托方按表二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表二:
会计归集口径(三级科目)委托开发
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
表口径
按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的该研发项目的费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用支出明细情况按表一进行归集 额(见注4)
注4: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进行高新技术口径的归集。
第十七条 研发形式为合作开发的研发项目,凡符合条件的,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按表三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与合同约定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差额的收付,按表三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表三:
会计归集口径(三级科目)
。。(注5)合作开发(注6)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
表口径
。。。
第34行:合作(集中)开发研发费收付额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
额
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
注5:合作方直接参与研发发生研发费的,按表一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注6:合作方按合同约定实际承担的研发费与直接参与研发发生的研发费存在差额的,差额大于〇为企业支付的费用,用正数表示;差额小于〇为企业收到差额部分,用负数表示。
第十八条 研发形式为集中开发的研发项目,受益集团成员公司可以按照集团公司的分摊表进行分摊,并按表三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第十九条 按“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的研发费可按规定以其实际发生额的50%,在汇算清缴时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填表口径”的研发费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优惠备案时计算研发费比例的依据。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纳税人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
对于因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在财务核算上无法按照本办法规定一一对应归集研发费用的,可在报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建立辅助账归集调整。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纳税起实施。
第四篇:南通市职工代表大会操作办法(试行)
南通市职工代表大会操作办法(试行)
为全面实施《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指导企事业单位依法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特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操作办法。
一、建立制度
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
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企事业单位应当将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列入工作计划,按期实施。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届期制,每届任期与同级工会届期相同,到期应当及时换届。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适合不同职工群体的多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企事业单位工会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会前、会后向上级工会报告制度。
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民主管理,建立职工代表巡查制度。承担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任务。
二、会前准备
1、确定议题
根据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本单位改革发展任务和职工重大切身利益问题确定职工代表大会议题。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由经营者或者工会征求职工意见后提出,经双方协商确定。
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确定后,由工会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做好会议筹备工作。
2、征集提案
工会应围绕职工代表大会议题进行宣传发动、征集提案,并确定提案征集截止日期,指导帮助职工代表提高提案质量。
提案由职工代表在征求和集中所在选区职工意见后提出。提案可以由职工代表个人提出,也可以多名职工代表联名提出。提案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符合格式要求。
工会征集到提案后,应当及时整理分类,送经营者阅处,确定整改落实部门和办结、答复时间。
工会对上次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情况进行总结。提案已被采纳并在实施中产生效益(效能)的,可以建议行政方给予相应的奖励。
3、准备材料
单位行政负责以下材料:(1)行政工作报告;(2)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有关制度、方案(草案)及其说明;(3)上次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提案和集体合同(工资等专项集体合同)履行、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工会负责实施和组织日常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情况的报告。
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制度和方案,应当符合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形成书面材料。起草制定过程中应当事先听取工会、职工的意见。
4、确认代表
工会应当对职工代表条件、产生方法、组成结构等情况进行审查,保证代表具有广泛性和合法性。
5、通知开会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职工代表,告知会议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企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好职工代表工作,保证会议的出席率。
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制度、方案(草案),一般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发至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团(组)组织职工代表充分讨论和征求选区职工意见,提出修改建议;对已经讨论修改成熟的方案修订稿,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6、其它准备
工会于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前一周向上级工会报告会议筹备情况,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指导。
职工代表大会如安排民主评议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议程,应当通知被评议对象准备述职报告,同时印制和准备《评议表》。
职工代表大会如安排审议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有关职能部门应按规定准备相关材料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二、会议期间
1、预备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可以召开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工会委员会召集,工会主席主持,全体职工代表参加。预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听取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筹备情况的报告,通过大会议程。(2)听取关于职工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的报告。(3)确定职工代表大会主持人。
职工人数不多的单位由工会委员会主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主席为主持人。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以工会委员为主,推荐职工代表和担任职工代表的单位负责人参加,建立大会主席团主持大会,并确定一名或若干名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工会主席,也可以是主席团其他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超过主席团组成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2、正式会议
工作人员清点出席本次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人数,并向大会主持人报告。出席会议的职工代表应达到全体职工代表的三分之二方可以召开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一般议程如下:
(1)由大会主持人向大会报告代表出席情况,宣布大会开始。
(2)听取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的有关工作报告,以及对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有关制度、方案的说明和上次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提案和集体合同(工资等专项集体合同)履行、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3)听取工会组织开展日常民主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4)讨论行政、工会的报告和有关制度、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为扩大民主,加强互动,可以安排职工代表咨询、大会发言等议程,可以组织职工旁听。旁听职工的数量和产生方法由工会委员会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5)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问题做出决议。审议通过集体合同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事项,应当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同时必须获得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同意。
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重要事项必须形成书面文件。
(6)选举参加集体协商的职工方代表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小组成员名单。
专门小组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完成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任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集体协商和规章制度、提案和合理化建议、民主监督、安全生产等专门小组。小型企事业单位可以只设立一个综合性的民主管理专门小组。
(7)民主评议和监督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提出工作评价、奖惩等意见和建议。
(8)签订集体合同或工资等专项集体合同。(9)会议小结,宣布大会结束。
三、会后工作
1、传达落实会议精神
职工代表向选区职工传达职工代表大会会议内容和决定事项,报告本人履职情况。
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落实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任务。
公示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企业重要规章制度和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登记的集体合同(工资等专项集体合同)。工会填写《职工代表大会情况报告表》,于职工代表大会闭会一周内报告上级工会备案。
2、组织职工代表活动
工会会同行政方共同组织职工代表检查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提案和集体合同履行、处理、落实情况,及时将意见反馈责任部门,并督促整改。检查巡视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提高参与管理能力。
组织职工代表参加创建和谐企业评估改进行动。
3、处理临时重要事项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联名要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应当及时摸清事由。职工代表所提意见、要求基本合理,工会应当与行政沟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所提问题属于正常的工作问题,应在认真进行整改的同时,共同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推动召开临时职工代表大会;涉及到需要临时解决的其他重要问题,可以由工会委员会召集职工代表团(组)长、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并向职工公示该决定;涉及到需要职工代表评议、评估、测评和听取意见的事项,可以以各代表团(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工会及时汇总结果,并向职工公示。
四、职工代表
1、代表条件(1)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并正常在岗的职工。
(2)关心企业、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办事公道、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参与管理能力。
(3)热心为群众办事,能够真实、准确、全面、理性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群众拥护。
2、代表产生
职工代表应当以分公司(分厂)、车间(科室)、班组为单位设立选区,由职工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职工代表,各选区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参加,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得到选区全体职工总数一半以上赞成票者方可当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可以由下一级职代会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分公司(分厂)、车间(科室)职工直接推选产生。
职工代表应当以普通职工和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主体,中层正职以上管理人员不得超过代表总数的百分之二十。高级管理人员当选职工代表,必须将其名额分配至有关选区,经职工直接选举产生。
工会委员会负责制定职工代表选举方案和选举办法,按公平原则分配代表名额;负责做好宣传组织工作;负责对代表条件、产生程序、结构比例等进行审查,并将职工代表名单在公示栏内公示不少于五个工作日,接受职工监督;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人选及时责成有关选区做出调整。
3、代表人数
职工不足一百人的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不少于三十名;其中职工不足五十人的企业应当召开职工大会,行使职工代表大会职权,也可以通过参加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
职工一百人的企业代表名额为四十名;在此基础上,职工人数每增加一百人,代表名额增加七名。
职工一千人的企业代表名额为一百名;在此基础上职工每增加一千人,代表名额增加二十五名;职工超过五千人的企业,代表名额不少于二百名。
4、代表权利
(1)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享有表达权、选举权和表决权。(2)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职工代表学习、巡视、评议和质询等活动。
(3)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占用工作时间的,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5、代表义务
(1)努力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参与管理的能力。
(2)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管理,真实、准确、全面、理性的代表和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要求,带头执行职代会决议,积极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各项工作,自觉向选区职工述职,接受职工监督。
(3)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6、列席代表
为扩大民主,可以根据需要,由工会会同行政方协商确定职工代表大会列席代表。
列席代表一般为未当选职工代表的本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工会工作人员。
列席代表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可以发表意见,但不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不能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但可以被选为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小组成员。
7、代表管理
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其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职工代表按分公司(分厂)、车间(科室)工会组成代表团(组),参加民主管理活动。
工会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名册,并随时掌握职工代表的情况,在职工代表出现缺额时应及时指导原选区补选。
职工代表退休或与企业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劳务)关系的,其代表资格终止。职工因内退、长病假等原因脱离生产管理岗位,无法正常履行本选区职工代表职责,均不再保留其代表资格。
选区内半数以上职工对职工代表履行职责不满意的,可以向工会提出罢免或撤换该代表的要求。工会委员会经研究同意,应组织原选区职工按照程序进行罢免和撤换,并公示结果。
南通市总工会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第五篇: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办法(试行)
温教计〔2011〕89号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
学校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发局,市局直属各学校、单位:
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的通知〙(浙教办〔2011〕63号),特制定〘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并就有关实施工作通知如下,请认真执行。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总体目标是:对照“基准标准”,对各校办学条件进行分析,科学制定建设规划,依照要求到 2015年和2020年,全市标准化学校比例
—1—
分别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85%和95%。各县(市、区)要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全面贯彻落实“基准标准”,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在城乡中小学的均衡配置,不断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二、成立标准化学校建设组织机构。要求各地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1年9月下旬将相应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报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科学制定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各地要将凡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含完全中学)统一纳入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对照“基准标准”,分析各校办学条件,结合工作目标,科学制定2011年—2020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规划和推进计划,确保“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细化到每个学校、每个项目。要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纳入各地城乡总体规划,并根据常住人口变化、城镇化建设进程、服务半径等因素,落实项目定点和空间,要求各地分别于2011年9月底、12月底将2011年实施计划和建设规划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督导力度。各地要把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今后10年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主动联系发改、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分步分期加以扎实推进。各地在每年安排财政— 2 —
预算、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出让金时,要划拨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优先安排用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工作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开展,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全面检查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督导检查重要内容,并作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督导部门要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对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随机性和过程性督导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限期督促整改,保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开展动员部署和总结表彰。各地要结合教育双十大项目工程,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1年9月下旬将召开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会。要求各地于2011年10月上旬召开相应会议,开展动员部署活动。根据具体进度,分阶段开展各类总结、培训等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树立先进典型,建立常态化表彰奖励机制。每年年初开展一次对上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和奖励活动。
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3—
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办法(试行)
为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好地适应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的通知〙(浙教办〔2011〕6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办法(试行)〙。
一、评估对象
全市办学规模符合评估要求的全日制公民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民工子弟学校)。
2011年前已通过Ⅰ类、Ⅱ类、Ⅲ类标准化学校评估的学校,需按照新的〘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操作指标〙,重新组织复核验收。
二、准备工作与申报程序
1.各校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对照〘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操作指标〙,认真做好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并根据评估要求,积极做好自查自评、台账收集整理等相关准备工作。
2.原则上以法人为单位申报,单法人集团校可以整体申报,多法人集团校按校区申报。
3.经自查自评达到评估要求的学校,于每年3月15日或9月— 4 —
15日前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经审核确认后,于3月底或9月底前向市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
4.学校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时,需递交申请报告、自查自评报告和工作用表各一式2份;各地向市里申报时,需同时上报学校申请材料和县(市、区)的汇总表。
5.学校自查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概况;主要创建工作;对照〘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操作指标〙的逐项自评意见;存在问题和今后整改措施。
三、评估程序
1.市教育局根据各地和学校的申请,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条件的,由市教育局派评估组进行评估。
2.评估组由我市基建、督导、基教、人事、学生、安保、装备、信息中心、师训等处室人员组成。采取实地察看、台账查阅、个别访谈、集体评议等方式进行。
3.评估组在实地评估后,向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反馈初步评估意见;并将评估结果向市教育局报告。
4.根据评估组的反馈意见,各地各校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及时将整改情况向市教育局报告。
5.市教育局对通过评估的学校予以发文命名,并于每年10月底前将评定结果(包括申报审核材料)上报省教育厅备案。
四、认定标准
1.申报学校的46项三级指标均达到〘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操作指标〙要求,认定为评估通过,授予标准化学校
—5—
称号。
2.根据省教育厅的规定,各校可在〘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操作指标〙的C6用地面积、C7建筑面积、C13学校产权、C34绿地面积、C35田径场等5项指标中任选2项降低要求(但不低于评估标准的85%);土地证、房产证办理可放宽至“具有长期使用土地的凭证和校舍建设的立项、竣工验收材料或房屋长期租赁协议”。
3.其他各项指标按照〘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操作指标〙的“评估说明”予以认定。
五、评估奖励
温州市教育局对通过评估的学校,授予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匾牌,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附件
1.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操作指标
2.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工作用表
3.温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县(市、区)汇总表
主题词:标准化学校评估办法通知— 6 —抄送:省教育厅,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2011年9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