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

时间:2019-05-13 17: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

第一篇: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

国家档案局关于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

(1987年7月9日)

------------------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切实地为企业“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素质”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一、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要求

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是继企业全面整顿以后,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整体建设,全面提高管理素质的又一个时机,也是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升级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保证措施。因此,企业升级必须抓好档案管理升级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二、企业档案管理等级划分

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分为三个等级,即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先进(以下简称省级先进)档案管理。

三、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考核内容与等级标准(见附件一)

四、企业档案管理升级的考核评定

1.考核评定工作分工。企业档案管理升级的考核评定,按企业隶属关系进行。地方所属企业的档案管理升级由地方档案管理机关和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考核评定;部属企业的档案管理升级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组织考核评定;计划单列企业由国家档案局组织考核评定;部属企业、计划单列企业申报省级先进档案管理时,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国家档案局分别会同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组织考核评定。有关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对国家一级、二级档案管理考核评定时,需有企业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参加。

2.升级申报工作程序。企业档案管理升级以企业自愿申请为原则。申报工作程序为:企业先按照《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标准》自检合格后,按其隶属关系向主管部门或档案管理机关提出升级申请报告,并填报《企业档案管理升级登记表》(附件二略)。地方企业按隶属关系向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后,报送档案管理机关共同组织考核评定。部属企业和计划单列企业分别向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国家档案局提出申请,在申请省级先进档案管理时,同时抄送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企业档案管理一般要求逐级晋升,但确实具备越级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破格晋升。

3.批准发证。国家一级档案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档案局或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国家档案局批准发证;国家二级档案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档案局或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发证,并报送国家档案局备案;部属企业和计划单列企业申报省级先进档案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批准发证。地方企业申报省级先进档案管理的批准发证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自定。国家一级、二级档案管理的审批工作要有企业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参加。企业档案管理升级的批准发证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国家档案局统一印制国家一级、二级档案管理证书,并定期公布授予国家一级、二级档案管理的企业名单。

4.证书的作用。档案管理等级证书是验证企业档案工作效益和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标志。在企业升级工作中,获得国家一级档案管理证书者,企业在晋升国家二级、一级、特级企业的验收工作中,享受档案管理专项工作免检权;获得国家二级档案管理证书者,企业在晋升国家二级企业验收时,享受档案管理专项工作免检权。获得高于企业等级的档案管理证书时,企业要给予有关部门或人员奖励。档案管理证书低于企业等级时,企业要进行必要的补课。

五、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监督检查

档案管理等级不搞“终身制”。各级档案管理机关、企业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企业的档案管理低于证书等级时,要求企业限期整顿,到期仍不合格者,要上报发证机关降级或吊销其证书。

六、聘任企业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

为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中考核评级质量,并及时掌握工作进程,特设立企业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

1.国家级评审员的条件:

(1)能够正确理解并执行国家关于企业和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

(2)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

(3)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有较丰富的企业档案工作经验;

(4)能够熟练掌握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标准,工作认真负责,秉公办事。

2.国家级评审员的职责:

(1)对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2)参加国家一级、二级企业档案管理的评审工作;

(3)及时向国家档案局反映企业档案工作情况和问题。

3.国家级评审员的聘任:

企业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推荐(推荐登记表见附件三,略),国家档案局审核后聘任。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5至15人;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人数不超过5人;计划单列城市推荐人数不超过3人。推荐人选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任期五年,到期可以续聘。

七、附 则

1.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档案局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2.本办法适用于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交通、邮电、商业、服务、建筑施工等行业可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3.本办法于颁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标准。

附件一:

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标准

等级标准

考核内容

企业档案管理体系

列入企业各项管理

档案工作业务建设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国家一级

(1)已实现企业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

(2)明确有一位厂长(或经理)分工领导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机构适应企业档案工作开展。

(3)档案部门具有大专以上学识水平的人员占档案人员总数的4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20%以上;经过档案专业培训的人员占95%以上。

(1)企业档案工作已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计划管理。

(2)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已列入企业有关的规章制度,列入了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且落实到经济责任制。

(3)文件材料管理、归档的完整、准确、系统有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企业档案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档案的安全、技术保护和库房管理符合国家要求。

(2)案卷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3)档案管理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应用了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并

取得明显效果。档案管理开始试用缩微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管理手段。

(4)归档率达到100%。

(5)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完整率达到98%以上。

(6)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准确率达到100%。

(1)企业档案部门已建设成为本企业档案资料中心,能够进行档案信息的分析和加工整理,有汇编撰写成果。

(2)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基本满足企业各项工作的需要,对于促进企业管理

进步、技术进步和增加经济效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提供利用工作做到了及时、有效和热情主动服务。

提供利用查全率达到98%以上;

提供利用查准率达到99%以上。

国家二级

(1)同国家一级。

(2)同国家一级。

(3)档案部门具有大专以上学识水平的人员占档案人员总数的2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10%以上;经过档案专业培训的人员占85%以上。

同国家一级

企业档案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1)档案安全、技术保护和库房管理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2)案卷质量基本达到国家要求。

(3)档案管理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开始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4)归档率达到98%以上。

(5)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完整率达到95%以上。

(6)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准确率达到100%。

(1)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能够进行一般的加工汇编工作。

(2)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对于促进企业管理进步、技术进步和增加经济效益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提供利用工作做到了及时、有效和热情主动服务。

提供利用查全率达到95%以上;

提供利用查准率达到98%以上。

第二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系统档案管理试行办法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系统档案管理试行办法 作者: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颁布日期:1987-06-05

执行日期:1987-06-0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设银行)系统档案管理,更好地为各项业务工作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档案局有关档案工作的指示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建设银行档案是反映各项工作和业务活动的真实记载,是考查建设银行工作,研究建设银行历史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门事业,各级行必须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实行科学管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和四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各级建设银行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党、政、工、团的文书档案、经济档案、会计档案和声像档案均应由本级行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不得分散保存,以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章 档案管理体制和任务

第四条 各级建设银行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机构。总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在办公室下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其他各级行根据工作量大小要配备专(兼)职的档案人员。

第五条 各级建设银行档案部门受本级行办公室领导,同时受上级行档案部门和同级地方档案管理机关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 各级建设银行应配备政治上可靠、热爱档案工作、熟悉业务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干部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应掌握和熟悉档案管理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 各级建设银行档案部门的主要任务是:

1.指导和督促本行文书部门搞好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2.负责本行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统计工作;

3.负责本行档案资料的调阅和利用工作;

4.按规定期限向当地档案馆办理档案移交工作;

5.组织安排对已经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资料的鉴定、处理工作;

6.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制度,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7.负责对下级行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组织经验交流。

第三章 档案的种类

第八条 各级建设银行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按照其来源、时间、内容和载体的不同,可分为文书档案、经济档案、会计档案和声像档案四大类。

文书档案是指本级行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部门关于银行工作的指示、决定、命令、规定、办法、通知等;

2.上级行、党政机关颁发或转发的通知、指示、制度办法等文件;

3.本级行党组和党委发文、党组会议记录、决定、决议、纪要通知及整党中形成的文件;

4.上级行或本级行召开的行长会议、重要的专业会、电话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领导人讲话、纪录纪要;

5.本级行召开行务会议、办公会议纪录、纪要及地方志、大事记;

6.本级行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正式文件,包括请示、报告、通知、复函、复电以及其他重要文稿;

7.本级行关于机构设置、成立、开业、调整以及改变领导关系的文件、规定及启用印信的文件材料;

8.本级行调整研究工作,综合性报告、专题报告及转发的重要经验材料;

9.本级行工作计划、长远规划、总结、报告、会计决算报表、各种统计年报及编印的资料,刊物、文件汇编;

10.本级行关于人员编制、干部任免、调配、奖惩、职务聘任、劳资、离退休、干部名册、干部统计年报等的文件材料;

11.本级行财产、物资和设备、建房、基建图纸、移交清册等文件材料;

12.本级行关于文书、档案、保密、保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13.本级行有关出国人员的审批及出国考察、学习的重要文件材料;

14.本级行、团委、工会、妇女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

15.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九条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核算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保管清册、销毁清册等。

第十条 声像档案是指以录音、录像以及图片等音像形式记载本行重大活动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

1.本行召开重要会议的声像图片材料;

2.各级党政领导人视察本行工作,接见会议代表及有关人员的声像图片材料;

3.本行涉外活动、洽谈业务的声像图片材料;

4.本行成立新分支机构活动的声像图片材料;

5.本行开办新业务及取得新成果的声像图片材料;

6.本行经办重大建设项目开工、竣工验收、投产和本行领导人在这些单位活动的声像图片材料;

7.本行培训干部、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活动的图片;

8.本行发生的其它重大事件的有关声像图片材料。

第四章 文件的立卷和归档

第十一条 各级建设银行应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案卷应按照文件材料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分类立卷。

第十二条 各级行的文书材料,要坚持由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原则,各立卷单位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承办人在办理完毕后,应及时、全部交本单位立卷人员整理、立卷和归档。

第十三条 各单位立卷人员,应在每年开始前,按照本行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结

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拟定案卷类目,设置临时卷夹,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收集、归卷。

第十四条 归档文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要齐全完整,使立成的案卷能正确地反映本级行各项工作活动,并便于查找和利用;

2.鉴定归档文件资料的保存价值和确定保管期限,立卷时应按照规定将永久、长期、定期保管的文件分类整理立卷;

3.案卷标题要简明、扼要、准确地反映出卷内文件的主要内容,用毛笔或钢笔书写工整,凡属永久、长期保管的案卷,都要填写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并编页号;

4.案卷要按规定要求进行装订,装订线外有领导重要指示的应加宽边;

5.归档的声像材料,应保持清晰、整洁,各种不同载体的声像图片材料应分别保管;

6.每一盘(盒、张)声像图片材料,应标明保管期限,以及所记录的日期、地点、内容、人物等必要的文字说明。

第五章 档案保管期限

第十五条 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长期为16年~50年左右,短期为15年以下(含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以及计划单列市分行永久保管的档案,应按照规定交由省级档案馆接收保管;经办行永久、长期保管的档案应交由当地政府档案馆接收保管;派出机构的档案应交回派出行统一处理。不向档案馆移交的由本级行自行保管、利用。

第十六条 永久保管的档案,是指反映本级行主要业务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科学研究中需要长远利用的档案。主要包括:

1.本行工作中形成的重要文件。如:条例、细则、规定、指示、决议、决定、各种会议的重要文件、工作计划或总结、重要的请示或报告,以及有关机构演变、人员编制、干部任免的文书材料以及声像图片材料。

2.下级行报送的有关方针政策性的和重要问题的请示、报告、总结等文书材料和声像图片材料。

第十七条 长期保管的档案,是指反映本级行基本业务活动,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查考利用的档案。主要包括:

1.本行工作中形成的,在相当长时间内需要查考利用的文书材料以及声像图片材料。

如:各种规定、办法、比较重要的请示、报告、照片、录音磁带、录像带等。

2.上级机关颁发、转发的属于本行主管业务并需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书材料。如:对银行工作的指示、命令、批复等。

3.上级行下发和下级行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第十八条 短期保管的档案,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本行工作需要考察利用的各种文书材料。如:一般业务性来往文书、通知、规定和批复文件。

第十九条 由于各行的职权范围不同,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保存价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鉴定工作时,一定要从本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合理地确定归档文书材料以及声像材料的保管期限。

第二十条 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档案的所属年代的下一年1月1日起计算,长期计划、协议、协定、合同(正本)等有关文件的保管期限则按其有效期满后的下一年1月1日起计算。

第六章 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

第二十一条 各级行文书部门应在第二年的上半年向本行档案部门办理档案移交,交接双方根据移交目录清点、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级行档案部门建立档案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保管、利用及销毁情况进行统计,定期向上级行和同级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要建立健全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库房要坚固、并有防盗、防光、防火、防鼠、防虫、防潮、防尘、防高温等设施。对所接收的案卷,要进行审查、分类、加工整理,并入库妥善保存。

第二十四条 各级行档案部门应不断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和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逐步增置去湿机、复印机、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档案、资料的检索、复制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二十五条 档案部门应建立检查制度,定期对档案保管的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如遇特殊情况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以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十六条 各级行档案部门应编写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重要文件汇编、专题文件汇编,根据需要编制重

第三篇:关于北京市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

关于北京市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

颁布单位:北京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 颁布日期:2004-9-20 文号:京劳服社发[2004]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规范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社保所)接收、转移、管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档案的安全,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根据原劳动部、国家档案局《关于颁发<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劳力字[1992]33号)的规定,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退休人员的依据,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下,由市、区(县)两级劳动服务管理部门(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条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第二章 档案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是负责对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业务部门,应指定专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六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因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或者出国不归者,在社会保险关系自然终止后,其档案材料由社保所存放于专柜集中保管,不得销毁或转移他处。

第七条 社保所档案管理职责:

(一)妥善保管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二)收集、整理退休人员档案材料;

(三)办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手续;

(四)登记退休人员材料变动情况;

(五)负责办理档案的接收、转移工作;

(六)出具与档案材料有关的证明材料;

(七)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第三章 档案的内容

第八条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和分类:

(一)履历材料;

(二)自传材料;

(三)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评定岗位技能和学历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定技能的考绩、审批等材料);

(五)政审材料;

(六)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七)奖励与评选先进、劳模材料,处分、劳教与刑罚材料;

(八)招用、劳动合同、调动、聘用、复员退伍、转业、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出国、退休审批、退职审批等材料;

(九)提供组织参考的材料。

第四章 档案的保管条件

第九条 为确保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绝对安全,各街道(乡镇)社保所必须选择或建立防火、防潮的专门档案库(室),配置档案柜或密集架,档案加面积每千卷不少于20~50平方米,并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施。

第十条 档案库(室)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保持库(室)的清洁和库(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要求:温度14℃~24℃,相对湿度45%~65%,库内不准存放无关物品)。

第十一条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档案库,档案库内严禁吸烟,不得明火进入库房。

第十二条 各街道(乡镇)社保所应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室)、阅档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三室分开。不得在库房内阅档或办公。

第五章 档案接收、管理、保管

第十三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接收档案时,以《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附件1)和企业移交的档案材料分类目录清单为依据,对接收的档案材料进行现场核对,清点无误后由接收人签字。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材料不全的,特别是影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有关审批表,要求企业补齐;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补办的有关审批表,要在办理移交手续时,由企业专门写明缺少材料的原因和具体审批表名称,由企业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由街道(乡镇)社保所将企业出具的补充材料放入本人档案。

第十四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对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后所形成的或接收的档案材料要及时收集、整理立卷,保持档案的完整;档案室的档案要分门别类,科学系统地排列,摆放整齐。档案编号统一采用市技术监督局编发的街道(镇)编码加以序号,档案盒侧面的位置号应采用不干胶粘贴,以便档案流动时变更存放位置。

第十五条 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统一使用A4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复写纸书写。

第十六条 档案卷皮、目录和档案袋的样式、规格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

第十七条 严禁任何人私自保存本人或他人档案,或利用档案材料营私舞弊。对违反规定者,应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光、防盗等工作。

第六章 档案借阅

第十九条 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档案,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材料,需持盖有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公章和查阅人姓名、身份的介绍信,方可办理查阅登记手续。查阅档案的,不得将档案材料带出查阅室。

(二)借阅使用退休人员档案的单位,应派可靠人员到保管单位查阅。档案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借出查阅。如必须借出查阅时,应在介绍信中说明理由,经街道(乡镇)社保所领导批准后履行借用登记手续,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归还。

(三)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对违反者,应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请示街道(乡镇)社保所领导,经批准后才能复制办理并加盖公章。

第七章 档案的转递

第二十条 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含职介或人才中心),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移交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与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列出清单并装订成册;持《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在办理转移社会保险关系手续时,将其档案转移至退休人员户口所在地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企业不存在的,由退休人员本人持市社保中心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通知单,到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后到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签订《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交接书》(附件2),办理移交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与相关材料的手续。

第二十一条 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对户口在本区(县)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与相关材料,分别转移到其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社保所。

第二十二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因户口所在地发生变更,需要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时,须首先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二十三条 退休人员持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开具的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到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档案转移,由转出地的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填写《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在市集中交换时移交转入地区(县)社会化服务机构;转入地区(县)社会化管理机构接收后,向转入地街道(乡镇)社保所移交。

第二十四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其户口在本区内变更的,档案由转出地街道(乡镇)社保所出具同意转移证明,报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再由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向转入地街道(乡镇)社保所移交。

第二十五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户口迁移到外省市的,档案由退休人员迁出地的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保所保管。

第二十六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管理的失业人员,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后,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保所继续管理。

第二十七条 企业移交前死亡的退休人员,其档案由企业保管;注销企业退休人员,在移交前死亡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保管。

第二十八条 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档案由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本人自带;

(二)转出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企业退休人员转移通知书》(附件3)的项目登记,密封包装后封口盖公章;

(三)应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

(四)接收单位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转出单位未收到回执应及时催问,以防丢失。

第八章 证明出具

第二十九条 证明出具工作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不在街道(乡镇)社保所的退休人员,不属于街道(乡镇)社保所出具证明的范围。

第三十条 有关部门规定必须出具的证明,出具的证明内容要严格依据档案材料和基本信息和登记表中的相关记录,而档案材料和基本信息登记中没有相关记录,应由相关部门出具可资证明。

第三十一条 出具证明应真实、准确。证明内容经街道(乡镇)社保所领导审阅后,加盖公章。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试行办法由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夹、档案盒规格的规定》见附件4。

第三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保所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附件1: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见表)

附件2: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交接书

附件3: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转移存根

附件4:关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夹、档案盒规格的规定

附件2:

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交接书

甲方:(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中称)

乙方:(单位名称)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准予乙方的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为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特签订如下交接书。

一、经甲方核准自 年 月起乙方可为 名退休人员(其中退职人员 名)办理转移到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手续(名单附后)。

二、经乙方整理清点于 年 月 日向甲方移交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份 件,各类证明 份(其中人事档案转到其他单位证明 份,人事档案丢失的出具证明的 份,未建人事档案的证明 份)。

三、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按规定继续享受社会保险基金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甲方负责退休人员社会保险事务性工作和人事档案管理等管理服务工作。

四、退休人员在乙方管理期间享受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统筹外负担的相关待遇的(以下简称“统筹项目外待遇”)处理问题,乙方与退休人员签订的协议书中主要承诺了以下内容:

(一)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按规定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基金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

(二)乙方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待遇的处理方案于 年 月经

会议或与退休人员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三)乙方已经以 方式,在 年 月 日前解决了退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外待遇问题。

(四)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其不提出任何统筹项目外待遇的经济要求。

五、本交接书一式三份,双方与市劳动服务各存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区县社会化管理 乙方:(单位公章)

服务机构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3: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转移存根

社保所管理的退休人员 同志,因户口迁移转入 区 街道(乡镇),档案随即转入该区。

年 月 日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转移通知书

编号:

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现在我区 社保所管理的退休人员 同志,因户口迁移转入你区,根据规定,现将该同志档案材料转入你区。请查收。该同志档案 卷 份。

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年 月 日

回执

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你区于 年 月 日转来 同志档案材料 卷 份,于 年 月 日收到。

接收人(签字)盖章 接收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4: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夹、档案盒规格的规定

一、档案硬卷皮

卷面、卷底各一页。

1.卷皮规格:长30厘米,宽21.5厘米;左边设三个装订线眼,眼距(从眼中心算起)8.3厘米;线眼中心距左侧边沿1.5厘米,上下线眼中心距上、下边沿均为5.4厘米。

2.卷面标签:由装订线处向左设“标签”两个,供填写编写、姓名、籍贯用。规格为:上下高6.5厘米,左右长9厘米。两个“标签”距卷面上、下边沿各为6厘米,并与卷面装订线相连接。

3.卷皮材料:一般可采用三百克的单面白纸板加包布面,或只用包边角,也可以用纸裱糊,但不宜过厚,以减轻档案重量。

4.卷皮颜色:应采用浅色,如浅黄、乳黄色等,不要用大红、大绿,或黑、兰、紫等深色。卷面上的字,一律用正红色。

5.卷面项目:“退休人员档案”、“姓名”。

6.字体与距离“退休人员档案”用楷体(72磅),字与卷面上边沿距离为7厘米,“姓名”用大一号宋体,与卷面下边沿相距5.5厘米。

7、卷面里页印“注意事项”:

注意保密,不得遗失,不得让无关人员翻阅。

爱护档案,不要涂沫、勾画及乱加批注。

8、卷面材料不得拆散,不得随意增加或抽出材料。

二、档案盒

1.规格:长31.5厘米,宽22厘米,厚(折叠部分)2厘米。

2.材料质量:可根据条件选用较好的硬牛皮纸。

3.盒面项目“退休人员档案”、制作单位印在下边“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4.盒正面左侧偏上印“档案编号”、中上印“位置号”、中下印库的“排、组、层、号”、字体和字的颜色与档案卷面同。

第四篇: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2014-01-08

浏览次数: 5

来源:

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并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促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根据《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 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关于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信息收集、信用等级评定、评价结果公开与应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指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供公众监督和有关部门、机构及组织应用的环境管理手段。

本办法所称企业环境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环境标准和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企业通过合同等方式委托其他机构或者组织实施的具有环境影响的行为,视为该企业的环境行为。

第三条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应当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

下列企业应当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

(一)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

(三)重污染行业内的企业,重污染行业包括: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16 类行业,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污染严重的行业;

(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的企业;

(五)从事能源、自然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

(六)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

(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八)上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

(九)上一被处以5 万元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挂牌督办的企业;

(十)省级以上环保部门确定的应当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其他企业。

第四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工作。

其他参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管理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规定。

第五条 环保部门应当明确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

第六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应当公开、透明,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列入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企业,应当参加环境信用评价。

鼓励未纳入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企业,自愿申请参加环境信用评价。

参加环境信用评价的企业,以下简称“参评企业”。

第七条 环保部门和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构建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第八条 环保部门应当记录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建设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

第九条 环保部门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不得向参评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条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章 评价指标和等级

第十一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内容,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四个方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试行)》附后。

第十二条 企业的环境信用,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红牌表示。

第十三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采取评分方式。

环保部门根据参评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按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得出参评企业的评分结果,确定参评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

评定环保诚信企业,按照前款和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对遵守环保法规标准并且各项评价指标均获得满分,同时还自愿开展下列两种以上活动,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参评企业,可以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

(一)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与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自愿与环保部门签订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并取得协议约定的减排效果的;

(二)自愿申请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的;

(三)自愿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认证的;

(四)根据环境保护部为规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行为而制定的国家标准,即《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 617—2011),全面、完整地主动公开企业环境信息的;

(五)主动加强与所在社区和相关环保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就企业的建设项目和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并取得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果的;

(六)自愿选择遵守环保法规标准的原材料供货商,优先选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倡导绿色采购的;

(七)主动举办或者积极参与环保知识宣传等环保公益活动的;

(八)主动采用国际组织或者其他国家先进的环境标准与环保实践惯例的;

(九)自愿实施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其他活动的。

第十五条 在上一,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

(一)因为环境违法构成环境犯罪的;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按规定通过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

(三)建设项目环保设施未建成、环保措施未落实、未通过竣工环保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四)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

(六)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水污染物,或者通过私设旁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七)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或者向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

(八)环境违法行为造成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的;

(九)环境违法行为对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

(十)违法从事自然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开发建设活动,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

(十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

(十二)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整改逾期未完成的;

(十三)以暴力、威胁等方式拒绝、阻挠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检查的;

(十四)违反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对重污染天气响应不力的。

第十六条 被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或者连续两年被评定为环保警示企业的,两年之内不得被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

第三章 评价信息来源

第十七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应当以环保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监督性监测、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核查,以及履行监管职责的其他活动制作或者获取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为基础。

省级环保部门可以对用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数据来源和采集频次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

第十八条环保部门在评价企业环境信用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企业自行监测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数据。

公众、社会组织以及媒体提供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经核实后可以作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依据。

环保部门可以要求参评企业协助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企业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等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方面的信息,该信息经核实后可以作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依据。

第十九条 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环保部门,可以向有关发展改革部门查询和调取参评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向有关银行业监管机构查询和调取参评企业申请和获取信贷资金方面的信息。

第四章 评价程序

第二十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周期原则上为一年,评价期间原则上为上一。评价结果反映企业上一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环境信用状况。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原则上应当在每年4 月底前完成。

省级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周期、评价期间和完成时限作出调整。

第二十一条 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环保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确定纳入本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企业名单,并通过本部门政府网站公布,同时报送上级环保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环保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就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提出初评意见。

初评意见应当及时反馈参评企业,并通过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15天。

第二十三条 有关企业对初评意见有异议的,应当在初评意见公示期满前,向发布公示的环保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逾期未反馈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 公众、环保团体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初评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满前,向发布公示的环保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

第二十五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对初评意见的异议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告知异议人。

复核需要现场核查、监测或者鉴定的,所需时间不计入复核期间。

第二十六条 企业、公众、环保团体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初评意见提出异议,环保部门对异议人的告知,可以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方式。

第五章 评价结果公开与共享

第二十七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或者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开发布评价结果。

第二十八条 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或者环保警示企业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环保部门应当将其信用等级下调一级,并向社会公布。

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或者环保警示企业出现第十五条所列“一票否决”情形的,环保部门应当将其信用等级直接降为环保不良企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公布后,环保警示企业或者环保不良企业主动改善环境行为、实施有效整改的,可向环保部门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要求在其环境行为信息记录中,补充其整改信息。

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企业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核实。

对经核实的整改信息,环保部门应当将其记录在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管理系统中,并在核实后的三个月内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在环保部门和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纳入本地区社会信用信息公共平台。

第三十一条 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环保部门,应当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给以下部门或者机构:

(一)同级发展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商务、人民银行等有关主管部门;

(二)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

(三)监察机关及其他有关机构;

(四)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

前款所列部门或者机构,可以结合工作职责,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中,充分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并向环保部门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

第六章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守信激励机制。

对环保诚信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性措施:

(一)对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予以积极支持;

(二)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或者其他资金补助;

(三)优先安排环保科技项目立项;

(四)新建项目需要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时,纳入调剂顺序并予以优先安排;

(五)建议财政等有关部门在确定和调整政府采购名录时,将其产品或者服务优先纳入名录;

(六)环保部门在组织有关评优评奖活动中,优先授予其有关荣誉称号;

(七)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积极的信贷支持;

(八)建议保险机构予以优惠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九)将环保诚信企业名单推荐给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并建议授予环保诚信企业及其负责人有关荣誉称号;

(十)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其他激励性措施。

第三十三条 引导环保良好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

环保良好企业应当保持其良好环境行为,并逐步改进其内部环境管理。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鼓励环保良好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引导其积极开展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活动,推动其向环保诚信企业目标努力。

第三十四条 对环保警示企业实行严格管理。

对环保警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约束性措施:

(一)责令企业按季度向组织实施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和直接对该企业实施日常环境监管的环保部门,书面报告信用评价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从严审查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申请事项;

(三)加大执法监察频次;

(四)从严审批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申请;

(五)环保部门在组织有关评优评奖活动中,暂停授予其有关荣誉称号;

(六)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贷款条件;

(七)建议保险机构适度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八)将环保警示企业名单通报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建议对环保警示企业及其负责人暂停授予先进企业或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九)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其他约束性措施。

第三十五条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失信惩戒机制。

对环保不良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惩戒性措施:

(一)责令其向社会公布改善环境行为的计划或者承诺,按季度向实施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和直接对该企业实施日常环境监管的环保部门,书面报告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改善环境行为的计划或者承诺的内容,应当包括加强内部环境管理,整改失信行为,增加自行监测频次,加大环保投资,落实环保责任人等具体措施及完成时限。

(二)结合其环境失信行为的类别和具体情节,从严审查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申请事项;

(三)加大执法监察频次;

(四)暂停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五)建议财政等有关部门在确定和调整政府采购名录时,取消其产品或者服务;

(六)环保部门在组织有关评优评奖活动中,不得授予其有关荣誉称号;

(七)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审慎授信,在其环境信用等级提升之前,不予新增贷款,并视情况逐步压缩贷款,直至退出贷款;

(八)建议保险机构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九)将环保不良企业名单通报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建议对环保不良企业及其负责人不得授予先进企业或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十)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其他惩戒性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有关地方环保部门已经制定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继续适用。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缙云县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规定(试行)

缙云县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

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缙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00八年七月 1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3 第二章 管理体制与职责...................................................3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档案的范围、收集与移交.......................................4 档案管理............................................................8 档案利用...........................................................10 企业变动时档案的处理.........................................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管档案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是指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及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保存与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非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第四条 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经济利益、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档案具有依法管理、保护、使用的义务和权利。任何个人不得将安全生产档案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二章 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五条 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档案工作的领导,明确一位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生产档案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档案工作所需必要条件。

第六条 企业应设置专用安全生产档案室,配备具有安全生产及档案专业知识的专(兼)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并对下属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第七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第八条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职责

(一)凡是在企业生产及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与安全关联性文件材料都应按规定收集齐全,整理归档。

(二)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各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分级管理作出规定。

(三)企业办公室负责收集企业领导在企业安全管理和参加重大安全生产活动 中形成的材料。

(四)安全生产档案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协助本企业各职能部门对收集的安全关联归档材料的完整程度、准确性以及保存价值进行审核。

第三章 档案的范围、收集与移交

第九条 安全生产档案范围一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企业安全组织方面的内容。

1.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证书; 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证书;

3.分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的任命文件及其资格证书; 4.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任命文件; 5.企业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6.其他与安全组织方面有关的内容。

(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计划、总结方面的内容。

1.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2.企业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3.企业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安全检查制度; 5.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6.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7.安全奖惩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10.设备管理制度;

11.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2.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制度; 13.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14.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5.各工种、岗位或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6.各类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实施、修订及作废的文件; 17.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通知及执行情况汇报、记录; 18.企业上报的各种安全生产方面的计划、总结、报告等材料; 19.其他与安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监督执法检查方面的内容。

1.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所发的安全生产责令整改指令书、停产整顿通知书等各类执法文书;

2.企业落实执行各类文书所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及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报告及记录;

3.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方面的其他文件、文书和记录。

(四)安全检查方面的内容。

1.日常检查记录及处理情况记录;

2.月度、季度及检查记录及处理情况记录; 3.安全生产检查存在问题整改通知书及整改情况记录; 4.各专项安全检查的计划安排、检查记录及处理情况; 5.各项检查的总结汇报材料; 6.其他与安全检查相关的材料。

(五)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内容。

1.企业安全培训计划;

2.企业主要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安全培训的记录;

3.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及教育培训记录; 5.换岗教育培训记录;

6.日常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及总结; 7.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及总结。

(六)安全投入方面的内容。

1.全年安全投入的计划及专项安全投入计划; 2.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投入的情况记录; 3.隐患整改方面的投入记录; 4.防护用品方面的投入记录;

5.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方面的投入记录;

6.安全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安全代理方面的投入; 7.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投入。

(七)工伤保险方面的内容。

1.参加工伤保险员工的名单;

2.企业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的凭证或单据;

3.发生工伤的员工获得工伤保险理赔的凭证或单据; 4.其他与工伤保险相关的文件、凭证或单据。

(八)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内容。

1.企业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种类; 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的预防措施情况; 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定期检测检验报告;

4.接触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的员工及其身体检查情况; 5.企业内确诊为职业病的员工情况及其身体检查、治疗记录; 6.其他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文件、材料。

(九)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内容。

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执行情况的记录; 2.各类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3.员工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记录; 4.其他与劳动防护用品有关的文件、材料。

(十)“三同时”管理方面的内容。

1.有关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方面“三同时”项目的文件、材料; 2.“三同时”项目的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3.“三同时”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 4.其他与“三同时”项目相关的文件、资料。

(十一)安全防护设备(含劳动卫生设备,下同)方面的内容。1.各类安全防护设备的种类及型号等基本情况资料; 2.各类安全防护设备管理部门及设备运行情况记录; 3.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记录;

4.应急救援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型号及管理部门、状况等记录; 5.其他与安全防护设备相关的文件、资料和记录。

(十二)用电管理方面的内容。

1.企业用电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记录; 2.配电室运行状况记录; 3.临时用电申请及拆除记录; 4.配电箱等用电设施运行状况记录。

(十三)特种设备方面的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十四)事故调查处理方面的内容。

1.发生事故情况经过介绍;

2.事故调查组成人员名单及事故调查的相关会议记录; 3.事故调查收集各类证据; 4.事故分析会记录;

5.关于事故的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和防护措施的相关决定文件; 6.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的文件; 7.企业月度事故报表;

8.其他与事故相关的文件、材料。

(十五)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

第十条 收集与移交的基本要求

(一)归档材料须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种文件、规章制度、技术资料、原始记录、图片、图纸等资料。

(二)归档材料应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反映企业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

(三)归档材料应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标准和要求,进行整理、编目。

(四)用纸、用笔标准(不用铅笔、圆珠笔),字迹清晰。

(五)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应与内容相同的纸质文件同时归档。

第十一条 归档时间

(一)基础建设、物料购置与处理、产品生产等活动中形成的与安全相关联材料,在项目结束后整理归档;

(二)企业及企业各部门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可以按每月、每季或年归档,也可按项目或活动归档;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有关归档材料的审核。

第十三条 安全生产档案工作人员应对各部门送交的各类安全生产档案认真检查。检查合格后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册(一式两份)和检查记录上签字,正式履行交接手续。接收电子安全生产档案时,应在相应设备、环境上检查其真实有效性,并确定其与内容相同的纸质安全生产档案的一致性,然后办理交接手续。

第四章 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整理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类目。安全生产档案类目设置要层次分明,概念明确,案卷排列应反映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分类体系,便于科学管理与利用。

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按档案的范围宜设置以下类别:

(一)安全组织

(二)安全规章制度

(三)监督执法检查

(四)安全检查

(五)教育培训

(六)安全投入

(七)工伤保险

(八)职业病防治

(九)劳动防护用品

(十)“三同时”管理

(十一)安全防护设备管理

(十二)安全用电管理

(十三)特种设备管理

(十四)事故管理

第十五条 特殊载体安全生产档案(录像带、照片、磁盘等)可按载体形式、所反映问题或形成时间进行分类编目。

第十六条 特殊载体安全生产档案要遵照有关照片、声像、电子档案的标准,按其载体形式分别保存,并注明与相关纸质档案的互见号。

第十七条 企业应配置保存安全生产档案的专用柜屉和保护设备,采取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档案安全。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安全生产档案要及时进行修补和复制。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16-5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

第十九条 企业对保管到期的安全生产档案应进行鉴定。鉴定工作由企业负责人、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档案工作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档案鉴定小组对经过鉴定后已失去保存价值的安全生产档案,应写出鉴定报告并编制销毁清册,报主管负责人审批。销毁安全生产档案时必须履行严格的签字手续,由两人以上监销,销毁清册应长期保存。

第二十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档案统计工作制度,并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第二十一条 安全生产档案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办理完安全生产档案移交手续后方可离岗。

第五章 档案利用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的借阅制度。借阅、复制有密级的安全生产档案,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和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利用中,要处理好安全生产档案保密和利用的关系,既要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又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档案的指导、借鉴等积极作用。

第二十四条 企业在提供、利用、公布安全生产档案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接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第六章 企业变动时档案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资产与产权变动时安全生产档案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善后工作。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做好资产与产权变动中安全生产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其安全生产档案由接收单位或原主办单位保存。

第二十八条 被兼并或整合的企业,其安全生产档案归属于兼并企业或整合后新成立的企业,由兼并方或新成立的企业统一管理。

下载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随着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已从传统的纸质化向信息化发展,物资企业必须重新认识档案管理的作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企业档案管理技巧

    一、什么是档案管理■档案的收集、鉴定■档案的整理、保管■档案的统计及利用 二、档案归档的方法 ■电子档案管理技巧及环境要求 ■文书类档案环境要求及分类技巧保存方......

    企业档案管理自查报告

    企业档案管理自查报告 导语:深入贯彻执行公司总部的文件精神,加强措施,加大力度,努力改进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力争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下面由小编为您......

    浅析企业档案管理如何与时俱进

    浅析企业档案管理如何与时俱进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发展,企业档案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然而,当前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分类

    这个是比较全面的档案管理分类方法 企业档案管理分类设置十个一级类目,即: 1、党群工作档案管理分类; 2、行政档案管理分类; A、行政事务 B、安全保卫 C、人事管理 D、公关接待......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

    论文摘要: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人事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合理调配使用人力资源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新时代、新世纪的企业变革使它面临新的......

    企业档案管理(五篇范文)

    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加强对员工成长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促进员工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室在档案管理处的领导和兄弟科室的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强化职工思想教育,为了全面完成与档案管理处签订的各项工作目标,我们主要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