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直属垦区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中央直属垦区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直属垦区企业(含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应当由企业提出申请,按财务隶属关系上报,经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三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由企业的财务、资产管理、计划统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清产核资临时办事机构,负责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制定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按照清产核资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资产清查、价值重估等各项工作。
(四)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
(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企业公章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
(六)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调整账务;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和清产核资发现的问题,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
清产核资工作主要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报表编制、结果申报、账务处理、完善制度等项内容。
第五条
账务清理是指企业按照清产核资基准日前执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 记录的全面核对与清理。包括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与清理,明细账与备查账簿、固定资产卡片及台账等辅助账簿的核对与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应按原形成渠道还原到各资产科目。
在账务清理中,企业要将对内或者对外担保情况和司法诉讼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对技术性会计差错,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自行调整账务。
第六条
资产清查是指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
(一)流动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和存货等。
1、现金清查,主要是盘查库存现金实有数额;现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现金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账款是否相符等等。
2、银行存款清查,主要是核实企业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该企业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应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3、其他货币资金清查,主要是核实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等。按其他货币资金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户逐一进行核实。
4、应收及预付款项清查,主要是核实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家庭农场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等。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均应与对方逐一核对,以双方一致认定的金额记账。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长期拖欠的款项,要查明原因,积极催收;对经确认难以收回的款项,应当明确责任,做好相关取证工作。
应认真清理职工个人借款,并限期收回。
5、短期投资清查,主要是核实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其他短期投资。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并与明细账余额进行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6、存货清查,主要是清点核实原材料、农用材料、幼畜及育肥畜、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以及在途、外存、外借、委托加工的物资(商品)等。应盘查各项存货的数量;确定存货的盘盈盘亏,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长期投资清查的内容包括:企业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资产投资形成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对按股份或者资本份额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长期投资,一般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清查;没有实际控制权的,按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的核算方式进行清查。将长期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有法律效力的批准文件等进行核实,并对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股权比例、分红等项内容予以确认。
对长期债权投资要分别清查长期债券投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债权投资、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债权投资和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债权投资等。详细核 实其原始成本和各期损益计算的准确性。
(三)固定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林木资产、产畜及役畜、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1、核对固定资产实有数量,要求做到以账查物、以物对账,落实盘盈盘亏情况;认真清理已提足折旧的、待报废的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损失等。
2、对租赁的固定资产,属于经营性租赁的,由出租方负责清查,没有登记入账的租赁资产要将清查结果与承租方进行核对,并登记入账;属于融资性租赁的,由承租方负责清查,没有登记入账的租赁资产要将清查结果与出租方进行核对,并登记入账。
3、对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购入的资产,应认真清理收回或者补办资产转让、购入手续。
4、经过清查的各项固定资产,要根据用途(指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和使用情况(指在用、未使用或不需用等)逐一进行重新登记,建立健全实物账卡;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购建日期、使用时间、技术状态和主要参数等,按调剂(其价值转入受拨单位)、出售和待报废等形式提出处理意见。
(四)在建工程清查的内容包括:在建或停缓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完工未交付使用(含试车)的、交付使用未办理竣工验收的和长期挂账但实际已经停工报废的项目等。
在建工程的清查应由建设单位负责,按项目逐一进行清查,逐项登记开工时间、项目性质、投资来源、投资总额、实 际支出、实际完工进度、完工时间和管理状况等项内容。对在建工程的毁损报废情况,要详细说明原因、提供符合规定的证明材料。
在建工程凡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均应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工程物资清查比照存货清查方式组织实施。
(五)无形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已入账的各项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及土地使用权等。对无形资产的清查应进行全面盘点,确定其真实价值及完整内容,核实权属证明材料,检查实际摊销情况。
(六)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及特准储备物资等。要逐一清理,认真核查摊销余额及摊销情况。
(七)账外资产清查是指对尚未登记入账资产的清查,主要包括各项盘盈资产、农业基础设施和林木资产等。对账外资产要进行全面清理,确定实物数量,核实权属情况。
第七条
企业对查出的各种账外资产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应按清产核资要求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应将实物盘点与核实账务相结合,资产清理和负债核查与所有者权益相结合;在盘点过程中要以账对物、以物核账,逐一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第八条
负债清查是指企业对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
(一)流动负债清查的内容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应付福利费等。
1、短期借款清查,要与银行等债权人核对账目,按双方 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2、应付及预收款项清查,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和其他应付款等项。要在账务清理的基础上,与对方核对往来明细账,按双方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应付工资应落实到人;实行工效挂钩等企业计提的效益工资,应查明计提依据和相关的批准文件。
3、预提费用清查,包括预提租金、保险金、借款利息、修理费用等项。核实计提账目是否真实、合理(列明受益对象、受益期限等)。
4、应付福利费清查,要核实福利费的计提及使用情况是否合理,超支挂账的,应查明原因,明确整改措施。
(二)长期负债清查的内容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1、长期借款的清查,要与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债权单位核对,查明本金和应计利息,按双方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2、长期应付款的清查,应与债权单位核对,核对明细账簿记录,按双方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第九条
企业清查出的账外资产,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并登记入账。
盘盈资产,一般按现行市价法计价入账;流动性不大的资产,亦可采用重置成本法。账外农业基础设施、林木资产的计价入账,按价值重估资产办理。
第十条
资产价值重估,是对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林木资产的重新估价。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堤坝、水库、干渠、支渠、机井、水泥晒场、飞机跑道(停机坪)、通讯线路、输变电线路、排灌站、养殖池等;林木资产是指经济林、防护林、用材林。
资产价值重估必须具有合理的证据。农业基础设施价值重估,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成新率按使用年限法计算。林木资产价值重估,可以根据不同种类林木,分别采用重置成本法、市场价格法、收益法等计价方法。
第十一条
企业对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应当逐项进行认真清理、核对,取得足以说明损失事实的合法证据。
(一)清产核资清理出的各项资产损失,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3]233号)的规定进行确认和管理。
企业财产损失的合法证据包括:
1、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企业收集到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行政部门、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1)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2)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3)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4)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5)政府部门的文件;
(6)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7)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8)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2、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对 企业的某项经济事项发表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
3、特定经济行为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本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对涉及财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帐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
(1)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2)资产盘点表;
(3)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4)企业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
(5)企业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6)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说明。
对取得的各项相关证据和资料,应当认真甄别各项证明材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二)对难以取得外部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款项、不良长期投资损失和其他损失等,如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已毁损报废,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
(三)在清产核资中,要严格区分内部往来、内部关联交易的损失情况。在上报企业资产损失时,作为投资方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母公司不得重复确认损失。
第十二条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是在完成清产核资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工作阶段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和分析,编制反映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财务状况、清查结果和资金核实申报等的报告文件。
(一)在账务清理、资产清查阶段,必须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的记录工作,并根据记录分别填制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是企业开展资产清查的工作底稿,可根据工作需要由企业自行设计。
(二)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分为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和清产核资损溢分项明细表。
1、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是反映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账务清理表、资产负债清查情况表、资产负债清查情况分析表、资金核实申报总表、企业基本情况表。
2、清产核资损溢分项明细表,是资产负债清查情况表、资产负债清查情况分析表和资金核实申报总表的分项明细表。具体分为资产清查分项明细表、价值重估分项明细表、社会性固定资产分项明细表、企业预计损失情况表(按《企业会计制度》)等四类。
(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制工作,要明确分工,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内部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并依次装订成册,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
(四)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另行下发。
第十三条
企业对清产核资的结果,应当区别情况,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按财务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反映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清产核资基准日、范围、内容、结果,以及清产核资发现的重大问题、处理改进 意见等文字材料。
(二)清产核资报表及相关材料。相关材料应当单独汇编成册,并附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合法的证明材料。
(三)股份制企业,应当附送经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同意对清产核资损溢进行处理的书面证明材料。
(四)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
(五)其他备查材料。
第十四条
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经农业部、兵团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经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后,由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
企业依据财政部的批复文件,及时调整会计账务,并将调账结果在3个月内按财务隶属关系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一)企业“按原制度清查的财产损失”和“按新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的财务处理,按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财企[2002]310号)执行。
(二)企业“按原制度清查的财产损失”和“按新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的会计处理,按财政部《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31号)执行。
(三)农业基础设施和林木资产价值重估增值的权益方记入资本公积。
(四)转出的社会性固定资产净值,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经营资质条件对净资产有明确要求的企业按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 度〉有关财务处里的通知》(财企[2002]310号)执行。
(五)股份制企业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若以核减权益方式处理的,应由企业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共同承担;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按股权比例核减各自权益,则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自行消化。
第十六条
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应当进行全面总结。对清产核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形成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一)根据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及资产管理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完善会计凭证审核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各级次的财务监督,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三)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对企业担保、委托贷款、证券及期货投资等事项,要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办法,加强担保及委托资金的管理与控制。
(四)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将本企业投资、经营、财务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出资人、董事会和股东披露,使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逐步规范化。
(五)对经批复同意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和实 物资产损失,要严格管理,实行账销案存管理办法。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六)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理出的各项长期积压的存货,以及各种未使用、剩余、闲置或因技术落后淘汰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应组织力量进行处置,积极变现或者收回残值。
(七)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理出的各项账外资产及负债、对经批准同意入账的各项盘盈资产及负债等,应当及时纳入企业日常资产及财务管理的范围。
(八)对所属各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对确已资不抵债不能持续经营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关闭破产等改革措施,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资产营运效益。
第十七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清查出来的问题应当及时申报,不得瞒报、虚报。
第十八条
企业的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及重大财产损失问题,应当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清产核资工作档案。清产核资各种工作底稿、各项证明材料原件等会计基础材料应装订成册,按规定存档。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为摸清中央企业“家底”,核实中央企业资产质量,推动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做好企业业绩考核、绩效评价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工作,我委决定从2003年9月起,有步骤地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现将《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执行和落实,并将工作中有关情况和问题及时上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三年九月二日
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为了适应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摸清中央企业“家底”,核实中央企业资产质量,为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做好企业业绩考核、绩效评价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工作创造条件,国资委决定从2003年9月起分期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一、清产核资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中央企业“家底”,如实暴露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促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全面清查核实中央企业各项资产损失情况,并根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进行处理,促进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创造条件。
(三)通过对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核实事业单位资产、权益等状况,规范中央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促进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实力。
(四)全面清查核实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各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规范境外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促进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清产核资工作安排
为配合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从2003年9月分批开始,分别用5个月时间完成清产核资主体工作任务,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结束。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2003年6~8月)。在对中央企业进行调查排队基础上,提出中央企业分批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制订《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并下发工作文件、报表和工作软件。
(二)工作部署(2003年9月初)。对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工作部署,明确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落实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各中央企业明确或建立相应的组织或办事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三)业务培训(2003年9月)。计划组织2期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培训班,培训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人员,具体讲解清产核资工作政策、制度和办法及清产核资报表和软件。
(四)组织实施。分批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账务清理、资产清查、数据汇总上报等主体工作任务,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结束。
三、清产核资清查时间点
为了保证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国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总体安排,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将采取分期分批方式组织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2002年前已申请执行或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中央企业,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有关工作要求,做好有关资金核实工作,直接向国资委申报资产损失处理,可不再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申请2003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主体工作时间为2003年9-12月,资产清查时间点为2002年12月31日,全部工作于2004年3月底结束。
(三)申请在2004年或2005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主体工作时间为2004年1-6月,资产清查时间点为2003年12月31日,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底结束。
(四)总公司设在港澳地区的中资企业和其他特殊情况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另行商定。
四、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一)账务清理。指以清产核资资产清查点为基准对企业母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各类帐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企业内部资金往来和借款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二)资产清查。指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及企业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核对。
(三)价值重估。指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四)损溢认定。指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并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预计损失进行确认。
(五)资金核实。指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六)完善制度。指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后,认真分析在资产及财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计划,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清产核资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五、清产核资工作组织领导
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由国资委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有关清产核资的重大问题由国资委研究决定。各中央企业具体组织所属企业、单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一)国资委负责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部署,制定清产核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对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及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核查。
(二)中央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并指定内部有关机构或成立临时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三)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境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要按照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实施按其财务隶属关系组织进行。
六、清产核资工作要求
为确保清产核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中央企业应遵循以下工作要求:
(一)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应认真执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等制度规定(另行下发),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真实、可靠。
(二)中央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暴露存在问题。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均应按有关要求取得合法证据或具有法定效力的经济鉴证材料,不得虚报、瞒报。
(三)中央企业对清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应认真清理、分类排队、查明原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四)中央企业经批准财务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及实物资产损失,要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认真加强有关管理工作,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继续进行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中央企业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如实反映企业所属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资不抵债难以持续经营的,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分类排队,依法予以合并、歇业、撤销、出售和破产,加快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提高国有资本总体运营效益。
(六)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上报企业清产核资审计报告。
(七)中央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及时将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工作组织和意见或建议,通过简报、情况反映、专题报告或阶段工作总结等形式报送国资委(统计评价局)。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2008-01-21 14:41:40)
标签:杂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1号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李荣融
二OO三年九月九日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清产核资的范围
第三章 清产核资的内容
第四章 清产核资的程序
第五章 清产核资的组织
第六章 清产核资的要求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完善企业基础管理,为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企业经营绩效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依据,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
资人职责的企业及其子企业或分支机构的清产核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企业清产核资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内容。
第五条 企业清产核资清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
第六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章 清产核资的范围
第七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企业进行清产核资:
(一)企业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超过所有者权益,或者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账实严重不符的;
(二)企业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重大、紧急情况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造成严重资产损失的;
(三)企业账务出现严重异常情况,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四)其他应当进行清产核资的情形。
第八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进行清产核资的,由企业提出申请,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一)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
(二)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
(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特定经济行为必须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
返 回
第三章 清产核资的内容
第九条 账务清理是指对企业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企业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保证企业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促进企业账务的全面、准确和真实。
第十条 资产清查是指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在资产清查中把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结合起来,把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及做好企业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
企业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按照清产核资要求进行分类排队,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价值重估是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企业在以前清产核资中已经进行资产价值重估或者因特定经济行为需要已经进行资产评估的,可以不再进行价值重估。
第十二条 损溢认定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企业资产损失认定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资金核实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第十四条 企业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经重新核定后,应当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及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数。第四章 清产核资的程序
第十五条 企业清产核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提出申请;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复同意立项;
(三)企业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
(四)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
(五)企业上报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及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报告;
(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损溢进行认定,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七)企业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批复调账;
(八)企业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
(九)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发生控股权转移等产权重大变动需要开展清产核资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并负责委托社会中介机构。
第十七条 子企业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发生控股权转移等重大产权变动的,可以由所出资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有关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的处理,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
第十八条 企业清产核资申请报告应当说明清产核资的原因、范围、组织和步骤及工作基准日。
对企业提出的清产核资申请,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核,经同意后批复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第十九条 企业实施清产核资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指定内设的财务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或者多个部门组成的清产核资临时办事机构,统称为清产核资机构,负责具体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制定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实施方案;
(三)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
(四)按照清产核资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五)向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公章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
第二十条 企业清产核资实施方案以及所聘社会中介机构的名单和资质情况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反映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清产核资的工作基准日、范围、内容、结果,以及基准日资产及财务状况;
(二)按规定表式和软件填报的清产核资报表及相关材料;
(三)需申报处理的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等情况,相关材料应当单独汇编成册,并附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四)子企业是股份制企业的,还应当附送经该企业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同意对清产核资损溢进行处理的书面证明材料;
(五)社会中介机构根据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出具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
(六)其他需提供的备查材料。
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收到企业报送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后,应当进行认真核实,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的批复文件。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清产核资批复文件,对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并将账务处理结果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四条 企业在接到清产核资的批复30个工作日内,应当到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办理相应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涉及企业注册资本变动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返 回
第五章 清产核资的组织
第二十五条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按照统一规范、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交办的企业清产核资组织工作。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企业清产核资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国企业清产核资规章、制度和办法;
(二)负责所出资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负责对所出资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进行认定,并对企业占用的国有资本进行核实;
(四)指导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开展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第二十八条 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企业清产核资中履行下列监管职责:
(一)依据国家有关清产核资规章、制度、办法和规定的工作程序,负责本级人民政府所出资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出资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进行认定,并对企业占用的国有资本进行核实;
(三)指导下一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开展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四)向上一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第二十九条 企业清产核资机构负责组织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向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相关资料,根据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清产核资批复组织企业本部及子企业进行调账。
第三十条 企业投资设立的各类多元投资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由实际控股或协议主管的上级企业负责组织,并将有关清产核资结果及时通知其他有关各方。
返 回
第六章 清产核资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企业清产核资的组织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对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的审核和资产损失的认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严格把关,依法办事,严肃工作纪律。
第三十二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企业清产核资情况及相关社会中介机构清产核资审计情况进行监督,对社会中介机构所出具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检查。
第三十三条 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应当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通过核实“家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便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第三十四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存在问题,清查出来的问题应当及时申报,不得瞒报虚报。
企业清产核资申报处理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五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应当认真清理各项长期积压的存货,以及各种未使用、剩余、闲置或因技术落后淘汰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并组织力量进行处置,积极变现或者收回残值。
第三十六条 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后,应当全面总结,认真分析在资产及财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建立相关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第三十七条 企业清产核资中产权归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资产,可以在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向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另行申报产权界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对经批复同意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及实物资产损失,应当加强管理,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在清产核资中认真清理各项账外资产、负债,对经批准同意入账的各项盘盈资产及同意账务处理的有关负债,应当及时纳入企业日常资产及财务管理的范围。
第四十条 企业对清产核资中反映出的各项管理问题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分清工作责任,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应当建立健全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巩固清产核资成果。
第四十一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
第四十二条 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损溢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损溢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合规评判,提出经济鉴证意见,并出具鉴证证明。
第四十三条 进行清产核资的企业应当积极配合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提供审计工作和经济鉴证所必要的资料和线索。企业和个人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的正常执业行为。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和经济鉴证工作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力,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四十四条 企业及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根据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有关清产核资各项工作的底稿,以备检查。
返 回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违反本办法所规定程序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重新开展清产核资。
第四十六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有意瞒报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
第四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在清产核资中,采取隐瞒不报、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手段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企业负责人对申报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清产核资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承担责任。
第四十九条 社会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在清产核资中与企业相互串通,弄虚作假、提
供虚假鉴证材料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对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进行审核过程中徇私舞弊,造成重大工作过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二条 各中央部门管理的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国资委中央直属企业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5960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61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62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63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64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65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66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67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68 中国盐业总公司 69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70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 71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727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74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75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7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77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78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79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80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81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
2982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3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8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85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86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8730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88 中国中丝集团公司 89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90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91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92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93 珠海振戎公司 9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959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97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98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99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100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101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2103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104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105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106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
公司]1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5010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51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53109 华侨城集团公司110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11154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113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篇:096.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郑州市国资委关于印发《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
清产核资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4年12月17日 郑国资[2004]43号
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摸清郑州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家底”,加强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现将<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市国资委统计评价和业绩考核处联系。联系电话:0371—68868393
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省清产核资有关政策法规,按照市政府关于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要求,为摸清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家底”,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清产核资是指郑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清查各类财产和债权债务,按国家规定对清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必要账务处理.重新核实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财产的工作。
第二章 清产核资的范围
第三条 清产核资的范围:
(一)市直机关(含行政机关、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和各事业单位。
(二)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投资举办的宾馆、饭店等各类经济实体。
第三章 清产核资的内容 第四条 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基本情况清理、资产清查、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
第五条 基本情况清理是指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对所属单位户数和编制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第六条 资产清查是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负债的清查。
第七条资金核实是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对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和对收入、支出情况进行详细核对的基础上,对各项资产盘盈、财产损失和资金挂帐进行核实清理,对清理出的问题按规定进行必要帐务处理,确认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占用的各项资产价值总额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第八条 完善制度是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和暴露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形成单位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防止前清后乱,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四章 清产核资的程序
第九条 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单位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
(二)单位上报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
(三)市国资委对资产损溢进行认定,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四)单位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批复调账;
(五)单位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变更。
第十条 单位应向市国资委报送由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公章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材料。
第十一条 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反映本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情况,包括:清产核资的工作基准日、范围、内容、结果,以及基准日资产及财务状况;
(二)按规定表式和软件填报的清产核资报表及相关材料;
(三)需申报处理的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等情况,相关材料应当单独汇编成册,并附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四)其它需提供的备查材料。
第十二条 市国资委收到单位报送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材料后,应当进行认真核实,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的批复文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按照市国资委清产核资批复文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四条 单位在接到清产核资批复后30个工作日内,应当到市国资委办理相应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章 清产核资的组织
第十五条 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或调整充实清产核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并与市国资委建立工作联系;各单位要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并由财务、人事、基建、后勤、设备管理等相关机构组成办事机构,成立相应的专业工作清查小组。
第十六条 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严格执行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负法律责任。
第六章 清产核资的要求
第十七条 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对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要把实物盘点同核查帐务结合起来,把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结合起来,把收入与支出相对结合起来,以物对帐,以帐查物,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见物就点,是帐就清,不重不漏。第十八条 在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查工作的基础上,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认真审查、复核,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准确。
第十九条 市国资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的清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核查。
第二十条 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将清查结果按照统一的清产核资报表和软件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报表填报和数据录入,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国资委。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未按时完成或不积极组织清产核资的部门和单位,市清产办要责令其限期完成,并指定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所需费用由被审核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 不按统一工作要求完成,或拒不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部门和单位,财政部门要暂缓其下预算的申报和审核工作。
第二十三条 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由于失职、渎职造成单位管理混乱,“家底”不清,财产物资丢失浪费严重的,要查明原因,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者的行政责任;对于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低价变卖和转移国家资产,以及贪污盗窃问题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能够主动积极反映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从轻处理的,在以后国家有关检查工作中不予追究。
第二十五条 对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隐瞒真实情况,不如实填报报表,提供虚假资料,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要对单位和主管领导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第二十六条 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对违反工作纪律的个人,根据具体情节由同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各开发区的清产核资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清产核资审计工作中介机构聘请试行办法
§
10、《关于清产核资审计工作中介机构聘请试行办
法》
(琼国资[2005]9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海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及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出资企业)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工作,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工作,是指省国资委根据国家和海南省专项工作要求或出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组织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有偿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 以下情形由省国资委统一聘请中介机构:
(一)根据国家和海南省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等专项工作需要聘请中介机构的;
(二)出资企业发生改制、产权(股权)转让等涉及出资人权利的经济行为的。(三)根据工作需要,需要由省国资委聘请中介机构的其他情形。特殊情况下,省国资委可授权出资企业自行组织聘请中介机构,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案确认。
第二章 中介机构的选聘条件
第四条 中介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依法设立并连续正常执业2年以上;(二)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没有违法执业行为;
第五条 拟申请在出资企业经营活动中从事清产核资、审计等事项的中介机构,须向省国资委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一)申请书(含承诺意见);
(二)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含成立时间、股东及股权构成、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构成、资产状况、经营情况、执业水平情况、有无违法违纪、被处罚或受过谴责等情况);
(三)中介机构上一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
(四)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各类执业人员执业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原件审验);(五)上通过有关部门年检的相关材料;(六)根据实际情况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 省国资委选择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
第三章
中介机构的聘请程序
第七条
省国资委聘请中介机构,直接从中介机构备选库里,依据已确定的中介机构名单排列顺序选定。
(一)将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建立备选库,按微机随机排序的方法,确定中介机构的排列顺序;
(二)对需进行清产核资、审计事项的企业,按改制立项或省国资委就有关事项的批准文件的印发时间排序;
(三)将清产核资、审计事项按对应的顺序委托给中介机构。
第八条 省国资委依据排序选择结果,确定有关中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由省国资委或出资企业与其签定合同,或由省国资委、出资企业、中介机构三方签定合同。
第七条 特殊情况下,省国资委可直接选聘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相关的工作。第八条 第十条 中介机构按照合同规定到出资企业开展工作,负责向省国资委和出资企业提供相应的业务报告。
第九条 第十一条 中介机构已被选聘委托,或因故不接受省国资委的委托,其在备选库的排列转入下轮。
第四章
服务费用和支付方式
第十二条 中介机构的各项业务收费。以企业与中介机构根据国家有关业务的收费标准为基础,考虑相关业务的工作量等实际情况,双方进行友好协商后确定。特殊事项外,原则上不得高于国家的收费标准。
第十三条 中介机构的服务费用,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由出资企业承担。企业有实际困难的,争取其他办法解决。
第五章 监督和责任
第十四条 出资企业在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工作违反本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的,由省国资委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十五条 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职责,为委托主体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业务报告。对中介机构出具的业务报告,由省国资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有关中介机构应根据专家组的审核意见对业务报告进行补充、完善或做出相关说明,由省国资委审核确认对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省国资委将聘请其他中介机构重新出具业务报告。
第十六条 对经复审查实,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失实的,根据失实程度扣减其服务费用,造成损失的由该中介机构负责赔偿。有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禁止从事出资企业相关业务,并移交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 省国资委每年对中介机构所承担业务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中介机构备选库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 省国资委纪委负责对聘请中介机构的有关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子企业或控股公司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事宜,由其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在省国资委中介机构备选库中聘请中介机构。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条 省国资委出资企业中的参股企业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请产核资、审计等事宜,可由其董事会或股东会参照本办法执行。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
第二十一条 已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或投‘资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在省国资委中介机构备选库中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事宜。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二条 各市县国资监管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