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国资委最新中央直属企业名录
中央企业名录
序号
序 企业(集团)名称 号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62
公司2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63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64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65
公司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66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67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68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69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70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71 中国盐业总公司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72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73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74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14 国家电网公司 75
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15 76 司公司1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77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78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1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79
公司1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8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2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81
集团公司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82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企业(集团)名称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24 85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86
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26 87 限公司公司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8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28 东风汽车公司 89
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29 90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30 91 司公司31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92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32 93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司33 鞍钢集团公司 94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34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95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3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96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36 中国铝业公司 97 珠海振戎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37 98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司38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99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39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100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4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101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4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102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42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103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43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104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4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05
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45 106 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4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107
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 83
公司 84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108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48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109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49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10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50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11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51 港中旅(集团)有限公 112
公司司]52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113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53 1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司54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115 彩虹集团公司5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116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56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
华侨城集团公司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57 118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58 119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司59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60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121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61 122 司公司
第二篇:国资委中央直属企业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5960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61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62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63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64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65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66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67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68 中国盐业总公司 69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70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 71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727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74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75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7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77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78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79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80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81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
2982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3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8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85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86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8730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88 中国中丝集团公司 89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90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91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92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93 珠海振戎公司 9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959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97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98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99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100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101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2103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104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105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106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
公司]1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5010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51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53109 华侨城集团公司110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11154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113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国资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
国资委机关
直属事业单位 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操作指南
为进一步明确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各阶段内容及程序,根据《关于在国资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通知》(国资纪发〔2009〕8号,以下简称《通知》),制定本操作指南。
一、部署动员阶段
1.及时召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会议,传达国资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学习研究《通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署安排本单位规范权力运行工作。
2.确定本单位分管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领导,明确各处室的具体工作人员。
3.指定本单位联络员,负责报送文件、协调沟通等工作。联络员名单于4月30日前报纪委监察局。
二、登记权力事项阶段
各单位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85号,以下简称《三定方案》),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本单位所有岗位的每项权力进行梳理、登记。
1.全面梳理本单位各项权力。
(1)依据《三定方案》、《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梳理本单位各项权力,确定各权力项目的名称。权力项目的梳理应涵盖本单位所有审核、审批、监督、检查、管理、备案等共性权力。确定权力项目名称应做到规范、准确。
(2)每项权力按照人事监督管理类、事项监督管理类、资产监督管理类和其他类分别进行归类。
(3)确定每项权力行使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务院国资委及有关部委发布的文件。要标明文件名称、编号、相关条款及内容。本单位文件不能作为权力行使的依据。
(4)对每项权力的运行流程进行文字描述。应涵盖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反馈及评估全过程,全面、准确地反映权力在相关岗位间的流转过程。
(5)确定每项权力行使的责任处室或岗位。(6)确定每项权力运行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7)梳理与每项权力运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国资委和本单位制定的规范、制约和监督该项权力运行的规章制度。2.从国资委网站→纪委子站→在线办理事项→表格下载中,下载并填写《国资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情况表》。
3.绘制每项权力的运行流程图。依据相关规定和前项文字描述,参照样本绘制流程图,重点体现相关程序和相互关系。
4.领导班子组织甄别本单位权力项目名称、分类、依据、运行流程等事项,集体研究审定上报的文件材料。
5.于6月30日前将本单位的《国资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情况表》及各权力运行流程图报送纪委监察局。
三、整改完善阶段
各单位根据权力事项梳理结果,查找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整改和完善。
1.逐项分析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
2.针对每项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要具体、有效、针对性强,可操作。
3.制订完善本单位工作规则。对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提出工作计划。
4.从国资委网站→纪委子站→在线办理事项→表格下载中,下载并填写《国资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规范权力工作整改情况表》。
5.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定上报文件材料。
6.于8月30日前将本单位的《国资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规范权力工作整改情况表》报送纪委监察局。
四、督促检查和总结阶段
1.各单位对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进行自我检查,并做好接受有关部门抽查的准备。
2.对本单位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于9月18日前报送纪委监察局。
3.完成本单位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文件汇编。文件汇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编辑说明。(2)本单位工作规则。
(3)《国资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情况表》。
(4)各项权力运行流程图。
第四篇:广州市国资委直属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广州市国资委直属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直属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监督,规范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编制工作,确保财务决算报告全面、真实、准确反映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基本经营情况,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编制上报的财务决算报告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财务决算报告,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根据国家统一的编制口径、报表格式和编报要求,依据有关会计账簿记录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编制上报反映企业年末资产、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基本经营情况的文件。
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由财务决算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市国资委要求上报的其他相关资料构成。
第三条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外,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市国资委要求的其他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符合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是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必备附件,应当与企业财务决算报告一并上报。
第四条市国资委依法对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工作、审计质量等进行监督,并组织对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及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
第二章 编制原则
第五条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每个会计终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规定,在全面做好财产清查、债权债务确认、内部往来核对、资产质量核实、正确结转损益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编制财务决算报告,以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办法所称各级子企业包括企业所有境内外全资子企业、控股子企业,以及各类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基建项目。
第六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编制财务决算报告应当遵循会计全面性、完整性原则,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应当以经营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事项及经过核对无误的相关会计账簿为基础进行编制,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现金流入(出)等状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二)企业编制财务决算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会计记录等资料,按照规定的会计核算原则及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
(三)企业应当严格遵守会计核算规定,不得应提不提、应摊不摊或者多提多摊成本(费用),造成企业经营成果不实,影响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性;
(四)企业不得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减值准备计提、转回等方式,掩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影响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性;
(五)企业应当客观地反映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以保证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可靠;
(六)企业不得存有未反映在决算报告中的财务、会计事项,不得有账外资产或设立账外账,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立“小金库”;
(七)企业应当按规定将各级子企业全部纳入决算编制范围,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间决算编制户数发生变化的,应书面报市国资委说明变化原因并列明增减企业名单。
(八)企业所属基建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要求与企业财务并账。暂未并账的,应当将基建项目的相关财务决算内容一并纳入企业决算范围,以完整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第七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应当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按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标准和方法,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定期对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逐项进行认定、计算。第八条 企业及各级子企业编制财务决算报告应当遵循会计可比性原则,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各项财务指标口径应当保持一致,各期间财务决算数据保持衔接,如实反映间企业资产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
第九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及各级子企业所执行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应当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保持一致。因特殊情形不能保持一致的,应当事先报市国资委备案,并陈述相关理由。
企业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要求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暂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所属事业单位,应当将相关财务决算内容一并纳入企业财务决算范围,以完整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十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的各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因特殊情形发生变更的,应当事先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十一条 企业在财务决算报告编制中,应准确填列报表各项指标数据,不得遗漏,报表内项目之间和表式之间各项相关指标数据应当相互衔接,保证勾稽关系正确。
第三章 报表合并
第十二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集团公司应当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将所属各级子企业财务决算报表进行层层合并,逐级编制财务决算合并报表。企业财务决算合并报表范围包括: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境内全部子企业;
(二)境外(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子企业;
(三)所属事业单位;
(四)各类基建项目;
(五)按照规定执行金融会计制度的子企业;
(六)所属独立核算的其他经济组织。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所能控制的各子企业财务决算报表进行合并。
实施委托管理方式暂未建立产权关系的企业,由受托主体企业纳入汇总范围。
第十三条企业编制财务决算合并报表,应当将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内部往来进行充分抵销,对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现金流量等财务决算相应指标数据均应当按照合并口径编制。
第十四条各级子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与企业集团不一致的,企业集团在编制财务决算合并报表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将子企业决算数据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财务决算报表的合并工作。因特殊情况不能保持一致的,应当事先报市国资委备案,并陈述相关理由。
对于企业集团尚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所属子企业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可直接进行合并,编制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第十五条对于所属投资各方占等额股份的子企业,按约定由一方根据国家合并会计报表有关规定进行合并;或者根据实际执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分别采用比例合并法进行合并或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第十六条 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合并过程中,境外子企业与企业集团会计期间或者会计结账日不一致时,应当以企业集团的会计期间和会计结账日为准进行调整。
第十七条凡内涉及产权变更的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合并原则上应当以企业年末结账日的产权隶属关系确定。结账日尚未办理产权变更手续的,由原企业合并编制;结账日已办理完产权变更关系的,由接收企业合并编制。
第十八条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子企业可以不纳入财务决算合并报表范围:
(一)已宣告破产的子企业;
(二)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企业;
(三)已实际关停并转的子企业;
(四)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五)受所在国或地区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企业。
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更,应当于终了日之前,将变更范围、原因及对报表整体的影响报市国资委核准。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按照准则规定办理。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为便于理解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了解和分析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核实企业真实经营成果,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对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重要内容进行详尽说明和披露。
企业财务决算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内容应当真实、全面、详尽,不得隐瞒企业有关重大违规事项。
第二十条企业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报表重要项目等所作出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是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应当重点披露以下内容:
(一)企业的历史沿革、注册地、注册资本、组织结构等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三)企业报告期内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决算报表的编制方法,报告期内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差错更正的说明;
(四)现金流量情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或有事项、承诺事项的说明;
(五)企业合并、分离、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等事项的说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的说明;
(六)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七)对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中货币资金、长短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商誉、各项负债、实收资本及各项公积金、营业收入及各项成本费用、外币折算、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等会计科目进行披露;
(八)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合并的编制方法、范围及其依据,将未纳入合并决算报表范围的子企业资产、负债、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税后利润以及对企业财务决算合并报表的影响逐户列示;
(九)企业集团公司的投资收益、从子企业分享的红利情况及收缴的管理费、给予子企业的补贴情况等决算主要项目的注释;
(十)企业重大涉讼案件、或有事项等情况;
(十一)按照规定应当披露的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的其它重要财务会计事项,以及市国资委要求披露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企业财务决算专项说明是依据市国资委专项监管工作要求,对财务决算报表相关内容的专门说明,是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财务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应当重点说明下列内容:
(一)期初重大调整事项的说明;
(二)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情况的说明;
(三)承诺事项及高风险业务的说明;
(四)人工成本情况的说明;
(五)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的说明;
(六)资产损失管理、企业对外投资及借款、非主业投 资等情况的说明;
(七)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情况的说明;
(八)长短期投资及借款、未确认投资损失等重要会计 科目的说明;
(九)审计及执行情况;
(十)市国有资本收益支持项目绩效情况的说明;
(十一)市国资委要求披露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企业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利润实现及分配等资产状况和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分析报告,是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及利润实现、利润分配和企业亏损情况;
(三)企业重大投融资及资金增减、周转情况;
(四)对企业资产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资本保值增值等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五)企业本科技投入和支出情况,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支出情况;
(六)上一会计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七)企业本经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拟采取的改进管理和提高经营业绩的具体措施,以及业务发展计划;
(八)市国资委要求说明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三条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决算数据应当与报送市国资委的财务决算报告数据及披露的财务信息保持一致。
第五章 决算审计
第二十四条为保证企业资产、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市国资委或企业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集团及其各级子企业财务决算进行审计。
第二十五条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市国资委或企业集团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模式,采用招标等公开方式进行。
第二十六条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内容应当包括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等相关指标数据和会计报表附注,以及市国资委要求的其他重要财务指标和有关数据。
第二十七条 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审计意见进行决算调整。企业对审计意见存有异议且未进行决算调整的,应当在企业财务决算专项说明中予以说明。
第二十八条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违反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或者未按注册会计师意见进行调整的重大会计事项进行披露。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当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财务决算审计、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充分审计证据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协助,不得干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以保证审计结论的独立、客观、公正。
第三十条境外子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按照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规定进行。为适应境外子企业的特殊性,对于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境外子企业财务决算,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对境外子企业的内审制度,并出具内审报告,以保证境外子企业财务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三十一条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等无法实施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子企业或单位,报经市国资委核准后,可由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审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该类财务决算报告的内审制度,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以保证财务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六章 报告报送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负责各级子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组织、收集、审核、汇总、合并等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将企业财务决算报告报送市国资委。
第三十三条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的财务决算报告应当做到“统一编报口径、统一编报格式、统一编报要求”。
(一)符合国家规定的报表格式、指标口径要求;
(二)使用统一下发的财务决算报表软件填报各项决算数据;
(三)按照要求报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的财务决算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报告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说明等资料。
第三十四条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报送级次如下:
(一)企业集团除报送企业合并财务决算报告外,还应将集团本部及所属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分户财务决算报告一并报送。对少数管理级次较多、股权结构复杂无法及时报送所有分户企业报表的企业集团,应将报送级次情况及未分户报送的企业名单列明报市国资委备案。
(二)企业所属上市子企业、金融子企业及其他重要子企业不分级次均应填报本套报表,并上报分户数据;
(三)设立在境外的子企业,除报送合并财务决算报告外,还应当报送境外的子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的分户决算报告。
(四)托管企业不纳入合并财务决算报告范围,由企业集团另行汇总报送。
第三十五条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合并财务决算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材料,以及审计报告、审计管理意见书和审计情况说明的纸质文件与电子文档。
(二)二级子企业应当报送财务决算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和审计报告的电子文档。
(三)三级子企业(含按规定应报送的三级以下重要子企业)仅报送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电子文档。
(四)上报的各种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均应将其复制到报表软件中的附报文档相应区域中,与财务决算报表数据一并上报。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以正式文件向市国资委报送财务决算报告。文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间主要财务决算数据的变化情况;
(二)纳入企业财务决算合并的范围;
(三)对于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企业,应当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四)需要说明的其它有关情况。
第三十七条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应当加盖企业公章,并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报告编制人签名并盖章。
企业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及附送的各类资料应当按顺序装订成册,材料较多时应当编排目录,注明备查材料页码。
第三十八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报告编制人等应当对企业编制的财务决算报告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承办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三十九条企业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后,市国资委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后的财务决算报告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企业绩效评价和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等工作的依据,有关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章 考评奖惩
第四十条为全面做好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工作,保证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决算数据分析研究水平,市国资委将对企业财务决算工作进行考评。根据财务决算报告的考评结果,对评定为优秀的单位,由市国资委给予通报表彰。企业财务报告报送不及时的,由市国资委责令其整改。
第四十一条 企业报送的财务决算报告内容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数据差错较大,造成财务决算不实,以及财务决算报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由市国资委责令其重新编报,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四十二条企业在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以及故意漏报、瞒报,尚未构成犯罪嫌疑的,由市国资委责令改正,并依照《会计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予以处罚;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审计工作中参与做假账,或者在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和缺陷,造成审计结论失实的,市国资委应当禁止其今后承办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业务,并通报或者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四十四条 市国资委相关工作人员在对企业财务决算报告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和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造成重大工作过失或者泄露国家机密或企业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国资委2005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文号:国资发宣传[2005]62号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16日
生效日期:2005年03月16日
各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空前活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使中央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中央企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同时,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中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片面追求表层与形式而忽视企业精神内涵的提炼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等。因此,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2.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中央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央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3.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4.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构筑中央企业之魂;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依法经营,规避风险,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经营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企业标识体系,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5.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既体现先进性,又体现可操作性,注重在继承、借鉴中创新,在创新、完善中提高。
6.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总结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企业文化底蕴,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着眼于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避免走过场。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常抓常新,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实和完善,促进企业文化的巩固与发展。
7.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导入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正,巩固提高,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各中央企业可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
8.企业文化载体与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提高员工文化素养,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重视和加强对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员工识别和抵制腐朽思想、封建迷信、伪科学的能力,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加强引导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注重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作用,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依靠全体员
工的广泛参与,保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9.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搭建员工发展平台,提供员工发展机会,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为增强综合国力做贡献,为社会提供优质商品和优良服务,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员工的和谐一致。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0.务求实效,促进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真务实,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避免急功近利,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又注重社会效益的提高,实现政治上和谐稳定,经济上持续增长,文化上不断进步,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利益的协调发展。
11.重在建设,突出特色。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系统思考,重点突破,着力抓好企业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围绕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基层实力。注重把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相关管理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激励约束中实现价值导向,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要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大型企业集团要处理好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关系,注重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同时允许下属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在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平稳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推动兼并、重组、改制企业的创新发展。
12.继承创新,博采众长。要注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从当代中国国情和中央企业实际出发,正确制定和调整企业文化战略,充分体现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央企业的特点,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照抄照搬;另一方面要紧紧把握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在开展国际合作业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先进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增进文化沟通,注重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13.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强调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本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要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4.有机结合,相融共进。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割裂开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央企业广大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中央企业文化主阵地,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坚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公民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员工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选树与宣传企业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营造团结进取的企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展示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15.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出对策,确定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6.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党政领导的共同职责,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发挥好党委(党组)、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各企业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广大党员要做好表率,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17.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分工
负责、关系协调的企业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要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要建立保障机制,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18.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国资委要加强对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针对中央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不断总结和推广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用丰富鲜活的案例启发、引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企业文化专业知识。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认真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操作方法和客观规律,搞好分类指导。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定期开展检查,促进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实践探索,逐步完善提高,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OO五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