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温州市电子商务示范龙头企业认定办法-附件3
附件 3 温州市电子商务示范龙头企业认定办法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保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评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定本办法。
一、对象范围
在温州地区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企业(总部企业与所属分公司不得重复申报)。
二、示范类型
(一)面向消费者的专业网络购物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渠道面向消费者从事服装、家电、家居装潢、图书音像、通讯数码、电脑及配件(包括但不限于)等商品零售业务或提供铁路、公路、民航、船舶客票、旅游及酒店预订、远程教育、家政(包括但不限于)等服务,以及面向企业和个人经营者提供经营上述业务网络店铺开设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
(二)面向企业间交易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面向一个或多个行业,为企业之间开展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网上批发交易提供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磋商、物流支撑、资金结算、安全认证、征信授信等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的第三方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
(三)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由传统企业自主建设运营,发展网络销售和采购业务,实现“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购销互动结合的电子商务平台(传统企业指具有实体销售网点,成立时只从事实体市场购销业务,且目前仍以实体市场购销业务为主的生产和流通企业)。
(四)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渠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支付、诚信、法律、纠纷调解、行业公共服务等服务,并以此作为主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五)电子商务园区(基地、楼宇)。电子商务企业或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园区(基地、楼宇),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园区(基地、楼宇)企业总交易额比重大于 50%,园区(基地、楼宇)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园区(基地、楼宇)由注册在温州的独立法人运营管理。
三、认定标准
(一)企业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符合《电子商务模式规范(SB/T10518-2009)》和《网络交易服务规范》(SB/T10519-2009)等行业标准,电子商务应用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一定影响力,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企业通过互联网从事涉及行政许可类商品和服务的经营,须按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取得相应经营批准证书,并在其电子商务平台公开经营批准证书的信息以及清晰可辨的照片或其电子链接标识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三)企业已开通独立电子商务平台 2 年以上(如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开通 1 年以上),平台运行稳定可靠,已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已通过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取得 ICP 证号。
(四)企业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应用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规划,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健全的管理、技术和财务制度,拥有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五)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稳定增长,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采购额、销售额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占其总采购额、销售额的比重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六)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有创新、有特色,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企业积极开展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经营商品有特色、经营方式有特色、服务形式有特色,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市场占有率、用户规模富有成长性。
(七)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效益明显,对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效益等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创业,满足社会公众便利、安全的消费需求。
(八)企业在近3 年内无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记录。
(九)面向消费者的专业网络购物平台运营企业还应同时具 备以下条件:
1.平台年销售额在 1 亿元以上(如为第三方平台,年交易额在 20 亿元以上)。
2.企业职工总数 150 人以上,其中从事电子商务服务、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 50%以上。
3.对于传销、欺诈、销售违禁品、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有相应健全的管理防控措施。
(十)面向企业间交易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平台注册法人企业会员 3000 个以上。
2.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年在 30 亿以上,电子商务相关的年服务费收入 1000 万元以上。
3.企业职工总数 50 人以上,其中从事电子商务服务、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 50%以上。
4.没有从事大宗商品标准化合同交易、非法期货及证券交易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并有相应健全的管理防控措施。
(十一)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运营企业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应用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年销售额在 1000 万元以上或年采购额在 5000 万元以上。
2.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服务、技术人员在 10 人以上。3.能够通过电子方式完成订购、支付过程。
4.对于传销、欺诈、销售违禁品、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有相应健全的管理防控措施。
(十二)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平台注册会员 5000 个以上。2.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年服务收入 1000 万元以上。3.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在同类电子商务平台中处领先地位。4.企业职工总数 50 人以上,其中从事电子商务服务、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 50%以上。
(十三)电子商务园区(基地)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有关政策要求。参与创建区域规范经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已出台的电子商务政策规定,符合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2.集约程度高,规模效益好。参与创建区域用于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总体办公建筑面积不低于 1.5 万平方米。实际运行一年以上并给予入驻电子商务企业租金优惠。园区(基地)内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数量达到园区(基地)企业总量的 6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5 亿元以上,占园区(基地)总交易额 50%以上。
3.创新能力强,与我市优势产业结合度高。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为主要目标之一,具备相应的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政策。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为区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营销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4.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工作机制,在战略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金融服务、市场开拓、现代物流等功服务方面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具备完善的硬件、软件、网络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优良的系统维护体系。
(十四)电子商务楼宇应满足以下条件: 1.对正式投入运营的电子商务楼宇,实际运行一年以上并给予入驻电子商务企业租金优惠。
2.单一产权楼宇办公使用面积 1 万平方米以上,具备电子商务企业运行所需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入驻率超过 80%,电子商务交易额 5 亿元以上,占楼宇总交易额 50%以上。
四、工作程序
(一)组织申报。有关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填写申报表,并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涉及行政许可类商品和服务的经营批准证书、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经审计的会计年报及其他证明材料,报所在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初核后确定推荐名单,将推荐文件和申报企业材料报市商务局。
(二)专家评估。市商务局组织业内专家依据示范创建规范对申报企业资料进行评估,必要时对有关内容进行现场调研,提出评估意见,拟定示范企业名单。
(三)结果公示。将拟定的示范企业名单进行公示,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均可向市商务局提出异议。
(四)发文公布。对拟定的示范企业在公示期间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市商务局确定为示范企业,并以市商务局文件形式公布示范企业名单。
五、动态管理
(一)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实行经营情况报告制度,每年 2 月底前企业将上年度经营情况上报市商务局,作为动态评估内容。
(二)已确定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更名或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的,应及时向市商务局备案。
(三)已认定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有下述情况之一,取消其示范资格:
1.在申报材料中存在虚假信息的。
2.有拖欠银行债务、欠税、恶意欠薪、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失信行为的。
3.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执法部门处罚的。4.具有不再符合示范标准的其他情况的。
企业被取消示范资格起 3 年内,不得再申报电子商务示范企 业。
第二篇: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温政令[2010]第122号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赵一德
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温州市知名商标的认定工作,切实保护温州知名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知名商标是指经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
第三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的认定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科学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
第四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的组织管理工作由市工商局负责。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温州市知名商标推荐和保护工作。
发改、经贸、科技、检验检疫、质监、外贸、财政、农业、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协助和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温州市知名商标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五条 申请认定温州市知名商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商标所有人为在本市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
(二)该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实际使用期限已满2年;
(三)商标所有人名称与《商标注册证》的注册人名义相一致;
(四)商标所有人在实际使用中的商标标识必须与《商标注册证》上核准的商标文字、图形或者组合及使用商品的范围相一致;
(五)商标所指商品为申请人合法的经营范围,商品的生产销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等政策规定,不属国家限制生产或者淘汰的产品;
(六)商标所有商品在同类同档商品中质量优良、稳定,售后服务优良,具有较高市场声誉;
(七)商标所指商品的产量、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市同行业中领先;
(八)商标所有人自我保护和创牌意识强,有严格的商标使用、管理保护措施,建立商标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商标管理人员;
(九)商标所有人有注重广告宣传的投入和效果,该商标在相关公众中具有较高的认知程度。
第六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条件的具体标准,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七条 申请认定温州市知名商标实行自愿原则,商标所有人认为自己的注册商标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可以向其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自申请之日起前2年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初审。符合申请认定条件的向市工商局推荐;不符合申请认定条件的,退回申请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市工商局收到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荐的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申请或者直接受理温州市知名商标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调查、审核,提出审核意见。符合申请认定条件的,报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会评审认定;不符合申请认定条件的,退回申请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由市工商、发改、经贸、科技、检验检疫、质监、外贸、财政、农业、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及有关专家组成。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委员人数为21人,按单数确定。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知名商标认定的办事机构,设在市工商局。温州市知名商标评审的具体程序,由市工商局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知名商标最终采用表决方式。
表决有效条件为:
(一)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组成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到会参加表决;
(二)最终获得认定的知名商标必须是到会参加表决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投赞成票。第十二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认定的知名商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告。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认定:
(一)申请人弄虚作假的;
(二)申请人的注册商标被他人以“注册不当”向国家商标局请求撤销,正在审查的;
(三)违反评审认定程序的。
第十三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有效期为3年,自公告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前3个月或者者因特殊原因在有效期满后的3个月内,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可以申请延续;符合温州市知名商标条件的,由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按本办法规定重新认定,每次延续有效期为3年。
第四章 保护和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的知名商标,由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
第十五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公告后,他人以温州市知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或者字号使用,并可能引起公众误认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准登记。
温州市知名商标公告前,他人已经以温州市知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或者字号登记的,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可以在其温州市知名商标公告之日起2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撤销;是否予以撤销,由市工商局决定。
第十六条 他人以温州市知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作为商品名称、装潢使用的,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理。第十七条 他人以温州市知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在非同类、非同种商品上作为商品名称、装潢使用或者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暗示该商品与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指商品有某种联系的,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可以在其商标注册核定的商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上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的同时可以使用“温州市知名商标”的字样、标志。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其商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上使用“温州市知名商标”的字样、标志。
第十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温州市知名商标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档案,监督检查温州市知名商标的使用、保护情况,查处损害温州市知名商标的侵权行为。
第二十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时,其许可使用合同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并报国家商标局、省工商局、市工商局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变更注册人名称、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在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将变更事项报省工商局、市工商局和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二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转让其温州市知名商标的,该商标的温州市知名商标资格应当按本办法规定重新认定。
第二十三条 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应当加强对商标的管理和自我保护,提高商品质量,维护温州市知名商标的声誉。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撤销其温州市知名商标资格,收回证书及奖牌,并予以公告:
(一)在推荐、评审和认定温州市知名商标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
(二)温州市知名商标资格未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十二条规定重新认定的;
(三)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指商品已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条件的;
(四)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超越商标注册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使用“温州市知名商标”字样、标志,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仍不改正的;
(五)温州市知名商标所有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商标管理规定和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仍不改正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中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工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9年11月12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管办法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申报、认定、监管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全省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皖政„2012‟106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利用森林资源为对象,以林产品及衍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为主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经省林业厅审核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种所有制的涉林企业。
二、申 报
第四条 申报范围
凡以利用森林资源为对象,从事林产品及衍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的,包括木竹种植与培育、苗木花卉生产与培育、木竹藤加工制造、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木浆造纸、林产化工、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育与加工、林下经济生产、森林食品药品生产、林副产品加工、林业生物质材料综合加工利用、森林和湿地旅游,以及林产品和衍生品专业批发、流通、服务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达到申报条件的企业。
第五条 申报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市场竞争力较强。林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强,产销率在85%以上;企业营销网络健全,市场占有率较高。
(二)产品质量过硬。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较高;并建有生产原料来源与使用登记管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等制度;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在全省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以及通过国际或国家相关认证的企业有优先申报权。
(三)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林产品加工企业要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能依靠科技进步,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科技含量较高,主营产品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四)产业链较长、辐射面较广、带动力较强。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与农户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经济效益较明显,能扩大农村就业,带动农户增收。
(五)资信较好。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资产负债率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六)诚信守法,有较强社会责任感。企业在生产流通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规则,自觉维护企业诚实守信形象;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近两年内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无质量、计量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不拖欠国家税款、不拖欠职工工资、不拖欠社保基金。
第六条 申报企业应达到的经营指标:
(一)木竹加工类。总资产规模:人造板生产企业8000万元以上,木材加工企业6000万元以上,竹材加工企业3000万元以上,林业生物质材料综合加工利用企业2000万元以上,林化企业15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人造板生产企业6000万元以上,木材加工企业5000万元以上,竹材加工企业2000万元以上, 林业生物质材料综合加工利用企业1500万元以上,林化企业1000万元以上。人造板生产企业和木竹加工企业需在本省范围内,通过企业自营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林业”、“合作造林”等形式,定向建设5000亩以上原料林基地。与林农形成利益共同体的企业,其总资产规模和年销售额可放宽到同类企业的70%。
(二)木竹和经济林种植与培育类。商品用材林基地种植、培育规模8000亩以上,竹林基地种植、培育规模3000亩以上,经济林基地种植、培育规模2000亩以上。
(三)林木种苗培育类。总资产规模15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 3 竞争力强,在同行业中经济效益领先。企业在培育、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带动农户数量100户以上。
(四)花卉培植类。总资产规模8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100亩以上或温室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生产设施较为先进,具有较强的新优特品种开发、引种能力。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带动农户数量100户以上。
(五)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育加工类。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能够提供不少于100人的就业机会,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潜力,行业关联度大、辐射力强,能够促进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六)森林食品药品生产、林副产品加工类。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能够提供不少于100人以上的就业机会,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潜力,行业关联度大、辐射力强。
(七)森林旅游类。主要指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业的各类景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经营企业,总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经营总面积3000亩以上,年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以上;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拉动能力,能创造100人以上就业机会。
(八)林下种植、养殖类。总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林下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林下种植、养殖特色明显,主导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具有注册商标和主打品牌;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 4 收返乡农民务工成绩突出,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九)林产品及衍生品专业批发、流通和林业服务类。林产品及衍生品专业批发企业,总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林产品及衍生品流通和电子商务企业,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林业投资担保、森林收储企业,总资产规模:10000万元以上。林木资产评估、咨询、培训、认证、科技开发、推广、应用等专业服务型企业,总资产规模300万元以上;科技推广、服务企业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推广、服务成效明显,技术含量在省内居有领先水平。
第七条 申报企业须填写《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表》,并按本办法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要求,提供企业营业执照、企业资信证明、企业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企业年检报告书、企业纳税和缴纳社保基金、企业获得的相关成果或奖励、认证以及林业种植基地等相关证明材料或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两年申报一次,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后,正式行文向省林业厅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三、认 定 第九条 省林业厅对各地上报的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后,组织对申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认定。评审认定通过的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省相关媒体公示后,由省林业厅发文命名并颁发证书和匾牌。
第十条 经认定公布的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省林业厅重点联系和扶持企业,优先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扶持政策。
第十一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变更企业名称,需要对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予以重新确认的,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的企业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由县、市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林业厅予以确认。
第十二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期为两年,期满后由省林业厅组织复审;经复审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四、监 管
第十三条 省林业厅对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跟踪监测和动态管理,保优汰劣。
第十四条 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一年两次的数据监测和信息统计制度。每年1月和7月,分别填报《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信息数据表》,1月份填报上全年数据,7月份填报当年上半年数据,经县、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于次月
20日前报省林业厅。
第十五条 省林业厅对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本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提出监测评价意见,并反馈给企业。
第十六条 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省林业厅审核后,取消其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收回证书和牌匾,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1、监测评价不合格的;
2、在申报和监测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的;
3、拒绝监测,不按规定要求提供相关基本信息数据的;
4、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而破产或被兼并的;
5、企业经营过程中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财税信贷政策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质量、计量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或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附 则
第十七条 已评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鼓励申报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监管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安徽诚信示范企业认定办法
附件1 安徽省诚信示范企业认定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引导和规范企业诚信发展,全面提升我省企业诚信水平,营造开放、诚信、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2〕1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经营期满3年以上的各类企业。
第三条 安徽省诚信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省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着重把握好4个方面:一是示范性。省示范企业应代表本省企业的最高诚信水平。二是引导性。通过省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带动各地、各行业诚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开展。三是代表性。省示范企业既要有国有企业,也要有民营企业,涵盖大、中、小型企业,兼顾各行各业。四是自愿性。由各类企业自愿向所在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申报,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第四条 省示范企业认定工作,由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日常工作由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 省示范企业每年评选1次,每次不超过 50家。
二、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报省示范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生产经营状况、效益良好。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重视诚信建设。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行业准则,维护市场交易规则。无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近3年省级以上监管部门产品监督抽查中无不合格记录。
(三)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制度,死亡率在国家允许范围以内的。
(四)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企业财务制度,依法纳税,无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逃避缴纳税款等不良失信行为记录。
(五)具有健全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信贷记录良好、信用等级较高。无主动违约、毁约行为,无商业欺诈行为,无重大被投诉事件发生,认真履行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做出的有关决定。
(六)恪守劳动合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无拖欠工资、欠缴社保费等记录。
(七)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规定,无环境污染事故。
(八)积极参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三、认定程序
第七条 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等发布相关信息,当年9月为企业申报月,9月15日为申报截止日。
第八条 申报企业应填报和提供如下材料:
(一)《安徽省诚信示范企业申报表》。
(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文字材料,企业近2年财务报表,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所获信用建设方面的荣誉证明。
(三)工商营业执照,有行政许可的需提供行政许可副本,行业主管部门或社会组织提供的“诚信企业”认定书复印件。
(四)税务登记有关材料,以及税务部门出具的“A级纳税信用等级”认定证书或依法纳税证明。
(五)组织机构代码及相应监管部门出具的近3年省级产品监督抽查中无不合格记录证明文件。
(六)当地节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节能、环保达标证明;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保障年检手册》等。
(七)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出具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信用报告和省联合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综合信用报告。
(八)版权管理部门出具的无使用盗版软件相关证明;消防监管部门出具的消防合格证明。
(九)相关部门出具的企业参加公益事业活动证明材料。
第九条 企业按照第八条规定准备相关材料, 向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申报,省属国有企业可选择将相关材料报送至省国资委。各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省国资委按照第八条所列条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同意后加盖公章,将申报材料报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条 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初审后,将有关材料转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复核。
第十一条 成立由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省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和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的安徽省诚信示范企业审核委员会,负责对复核合格企业进行审核,择优确定省示范企业候选企业,提交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第十二条 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的省示范企业候选企业名单在省内外主要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
第十三条 公示通过的省示范企业候选企业名单由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命名、授予《安徽省诚信示范企业》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内外主要媒体上公告。
第十四条 省示范企业荣誉称号有效期3年,期满后进行复审,复审符合标准的企业继续保留省示范企业称号。
四、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 省示范企业获得以下优先支持:
(一)银行、税务、融资担保、海关等有关部门可参考运用此评定结果,评定相关业务信用等级。
(二)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税收优惠、信贷支持、融资贴息、贸易便利等方面,向省示范企业倾斜。
(三)在政府采购、申请特许经营权、资质等级评定、评优评先活动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省示范企业。
五、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企业申报过程中如有弄虚作假、瞒报等欺骗行为,视为严重失信,取消申报资格并记入企业诚信档案,2年内不得申报省示范企业。如发现企业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由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建立省示范企业诚信档案制度。主要内容为:企业申报材料、企业重大诚信活动记录,企业诚信报告等。将省示范企业诚信信息纳入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管理。
第十八条 实行省示范企业信息报送制度。省示范企业每年组织自检,并于次年3月底前将有关信息报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九条 省示范企业如改变单位名称,需及时告知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进行相应变更。
第二十条 建立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动监督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省示范企业纳税、贷款、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等相关信息。发现省示范企业信用水平下降或出现失信问题,可根据情节轻重,提请省领导小组予以限期整改、撤销称号等处理。
第二十一条 被撤销省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2年内不得申报省示范企业。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实施。
第五篇: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认定办法
为引导上海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经上海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制定并印发了《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认定办法》。
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认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引导上海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协调推进认定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布局,发挥示范园区引领作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关于促进本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园区功能不同,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特殊监管区,是指经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批准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二是产业功能区,是指各种类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具有集群效应的区域。
第二章
申报和认定
第三条
符合条件的运营主体、所在区(县)商务主管部门或所在特殊监管区域的管委会,可以作为上海市跨境电子示范园区申报主体。
第四条
申请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规划科学合理。园区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功能定位准确、建设主体明确、业务方向合理。
(二)基础设施先进。具备与跨境电商业务相配套的基础设施。
(三)服务政策明确。具有明确的、促进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和入驻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设立“一门式”服务窗口,受理相关业务审批或接受各类咨询。
(四)监管单位完善。属于特殊监管区类型的园区应具备必要的监管条件,能够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具有较强的物流、仓储、通关服务能力。
(五)产业集群明显。属于产业功能区类型的园区应当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主要目标,能集结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扶持其发展壮大。
第五条
申报主体须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园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情况报告(包括基本情况、运作机制、软硬件设施说明及入住企业情况等);
(三)属于特殊监管区类型的园区还应提交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批准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相关文件。
第六条
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认定经以下流程:
(一)申报主体向市商务委和市发展改革委递交申请;
(二)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研究讨论后联合批复。
第三章 管理 第七条
经认定的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符合《上海市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条件的,可享受相应支持。
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示范园区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并适时推广示范园区工作经验。
第八条
市商务委和市发展改革委定期向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报送示范园区相关工作情况。
第四章
附则
第九条
本办法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