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及运行监测办法
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及运行监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工作的通知》,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农〔2005〕45号),加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规范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服务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是指湖南省境内利用森林资源,以林产品加工、经营、资源培育或服务为主业,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评审会议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企业自愿原则,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四条 凡申报或已获认定的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申 报
第五条 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申报标准:
(一)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
1、企业组织形式。依法设立的以林产品经营、加工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
2、企业经营规模。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其中欠发达地区确有带动能力的企业以上二项指标可适当降低,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年生产规模达到:纤维板5万立方米,刨花板3万立方米,细木工板、竹胶合板2万立方米,胶合板1万立方米,地板20万平方米。或者虽然规模较小,但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所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或绿色食品,主营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或进口替代能力强,能形成带动面较大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3、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应不欠税、不欠职工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亏损。
4、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应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5、产品竞争力。企业有注册商标和品牌,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在省内同行业中的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有较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产品销售率在90%以上。
6、企业带动能力。企业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农1000户以上,联结基地1500亩以上。其中欠发达地区企业带动林农700户以上,联结基地1000亩以上。企业从事林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分红等方式采购的主要原料或购进的初级林产品占所需原料量或所销售货物量的60%以上。
(二)林副产品批发市场。
1、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产权清晰。
2、行业地位。市场占地、设施、资产、交易规模以及带动农户能力在所在地区同类市场中属前列。市场主营产品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带动示范、集散辐射作用明显。
3、经营规模。资产总值一般在2000万元以上,市场交易额2亿元以上,市场中林产品交易占总交易量的70%以上。
4、带动能力。市场对带动地方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比较明显,市场联结基地一般在2万亩以上,带动林农在1万户以上。
5、服务功能。市场基础设施较好,配套设施齐全,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服务工作及时规范,能及时为农户和经营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引导当地林业结构调整作用明显。市场交易秩序良好,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和运作比较规范,没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现象。
6、经济效益。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70%,市场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亏损,没有债务纠纷。
第六条 申报材料。申报企业应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并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要求,提供有关申报材料。企业的资产和效益情况须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提供证明;企业的资信情况须由其开户银行提供证明;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情况须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证明。
第七条 申报程序:
1、申报企业向所在地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审核,上报市林业主管部门。
2、市林业主管部门对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推荐的企业进行审核、征求相关林产协会意见后报省林业厅,并附书面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3、省属企业按照本办法直接向省林业厅申报。
第三章 认 定
第八条 各市推荐申报的企业由省林业厅征求有关林产工业协会意见,并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后,按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第九条 经认定的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由省林业厅发文公布,并颁发证书,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第四章 运行监测
第十条 对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监测,优保劣汰。为及时了解龙头企业运行情况,建立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调度报表制度(季报),各企业于每季末后5天内向各市州林业局林工站报送季度报表,各市州汇总后报省林业厅木材行管办,同时抄报各相关市、县林业局。第十一条 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后每年进行一次运行监测,并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抽检。
第十二条 经监测合格的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继续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对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称号,收回证书,不再享受有关扶持政策。监测结果由省林业厅公布。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的,须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等更名材料,按申报认定程序重新申报认定。
第十四条 出现下列情况的,取消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资格:
1、企业在申报和监测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舞弊行为的,一经查实,已经认定的企业取消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资格,3年内不得再申报。
2、企业因经营不良资不抵债而破产或被兼并的。
3、企业经营中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
4、企业不按规定要求提供季度报表监测材料,拒绝监测和抽检的,自动取消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资格,3年内不得再申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德州市农业产业化市以上 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局:
根据农业部农经发[2001]4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运行监测和服务工作,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德州市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四月十四日 德州市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
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搞好对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与扶持,根据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印发〈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的通知》、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德州市人民政府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市以上相应级别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对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四条 凡申报或已获准作为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申报
第五条 申报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企业组织形式。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直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
2、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70%以上。
3、加工、流通企业规模。总资产规模:国家级1亿元以上,省级5000万元以上,市级3000万以上;固定资产规模:国家级5000万元以上,省级3000万元以上,市级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国家级1.5亿元以上,省级1亿元以上,市级5000万元以上。
4、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国家级10亿元以上,省级5亿元以上,市级5亿元以上。
5、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不亏损。
6、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省级银行授信A级以上(含A级)。
7、企业带动能力。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特种养殖业和农垦企业除外)的数量一般应达到10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物占所需原料量或所销售货物量的70%以上。
8、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
9、申报国家级的企业必须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省级的必须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开展县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的县(市、区),申报市级的必须是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1、2、3、5、6、7、8、9款要求的加工、流通企业可以申报作为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1、2、4、5、6、9款要求的农产品专 业批发市场可以申报作为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鼓励具备基本条件的出口加工企业申报。
第七条 申报材料。申报企业应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并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要求提供有关申报材料。企业的资产和效益情况须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企业的资信情况须提供省级银行授信的信用等级证明;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情况须由县以上农经部门提供证明。第八条 申报程序:
1、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农业局提出申请;
2、各县(市、区)农业局对企业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
3、各县(市、区)农业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企业所报材料进行审核后,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按规定正式行文向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和省级银行授信的信用等级证明必须提供原件)。
第九条 市直所属企业直接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第三章 认定 第十条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对各县(市、区)推荐的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进行遴选和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测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 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程序和办法:
1、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根据各县(市、区)农业局上报的企业有关材料,按照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并会同银行、审计、税务等部门组成专门班子实地核查,并提出审查意见,报德州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2、经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或上报省级、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市级认定后,由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发文公布各单,并颁发证书。
第十二条 经认定公布的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按照各部门下发的有关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章 运行监测
第十三条 对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做到可进可出。
第十四条 建立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并进行运行监测评价,为企业的进出提供依据,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十五条 实行一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制度,具体办法是:
1、企业报送基础材料。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在进行监测年份的下一年1月底之前,应将反映企业变化情况的基础材料报企业所在县(市、区)农业局。材料包括: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情况统计表,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企业资产和效益情况,省级银行授信的信用等级证明,县以上农经部门提供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关系的证明,应享受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第一次监测是在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开始的第二个年份。
2、县级材料汇总与核查。当年2月,各县(市、区)农业局对所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所报基础材料进行汇总、核查。核查无误后,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省级和国家级的报送基础材料。
3、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并上报德州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4、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对监测结果予以审定。省级和国家级的将审查材料上报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第十六条 动态监测合格的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监测不合格者,收回证书,取消其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监测工作应同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系统汇总统计相结合,没有列入统计范畴的企业,视为监测不合格企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及申报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应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如果存在舞弊行为,一经查实,已经认定的企业取消其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格;未经认定的企业取消其申报资格,3年内不得再行申报。
第十九条 严禁企业不经县(市、区)农业局自行上报材料。对自行上报、通过他人转报或其他途径上报的企业一律不受理。
第二十条 对在申报、认定、监测评价过程中不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的工作人员,主管机关要按有关党纪政纪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第二十一条 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予以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 8 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等更名材料,由县级农业局提出审查意见,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予以审核确认。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农业局要严格把关,严禁把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材料上报。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德州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济宁市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评选认定办法(讨论稿).doc -概要
济宁市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评选认定及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为促进全市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是指以森林资源为经营对象,以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服务为主业,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加工流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在同行业能起到带动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林农发展商品生产,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按规定程序评选、认定的林业企业。
第三条 凡申报或已获准作为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的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申 报
第四条 依法设立的以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服务为主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下统称企业),均可申报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申报标准如下:
1.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中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60%以上。
2.企业经营规模。总资产规模为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8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
3.企业效益。企业主营业务年利税总额500万元以上,企业总资产回报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不亏损、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税、不欠折旧。
4.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企业的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有较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企业带动能力。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带动农户数量一般应达到500户以上,能增加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农脱贫致富。
6.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市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产销率达90%以上。鼓励具备基本条件的高科技、外向型企业申报。
7.已开展林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的县市区,申报企业原则 2 上应是县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8.上述申报指标及标准,根据林业产业发展形势,在必要时经专家组评估、并经有部门批准后予以适当调整。
第五条 符合标准的企业可志愿进行申报。申报程序如下:
1.申报企业应按申报标准提供有关申报材料。申报材料涉及的主营销售收入、产品产销率、资产负债率、工资、税金、保险金、盈亏等情况须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具验审报告;企业的资信情况须由拥有企业基本账户的银行开具证明;企业对基地农户的实际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须由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证明。
2.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并报送有关材料,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所辖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步审核。
3.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正式行文向市林业主管部门申报,经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依照申报标准及中介机构的验审报告评审确定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第三章 认 定
第六条 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的认定采取评审专家组综合评估、审定方式进行。专家组由市林业局遴选、确定的专家组成。3 专家组成员主要从林业产业管理、科技开发等专家产生。
第七条 专家组对参评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评估,形成初选意见。市林业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组初选意见,结合实际调查等情况,对入围企业进行综合性筛选、排序,确定市级林业龙头企业。
第八条 确定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授予“济宁市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称号,颁发证书和牌匾。
第四章 运行监测
第九条 对认定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采取竞争和淘汰机制,做到可进可出。为此,建立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运行监测评价,为企业的进出提供依据,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十条 实行两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制度,具体办法是:
1.报送企业基础材料。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在进行监测年份的2月底前,应将截止上年末企业情况的基础材料报企业所在县(市、区)林业产业工作主管部门,由县(市、区)林业产业主管部门正式行文上报市林业产业主管部门。材料包括:经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证明的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统计、带动农户等情况,拥有企业基本账户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应享受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第一次监测是在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开 4 始的第三个年份。
2.市级材料汇总与核查。当年3月,市林业主管部门对上报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基础材料进行汇总、核查。
3.考核。市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企业上报的基础材料,按照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标准进行考核,并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综合情况对企业进行分类评定。分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层次。
第十一条 经动态监测考核合格以上(含合格)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继续享受有关政策;对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有关政策;经监测认定为优秀的企业,给予表彰。市林业主管部门将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第十二条 在不属于监测的年份,各县市区林业产业工作主管部门将所辖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的基本情况按有关报表制度统计汇总,于当年的3 月末之前报市林业主管部门。
第五章 扶持政策
第十三条 设立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主要从林业规费、市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和其他资金中筹集。重点扶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品牌扶持、5 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人员培训等。
第十四条 采取多种方式,把林业项目建设资金(如速生丰产林、退耕还林、长防林、林业项目贴息贷款、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林业科研等)与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已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享受市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列入国家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项目的,还可享受国家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关优惠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森林资源的有偿流转和自由交易,鼓励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跨区域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
第十五条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平原绿化,营造工业原料林基地,对利用杨树、泡桐等树种为原料的加工项目,优先办理木材加工许可证。
第十六条 市级林业龙头企业优先享受政府支持林业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属于国家政策扶助的项目,优先立项上报。
第十七条 积极推进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国家质检局颁布的名牌产品称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以及通过FSC认证及中国森林可持续认证的企 6 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十八条 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推广部门,采取技术咨询、技术入股、技术转让、人才对口培训等形式参与林业产业化经营,与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联结成产、学、研互动合作、良性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和支持各级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建设。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扶持发展林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业产业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扶持发展林业龙头企业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加强综合协调,搞好调查研究。要设立林业龙头企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要建立领导联系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制度,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林业局成立“济宁市林业龙头企业扶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的审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制定及其他综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局科技与产与发展科,具体负责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的起草和落实等日常工作。
第二十条 对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监测。监测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经监测合格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继续享受各项扶持政策;对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称号,收回证书,不再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第二十一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资格:
(一)企业在申报和监测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舞弊行为的;
(二)企业因资不抵债破产或被兼并的;
(三)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不按规定要求提供监测报表材料,拒绝参加监测的。被取消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3年内不得再申 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对在申报、认定、监测评价过程中不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的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更名的程序是:企业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等更名材料,由县级林业产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林业主管部门予以确认。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〇年八月
日
第四篇: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管办法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申报、认定、监管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全省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皖政„2012‟106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利用森林资源为对象,以林产品及衍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为主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经省林业厅审核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种所有制的涉林企业。
二、申 报
第四条 申报范围
凡以利用森林资源为对象,从事林产品及衍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的,包括木竹种植与培育、苗木花卉生产与培育、木竹藤加工制造、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木浆造纸、林产化工、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育与加工、林下经济生产、森林食品药品生产、林副产品加工、林业生物质材料综合加工利用、森林和湿地旅游,以及林产品和衍生品专业批发、流通、服务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达到申报条件的企业。
第五条 申报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市场竞争力较强。林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强,产销率在85%以上;企业营销网络健全,市场占有率较高。
(二)产品质量过硬。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较高;并建有生产原料来源与使用登记管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等制度;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在全省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以及通过国际或国家相关认证的企业有优先申报权。
(三)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林产品加工企业要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能依靠科技进步,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科技含量较高,主营产品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四)产业链较长、辐射面较广、带动力较强。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与农户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经济效益较明显,能扩大农村就业,带动农户增收。
(五)资信较好。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资产负债率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六)诚信守法,有较强社会责任感。企业在生产流通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规则,自觉维护企业诚实守信形象;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近两年内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无质量、计量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不拖欠国家税款、不拖欠职工工资、不拖欠社保基金。
第六条 申报企业应达到的经营指标:
(一)木竹加工类。总资产规模:人造板生产企业8000万元以上,木材加工企业6000万元以上,竹材加工企业3000万元以上,林业生物质材料综合加工利用企业2000万元以上,林化企业15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人造板生产企业6000万元以上,木材加工企业5000万元以上,竹材加工企业2000万元以上, 林业生物质材料综合加工利用企业1500万元以上,林化企业1000万元以上。人造板生产企业和木竹加工企业需在本省范围内,通过企业自营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林业”、“合作造林”等形式,定向建设5000亩以上原料林基地。与林农形成利益共同体的企业,其总资产规模和年销售额可放宽到同类企业的70%。
(二)木竹和经济林种植与培育类。商品用材林基地种植、培育规模8000亩以上,竹林基地种植、培育规模3000亩以上,经济林基地种植、培育规模2000亩以上。
(三)林木种苗培育类。总资产规模15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 3 竞争力强,在同行业中经济效益领先。企业在培育、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带动农户数量100户以上。
(四)花卉培植类。总资产规模8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100亩以上或温室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生产设施较为先进,具有较强的新优特品种开发、引种能力。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带动农户数量100户以上。
(五)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育加工类。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能够提供不少于100人的就业机会,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潜力,行业关联度大、辐射力强,能够促进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六)森林食品药品生产、林副产品加工类。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能够提供不少于100人以上的就业机会,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潜力,行业关联度大、辐射力强。
(七)森林旅游类。主要指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业的各类景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经营企业,总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经营总面积3000亩以上,年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以上;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拉动能力,能创造100人以上就业机会。
(八)林下种植、养殖类。总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林下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林下种植、养殖特色明显,主导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具有注册商标和主打品牌;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 4 收返乡农民务工成绩突出,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九)林产品及衍生品专业批发、流通和林业服务类。林产品及衍生品专业批发企业,总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林产品及衍生品流通和电子商务企业,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林业投资担保、森林收储企业,总资产规模:10000万元以上。林木资产评估、咨询、培训、认证、科技开发、推广、应用等专业服务型企业,总资产规模300万元以上;科技推广、服务企业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推广、服务成效明显,技术含量在省内居有领先水平。
第七条 申报企业须填写《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表》,并按本办法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要求,提供企业营业执照、企业资信证明、企业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企业年检报告书、企业纳税和缴纳社保基金、企业获得的相关成果或奖励、认证以及林业种植基地等相关证明材料或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两年申报一次,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后,正式行文向省林业厅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三、认 定 第九条 省林业厅对各地上报的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后,组织对申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认定。评审认定通过的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省相关媒体公示后,由省林业厅发文命名并颁发证书和匾牌。
第十条 经认定公布的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省林业厅重点联系和扶持企业,优先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扶持政策。
第十一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变更企业名称,需要对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予以重新确认的,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的企业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由县、市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林业厅予以确认。
第十二条 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期为两年,期满后由省林业厅组织复审;经复审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四、监 管
第十三条 省林业厅对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跟踪监测和动态管理,保优汰劣。
第十四条 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一年两次的数据监测和信息统计制度。每年1月和7月,分别填报《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信息数据表》,1月份填报上全年数据,7月份填报当年上半年数据,经县、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于次月
20日前报省林业厅。
第十五条 省林业厅对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本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提出监测评价意见,并反馈给企业。
第十六条 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省林业厅审核后,取消其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收回证书和牌匾,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1、监测评价不合格的;
2、在申报和监测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的;
3、拒绝监测,不按规定要求提供相关基本信息数据的;
4、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而破产或被兼并的;
5、企业经营过程中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财税信贷政策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质量、计量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或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附 则
第十七条 已评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鼓励申报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监管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txt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一旦累死了,就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 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红政发〔2008〕83号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委、办、局:
为发展壮大我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州人民政府下发了《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红政发〔2005〕62号)。文件的实施,推动了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全州现有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州级44家。为了进一步规范红河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管理工作,促进我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针对我州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红政发〔2005〕62号文件《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修改意见,报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将修改和补充后形成的《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六日
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
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红河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搞好对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服务与扶持,根据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有较强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能力、主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的企业或达到一定规模的中介服务组织,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红河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对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四条 凡申报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申 报
第五条 参照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办法,红河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为甲级和乙级,主要包括加工流通型与市场带动型两类。具体条件为:
(一)甲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
1、加工流通型。
(1)企业规模。是各行业的行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1000万元以上)。其中申报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
(2)企业带动能力。企业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2000户以上(南部六县1000户以上),联结种植业基地5000亩以上(南部六县2000亩以上)。畜牧业养殖规模:奶牛存栏500头以上、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猪存栏2000头以上、家禽2万羽以上;水产养殖2000亩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方式采购的原料应占原料收购总量的50%以上。(3)企业类型。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企业。
(4)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60%,主营产品产销率达到90%以上。
(5)企业信用。企业依法经营,遵守市场经济规范,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6)企业竞争能力。在同行业竞争中企业的产品数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7)目前企业规模虽达不到上述第1项要求,但所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属创新技术产品或主营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的企业,或符合我州优势农产品布局,属行业龙头的企业。
2、市场带动型。
(1)龙头作用。市场占地、设施、资产、交易规模以及带动农户能力在所在县市同类市场中名列前茅,市场主营产品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带动示范、集散辐射作用明显。
(2)资产规模。资产总值2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
(3)交易规模。市场中农产品交易占交易总量的80%以上。蔬菜、粮油、果品类销地市场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畜产品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
(4)带动能力。市场对带动地方主导产业形成作用明显。市场直接或通过经营户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联结农产品基地1万亩以上。
(5)产权清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6)服务功能。市场基础设施好,配套设施齐全,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服务工作及时规范,能及时为农户和经营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引导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作用明显。市场交易秩序良好,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和运作规范,没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
(7)经济效益。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市场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济效益好,没有债务纠纷。
(8)国家、省有关部门定点或重点联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先考虑。
(二)乙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
1.企业达到甲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但其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服务功能全、经济效益好,不需要州级财政一次性扶持资金。
2.企业目前达不到甲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但分别达到以下条件:
(1)加工流通型。
①企业规模。是各行业的行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6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3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其中申报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200万美元以上。
②企业带动能力。企业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南部六县1000户以上),联结种植业基地3000亩以上(南部六县2000亩以上)。畜牧业养殖规模:奶牛存栏300头以上、肉牛存栏600头以上、猪存栏1000头以上、家禽1万羽以上;水产养殖1000亩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方式采购的原料应占原料收购总量的50%以上。
③企业类型。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企业。
④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70%,主营产品产销率达到90%以上。
⑤企业信用。企业依法经营,遵守市场经济规范,银行信用等级在B级以上(含B级)。
⑥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的产品数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处于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⑦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属创新技术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符合我州优势农产品布局。
(2)市场带动型。
①龙头作用。市场占地、设施、资产、交易规模以及带动农户能力在所在县市同类市场中处于前列,市场主营产品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较大,带动示范、集散辐射作用比较明显。
②资产规模。资产总值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6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300万元以上)。
③交易规模。市场中农产品交易占交易总量的70%以上。蔬菜、粮油、果品类销地市场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畜产品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
④带动能力。市场对带动地方主导产业形成作用比较明显。市场直接或通过经营户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联结农产品基地5000亩以上。
⑤产权清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⑥服务功能。市场基础设施好,配套设施齐全,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服务工作及时规范,能及时为农户和经营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引导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作用明显。市场交易秩序良好,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和运作比较规范,没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
⑦经济效益。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70%,市场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济效益较好,没有债务纠纷。
第六条 申报材料。申报企业应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并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要求提供有关申报材料。具体包括:
(一)企业申报表;
(二)企业情况简介;
(三)银行出具的该企业的信用证明;
(四)由县市农经部门或中介机构出具的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五)县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出具的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证明;
(六)科技成果、专利或有关省部级认定的证明材料;
(七)产品质量、环保方面的证明材料(省级以上法定质检机构对主营产品的监督检验报告、质量管理手册、通过ISO9OO1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绿色食品证明等);
(八)与农民签订的产销合同书。其中前5项为必备材料,后3项根据企业情况据实出具。
第七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主管部门对企业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
(二)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征求发改委、经贸、财政、科技、林业、创新办、乡镇企业、税务、粮食、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及有关商业银行对申报企业的意见后,经县市人民政府同意,按规定正式行文向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州产业办,设在州农业局)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三)州所属企业可以按照以上1、2款申报程序申报,也可以由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由部门按照规定正式行文向州产业办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及相关材料;省属企业可以按照以上1、2款申报程序申报,也可以直接向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级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并附审核意见及相关材料。
第三章 认 定
第八条 州产业办负责对各地推荐的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进行遴选和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测评价工作。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评价评分办法,由州产业办牵头商有关部门提出,报红河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审定。
第九条 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程序和办法。
(一)州产业办根据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上报的企业有关材料,按照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评分办法进行评分、审查、分出层次,提出审查意见报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认定。
(二)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正式确定前,以一定形式进行公示,以确保公正、公开、公平。
(三)经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都作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对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甲级的,给予资金扶持并颁发证书;对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乙级的,颁发证书。州人民政府发文认定的同时,通过媒体公布企业名单后颁发证书。
第十条 经认定公布的甲级和乙级重点龙头企业,将分别按照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章 监 测
第十一条 对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做到可进可出。
第十二条 建立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并进行运行监测评价,为企业的进出提供依据,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十三条 实行两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制度,具体办法是:
(一)企业报送基础材料。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在进行监测年份的次年1月中旬之前,应将反映企业变化情况的基础材料报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材料包括: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情况统计表;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企业的财务情况(由县和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提供证明);税收情况(由县和县级以上税务部门提供证明);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情况(由县和县级以上农经部门提供证明);应享受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第一次监测是在企业被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始后的第三个年份。
(二)州级材料汇总与核查。次年1月下旬,当地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对所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所报基础材料进行汇总、核查。核查无误后,报州产业办。
(三)州产业办根据各县市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报送的基础数据材料,按照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评价评分办法进行评分,并对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并上报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
(四)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对监测结果予以审定。
第十四条 动态监测合格的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监测不合格者,取消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第十五条 在不属监测评价的年份,各地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将所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基本情况按有关报表制度统计汇总,于次年的2月底之前报州产业办。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申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应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如果存在舞弊行为,一经查实,已经认定的企业取消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未经认定的企业取消其申报资格,2年内不得申报。
第十七条 对在申报、认定、监测评价过程中不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的工作人员,主管机关要按有关党纪政纪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八条 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予以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及有关更名材料,由所在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州产业办予以审核确认,由州产业办将企业更名情况通报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