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农计发[2007]29号)
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
(农计发[2007]29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普及农村沼气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沼气建设工作,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国债资金55亿元,支持建设农村户用沼气560万户,带动了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累计达到2200万户,受益人口7000万。发展农村沼气,既是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国家能源压力的需要,也是防止乱砍滥伐、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既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产品品质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既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但是,在推进农村沼气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仍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新技术推广不快、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各地方应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建设管理,推进加快普及,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地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地区建设规划。要根据实际,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与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与农村改厕、改水等社会事业建设结合起来。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扎实稳妥,根据农民需求和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建设规模,防止盲目过热。
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农村沼气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各地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建设,从实际出发提出沼气普及时间表。要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沼气建设。
加强指导,因地制宜。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坚持按照实际采用多种建设模式,以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为重点,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以秸秆为原料的农业生物质沼气工程、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沼气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综合推进,提高效益。坚持“一池三改”,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厕、改厨、改圈,积极推动农村沼气与农村改水、太阳能利用等相结合,切实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提高沼气利用效果,加强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四位一体”、“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要建管并重,加快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巩固建设成果。
二、加强沼气项目建设管理
强化前期工作。要按照基本建设项目要求,完善申报程序,推行项目公开,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和改进前期工作。实行农户主动申请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建设内容、建设条件、补助标准等在拟建项目村公示,组织拟建农户填写自愿申请表,根据养殖条件、自筹能力、农户申请等因素,确定项目村申报规模,编制、上报年度建设方案。原则上项目村入户率要达到50%以上。统筹编制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各地要在当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下一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明确管理责任。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建设,按照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程序和职责做好组织实施。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申报、组织实施、资金使用及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总责,对项目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
加快建设进度。对已立项批复并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各地要尽快批复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加强在建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各省应提高设备采购效率,在国家沼气计划下达后尽快完成沼气灶具等设备的采购。原则上各项目县市应在收到投资计划下达文件后的半个月内全面开工建设,在半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如个别地区因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施工的,最迟应在9个月内完成任务。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市,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要按照沼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时网上填报项目建设信息。
严格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沼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资金监管,中央投资和地方资金要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各地农村能源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商请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落实好地方资金。各地可在地方资金中按不低于中央投资5%的比例安排沼气工作经费。
加强质量监管。农村沼气池主要施工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县应培训满足沼气建设和服务任务需要的沼气生产工。要严格建设规范,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建设,科学安装输气管道、沼气灶具、净化设备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实施户用沼气建设监理制度,县市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应培养有资质的监理人员,建立监理队伍,安排专人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养殖项目农户要切实做到“一池三改”,使用秸秆做发酵原料或购买发酵原料的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院、改水等。要严格执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灶具等关键设备按照“统一招标、分省采购、货物到县、服务到户”的方式采购,各地必须采购中标产品,严禁加价采购,采购资金由采购单位直接支付。水泥等主要建材原则上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统一招标采购,或指导农户自行采购。
三、搞好沼气技术推广和创新
要创新技术模式,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深入研究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生态家园建设集成配套技术模式、沼气后期管理服务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循环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模式等,积极开展农村沼气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加强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水平。要针对养殖与居住分离,部分村庄和农户不再搞养殖,沼气原料短缺的情况,积极稳妥研发秸秆沼气,切实解决进出料和连续产气等问题,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支持农业科研院校开设农村能源专业,建立沼气重点实验室和沼气科技创新中心,改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要重视提高农村能源管理推广队伍的人员素质,坚持做好管理技术干部、持证技工的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要将农村沼气技工培训内容纳入其中,逐步实现“一村一名技工,一户一个明白人”,建立懂技术、会施工、能管护的高素质农民沼气生产工队伍,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四、支持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
各地要认真研究提出加快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的方案,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农业发展要求,加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治理养殖污染。要研究制定相配套的激励政策,安排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调动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要积极向养殖场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沼气工程建设模式,向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向农业提供高效有机肥。开展联户沼气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试点,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根据实际探索建立适宜的建设和使用机制,按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方案做好组织实施。加快研究制定沼气工程设计、施工的准入制度,培养和扶持一批专业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培训工程管理人员,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要因地制宜地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各类服务组织要有服务场所、人员、设备、配件,从为农民提供服务中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重点支持村级服务网点建设,为村级服务网点提供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或维修工具,倡导扶持壮大农民沼气服务合作社。各地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为国债项目安排的地方资金可用于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各类沼气服务组织的管理,直接面向农产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六、做好项目检查和验收
项目主管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重点对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建设质量和后续服务等进行检查。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委托国家沼气质检机构开展定期抽检,按季度报告抽检结果。实行“三公开一公布”制度,即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情况,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绩效奖励机制,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对项目实施好的地区在投资上给予适当倾斜,对问题严重的予以通报并减少安排投资。各项目省要加强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可参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结合农村沼气项目特点,制定本省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沼气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由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以项目县为单位开展验收,重点核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建设质量情况,竣工验收报告报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推进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广大农民做好这件实事。各地要根据本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政策措施,省级农村能源和发展改革部门要把落实意见情况及时向农业部和发展改革委报告。
农业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八月三日
发布部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日期:2007年08月03日 实施日期:2007年08月03日(中央法规)
第二篇: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
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普及农村沼气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沼气建设工作,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国债资金55亿元,支持建设农村户用沼气560万户,带动了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累计达到2200万户,受益人口7000万。发展农村沼气,既是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国家能源压力的需要,也是防止乱砍滥伐、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既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产品品质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既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但是,在推进农村沼气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仍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新技术推广不快、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各地方应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建设管理,推进加快普及,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地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地区建设规划。要根据实际,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与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与农村改厕、改水等社会事业建设结合起采。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扎实稳妥,根据农民需求和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建设规模,防止盲目过热。
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农村沼气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各地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建设,从实际出发提出沼气普及时间表。要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沼气建设。
加强指导,园地制宜。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坚持按照实际采用多种建设模式,以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为重点,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以秸秆为原料的农业生物质沼气工程、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沼气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综合推进,提高效益。坚持“一池三改”,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厕、改厨、改圈,积极推动农村沼气与农村改水、太阳能利用等相结合,切实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提高沼气利用效果,加强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四位一体”、“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要建管并重,加快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巩固建设成果。
二、加强沼气项目建设管理
强化前期工作。要按照基本建设项目要求,完善申报程序,推行项目公开,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和改进前期工作。实行农户主动申请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建设内容、建设条件、补助标准等在拟建项目村公示,组织拟建农户填写自愿申请表,根据养殖条件、自筹能力、农户申请等因素,确定项目村申报规模,编制、上报建设方案。原则上项目村入户率要达到50%以上。统筹编制项目投资计划,各地要在当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下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明确管理责任。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建设,按照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程序和职责做好组织实施。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申报、组织实施、资金使用及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总责,对项目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
加快建设进度。对已立项批复并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各地要尽快批复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加强在建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各省应提高设备采购效率,在国家沼气计划下达后尽快完成沼气灶具等设备的采购。原则上各项目县市应在收到投资计划下达文件后的半个月内全面开工建设,在半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如个别地区因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施工的,最迟应在9个月内完成任务。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市,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要按照沼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时网上填报项目建设信息。
严格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沼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资金监管,中央投资和地方资金要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各地农村能源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商请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落实好地方资金。各地可在地方资金中按不低于中央投资5%的比例安排沼气工作经费。
加强质量监管。农村沼气池主要施工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县应培训满足沼气建设和服务任务需要的沼气生产工。要严格建设规范,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建设,科学安装输气管道、沼气灶具、净化设备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实施户用沼气建设监理制度,县市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应培养有资质的监理人员,建立监理队伍,安排专人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养殖项目农户要切
实做到“一池三改”,使用秸秆做发酵原料或购买发酵原料的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院、改水等。要严格执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灶具等关键设备按照“统一招标、分省采购、货物到县、服务到户”的方式采购,各地必须采购中标产品,严禁加价采购,采购资金由采购单位直接支付。水泥等主要建材原则上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统一招标采购,或指导农户自行采购。
三、搞好沼气技术推广和创新
要创新技术模式,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深入研究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生态家园建设集成配套技术模式、沼气后期管理服务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循环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模式等,积极开展农村沼气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加强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水平。要针对养殖与居住分离,部分村庄和农户不再搞养殖,沼气原料短缺的情况,积极稳妥研发秸秆沼气,切实解决进出料和连续产气等问题,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支持农业科研院校开设农村能源专业,建立沼气重点实验室和沼气科技创新中心,改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要重视提高农村能源管理推广队伍的人员素质,坚持做好管理技术干部、持证技工的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要将农村沼气技工培训内容纳入其中,逐步实观“一村一名技工,一户一个明白人”,建立懂技术、会施工、能管护的高素质农民沼气生产工队伍,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四、支持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
各地要认真研究提出加快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的方案,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农业发展要求,加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治理养殖污染。要研究制定相配套的激励政策,安排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调动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要积极向养殖场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沼气工程建设模式,向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向农业提供高效有机肥。开展联户沼气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试点,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根据实际探索建立适宜的建设和使用机制,按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方案做好组织实施。加快研究制定沼气工程设计、施工的准入制度,培养和扶持一批专业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培训工程管理人员,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诏气建设成果。
要因地制宜地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各类服务组织要有服务场所、人员、设备、配件,从为农民提供服务中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重点支持村级服务网点建设,为村级服务网点提供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或维修工具,倡导扶持壮大农民沼气服务合作社。各地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为国债项目安排的地方资金可用于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各类沼气服务组织的管理,直接面向农产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六、做好项目检查和验收
项目主管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重点对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建设质量和后续服务等进行检查。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委托国家沼气质检机构开展定期抽检,按季度报告抽检结果。实行“三公开一公布”制度,即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情况,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绩效奖励机制,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对项目实施好的地区在投资上给予适当倾斜,对问题严重的予以通报并减少安排投资。各项目省要加强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可参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结合农村沼气项目特点,制定本省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诏气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由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以项目县为单位开展验收,重点核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建设质量情况,竣工验收报告报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推进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广大农民做好这件实事。各地要根据本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政策措施,省级农村能源和发展改革部门要把落实意见情况及时向农业部和发展改革委报告。
第三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找出推广沼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为人大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生态建设。县纪委案件一室在查办农村涉农沼气补贴案件过程中,采取现场察看、与农民交流等方法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7年开始,我县争取到国家沼气建设专项资金,大规模推广沼气建设,止目前,全县共完成农村沼气建设5000多户,范围覆盖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由于使用沼气,每年还能获得超过1000元的收益: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一次性投入1800元,其中国债资金投入一部分,县、乡、村三级补贴一部分。一个标准沼气池能用50年,一年可节省燃料、化肥等费用800元,用沼液氨化饲料,给农作物保鲜,又可增收200元。同时,用它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能提高家畜对秸秆饲料的消化率、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一般采食量将提高20%,消化率提高20%—30%,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二、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建设农村沼气,实现“四个带动”,提高了农民生活档次。从建沼气较成功的镇来看,都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带动了农户庭院改厕、改圈、改厨、改院,带动了高效养殖扩大规模,带动绿色种植。据了解,农户通过使用沼气,农户每年可节约能源、肥料开支1500多元,将沼肥施用于各种农作物,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二)节省能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据介绍,建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供4―6口之家一年四季做饭照明,沼气代替了烧柴,沼气照明代替电照明,年节省柴电开支500多元,改变了农民为烧柴而乱砍滥伐现象,解放农村劳动力,有利创造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三)变废为宝,一举多得。沼气是有机物如农作物的桔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发酵后产生的可以燃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份是甲烷。这些原料自然村里四处都是,不用也是白浪费,建沼气是一个变废为宝的好措施,投入的是废物,产出的是燃气、高效肥料和猪饲料。
(四)一个沼气池等于一个小有机肥厂。一个6立方米沼气池一年可产高效优质有机肥25吨,其中沼渣8吨,沼液17吨,可节省肥料资金800多元。施用优质沼肥,既可节省投入又能产生绿色农产品,同时有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有利改良土壤。
(五)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升了农村文明建设的档次和水
平。现在建沼气池都是采用新型的曲流布料,它集沼气池、新式猪圈和农村厕所为一体,实现了人蹲厕,禽入笼,猪入圈,牛羊入栏,人畜粪便、生活污水进沼气池,这些废弃物通过沼气池高厌氧处理达到了无害化程度,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使农村长期以来的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牲畜乱跑,蚊蝇乱飞等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卫生陋习,有力促进文明生态村的建设。
三、农村沼气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领导的重视和广泛的宣传为移民新村沼气保质、保量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县、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对移民农户的有力政策宣传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才能让移民沼气工程建成精品工程;
3、捆绑资金,完善服务。移民和农业两部门密切配合,在资金运作上实行统一部署、部门联动、积极协调,在确保资金周转顺畅的同时为每户留余一定量的资金,由沼气施工队为农户提供20个月的进出料和维修配件服务,解决移民的后顾之忧;
4、严格管理,确保质量。质量是沼气建设的生命,确保质量,才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5、整合队伍,加快速度。我们将原有的300余名沼气工、10多个施工队整合为5个施工队,集中了优势的模具和机械设
备,并新购部分设备。整合后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在施工力量上也形成了拳头优势。
四、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县沼气建设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部分村的领导认识不高。宣传发动不深入,造成沼气建设工作起步难、进展迟缓。相当一部分村领导由于对国家发展沼气意义理解不深,对沼气建设认识不足,思想上疏忽,态度上消极,行动上等靠,不是抢抓机遇,而是难字当头,不能及时地把沼气建设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宣传到户,也未能深入地把沼气建设这项综合性惠民工程的诸多优点告知群众。
2.建设资金短缺,扶持力度不均衡,群众等靠观望,直接影响沼气建设进程。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修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的成本一般在1800--2000元之间。除了国家补助款外,有部分资金由农民来投资。对于集体经济好的乡村,集体全包,而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无力承担,而村民又不愿投资。这其中有的是经济差投资不起;有的是存在攀比等靠思想,所以经济富裕的家庭也不主动拿钱出来投资;还有的认为建沼气就是公家的事。沼气建设的主体本应是群众,却过分依赖了集体,制约了沼气的发展。
3.技术力量和技工数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市沼气发展的关键因素。沼气建设工程是一项标准高、技术严,集建设和安装、管理和维护于一体的长久性、一条龙、精细化工程,严格的技术性
操作要求贯穿沼气建设全程,这就对建池质量形成严峻考验。从我县2007年沼气建设出现诸多病池、废池的原因分析,主要是技术和技工队伍不足,造成漏气等问题,导致部分沼气池无法使用,后期维修又跟不上,制约了沼气发展。
4.坚持“一池三改”标准有差距。国家农业部对农村发展沼气坚持“一池三改”有明确的要求,即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厨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坚持“一池三改”是保证沼气池长年正常运转的关键。沼气使用最好的户是坚持“一池三改”的户。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沼气用户没有坚持“一池三改”的达到20%以上,明显的问题是改厕差。
5、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不高。沼气发酵产物有沼气、沼液、沼渣,俗称“三沼”。沼气主要用于炊事、照明。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可大力促进我县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沼液既可做农作物的基肥、叶面喷肥,又可浸种、防治作物病虫害,还可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喂养畜禽等;沼渣在生产中作为高效优质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养鱼等。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县沼气户对“三沼” 综合利用知识认知率还很低,有的村沼气建设起步虽早,可是沼渣、沼液都白白丢弃,不仅浪费了优质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五、对沼气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领导与投入力度。
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能源建设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将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部署落实。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将沼气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从财政增量资金中尽可能加大对沼气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涉农项目打捆安排,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畜牧等资金中安排沼气建设资金。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私人自筹资金,用于沼气工程建设。鼓励金融资金、外资投入沼气建设。
2、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广泛宣传,普及沼气知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媒方式,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广泛宣传沼气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通过给群众算对比帐,打消群众心头疑虑,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户增强新型能源意识、循环经济意识、生态家园意识、便民惠民意识和发展机遇意识,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和热情。把政府的意识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3、加强管理,确保农村沼气建设质量
加强对沼气建设和沼气产品的综合执法力度,严禁假、冒、伪、劣沼气产品进入市场,严禁任何无专业资质和职业资格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农村户用沼气池施工作业,确保沼气建设质量。
第五篇: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模版)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摘要总结了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及推广成效,介绍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为南阳市沼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建设;农村;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S2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0-0248-0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推广永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几年,南阳市农村能源工作在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形势下,大搞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
1南阳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
1.1技术创新
在沼气建设中坚持“一池三改”,即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坚持改厨、改厕、改圈,提高沼气建设的标准,切实发挥效益,同时,根据南阳市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池型、模具、综合利用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1.1.1池形创新。西峡县能源站根据西峡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在“强回流式”沼气池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循环型强回流式”沼气池,在“强回流池”沼气池的进料口增加单向阀,使料液在池内的循环过程中不致于从进料口溢出,同时在沼气池上增加自动抽渣和回流装置,使料液经过抽渣之后自动从进料口进入,形成一个料液的外循环系统,增加了料液的循环搅拌能力,可避免原料结壳,提高产气率。另外,因地制宜的将进出料口同向设置,便于与厕所相连,容易利用沼液冲刷厕所,以此带动农村的水冲式厕所的发展,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出料口的同向设置减少建池占地面积,适合西峡的自然特点。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沼气产气率,更降低了劳动强度,易于在场地狭小、缺乏青壮劳力的家庭推广。
1.1.2模具创新。一般的沼气模具都是沼气池本身用模具筑造,进出料口单独安装,其弊端是容易引起从进出料口与池体的接口处漏气漏水,影响使用[1]。唐河县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的设计出将进出料管与池体本身相连的模具,一举解决了接口处漏水漏气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项小小改进,提高了建池质量,降低了沼气池的返修率,受到施工队和建池户的热烈欢迎。
1.1.3生态模式创新。南阳市不同地域推广不同的生态模式,平原地区推广“牧―沼―粮(菜)”模式的较多,山区和丘陵地带多推广“牧―沼―果(药、草)”等生态模式。沼气成为连接种植和养殖的纽带,畜牧养殖业的粪便污染物经过沼气发酵,生产出有机肥,用于生产粮食、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以提高其品质,带动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1.1.4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2008年卧龙区新建一处秸秆沼气工程,该工程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发酵池的下方排布喷水管,通过水喷压力使秸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破解了秸秆发酵容易结壳的难题。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稳定,容易掌握,便于推广,是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国家专利。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的建设,带动家用秸秆沼气的发展,卧龙区、新野县都正在探索户用秸秆沼气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不仅解决了非养殖户原料缺乏的问题,还为一家一户堆积如山的秸秆找到了出路。
1.2机制创新
南阳市在发展户用沼气上,总结出“六统三包一合同”制度,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设图纸、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物料采购、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组织验收;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施工人员必须与农户签订建、管、用技术服务合同。这样,可大大规范沼气生产的施工、管理、服务环节,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保证建设质量,维护农民利益。西峡等地在沼气建设中还要严把“五道关”,一是严把建设农户选择关,即没有发酵原料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严把施工队的选择关。要求施工技术员持证上岗,责任心强。三是严把灶具选择关,选择农业部中标的沼气产品。四是严把沼气合格验收关,坚持按《西峡县政府补贴建池规划申请表》和《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质自查验收报告单》2个表单进行核对,确认乡镇、村组、技术员和农户认为合格签字后,才纳入县级验收范围。五是严把资金兑付关,建池合格后才发放技工工资,将农户兑付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社旗为了推广沼气建设,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对非养殖户,村党组织统一协调粪源,有的甚至免费供应,密切了干群关系,创造了和谐环境,也推动了沼气的发展。南阳市建立高位督查机制,市政府协调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3个专项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每次督查有重点、有结论、有通报,大大提高各县市区建设沼气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1.3体制创新
一是普遍推行技术承包制和技术责任制,技术人员的工资、考核及技术职务的晋升与分包地区的沼气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以调动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实现沼气建设投资的多元化,通过政府倡导和部门宣传,南阳市的沼气建设出现投资多元化趋势,有资金和技术的个人成立了专业施工队、维修服务队等,这些专业施工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有的已跨县跨市作业。还出现个人、协会领办的服务网点和村民互助沼气协会,沼气用户每月支出10~20元,就能得到全面服务。
通过近10年来的大力发展,南阳市农村沼气进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已达44.4万户,沼气工程累计661处,总池容超过10万m3。目前,沼气发电技术、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技术、沼液养鱼技术、弥猴桃种植沼液喷施技术和沼渣种菇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南阳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
2.1加强技术培训,壮大服务队伍
为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新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南阳市自上而下开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术员队伍[2]。
2.2项目带动,典型示范
南阳市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沼气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村的档次和质量。重视在养殖小区集中建池,有意识地在养殖场和养殖户建设小沼工程和户用沼气,对污染严重地区重点治理,建设生态示范小区[3]。注重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2.3完善机制,规范服务
强力推进沼气建设“三化”进程,即大力推广模具建池,实现建池专业化;积极组建专业施工队和研发成品沼气池,推进沼气建设市场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村4级服务网络,推进沼气建设服务社会化。
2.4规模建池,集约经营
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集发电、照明、供暖、污水处理、养殖为一体,循环利用能源,实现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4]。
科技创新为农村沼气建设注入了发展活力,科技创新中,一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在学习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才能有所创新[5-6]。如西峡的“双循环强回流沼气池”就是在认真学习和推广强回流沼气池的基础上,结合西峡的地形地貌特征,不断总结改进产生的。二要加快现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不能将新技术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要将新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新技术才有生命力。三要因地制宜,使科技创新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四要将科技创新纳入到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中,编制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新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量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将新技术、新发明尽快运用到实践中。
3参考文献
[1] 丰斌.大力推广沼气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沼气,2002(2):50-51.[2] 王岩.论实现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38-239.[3] 朱建光,赵庆阳.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0(1):59-60.[4] 方淑荣.我国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216-219.[5] 武毅,蒋江川,张高平,等.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水平――甘谷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调查[J].发展,2010(4):7-9.[6] 张魁伟.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沼气建设利用水平――山西省武乡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前景规划[J].农民科技培训,2010(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