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独生子女加分申请表
个 人 申 请
姓名:
性别:
出生于:
****年**月**日 学籍号: 身份证号:
是2016年xx中学的毕业生。是独生子女,现申请中考招生独生子女加分。
特此申请
申请人:
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独生子女加分证明
证明
兹证明我村村民,性别,年月日出生,之妻,年月日出生,两人于月月日生育一胎孩,姓名,系合法生育。且母子(女)均为农业户口。于年月日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学籍号:
特此证明
我保证以上信息准确、无误,如若造假,我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审核人(签字)
审核人(签字)
年日
第三篇:独生子女申请表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申请书
我们夫妇已有一个孩子,自愿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不再生育第二个子女。特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男方盖章
女方盖章
年月日
注:1.《申请书》,由夫妇双方填表,不得代办。
2.本《申请书》一式填写三份,夫妇双方单位分别盖章后,由女方户口所在居(村)委会核准,然后交双方单位及女方户口所在乡镇、街道计生办各保存一份。
3.如再生育第二个子女,应主动退还所享受的一切待遇,原《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作废。
初育双(多)胞胎夫妇享受 独生子女家庭奖励待遇
申请书
我们夫妇初育胞胎,自愿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不再生育子女。特申请享受一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男方盖章
女方盖章
年月日
注:1.《申请书》专用于初育双(多)胞胎的夫妇,由夫妇双方填表,不得代办。
2.本《申请书》一式填写四份,夫妇双方单位分别注明意见并盖章后,由女方户口所在居(村)委
会核准,然后交双方单位及女方户口所在乡镇、街道计生办各保存一份,作为发放奖励费和享受其它奖励待遇的凭证,并随调迁档案转移。申请人保存一份。3.超过三胞胎的,子女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栏目可相应增设格数。
第四篇:广东佛山农村独生子女中考加分政策或有变
初中辅导网校:http://edu.21cn.com/kcnet1280/
近日,多地高考加分“瘦身”政策引发市民关注,而记者从佛山市教育局获悉,佛山明年中考农村纯二女户、独生子女的加分政策或许也会有所调整。目前市教育局招生办已对此展开调研,预计2014年3月份公布结论。相关人士表示,若调整政策,相应也会改变中考加分格局,将促使中考更加公平。
不满声日盛促调整
佛山从2007年开始实施农村纯二女户和独生子女中考加5分政策,但由于近年来满足这一加分条件的学生越来越多,致使该政策屡遭投诉。
记者查看2013年佛山中考享政策加分的学生名单发现,在符合加分政策的4902位学生中,仅有138位属于归侨青年子女、华侨子女;少数民族聚集地迁入佛山;省三好学生可免试等放弃免试机会;台湾籍同胞子女优惠加分。而余下的占比约97%的学生,均属农村纯二女户、独生子女加分。
而这一情况也引起佛山市政府关注。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日前在全市教育会议上就表示,为进一步促进中考公平,初步决定对此项政策进行调整。
利于提高中考公平性
针对农村纯二女户、独生子女加分政策调整的初步决定,记者近日采访了佛山市教育局招生办主任黄文安。黄文安告诉记者,目前招生办已经展开调研,预计明年3月份会公布相关结果。
新蕾塘头学校副校长魏国芳对此的反应是,之前一部分学生加分,而另一部分的学生不加分,造成不平衡,政策调整后,将促使中考更加公平。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满足农村纯二女户、独生子女加分的学生比例较大,若政策出现调整,对中考政策加分格局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第五篇:解读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政策
解读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政策
“非转农”不加分
由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的,不得享受高考加分政策性照顾;农村居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从转制之日起两年内其独生女高考加分适用本办法。
需备齐六类申请材料
农村独生女考生申请政策性照顾时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性照顾项目登记表(农村独生女考生)》(以下简称《登记表》,一式四份);
(二)考生本人及其父母的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考生免冠照片4张(同准考证照片一致);
(五)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农村独生女证明信原件;
(六)其他需要说明情况的证明材料。
考生请注意申请时间
考生应注意的程序有:考生应持户口所在村(居)委会证明和其父母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等资料,经村(居)委会主任、计生专干签字后,到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生办领取《登记表》;考生或家长持填写好的《登记表》(照片处加盖考生所在学校钢印)及所需提供的材料到乡(镇、街道)计生办进行初审;乡(镇、街道)计生办指定专人审查考生申报材料,做到随申报随审查。
另外,值得注意的程序有:乡(镇、街道)计生办在规定时间内将《登记表》连同考生申报材料上报。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将对考生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审查、公示;公安部门将对其户籍信息进行核对。当年4月10日前上报;市(州)人口计生部门审查并公示后,留存一份,其余三份退回县(市、区),分别由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乡(镇、街道)计生办留存及考生所在学校装入考生档案备查。并将相关信息于当年4月25日前送本级招生办公室,并报省人口计生委备案。
市(州)招生办公室负责审核《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照顾名单》中的考生报名信息。核实后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招生办公室。省招生办公室于当年5月20日-6月20日进行公示。对公示结果无异议的考生,由省招生办公室在招录时加分投档。
农村独生女高考该不该加分
日前,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消息,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女孩中考加分政策的基础上,该省将计划实行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奖励政策。此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有利于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人提出疑问,此举是否会削弱高考的公平性?
加分政策向农村独生女倾斜
据了解,2003年,湖北省在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中,提出并实施了农村独生女中考加分优惠政策。截至目前,该省大悟、仙桃等83个农业县市的农村独生女中考可享受加分,根据各地的分数线,加分幅度为5分至20分不等。该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考加分政策的推进,下一步符合政策条件的独生女有望在高考中加分,相关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中。
事实上,高考加分政策向农村独生子女倾斜并非湖北首创。2003年颁布的《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明文规定:“农村独生子女在参加本省中高考时,给予增加10分的照顾”,2004年云南省也出台规定,对于农村独生子女高中毕业报考省内高等院校的,加20分优先录取。2005年,重庆市正式提出对农村独生女实施高考加分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考生凡报考本市院校,可享受5分降线录取,2005年和2006年,该市共有419名考生享受了加分照顾。
据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独生子女家庭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优惠政策,就是要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得到实惠。由于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该省此举正是要在传统的行政命令、财政补偿和道德呼吁之外建立新的利益导向机制,让更多的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的奖励是否一定要通过高考来体现
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利益补偿本无可非议,然而高考的公平意味着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机会公平。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政策,高考加分的每个微小变化都关系着无数考生的利益,再加上近年来高考加分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公众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湖北省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热议。
“现在一个家庭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高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给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是否损害了其他考生享受教育公平的利益?”一位武汉市街道口的胡姓家长表达了自己的疑虑,“近年来,我国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及促进女性受教育机会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我认为在对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政策上,可以选择的方式有很多,没必要通过高考来体现。”
一位网民的看法也颇具代表性:“给农村独生女加分,是对农村家庭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种认可与奖励,但这种认可与奖励也应该一视同仁,否则,只给农村独生女加分,是不是说农村的独生子和城市的独生子女就没有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湖北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相关人员透露,目前,农村性别比例失衡,较城市严重得多。提出这个设想,主要是为了在农村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该负责人称,如果相关政策出炉,对高考成绩的影响也不大。首先,农村独生女很少,政策覆盖面小;其次,即使加分,幅度也不会很大;再其次,优惠政策不一定是以加分的形式,也有可能是采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方式。
政策调整应更广泛考虑公平原则
一边是计生鼓励政策,一边是高考公平原则,两者本不应该成为相悖的论题,此间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以更广泛而公平的方式补充完善高考选拔标准,使其既能尊重差异性,又能体现差别待遇,无损教育公平原则。
武汉大学教科院院长程斯辉认为,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弥补应试教育体制下过于僵硬的“唯分数论”的不足,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招生公平。然而由于分数在招生录取中的刚性作用,无论是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还是竞赛获奖情况以及民族、地区差异,最后都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容易将考生的素质发展异化为“加分教育”,还会导致加分政策成为滋生腐败、引发教育不公的温床。为此,程斯辉提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应该慎之又慎,不仅要增加政策制定过程的严谨性和透明度,同时也要完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利益补偿应当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从制度层面上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长效机制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补偿制度,把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励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