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省级前期费管理办法2014-11-07
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省级前期费管理办法
2014-11-7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省重点建设项目省级前期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689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省级前期费(以下简称前期费)是指由省发展改革、水利、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主管部门)安排用于开展本省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经费。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前期工作是指从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审批、核准等至项目开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工作环节的材料编制、招标、评估、审查、报送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前期费的使用、安排和管理坚持“多方筹集、预算管理、专账核算、责任挂钩、滚动回收、绩效考核”的原则,建立“谁分配、谁负责,谁安排项目、谁负责回收,考核滚动投入、权责对等”的滚动回收机制。第五条 前期费的资金拨付、会计核算、财务监管等按照政府财政资金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六条 省财政主管部门是前期费资金的统一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前期费的筹措和拨付,以及对省级主管部门前期费的安排、管理和回收等情况的监督考核。
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前期费预算的组织申报、汇总审核、计划安排、资金使用和资金回收等工作,制定本部门前期费项目的预算申报、拨付管理、使用监管、核销、回收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前期费滚动回收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 省级主管部门是本部门安排的前期费回收责任主体,负责本级和下级部门前期费的回收,并负责向省财政主管部门出具《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费回收承诺书》。省级主管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签订的前期费回收责任书送省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省级下达的前期费,统一列作省级支出,由总预算会计账在往来科目中分账核算。州(市)财政使用省级拨付的前期费资金时,不作预算收支处理,但应当在总预算会计账务中增加往来核算内容,进行分账核算。省级主管部门回收的前期费应当及时缴入省级国库。省财政主管部门分账核算各省级主管部门缴回的前期费资金。
前期费使用的项目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单独建账、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规定,切实加强前期费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
第三章 条件范围
第九条 前期费的资金来源:
(一)中央财政补助;
(二)省级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包括省财政预算安排的省发展改革委基本建设资金、部门专项资金中调整安排的部分;
(三)按规定收回的前期费资金;
(四)省级国库统一管理的省级项目前期费产生的利息收入;
(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可统筹用于前期费的资金。第十条 申请安排前期费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安全、节能、技术、资源节约利用等标准和要求,同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争取国家审批、核准的大中型建设项目或者省重点建设规划项目;
(二)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已经取得省级主管部门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意见的项目;
(三)使用前期费的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建设单位已经制定前期费回收计划,并与省级主管部门签订回收责任书。第十一条 前期费以建设项目为载体,主要用于总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争取国家审批、核准的大中型建设项目或者省重点建设规划项目。对单个建设项目安排的前期费,原则上控制在项目总投资的10%以内。第十二条 前期费使用范围:
(一)直接费用。主要包括:勘察费、设计费、研究试验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编制费,环保、用地等专题编制费、前期工作的招标代理服务费;
(二)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咨询和评估审查费,技术图书资料费等管理费用,以及经省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与前期工作相关的其他费用。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原则上不超过单个项目省级预拨前期费的30%。
第四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省级主管部门应当围绕中央投资政策导向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规划,结合本行业建设项目实际,以及近期和中长期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在年度预算编报时限内,向省财政主管部门申报部门前期费预算额度。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将项目申报材料按项目隶属关系报省级主管部门,由省级主管部门负责遴选、分配。第十五条 省财政主管部门结合省级主管部门当年项目申报情况,依据上年前期费回收考核结果,以及当年财力状况确定各省级主管部门年度前期费预算额度。第十六条 省级主管部门在省财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前期费预算额度内,确定资金安排计划报省财政主管部门。第十七条 省财政主管部门依据省级主管部门的《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费回收承诺书》,在核定前期费预算额度内,依据省级主管部门的资金安排计划下达资金预算。第十八条 各地各部门应当加强前期费的使用和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财政主管部门将暂缓或者停止拨付资金:
(一)前期费计划安排内容不符合使用规定;
(二)未按财政政策、财务制度规定管理和使用前期费;
(三)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前期费;
(四)前期费使用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
(五)其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十九条 前期费下达后,前期费使用单位不得随意更改前期工作目标和项目建设单位,对确因主要内容和目标调整、变更或者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做出调整、变更的,应当重新报批,并报省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滚动回收
第二十条 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安排的前期费的回收管理。省财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主管部门的《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费回收承诺书》和回收管理办法,进行绩效考核。第二十一条 前期费自项目预算下达之日起,回收周期不得超过三年,回收率不低于70%。
第二十二条 省财政主管部门组织对省级主管部门前期费的安排、管理和回收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对没有按时足额上缴前期费的省级主管部门,省财政主管部门将按未上缴额,扣减下一年度前期费及该部门的其他项目预算,直至缴清。对前期费滚动回收率高的省级主管部门,给予增加前期费额度的奖励。第二十三条 按照“鼓励先进、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回收率高于70%的部分,在不改变资金性质、范围以及使用方向的前提下,由省级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财政主管部门考核同意后,可继续滚动使用。
第二十四条 根据基建财务制度规定,对批准建设的投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前期费投入应当统一计入建设成本。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统筹落实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并从项目到位资金中归还省级财政安排的周转性前期费,不得以项目资金缺口为由影响前期费垫付资金的滚动回收。
第六章 资金核销
第二十五条 前期费核销应当坚持先评审后核销的原则,经省财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核实,对符合核销规定的前期费,报经省政府批复后方可进行核销。对不符合核销规定的前期费,由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收回并缴入省级国库。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核销前期费:
(一)项目建设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明确提出不再实施项目建设的原因以及证明材料;
(二)从安排前期费起,五年内未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或者已完成编制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
(三)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可研报告后,三年内暂不准备开工建设的项目。第二十六条 项目前期费的核销比例,应当控制在省级财政当年安排省级主管部门前期费预算额度的30%以内。第二十七条 申请核销前期费的项目,其间接费用开支
标准
超过本办法规定的部分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前期费的使用及其工作进展情况,应当接受省财政和审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省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考核、通报省级主管部门前期费滚动回收情况。第二十九条 前期费的分配、使用、管理应当符合有关财政财务的管理规定,各部门、各州(市)、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前期费,不得将项目前期费用于出国考察、购买车辆、高档消费品和发放礼金、礼品等支出。
第三十条 对违规使用前期费,或者安排下达前期费后随意变更、取消项目前期工作的,经省财政主管部门核实后将作为下一年度扣减省级主管部门前期费预算额度的依据之一,并在全省范围内对相关责任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第三十一条 对管理不善、控制不严或者违反规定使用资金,弄虚作假骗取前期费的,省财政主管部门将视情节轻重,采取停拨、全额扣回项目前期费和核减下一年度省级主管部门前期费预算额度,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对于中央有单独规定的前期费资金管理,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在州(市)和省直管县滚动使用的前期费,由州(市)和省直管县财政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报省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云南省省级扩大内需重点项目前期费管理办法》(云财建〔2008〕746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云政发〔1999〕123号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确保按期竣工,控制投资概算,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由国家和省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及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中经省政府确定的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
(一)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以及基础产业中的重大建设项目;
(二)城建、环保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建设项目;
(三)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结构调整需实施技术改造的重大项目;
(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项目;
(五)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项目;
(六)扶贫攻坚对促进民族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七)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建设项目;
(八)建在本省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第三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由省计划主管部门综合平衡,报省政府批准确定。
第二章 管理
第四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每年编制一次计划,分投产项目、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投产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后,其未完投资和收尾工程不再列入下一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续建项目自动列入下一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可列为重点建设预备开工项目,待项目获得批准开工后,正式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第五条 地、州、市计划主管部门和省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后,每年10月向省计划主管部门提出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申请。
第六条 对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建设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负有对本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并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的建设资金、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进行严格管理。
建设项目法人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对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公益性项目,应当组建相当于法人单位的建设组织机构,承担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投资控制等管理责任,同时具有相应的权利。
第八条 根据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负有拨付建设资金责任的各级政府、省级有关主管部门、金融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的进度,保证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和同步到位。
第九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建财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建设中的材料、设备、存货、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
第十条 除法律、法规或国务院、省政府的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省重点建设项目收取费用。
若有不合理收费和非法阻碍省重点工程实施的情况发生,建设单位可向省政府重点建设主管部门举报和投诉。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及设备储备资金。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负责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协调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重点建设项目需占用林地的必须依法报经土地部门批准,涉及林木砍伐的,必须依法报经林业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以及电力、供水、交通、邮电等部门和单位,应优先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对施工生产用电、用水,大件设备运输、邮电通信等方面的需要,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十四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向省主管部门申报立项、可研、初设、开工等报告。省计划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或向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转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立项、可研及开工报告;省政府重点建设主管部门参与审批和审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开工条件审查;组织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概算核查及概算调整审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中央和地方资金到位问题;按计划检查督促省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资金到位及投资完成情况;协调解决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月汇总省重点建设情况报送国家计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的采购,均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因特殊情况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的项目,可以进行邀请招标;严禁指定承包单位,严禁议标。
第十六条 参与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投标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核定的与工程规模相应的资质。严禁中标单位将工程转包;未经建设项目法人的同意,不得将合同分包,其中主体工程一律不得分包,必须由中标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发包方和承包方在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廉政合同。
第十七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指定专人按月向省计划部门、统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银行报送建设进度情况及有关统计报表。
第十八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法人按照省政府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档案;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做好工程现场的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考核检查。
第十九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开工前审计,其资金使用情况由省审计部门负责跟踪审计,或者授权有关地、州、市审计部门进行跟踪审计。
第二十条 施工设计必须以批准的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规模、投资概算、工程内容、装修标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为依据,并尽可能优化设计、节约投资,不得擅自扩大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投资。也不允许盲目压级压价,降低建设标准。如果需变更设计,必须报经原初步设计批准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一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需报请质量检测机构核定质量等级,并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有关规定,及时组织质检、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初步验收。试生产期满,经过竣工结算审计后,报请省政府重点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二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的,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由原项目审批部门指派或委托咨询单位对项目的科学决策、投资控制、工程质量、工期、效益、资源、环保等进行项目后评价。
第三章 考核、奖罚
第二十三条 对省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质量、工期、概算三大控制目标考核。以初步设计确定的内容为依据,辅以安全生产、工程管理、环境保护、廉政守法、资源节约等方面进行考核。各项工程合格率必须达100%,优良率必须达50%以上(有行业标准的,按行业标准考核);除特殊情况外,省重点工程必须在规定的工期内建成投产,并达到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项目的投资概算,在建设过程中,静态投资一律不作调整,动态投资部分的调整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和报批。
第二十四条 在省重点建设项目中有欺诈、贿赂、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或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按《云南省建设工程违法违纪行为暂行规定》(云监(1999)11号文件)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项目主管部门要同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签订质量考核责任书;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要同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中标单位签订质量、工期保证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奖惩措施,及质量终身责任制。
第二十六条 为保证重点工程质量实行重奖严罚。对省重点建设项目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在项目的决策、造价控制、工期保证、质量优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协调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项目法人给予奖励。公益性项目,由省政府重点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后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后给予奖励。资金从项目结余投资或项目降造费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 因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的损失,全部由施工单位承担;因设计失误造成的损失,由设计单位承担;监理失职的,承担相应的责任(均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对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设计、施工、监理、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由省政府重点建设主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承担受损赔偿责任,视情节在一定时间内取消参与省重点工程招标、投标资格,且不得参与分包工程。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造成的投资超概算,增加的投资一律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第二十九条 未按照投资计划拨付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部门、单位和地区,由省政府重点建设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未按计划拨付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部门、单位和地区,将停止安排其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第三十条 对挪用、截留省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部门,由审计机关、财政机关追缴被挪用、截留的资金,予以通报,并提请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项目严重超概算;因质量低劣,损失浪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由省政府通报批评,并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 扰乱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秩序,盗窃、破坏设施,哄抢物资、设备,围攻、殴打施工管理人员,致使重点工程不能正常施工的,由公安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年06月22日 实施日期:1999年06月22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陕西省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前期)
陕西省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前期)
合计 142 个项目
一、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西安至包头高铁(陕西境)西安至重庆高铁(陕西境)西安至武汉高铁(陕西境)延安经绥德至太原高铁(陕西境)西安咸阳机场至阎良铁路
西安至韩城城际铁路
澄城至韦庄高速公路
合阳至铜川高速公路
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 京昆线蒲城至涝峪口公路改扩建
延长至黄龙高速公路
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
府谷机场 定边机场 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秦岭北麓旅游轨道交通工程 安康石泉喜河-合溪-后柳旅游环线建设
延安城区轨道交通工程
二、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工程
咸阳西郊热电联产工程
国华神木热电联产工程
麟游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工程 彬长新民塬低热值煤发电超超临界示范工程
府谷段寨煤电一体化工程
西王寨煤电一体化工程
沙梁川煤电一体化工程
古城煤电一体化工程
石窑店煤电一体化工程
府谷庙沟门煤电一体化(三期)黄陵店头电厂
神木锦界电厂(四期)延安富县燃煤发电项目
西湾煤电一体化项目
榆横北区煤电一体化项目
横山低热值煤热电项目
大柳塔低热值煤发电工程
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 榆神煤炭清洁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启动项目
榆横200万吨/年煤基油醇联产项目
兖矿榆林400万吨煤间接液化工程
蒲城煤制烯烃工程(二期)旬邑煤制天然气工程
彬长至徐州直流输电工程
延安至湘南直流输电工程
省内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
宁强广坪天然气综合利用
三、先进装备制造能力提升工程
宝鸡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陕飞公司飞机部件研制生产工程
中航航空工艺装备制造工程
渭南力控航空产业卤阳湖生产基地
中德汽车液压缸产业园
安康恒口重型设备制造园
安康五里汽摩产业园
四、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中国大数据产业(延安)基地 延长100万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项目
中国钛谷(东区)生产加工基地
西安氢燃料电池生产线
西安软件研发基地(三期)宝鸡长岭科技工业园
铜川油页岩中试基地
卤阳湖国家民机科研试飞基地 汉江药业搬迁工程 安康高新区雷恒电子信息研发制造基地
天津王派新能源电动车科技园
海航高新技术产业园 西咸瑞高压电陶瓷新材料产业基地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
当当网西北电子商务产业园 丝路经济带国际农业合作和技术创新中心
中央储备粮汉中直属库仓容建设工程
宝鸡空港物流园
铜川冷链物流园
延安青化砭物流园
秦巴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
安康高新区综合物流产业园
杨凌生物医药专业化园区
泾河新城西部核心物流基地
六、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
镇巴天然气产业园
礼泉聚乙烯管材生产线
丹凤钾肥生产线
洛南大秦钾业产业园
镇安钼钨产业园
董家河西飞铝深加工工程
富平30万吨铝型材产业化工程
大荔年产60万吨新型肥料生产线
西乡石膏资源精深循环利用示范工程
商洛中药材战略储备库
西乡冷链物流脱水蔬菜生产线
汉中锌业缓控释肥生产线
延长石油紫阳钒钛磁铁矿开发工程
兴平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
七、骨干水利和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 引嘉入汉工程
引洛济延工程
黄河东线大泉引水工程
城固焦岩水库
安康月河补水工程
榆神万镇引水工程 丝路经济带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现代农业气象保障工程 陕西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技术中心
八、文化产业与民生改善工程
榆林学院新校区
延安大学新校区 中航工业教育集团职业大学
西安丝路文博书苑 少华山森林公园密林谷和少华峰景区
华阴西岳庙文化公园
华阴一河两岸整体开发工程 安康高新区莲花湾生态休闲养生中心
商州秦岭客家源产业工程
商南丹江画廊旅游区开发工程
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基地
中国耀瓷民俗风情街
铜川全域旅游丝路慧谷
安康秦巴区域中医诊疗中心
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
秦汉新城医疗中心
陕西蓝湖老年寓苑
文化信息枢纽工程
中国秦腔博物馆 陕西艺术美术创意培训基地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博览苑
普诺综合体医疗中心
沣西新城德尚医院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东扩工程
秦汉新城养老住区建设工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学院
西乡县米仓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
安康汉水丝源产业园
九、城镇化推进工程 延安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
延河延安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
大荔朝邑古镇及湿地资源保护工程
西部(杨凌)养生健康城 安康高新区飞地经济园区综合管廊工程
三原清河食品工业园供热中心
西咸茯茶小镇(二期)
十、生态环境工程 合阳煤制天然气及热电联产工程 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工程(五期)卤阳湖生态湿地建设工程 汉江汉中平川段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 汉中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
安康白石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核心水源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及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工程
第四篇:未央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未央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指在我区行政区域内列入国家、省、市、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下列项目:
(一)能够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完善提升区域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开发和综合改造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
(二)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现代制造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及能够加快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三)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四)能够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城市价值充分兑现和经济发展成果群众共享的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各类社会事业项目。
(五)国家和地方鼓励的其它大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外商投资的重大项目;
(六)产业类项目要求计划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房地产类项目要求计划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要求可适当降低。
第三条凡国家、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我区行政区域内的均须纳入我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凡区重点建设项目在各街道、未央湖旅游开发区、未央工业园、浐灞生态区未央区域内的均须纳入本辖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各街道办事处、未央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未央工业园管委会、两区一项目办应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各项服务协调工作。
第四条区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发改委)。区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重点项目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省、市、区有关投资项目的方针政策,监督区重点建设项目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和基本建设程序;
(二)负责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督查、检查、考核及警示通报;
(三)负责对各项目责任单位全年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作出科学、公正的评价;
(四)随时了解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区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通报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五)组织策划、包装重点建设项目,参与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重大问题的调研和竣工验收等。
第二章项目的确定
第五条区重点建设项目分为重点在建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两类。
重点在建项目是指已经完成建设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并且在当年内施工建设(包括续建、新开工)的项目。
重点前期项目是指在当年内报批前期各项文件和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
第六条区重点建设项目每年确定一次,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区重点项目办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全区公开广泛征集重点建设项目;
(二)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项目的隶属关系及属地原则,编制本地区、本部门建设项目列入区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按规定时限报送区重点项目办;
(三)各街道办事处及区级各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策划包装项目进行筛选后,于当年10月底前将次年重点项目报送区重点项目办。各街道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原则上应不低于本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25%;
(四)区重点项目办根据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联合有关方面策划成熟的重大项目,可直接纳入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并根据项目的隶属关系及属地确定项目责任单位;
(五)区重点项目办根据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征集的项目进行审核,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向社会公示,经区政府研究审定后,下发全区执行;
(六)在坚持保证项目总量的原则下,区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策划和储备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手续健全、开工条件具备的重点产业项目,可不受年初项目选定限制,通过特定审批程序将其纳入重点项目管理;重点前期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后可及时列入重点在建项目计划;对确因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项目无法实施或无法完成当年计划的项目,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单位可书面提出申请,经区重点项目办审查并报区重点项目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调整出区重点项目计划。
第七条建立区重点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制度,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界策划、包装项目。全区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策划、包装和培育后续重点建设项目。区重点项目办要定期汇总和发布项目信息,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将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储备工作成效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考核。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门费用用于重点项目策划、包装及管理工作。
第八条申报列入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须按规定申报格式填报,并附下列书面材料:
(一)项目概况和项目法人情况;
(二)项目审批或核准、备案的有关文件;
(三)项目资本金和其它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的有关文件;
(四)项目规划选址、土地审批或预审、环境评价等有关文件;
(五)招标核准和招标投标实施情况的有关文件。
第九条申请列入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项目由区重点项目办按有关规定程序申报。
第三章政策措施
第十条区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和重点项目挂牌保护制度,区、街各有关部门应优先和加快办理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区级各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单位报请审批的事项,手续完备、资料符合要求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要求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明确提出补办手续、补充资料的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规划、土地部门应积极做好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优先办理项目选址和安排建设用地。
第十三条区级各有关部门在争取国债及中央、省、市预算内建设资金和安排本级财政性资金以及银行贷款贴息时,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
第十四条区级各有关部门应优先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融资推介,区发改委可采取组织召开银企推介会等形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区重点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区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交通、电信、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在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同时,优先满足区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保证区重点项目建设施工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区重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应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协调征地拆迁等有关事项,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区重点项目办要会同监察、司法等部门严厉查处、打击破坏和扰乱区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区重点项目办同意,不得对区重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评比。
第十七条严禁对区重点建设项目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法律、法规规定外向区重点建设项目收取费用。
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第十八条区重点建设项目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按项目法人负责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的要求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第十九条重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采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及相关规定,必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依法择优选择中标人。
第二十条区重点项目办会同区级相关主管部门对国有出资和使用政府性资金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重点建设项目的正常招标投标工作。
第二十一条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区重点建设项目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项目法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额进行建设,严禁擅自提高标准、扩大规模;
(二)项目的建设资金应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国家、省、市、区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
(三)项目建成后,项目法人应按照国家和省、市、区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四)政府投资数额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由财政部门负责对其工程预算或竣工决算进行评审;
(五)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项目业主应形成项目的后评价报告,报送区重点项目办和项目主管部门;
(六)项目法人应主动接受和配合国家、省、市、区的稽查工作,真实反映和提供有关资料及情况。
第二十二条建立和实施区重点建设项目动态信息反馈制度。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和项目法人须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建设统计制度,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准确地向区重点项目办、区统计局报送重点项目建设的工程形象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和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等有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建立区重点建设项目协调机制和督查制度。区重点项目办要定期组织和召集有关单位、项目法人召开重点建设项目协调会议,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十四条区重点项目办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我区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定期编发重点项目动态;区宣传部门要会同新闻媒体及时报道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第五章工作考核
第二十五条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在区重点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区重点项目办组织实施,区重点项目考核结果纳入区级目标责任综合考评范围。考核对象是指在项目实施中承担主要任务的各街道办事处,重点项目办于年终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区级各有关部门和各直属机构,有负责项目的作为工作目标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施效果作为工作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工作依照《未央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考核(试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考核实行月抽查、季通报、半年公示、全年总结的形式进行。
(一)月抽查。由区重点项目办按月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抽查,以重点项目动态形式向区委、区政府汇报。
(二)季通报。由区重点项目办会同有关部门按季度对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汇总排序并予以通报,并有权要求没有完成计划进度的项目责任单位向区重点项目办写出书面情况说明,对完成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对不能按进度完成任务的予以警示。
(三)半年公示。由区重点项目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将结果报告区委、区政府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公布。
(四)年终总结。由各项目责任单位提供全年完成情况总结,区重点项目办组织有关单位结合月、季、半年考核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形成全年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第二十七条区重点项目的责任单位和项目法人应按照项目计划任务的要求,抓好所负责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确保目标的完成。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八条区重点项目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取消重点建设项目资格,终止其享受重点建设项目的有关政策:
(一)未经批准,擅自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以及调整项目概算的;
(二)项目实施中出现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
(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未执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和扰民事件的;
(四)年中被调整出区重点项目计划的;
(五)违反国家和省、市、区关于投资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第二十九条区级各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承担连带责任,建议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提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一)侵占、截留、挪用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的;
(二)无故或以不正当理由延迟区重点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拨付,影响项目工程进度的;
(三)在对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核准)过程中,无故延迟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批复(核准),影响项目实施的;
(四)由于行政不作为或越权行为影响区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
(五)违反国家或省、市、区有关规定,擅自对区重点建设项目收费、摊派、罚款的。
第三十条在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有关单位和协作单位未能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或项目单位管理不严、弄虚作假,造成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不能完成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建议由区委、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加大对扰乱重点项目建设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各责任单位需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区重点项目办提供相关材料,作为考核依据。区重点项目办按照要求,对各责任单位报送的有关材料的真
实性进行实地检查及审核。被考核部门一经证实有弄虚作假行为,取消其当年考评资格。
第三十三条区重点项目办每年组织专门会议对重点项目工作进行总结表彰,根据综合得分结果对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对落后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分设项目组织管理奖和项目法人奖进行奖励,项目组织管理奖主要奖励项目责任管理单位,项目法人奖依据项目规模、投资完成情况、形象进度、项目管理等综合情况奖励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费用用于表彰奖励。
第三十四条切实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考核,确保重点项目考核在街道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中的分值不低于15分,逐步增加重点项目考核在街道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中的分值。区级各部门重点项目列入工作任务,其项目实施情况作为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区重点项目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
第222号
《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1月13日市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卢子跃 2015年11月24日
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按期竣工,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推进和服务保障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林水利、交通、工业、能源、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解决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配合做好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和县(市)区、开发园区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重点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工作。
—1—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
第六条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综合监管系统,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建设单位应当履行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项目的筹划和建设,依法建立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设工期等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全面落实。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负责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目标考核的组织实施工作。具体的考核办法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指导建设单位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立功竞赛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章 项目确定
第八条 重点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约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一)农林水利项目,是指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水资源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增进农林效益为重点的流域治理、防洪排涝、水库及引水工程和其他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建设、海洋渔业、沿海滩涂围垦、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等项目;
(二)交通项目,是指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为主线,以对外运输干线、市域重要通道和重点港口开发为重点的机场、铁路、公路、码头、航道、综合客货运枢纽和公交场站等项目;
(三)工业项目,是指以优化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临港装备和制造业、重大技
—2—
术改造、重大企业迁建等项目;
(四)能源项目,是指以保障能源供应、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的电网、电源、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及储运设施、城市燃气和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等项目;
(五)城市建设项目,是指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环境为重点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快速路网、跨江通道、轨道交通、主次干道、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等项目;
(六)社会发展项目,是指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重点的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体育、民政、风景名胜保护、保障性用房建设和社会服务保障及其他民生保障等项目;
(七)服务业项目,是指以加快服务业集聚,形成高层次的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科技信息、研发设计、高端服务业、城市综合体等项目;
(八)其他项目,是指其他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引领性、带动性、辐射性的项目。
前款规定的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的,其总投资额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总投资额标准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总投资额标准可以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定期作出调整。
第九条 重点建设项目分为重点实施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是指列入上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续建项目以及拟于当年开工的新建项目。
重点前期项目,是指已经完成方案论证拟进入或者已进入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程序的项目。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标准和条件的项目,按照下列规定,于每年第四季度提出下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申请:
(一)中央和省、部属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市属企业投资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三)县级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3—
前款第三项规定项目的项目所在地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或者范围内的申请项目进行汇总,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园区管委会同意后,转报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申请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应当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说明、项目前期审批情况及下的投资计划或者前期计划等内容,并对申请材料所涉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事实,不得提供虚假申请材料。
第十一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项目进行汇总,经征求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进行综合平衡,提出重点实施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的建议名单,编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申请列入国家、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遴选,经征求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按国家、省有关规定上报。
第十二条 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投资计划调整、不符合新的产业投资导向等情形的,或者因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完成并符合重点实施项目标准和条件的,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对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名单作出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管理制度,将已列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者已处于策划、调研、论证阶段的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列入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管理。
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有关单位可以与重点建设项目同步提出申请。
列入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的项目,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标准和条件的,可以优先确定为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
第三章 项目推进
第十四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经批准公布后,由市人民政府与项目管理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市发
—4—
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指导和考核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前款所称项目管理单位,是指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确定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或者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项目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本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计划;
(二)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实施或者项目前期推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三)督促建设单位制定和落实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等控制措施;
(四)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推进情况或者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或者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重大问题;对难以协调解决或者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以报市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六条 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依法落实项目法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设计变更、概算调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建设工期。
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统一进入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办理招标投标事项。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应当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设专门窗口,优先受理和安排招标投标工作。
重点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完工后,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组织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进度、建设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合同履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指出、纠正发现的问题,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实施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计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
—5—
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八条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稽察计划和方案,采取跟踪项目进展、开展现场检查、复查整改措施等方法,依法实施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从批准项目建议书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稽察。稽察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重点实施项目后评估实施细则,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情况、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上报市人民政府。
第四章 服务保障
第二十条 建立市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组织协调、帮助解决联系项目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建设项目中选择部分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施工技术复杂的项目作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项目,商市有关职能部门确定领导干部联系名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第二十一条 建立干部挂职重点实施项目制度,协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协调、处理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实施项目中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协调市有关职能部门选派一批市、县级机关或者单位的干部赴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挂职。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施项目确定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组织重点实施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挂职干部,与项目所在地的镇(乡)人民政府、有关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建立基层联络组织。
基层联络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内部联系、沟通,通报施工计划、项目进度,收集建设项目周边群众意见;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社会稳定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发现影响项目推进的重大问题或者潜在风险的,及时向同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代办经理人制度。代办经理人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代理建设单位办理项目前期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等相关手续,—6—
或者协调其他相关前期工作事宜。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建设项目中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商有关职能部门选派一批市、县级机关或者单位的干部担任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
第二十四条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建设、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与服务工作,优化或者依法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审批事宜或者环节。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他审批、审查或者评价事项实行并联办理。
第二十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新增用地指标。
市统筹建设用地指标应当优先用于重点建设项目新增用地需求。
第二十六条 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优先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优先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信贷等多渠道融资服务。
第二十七条 公安、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实施项目施工现场、仓库等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消防等监督检查;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为重点实施项目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提供保障。
电力、交通、通信、供水、供热、供气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具体实施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活动的需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对法律责任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由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不予受理,已列入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的,由市发展改革行政
—7—
主管部门予以撤销;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三年内不得申请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项目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挂职干部、代办经理人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严重影响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开发园区包括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科技城)、宁波保税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三十三条 国家、省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网
http://gtog.ningbo.gov.cn/art/2015/11/24/art_12963_6106.htm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