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征管系统税收事项操作指南(一)—非正常户管理

时间:2019-05-14 14: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核心征管系统税收事项操作指南(一)—非正常户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核心征管系统税收事项操作指南(一)—非正常户管理》。

第一篇:1核心征管系统税收事项操作指南(一)—非正常户管理

核心征管系统税收事项操作指南

(一)—非正常户管理

非正常户管理包括非正常户认定、非正常户公告、宣告非正常户证件失效、非正常户注销、非正常户解除。

非正常户认定

一、业务概述

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当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或虽有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但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仍无法使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由税务人员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存入纳税人档案,税务机关暂停其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用簿和发票的使用。

二、业务流程

催报处理--责令限期改正—调查巡查—非正常户认定

三、操作实务

1.催报处理

(1)纳税人逾期未申报,需在【催报处理[税源管理岗]】进行催报处理,选择“主管税务机关”,催报类型选择“逾期未申报”,选定“申报期限起”、“申报期限止”,点击“查询”,如图1-1所示:

图1-1催报处理界面

(2)选中纳税人点击“催报”,系统完成催报。

-19-2.责令限期改正

(1)进入【个人代办任务】,在【责令限期改正】界面,如图2-1所示:

图2-1 责令限期改正界面

(2)点击“打印”,打印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如图2-2所示:

图1-2 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3)在【责令限期改正】界面,点击“文书送达”,如图2-3所示:

图2-3文书送达界面

(4)点击“打印”,生成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送达回证,如图2-4所示:

图2-3 税务文书送达回证

(5)对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进行销号,销号时“是否改正”选“否”,点击“销号”,提示如图2-5所示:

图2-5 责令限期改正销号

(6)完成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销号操作,点击“推送”,如图2-6所示:

图2-6 责令限期改正推送

(7)限改到期后,到送达回证销号模块进行销号,如图2-7所示:

图2-7 送达回证销号

3.调查巡查

(1)非正常户认定需有调查巡查结论,进入【调查任务建立】,点击“增加”,录入“纳税人识别号”,在可选调查事项项目中勾选登记--单位纳税人登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登记--(个体经营登记)--业主,选定调查事项项目后保存,如图3-1所示:

图3-1 调查任务建立

(2)数据保存成功之后,点击“推送”,如图3-2所示:

图3-2 调查任务推送

(3)推送成功后进入【岗位代办任务】可进行调查巡查派发操作,如图3-3所示:

图3-3 调查巡查派发

(4)调查巡查必须选择至少2人以上完成,如图3-4所示:

图3-4 调查巡查派发

(5)选中调查巡查任务,点击“推送”,如图3-5所示:

图3-5调查巡查派发推送

(6)进入【个人代办业务】进行【调查巡查制作-结果录入】,如图3-6所示:

图3-6调查巡查制作-结果录入

(7)调查巡查制作-结果录入需先打印调查表,才能录入调查结果,如图3-7所示:

图3-7 调查表

(8)调查巡查制作需双人调查,一人完成后,等待另一人调查反馈,如图3-8所示:

图3-8 双人调查

(9)调查巡查需双人调查反馈,录入反馈结果后,点击“发起”,如图3-9所示:

图3-9 双人调查发起

(10)结果录入完成,可进行下一步非正常户认定,如图3-10所示:

图3-10 调查巡查制作-结果录入

4.非正常户认定

(1)进入【非正常户认定(税源管理岗)】,录入纳税人识别号,如纳税人无异常监控信息,则可录入已使用的税控装置及认定原因,点击“保存”,如图4-1所示:

图4-1 非正常户认定界面

(2)点击“打印非正常户认定表”,如图4-2所示:

图4-2非正常认定表

(3)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户后,发票状态自动转变为失控,可进入【纳税人发票结存信息查询】模块查询发票状态,如图4-3所示:

图4-3 非正常户发票状态

(4)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户后,税务证件管理状态自动转变为流失,可进入【纳税人证件结存信息查询】模块查询税务证件状态,如图4-4所示:

图4-4 非正常户证件状态

四、注意事项

1.催报处理用于对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纳税人生成责令限期改正,通过个人待办任务进行送达回证制作。

2.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销号时,“是否改正”一定要勾选“否”。

3.如果选择的送达方式为公告送达,应在30日后进行销号,销号前公告日期必须选中。

4.非正常户认定的调查巡查必须选择2人完成,先打印调查表,调查结论为“查无下落”,双人调查均完成后,调查巡查制作结束。

5.如果未进行调查巡查,或调查结论不为“查无下落”,则无法做非正常户认定。6.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户,发票状态转变为流失状态,税务登记证件转变为失效状态。

非正常户公告

一、业务概述

税务机关应在非正常户认定的次月,在办税场所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上公告非正常户。纳税人为企业或单位的,公告企业或单位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经营地点;纳税人为个体工商户的,公告业户名称、业主姓名、纳税人识别号、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经营地点。

二、操作实务

1.进入【非正常户公告(税源管理岗)】受理界面,选定“非正常认定期限起”、“非正常认定期限止”、选择“主管税务机关”,点击“查询”,如图1-1所示:

图1-1 非正常户公告

2.点击“生成清册”,如图2-1所示:

图2-1 非正常户公告清册

3.点击“生成发布表”,进入非正常户公告发布表,选择需要公告的纳税人,手动录入是否公告,点击“保存”,如图3-1所示:

图3-1 非正常户公告发布表

4点击“保存”,可以导出非正常户公告发布表,如图4-1所示:

图4-1 非正常户公告发布表

三、注意事项

1.税务机关应于非正常户认定次月进行非正常户公告操作。

2.非正常户公告完成后,3个月后方可进行宣告非正常户税务证件失效操作。

宣告证件失效

一、业务概述

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3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税务登记证件失效。

二、业务流程

宣告证件失效

三、业务操作

1.进入【宣告证件失效[税源管理岗]】,证件失效原因选择“非正常户认定超三个月”,主管税务机关选择“操作员主管税务机关”,录入纳税人识别号,点击“查询”,如图1-1所示:

图1-1 宣告证件失效

2.点击“保存”,如图2-1所示:

图2-1 宣告证件失效

3.点击“宣告证件失效通知”,生成《失效税务证件公告》,附《失效税务证件清单》,打印即可,如图3-1所示:

图3-1 失效税务证件公告

4.纳税人宣告证件失效完成后,可进入【纳税人证件结存信息查询】模块查询税务证件状态,确认税务证件管理状态是否已经转变为失效, 如图4-1所示:

图4-1 失效税务证件公告

四、注意事项

1.税务机关对列入非正常户超过3个月的纳税人,对其流失的税务登记证件宣告失效。

非正常户注销

一、业务概述

对没有欠税且没有未缴销发票的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户超过两年的,税务机关可以注销其税务登记证件。

二、业务流程

非正常户注销

三、业务操作

1.进入【非正常户注销[税源管理岗]】模块,录入“非正常认定期限起”、“非正常认定期限止”,选择“主管税务机关”,“仅显示满足注销条件纳税人”选择“是”,点击“查询”,生成《非正常户注销分户清册》,如图1-1所示:

图1-1非正常户注销分户清册

2、点击“保存”,提示保存成功后,点击“推送”按钮推送到下一环节办理人员,如图2-1所示:

图2-1 非正常户注销推送

3.保存成功后,如果非正常纳税人不符合条件可进行作废操作,点击“作废”,作

-19-废非正常户注销流程,如图3-1所示:

图3-1非正常户注销作废

4.保存成功后,点击“推送”,选择下一环节办理人员,如图4-1所示:

图4-1非正常户注销推送

5.进入【个人待办任务】,查看待办任务,如图5-1所示:

图5-1 非正常户注销个人待办任务

6.点击待办任务进入【非正常户注销】,如图6-1所示:

图:6-1 非正常户注销

7.选中待注销非正常纳税人,依次点击“保存”、“推送”、“确定”完成非正常户注销流程,所图7-1所示:

图:7-1 非正常户注销完成

四、注意事项

1.录入非正常户认定期限起及非正常户认定期限止时,应为2年以上。

2.仅显示满足注销条件纳税人应选择“是”,如果选择“否”,注销保存时系统可能报错,提示监控不通过。

非正常户解除

一、业务概述

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人,需恢复履行纳税义务的,向税务机关提出办理解除非正常户。

二、业务流程

纳税人申请--查看监控异常信息--纳税申报(补充前期未申报信息)--非正常户解除

三、业务操作

-19-1.进入【非正常户解除[税源管理岗]】模块,录入“纳税人识别号”,点击“回车”,“点击查看”可查看监控异常信息详情,如图1-1所示:

图1-1非正常户解除

2.根据监控异常信息详情,必须如实申报该非正常纳税人未申报属期的申报表,如图2-1所示:

图2-1非正常户未申报属期申报表

3.非正常纳税人申报完成后,重新进入【非正常户解除(税源管理岗)】,录入“纳税人识别号”,异常信息均校验通过,如图3-1所示;如果纳税人有失控发票将带出相关信息,如图3-2所示:

图3-1非正常户解除

图3-1非正常户有失控发票

4.点击“下一步”,录入“受理通知书办结时限”,非正常纳税人如有流失证件,会在非正常户解除界面出现流失证件信息,点击“保存”,如图4-1所示:

图4-1非正常户解除

5.点击“打印解除非正常户通知”,生成《税务事项通知书》,完成非正常户解除,如图5-1所示:

图5-1 打印解除非正常户通知

6.非正常纳税人解除后,发票状态自动转变为“正常”,可进入【纳税人发票结存信息查询】模块查询发票状态,如图6-1所示:

图6-1解除非正常户发票状态

7.非正常纳税人解除后,税务证件管理状态自动转变为“使用”,可进入【纳税人证件结存信息查询】模块查询税务证件状态,如图7-1所示:

图7-1解除非正常户证件状态

四、注意事项

1.非正常户解除需将认定非正常户时的未申报记录完成申报后才能进行解除。2.非正常纳税人如有欠税,需先缴纳欠税,才可进行非正常户解除。3.非正常纳税人如有失控发票,会在非正常户解除界面出现失控发票信息;解除后,失控发票状态会修改为正常状态;非正常纳税人如有流失证件,会在非正常户解除界面出现流失证件信息。

4.非正常注销户的解除通过设立登记中【单位纳税人税务登记】或【个体经营纳税人税务登记】功能处理。

第二篇: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系统一机多户操作指南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系统一机多户操作指南

一、首先安装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系统V1.2天津CA驱动

二、再安装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系统V1.2.04(版本号随着升级会有变化)程序

注意:安装时不得改变默认在C盘的安装路径。

三、程序安装完成后点击“我的电脑”C盘

四、在C盘下查找“JdlsSoft”文件夹并点击进入

五、点击进入后复制“EPPortal”文件夹

六、将复制的“EPPortal”文件夹,粘贴到D盘或E、F盘均可。

注意:用此方式粘贴时,粘贴一次“EPPortal”文件夹后需重新命名文件夹名称。

七、点击进入所粘贴重命名的文件夹,查找并点击红色带税字灯笼图标进入。

八、录入用户密码“123456”即可登录“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系统”。

第三篇: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一)

省国家税务局关于 印发《省国家税务局税收 管理员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

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构建我省税收征管长效机制,推进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省局制定了《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局。

二OO七年二月十四日

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

(试行)

第一章

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

税收管理员专职从事税源管理工作,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税源监控、调查核实、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纳税服务等。

1.1 税源监控

(一)负责对税源变化情况、税款征缴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二)负责对逾期未申报和逾期未缴纳税款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

(三)负责对纳税人发票领、用、存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负责对涉税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纳税人生产经营、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全面监控管理;

(五)负责建立出口企业管理档案,监督落实出口企业单证备案管理工作以及对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的日常监管工作;

(六)其他日常监控事项。1.2 调查核实

(一)负责对新设立、变更、停(复)业和非正常业户的调查核实工作;

(二)负责对纳税人资格认定等申请资料的调查核实工作;

(三)负责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外商投资企业政策、中国居民身份、外国居民身份、外国居民享受协定待遇、外国企业纳税等资格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

(四)负责所辖纳税人税款核定中的调查核实工作;

(五)负责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税前扣除等审批备案事项的调查核实工作;

(六)负责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疑点、自产和视同自产产品确认,负责对上级下发的预警和评估疑点、外地来函、企业应征税出口货物信息调查核实及退(免)税服务、防范骗税等事项;

(七)负责对纳税人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弥补以前亏损、财产损失及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等的核查、报批工作;负责对纳税人申请缓缴税款、延期申报的调查核实工作;

(八)负责参与企业合并、分立、破产的清产核资及资产处置,调查核实呆账税金、死欠核销、欠税公告确认等事项;

(九)负责对每月稽核产生的异常发票按照规定权限范围进行审核检查;

(十)负责按规定的权限、程序对纳税人税收违法违章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十一)负责税务文书的送达;

(十二)其他调查核实事项。1.3 纳税评估

(一)结合税收分析预警系统和微观纳税评估系统的应用,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二)负责定期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建议,形成《纳税评估工作报告》;

(三)定期整理纳税评估案例,形成《纳税评估工作成果一览表》,反馈纳税评估综合管理部门。

1.4 日常检查

(一)负责实施对所辖纳税人的日常管理性检查;

(二)负责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三)负责涉外税务审计的实施工作;

(四)其它日常检查工作。1.5 纳税服务

(一)负责为辖区内纳税人提供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服务;

(二)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申报纳税、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

(三)负责为辖区内老年人员、残疾人员、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服务;

(四)负责为辖区内纳税人提供有关涉税咨询服务和办税辅导;

(五)依法为纳税人提供的其他服务。

第二章

税源监控

税源监控是“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征管模式下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是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能,将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通过实地监控或采取“信息比对”等科技手段,监控纳税人户籍登记及生产经营变动情况,监督纳税人依法履行申报纳税义务,重点解决“管户不到位”和“税负率异常”等问题。主要工作包括户籍监控、生产经营情况监控、未申报纳税情况监控、发票使用情况监控等。

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控过程中要认真落实纳税人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对各类纳税人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控方法,并注意做到人机结合,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V2.0、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纳税评估系统等管理软件,加强税源管理。

2.1 户籍监控

税收管理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省国家税务局纳税人户籍监控暂行办法》等规定,全面加强对纳税人户籍的日常监控管理,对所辖纳税人实行动态监控。

(一)监控方式

税收管理员实施户籍监控,采取定期巡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税收管理员定期对辖区内纳税人实施实地巡查,以摸清户籍底数,全面了解纳税人相关信息及变动情况,及时发现和清理漏征漏管户。税收管理员按规定时限和事项对辖区内纳税人实施重点核查,调查核实纳税人停业、注销、非正常户认定等事项,以有效防止纳税人假停业、假注销和走逃现象。重点核查以县(市、区)为单位,按月从综合征管软件中抽取停业户、注销户和非正常户等信息,列出清单,据以进行逐户、实地调查核实。

定期巡查和重点核查工作要与纳税服务和税源监控等工作紧密结合,实行复合式巡查,提高工作质效。

(二)监控内容 1.户籍定期巡查

⑴监督纳税人在生产经营场所或办公场所公开悬挂税务登记证件。⑵了解掌握所辖区域内纳税人户籍登记情况,清查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注重专业市场、商业街、写字楼、出租柜台商场、直销、企业集团内设或下属企业分支机构、营利性的各类办事处及中转仓库登记情况的清查。

⑶了解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备、银行账户账号报告情况,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

⑷了解掌握已经办理税务登记处于开业状态的纳税人基本情况,审查税务登记事项变化等。

⑸监控筹建期状态的纳税人是否开始正常生产经营。

⑹监控由于改制、改组而新建、合并、分设、分立的纳税人以及因为经营不善被依法破产、解散后是否仍存续经营。

⑺查处被举报的漏管纳税人。

⑻审核外埠纳税人来本地从事临时生产经营所持外埠《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使用情况、报验情况,重点审核《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所记载的货物品种与数量是否与实际一致。

⑼核查纳税人征收项目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一致性,是否存在未核定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征收项目。

⑽核查纳税人涉税资格认定的要件是否发生变化。⑾了解纳税人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义务。

⑿其他需要巡查的事项。2.重点核查

⑴核查已办理停业手续但仍具经营行为的个体工商户。

⑵核查国税已注销工商未注销,或在国税、工商都已注销但仍有经营行为的纳税人。

⑶核查已认定非正常户仍在经营的纳税人;通过非正常户与新开业户业主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的排查比对,或通过省局公告的外地走逃失踪欠税纳税人与本辖区纳税人信息的比对分析,重点核查有无走逃后重新办理税务登记或通过更换纳税人名称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三)结果处理 对定期巡查和重点核查发现的问题,区别下列情况依法进行处理:

1.纳税人未按规定在生产经营场所或办公场所公开悬挂税务登记证件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2.对于经查实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确属国税机关管辖的漏管户,责令纳税人限期办理税务登记,依法申报纳税。

3.对巡查中发现因尚未办理工商登记,但按规定不需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另行登记造册,纳入无证户管理,不得向其出售发票,并将相关信息向工商部门反馈。

4.纳税人未按规定报备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告银行账户账号的,责令其限期报备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告银行账户账号。

5.对于已经办理税务登记处于开业状态的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如果未超过规定变更登记期限的,税收管理员应当告知纳税人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如果已经超过规定的办理变更登记期限的,责令纳税人限期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6.对于经查实处于筹建期状态已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纳税人征收项目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一致或发生变化的,及时按规定进行税种登记,责令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

7.外埠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所记载的货物品种与数量与实际不一致的,责令其补缴税款。

8.纳税人涉税资格认定的要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格认定条件的,提请相关部门取消其资格认定。

9.纳税人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履行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依法履行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义务,并追缴未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的税款。

10.对于处于停业状态,而实际上已经恢复生产经营或者一直处于生产经营状态的纳税人,责令其如实申报纳税。

11.对于已经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仍继续或者已经恢复生产经营的,因改制、改组而新建、合并、分设、分立的以及因为经营不善被依法破产、解散后仍存续经营的纳税人,责令纳税人限期重新办理税务登记,依法申报纳税。

12.对于处于非正常状态,但已经找到纳税人负责人或者经非正常户稽核发现纳税人已经异地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责令其限期履行尚未履行的申报纳税义务和办理尚未办理的其他涉税事宜。

2.2 生产经营情况监控

税收管理员应根据《省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分类管理办法》、《省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源管理办法》、《省国家税务局中小企业税源管理办法》等规定,对所辖企业按照经营规模区分,针对其经营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分别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

2.2.1 大企业监控

(一)信息采集 1.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一般包括组织结构信息、生产经营流程信息、财务核算信息、股市相关信息、历史数据信息等。对于该类信息,只采集更新内容。

⑴企业组织结构信息,主要包括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分支机构、关联单位及其他相关信息。

⑵生产经营流程信息,主要包括生产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生产经营控制等信息。

⑶财务核算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报送、备案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及使用说明、银行账户、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等信息。

⑷股市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股票发行价格、股本结构、股票价格波动、市盈率、企业报告、公告等信息。

⑸历史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实际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数量比例、产品结构(比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税收实现情况、税负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信息。

2.关联交易信息

根据企业报送的《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申报表》,采集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交易的交易类型、交易内容、交易日期、交易数量、产品规格、定价标准、定价原则和关联企业交易额等。

3.物流信息

根据企业日常报送的《资产负债表》,采集存货、待处理财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等物流信息指标,采集企业物流信息。

4.资金流信息

根据企业报送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计算取得资金流信息。

(二)信息采集周期

按照分析需要,结合纳税评估工作的要求,企业基本信息定期采集,并根据分析、预测情况,对相关内容定期进行补充、完善。关联交易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适当增大采集频率。

信息采集完毕后,税收管理员要对关联交易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初步分析处理。

(三)结果处理

信息采集完毕后,税收管理员要认真填写信息采集单,及时归并、整理和信息传递。

税收管理员确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的,应提出工作建议并由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1.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以及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

2.涉嫌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 3.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税务检查的。2.2.2 中小企业监控

(一)信息采集 1.静态信息 静态信息是指与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税款缴纳密切相关,并在一定期间内相对不变的信息。对于该部分信息,只采集更新内容。

⑴企业名称、经济类型、生产经营地址、生产经营方式、经营范围;

⑵注册资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规模、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银行账户、股东及投资比例、利润分配比例;

⑶主要生产经营设备及型号、税控器具数量及型号、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投入产出比等主控指标信息;

⑷主要产品名称及规格、主要原材料名称、企业主要购销方式、关联企业名称及预约定价情况、购销紧密型企业名称及购销价格等其他信息。

2.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是指纳税人每期均出现变化的涉税信息。⑴生产经营用关键物件数量、耗用动能数量、生产经营人数等主控指标信息; ⑵其他购货品种、购进价格、购进金额、销货渠道、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收入、

第四篇:非正常户管理中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

非正常户管理中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 背景: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12年02月08日 放大 字体 缩小

在税务管理工作中,非正常户管理一直是税收征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未经认定的非正常户存在,不按期申报纳直接影响到税收征管质量。不按期验销发票,不办理注销手续,逃避纳税义务,而且携带空白发票,为虚开发票、偷破坏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加强非正常户管理非常重要,同时,在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税收执法风险,下面对非一些看法。

一、非正常户在税收法律法规中的界定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第四十条规定:“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当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由检查人员税人档案,税务机关暂停其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和发票的使用。” 第四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布其税务登记证失效,其应纳税款的依法追征。” 为进一步严格非正常户认定管理,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完善税务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公告2011理又做了补充规定。其中规定:“严格非正常户认定管理。对经税务机关派员实地核查,查无下落的纳税人,如有欠税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纳税人无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或虽有可以强行措施仍无法使其履行纳税义务的,方可认定为非正常户”。“对没有欠税且没有未缴销发票的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注销其税务登记证件”。

从上述条款看出,在非正常户管理中,从非正常户认定前的催报催缴、责令限期改正、实地核查、强制执行措施到位、程序不合法,忽视了其中的执法风险。

二、非正常户管理中的税收执法风险

(一)非正常户认定前置条件中存在的执法风险

1、责令限期改正环节 登记失效、应纳税款的依法追征、注销税务登记证件等后续管理,都是必经环节,都有法定程序,都缺一不可。但在

对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即主管税务机关应向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税务机关履行申报和缴纳义务。但在实际管理中存在以下执法环节不到位、程序不合法的问题:

一是未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或仅电话催报催缴,月末已将逾期未申报户直接转入下一实地检查环节;二是责书》送达方式不妥、期限有误。《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中规定税务文书送达一般为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这三种送

达方式前提是可以基本确定受送达人能够签收或接收到,而留置送达是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受送达人众多或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采用公告送达。一般情况下纳税人被认定为非正常户前往往查无下落,因此通知书》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留置送达都无法实现送达,但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税务文视为送达,而责令限期改正期限最长期限应不超过15日。据此,对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纳税人,从公告送达到是45日后,纳税人逾期不改正的,主管税务机关才可派员进行实地核查,转入下一环节。但在实际管理中文书送达没书无法送达时只在《送达回证》上随意填写“电话联系不上”“查无下落”等等字样,完全不符合法定程序,因此送达的

2、实地检查和强制执行措施环节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逾期未申报纳税的纳税人,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税务机关派员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由检查人员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国家税务总局在2011年第021号公告中对非正常户管理又纳税人,如有欠税且有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的,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财物或虽有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但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仍无法使其履行纳税义务的,方可认定为非正常户”。因此,实非正常户的必经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认定资料看,大都仅有未经送达的《税务检查通知书》外,没有任何检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无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也没有相关证据资料证明,就转入制定非正常地检查和强制执行措施环节中存在环节不到位,程序不合法,相关资料不完备、不规范。

(二)非正常户认定后续管理中存在的执法风险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和总局2011年第021号公告中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应在非正常户认定的次月,在办税场有欠税且没有未缴销发票的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户超过两年的,税务机关可以注销其税务登记证件”。刊、网络等媒体上公告非正常户”,“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失效,其

但在实际管理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按规定开展非正常户公告;二是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未常户恢复经营时,税务登记已被税务机关注销,引起征纳双方法律纠纷。

(三)非正常户管理的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 提高申报率,提升征管质量等因素考虑,税务机关不按规定期限、条件,随意注销非正常户,结果导致应征税款没有

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激烈,企业破产、兼并、分立活动大量增加,个体经营由于其经营的灵活性态管理变动较大,主管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后续实地核查与登记信息比对,对其生产经营了解掌握等管理措施难以完 二是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全方位纳税服务还做得不够,未能及时全面地告知纳税人相关

注意事项,纳税人对税缺乏了解,部分纳税人不能按时办理涉税事项,成为被动性非正常户。

三是税收管理员对非正常户管理的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出现税收管理不到位,程序执行不到位等执法风险。四是部分税务人员主观上存在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认为非正常户税源少,投入税收成本大,而且非正常户被本部门申报率和征管质量,因此简化执法程序,随意认定或注销非正常户,缺乏风险防控意识。

三、非正常户管理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一)责令限期改正环节。对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在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广播、电视、网知书》,责令其限期到主管税务机关履行申报和缴纳义务。

(二)实地检查环节。《税务事项通知书》公告三十日后视为送达,责令限期改正十五日后,被责令限期改正的纳税机关应当在责令改正期限届满之日起派税收管理员对其履行申报和缴纳义务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出

(三)强制执行措施环节。如有欠税且有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的,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的对其无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应出具相关证据资料证明。人无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或虽有可以强制执行的财物但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仍无法使其履行纳税义务的,方可认定为

(四)非正常户公告环节。税务机关应在非正常户认定的次月,在办税场所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为企业或单位的,公告企业或单位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个体工商户的,公告业户名称、业主姓名、纳税人识别号、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经营地点。对未按经责令限期改正而逾期仍不改正,并且国税部门已认定其为非正常户的,主管税务机关可直接认定其为非正常户。

(五)宣布税务登记失效环节。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主管税务机关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并媒体上进行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公告。公告具体内容:纳税人名称、税务登记证号码、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登地址、所在区县、未缴销发票名称及字轨号码、非正常户认定日期、税务登记证件发放日期。对税务登记证件失效的其相关征管资料,以备重新跟踪管理。

(六)非正常户解除环节。税务机关发现非正常户纳税人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应及时处理,并督促其到税务机关分别作如下处理:

1、税务登记证件未被宣布失效的,纳税人应当携税务登记证件,书面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转入正常户管理。

2、税务登记证件被宣布失效的,纳税人除按前项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外,必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缴回已被宣布失效的税务登记证件并由登记机关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经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税务机关追查到案,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缴销发票、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七)非正常户注销环节。对没有欠税且没有未缴销发票的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户超过两年的,税务机关可以

(八)非正常户后续跟踪管理。税务机关要加强非正常户信息交换,形成对非正常户管理的工作合力。办税服务办税务登记时,应当首先将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的身份证号码比对非正常户、失踪户有关信息。发现已认定营者再次办理新开业户税务登记的,应向其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责令其先办理非正常户的解除手续,同时通知常户的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在异地为非正常户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的,应通税事宜。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在原税务机关办结相关涉税事宜后,方可申报转办正式的税务登记。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操作指南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 二○一○年七月 说 明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为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帮助各级从事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税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口径和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和《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管理方式问题的通知》(鲁国税发[2009]68号)的有关要求,我们编写了《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操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配套政策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为目标,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审批、备案项目的政策规定、政策依据、主要报送资料、重点审查内容、申报表填写及税收优惠文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希望对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有所参考和帮助。

《指南》以国家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遇有国家政策调整的,以新政策规定为准。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

二○一○年七月

目录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操作指南(试行)(1)

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方式(1)

(一)审批管理(1)

(二)备案管理(2)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项目(3)

(一)审批类(3)

1.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3)2.转制科研机构税收优惠政策(5)3.转制文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6)4.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优惠政策(9)5.关于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免征 所得税优惠政策(10)

(二)备案类(12)

1.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12)2.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13)3.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15)

4.安臵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19)5.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 所得税(20)

6.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 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22)

7.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24)8.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所得税(26)9.小型微利企业20%税率(28)1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9)11.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32)

12.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 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所得税(34)

1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或摊销(含缩短折旧、摊销年限)(36)

14.其他减免税(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 生产企业、动漫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8)15.CDM项目实施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政策(46)

(三)事后备案类(46)1.国债利息收入(46)

2.符合条件的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47)3.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取得的收入,证券投资基金 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49)4.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51)5.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税收优惠政策(52)6.股权分臵试点改革税收优惠政策(54)7.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取得的收入(55)附表一: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备案表(56)附表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减计收入备案表(57)

附表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表(58)

附表四

(一):安臵残疾人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备案表(60)附表四

(二):安臵残疾人名单(61)

附表五:农林牧渔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62)附表六:公共基础设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63)附表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64)附表八: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65)附表九:小型微利企业认定表(66)

附表十

(一):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备案(67)附表十

(二):高新技术产品汇总表(68)

附表十一: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69)附表十二:____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备案表(70)附表十三:资产折旧、摊销企业所得税备案表(71)附表十四:其他类型企业减免税备案表(72)附表十五: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事后备案表(73)附表十六: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不予备案通知书(74)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方式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方式分审批管理和备案管理两种方式。

(一)审批管理

1.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实行审批管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明确规定需要审批的,包括国务院明确的企业所得税过渡类优惠政策、执行新税法后继续保留执行的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

(2)国务院另行规定实行审批管理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目前我省实行审批管理的项目有:(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2)转制科研机构税收优惠;(3)转制文化体制改革企业;(4)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政策;

(5)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所得税政策。

(二)备案管理 备案管理又分为事前备案和事后备案两类。事前备案类包括:

1.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税;

2.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3.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4.安臵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臵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

5.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6.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7.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所得税;

8.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所得税; 9.小型微利企业20%税率; 1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11.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12.购臵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所得税;

1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14.其他减免税(含软件生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动漫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15.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所得税政策; 16.其他需要事前备案的优惠项目。事后备案类包括: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取得的收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 4.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 5.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税收优惠政策; 6.股权分臵试点改革税收优惠政策; 7.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取得的收入。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项目

(一)审批类

1.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截止至2010年底)(1)政策规定: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扣除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2)政策依据:

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

②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

③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的通知》(鲁财税[2009]51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的通知》(财税[2010]10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减免税申请表;

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③加盖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戳记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④《再就业优惠证》;

⑤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申请减免税的企业是否符合财税[2005]186号文件规定的范围; ②审查当期新招用人员是否属于财税[2005]186号文件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

③审查《再就业优惠证》是否已加盖税务部门戳记,已加盖税务部门戳记的新招用人员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④审查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

⑤审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是否为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核发;

⑥审查《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是否加盖了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戳记; ⑦税务机关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7行“过渡期税收优惠”中。2.转制科研机构税收优惠政策(1)政策规定:

对经国务院批准的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和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中转为企业的科研机构,从转制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到期后,再延长2年期限。(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 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5]14号);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35号)(部分废止);

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24号);

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制科研机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2]36号)(部分废止); ⑦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转制方案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0]300号);

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37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企业提供的减免税申请报告、减免税申请审批表; ②改制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有关部门出具的改制批复、经批准的改制方案、改制企业股权证明等资料;

③转制科研机构以前免税收入的使用情况说明及本免税收入的使用计划;

④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重点审查该企业是否在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转制科研机构名单之内;

②审查企业的改制方案及相关资料的内容是否与企业所申报的内容保持一致;

③转制科研机构是否将上述免税收入主要用于研发条件建设和解决历史问题;

④对于更名的转制企业,应根据转制企业提供的批准单位出具的证明,确认更名前后是否为同一单位,且经营范围、主营业务保持一致;

⑤审查企业的减免税期限是否准确。(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7行“过渡期税收优惠”中。3.转制文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1)政策规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自转制注册之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前免征企业所得税;对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 ②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

③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

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第一批不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财税[2005]163号);

⑦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第二批不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财税[2007]36号);

⑧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第三批不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财税[2008]25号);

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05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企业提供的优惠申请报告; ②企业填写的优惠申请审批表;

③文化部门批准的转制批复文件复印件; ④企业的转制方案;

⑤转制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⑥转制企业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须经劳动部门备案)的复印件、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记录(最近一个月); ⑦境外提供文化劳务收入申请免税的相关证明材料; ⑧对于转制文化企业名称发生变更的,还应提供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同意更名函复印件;

⑨整体转制前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需提供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的证明; ⑩引入非公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变更资本结构的,需出具相关部门的批准函;

{11}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转制文化企业是否在国家或试点地区文化部门公布的名单之内;企业名称是否与批复文件保持一致;对于企业更名的,应重点审查其主营业务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应要求其重新认定; ②审查转制企业是否已按企业模式进行运作,包括: A、转制企业是否按企业进行会计核算;

B、是否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 ③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7行“过渡期税收优惠行次”中。4.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优惠政策(1)政策规定:

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对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事业单位从农村居民用户取得的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安装费收入,3年内不计征企业所得税; 对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从农村居民用户取得的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安装费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所得,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 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17号);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企业提供的优惠申请报告; ②企业填写的优惠申请审批表; ③经营有线电视网络证明文件; ④享受村村通营业税优惠情况说明;

⑤民政局行政建制社区(镇)、街道办事处、区委会(村)的划分标准;

⑥企业财务核算情况说明,主要包括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结构情况;成本费用分摊情况等; ⑦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对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事业单位,审查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安装费收入是否为从农村居民用户取得的;

②对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是否为从农村居民用户取得的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安装费收入,相关成本费用扣除是否合理。(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附表五第37行“过渡期税收优惠”中。5.关于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免征所得税优惠政策

(1)政策规定: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的企业,在2010年底前免征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 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通知》(财税[2004]132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148号);

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9]131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企业提供的免税申请报告; ②企业填写的优惠申请审批表;

③伤残人员专门用品制作师名册及相关的《执业证书》(复印件);

④收入明细资料;

⑤销售本企业生产或者装配的伤残人员专门用品的销售合同及与之相对应的发票复印件;

⑥免税收入单独核算及成本费用分摊情况的说明; ⑦企业生产需要的其他辅助条件的情况说明。内容包括:取得文件规定的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占企业全部生产人员的比例说明;专用设备和工具拥有及使用情况介绍;残疾人接待室、假肢、矫形器制作室、假肢功能训练室设立情况说明等;

⑧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主要是对照财税[2004]132号文件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核: ①对照财税[2004]132号文件所附目录,核对企业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是否在《中国伤残人员专门用品目录(第一批)》范围之内;

②审查企业是否以销售本企业生产或者装配的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为主,且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收入50%以上(不含出口取得的收入);

③审查企业是否为查账征收企业,且本企业生产或者装配的伤残人员专门用品所取得的收入是否能够单独、准确核算; ④审查企业提供的其他辅助条件的情况,确认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7行“过渡期税收优惠”中。

(二)备案类

1.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1)政策规定: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3号);

⑤《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250号); 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251号);

⑦《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00号); 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7号); 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1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备案表》; ②非营利组织章程和社会团体登记章程; ③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文件复印件; ④非营利组织各项收入明细表; ⑤取得免税收入的各项证明材料:对于接受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捐赠收入,应提供由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收入凭据;对于取得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应提供政府部门出具的拨款文件及与此相对应的银行入账证明;省以上民政、财政部门收取会费的文件规定及收取会费的明细;对于符合条件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还应提供银行出具的计息证明; ⑥对免税收入与其他收入分别核算的情况说明; ⑦税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申请免税的非营利组织,与财政、税务部门联合认定的享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名称是否一致;

②审查非营利组织取得的免税收入与其他收入是否分别核算;

③审查该组织申请免税的免税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对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免税条件的,不再享受优惠,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④审查该组织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是否有逃避缴纳税款或帮助他人逃避缴纳税款行为;

⑤审核该组织是否有通过关联交易或非关联交易和服务活动,变相转移、隐慝、分配该组织财产的行为; ⑥税务机关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附表五第4行“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中。2.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1)政策规定:

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三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九条;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 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185号);

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567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减计收入备案表》; ②省经信委、财政、国、地税联合下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资格批准文件复印件及《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复印件。其中,年产3000万块砖瓦、5万立方米砌块及以下的企业,应提供市经信委、财政、国、地税联合下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资格批准文件复印件及《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复印件;

③企业提供的关于产品原料使用情况的说明(应主要针对原料名称与比例)、关于产品生产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相关行业标准(文件)的关系的说明等;

④企业提供符合《目录》规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复印件;

⑤税务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对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及批准文件,审查企业是否为2008以后新认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与批准的产品是否一致;

②对企业申请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进行对照,进一步审查其技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③企业同时从事其他项目取得的收入,是否与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分开核算,核算情况是否合理; ④核对企业申请的减免税金额是否与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信息相符;

⑤企业中间是否出现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不符合《目录》规定条件的情况;

⑥税务部门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7行“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中。3.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1)政策规定: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 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省局以鲁地税发[2008]16号文件转发);

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表》;

②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相应的研究开发费预算复印件;

③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明细账复印件; ④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其中,自主开发的还应同时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和工资发放明细表;

⑤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格式见国税发[2008]116号);

⑥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复印件;

⑦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⑧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应报加盖受托方公章的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明细支出情况,委托方开具的发票和银行付款凭证的复印件;

⑨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⑩省及省以上经信或科技部门相关证明(能够证明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07第6号公告)范围,并达到省内技术和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的文件、计划或建议书复印件);

{11}对于集团公司分摊研发费用的,还应报送集团公司集中开发项目的立项书、协议或合同、研究开发费用预算表、当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明细表和分摊表;《集团公司集中提取研究开发费用准予税前扣除表》(格式见鲁地税发[2009]16号);

{12}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了解该项目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的范围,是否取得专项拨款,该项拨款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的范畴等;

②审阅企业研发支出是否按项目实行专账管理,对研究开发费用不能与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或未按项目分别归集的不得加计扣除;归集不准确、汇总额计算不准确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其税前扣除额或加计扣除额; ③核对企业填报的《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表》和企业报送的研发支出明细,确认企业申请的加计扣除金额的准确性;对实行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不能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的,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④审查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项目与科技、经信部门立项的项目是否保持一致,对企业研发项目与立项的项目有异议的,应要求企业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 ⑤审查时还应注意:

A、研发费用必须是当年实际发生的,不同的研发费用不得合并计算;

B、对于企业在一个纳税内进行多个研究活动的,应按照不同开发项目分别归集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额; C、区分研发费用是应计入当期损益,还是计入无形资产; D、研发费用中归集的折旧费用,仅限于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非研究专用设备折旧不得计入; E、审查研发项目编制及人员情况等资料,确定企业实际发生工资薪金是否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的工资薪金(执行标准参照国税函[2009]3号);

⑥集团公司集中分摊研究开发费用的,应审核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确认分摊的合理性。对不提供协议(合同)或协议(合同)中各方权利和义务、费用分摊方法不清楚的,研究开发费不得加计扣除; ⑦税务部门认为其他需要核实的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10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中。计入无形资产按150%摊销额应填入附表三第46行“无形资产摊销”和附表九第15行“无形资产”。4.安臵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1)政策规定:

企业安臵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九十六条;

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臵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安臵残疾人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备案表》; ②企业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复印件; ③残疾人证书的复印件;

④社保部门提供的残疾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缴费记录的复印件; ⑤银行为残疾职工的代发工资明细; ⑥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企业申报残疾人名单是否与工资支付、基本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明细、残疾人证件、签定劳务用工合同一致; ②企业享受安臵残疾人加计扣除是否同时具备财税[2009]70号第三条规定的条件;审查时应注意: A、安臵的残疾人岗位是否与其残疾程度相符合; B、企业向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的标准;

C、安臵残疾人员享受加计扣除的工资,不包括为残疾职工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③税务部门认为其他需要核实的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11行“安臵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中。

5.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1)政策规定:

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 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850号)。

(3)主要报送资料:

①《农林牧渔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

②企业申请农产品初加工减免税项目的,应提供该项目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说明;

③企业同时具有多种经营项目的,应报送减免税项目与其他项目分别核算、相关费用分摊的依据和标准等情况说明; ④申请减免税应附送相关资格证明材料,如: A、远洋捕捞减免税,应报远洋捕捞许可证复印件; B、农作物新品种减免税,应报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审定证书复印件;

C、种子生产或经营项目减免税,应附各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或经营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D、海水、内陆养殖企业应附养殖的品种说明及租赁水域的合同或协议书、证明等。E、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减免税,应报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计划书(农技推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定义范围确定);

⑤对于按规定可不办理许可证的,应附相关的资料进行说明;

⑥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对照企业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和相关证件,核实企业是否属于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具体参照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中的限制和淘汰类。②农产品初加工,应对照财税[2009]149号规定和企业提供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说明,核查企业所从事的项目是否属于国家规定的减免税范围;

③企业同时具有多种经营项目的,应判定核算及期间费用分摊方法是否合理、适当;

④税务部门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15-28行相应的栏次中。

6.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1)政策规定: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减免税,指企业自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七、八十九条;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6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6号); 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0号)。(3)主要报送资料:

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范围项目投资的居民企业,应从该项目取得的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后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报送如下资料后,方可享受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

①《公共基础设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 ②有关部门批准该项目文件复印件; ③工程施工合同复印件;

④申请项目投资额验资报告复印件; ⑤申请项目完工验收报告复印件;

⑥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多种经营项目的,应报送公共基础设施单独核算的情况说明及相关期间费用分摊的依据及标准等情况说明;

⑦取得第一笔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会计凭证复印件; ⑧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通过有关部门批准文件,比照企业申报项目和国家发布的公共基础设施目录内规定的范围、条件和技术标准是否一致;该项目应是2008年1月1日后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并投资经营的;

②审查企业提供的会计凭证、施工合同,核实企业申报的收入是否为该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运营(包括试运营)后取得的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且该收入取得时间与申请期限是否一致;

③审查企业的施工合同及承包合同,判定该项目是否属于承包经营、承包建设或企业内部自建自用;

④对企业同时从事多种生产经营项目,应对照企业提供的分别核算和期间费用分摊情况说明,确认其分摊的依据及标准是否合理、适当;

⑤属于优惠期内转让的项目,应要求企业提供项目权属变动资料及原享受优惠情况有关资料,以确定受让方是否能够承续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是否属于减免税期限届满后转让的;

⑥审查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变化或因《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调整,不再符合规定的减免税条件的,是否自发生变化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并停止享受优惠,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⑦税务部门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29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中。

7.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1)政策规定: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 ②按照财税[2009]166号不同类别不同项目所规定条件,报送有关的证明材料。

如根据全国性规划设立的,应报送项目所依据的规划文件复印件(并对其中涉及本项目的规定应进行特别标注);对于需要通过相关验收的,应提供验收报告等;

③该项目的主要工艺或功能说明及促进环境保护或节能节水的作用;

④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多项生产经营项目的,应报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单独核算的情况说明,及相关期间费用分摊的依据及标准等情况说明;

⑤取得第一笔经营业务收入相关的会计凭证复印件; ⑥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企业申请的减免税项目是否在财税[2009]166号目录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减免税条件; ②审查企业提供的发票、会计凭证及相关资料,核实企业申报的收入是否为该项目投入运营(包括试运营)后取得的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且该收入取得时间与申请期限是否一致;

③企业同时从事多种生产经营项目,审查企业提供的分别核算和期间费用分摊情况说明,确认其分摊的依据及标准是否合理、适当;

④税务部门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0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行次中。8.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所得税(1)政策规定: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 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12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 ②对于居民企业境内技术转让,应报送以下资料: A、技术转让合同(副本)复印件;

B、省级以上科技部门出具的技术合同登记证明复印件; ③对于居民企业向境外技术转让,应报送以下资料: A、技术出口合同(副本)复印件;

B、省级以上商务部门出具的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书或技术出口许可证;

C、技术出口合同数据表;

④与实际发生的技术性收入相对应的发票复印件; ⑤技术转让所得归集、分摊、计算的相关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据;

⑥实际缴纳相关税费的证明资料; ⑦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认合同双方是否经有权部门认定的技术转让收入的当事人与纳税人名称、转让项目是否一致;

②审查技术转让收入的计算范围,是否仅指履行技术转让合同后获得的技术性收入,销售或转让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收入不得包含在内;对于企业取得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收入,应认真界定是否属于与技术转让项目密不可分的环节;其中:技术转让收入的确认时间参照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特许权使用费的确认原则; ③审查技术转让成本的计税基础是否完整、准确,其摊销额是否合理、适当;

④审查企业提供的相关税费、合同签订、律师费等相关的费用及其他支出,是否均取得与该项技术转让对应有效的税票及发票;

⑤通过企业提供的相关费用分摊说明,确认其期间费用分摊是否合理、适当;

⑥税务部门认为其他需要核实的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1行“符合规定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中。9.小型微利企业20%税率(1)政策规定:

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指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 251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

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40号令);

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商务部令第57号);

⑦《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50号); 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 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33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小型微利企业认定表》;

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从事行业证明);

③证明从业人数资料,如工资发放明细表等; ④企业所属月份会计报表; ⑤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该企业是否为居民企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条件;

②审查企业从事的行业是否属于国家限制和禁止的行业(参照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参照国家发展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中的限制和淘汰类); ③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的企业,是否为查账征收企业;

④税务部门认为其他需要核实的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①预缴时,在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时,第4行“实际利润额”与5%的乘积,填入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内。

②申报时,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4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中。1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政策规定: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 ③《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 ④《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

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3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备案表》; ②省级以上科技部门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③企业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④企业当人员结构情况说明,对于企业研发费用及人员结构比例发生变化的,应单独说明; ⑤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是否为查账征收企业;

②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名称与申请企业名称是否一致,该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

③对于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纳税申报前,应按照国科发火[2008]172号认定标准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进行复核。重点审查企业认定前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是否符合要求;

④审核企业减免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的设臵和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是合理;审查企业自认定前三个会计(企业实际经营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至减免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是否符合要求(参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四款确定的比例);研究开发费用的范围应按照国科发火[2008]362号第四条的规定进行归集。在审核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60%;

B: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的投入额按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 C: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费用的10%;

D:该范围归集的研发费用仅作为计算认定条件的标准,不适用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定。

⑤审查企业申请减免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及其中研发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⑥审查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否占企业申请减免总收入的60%以上;应注意未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不得合并计算; ⑦地税部门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5行“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中。11.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1)政策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一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七条;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

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7号);

⑤《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委令[2005]39号);

⑥《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商务部等5部委令[2003]2号);

⑦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 ⑧《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表》; ②经备案管理部门核实后出具的年检合格通知书(副本)复印件;

③关于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运作情况的说明;

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合同或章程、高新技术证书的复印件、实际所投资金验资报告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如投资多个企业,应分户报送;

⑤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年销售(营业)额、资产总额等说明; ⑥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按照《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委令[2005]第39号)和国税发[2009]87号规定,审核创投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规定,且工商登记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性法人创业投资企业;审核创投企业是否经备案管理部门检查合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运作等情况,核对创业投资企业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②审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报送的相关资料,核对投资当年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是否有效,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从业人数等相关指标是否符合规定条件;

③审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合同或章程、高新技术证书、实际所投资金验资报告等相关资料,判定创业投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持有时间是否符合规定; ④抵扣额的计算是否准确、适当; ⑤税务机关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9行“创业投资企业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12.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所得税(1)政策规定:

企业购臵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8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8号); 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5号);

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_____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备案表》;

②企业购臵专用设备的相关说明(按设备名称单项说明),内容应包括:A:企业概况;B:企业购臵并投入使用该设备的情况,并附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着重说明该设备在相应生产环节的功能说明及专用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效果;C:购臵专用设备资金来源说明及相关材料;D:对申请享受优惠的专用设备本是否转让或出租的说明; ③设备说明书中相应参数系数部分和购买合同(或融资租赁合同)中相关技术约定或协议部分复印件; ④购买设备的发票复印件;

⑤所申请设备固定资产卡片或固定资产明细账复印件; ⑥经经信、财政、国地税联合认定的环保专用设备文件复印件;

⑦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企业申请的设备名称与《目录》内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名称、发票开具的设备名称保持一致; ②审核企业申请的设备投资额是否仅指专用设备发票入账价值,不包括设备运输、安装、调试、相关配件等费用; ③对照企业提供的说明和购买合同中相关技术约定或协议部分,核对企业所申报设备的参数系数标准、应用领域是否与《目录》一致;

④企业专用设备购臵资金来源是否为自筹资金或银行贷款; ⑤审查设备是否投入使用,投入使用的设备是否与企业申请享受优惠的设备保持一致;

⑥承租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审查是否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企业;

⑦税务机关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41-43行相应的设备行次中。

1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或摊销(含缩短折旧、摊销年限)(1)政策规定:

①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②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

③企业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 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

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⑤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高技[2005]2136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或摊销备案表》; ②企业申请加速折旧或摊销情况说明。内容包括:A:需要实行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功能、工艺流程图;B:实行加速折旧的原因及情况说明;对企业购臵的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还应提供该项固定资产已使用年限、新旧程度、技术部门出具理论上尚可使用年限说明等;C: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或摊销拟采用的方法和折旧摊销额的说明;

③该项资产购臵的发票复印件及相关的明细账复印件; ④被替代的旧固定资产的功能、使用及处臵等情况的说明; ⑤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审查申请加速折旧资产是否属于政策规定范围和加速折旧的条件;

②对企业申请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主管税务机关应对其使用环境及状况进行核查,并核对其购臵发票,确认该项固定资产确为该企业拥有并投入使用;

③审核企业报送的资产明细表,对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固定资产,应逐项计算分析其最低折旧年限是否不低于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若为购臵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

④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无将非生产性设备混入生产性设备享受缩短折旧年限优惠; ⑤税务部门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和 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14.其他减免税(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动漫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软件生产企业:(1)政策规定:

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 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和信息化部《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信部令[2009]第009号);

④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高技[2005]2669号);

⑤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信部联产[2000]968号);

⑥信息产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信部联产[2002]86号); ⑦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3)主要报送资料:

①《其他类型企业减免税备案表》;

②省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期内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复印件;由本企业开发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还应提供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专利证书复印件;对于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的,应提供通过资质等级认证的证书复印件;

③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申请减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还应提供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④获利说明;

⑤职工花名册及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花名册;

⑥企业开发、生产或经营的软件产品列表(含本企业开发和代理销售的软件产品)及其相应的销售收入明细(对于自产软件收入应单独标注说明),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明细表;

⑦税务部门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4)重点审核内容:

①通过企业对获利的说明材料及以前汇缴情况,确认企业申报的首个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零的是否准确; ②判断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条件;

③确认相关指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要求。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年软件收入8%以上;年软件销售收入占企业年总收入的35%以上,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占软件销售收入的50%以上;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④审核确认是否存在恶意欠税或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 ⑤税务部门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内容。(5)纳税申报表填写:

该项优惠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38行“其他”中。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1)政策规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享受上述软件企业的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2)政策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

下载1核心征管系统税收事项操作指南(一)—非正常户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1核心征管系统税收事项操作指南(一)—非正常户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