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

时间:2019-05-14 14:0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

第一篇:“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

当前的制度设计,不利于人口流动和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异地接续”之后,“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社保改革才有望正式破局

社保制度酝酿突破: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将采取“大账户、低缴费”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保农民工利益不受损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则采取双转移的模式――全部个人账户及12%的社会统筹随参保者转移。

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公布的还有备受关注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摘要)。两个《办法》的共同核心是,异地接续。

自1997年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保险至今,人才流动的背后,养老保险的接续难题一直如影随形,异地接续之后,如何协调突破各省的利益难题或将成为社保改革的下一个壁垒。

退保的尴尬

“异地接续”或将成为解决农民工退保潮的一剂良方

农民工陈永久来自湖北潜江,两年前在东莞一家服装厂打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2006年底离开东莞时,他排了3个多小时队,把自己的社会保险退了。

“当时领了3千多块钱,够买一辆摩托车了。”陈永久说,不退?这笔钱就没了。

陈永久算了一笔账,按东莞地方规定,外地农民工累计缴费15年,达到退休年龄后才能拿到养老金。即使他十七八岁就出来打工,也要等到50岁后才能领到保险金,这社保金对于他来说无疑太遥远了。

陈永久比喻自己的打工就像“打游击”,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遇到好老板,好点的企业或许呆的时间长一些,遇到不称心的老板,待遇低的企业,立马卷铺盖走人。”

“保了也不能转,谁能担保自己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打工?”陈永久说,退保的主要原因是“转移难”,而固定在一个地方遥远的未来预期收益,对于他来说几乎没有意义。

实际上,表面上看起来农民工只要自己想退,都能分文不少地退回,但几年甚至十多年的缴费年限将作废,个人账户将不复存在,今后如重新缴纳,计算年限相应减少,计发水平却降低,损失不可谓不大。

不仅陈永久,2002年,国家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第5个年头,珠三角地区首次出现了农民工 “退保”现象,此后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退保”潮达到高峰。据有关资料,仅广东省2002至2007年间,办理退保人数近千万人。

大规模的退保,养老保险无法异地转移无疑是重要原因。按现行办法,一名参保人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能带走的只是不多的“个人账户”,单位缴的统筹部分是带不走的,这部分养老统筹金不能随人进入转入地,使得不少转入地担心转入的资金量不能满足将来发放养老金的需要,不愿接收劳动者,造成“转移难”。

令陈永久预想不到的是,这样的情况开始改变。

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两个办法中,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样,不仅养老保险可以异地转移接续,而且是全部个人账户及12%的社会统筹随参保者转移。

人保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在6日的答记者问时表示,新办法制定的主要原则是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农民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只要履行了同样的参保缴费义务,就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的养老保险权益。并且与城镇职工一样,工作变动时养老保险可以转移接续。

公平与效率之争

实际上,相关部门对实现异地接续一直在努力,但在一个大的体制结构中,单一的突破并不现实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初,国务院提出应“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可是十几年过去了,这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至今还没有建立。

在这样理想化的制度描述中,即使是“可转移”这样的核心政策目标也迟迟没有实现。

政府部门也曾对转移接续问题展开讨论,社保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早在2007年2月初,劳动保障部门便开始组织学者和部分地方官员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办法初稿展开讨论,这次讨论非常激烈,多数专家认为从技术层面上不好操作。讨论不了了之。

“关键是理念不清,就是社会保障到底是要社会公平还是要效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90年代中期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取向,市场经济无疑讲效率优先,这个原则也被不恰当地体现在社会保障政策上,从而在社会保障改革中很难去谈公平、普惠这样的问题。“在公平与效率没有理清之前,异地接续显然不现实。”

这样的讨论此后进行过多次。人保部养老保险司的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透露,2008年11月,包括异地转移接续政策的新农民工养老保险方案在地方政府、企业界开始广泛征求意见,12月7日又召集了有关专家征求意见。

郑功成认为,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待遇的差距还偏大,就算在城市内部,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待遇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差异也很大,这种差距需要逐渐缩小,并向公平和普惠迈进。

“首先是要普惠,但是是有差别的普惠,再到公平的普惠,只有这个路径才是可行的。”郑功成说。

普惠的前提通常被解读为全国统筹的提出,2008年底,《社会保险法草案》开始进入二审,这部酝酿十余年的社保大法中,明确提出社保将逐步实行全国统筹。此前,国务院也将这一时间表确定在2012年之前。

全国统筹的机遇与难关

异地接续办法终于距正式出台只有一步之遥,但缺少全国统筹的前提,使得“可转移”的施行依然处于不确定之中

对于《办法》的突破之举,社保专家郑秉文著文指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无疑是百年不遇的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凝聚全国力量,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就能趁势建立起一个既“保和谐”又“保增长”的“双赢”社保制度。

郑秉文认为,当前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与明显的二元结构之间存在冲突,制约全国统筹,不利于人口流动。

一个现实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各省利益相对独立,造成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调剂困难,实行全国统筹难度较大。在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分配上,基本上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中央的负担很重,地方的热情不足。

缺少全国统筹,异地接续仍然负重前行。

对此,郑功成认为,首先要把社会保障责任划分清楚,然后才配套财权,比如基本养老保险,中央政府作为担保人当然责任更大,但地方政府也应该改变社保基金投入的路径依赖,依法足额投入。

显然,下一步的改革深水区便是更为具体的“全国统筹”。

第二篇:异地社保申请书

申请书

有限公司:

本人在 工作/定居,且一直在 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鉴于目前办理转移社会保险的复杂手续和地区社保待遇的差异性,且为了便于今后本人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特申请本人的社保不转移到公司注册地的社保机构缴纳,并请公司委托代理机构在 为本人缴纳社保。如因此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可以随时撤销前述批准事宜,并且本人自愿承担相关责任。

特此申请,请公司予以批准,并协助本人办理!

申请人: 年月日

第三篇:社保关系转移接续 流程

关系转入/转出流程

红字是北京要办的手续,篮字是衡阳办的手续。整个流程社保中心大约3个月完成,社保:

北京做减员,湖南衡阳做增员后,然后办理转出/转入业务。一四险(养老、工伤、失业、生育):

先由北京办理转外阜减员,携带《减员表》和《个人异地转出申请(手签字)》,到北京社保办理,北京社保打印《养老缴费凭证》交给本人(周俊义),由本人交到衡阳社保。,再有衡阳社保出具《转移联系函》给北京社保。北京社保打印《养老转移接续信息表》挂号信方式给衡阳,衡阳完成养老保险接续。(只转养老)

二医疗:

先由北京办理转外阜减员,湖南衡阳做增员,由湖南衡阳向北京社保发出《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接到联系函后,北京社保发出《参保凭证》《医疗保险人员类型变更信息变更表》挂号信邮寄到衡阳社保。完成医疗保险接续。(医疗只转年限)

三公积金:

1.公积金转移:北京封存,衡阳公积金中心开户,湖南公积金开转移证明(公积金号及卡号)衡阳国能开转移证明,户口本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复印件、转入卡号、国能开离职证明材料。到北京公积金中心办理转移业务(这个请详细向衡阳公积金中心咨询下)。

12.北京公积金提取,衡阳公积金开户。

提取需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复印件、转入卡号、国能开离职证明材料。办理提取。衡阳做新开户。

说明:

公积金缴纳额度按公司规定(85%)和地方规定(8%-12%)办理。公积金不涉及缴费年限和接续问题,提取就是全额提取,缴纳就是按规定缴纳。转移过去和提取后衡阳开户,钱是一样的。只是转以后要按照当地规定提取。

如不能成功转移至衡阳,北京只能是封存状态。(符合条件提取)

第四篇: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

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

近日,与机关公务员紧密相关的两项改革,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反应:“养老金并轨”改革,共识大于质疑;而“公务员工资”改革,收获的争议和质疑明显多于理解和认同。

1月24日,在人社部201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有媒体报道说这次公务员涨薪幅度能够达到60%,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称,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这次改革月人均实际增加300元左右。

这一轮调整很有必要,而且时机合适:一是“八项规定”和反腐行动为公务员工资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二是动议多年的“养老金并轨”方案已经确定,作为其配套改革,公务员工资改革也要顺水推舟提上日程;三是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和国务院批转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已就公务员工资改革做出部署,需要贯彻落实。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认为社会情绪的着眼点其实并不在于“涨”或者“降”,而在于“不透明”,回应社会关切的最好办法,仍然是要通过改革将公务员薪酬置于阳光下。

实际涨幅有限

关于公务员涨薪,最初发布消息的是香港《文汇报》,报道中称“加薪方案涉及范围从办事员到正国级领导,调整时间从2014年10月开始……调整方案显示,最高级别正国级官员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从7020元增至11385元;最低级别的办事员基本工资,由630元增至1320元。”而真正引发关注和争议的是报道的标题,“内地公务员今年加薪超六成”.关于此次调整的具体方案也在社交网络中流传。在流传的版本中,既包括基本工资的增长,也包括“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从办事员到省部级正职,减少额度从220元至650元不等。

对于流传的各种消息,在1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回应称,并没有对网上流传的文件进行对照,因此“无从评价网上传的是否真实”.不过,他也没有否认其真实性。

而对公务员涨薪幅度达到六成的说法,他直言“这肯定是一个误解”.不过,他确认“三份相关的待遇调整方案已经发到各单位”,分别包括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

此次调整,“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的意图比较明显。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在职人员,有近800万在乡镇工作,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条件相对艰苦,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如果按照上述方案,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尤其是基层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上涨幅度确实较大。比如,县处级副职非领导职务,职务工资从原来的590元上调到1010元,上涨幅度为71.2%.而国家级正职,职务工资从原来的4000元调整为5250元,提高比例为三成。

不过,不少公务员在经过一番计算后,并没有把这次调整作为真正的“利好消息”.“基本工资原本就很低,即使上涨以后,扣除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再扣除取消的津贴补贴,加加减减以后还有可能少了呢”,一位公务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单位里的同事对这个消息没太大反响,不过,有养老保险以后,辞职倒是没后顾之忧了。”

以这位工龄近20年的科员为例,改革前,其职务工资为380元,级别工资为791元,各项津、补贴2627元,应发总额为3798元。假设按照上述方案,改革后,职务工资增加到600元,级别工资增加到1766元,津贴、补贴减少250元后为2377元。扣除8%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4%的职业年金,最后应发工资为4174元。总体比改革前实际增长375元左右。

这样的增长幅度,基本符合人社部改革设计的初衷。“从政策设计上考虑,显然我们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有所提升,这是政策考虑的基点。”胡晓义说,“从这个基点出发,至少我有这样的信心,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

不过,新闻发言人李忠也坦言,“对于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员,这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

据《中国新闻周刊》根据沿海省份公务员收入水平测算,以深圳市某市直机关一位副科级公务员为例,目前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加起来900元左右,各类津贴、补贴总额8000元左右,扣除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项目,不算车补和房补,实际所得工资8000多元。

调整后,职务工资720元,级别工资1164元,规范津贴补贴减少290元,再结合养老金并轨方案,需要交纳个人工资8%的养老保险和4%的职业年金,一共是12%.改革后的工资收入为7900元左右,比改革前减少100元,实际收入不增反降。

津补贴失序有待清理

这次的改革内容,被一些人形容为“两增一减”,即增加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减少规范性津贴补贴。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解释,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这次改革,将部分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适当提高基本工资的比重,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能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事实上,长期以来,各地名目不一的津贴补贴是造成外界对公务员收入存在“想象空间”的主要原因之一。

苏海南介绍说,据统计,公务员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公务员全部工资的30%左右,其余70%为各种津补贴,这种结构很不合理。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国家安排的基本工资标准偏低,又多年没有提高,另一方面,“200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清理整顿津补贴时,因条件不成熟没有把名目繁多的津补贴全部纳入整顿范围,不少地方还保留了所谓改革性津补贴以及某些其他津补贴,且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又自行安排提高了津补贴”.“地区津贴制度”始于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为使收入分配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按国家规定制定本地区的“津补贴”.之后,由于国家未出台统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发放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名目逐渐失序。苏海南介绍,当时专门就“地区津贴补贴”现象进行过课题研究,发现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贴补贴名目达到300多项。

2006年7月,新一轮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开始推进,国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地区附加津贴等制度,也着手对中央机关、各省市津贴补贴发放进行清理规范,计划用3年时间,将地区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一些地方陆续开始清理合并公务员收入中的各类津贴补贴,原先“不上台面”的收入被取消或变成“明补”,这也被称为“阳光工资”改革。

不过,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而且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仅没有收敛,情况反而更为严重。

“按国家规定,公务员津补贴应该是由地区附加津贴、艰苦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这几项组成,但是2006年只改了基本工资,在2008年之后开始陆续发放了艰苦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一直没有建立健全,缺乏一个地区之间津贴补贴标准的合理区间,仍然是各地财政自行发放,造成津补贴比重过高,且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引发多方面不满。”苏海南介绍说。

各地津补贴的无序和滥发,导致地区之间公务员收入不平衡加剧。以深圳一名刚入职不久的科员为例,工资结构中一般包含5部分津补贴:特区津贴1015元、工作津贴2350元、生活补贴2910元、改革性津贴1040元、基层工作补贴1000元,此外还有1200元左右的车补和2300元左右的房补,所有的津补贴超过万元。

而在中西部地区的陕西西安,一名公检法系统普通科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月收入中,生活补贴1380元,行业补贴224.5元。“每月有饭补200元,警衔补贴每月175元,住房公积金每月扣除165元,再无其他福利了”,即使加上职务工资380元,级别工资446元,月工资总额不超过4000元。

“2006年以前差距很大,通过2006年改革,不同地方公务员工资差距稍微有所缩小。”苏海南说,但2009年之后的几年,一些地方随意发放津补贴又有重新扩大的势头。

据当时媒体报道,审计署2009抽查56个中央部门,发现5170张为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其中,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

2010年3月,中纪委等六部委派出检查组,分赴广州、武汉、成都、青岛、宁波、南宁等6地,对公安、工商、城建、房管、教育、地税、卫生、房产等八家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补贴情况进行检查。

以武汉市直行政单位为例,检查发现,2007年至2009年间超发的各种津补贴,保守估计总额有数千万元。当时媒体报道,武汉市一市直部门被要求清退的津补贴共有:考核优秀奖5.67万元,考核奖72万元,社保考核奖299.72万元,征管考核奖326.36万元,财政征收奖22.1万元,残保征收奖10.95万元,社保压欠奖10.95万元,组织收入奖33.43万元,“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奖40.5万元,绿化奖 60.5万元,征管系统上线奖11.2万元,两型机关先进奖6.9万元,综合治理奖8.95万元。

“这一次的改革将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降低了津补贴比重,同时对现有津补贴发放水平进行冻结,但这还不算实质性的全面规范。”苏海南表示,“改革的下一步应该是用地区附加津贴取代各地随意设立、名目不一的各种津贴,并设置地区津贴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对地区差距进行平衡,实行„削峰填谷‟。”

调结构重于涨工资

当前对公务员收入的想象空间除了来自不透明的津贴补贴,还来自多个层面:一方面,基层以及低级别公务员在过去十年工资确实偏低,但一部分人的现实消费水平却远超出其工资收入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令人浮想联翩。

另一方面,随着反腐持续发力,公众一次次看到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大肆敛财,其灰色收入更是超乎想象。一些灰色收入或是违规兼职所得,或是违规经商的收入,支撑了一些公务员在低工资时代的高消费。

在养老金并轨前,公众对公务员的退休待遇高也一直多有不满。社会普遍认为,公务员收入稳定,不参加社保,不缴社保费,退休后还能拿原工资的90%甚至95%,大大优越于企业普通职工和一般城镇居民。

多重因素叠加下,公务员工资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敏感,改革也更是难上加难。

在苏海南看来,这次启动改革已是经过多方面、慎重的考量。尤其是养老金并轨,为工资改革提供了契机。在并轨之前,工资结构无法调整,“因为基本工资一旦调整上去,退休的公务员就得比照基本工资相应提高其退休金,而这种安排又会进一步拉大退休公务员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待遇差。养老金并轨后,就为调整工资结构、加大基本工资比重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不是涨工资,而是重在调结构。”苏海南强调,这次改革,主要是针对当前公务员工资的结构失衡问题,同时作为养老金并轨的配套改革,减少后者的改革压力,“也适当考虑了一些社会物价、消费水平上涨的因素,使公务员在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后,大多数人工资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在他看来,调结构是改革的第一步,后续改革还有很多,如进一步清理整顿津补贴、规范分配秩序,建立健全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要开前门、正门,同时必须关后门、侧门”.此外,还包括配合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相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工资待遇标准。

按照现行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在实际情况中,职务工资比例虽然不高,但由于津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与职务工资因素挂钩的收入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尤其在县级层面,只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县政协主席这四套班子的一把手等少数人为县处级,县级各委办局则为乡科级。此外绝大多数公务员是在科员、办事员两个级别之间,晋升空间极为有限。

竹立家坦言,“有些乡镇的基层公务员,一辈子可能连科长都当不上,当不上领导的话,基本的薪酬也就上不去,极大影响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据了解,截止目前,安徽、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5省份已经推行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将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

“职务与职级的分离并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竹立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应该让那些认真工作、当不上领导的公务员也能享受同等待遇。”

第五篇:异地用工社保问题

企业异地用工的社保问题

1、关于购买何地社保的问题:

根据《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险登记实施属地管理。缴费单位具有异地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一般应当作为独立的缴费单位,向其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跨地区的缴费单位,其社会保险登记地由相关地区协商确定。意见不一致时,由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登记地。

解析:

1、购买何地社保,实行属地管理,公司注册地、分支机构所在地(分/子公司登记地)。

2、有分支机构(《公司法》规定应当登记的分/子公司,办事处除外)的,分支机构应当作为独立的缴费单位。

3、跨地区的缴费单位,其社会保险登记地由相关地区协商确定,意见不一致时,由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登记地。

2、劳动争议仲裁管辖问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T21: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管辖。

解析:法律确认了履行地优先的管辖原则,但司法实践当中,仍然要求劳动者承担履行地的证明责任。

3、企业异地用工,通过委托外包公司代缴的方式为员工在用工地缴纳社保的风险问题

企业异地用工管理实践当中,考虑到人员招聘等问题,常常出现公司总部愿意为异地员工在当地缴纳社会保险,与此同时取消公司注册地的社会保险缴纳。风险解析:假如用工登记是在总部所在地,员工未来在用工登记地以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为由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可能会得到仲裁支持。

怎么破?:企业要求员工提供每月社会保险缴费清单作为免除公司总部所在地缴纳社会保险责任的凭据,并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社会保险缴纳方式、违约责任的承担等问题。此有利于预防争议及将企业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此举仍然有风险,但员工不愿意在公司总部所在地购买社保,公司亦不能强迫,虽不合法,但却合乎情理,亦有利于劳动者在用工地享受医疗保险等社保待遇。)

4、企业异地用工,合同内明确约定为员工在用工地购买社保,后又因公司组织架构等原因(例如撤销分支机构)转而在公司注册地购买社保,员工不同意的,该如何解决?

1、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

在用工地没有依照公司法规定依法登记的分支机构的话,依照法律规定,就必须在公司注册地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否则就会面临法律风险。

实践中,即便企业跟员工签订额外协议,约定由劳动者自行在合同履行地缴纳社保,公司给予现金补贴的,这种协议本身因为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无效合同,因此如果员工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三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依然面临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一项)。

而如果企业外地办事处等的员工,都是由总部招聘并派遣,这无疑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用工成本。

2、对劳动者来说:

异地购买社保对于其实际生活并没有多大意义,特别是医疗保险,如果劳动者实际在合同履行地生活的,不可能大老远的跑到公司所在地的城市去看病。所以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在其合同履行地没有分支机构,只能在用人单位注册地购买社保的,对劳动者而言无疑不能实际享受到社保待遇(主要是医保)。

3、从目前法律来说:

一旦用人单位在用工地丧失缴纳社保的主体资格,只能在公司注册地为员工购买社保。题干涉及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一方面若公司为劳动者在公司注册地购买社保,则涉及违约;另一方面,假如不在用工地购买社保转而以现金补贴方式让劳动者在用工地继续购买社保,则涉及违法。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不同民商事法律关系,不能完全依照意思自治原则来调整,然这中间的悖论,如前一个问题的最后,员工不愿意在公司总部所在地购买社保,公司亦不能强迫,虽不合法,但却合乎情理,亦有利于劳动者在用工地享受医疗保险等社保待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该友好协商,达成一致的,双方都应恪守诚信遵守诺言,且行且珍惜。

2016-10-24

下载“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异地社保转移程序

    社保关系从苏州转往外地 一、办理对象从苏州市(含所辖各市、区)流动至外地,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参保人员。 二、报送材料1.《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社会保险卡》;2.经转出......

    异地员工社保解决方案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企业跨区域发展越来越广泛,这必然带来人员的跨区域流动或管理,无形中给HR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时常会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纠结,要么顺应员工意愿冒企业违法的......

    社保改革

    社保改革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单位缴费不再划入,由职工个人全部买单,即使就按个人......

    《破局》观后感

    《破局》观后感 《破局》,一部新时代的反腐电影,我从中看到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

    破局观后感

    用忠诚筑起反腐的长城 审讯室里的物理隔离、同步录音录像;办案时的顺藤摸瓜、穷追不舍;生活中的侠骨柔情、有血有肉,电影《破局》为我们讲述了一群奋战在反贪一线的人,他们怀着......

    (《破局》观后感

    执着信仰 坚定信念 做公正廉洁的社区矫正工作者 ---电影《破局》观后感 4月29日,在中心统一安排下,我们到天津大礼堂观看了2014年度反腐大片——《破局》。看后深受教育。 没......

    异地社保通知[全文5篇]

    关于异地员工社保办理的通知 销售部全体同事: 大家好!对于江苏区提出的异地社保办理问题,我们对终端店铺苏州观前街、无锡崇安寺等做了相关调查,按照国家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破局电影观后感

    破局电影观后感 破局电影>观后感(一) 《破局》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以还原当代检察官真实生活为主题。在剧中,顾检察官作为案件的负责人,为了阻止他对案件的调查,>房地产董事长用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