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改革

时间:2019-05-15 00:4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保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保改革》。

第一篇:社保改革

社保改革

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单位缴费不再划入,由职工个人全部买单,即使就按个人缴费8%这个封顶比例计算,这也意味着个人养老金账户变相损失了个人缴费工资总额3%这部分;况且,在目前全国不少地区,由于企业职工收入微薄,实际上个人缴费比例远未达到8%,其中企业负担了个人账户中的一大部分。新政实施的话,这部分个人账户的变相损失也就更多。

众所周知,我国职工个人养老账户一直在空转,截至2004年底,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国家此次拟对个人养老缴费基本制度“大动干戈”,就是为了填补这一巨大窟窿。问题是,这一拆东补西、损私肥公的做法,不要说帕累托最优,连次优选择都谈不上。依笔者之见,这实在是个孬主意。

目前我国7000多亿个人养老账户资金被“挪用”,与当初的制度设计绝对脱不了干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养老保险、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到我国开始建设养老保险制度时,已退休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么他们的养老钱从何而来?在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缺乏雄厚资金积累的情况下,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职职工肩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提前退休等原因,用现在人的钱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的现象也就日益严重,这样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就变本加厉。

因为政策的原因,现有职工再次成了社会转型成本的买单者,他们的福利被变相剥夺,因为养老账户空转并不是他们的错。更让人担心的是,此种涉及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性制度变革,到底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有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是属于脑筋急转弯还是因为某些学者的闭门造车?应该说我国的公共选择制度正逐步迈向成熟,大到水电煤气,小到一张景点的门票,基本都要举行听证,以示对全体公民福利的尊重。同个人所得税调整一样,个人养老账户同样关乎到几亿人民的利益,有关部门说调就调,说调多少就调多少,这到底有何依据?是否存在程序上的不当?

做实个人账户这点没错,问题是如何补上这个窟窿。牺牲现有大部分职工的福利,以满足另外一部分人,这肯定说不过去。即便这项制度强制实施了,由于今后职工个人养老账户总额会实际减少,其退休后所领到的养老金也会相应缩水,结果现有退休职工“老有所养”问题勉强解决了,但下一代或下几代的养老问题同样会很突出。再说,目前相当多职工由于收入不高,并不太愿意参加社保,如果个人账户改由职工本人全部负担,他们可能更不舍得缴这个8%了,这样社保也就失去了其应有本义。做实个人账户的途径并非“华山一条道”。既然属政策原因,政府就应主动买单,储备财力,加大对社保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如发行社会保险债券等;另外还可以拓宽投资范围,提高投资收益,让养老基金保值增值,这些都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政策的制订要多方考虑、长远打算,而不是从现有职工的福利上打主意。

继医改/教改后,又一个让老百姓痛心的“改革”!失望!单位交的钱凭什么被国家100% 统筹,亏空8000亿了,就把企业交纳的16%全卷走了,国家公务员以前不缴纳养老保险,现在很少缴纳,企业缴纳几乎全部的养老保险,现在出现亏空,却要企业来承担.蛮不讲理的霸王条款, 为什么不从精减社保管理人员队伍,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方面减少损失,而由参保人员独自承担,太不公平了。这么大的事不进行民意调查,哪天来一个:退休人员自谋生路,减轻国家负担!

既然个人帐户只有自己交的钱,请给我一个继续交的理由:我为什么不自己保管?自己存到银行,我自已的钱,我自已保管还放心,要社保局这个浪费纳税人钱的机构干什么?

看来只有喝清汤粥了!

房改是把你的腰包掏空,教改是将二老逼疯,医改是提前为你送终,现在社改是让你老了喝西北风!

第二篇:深圳社保改革

本文网址:复制

對於深圳社保改革的看法

對於新的社保政策, 不是全國性的, 只是深圳才有這個變動.因為勞動部門要求在深圳的企業必須為員工購買社保.拒絕這一不合理的新規定.2006年7月26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

通过了一条新的养老保险条例,这是一个劫贫济富的条例,是一个持强凌弱的条例、这是一个欺负弱者的条例,这是一个赤裸裸圧榨外来工的条例,这是引起广大外来工

极大愤概的条例、这是一个严重背离党的思想的条例,先看看新旧条例比较:

以前旧条例:企业缴纳8%,个人缴纳5%。员工个人账户为缴费工资的11%,剩余的2%计入共济基金;现在新条例:企业缴纳10%,个人缴纳8%,员工个人账户为缴费工资的8%,剩余的10%计入共济基金。特点:新政策不但提高了个人缴纳费用,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而且企业缴纳10%全部计入共济基金,一分钱都不计入员工个人帐户(旧条例计6%入员工个人帐户,6%+5%=11%员工个人帐户)这完全是杀人不眨眼式的抢钱!!!

旧条例退保时:员工交多得多,交少得少,员工个人完全无意见,新条例退保时:无论员工交多交少,未退休而退保时只能得回自已所交的费用,企业因为员工买养老而缴费的工资10%全部被剥夺去养某些人了(以前企业交缴费工资的8%其中的6%是划入员工个人帐户的)。

旧条例:无论工资低得如何,一律规定最低缴费工资是1597元/月,这一项变化没意见,是正确的、实事求是的。但是这些表面上减轻每月工资在1597元以下的员工(和企业)负担的作法掩盖不了圧榨员工的事实,请问凭什么要剥夺本来由企业来缴交而划归员工个人帐户的费用(6%)?

旧条例:企业缴交缴费工资的8%,其中6%划入员工个人帐户,另2%划归共济金。

新条例:企业缴交缴费工资的10%,其中其中一分钱都不划入员工个人帐户,全部划入共济金。新条例以非本市户籍员工(外来工)退休时可领到一次性生活费来掩盖它们剥夺本来由企来缴交而划归员工个人帐户费用的行径。这简直是愚民政策!!!

那些所谓的人大代表和决策者们都不调查调查:深圳的打工者们有多少人真正能干到60岁等拿养老金?有多少外来工可以在深圳可以买满15年保险,可以做到退休!!

先粗略计算一下:深圳700万外来工参保: 就按企业每个月平均给每个员工交100 社保计业1个月所交的保费: 7,000,000 *100 = 700,000,000 呵呵,这样一个月就能收7亿,一年就80多亿哦!!!这80多亿本来是外来劳务工的,现在全部被纳入深圳政府去养哪些深圳户退休人员了!众所周知,我国职工个人养老账户一直在空转,截至2004年底,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加。国家此次拟对个人养老缴费基本制度“大动干戈”,就是为了填补这一巨大窟窿。问题是,这一拆东补西、损私肥公的做法,不要说帕累托最优,连次优选择都谈不上。依笔者之见,这实在是个孬主意目前我国7000多亿个人养老账户资金被“挪用”,与当初的制度设计绝对脱不了干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养老保险、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到我国开始建设养老保险制度时,已退休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么他们的养老钱从何而来?在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缺乏雄厚资金积累的情况下,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职职工肩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提前退休等原因,用现在人的钱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的现象也就日益严重,这样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就变本加厉。因为政策的原因,现有职工再次成了社会转型成本的买单者,他们的福利被变相剥夺,因为养老账户空转并不是他们的错。更让人担心的是,此种涉及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性制度变革,到底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有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是属于脑筋急转弯还是因为某些学者的闭门造车?应该说我国的公共选择制度正逐步迈向成熟,大到水电煤气,小到一张景点的门票,基本都要举行听证,以示对全体公民福利的尊重。同个人所得税调整一样,个人养老账户同样关乎到几亿人民的利益,有关部门说调就调,说调多少就调多少,这到底有何依据?是否存在程序上的不当?

这是继医改/教改后, 又一个让老百姓痛心的“改革”!失望!单位交的钱凭什么被国家100% 统筹, 亏空8000亿了,就把企业交纳的16%全卷走了, 国家公务员以前不缴纳养

老保险,现在很少缴纳,企业缴纳几乎全部的养老保险,现在出现亏空,却要企业来

承担.蛮不讲理的霸王条款, 为什么不从精减社保管理人员队伍,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方面减少损失,而由参保人员独自承担,太不公平了。这么大的事不进行民意调查.哪天来一个:退休人员自谋生路,减轻国家负担既然个人帐户只有自己交的钱.请给我一个继续交的理由.我为什么不自己保管.自己存到银行.我自已的钱,我自已保管还放心,要社保局干什么,这个浪费纳税人钱宁波的机构.看来只有喝清汤粥了!

房改是把你的腰包掏空,教改是将二老逼疯,医改是提前为你送终, 现在社改是

让你老了喝西北风!!

第三篇:社保改革应关注哪些热点

社保改革应关注哪些热点

热点一:养老金并轨,发出重大信号

一直以来,企业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养老金间的巨大差异,广受诟病。

2009年1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政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金投保险网专家介绍,“双轨制”是养老制度改革绕不过的死结。养老金“双轨制”起因在于我国“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1993年,我国正式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当时明确表示改革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较大阻力,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虽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推进,但却遭遇重重阻力。而今年我国采取的多项举措都表示,养老并轨已经箭在弦上。

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被不少专家认为是养老金并轨的一个信号。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对媒体表示,下一步将遵循市场化原则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热点二:事业单位4千万人员参加社保谁掏钱?

这次《条例》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参加社会保险,也产生了一个难点,即谁来为这项总费率高达44%的养老保险改革“埋单”是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难点。而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杨燕绥支出,财政不太可能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出资,但“筹资机制不解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就走不下去。” “此次改革依然实行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间逐步过渡的原则。”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记者强调,大家一直争议改革后这部分钱由谁来出,毫无疑问,事业单位改革的这部分钱一定是来自于财政拨款。

热点三: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应进一步加快

政府公务人员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制定公共政策和进行监督的主体,一部分是直接向社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如教育、医疗等单位。在专业人士看来,如果改革仅是涉及事业单位,这样势必会打击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磨洋工”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有些事业单位里也有参公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社保并轨,参公人员依然享受原有待遇,差距立显。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实行的退休制度主要涉及“三轨制”:由财政统一支付退休养老金的政府机关为第一轨,由财政统一支付退休养老金的事业单位是第二轨,第三轨便是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此造成的养老金差距统计数据是: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是90%,事业单位是80%,企业退休人员是42.9%。

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同时,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参保步伐,显然也应进一步加快。尽管我国已经确立了养老制度并轨的改革方向,但是对于实行养老制度并轨,一直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关部门显然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公务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步伐,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全并轨,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养老领域的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

第四篇:职业年金_社保改革关键支柱

职业年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关键支柱

张云野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作为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年金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994年世界银行在《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养老保障制度的“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管理的强制和非积累制的公共/基本养老制度;第二支柱是由市场管理的个人账户积累制的补充养老制度;第三支柱是自愿性养老储蓄。世界银行认为,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才能保证一个国家养老制度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验证,其中,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职业年金已逐渐成为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关键支柱。

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实践探索

我国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化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各类企业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部分地区和企业同时探索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统一规范为企业年金,标志着企业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已开始建立起来,这是职业年金在我国企业范围内的实践。到2013年底,参加企业数已达6.6万户,覆盖2056万职工,资产规模达6035亿元。

在此期间,机关事业单位虽然仍在实行财政预算拨付和单位自筹经费相结合的退休制度,没有全面参与到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改革当中,但实际上一直在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尝试,为全面改革做准备。2012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被写入《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同时指出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全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机关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制度建设已提上日程。

建立职业年金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但总体上看,不同类型的制度在保障机制、范围、程度和待遇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不利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统一协调发展。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可以减少企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差异,对建立和完善协调统一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

其次,职业年金对促进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因改革的先后步骤安排,目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着完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两类人群之间的退休待遇无法实现转移衔接,从客观上阻碍了人员的相互流动,不利于各类单位的人才发展机制和单位本身的发展。建立职业年金,可以促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和企业逐步并轨,打破职工“身份壁垒”,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

再其次,职业年金对确保职工长期可靠的养老保障也具有重大意义。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6%,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过于依赖财政预算拨付的养老制度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现有政策的可持续性将存在系统性风险。职业年金以预先计提的个人账户积累制,依靠长期实账积累养老基金,并进行稳健增长的投资运作,对于单位职工抵御系统性风险、确保获得长期可靠的退休待遇将起到重要作用。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制度模式与政策建议

第一,在制度模式方面,可以借鉴企业年金的经验,采用个人账户实账积累制的基本模式。个人账户实账积累制的职业年金,与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相结合,可以分散制度、市场、操作等各类风险,使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更加稳定,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职业年金应采取政府监管体系下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从国内外经验看,市场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作用的必要手段,可以确保养老金基金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挥其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实现养老制度支持经济

发展、经济发展提高养老金待遇的良性循环。

第三,职业年金应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行业特点,设计简洁高效的集中型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明显,且大多数单位员工数量不多,养老保险资金规模不大,最为合适建立行业性或区域性的集合类计划。例如,可在全国范围内,或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分别建立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等不同范围的职业年金集合计划。

第四,职业年金是职工的养老钱,基金管理方面一定要追求安全稳健增长。目前,企业年金已可以在计划层面直接购买专属养老金产品,未来发展成熟后,将与美国401(k)计划的基金投资管理类似,是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的重要参考和发展方向。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是职业年金能否有效推行的关键性保障。从国内外经验看,如美国的401(k)、403(b)、英国的职业年金、日本的共济年金、香港的强积金等,都配置有较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缴费、投资收益和待遇领取阶段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以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缴费积累。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也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在力度和细节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作为社会养老保险重要支柱的职业年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职工养老保障将发挥重要作用。对职业年金的制度模式、管理运营等各方面也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考虑机关事业单位的实情,才能确保改革和相关制度的科学、合理、有效。

(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养老金管理中心)

【注】本文已在《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9日发表。

第五篇:“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

当前的制度设计,不利于人口流动和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异地接续”之后,“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社保改革才有望正式破局

社保制度酝酿突破: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将采取“大账户、低缴费”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保农民工利益不受损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则采取双转移的模式――全部个人账户及12%的社会统筹随参保者转移。

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公布的还有备受关注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摘要)。两个《办法》的共同核心是,异地接续。

自1997年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保险至今,人才流动的背后,养老保险的接续难题一直如影随形,异地接续之后,如何协调突破各省的利益难题或将成为社保改革的下一个壁垒。

退保的尴尬

“异地接续”或将成为解决农民工退保潮的一剂良方

农民工陈永久来自湖北潜江,两年前在东莞一家服装厂打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2006年底离开东莞时,他排了3个多小时队,把自己的社会保险退了。

“当时领了3千多块钱,够买一辆摩托车了。”陈永久说,不退?这笔钱就没了。

陈永久算了一笔账,按东莞地方规定,外地农民工累计缴费15年,达到退休年龄后才能拿到养老金。即使他十七八岁就出来打工,也要等到50岁后才能领到保险金,这社保金对于他来说无疑太遥远了。

陈永久比喻自己的打工就像“打游击”,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遇到好老板,好点的企业或许呆的时间长一些,遇到不称心的老板,待遇低的企业,立马卷铺盖走人。”

“保了也不能转,谁能担保自己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打工?”陈永久说,退保的主要原因是“转移难”,而固定在一个地方遥远的未来预期收益,对于他来说几乎没有意义。

实际上,表面上看起来农民工只要自己想退,都能分文不少地退回,但几年甚至十多年的缴费年限将作废,个人账户将不复存在,今后如重新缴纳,计算年限相应减少,计发水平却降低,损失不可谓不大。

不仅陈永久,2002年,国家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第5个年头,珠三角地区首次出现了农民工 “退保”现象,此后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退保”潮达到高峰。据有关资料,仅广东省2002至2007年间,办理退保人数近千万人。

大规模的退保,养老保险无法异地转移无疑是重要原因。按现行办法,一名参保人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能带走的只是不多的“个人账户”,单位缴的统筹部分是带不走的,这部分养老统筹金不能随人进入转入地,使得不少转入地担心转入的资金量不能满足将来发放养老金的需要,不愿接收劳动者,造成“转移难”。

令陈永久预想不到的是,这样的情况开始改变。

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两个办法中,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样,不仅养老保险可以异地转移接续,而且是全部个人账户及12%的社会统筹随参保者转移。

人保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在6日的答记者问时表示,新办法制定的主要原则是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农民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只要履行了同样的参保缴费义务,就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的养老保险权益。并且与城镇职工一样,工作变动时养老保险可以转移接续。

公平与效率之争

实际上,相关部门对实现异地接续一直在努力,但在一个大的体制结构中,单一的突破并不现实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初,国务院提出应“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可是十几年过去了,这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至今还没有建立。

在这样理想化的制度描述中,即使是“可转移”这样的核心政策目标也迟迟没有实现。

政府部门也曾对转移接续问题展开讨论,社保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早在2007年2月初,劳动保障部门便开始组织学者和部分地方官员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办法初稿展开讨论,这次讨论非常激烈,多数专家认为从技术层面上不好操作。讨论不了了之。

“关键是理念不清,就是社会保障到底是要社会公平还是要效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90年代中期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取向,市场经济无疑讲效率优先,这个原则也被不恰当地体现在社会保障政策上,从而在社会保障改革中很难去谈公平、普惠这样的问题。“在公平与效率没有理清之前,异地接续显然不现实。”

这样的讨论此后进行过多次。人保部养老保险司的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透露,2008年11月,包括异地转移接续政策的新农民工养老保险方案在地方政府、企业界开始广泛征求意见,12月7日又召集了有关专家征求意见。

郑功成认为,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待遇的差距还偏大,就算在城市内部,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待遇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差异也很大,这种差距需要逐渐缩小,并向公平和普惠迈进。

“首先是要普惠,但是是有差别的普惠,再到公平的普惠,只有这个路径才是可行的。”郑功成说。

普惠的前提通常被解读为全国统筹的提出,2008年底,《社会保险法草案》开始进入二审,这部酝酿十余年的社保大法中,明确提出社保将逐步实行全国统筹。此前,国务院也将这一时间表确定在2012年之前。

全国统筹的机遇与难关

异地接续办法终于距正式出台只有一步之遥,但缺少全国统筹的前提,使得“可转移”的施行依然处于不确定之中

对于《办法》的突破之举,社保专家郑秉文著文指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无疑是百年不遇的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凝聚全国力量,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就能趁势建立起一个既“保和谐”又“保增长”的“双赢”社保制度。

郑秉文认为,当前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与明显的二元结构之间存在冲突,制约全国统筹,不利于人口流动。

一个现实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各省利益相对独立,造成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调剂困难,实行全国统筹难度较大。在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分配上,基本上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中央的负担很重,地方的热情不足。

缺少全国统筹,异地接续仍然负重前行。

对此,郑功成认为,首先要把社会保障责任划分清楚,然后才配套财权,比如基本养老保险,中央政府作为担保人当然责任更大,但地方政府也应该改变社保基金投入的路径依赖,依法足额投入。

显然,下一步的改革深水区便是更为具体的“全国统筹”。

下载社保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保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税改革后临时工工资社保问题

    临时工申报个税缴纳社保处理 1情况:与临时工存在聘用关系 若临时工与企业: 1. 存在实际雇佣关系签订了劳动合同; 2. 按月定期支付报酬。 企业需要按照“工资薪金”给临时工发放......

    乡镇社保所怎么改革(小编推荐)

    根据街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的工作性质,从国务院分类改革指导意见来看,应该参公,但还要看你是什么编制和年龄,全额编年龄在50岁以下的,可能要参公。但国务院分类改革指导意见又......

    未来社保改革与制度建设有六大任务

    郑功成:未来社保改革与制度建设有六大任务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王倩)“在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条件下,应当尽快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国民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保改革回应民生(汇编)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保改革回应民生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

    2018年社保改革新政策这一关键因素决定养老金待遇

    2018年社保改革新政策这一关键因素决定养老金待遇 ?社保有缴费年限须满足最低15年的规定,如果15年之后不再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这不影响你退休时养老金领取,但是如果养老、医疗事......

    时政热点:事业单位社保改革破题之后配套须跟进

    [键入文字]日前,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10章44条,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社保基础知识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安全知识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__B___,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

    社保证明

    社保证明 ( 参考格式) (投标供应商名称),营业执照注册号:xxxxxxxxx,单位社保登记号为: xxxxxxxxxx。自 xxxx 年 xx 月至今共计 x 人在我局办理社会保险,缴费正常,从未 间断。特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