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方当代美术馆简介
四方当代美术馆简介及重要展览活动
四方当代美术馆成立于2005年8月,分别坐落在南京的玄武区、浦口区与江宁区,共有展览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面向中国当代艺术,以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为主要功能,以改善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环境,提高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倡导当代艺术与全社会进行交流为宗旨的复合型民间艺术机构。我馆专门委托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建筑大师Steven Holl先生与著名奥地利前卫建筑师Rainer Pirker先生分别设计浦口区与江宁区两处展馆建筑,以构建符合展示当代艺术气质的空间。
我馆计划在美术馆馆体建筑落成以后,每五年举办一届当代艺术大型文献展。并且为了及时反映当代艺术思想观念的变化趋向,我馆将不定期举办有建设性的主题展览,以调动本地区当代艺术的学术气氛。馆内还将针对中国一百多年的异于传统的视觉表达史,专门开辟了重要艺术家作品的永久性陈列馆,常年向公众开放,并且将开设关于当代艺术的讲座向公众普及当代艺术的知识。我馆将根据自身条件,广泛地开展当代艺术方面的地区与国际性的民间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性当代艺术活动,将四方当代美术馆建设成公众了解当代艺术一扇的窗口,艺术家创作当代艺术一座的基地,学者研究当代艺术一个的中心。
2006年6月17日,由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美术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协办的“民国油画收藏展”,作为我馆的开馆展,正式对公众亮相。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包括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颜文樑、陈抱
一、李铁夫、关紫兰、潘玉良、阳太阳、吴作人、王悦之、冯刚百、周碧初、衞天霖、吕斯百、关良、丘堤、余本、沙耆、常玉、赵兽等重要艺术家的百余幅作品,全面反映20世纪前半期中国油画发展的进程。2006年6月18日,“民国油画收藏展”研讨会,亦在四方当代美术馆如期召开,与会者有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艺术家:陈丹青、闻立鹏、殷双喜、王林、吕澎、刘淳、沈其斌、顾丞峰、常宁生、苏天赐、丁方、沈行工;香港艺术馆馆长 2 朱锦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等。本次展览的社会影响与学术价值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肯定。
自这厚积薄发而又紧锣密鼓的开馆展之后,我馆又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展览30余次,现将主要展览附录于下。
2006年:
民国油画收藏展
策展:李小山
主办单位:南京博物院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承办单位: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开幕:2006.6.17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06.6.17-6.26
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
展览前言:
民国初期,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和推广西方文化(艺术),以西画改良中国画,他们兴办西画学校,招收青年学生,传播西方绘画的知识与观念;另一方面,大量的学艺青年走出国门,去欧美或日本的专业美术学院留学,使得中国的油画创作演化为两种阵营:一是文艺复兴之后形成的偏向古典写实的传统阵营,二是直接受当时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主义阵营。虽然,两种阵营在绘画观念上有很大差异,却为本来已死气沉沉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中国的现代艺术创作进入一个划时代活跃期。毫无疑问,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民国画家、民国油画创作的了解一般停留在少量的美术通史的图录与只言片语的介绍文字、以及个别艺术家的传记上。于是,关于这段原本极为重要的历史的研究陷入了尴尬的状态,要么用一种空洞的历史化语言徒以应付,要么用一种看似正统却带有学术偏见的观点遮蔽这段历史的丰富性,可以说,缺乏深度的研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们对于民国油画做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历史评价。
由南京博物院、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协办,本次“民国油画收藏展”可以看作是重新评价这段历史所迈出的第一步。展览集中展示包括李铁夫、冯钢百、王悦之、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关良、3 倪贻德、陈抱
一、潘玉良、庞薰琹、丘堤、吴大羽、关紫兰、赵兽、薛宇才、阳太阳等重要前辈艺术家的百余幅作品,全面反映20世纪前半期中国油画发展进程,用以弥补我们对于这段美术史在视觉经验上的匮乏,彰显已被潜隐了许久的历史本真,恢复历史该有的面貌,并为重建话语系统进行图像上的准备。
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热门学术话题的今天,本次展览回顾、梳理、审视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还被赋予了更具积极的现实的学术意义。民国时期的油画家们向西方学习伊始,就开始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对油画这一异质文化的画种如何才能做出成功的民族化移植开展了积极的艺术实践。本次展览通过与作品的面对面的“对话”,不仅能呈现出前辈们在面对类似问题的诸多实践结果,我们还能从中发现他们的得与失,发现他们的困惑与焦虑,还原他们的真实情感,并进一步将之引入现实的学术语境,为我们的实践提供历史上的依据与借鉴的经验。
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也如前面所写的那样,本次展览只是我们对于民国油画与民国画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步,而下面的工作不只需要学术上的雄心,还需要更多在学术上的耐心了。
四方当代美术馆
2006.6.17
何多苓油画展
策展:李小山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山艺术·北京
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开幕时间:2006年7月1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06.7.1-7.9
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6号)展览前言:
何多苓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也是富有成果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以那幅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春风已经苏醒》享誉画坛。
何多苓不属于制造运动和潮流的艺术家,甚至不是运动和潮流的参与者,他说过:“使我满意的是,从一开始我就只身一人,潜心作画,未成为任何潮流的主将或附庸。”
如果把何多苓当作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教材,就会看出,何多苓的内心充满着道德感和宿命感,这两种纠缠在一起的力量常常会使人感到不安,因为他既不能自由地对待生活,又不能放弃对自由的争取,这样的心态反射到作品上,便出现了那种恍惚和颤栗。
何多苓还认为:“平面绘画在目前被视为一种古老的、硕果仅存的行当。它是一个人可能独立进行并完成的行为,仍然可能保持沉默、优雅、不带有攻击性和排他性,不需要策划—方案—审批—实施—宣传等一系列自虐性的过程。从头至尾只需要一个人,谢天谢地,这就是我。”这位卓越的艺术家有自己坚定的原则:不攻击,不排他,却保持个人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同时也是一种拯救,将艺术家从迷惘中拯救出来。
何多苓的才华和他博学很匹配,除了画画,他对建筑、音乐、电影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厚度。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我再次深深体会到了何多苓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他对局势的看法,对社会和人性的看法,比之那些呼风唤雨的“社会精英”真挚得多,也广阔得多,不由不令我尊敬。
李小山
2006.6.20
“中国图景”油画展
策展:李小山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尚扬
孙良
方少华
刘大鸿
黄峻
沈小彤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开幕时间:2006年7月15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06.7.15-7.23
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6号)展览前言:
非常巧合,十年前,在我组织的一次展览活动中,尚扬、孙良、方少华、沈小彤都友情加盟。现在,我们再次聚首,各自都有自己的变化,唯一没变的依然是大家对艺术的热爱和趣味的相投。
在不同的场合,我听到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不同的评价,有些意见可说是大相径庭,特别是对于那些活跃的艺术家,更是众说纷纭。其实,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深处》,谈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问题,我的意思是,事过境迁,后人的评价或许会让我们这些当代人大跌眼镜,毕竟,在许多方面,我们被过多的外在因素牵制着,用大家熟悉的话说,我们是处于“他者”地位的。
但是,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演变发展,一些原先不被关注的东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一系列的思考。这表明,很多与我们贴近的真实经验开始转化到创作中,而不是按照某种现成的版本亦步亦趋。知道一些艺术史常识的人都了解,那些和个人经验和感受最贴近的作品往往就是最有价值的作品。
本次展览将会是很好的注脚,让大家看到,当代艺术中的许多因素正在健康发展。尤其是,这些艺术家不同的个人图式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全貌,我们能够从中领略当代艺术在今天已完善和达到的程度。这也是四方当代美术馆所坚持的原则:参与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小山
2006.6.1
超越的维度——中国新绘画
策展:朱彤
参展艺术家
北京:陈文波
张小涛
赵能智
杨冕
陈可
曹静萍
李大方
舒昊
宋琨
俸正泉
成都:陈亮洁
屠宏涛
吉磊
吴建军
惠欣 重庆:沈娜
熊莉钧
钟飙
朱海 南京:高波
姜楠
孙新宇
俞洁
陈辉 沈阳:李威
秦琦
吴光宇 广州:江衡
武汉:李继开
杭州:李青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开幕时间:2006年9月23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06.9.23-10.15
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6号)
展览前言:
新与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把年轻一代冠之“新人”时,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正如中国电影人喜欢按政治概念来划分第几代那样,称谓与内涵之间并无本质的联系。“新”可以是形式上的,可以是观念上的,也可以是年龄上的,总之,“新”不是一种单义的东西,而是言说者的当下的表述方式。
新人之作,自然是有其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曾经有人把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概括为“卡通一代”,这是失之于真实的。我相信,在一个开放和自由的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和面貌是千差万别的,“卡通”不可能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向。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落实到个体身上,艺术趣味以及创作方式相异甚远——南方是一种,长江流域是一种,北方又是一种,正是种种差异,构成了规模上的庞大和丰富性,也体现出艺术所必须的个体化特征。
年轻是一种资本,它预示着未来的可能。列宁把年轻人定义为“天生的革命家”,其意思是,年轻一代勇于否定和破坏,这是建立新事物的前奏和基础。但就艺术而言,从来不是按简单的进化论逻辑延伸的,艺术史常有这样的例子,不管一代人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却是一片空白。所以,当我们关注年轻一代的创作时,着眼点不应该仅仅只是他们画出了(或制作出了)与前辈不同的作品,更应该考虑这些作品是否具有价值——承接了什么?开创了什么?启发了什么?
回顾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凡有作为的艺术家,都在两方面奠定了自己的基础,一是观念的优先,一是图式的专利。我比较反对一种自嘲的说法:中国当代艺术的佼佼者是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市场的产物,在一个越来越国际化的大环境里,艺术家的个体性意义比他的民族身份更重要。当我们检讨某个阶段的艺术实践的得失,不能只站在中国—西方这种二元对立的立场上,因为它容易导致情绪和判断的失控,而得出太主观化的结论。从整体上看,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具备了颇多优秀的品质,首先肯定的是艺术家的自我姿态,他们的精神面貌较为健康——从创作态度上可以发现,他们对待自我的评价是自信和自足的;其次,这些作品虽然不能说达到多高的质量,但却真实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艺术的特征——非中心化、非潮流化和非群体化,这是好的,它提供给艺术家一种缩短主观和客观距离的条件,使每个人得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再者,这些作品还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图像价值,通过各色各样的独具个性的画面,可以做出准确的社会形态的判断——即使在最基本的比较上,也能够看到这代艺术家不同于以往的努力。或许,他们缺乏一些宏大的东西,缺乏一些历史感和一些普遍性,缺乏一些针对存在所承担的道义精神,这些都构不成致命的缺陷。因为自由是他们今天最宝贵的财富,在此基础上,很多东西是有可能得到补充和提高的。我和大家一样,期待年轻一代艺术家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同时,也想给年轻艺术家一个参照,年轻是相对的:米开郎琪罗、德拉克洛瓦、毕加索等人,都在二十来岁就创作了辉煌的作品,所以,没有理由把年轻当作借口,唯一要做的便是:通过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成为进入艺术史的真正优秀的艺术。
李小山
2006·8·20
显“隐”—中国当代摄影二十年
策展:顾铮
参展艺术家:
北京:吕楠 刘铮 荣荣 缪晓春 邵译农+慕辰 邢丹文 韩磊 王庆松
洪浩
上海:王耀东 罗永进 陆元敏 广州:陈劭雄 张海儿 王宁德 江苏:洪磊 汤国
河南:姜健 天津:莫毅 海南:翁培峻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开幕时间:2006年10月21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06.10.21-10.29
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6号)
展览前言:
在一次讨论摄影的所谓“高层”会议上,我听到一些拍出过让人眼花缭乱的风光照片的“摄影家”吹嘘,当下的中国已经是摄影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几千万人喜爱摄影,而摄影的后备军则有两亿多人,所以,摄影已成为最普及最广泛的艺术形式。
我的意见恰恰相反,摄影的普及正如书画的普及一样,仅仅只是“量”急剧扩张,与“质”的提高毫无关系。在各地,少儿书画和老干部离退休人员的书画活动数不胜数,但这与书画水准的整体提高有关吗?换句话说,艺术的普及不代表艺术的繁荣,它仅仅是艺术变成娱乐的社会特征而已。
什么是艺术的繁荣?或者,把问题缩小一点:什么是摄影的繁荣?我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摄影家在这一领域中持续不断的创造性。对摄影家个人而言,既需要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能够对整体及自身的超越。其实,说到底,照相机也好,油彩也好,水墨宣纸也好,都是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是看谁在运用。
在照相机发明以前,人们做过诸多努力,运用各种方式,试图将那些瞬间的美凝铸为永恒。照相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先的视野和观念,尤其是,当照相机越来越普及时,它自然 8 而然加入到艺术创作的进程中。照相机不仅是人们手里的日常器具,它也是艺术家从事创作的有效的手段。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摄影已是非常显著的艺术形式之一,涌现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同样,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摄影也呈现了它独到的贡献,一些作品已广为传播,成了人们眼中的经典。
本次展览的参展人员都是近二十年来的资深的摄影艺术家,他们在各个方面填补着中国当代艺术的空缺,并获得了很高赞誉。我相信,观众会在他们的作品面前得到各自的体验,得到对于摄影艺术的新的认识和看法。
李小山
(2006.10.16)
冯法祀油画回顾展
策展:李小山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苏州市九达商务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06年11月4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06.11.4-11.18
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6号)
展览前言:
在当代中国油画界,冯先生可谓是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老前辈。我在课堂上讲授中国现代绘画史时,常常谈到冯先生的创作经历,以及他的作品。因为冯先生是徐悲鸿等人之后的中国现代绘画史的活的教科书。这次,冯先生携近百幅作品来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展出,是给南京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广大观众送来一份视觉上的厚礼,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我相信,观赏冯先生的原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艺术之美、油画之美的鉴别能力。
据我所知,南京可说是冯先生的第二故乡,因为冯先生的求学之路是从南京开始的,或者说,南京是冯先生在艺术的成长道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所以冯先生对来南京举办展览予以了支持,在自己的众多作品中选出部分精彩之作:既有构思严谨的主题性创作,也有信手拈来的却不乏灵秀之气的习作——当然,我用创作和习作这样的概念,只是一种表述上的习惯,在一些优秀的画家那里,所谓的习作也与创作一样,艺术的含金量丝毫不差。
大家知道,油画属于外来画种,传入中国的时间也就一百多年,与传统中国画相比,油画的群众基础不那么普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以及中国的国际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油画与其它新的事物一样,迅速地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这是与油画的表现力、9 油画与当代生活的一致性有关的。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将油画当作是“外来”的东西,就像交响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就像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都成了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部分。
油画在中国的命运是和各种社会因素连接在一起的,有政治原因,有文化原因,有经济原因,等等。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常常谈到,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各种思潮、各种流派都与当时的社会主潮相衔接,绘画的自律常常受到干扰。古典主义把艺术的境界和“带着镣铐跳舞”相提并论,现代艺术的奉行者却强调完全的自由,这是艺术生态背景不同的不同理解。就如冯先生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其意味是广阔的和带有启示性的。欧洲的社会主义学者在对待现实主义问题时,一般倾向于采用灵活的态度,例如卢卡奇、伊格尔顿等人,都把现实主义冠之以“无边的”。实际上,现实主义从来不是一种律令,而是一种画家用来观察和创作的方式,它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画家个人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当下的艺术已经和一元的、一律的时代告别了,多元的、多样的追求才是真正的现实。我想说的是,多元和多样的存在能够赋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和激发更多的想象力,但是,艺术毕竟不仅仅是想象力和自由的疆域,艺术还需要严肃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努力,而这些,都可以在冯先生作品中找到。正如前面说的,冯先生的作品是广阔的和富有启示性的,这次展览便是最好的证明。
李小山
(2006.10.5)
共享之土——2006云南当代艺术邀请展
策展: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陈长伟 和丽斌 李季 栾小杰 毛旭辉 潘德海 孙国娟 唐志冈 赵光晖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开幕时间:2006年12月9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06.12.9-12.19
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
展览前言:
去年底在昆明时,我和几位云南艺术家商定,邀请他们来我馆举办展览,之后,我们便把此次展览作为我馆在2006年的压轴之展,以表明此次展览的非同寻常的意义。确实,云南艺术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很长时间以来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中的一些成员已经毫无争议地进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史。
此次展览以绘画为主,也兼顾了其它门类,既有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也有斩露头角的 10 新人,但就总体面貌而言,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南京观众,可以说是第一次有机会集中观赏云南艺术家的创作,而对于南京的艺术家来说,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
云南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富有一定的启示及借鉴作用,说明一点,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象北京这样的所谓中心其实只是幻觉,中心和边缘的界限已模糊不清,关键在于艺术家的个体如何去把握,如何将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中心,更多的是创作之外的利益角逐,相反,所谓的边缘倒提供了创作的沃土。
说到底,好的和有意义的创作才是根本,在这一点上,此次云南艺术家的展览给了我们最实际的答案。我相信,南京的观众和艺术家面对他们的作品,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李小山
(2006.11.23)
2007年
《人生的跟帖》首发式/朱新建画展
策展:李小山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7年3月17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3.17—2007.3.27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
主办:江苏美术出版社 南京书画院
荣宝斋艺术品拍卖公司
朱屺瞻艺术馆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艺术学院
今日美术馆
四方当代美术馆
朵兰坊画廊
金陵书画网站
二月书坊
八面来风堂
06年12月9日
上海 朱屺瞻艺术馆 06年12月21日 北京
今日美术馆 07年1月19日
济南 山东省博物馆 07年3月17日
南京 四方当代美术馆
展览前言:
许多年前,朱新建是“新文人画”阵营中的主将,在中国画坛产生过比较持久的影响。姑且不论“新文人画”这一说法是否确切,单就其中的成员素质而言,冠此名称,总觉得矫情。我想起王孟奇的一句玩笑话:新文人画,就是没有文化的人的画。现在看来,王的玩笑话竟成谶语,那些“没有文化的人的画”大多已成过眼云烟。相比之下,朱新建自然与他们不可同日而语。毕竟,一个善于思考的和自知不足的人,是能够在日常的艺术实践里自我完 11 善的。古人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对自我的最明智的认识。
对中国画问题,我和朱新建有过许多不同的意见,不过,在许多方面我们又是一致的。例如,对当下画家的估价。对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对创作实践中的一些规则。我曾发表过对朱新建作品的言论,大致上属于欣赏的范围,由于我在我们这个“圈子”内,一向被认为是很“苛刻”的,所以有人说,我对同代画家抱以赞美实属不易。朱新建屡屡试图做画史上那些大画家做过的事,对自己无疑是挑战。我见过不少口吐狂言的人,才智平平,又毫不上进,开口闭口自称“大师”,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你想嘲笑谁傻,你就称他是“大师”。
近来,朱新建花了大工夫画起油画来。我们知道,在他前面,有一个叫关良的画家,油画和国画都是成绩卓著的,堪称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家里的佼佼者。朱新建素来喜欢老关,不知是否有心追随。我看过朱新建的油画,与他的国画一样才气毕露,风格突出,当然,或许又是我的“苛刻”,我期待他画得精彩些,至于怎么精彩,我现在也说不清。
李小山
2007〃3〃5
“纸上谈兵”—名家纸面作品邀请展
策展:李小山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李山 尚扬 余友涵 何多苓 罗中立 汤国 毛旭辉 王广义 孙良
周一清 管策 叶永青 张晓刚 洪磊 丁乙 黄峻 岳敏君 方力钧
杨少斌 曾梵志 常青 毛焰 王兴伟 谢南星
开幕:2007年4月21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4.21—2007.4.29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院内)
电话:83351220—6215 邮箱:square@sg-art.org 83351220—8003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说明:
造纸术的发明,让人类的文明进入了一个“纸本时代”,从此,人类文明的相关一切,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承载方式,可以说,纸与我们人类缔结了一种质朴的亲密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而对于绘画来说,纸作为一种媒介、一种材料,常常从学艺开始,就伴随着一位艺术家终生。从空白状态到满幅的精彩,与纸的对话,充满着只有艺术家才能体会到的乐趣,这种乐趣唤起的是直觉、显现的是率性、激发的是灵感。
本次受邀参展的艺术家,长期从事艺术实践并取得相当的成就,虽然,纸面并不是他们主要的实践方式,作品也很少示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纸面”方式的理解与感悟。因为对于“纸面”的实践,他们往往具有“私密性”和“游戏性”,所以,可以心无旁骛,直接诉求于内心,更在乎捕捉心、手与纸面之间的微妙灵犀,或许他们的纸面作品与我们惯常看到的他们完整作品之间存在着判断上的差异,但却有助于我们完善对于他们的艺术实践的认知,也可以让我们从这些作品中邂逅到意想不到的感动,这正是我们举办展览的目的。
展览前言:
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多数反映在绘画这一层面上,这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家背后的支撑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艺术家如何产生持久的创造力及辐射力,其作品在何种程度上与艺术史的进展保持同步,是具有挑战性意义的。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实践,开掘更为广阔的表达的空间,提示和鼓励艺术家在争取心灵自由的同时,也显现出从时代到个人无法跨越的必然,这个必然是:它时时被无形的墙包围着,每跨越一步,都表示这堵墙如影随形的延伸。
此次展览邀请了众多当代艺术领域的名家大腕,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是当代艺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们的作品的图式已广为人知,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社会上,都显示了足够的张力和分量。
然而,人们很少了解这些艺术家的另一面,除了严肃认真的创作,还有轻松随意和率性的“小品”,看似不经意的涂抹中蕴涵的才华和灵性。“纸面”作品在许多艺术家那里是最能够体现本质的,因为它不加修饰,不矫情,也不造作,素面朝天地面向观众,这正是我们得以观看这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的细微处,它能潜移默化地让我们获取启发和享受。
李小山 2007.4.12
“金蝉脱壳:从传统和革命中的语言拯救”
策展:朱其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
传统部分:陈农、陈庆庆、董文胜、郭文、金阳平、刘力国、马良、邵帆、徐弘、展望、张建君、张羽
革命部分:陈波、何杰、刘大鸿、李路明、欧阳春、瞿广慈、隋建国、王广义、王兴伟、薛松、尹朝阳、于凡、张晓刚
开幕:2007年6月2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6.2—2007.6.10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15 邮箱:square@sg-art.org 83351220—8003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主题阐释:
在过去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借用西方艺术的观念和语言形式,来表达本土的自我主题和内容。自1990年代以来,如何通过对传统的中国艺术语言进行改造,使它成为与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语言形式具有一种脉络上的联系,同时又适合于当代的自我表达和美学趣味,一直是当代艺术在九十年代的一个主要探索方向。
中国现代艺术的兴起来自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而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对西方语言躯壳的借用,这在八五新潮时期达到一个高潮。而如何脱出西方艺术的语言躯壳,在九十年代以来主要表现为两个主要的语言策略,一个是重新改造传统的艺术语言形式,这既包括文人画的语言,也包括对传统民间艺术和文化的符号形式,以及相应的观念。另一个是对革命文化的视觉语言的改造,对革命文化中的摄影、宣传画、形象素材进行后现代式的改造使用。
这种语言躯壳的改造是在各个语言和符号层面的,同时它的改造所使用的观念和基本方法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方式,比如有些是借自后现代方式,语言改造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这是九十年代以来一个重要的艺术语言的实验线索。
中国艺术需要一个语言的金蝉脱壳的过程。
展览前言:
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演变过程的人都对“二元”论概念不陌生,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当代艺术并非自身积累节奏的呈现,而是由外部因素刺激和催动的结果。许多事实证明,“二元”对立的状况在一段时间内是合理的存在,不管人们以何种立场谈论“西方”和“本土”,谈论“国际”与“传统”等等这些命题——甚至,这些命题中包含的尖锐对立,从本质上说,都表达了对存在本身的认同。
俗话说,时间能够改变一切。正如经验告诉我们的,中国当代艺术所经历的不同阶段,14 预示着“二元”对立的存在已经有了改变,换句话说,对立的立场已经向着融和或交流的方向延伸,这说明,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是具有前提的,如果前提改变,那么,其中的内容也就随之而改变了。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是在大的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尽管他们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趣味区别很大,但仍然可以隐约见到后面的底色。古典主义美学家丹纳曾把一个时代的艺术风貌归结为“艺术家家族”的氛围,即使最出色的成员,也是“家族”中的一员。不过,大家知道,当代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多样性,“家族”的庞杂和差异成了新的风景。因此,评判标准已难以界定,这种情况下,不妨沿用丹纳的办法,把如何识别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看做是“各种不同意见之间的平衡”。
李小山
2007.5.18
韩国首尔·中国南京—艺术家交流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
管策、王成、徐东平、张慕超、朱凯、高波、孙新宇、罗荃木、姜楠、陈辉 Park myoung-sun、Park si-dong、Sohn Byoung-Dohn、Park chang-shik、Li jin-joon、Lee Tal、Lee seng-taik、Choi eun-dong、Jung hyoe-dong、Kim yeon、Kwon young il、Park chang-shik 开幕:2007年6月23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6.23—6.29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六号大钟亭公园内)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国)
石蔷里美术馆(韩国)
联系方式:83351220—6221 邮箱:square@sg-art.org 83351220—8003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展览前言:
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是,当代艺术不分民族和地域。是的,当代艺术的共性似乎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限制,它构筑了超出我们想象的广阔的平台,为艺术带来了无限多的选择的可能性。在欧洲,在美洲、在亚洲、甚至在非洲,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具有相互通约和相互认同的品质,这一点,是与传统艺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也正因为此,艺术家就更需要保持独特和独创,以突显艺术创作必须的个体性意义。
巴尔蒂斯曾强调:艺术家的个性不重要,普遍性才重要。我想他指的是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或者,指的是终极价值。没有个性(独特和独创),艺术家便不可能在众多的面貌中脱颖而出,也不可能获得现实的和历史的地位。艺术家永远需要与众不同,需要别出心裁,也就是说,需要鲜明的个性。当然,独特和独创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在实际的生态中发展和壮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当代艺术仍旧与民族及地域的特征相关联的。
本次“韩国首尔〃中国南京——艺术家交流展”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注释,在亚洲这两个正在迅速现代化的国家中,当代艺术作为最敏感和最活跃的因素备受关注,也证实了艺术与时代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相信,通过这个展览,可以发现生活在不同民族和地域里的艺术家是如何紧贴和透视人生社会的,是如何将他们的感受转化为艺术的表达的。另外,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的艺术家需要更多的面对面交流,以争取共同的发展。
李小山
武汉!武汉!——2007武汉当代艺术邀请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傅中望 袁晓舫 魏光庆 徐文涛 史金淞 朗雪波 李继开
范安翔 刘波 李郁 龚剑
开幕:2007年9月22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9.22—2007.9.30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院内)
电话:83351220—6205 邮箱:square@sg-art.org 83351220—8003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说明:
由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主办的“武汉!武汉!——2007武汉当代艺术邀请展”,将于9月22日下午3时在四方当代美术馆鼓楼馆(大钟亭公园内)拉开帏幕。展览的主题为“武汉!武汉!”,旨在一方面强调武汉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镇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展现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武汉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向。所以,本次展览特别邀请武汉地区十位活跃艺术 16 家,其中既有已经在当代美术史中拥有相当地位的艺术家,也有一批刚刚崭露头角受人关注的新锐们,并且参展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臵、摄影等各种当代艺术门类,力求全面反应武汉地区当代艺术整体面貌与创作状态。
这是继“云南当代艺术邀请展”之后,四方美术馆又一次专门面向一个地区主办的当代艺术展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内城市之间的当代艺术交流,构建出一种除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以外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格局。
展览前言: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中,湖北不属于特别热闹的地区,一方面是因为地域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的流动。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湖北艺术家的创作实力。我发觉,有的地区——譬如成都、昆明等地,虽然整个当代艺术的氛围并不热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相对边缘的地位,然而,由于几个重要的艺术家的留守和坚持,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后起之秀,这样,便造成了除北京、上海等地之外的另外一种格局,换句话说,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版图的丰富多彩的局面。
我相信,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是其自身特质的呈现,是艺术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必然。但若回到人的存在这一本质,又是与人的解放相关的,是以个人自由和个性尊严为前提的。一切艺术都是人的艺术,所以说到底,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是人性及社会解放的结果。人们从各个方面谈论当代艺术的得失和优劣,这是对艺术自律的可能性的推测,而可能性永远存在于实践之中。正如湖北艺术家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观赏和理解的新的可能性,像一扇洞开的窗,让新的可能性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我与湖北艺术家中的一些已经名播艺坛的人是老朋友,对他们的作品图式及内容比较了解,深知他们在创作实践里的收获来自于一步步艰辛的探索。同时我也关注到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正在迅速成长起来,他们的作品已使我们刮目相看,对他们的未来具有信心。这次展览是对南京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一次触动,看看与我们相近的城市的艺术家是如何对待艺术,是如何把对当代生活的切身感受贯彻到实践的行为中去。
李小山 2007.8.20
精神之旅—苏天赐师生作品展
展览策划:聂危谷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苏天赐 沈行工 丁方 盛梅冰 吴维佳 谢宏军
开幕:2007年10月20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10.20—2007.10.31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鼓楼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电话:025-83351220-8003
邮箱:square@sg-art.org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展览前言:
苏天赐老师在我们南艺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在艺术实践方面和为人处事方面,都是我们的表率。就我的经验而言,苏老的敏锐和正直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对各时期的艺术现象的判断,具有相当的睿智和洞察力。我曾提议为苏老建一个专馆,将他的代表作长期陈列,让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能够深入观摩和欣赏。考虑到当时苏老的病体需要安心休养,此事一拖再拖,竟成了一件憾事,不免使我唏嘘不已。
苏老的生活非常简朴和简单,除了教育任务之外,唯一做的便是画画。经历过一些事的人都知道,他们这代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及思想清洗,扭曲了许多人的灵魂……能像苏老这样拒绝丑恶,需要勇气和胆识。苏老的艺术水准应该得到远比现在高得多的评价,但他的性格,他的倔强,他对自身名节的爱惜,不允许自己像有些利欲熏心的人那样去炒作,去贩卖。苏老一生就是这么简简单单走过的,不浮华,不图虚名,非常令人尊敬。记得有一次,我在校园里看到苏老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我拦下了他,并诚心要求,请他以后别再骑车,毕竟年岁已高,出不得意外。后来我听说,我的意见他听从了。
苏老对一届届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南艺学画的学子们或多或少均受过他的某些影响。这次苏老的师生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我相信有判断力的观众都会发觉其中的深刻的内涵。并且,通过这个展览的形式,也是我们纪念苏老和对苏老的怀念。
李小山 2007.8.7
周一清 杨明作品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7年11月17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11.17—2007.11.30 18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院内)
电话:83351220—6215 邮箱:square@sg-art.org 83351220—8003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一年前,我与老周、杨明谈起创作上的一些事宜,他们都表示愿意在我馆做个展,检示一下最近的作品,也请同行和观众批评。他们都很谦虚,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们是过于自律了——其实,就作品的质量和实力而言,他们比许多徒有虚名的人强得多。我相信,大家对我们这个鱼龙混杂的时代已逐渐有所了解,对那些喧哗和炒作也抱有警惕,但是,如何使自身的爱好和鉴赏不受外部干扰,或许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老周的眼光决定了他的上佳的艺术品位,他的油画、版画都具有相当的水准,尤其是那种优雅和从容,令人喜欢。老周从事艺术创作和教育很多年了,一直孜孜不倦、有条有理地进行着,这是值得肯定的姿态,也是他能够取得成就的内在因素。杨明的雕塑在圈子里受到过一致好评,多年来,他的创作没有间断,时常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问世。杨明以前画得不多,我记得去年第一次看到他的画作,顿时有些兴奋,并建议他应该多画。我相信,他展出的画作会让熟悉他的人惊讶,也会使观众获得愉悦和熏陶。
只要稍稍具备些艺术素养的人便能认识,艺术终究是贯通在精神脉络之中的,一切艺术之外的欲望和利益不过是形而下的承载,它的最高形式是精神,优秀的艺术家都试图以作品来证明这一点。本次展览只是一个这样的展示平台,期待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参与到这种追求中,有追求才有希望。
李小山 2007.10.30
洋为中用—法国画家方索个人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7年12月22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7.12.22—2007.12.30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025—83351220—6215、025—83351220—8003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法国大使馆
法国文化中心
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抽象艺术在中国一直是边缘的,因为无论艺术家还是观众,都对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在西方,抽象艺术却有过非常辉煌的阶段,——特别在现代主义时期,很多名重一时的艺术家都把宝押在抽象艺术的创作上。当然,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生态背景有关,中国的传统艺术讲究中庸,反对极端,正如白石老人总结的: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而西方艺术恰恰是在两极之间摇摆,极似或极不似都有自身的依据,这是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类型。随着交流与碰撞的增加,随着相互的理解和认同,事情正在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改变着,这是好的,它让我们体验到什么叫做丰富性,什么叫做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法国画家方索携数十油画作品和水墨作品来我馆展览,以他对抽象艺术深刻的把握,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观赏机会。方索的油画具有“正宗的”抽象意味,通过色块的组合、用笔的韵律和意象的空间,为观众打开欣赏抽象艺术的窗户。而他的水墨画,则表明了这位法国画家的国际视野,在异域文化的感召下,萌发的新的创作灵感。毫无疑问,方索的实践是具有我们时代的典型特征的,即支撑在创作背后那种人类文化的共同的基石。
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像方索这样的艺术家,他们把各种资源和因素加以整合,加以利用,从而煅造出自己独有的符合国际潮流的艺术风貌。同时,由于像方索这样的艺术家的努力,也能够启发我们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激情,获得相互间的提高和进步。
李小山 2007〃12〃6
2008年
飞地—中国当代新绘画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8年3月15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3.15—2008.4.11(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院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中国当代艺术似乎有点“过热”了,我知道“过热”其实是对市场而言的。如果人们以一种客观的和学术的态度来检验,事实并非如此。回顾中国当代艺术近三十年的路程,既充满艰辛,又富有戏剧色彩,而结果却出乎意料。我相信,再有想象力的人也很难预料,中国当代艺术会在短短的几年里,走红到如此程度。记得若干年前,我和一些关注当代艺术的同行在一起议论,大家似乎都对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命运不抱过多期待,现在看来,形势的进展比人们的预料迅速得多,这是潮流使然,也是当代艺术本身的胜利。
我馆一直坚持以学术的立场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并以严谨的态度鉴别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好坏优劣。我馆一方面收藏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另一方面又把目光放到那些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艺术家身上,因为,艺术永远是以接力赛方式进行的,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起之秀中会有与他们的前辈一样的高度和实力。
我们以作品陈列的形式举办本次展览,希望通过不同图式不同种类的创作,给观众带来愉悦。我在很多场合被询问,如何欣赏当代艺术和如何鉴别当代艺术,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造成了欣赏和鉴别的极大差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对当代艺术的热情和认可。如果我们不想把自己固定在一种一成不变的成见中,那么,对各种新图式新种类的艺术,就应该抱有宽容的态度,同时也应该对自身提出要求,毕竟,对于艺术以及对于其它生活知识,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李小山 2008〃3〃5
人物—中国当代油画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陈树中 方索 黄峻 李斌 马堡中 孙蛮 谢宏军 忻东旺 徐唯辛
杨一江 张梁
开幕:2008年5月24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5.24—2008.6.6(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若干年前,人们习惯于以作品所描绘的对象来区别种类——例如,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等等。当代艺术注重图式,换句话说,当代艺术注重如何表现,而淡化表现什么。所以,艺术家很少关心作品的针对性,以及作品想表达的内容。这种区别来源于艺术自身的自律性诉求,表达的本身便是针对性,便是内容。但是,图式并非万能的,不少艺术家陷于图式不能自拔的问题已经凸显,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次,我们邀请了一些不仅在表达(图式)上富有特色、同时又关注生活内容和生活状态的艺术家,将他们的作品集中展出,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对生活的理解。不论在什么时代,艺术的表达是与人们的实际生存有关的,一切臆造的幻觉的东西,终究难以成为中坚。我的意思并非坚持一律,我反感任何清一色的东西,反感任何单一的东西,以马尔库塞的说法,清一色的和单一的东西,都能对人性产生攻击性。但不等于多样的和多元的存在就是削平评价标准,削平高低优劣的判断依据。
人物画也好,其余题材也好,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深入刻画,如何把艺术表达臵于新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这次展览当作一次检阅,看看我们时代还有多少艺术家继续社会关怀,继续人性关怀,继续对美好的歌颂,继续对丑恶的批判。所以,我相信,观众会通过这些或者熟悉,或者陌生的艺术表达方式,获得自己的感悟,得到深刻的启发。
李小山 2008.5.6
和平计划—韩国当代艺术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Artists:Kim Ban HaKim An SikKim YeonKim Young GoongKim Chang Gi Kim Chang HoPark Xi DongPark Yong GwonPark Huang JeBae Jin HoSin En IlSin Jong TaekYang LyongLee Young WukLee Il HoLee Jung HunJang Miong KyuJeong Hui Dong Choi En DongHan Jun Hee
开幕:2008年6月21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6.21—2008.6.29(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去年,我们馆举办过中韩艺术家联展,从效果上看,两国艺术家通过作品的展示,以及面对面的交流,都感到获益非浅。同样,我们馆组织了艺术家到韩国做展览,也取得满意的结果。多交流才能多了解,多了解才能多开阔视野,这对艺术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中韩艺术家面临的现状有相似之处,因为当代艺术首先是由西方发动,衍生到了非西方地区,这就势必带来一个如何原创的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艺术的价值是以创造力为标志,有创造力才有影响力。地域特色仅仅是一种元素,如果把这一元素过于夸大,便会造成自娱自乐的盲目自信。所以,无论中国或者韩国,挖掘和推动艺术家的创造力乃是最根本的。
这次韩国艺术家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视觉享受,他们的作品既具有韩国当代艺术的普遍特质,又逐渐融入了国际当代艺术的大家庭中间。最主要的一点,他们非常乐意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进行交流,这是一种谦虚而自信的表现。我相信,通过这次展览,南京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以及广大的观众,都会从中得到启发,领悟到当代艺术的无限丰富性。
李小山 2008〃6〃16
虞村作品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8年9月20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9.20—2008.9.30(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我相信,熟悉中国当代绘画的人都知道,图式化的表达已成为风尚。我不反对画家具有个人图式,而且,我认为,一个画家经过一辈子的努力,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图式,便是失败。但是,正如我们常常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正一反的,画家具有个人图式证明了他的独特性,他的不可替代性,这是无疑的;而相反的一面是,眼下许多画家挖空心思寻找图式,以所谓特殊的个人图式来掩盖创造力的贫弱,以为个人图式是博得名利的捷径,这样就带来了大量的投机取巧和胡思乱想,使艺术的品质和内涵得以削弱。
不久前,虞村把他在北京展览的画册带给我看,我们也讨论了一些绘画上的问题。虞村的画非常个人化,同时又没有图式的框框。我对他宣布的在作画过程中不受文化“污染”的观点不赞成,因为,绘画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实,我理解他的另一层意思,即用原生的内在式的表达抵制社会上流行的风尚,这是好的。问题在于,绘画演进的序列已经将我们摆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臵:任何脱离上下文关系的所谓“创造”,都可能是自娱自乐的游戏。虞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由他的作品来说话。
所以,虞村希望来我馆举办他的个人展览,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事。观众可以直面其作品,获得自己的直观印象。按照以往的经验,个人化的表达往往容易造成某种随意性,但我从虞村的画中,发现了他的严肃,他的执着,这是他赖以成功的基础。补充一句,虞村是我的老同学,这么多年孜孜不倦沉醉在他的创作里,是令人感动和尊敬的。预祝他的展览成功。
李小山 2008〃9〃9
苍鑫作品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8年10月18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10.18—2008.10.31(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若干年前,苍鑫还不象现在有名,但他的潜质已显露出来,受到了圈子内很多人的关注。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苍鑫大踏步地前进,获得了今天这种有目共睹的成就。人们长说,天道酬勤。又说,自助者天助。这都是对的,没有一人能轻而易举取得成绩,勤奋几乎是取得成绩的代名词,这些老生常谈里包含的真理是任何人无法逾越的。苍鑫长年累月一如既往地勤奋劳作,在其创作的品种,类型和质量上,都值得称道。我们把有些艺术家称为劳动模范,里面含有惋惜之意,表明其才华方面的欠缺;但有些艺术家则是双丰收,既勤奋又富有才华,这是令人羡慕的。
中国当代艺术在二十多年的演变、发展中,已显出后继乏力的迹象。许多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固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经验里原地踏步,或者,在市场和利益面前表现出卑躬屈膝的神态,放弃了继续前行的志向,这种状态危害不浅。我相信,没有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可以在他的有生之年声称,他已完成他的所有创造。生命有限,创造无涯,这方面,艺术史上的伟大艺术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其实,中国当代艺术家面临的问题多多,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没有理由沾沾自喜,除非他是一个庸碌之辈。
苍鑫仍在努力向前,这是他的可贵之处。这次他带来了一些新作,在我馆展出,相信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一方面与南京的同行们交流,另一方面也能让这里的观众和艺术爱好者欣赏到高品质的当代艺术作品。我作为苍鑫的老朋友,预祝他的展览成功!
李小山 2008〃10〃6
另一种方式——杭州实验艺术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参展艺术家:陈彧凡 陈彧君 高世强 管怀宾 李青 许亨 薛峰 杨劲松 赵华森
赵洋 郑端祥
开幕:2008年11月15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11.15—2008.11.28(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人们常把江、浙、沪摆在一起称呼,以表示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确实,江、浙、沪三地的共同之点不少,换句话说,她们之间的共性超过了差异性。但是,各地的地缘、人脉、传统皆具有不可复制和取代的特点,所以所谓的共性只是一种概念而已,——正如常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更应该关注江、浙、沪的差异性,以此来获得各自的补充和调整。
这次来我馆展出的浙江艺术家的作品,给了我们很新鲜的印象,即他们对所处时代的准确把握。没有一种艺术可以脱离促使她成长的土壤,那些食古不化、与自身的生存体验毫无关联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新鲜活泼的作品的,用克罗齐的名言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浙江艺术家对于创作的脚踏实地的态度,体现在作品中,便是扎实的厚重风格,以及每个艺术家的不同的个性表达。
我馆不断邀请各地艺术家来南京举办展览,一方面,是为带动本地观众对当代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将各种各样的艺术方式展示出来,以扩大观众的视野,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准;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地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激励,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祝本次展览成功!
李小山
2008.11.10
水印版画学术邀请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8年12月6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12.6—2008.12.15(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名城绘—2008中俄著名艺术家油画写生创作展
参展艺术家:安纳托丽 苏沃洛夫 普吉村 娜塔利亚 茹柯夫 娜拉莎 张华清
张自申 李骏 鲍加 戴泽 谌北新 杨建建 李华英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8年5月7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8.5.7—2008.5.11
主办: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市园林局、中山陵园管理局、现代快报
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国际梅花书画院、南京书画院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2009年
郑左画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9年3月7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9.3.7—2009.3.21(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去年,我第一次看到郑左的作品,当时感到郑左属于很自我的画家,与时下的潮流,与潮流中的同行缺少沟通。这一方面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比较特别的个人烙印,同时也显得颇为“传统”。我一直反对人们对“传统”的僵化观念,其实,所谓的“传统”是指一种趣味,一种相对固定的方式。郑左多年来的创作与我们熟悉的那个潮流是有距离的,因此,就其作品的表现方式上,似乎不够新鲜和新颖。但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为我们提供了观看作品的另一扇窗户——那就是扎实的务实的作风,以及对画面孜孜以求的完善。
象许多旅居国外的画家一样,郑左在国外游学和创作多年之后,回到了故土。正如大家知道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若干年里,变化的幅度之大,是难以用简单的概念来形容和言说的。每当我与一些归国的朋友聊天时,都会发觉。他们内心中的某种兴奋和失落。兴奋是因为现实条件已经日新月异,失落是因为再次进入状态已经相当困难。但是用我们熟悉的新闻术语来说,是困难,同时也是机遇。在新的一轮洗牌中,成熟的有实力的艺术家和作品将脱异军突起,成为众人瞩目的关注点。我与郑左几次谈及这个话题,我的意思是,郑左目前的创作状态保持得不错,应该更进一步深入下去,挖掘全部潜力——我相信,对于象他这样有经验的画家,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关键是如何付诸实践,一步一个脚印,踩准不断向上的台阶,最终完成自己的理想。
在当下艺术创作多元化多样性的时代里,油画本身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果油画的表现力仍旧停留在原地,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和碰撞中生存并发展,这对于从事油画创作的画家是极大的挑战。在印象派之后,特别是在现代主义之后,画家在油画表现方面几乎翻尽了各种花样。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里,在画册、杂志里,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竭尽变化的油画作品。就一点而言,当下的油画家的翻新空间实际上越来越小、越来越窄了。所以,每个画家如何摆脱前人的阴影,如何达到新的高度,是个大大的问号。郑左的心态比较平稳,只想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画出满意的作品,这是对的。我许多次引用过博尔赫斯那句咒语般的话:一个作家只能写出他能写的东西,而不能写出他想写的东西。画家也一样,不可能人人成为凡高,成为毕加索。
这次郑左来我馆举办他的个人展览,是一次让同行和油画爱好者欣赏他作品的机会。预祝他的的展览成功。
李小山 2009〃2〃15
张永旭个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9年4月11日下午三时
时间:2009.4.11—2009.4.24(逢周一闭馆)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展览前言:
很长时间以来,张永旭埋头苦干,几乎不与时尚和潮流有任何来往。这导致了他艺术生涯的孤独和创作上执拗。我们知道,事物都是一正一反的,当张永旭获得了个人的创作自由,却失去了更多的该有的捧场。是的,张永旭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期盼的东西不在天上,而在我们中间。但他的优点在于,如果要他放弃他已成的艺术理想,他宁愿不要一切。
记得多年前,我为张永旭筹办过一个小型的观摩展,按当时的观众反映,张永旭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艺术家,富有激情和才华,理应成为当红的明星。我与张永旭多次探讨过此类问题,他的回答坚定而有力,他说:艺术家只能做艺术家能做的事,艺术家兼做商人和活动家,艺术肯定等而次之。我同意他的说法,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类型的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当代艺术家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五花八门的。我们面临着丰富繁杂的现状,张永旭处在其中,勇于坚守自己的立场,不为各种利诱所惑,值得尊敬。
现在,张永旭带着他的新作来我馆展出,是一件令人高兴和庆贺的事。张永旭的新作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但更加深入,更加具有表现力,说明一段时间以来他在创作上付出了多少心血。作为他多年的朋友,我预祝他的展览成功!
李小山
2009〃3〃31
法制农村
和谐家园
——南京六合农民画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开幕:2009年6月5日
时间:2009.6.5—2009.6.14
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央路6号大钟亭公园内)
电话:83351220—62***—8003
主办: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京市司法局
南京市文化局
六合区区委、区政府
承办:六合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合司法局
六合文化局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南京国际梅花书院
展览前言:
农民画”是什么?
实际上,以身份来定“画种”是不适合的,如果有所谓的“农民画”,就有“工人画”、“教师画”、“军人画“等等。我们把“农民画”当做一个说法,仅仅是因为约定俗成而已。正如曾经在美术界红极一时的“户县农民画”、“北大荒工人版画”那样,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产物。画画是不分身份的。但是,画画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不可能做到人人拿起画笔,人人能够创作。我相信,当人们面对一批画艺精湛的“农民画”作品时,心情显然无法平静。因为大家都知道,生存的内容是什么?尽管当下的农村比之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这只是一个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小小的前提。我有机会接触不同年龄和地域的农民,了解他们的处境,对他们的精神的需求和精神的释放略有所知。所以,当我身临现场看到真实的“农民画”作品时,不免感慨,每个社会成员其实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缺乏的是如何将这种创造力挖掘和发挥出来。
六合“农民画”有令人骄傲的历史,这一点,正是她在漫长的岁月中未曾被磨灭的原因。历史的东西具有韧劲和弹性,一个时期或许沉潜无声,另一个时期却能光辉耀眼。六合“农民画”在今天重新焕发光芒,表明她的生命力依旧存在。我们经常把画画分成“专业”和“业余”,把画家分成“精英”和“草根”,这似乎是一种常识,但里面却隐含着偏见和错误。我们会以先验的眼光把“农民画”看做是低层次的、民俗的和手艺人的事情,而不愿认真研究她的形式、她的原生态的审美形态。当然,说到原生态,应该特别警觉其中的含义,因为原生态是一个借用的词汇,在民间的一切活动中,传统的方式一代代流传,深刻地制约着从业者的意识。我们欣赏“农民画”时,应当注意,“农民画”是一个群体的表征,创作者没有经过深入的技艺训练,没有开阔的艺术视野,没有与外界的广泛交流,而只是埋头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程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优点在于此,缺点也在于此。
我希望,这次来我馆展出的六合“农民画”,能够引起广大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包括一些专家的兴趣,大家都来关注这一现象,推动她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我也相信,“农民画”在我们时代有其独特的意义,既然是创作,就包含了审美和欣赏,包含了收藏和推广,这一点,每个观众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二篇: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品责无旁贷
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品责无旁贷
日前,新入选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刘小东递交提案,提出国家要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在国人普遍关注国计民生提案或娱乐消费“雷人”提案的情况下,刘小东的建议虽然社会影响不是很大,但极为中肯平正,值得认真讨论和积极推动。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存在良莠不齐甚至是泥沙俱下的问题。所以,刘小东用“代表先进思想文化”之类“政治正确”的词汇,来描述油画、雕塑、摄影、录像、装置及新媒体等当代艺术的性质,只是获得有关部门认可的方便法门,但在学术和文化意义上不算准确。
事实上,当代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当下性”、“在场性”甚至是“先锋性”,是对当代社会生活场景、民众心态以及文化思潮最敏感、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就此而言,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风貌以及艺术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一种活生生、活泼泼的文化形态。随着时间推移,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将会变成更加珍贵的历史文物,就像齐白石的画作,或罗丹的“思想者”雕像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艺术图腾和文化共识。
正因如此,欧美各国无不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当代艺术发展。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措施是支持公立以及私立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收藏当代优秀艺术作品。英国伦敦泰德现代美术馆、法国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等就以此享誉全球。在美国,除最负盛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外,各州也都建有专门收藏、展示当代艺术作品的场馆。
一般来看,国外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募集捐助的混合型,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营收入和社会募集捐助的混合型。无论如何,美术馆或博物馆收藏展示当代艺术作品,都既有利于珍藏和保护优秀作品,又有利于营造欣赏和认可当代艺术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艺术家创作积极性,持续推动本国艺术文化繁荣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经过几十年来的沉潜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时也面临巨大困境。首先,当代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不高。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国人的文化认知、审美基调、艺术品位较为保守和固定,更喜欢欣赏和收藏具有民族传统元素的文物和艺术品,如书法、国画、瓷器等,但对带有浓厚西方文化韵味的当代艺术形式及其价值缺乏了解与认同。
其次,中国当代艺术品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根据全球“艺术品价格”(Artprice)公司资料,在去年发布的2010/2011根据拍卖额排定的“全球十大当代艺术家”排行榜上,中国艺术家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曾梵志以3925万欧元的拍卖额占据第二,仅次于美国涂鸦艺术家巴斯奎特。但是,中国艺术家的大部分作品被海外美术馆或收藏家竞拍,国内市场购买热情不高。无论如何,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都陷入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即国内缺乏了解认同少导致收藏热情不高,而收藏热情不高又导致艺术家创作积极性不高。如此循环往复,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甚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支持公立美术馆出资收藏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当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繁荣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当然,艺术品价格的飘忽性很大,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必须慎之又慎,必须通过专家收藏委员会等方式,严把购进关,严防用纳税人的钱购买次品、赝品。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也要避免跟在西方当代艺术潮流后面亦步亦趋,尽量学会借鉴和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便最大程度上获得国人的认可,推动当代艺术市场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第三篇:当代雷锋简介
“当代雷锋”庄仕华寄语青年:坚持勤奋就能成功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贾元熙 张乐 吴迪 王冬伟)今天上午,刚刚获得中央文明委“当代雷锋”称号的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做客中国青年网。他在接受“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编辑部采访时谈到,自己的“中国梦”就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继续服务边疆,而且“不管工作条件、环境、技术条件怎么变,自己的梦想不会变。”
3月1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50年纪念日前夕,中央文明委在这一天为庄仕华授予了“当代雷锋”称号。面对这一殊荣,庄仕华表示只有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提高技术,把本职工作做好,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的培养以及曾无私帮助过自己的很多人的期待。
庄仕华说,自己从小家贫,吃饭要靠救济粮,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是用政府的助学金。后来到了新疆,大西北虽然条件艰苦,但人非常好,部队里的关心、农民的淳朴让他对这片土地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他觉得,人要懂得感恩,而且应该像雷锋一样“干一行爱一行”,也正是因为有雷锋这样的精神激励,他的坚定与日俱增。庄仕华告诉记者,不管自己的身份如何变化,他都认为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是医生,而“不管工作条件、环境、技术条件怎么变,自己的梦想不会变。”
已走过近40年军旅路的庄仕华有着诸多壮举:累计巡诊38万多人次;12万多例手术零失误;先后捐赠款物30多万元。在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背后,庄仕华认为关键正是坚持和勤奋。为此,他通过中国青年网留下寄语,与青年网友真诚分享:“青年朋友们,坚持、勤奋,就能成功!”
新疆日报讯(记者傅翔龙 驻部队记者王国银 朱建军 通讯员于凯 牛文学 侯昌义 张三法 马爱国摄影报道)近四十年寒来暑往,庄仕华用自己的执著和真情,在新疆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颂歌。医院楼道墙壁上一万多面绣满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塔吉克、藏族等各种文字的大小锦旗,层层叠叠,都述说着庄仕华对患者的大爱,也展示着老百姓从心底对“当代雷锋”的认可。让我们轻抚其中的几面,听听锦旗讲述的故事。
求助信解决燃眉之急
2011年1月26日20时,离过年还有一星期,70岁的朱凤英终于如愿以偿住进新疆武警总队医院,准备做手术了。摸着病床上的白色床单,朱凤英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由于家庭生活拮据,患有胆结石的朱凤英一直无法到医院治疗,无奈之下,朱凤英的女儿刘爱霞给庄仕华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还真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朱凤英家住乌鲁木齐市七道湾路附近,老伴是名煤矿工人,2005年因脑梗去世。如今,老人和女儿刘爱霞、孙女相依为命,一家人都靠刘爱霞每月1300元的工资过日子。
2010年下半年,朱凤英发现自己脑袋左侧总是一阵阵的胀痛,到12月时,腹部两侧也不时地疼。老人怕花钱,就忍着没给女儿说。直到2011年1月,刘爱霞发现母亲有些不对劲,忙带着母亲到医院检查。结果令一家人大吃一惊,老人不仅患有脑梗,而且胆囊里还有两个结石。
为给母亲治疗脑梗,刘爱霞已经借了两万多元,胆结石更没钱治了。为此,她只能偷偷抹眼泪,同事知道后,给她出了个主意:听说武警医院胆结石治得好,院长庄仕华还是个热心肠,要不你给他写封求助信试试。“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人?”刘爱霞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庄仕华写了封求助信,庄院长,“ 我们家住本市,但很贫困,母亲得了胆结石却无钱医治,希望医院能够减免相应的费用„„”
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就在刘爱霞绝望时,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是刘爱霞吗,我这里是武警医院„„简单询问病情后,对方说:钱不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先治病,明天就来住院吧。”电话“挂断后,刘爱霞不知道电话那头到底是谁。
2011年1月20日,刘爱霞带着母亲来到了医院,当她说明来意后,医护人员马上给她安排了病房。随后她按照那个电话号码拨了过去,电话那头说,这是庄院长的办公室电话,他正在给患者做手术。为了当面向恩人道谢,刘爱霞在手术室门口等了5个小时,后来她一打听,才知道院长当天有28个手术。“先做检查,尽快做手术。”庄仕华表示,治疗费、手术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无法减免,但他会号召整个肝胆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捐款,并当即决定自己带头为朱凤英母女个人捐款1000元。
看到这一幕,朱凤英哭了,“好人啊,没有你我这病就没指望了。”庄仕华却浅浅一笑,“我们是军人,这都是我们分内的事。”
瑞瑞会叫“爸爸,妈妈”了
“孩子能恢复到这个程度,多亏了庄院长和总队医院开展的干细胞移植术,不然我们家就彻底完了。”这是瑞瑞父母的心声。
3岁的瑞瑞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全家人的宝贝。然而,一个意外,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罩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
2010年底的一天,小瑞瑞和平常一样起床,但不久就哭闹着说头疼,很快就不能控制身体的平衡,摔倒后头部撞击到硬物。焦急的父母将他抱在怀中,大声地呼喊,可瑞瑞却没有任何反应。家人立即将瑞瑞送到医院抢救,CT的结果显示:左侧小脑出血。
这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令瑞瑞的父母手足无措。因为这么小的脑出血患者实在少见,医生在最短的时间为瑞瑞进行了手术。原以为血肿清除术后,病情可以稳定了,没想到复查时,CT显示瑞瑞脑部再次出血,生命垂危,这等于宣判了“死刑”。全家人顿时陷入了绝望,只剩下悲痛的哭泣。
瑞瑞是全家的希望。一家人都坚持不放弃,期待奇迹的出现。此后留置在重症监护室的瑞瑞,吃饭靠鼻饲,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导尿管、输液管、监护仪的各种管线,维系着瑞瑞脆弱的生命。幼小的生命,经受着如此巨大的折磨和考验,让医护人员和家人看到后都揪心和悲痛。随后的高压氧舱和物理康复治疗,让瑞瑞的病情渐渐稳定了。可几个月过去了,小瑞瑞依然昏迷不醒。
再次绝望的家人在朋友的介绍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咨询,恰巧碰见庄仕华院长和前来指导干细胞移植的武警总医院安沂华主任。安主任在询问病情、认真看了片子后,告诉瑞瑞的父母:有治好的希望。这个天大的喜讯,犹如一针强心剂,让瑞瑞的父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马上把瑞瑞转到了武警新疆总队医院,之后的1个月内,瑞瑞接受了4次干细胞移植治疗,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慢慢地,饮食、睡眠都规律了,烦躁哭闹消失了。
干细胞移植治疗2个月后,2011年5月1日,发病6个月的瑞瑞开口叫了“爸爸、妈妈”,并在家长的辅助下,可以迈步走路了,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由衷地为瑞瑞感到高兴。瑞瑞的家人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一个劲感谢庄院长。“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光有好的态度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服务各族人民,光靠一个科室一个人也不行,全面发展、全员参与才是最重要。”2010年以来,在庄仕华的提议下,医院在武警总医院的指导下,筹备成立干细胞移植中心。目前已为30名患者解除了痛苦。
一条圣洁的哈达
2013年2月7日,蛇年春节前,青海玉树曲麻莱县藏族牧民西然江永得知庄仕华院长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特意打来电话祝贺,并表达了全家人对他的感激之情。2008年,西然江永的妻子、两个女儿以及外甥都患有胆结石,本想着在当地做手术。但看到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播出的庄仕华真情为维吾
尔族老大娘帕塔木汗一家人解除病痛的事迹,西然江永被这位肝胆专家的爱民之情深深地感动了。他通过电话与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取得了联系。2月17日,他带着妻子、女儿乘汽车转火车,历经5天4夜千里迢迢来到了总队医院。医护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很快为他们办理了住院手续。刚刚走下手术台的庄仕华听说西然江永一家来到后,立即赶到病房看望他们。为方便西然江永照顾母女俩,庄仕华还特意为他们一家安排了一个两人间病房。
2008年2月19日,庄仕华为母女俩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二天早上,庄仕华就带着早餐和鲜花来探望她们,嘘寒问暖,这让西然江永一家心里觉得热乎乎的。女儿索南达吉激动地说:“为了让妈妈和我得到最好的治疗,父亲执意要带我们到遥远的新疆找庄仕华看病,亲朋好友包括我都不理解,但现在看来,父亲的选择没有错。”
一个星期后,西然江永的妻子和女儿即将康复出院,庄仕华提前为他们购买了返程车票和路上食用品,并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临离开医院时,西然江永把辗转了几个地方才买到的洁白哈达,用藏族人特有的礼节献给了庄仕华。
回到青海的家里,庄仕华对他们的关心并没有中断,经常打电话问候,并叮嘱他们康复的注意事项。西然江永的妻子和女儿身体恢复的状况非常好。他的大女儿卓玛拉措和外甥才仁多杰了解情况后,也想来新疆找庄仕华做手术。西然江永心里总觉得这样会给庄仕华院长添麻烦,不好意思再开口。就在这时,庄仕华打来了问候电话,于是他就顺便提起了这事。没想到,庄仕华依然非常热情,让他们尽快起程来新疆,及早解除病痛。
2008年4月14日,西然江永又带着大女儿卓玛拉措和外甥才仁多杰来到了医院,再次得到了庄仕华和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的热情服务,体味了藏汉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带来的关怀和温暖。他和家人满怀深情为庄仕华敬献了洁白的哈达,赠送了用藏汉文字书写的锦旗:“不分民族与贫富,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没有节日与假日,以他人之乐为己乐”。一面特殊的锦旗
2013年1月18日上午10时30分,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护士站,正在组织新入科医护人员思想教育,大家站在护士站主墙下听护士长讲述一面锦旗的故事。
送锦旗的是曾经在医院治疗过、自治区第二建筑公司职工高仰珍的家属。2007年2月,岁的她因胆74囊癌晚期住进了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老人的二女儿在广州工作,因工作原因不能前来陪护,老人的料理陪护都落在了大女儿身上,看着她大女儿既要照顾家,又要照顾老人,整日在家与医院之间奔波,庄院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带领科里的医护人员承担起了老人的起居饮食和生活料理。
庄院长每天下了手术,总要抽出时间去陪老人,一边为老人检查身体,一边开导安慰老人。为了能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庄院长坚持每天都为老人做饭、送饭。护士们更是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老人。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好状态,她们坚持每天为老人梳头、洗脸;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好心情,她们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千方百计逗老人开心;为了能让老人睡好觉,她们每天都为老人擦拭身体,处理大小便。老人逢人就讲,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是她的“好孩子”。亲人送来的饭菜和水果,她都要分给医护人员。
老人住院期间,出现过三次病危,每次都是在深夜,庄院长总是会同科室医生和护士长第一时间参加抢救,正是这种对患者极端负责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老人和她的家人。
2007年4月24日,老人在医院去世了。那一天,她的两个女儿和外孙女都来了,于晓萍护士长走进病房时,发现她们都在卫生间擦着眼泪,于是安慰地说:老人走了,“ 难受就哭出来吧”,可她的大女儿却擦着眼泪说:“我们不会在病房里哭的,那容易让别的病人产生误会,还以为是医院没有把我的母亲手术做好。”当老人的遗体被送进太平间后,儿女们才在太平间外失声痛哭起来。2007年5月12日是护士节,这一天,高仰珍老人的儿女们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精心尽意为患者”的锦旗和一个特意定制的大花篮送到了医院,对医院为她母亲所做的一切表示真心地感谢。从此这面锦旗就成为了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精神旗帜,教育和激励着大家“永远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每一名患者”。
当代雷锋郭明义: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3月03日16:39 北京晚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昨天作出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30年理想信念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他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的道德楷模。
责任
“做好事献爱心是最大的幸福”
这是巧合。雷锋和他,都在鞍钢矿山上过班,都在部队当过兵。而他们的入伍介绍人,又是同一位老政委。
这是必然。他以雷锋为榜样,从雷锋精神中汲取营养,全心全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临近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郭明义的活动日程排得格外满。在工作之余参加解放军空军某部的爱心团队成立仪式,带领600名官兵现场采集造血干细胞样本;组织台安县满天星爱心分队队员与66名贫困生“一对一”结对子,为即将开学的孩子们捐赠生活费和学习用品;山西一位“暴走妈妈”要为儿捐肾,因为医药费不足发来求助信,郭明义打算发动捐款„„
自2010年先进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为更多人熟知的郭明义就像上满了发条,每天都在奉献的道路上疾行。
2月14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滑翔院区儿科血液病房,6岁女孩唐嘉怡正在病床上听爸爸讲故事。下午1点多,房门被推开,郭明义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握握小手,亲亲小脸,鼓励孩子不怕打针。他把一个纸袋交到孩子父亲唐令华手里,临走时不忘对小嘉怡说:“听医生的话,伯伯还来看你!”
几个月前,家住辽宁海城的唐嘉怡被检查患有白血病,几十万元的治疗费,让这个仅靠唐令华开出租车维持的普通家庭难以维持。郭明义的纸袋里装着16700元钱,这已是他动员志愿者们第二次为这个家庭捐款了。
网友“陈佳君777”问:“在当今追逐金钱的社会里,是什么驱动你这样做?”郭明义说:“驱使我的最大动力是一个党员的责任。我觉得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献爱心是我最大的幸福,每做一件好事,我都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
善行
“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
十几分钟后,在赶往抚顺雷锋纪念馆参加学雷锋活动的路上,郭明义将看望小嘉怡的照片和志愿者的捐款清单在微博上晒出,立即引来数百位网友转发和评论。
开通微博不到一年,郭明义的粉丝数就飙升至新浪微博排名前50位。他每一个动议,每一件好事都有成千上万人看到,无数人通过微博追随他加入了爱心团队。他播撒着善的种子,积聚着爱的力量。
“以爱的名义,救救这个孩子。”去年4月,郭明义发出鞍山市民严会春仅10个月大的女儿小严涵患上了白血病的帖子,号召网友伸出援手。短短一周,这条微博被转发200多次,累计评论上千条,捐款达40多万元。几个月后,小严涵在上海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个幼小的生命重新绽放希望。
2月10日下午1点50分,正在工作岗位上的郭明义接到海城男子杜兴龙的电话,他患有重度贫血的妻子临产时大出血,“婴儿恐怕保不住,急需血小板止血!”
“请A型血爱心队员,火速到鞍山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抢救高危产妇!!”1点59分,郭明义发出第一条微博。40多分钟后郭明义赶到血站,这里已经挤满了前来献血的志愿者,“我是A型血,抽我的吧!”经过检验,28岁的刘东博第一个躺在采血机旁,为产妇高艳荣捐献了一个单位的A型血小板。4个小时后,郭明义在微博上发出一条“母子平安”的信息,让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抱着顺利降生的女儿,38岁的杜兴龙流下热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网友“坦诚面对音乐小子”问:“很想知道你会把这样的事业做到什么时候?”郭明义说:“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敬业
“希望能带动 更多人爱岗奉献”
经年的采掘,鞍钢齐大山铁矿形成一个巨大盆地,晴天沙尘矿粉漫天飞,雨雪天又成了大泥潭。2月10日,记者来到矿山底部。偌大的采场里电动轮汽车、碎石锤、推土机来回穿梭,司机们坐在冬有暖风、夏有空调的驾驶室内。只有头戴雷锋帽、身穿厚重棉衣的郭明义在旷野中指挥着各种车辆进行修路作业。“多冷也得待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工作!我要趁着在家多干点,要不然感觉亏欠矿上的!”
工友们都说,别看老郭经常上报纸上电视,回到班上一点儿都不含糊,仍然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经常同大伙一起“会战”到深夜,下班后照样去浴池为他们搓澡。今年大年初一刚从央视春晚赶回,他在家匆匆吃了顿饺子就出现在工地上,让大伙儿倍感亲切。
郭明义如今成为了名人,常有人问他是不是“升官发财”了?郭明义说,我一不图权、二不图利。如果出名对我有什么好处的话,我希望能带动更多人爱岗敬业,奉献爱心。
郭明义事迹被广为传颂后,得到各级组织的奖金、慰问金和各种组织、个人捐赠资金20多万元,但他没往家里拿一分,全部交到矿里的党费账户保管。同时,他把各级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给他的奖品、慰问品、纪念品近千件,全部捐献给了困难工友和群众。
郭明义的家,还是齐大山矿区那套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水泥地、白灰墙、木门窗,一张老式双人床占据卧室将近二分之一的面积。成为全国典型后,矿上决定给已经让出3次福利分房机会的郭明义分一套新房,都装修好了,他就是不入住。郭明义说,如果心窄,给1万平方米的房子,也不会觉得宽敞。
示范
“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
每天又是上班,又做公益,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常有人问郭明义:“成为模范后比以前更忙了,你有没有觉得累?有没有因此而烦恼?”郭明义一脸不解:“怎么会烦恼?我常常幸福得落泪!”
30年来,郭明义在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关注,甚至被有的人讥讽为“傻子”、“疯子”、“献血狂”的日子里,依然不为所动,默默坚持。“而今流言蜚语没有了,这么多人关心我、支持我,跟我一起做好事,我怎能不幸福呢?!”郭明义说。
他像一支火把,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他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坚守中凝聚起越来越壮大的爱心大军。
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得到1700多名矿山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响应,占鞍山市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的1/3;
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号召,600多人累计献血15万毫升;
2008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不断扩大,如今已资助1000多名贫困学生;
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集了中国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这样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已经遍布全国,辽宁、北京、重庆、山东、湖北„„全国十几个省市已组建150多支爱心分队,成员从2010年8月的5800人,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人。这些人中有部队官兵、有大中小学生、有机关干部、有清洁工人,甚至耄耋老者、学前儿童,本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朋友也加入其中。曾经一个人的跋涉,成为一群人的爱心之旅。
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念大一的尤佳,父母离异,父亲瘫痪在床,靠姑姑养大。去年她被诊断出重度脑结核后,郭明义向爱心团队发出倡议,一天就捐款11000多元。
新疆一名退休教师“辛亮”(笔名),每月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500元寄给郭明义,请他代捐给有需要的人。“辛亮”在来信中说:“虽然无缘和你见面,虽然你我相距千万里,但我的心和你是相通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助人为乐不分大事小事,谁都能够做,也都应该做。这是你给我的教育和启示。”
郭明义说,高举雷锋精神旗帜一路走来,千千万万人的爱心相随始终支持着我、鼓励着我,让我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气息、道德的力量。
如今,网络让郭明义变得强大。开通新浪微博不到一年,就有上万名网友跟随他捐款、献爱心,处理网上求助200多件。去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郭明义提前两天发出号召,通过微博组织全国100多支爱心分队同步开展无偿献血。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3000多名志愿者献血60多万毫升。
“微博帮我构筑了千万人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温暖大家庭里,每一个心怀善念的人相互搀扶、相互激励。”郭明义说,“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
据新华社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故事: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 9
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 第2个故事: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
雷锋就是用钉子精神去刻苦学习的。雷锋是一个汽车兵,整天开着车到处走,没有整块的时间坐下来学习。他总是千方百计抓紧点滴时间来学习。他把书放在挎包里,随车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别的事,就打开书看一阵。每天晚上出车回来,总要挤出一点时间学习,有时候熄灯睡觉了,他还找地方去看书学习。他晚上常到连部办公室去学习。
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1960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忙了一个礼拜的战士们有的上街买东西、逛公园,有的看书、写信、洗衣服。战士小于见雷锋吃完早饭趴在床上看报,以为他又要学习了,就一把夺过雷锋手里的报纸,说:“起来,跟我上公园转转去,今天禁止你学习一天!”雷锋这天肚子疼,没有跟小于上街。他想,今天夜里还要出车呢,肚子老疼怎么办?就跑到团部卫生连去看病。值班军医给他看了看,开了一些药,说:“你是夜里着凉了,回去用暖水袋捂一捂肚子,好好休息一天,就好了。”雷锋从卫生连出来,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正在开展劳动竞赛。大喇叭里放着歌曲“社会主义好”,推车的,挑担的,来来往往。雷锋近前一看,一块木牌上写着:“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雷锋心想,真不简单,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马上就要变成一所小学了。他突然听大喇叭里喊:“运砖的同志们注意!砌砖组的同志大显身手,砌砖速度打破了昨天的纪录,运砖组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听了情不自禁地把衣袖一挽,朝工地飞奔过去。
在一个烧水棚旁边放着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烧水的老师傅见了,忙喊道:“哎,同志!你推车干什么?”雷锋回头说:“老大爷,我借这车用一用!”老大爷说:“我们的车不外借!”雷锋笑了笑,说:“老大爷,我就在这儿用!”老大爷才明白,这个解放军要帮忙干活,说:“怎么,你要帮咱们工地推砖啊!”雷锋说:“今天我没事,闲着也是闲着!”说完,推起车就飞快地走了。雷锋一连推了几车砖,身上出了汗。他把军装脱了下来搭在车把上,越干越欢。工人们都好奇的看着他,有的说:“同志,谁叫你来干活的?”雷锋笑了笑说:“是你们把我吸引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星期天也不休息盖小学,今天我也没事……”说着,他又推着车走了。雷锋一边推砖一边想:自己小时候上不了学,现在国家这样关心少年儿童,给他们创造这样好的学习条件。雷锋一鼓作气不知推了多少趟,汗水湿透了背心。那位老师傅给他端来一碗开水,雷锋一饮而尽,喝完又推起了小推车。雷锋正干的起劲,工地上的女广播员跑了过来,问雷锋:“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雷锋刚要开口回答,见那女广播员打开笔记本,忙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来参加劳动,给我们很大鼓舞,大家要求我写篇表扬稿表扬你!”雷锋说:“这有啥表扬的?我今天没事,到这儿干点活,这 10
是应该的。”女广播员还不放过雷锋,说:“同志,如果你的名字不保密,就……”雷锋说:“你要写稿表扬我,我只好保密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参加义务劳动吧!”“为什么?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呗!”雷锋回到营房后,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一字未提。可是,过了一会,一支队伍敲锣打鼓来到了部队驻地。连长和指导员一看,队伍前面几个人抬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才知道雷锋又做了一件好事。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那位妇女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雷锋听了,说:“大嫂!你跟我来吧!”雷锋领着那位妇女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那位大嫂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大嫂还想还我钱呢,就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又有一次,雷锋从丹东做报告回来,还是在沈阳换车时,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还背着一个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这是上哪儿去啊?”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我从关里来,要去抚顺看儿子。”雷锋一听,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大娘上了车。车上人挺多,雷锋给老大娘找了一个座位。老大娘告诉雷锋,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去看儿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雷锋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写着抚顺市XX信箱。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说:“您放心把,下了车,我一定带您找着您的儿子。”老大娘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车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搀着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雷锋同志在1961年4说23日的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记中,雷锋又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还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
第四篇:美术馆
美术馆
卢浮宫(英文:Louvre Museum,法文:Musée du Louvre)
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卢浮宫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
巴黎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庄重典雅。路易十四时代的昔日繁荣仿佛从未随岁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立柱,骄傲地托起长长的走廊。自从1793年法国大革命后,这里从法国皇家收藏艺术珍宝的宝库,改为向公民开放的美术博物馆,从此来这里参观的艺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络绎不绝。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来到卢浮宫。他多半时光就是流连于艺术大师的绘画前。鲁本斯画面那激情洋溢的华美色调,委拉斯开兹笔下人物的高雅气度,戈雅用粗犷奔放的笔触涂抹出人体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观摩的对象。连着六年,这个青年成为卢浮宫的常客。连门卫都已熟悉他飘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后,在1863年,有两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引发了法兰西艺坛的广泛争议。画面上女性的裸体同样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气息。那两幅画的作者,就是那个曾连续六年在卢浮宫观摩大师名作的青年马奈,如今他已成为敢于创新的画家。又过了十多年,马奈的那幅《奥林匹亚》,竟然也被作为珍藏品收入卢浮宫,公开陈列,供人欣赏。
卢浮宫就是这样,哺育出不少世界艺坛名家。当然更多的普通游客是把这里当做观赏世界艺术精品的殿堂。它占地面积三公顷,馆藏艺术品四十万余件,既包括从十六世纪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就开始搜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也有拿破仑一世东征西伐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如记载两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汉漠拉比法典”、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胜利女神尼卡”等等。绘画中除了法国名家名画,还有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艺术大师的惊世名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花园中的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奴隶》等等。卢浮宫博物馆分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东方等六个部分。一些著名画派、画家的作品则设专门画室陈列。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入侵法国巴黎前,卢浮宫许多名作分散藏于法国民间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寻找夺走,最终却一无所获。
1981年,法国实行了“大卢浮宫”计划,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总入口,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形成特殊的对比。目前每年来这里的游客达一百五十万。欧洲著名的艺术博物馆还有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
其中以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所收藏的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闻名于世。
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东方馆、史前及早期欧洲、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
大英博物馆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汉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他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9575件,还有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根据他的遗嘱,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这些藏品最后被交给了英国国会。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后,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Montague Building)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冒险活动得到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到了19世纪初,蒙塔古大楼已经显得不敷使用了。于是1824年博物馆决定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并在1840年代完成,旧蒙塔古大楼不久后便被拆除。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由于空间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自然历史标本与考古文物分离,大英博物馆专门收集考古文物。1973年,博物馆再次重新划分,将书籍、手稿等内容分离,组成新的大英图书馆。
著名的藏品
大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馆藏
埃及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抢来的。)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过割地赔款获得,希腊人目前要求归还,但英国人不还)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Amenhotep)(1823年购得)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弗兰克斯首饰盒(Franks)(1867年获得,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波特兰花瓶(Portland Vase)
夏洛蒂·勃朗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追求教授写的的情书,夏洛蒂·勃朗特当家教时追求有妇之夫的教授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谩骂简奥斯丁的信笺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报纸上与众三流写手对骂的照片
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数量仅次于埃及博物馆,拥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艺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希腊罗马部的收藏是另一个亮点。来自于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帕特农神庙建筑遗迹,均为大英博物馆最令人神往的艺术珍品。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如中国各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贵的为《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商朝铜尊为两只连体的绵羊,中间驮着一个圆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观、精巧。还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壶,底座和责周围是一朵荷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更是难得的珍品。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MuseumofAr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占地13万平方米,它是与英国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SanktPeterburg)的列宁格勒美术馆(Hermitage)(也称冬宫音译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现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
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占地13万平方米,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Sankt Peterburg)的列宁格勒美术馆(Hermitage)(也称冬宫音译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
1866年 J.杰伊建议成立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并组织了委员会进行筹建。1870年1月31日博物馆在纽约第五大道681号原多德沃思舞蹈学校旧址正式建立。1880年迁至现址。
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加,该馆经历了多次扩建,整幢大楼凝聚着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占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目前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 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有19个专业部门负责各类藏品的征集、保管和展览。
该馆的展览大厅共有3层,分服装、希腊罗马艺术、原始艺术、武器盔甲、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美国艺术、R.莱曼收藏品、古代近东艺术、中世纪艺术、远东艺术、伊斯兰艺术、19世纪欧洲绘画和雕塑、版画、素描和照片、20世纪艺术、欧洲绘画、乐器和临时展览18个陈列室和展室。
服装陈列室是从原来的服装艺术博物馆发展而来的,1946年并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单独成为一个部门,藏有17~20世纪世界各地服装 1万多件,并设有图书资料室和供专业服装设计研究人员使用的设计房。
1981年春,中美合建的以中国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及其后院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该馆的东翼竣工落成,庭院的殿堂──“明轩”陈列了中国明代家具。
埃及政府赠送美国的典德尔神殿陈列在该馆的萨克勒大厅内,这是在埃及以外世界上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1978年 9月正式对外开放。
该馆的T.J.沃森图书馆于1964年建立。藏书18.5万余册,是世界上收藏艺术、考古书籍最完善的图书馆之一,供研究生、专业研究人员、访问学者使用。照片、幻灯图书馆藏幻灯片29万张,黑白照片25万张,彩色照片6000张,介绍世界艺术发展史。纺织品研究室有各种纺织品 1.5万件,是时装设计人员理想的研究之地。博物馆还设有版画素描研究室、青少年博物馆、书店、观众中心、餐厅等。该馆定期出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刊》等。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馆──隐修院于 1938年创建,位于纽约市的福特·特赖恩公园,展出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包括雕塑、壁画、彩色玻璃、泥金写本、双角兽图案挂毯、圣物箱、圣餐杯、象牙制品、金属器。隐修院内还有修道院、教堂、花园。每天有中世纪音乐会演出,每周举办音乐会。每年观众达 700万人次。
目前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有19个专业部门负责各类藏品的征集、保管和展览。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按照导游图,可以去到任何一个喜欢的展厅。古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欧洲各国、非洲、拉丁美洲等几乎地球仪上每个有标识的地方的代表艺术品,以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欧洲中世纪各个分期、亚洲各大王朝时期、近现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艺术品,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有专设的展厅。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本身蕴含的历史,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更易国度的历史,有人从展品中看到它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有人从展品中看到它所属时代的艺术特征,有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前去朝圣,有人为了赫赫的声名一探究竟,有人遗恨无法将浩瀚展品看全,有人感激能够把珍贵藏品亲赏。博物馆还将继续屹立,等待那些能由此获益的人们。
博物馆展出自古代文明至当代的艺术作品,其中有成千上百件世界文明的杰作。博物馆不仅展出绘画和雕刻,还展出花毯、乐器、服装以及装饰品。五大展厅分别是: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
在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你将会欣赏到青年艺术风格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奇妙的油画作品和西勒(Schiele)、柯克施卡(Kokoschka)的绘画。此外,气势恢弘的巴洛克皇宫和花园也回让您赞叹不已。
欧根·冯·萨沃恩王子(Eugen von Savoyen)(1663-1736)既是一位功绩卓越的统帅又是一位狂热的艺术爱好者,他曾命席尔德布兰特把旧城门外的花园改建成了夏宫。
这部堪称巴洛克式建筑杰作的皇宫由上宫、下宫两部分组成,现如今的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就设在其内。
上宫:19-20世纪奥地利国家艺术珍品
上宫藏有现今最完整的克里姆特和柯克施卡作品,还有西勒和法国印象主义的伟大作品,以及维也纳彼德迈尔时期(瓦尔德米勒(Waldmüller)、阿美灵(Amerling)、凡帝(Fendi))最重要的作品。同时还有杰玛尔德·冯·洛马柯(Gemälde Romako)、玛卡特(Makart)、毕克尔(Boeckl)、沃特鲁巴(Wotruba)、豪斯纳(Hausner)、雷姆顿(Lehmden)和洪德特瓦泽(Hundertwasser)的油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克里姆特的“金”、“画”、“吻” 和“朱迪斯”。
冬宫(Winter Palace,俄文:Эрмитаж)音译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艾尔米塔什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
冬宫(Winter Palace)座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现在的冬宫一般被称为艾尔米塔什国立美术馆,它和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品闻名世界。
冬宫是昔日沙皇皇宫,现为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该宫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初建于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战后修复。这是一座三层楼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最初冬宫共有1050个房间,117个阶梯,1886扇门,1945个窗户,飞檐总长近2公里。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
面向宫殿广场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壮观。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用了2吨多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种贵重木材。御座大厅(又称乔治大厅)的御座背后,有用4.5万颗彩石镶嵌成的一幅地图。
冬宫的亚历山大柱于1830年至1839年建成,以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率俄军战胜拿破仑军队这一伟绩。为纪念战胜拿破仑,在广场中央树立了一根亚历山大纪念柱,高47.5米,直径4米,重600 吨,用整块花岗石制成,不用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它的顶尖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这是战胜敌人的象征。
冬宫面向涅瓦河,中央稍为突出,有3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气势雄伟。宫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璜;以各种质地的雕塑、壁画、绣帷装饰;色彩缤纷,气派堂皇。
冬宫初建于1754年至1762年,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艺术最伟大的纪念物。
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有一项特别的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
1837年一场大火将其焚毁,1838年至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冬宫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修复。冬宫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宫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宫内有厅室1057间,门1886座,窗1945个。
1905年沙皇政府枪杀前往冬宫请愿群众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就发生在冬宫前面的广场上。
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参加十月革命的起义群众攻下冬宫,在这里逮捕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各部部长,这座昔日皇宫回到人民手中。
十月革命后,1922年成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冬宫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修复。冬宫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宫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宫内有厅室1057间,门1886座,窗1945个。
十八世纪下半叶,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二世在位时,曾下令拨出一部分房子用来收藏世界著名艺术珍品,并把这些房子称作“埃尔米达日”(隐宫),后来随着收藏品不断增多,于1764至1789年间又先后建了小埃尔米达日和大埃尔米达日。如今,在冬宫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件,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7个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因而有世界最长艺廊之称。
该馆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伯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为了彰显权势,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间(1762-1796),不断大量的收购拥藏各种类别的艺术品,包括1万6000枚的硬币与纪念章。她在位的头十年便购置了约2000幅画。她的图书馆里的3万8000册书籍则反映了她严肃的阅读生涯——她读伏尔泰,也读卢梭作品,并与伏尔泰保持通信多年,一直到后者于1778年逝世为止。凯特琳过后将他7000册的藏书买下来。随着收藏品的增多,从1764至1789年先后建造了小艾尔米塔什和大艾尔米塔什。现在博物馆占有5座大楼,有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以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
东方艺术馆拥有公元前4000年以来的展品16万件其中有几千件古埃及的文物,如石棺、木乃伊、浮雕、纸莎草纸文献、祭祀用品和科普特人的纺织品,世界上最大的伊朗银器,以及巴比伦、亚述、土耳其等国的文物。
远东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200多件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公元1世纪的珍稀丝绸和绣品,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和壁画的样品,以及中国的瓷器、珐琅、漆器、山水和仕女图。包括3000幅的中国年画及在泰国以外最多量的泰国雕塑。
西欧艺术馆是最早设立的展馆,占有120展厅,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素描、雕塑。世界留传至今的达芬奇的油画总计不过十幅,《戴花的圣母》 和 《圣母丽达》 就陈列在这里。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和《圣家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品《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都是该馆的珍品。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像、花瓶等文物,陈列在20多个大厅里。艾尔米塔什的建筑和内部装饰颇有特色,拼花地板光亮鉴人,艺术家具精致耐用,各种宝石花瓶、镶有宝石的落地灯和桌子有400件左右。
博物馆的珍藏数量浩瀚,据说若想走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约350间开放的展厅,行程约计22公里之长。
第五篇:中国美术馆
“2011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隆重开幕
中国美术馆3月8日讯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美术基金会、中国美术馆、台湾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复感·动观——2011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于2011年3月7日至4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三层、五层展厅举办。该展是海峡两岸两个美术大馆深化两岸美术交流联合举办的当代艺术展,力求呈现两岸当代艺术新的共同特征。
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览主题由“复感”和“动观”两个关键词构成,旨在探讨艺术本体中语言与观念之间关系的学术命题。海峡两岸当代艺术从较为单一的艺术样式发展到现在丰富多元的状态,最明显的就是语言与观念的嬗变。越来越多的艺术思考与创作回归到艺术本体的研讨之中,艺术语言和观念维度的表达趋于更为多样性、复杂性及其当下性。“复感”是一种语言状态,也是一种新观念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多种媒介的介入和超越视觉传统表达方法及现实的语言运用,艺术家采用跨媒介、多媒材的方式创作作品,是一种在艺术方法论上新的实践和突破。观念的复杂性使得单一的艺术语言不能全面满足艺术家的创作,纷繁且新型的语言表达不但给予艺术家完善观念的形式支持,也在新的层面上丰满观念的本身,为作品内部扩容建立起跨界的循环链,为公众提供了“复感”语言的体验。“动观”意指具有交叉性和实验性的新的艺术状态。也界定了很多无法被观念归类的的艺术形态,提示出一种当代性的文化衍变。艺术家无论采取“以大见小”或“以小窥大”作为自我与外在关系的切入点,不外乎是个人对生活历程的再现与诠释。当代艺术创作除了敏感的体现当下生活的诸多现象,也努力以艺术的观念与语言作为介入生活的媒介,以超越现实的局限。以“复感·动观”作为“2011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的学术主题,一方面隐喻进入21世纪的当代生活,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瞬息变化的惊人速度与复杂过程,全面牵动两岸社会思想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活动,并对人们最亲近的日常节奏与景观产生出结构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复感·动观”也标示着两岸当代艺术家超越西方样式和植根地域文脉的态度,通过对日常生活本身的反省与探讨处在全球语境中的文化特殊性,引动更深刻的理解与关怀。
中华文化联谊会副会长、文化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侯湘华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致辞
台湾美术馆馆长黄才郎致辞
来自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尹秀珍将过去的经历与当下的体验和状态编织在一起。观众可以走进用衣服编织的“人脑”,作品试图传达 “记忆”与“经验”的融合。杨福东的作品展示了一个时尚杂志的编辑拥有神奇的魔法,具备常人所不能的力量,讲述了在无穷无尽的幻想、回忆和转瞬即逝的故事。慕辰把来自甘肃、青海、江西、安徽、北京等地不同颜色的土,用中国古老的夯土法夯成香奈儿、路易威登、Walkman的标志,展现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消费生产的现场。陈文骥的作品《涵》系列和《其实》系列通过色彩的幻觉传达把语言和观念得以提升。缪晓春用数码技术营造水墨和油画语境,形成崭新的数码艺术,探索数字与精神相结合的新语境。王迈通过一个感性的语法来表达今天魔幻的现实,当我们在体会他的作品时,似乎比文学作品还要魔幻,艺术家通过作品试图把我们引导到魔幻的现实之中。卓凡的作品是对“重复”和“界限”的双重认识,用机械与艺术表达艺术家对生命边界的思考:“这是我们因此而存在的原因。”黄彦用各种奇怪的形象幻化为离奇、怪诞、神秘、恐惧,这种偶然的形象,又像是必然的结果。它既是艺术家童年的记忆,也是人们的经历和感知的生命迷局。陶娜的作品把她眼中原本真实的事物变得数字化,通过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共同发现艺术与生活的启迪。建筑师卜冰在美术馆的平台上建成了一个风吹翼动的建筑装置,让观众在风动影幻中远望景山,感受人在《云屋》中复感与动观。
参展两岸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