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造林科政治学习问答题
造林科政治学习问答题
一、当前营造林主要涉及的补贴政策。
当前营造林主要涉及的补贴政策有以下五个:退耕还林工程、长珠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林木良种补贴试点。
人工造林补助方面: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目前的补贴标准是200元每亩,长珠江防护林业工程也是从2009年开始提高到200元每亩,石漠化治理工程目前的补助标准是400元每亩。
中幼林抚育试点和林木良种补贴试点标准分别是:(一)中幼林抚育试点的补贴标准为100元每亩。
(二)林木良种补贴:种子园、种质资源库补贴600元每亩,采穗圃补贴300元每亩,母树林、实验林补贴100元每亩。杉木、马尾松、湿地松良种育苗补贴0.1元每株,油茶良种育苗补贴0.5元每株。
二、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工程有哪些?
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退耕还林工程,长珠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
目前退耕还林和长珠江防护林工程在全市都有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还仅在新邵县进行试点。
三、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退耕还林地进行两轮资金补助,第一轮补助周期是:退耕地还生态林8年,退耕地还经济林5年,退耕地还草2年,第二轮补助与第一轮补助年限相同。第一轮享受每年每亩210元粮食补贴和每年每亩20元生活补助。第二轮享受每年每亩105元粮食补贴和每年每亩20元生活补助
从2006年起,我国退耕还林工作重点从退耕造林为主向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为主转变。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补贴更改为一次性补贴100元每亩,封山育林为35元每亩。由于物价上涨,生产成本的上升,从2009年起,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补贴标准上调到200元每亩,封山育林70元每亩。
四、退耕还林补助款是如何确认并发放到农户手中的?
退耕还林补助的发放,首先是有县级人民政府退耕办进行自查验收,将验收数据造册上报,省退耕还林办公室对县级自查结果进行复查。省级对县级自查结果复查合格后,按退耕地面积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县级财政,县财政拨付到农村合作信用社,信用社依据县退耕办提供数据将补贴直接打到农户的补贴账户中。
五、退耕还林后续工程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退耕还林后续工程主要包括 :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发展这四个方面。后续工程的实施由不同部门各司其职,林业部门目前主要负责补植补造。
六、造林树种如何选择?
造林树种的选择,需秉承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能够满足造林的目的需求,这个需求可以是经济效益或者生态效益。如果不按照这个要求去选择树种,费了很大努力培育出的人工林,经济价值不高或防护效果不好,这样的树种选择无疑是失败的。
第二、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这是基本的生物规律。树种选择如果违反了适地适树的 1 要求,造林树种的经济性状和防护能力无法产生实际效果,也是徒劳无功。
在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后,还需要考虑下列因素:第一,种苗来源是否充足。第二,当地有没有栽培该树种的经验和习惯。第三,栽培技术是否存在问题。第四,造林成本是否可以被接受,如有些树种可能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栽培所需的投资过大,也不一定能成为选择的对象。
七、老百姓要进行造林,如何才能纳入工程造林计划,获取补贴?
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尝到了植树造林的甜头。随着国家生态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林业工程也逐步增加,如何才能将自己的造林纳入到工程造林计划中,成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基本步骤上来讲,主要是有以下几点:第一、造林户需确定好林地权属、面积,因为工程造林往往要求集中连片,因此造林地最好具有一定的规模。第二、造林户应当与当地林业站或林业局联系,申请将造林地纳入到工程造林计划中。第三、县级林业局根据工程造林要求,对造林户的造林地进行考察,核实。确定可以纳入工程造林后,在作业设计中将其纳入计划。第四、县级林业局将作业设计上报至省林业厅、市林业局审批。得到批准后,造林户需按照作业设计要求进行造林。第六、林业部门对造林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造林户即可得到工程造林补贴。
八、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我市是如何应对的?
2008年,我市抢抓油茶产业发展大好机遇,制定了《邵阳市油茶产业振兴规划》。规划坚持统一布局、规模生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邵阳、绥宁、新邵、邵东作为主产试点。计划在八年内建设油茶高产基地300万亩以上,这其中包括油茶新造200万亩和油茶低改100万亩。项目建成后,我市一年可产茶油15000万公斤,实现产值85亿元,同时还可以吸纳30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油茶产业规划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九、油茶新造和油茶低改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目前,国家对油茶新造的补助标准为200元每亩,油茶低改是100元每亩。各个地方还有一定的配套政策。如邵阳县,就会集中连片开发油茶的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低产林改造每亩补贴400元,新造优质油茶林每亩补贴600元。绥宁县对集中连片10亩以上的,新造油茶,每亩奖励专用肥料100斤,对采穗圃按每年每亩1500元进行扶持,等等。
十、如何对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清理林地。第二、疏伐和补植。第三、整枝修建。第四、垦复深挖。第五、蓄水保土。第六、合理施肥。第七、劣株改造。
十一、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这个根据森林城市建设方案做讲解。)
十二、什么是碳汇与碳汇林业?
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就泛称为碳汇林业。
第二篇:政治问答题
问答题(30题)
1.【传承文明,繁荣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据此,福建省、龙岩市先后结合地方特色,分别作出“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的决策。龙岩某校初三学生围绕“文化强市,人人有责”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追溯文化】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闽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交流和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汇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1)从调查中,你了解到闽西有哪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至少写两点)客家文化、木偶戏、闽西汉剧、土楼文化等。
【感悟文化】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同学们认识到龙岩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强市十分重视。市委书记多次指出要大力推动闽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一再强调:文化作用特殊,地位重要,我们要一手抓发展,做大经济总量;一手抓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两手都要硬。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市委书记强调抓文化,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九年级课本P102-103或热点专题三P17.1 【践行文化】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收集到很多市民关于文化强市、推动闽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议。
(4)请你将收集到的建议整理出来,以备提交给市委市政府参考。(至少写二条)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②加强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③加快闽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④加强对本地区的优秀文化、特色文化的宣传;⑤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
2.【书写汉字,传承文明】(14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但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形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现在,越来越多地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
(1)中国汉字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地位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中华文化。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回答三点)
①有利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②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③有利于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中学生有哪些启发? 我们要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爱汉字、正确书写汉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材料一:被誉为“中国人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2014年2月10日揭晓,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获此殊荣。1月22日,这位开药很少超过百元的98岁女仁医没有迎来颁奖盛典逝世,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材料二:2014年2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据悉,你校准备举行“学习模范人物,践行核心价值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时事)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公民个人层面: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时事》第四期P14)(2)近年来,国家还开展了哪些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两种活动的名称即可,材料中的活动除外)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寻找“最美人物”活动。
(3)参照示例,请列举两位在相关活动中评选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与示例重复者不得分)
示例:百岁仁医——胡佩兰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陈俊贵:守墓老兵;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或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张丽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龚全珍;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范海涛;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罗阳、吴斌;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吴林香,等。(任选其中一个回答)
(4)我国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活动有何积极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等。
(5)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未来接班人勇于担当。我的青春我做主,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准备如何经营好自己的青春?(三个方面即可)
①广泛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②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③增强爱国意识,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社会;④关心社会发展,投身社会实践,提升自身能力,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或:家庭中:关心理解父母;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向父母提一些过分要求;不顶撞父母,与父母好好沟通。
生活中:乐观坚强,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等。
学习中:树立远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好好学习,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等。)
4.2013年11月8日,“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约1.7亿观众收看。生动讲述了吴林香、王芹秀、高雨欣等10位“最美孝心少年”孝敬长辈、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通过塑造孝心少年的最美形象,将传承美德、发现感动、践行“中国梦”的主题贯穿始终,充分挖掘了新时期孝心少年的榜样力量。“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播出之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赞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活动传递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为时代提供道德坐标,彰显了国家电视台的责任担当与引导力。全国各地迅速掀起“孝心”话题热,相继开展了本地“孝心少年”评选,“孝心少年”作文大赛,“孝心”主题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或队会,“孝心少年”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使“孝敬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1)“孝心少年”自觉承担对父母家人的责任,对他们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为什么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至少三点)
①“最美孝心少年”传承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自觉承担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奉献中延伸了生命的价值。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②中央电视台及众多媒体人积极宣传他们的事迹,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积聚、汇集、传播了正能量;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人心向善,渴望正义。③这一活动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促使其健康成长,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④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至少三点)
(3)孝心少年,感动你我;传递孝心,有你有我。请谈谈自己今后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至少两方面)
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②努力学习,自立自强,不怕困难和挫折等。
5.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请运用思想品德课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四风”在我们中学生身上有哪些具体体现?(两点即可)
学习不踏实;学习中好高骛远;学习不刻苦;浪费粮食;盲目攀比;追求名牌等。
(2)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方面即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中国共产党代表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或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⑤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强大力量。(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响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分)
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生活俭朴、勤俭节约、不盲目攀比;③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等。
6.2013年10月底以来,从东北到京津冀鲁,再到长三角、长沙、柳州等地,雾霾侵袭范围越发扩散。出现了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皖、湘、鄂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甚至在京津冀PM2.5数值一度爆表。
2014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1)材料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环境形势严峻,尤其是大气污染比较严重。
(2)你觉得产生雾霾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①许多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②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执法不够严;③不少企业法律意识不强,违规排放等;④公民环保意识不到位,汽车尾气大量排放等不环保的方式较为常见。
(3)治理雾霾、做好PM2.5的监测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③有利于增强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④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⑤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更好地引导公民健康生活、出行。
(4)请你为治理雾霾工作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①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监管,严格执法等。②企业要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加环保投入等。
③公民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积极同
各种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
7.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追寻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可谓任重而道远。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走什么道路?
必须高举什么样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①只有社会主义(或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②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③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⑥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⑦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自主创新;⑧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3)时代不断发展,但改革始终不渝。我国为什么这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
(4)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做好准备;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树立平等、开放、创新的意识。
8.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位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请你完成划线部分内容。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请指出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的依据。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②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④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团结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⑤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请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使梦想成真,你打算做出怎样的努力?
个人梦(略),考生所答“个人梦”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即可)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个人梦想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②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使理想变为现实。(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9.材料一:2013年5月14日,总书记来到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了解就业和培训情况。他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
材料二: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1)【知识链接】解决民生问题这一政府工作重点关键靠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2)【观点论证】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就业问题也不例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畅所欲言】如果你对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也有好的建议,你会通过哪些途径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等。
(4)【见仁见智】请你就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去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等等。(5)【出谋划策】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④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⑤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细品报告中的关键词,“改革”一次出现57次,名列第一,“发展”37次,“经济”34次,“公平”11次,公报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大有前途的发展蓝图。
报告还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制度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1)党和政府时刻强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表明什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努力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
是实现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等。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宣言,而今正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来践行。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深化改革?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4)为什么近几届的全会每每都要提起“公平正义”一词?
①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②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维系良好合作的前提,是社会的稳定器。③正义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11.材料一:2013年11月,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中国逐步放开严控生育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201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李克强总理还讲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列举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至少两方面)
如: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嫦蛾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陆。(参考第三期时事第12-13页和第五期时事第8-9页以及查看各期的国内大事记)
(2)结合材料二谈谈党中央调整人口政策的积极意义。①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调整人口结构上的努力和与时俱进,符合民心,顺应了时代潮流;②有利于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规模更为健康、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③有利于破解“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难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⑤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⑥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坚决将改革推向深水区,改革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你知道改革面临哪些硬骨头和险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两个方面)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建议: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④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⑤健全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福址的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12.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运作。和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相比,自贸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自贸区被寄予厚望,或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设立自贸区,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哪些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⑵自贸区的设立,体现了我国什么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我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⑶为适应上述基本国策,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3.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畅想幸福美好明天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讨论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坚持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 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请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为什么说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惠及民生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为了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国家在经济上要坚持哪些制度?
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绿色崛起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4)上述举措体现了我国贯彻怎样的发展理念?为什么要贯彻这样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或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4.材料一:每年“两会”,议定发展大计,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是一件盛事。2014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外记者云集报道,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材料二:人民赋予重托,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摘自《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据悉,你校准备举行“关心国家大事,参与政治生活”宣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你知道“两会”指什么吗? 反映了我国哪两项民主制度?请写出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反映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这两项民主制度。
(2)今天,中国魄力聚焦了世界目光说明了什么?
①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②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⑤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产生着积极而又重大的影响。
(3)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为了实现中国梦,不辜负期盼,我们青少年应付出哪些努力?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5.材料一: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材料二:2013年3月21-24日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28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漳州正兴学校举行,本届竞赛活动展现了许多中小学生的奇思妙想。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请你为我省举办青少年科技大赛提供理论依据。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民族振兴的重任。(其它角度作答,符合题意要求,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材料一: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
材料二:面对地震灾害,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数万名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灾一线;一支支救援队、医疗队、抢险队、施工队源源不断地开赴灾区;成千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奋战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灾区人民自强不息、奋力自救、重建家园…
材料三:在这场抗震救灾中,涌现了一批平凡英雄、“最美人物”:有向灾区运送药品不幸遇难的贵州籍女志愿者汪策;有在“5.12”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志愿者廖智;有热心捐款的“磨刀老人”吴锦泉…他们平凡而又伟大,温暖而不冷漠。
(1)请从法律角度回答抗震救灾过程中为什么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平凡英雄、“最美人物”承担了什么责任?我们如何向他们学习,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传递社会“正能量”?
对社会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学会对他人负责,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7.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某校团委积极行动,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思我悟】某校团委的这一做法有何意义?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爱国意识,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落实素质教育。
(2)【践行理论】请你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广泛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增强爱国意识,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社会;关心社会发展,投身社会实践,提升自身能力,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
18.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请运用思想品德课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代表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2)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①可以更好的保持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②可以更好的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可以不断改进党的工作作风,提高执政水平,使党成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④可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有哪些?
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②督促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为人民谋利益;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⑤改善和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联系;⑥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等。
(4)“四风”在我们学生身上有哪些具体体现?
学习不踏实;学习中好高骛远;学习不刻苦;浪费粮食;盲目攀比;追求名牌等。
(5)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响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生活俭朴、勤俭节约、不盲目攀比;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等。
19.【美丽中国,我关注】
材料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美丽中国”体现的是自然之美,和谐之美,人文之美。“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
材料二:2014年1月20日,龙岩市政府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重点环保问题,抓好龙津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排查力度,进一步整治大气污染,做好空气质量监测公布工作,确保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
【教材链接】(1)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实施什么国策和战略?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理性思考】(2)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什么?
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我国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严峻;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社会。
【身边感悟】(3)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乡做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在生态文明方面还存在哪些不美丽的地方?(4分)
①工厂废水废气排放严重;②生活垃圾随便堆放;③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
【参与行动】(4)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请你为 建设美丽家乡提几点建议。①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监管,严格执法等。
②企业要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加环保投入等。
③公民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坚决制止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等。
20.材料一:2014年初《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材料二:张家界位子湖南西北部,是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她具有不可否认的自然美,可谓绿水青山。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努力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提升了景区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张家界依靠“绿水青山”引来了“金山银山”。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环境形势严峻,尤其是大气污染比较严重。
(2)结合材料二说明依靠“绿水青山”能引来“金山银山”。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伦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张家界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依靠绿水青山能引来“金山银山”。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大力实施哪些发展战略?(4分)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发展战略。
21.材料一:近日,东北大雾影响了无数人的工作和出行,网友们自创歌曲《万雾生》来调侃东北大雾,“从前冰城美呀四季清呀爽呀,今天十米开外看不清哪是哪呀”,显示出网友们对于雾霾的无奈。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3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亿,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具体包括京津冀晋鲁和内蒙古六个省市区,并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1)歌曲《万雾生》表达出网友对于我国哪些现状的无奈?
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改善能力远远赶不上污染速度,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受到严重危害。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些举措的必要性。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公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习惯;有利于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
(3)请你为治理霾工作提些合理化建议?
①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
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认清雾霾的危害,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监管,严格执法等。②企业要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加环保投入等。
③公民要提高环保意识,使用环保产品,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积极同各种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
(4)请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谈谈青少年该如何做到节能减排。
①衣:少买不需要的衣服,少机洗多手洗等。
②食:少吃烧烤食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子、快餐盒等。
③住:使用节能家电,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良好习惯等。
④行:外出时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22.普通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身边的环境表示高度的关心以及重重忧虑。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方向。
【呼吸之痛】2013年12月份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自我国有PM2.5记录以来,2013年的雾霾天气格外严重,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13个省市创下了“历史纪录”。
【用水之痛】地下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之源”,一旦遭受污染,治理需千年的时间。如今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直接注入地下,一名名村民因饮用污染水而染上怪病,一个个村庄沦为“癌症村”,“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一个崭新而又充满诗意的名字。2013年3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各级政府要增强紧迫感,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力推绿色发展,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呼吸之痛、用水之痛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过多;资源短缺,对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等。
(2)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矛盾的凸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寻求什么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你认为怎样才能让人民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请从国家、企业、公民角度做答)
国家: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提供法律保障;注重科技创新,为保护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企业: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身环保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完善环保设施,节能减排;积极研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品牌;依法规范自身排放行为,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为洁净的水、洁净的天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等。
公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等。
23.材料一:霾!霾!霾!从华中到华东,从华东到华北,“十面霾伏”越演越烈。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甚至在京津冀PM2.5数值一度爆表。
材料二:习近平在与两会代表会谈中表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的幸福感。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1)为了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对立,我们应坚持什么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2)你觉得出现材料一中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许多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②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执法不够严;③不少企业法律意识不强,违规排放等;④公民环保意识不到位,汽车尾气大量排放等不环保的方式较为常见。
(3)你认为习总书记所说的思路是什么?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国家应加强环保方面的立法,加大对污染环境的执法力度,宣传环保理念,加大资金投入治理污染等;③企业应遵守相关法规,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减少排污,积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④公民应树立环保意识,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少乘汽车多走路等。
24.阅读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1)《决定》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有哪些新说法?这说明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什么关系?(2分)
①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②平等竞争、相互促进。(2)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方面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3)在国家不断改革,增强经济活力的大背景下,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作为个人,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抓住有力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5.阅读材料,分析说明:.材料一:浪费之风务必狠刹。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做出重要批示:“联想到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停止“舌尖上的浪费”。现实生活中,“舌尖上的浪费”更让人心疼。据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每年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需要;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1)“光盘行动”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什么优良传统?光盘行动”有利于建设哪“两型”社会?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为什么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实施“光盘行动”?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坚持和传承。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③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们没有浪费资源、粮食的借口和资本。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不仅关乎个人的精神品质,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形象与兴衰。⑥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道路。
(3)“光盘行动”重在行动。请你就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写出三条倡议。
①合理消费,反对浪费;②就餐打包剩饭菜,“光盘”离开;③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消费理念;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厉行节约,人人有责。(只要写出三条即可)
26.阅读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一:自今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半年走过5大洲14国,足迹遍及欧美和亚非拉,涵盖双边和多边,大国和周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洲政策、坚持正确的国际义利观、呼吁发展开放型经济等等,提出了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形象,显示了中国智慧,发挥了中国作用。
材料二:2013年10月2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他既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又对中国经济问题和挑战“保持着清醒认识”,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伴随着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1)阅读材料一,从责任的角度分析习近平主席半年来的出访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履行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对世界的责任,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本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国的作用,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展示中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或有利于展示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形象)
(2)依据材料二,概述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怎么办?
国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从自身角度谈谈怎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忧患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7.系列活动之“携手复兴路,共铸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演讲稿中有这样一段话: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但“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征程上,我们看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之举,更期待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我们为“神九飞天”、“蛟龙入海”而喝彩,更期盼越来越多“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将“成由勤俭败由奢”长鸣耳边。让我们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指的是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时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启示: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要自觉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在勤俭和实干两方面有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即可)(2)“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两句话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和法制建设的哪些观点?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3)为让更多的“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国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实施这一战略的现实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
有利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培养更多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优势;有利于把我国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共铸“中国梦”复兴路上,我们应如何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水平和法制修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和祖国的发展,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28.材料一:2013年12月2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登月,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航天器登月成功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科技创新比较表
项目 科技对经济发展 对外技术依存度 高级技工占工 科学素养 美国 中国 的贡献率 70%以上 33% 5% 50%以上 人比例 40% 3.5% 人口比例 89.3% 32.5%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什么? 材料一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材料二说明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①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低(或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②科技创新人才少;③公民的科学素养低;④核心技术少,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3)上述材料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启示?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④加大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⑤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强国际间交流。
29.阅读材料,分析说明:
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玉兔号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
有网友认为,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目前仍缺乏实际意义。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欧阳自远说,这是一种眼光短浅的看法。中国开展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对于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对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提升作用,对新型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成长,对新兴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并发挥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美国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在科技、军事、经济、政治和人才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实例。
关注嫦娥奔月,分析说明:
(1)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我国实施哪一个发展战略的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教兴国战略。
(2)嫦娥三号80%以上的技术和产品都是我国自主研发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有人认为研发嫦娥三号劳民伤财,不如把精力和财力转移到改善民生上来,你觉得这种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对。改善民生虽然是我们党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但研发嫦娥三号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下去。原因如下: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受制于人,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②进行月球探测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③可以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发展我国经济,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④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⑤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30.2013年11月,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中国逐步放开严控生育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
(1)针对此次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了。假如你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你会如何回应这一说法?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2)国家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你觉得有什么好处?请尝试说明。
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谈谈党中央调整人口政策的积极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调整人口结构上的努力和与时俱进,符合民心,顺应了时代潮流;②有利于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规模更为健康、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③有利于破解“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难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⑤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⑥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听说这一政策后,你同桌问起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请你告诉他。
①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第三篇:政治文化生活问答题
政治文化生活问答题
1.海南电视台大型本土娱乐节目《呀喏哒嘀》开播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琼剧秀场”、“民歌秀场”、“颂海南创作歌曲歌手大奖赛”、“琼剧擂台争霸赛”、“飙歌汇海南省流行歌曲大赛”“琼剧新声”等大型比赛,其独特的艺术性、群众性、互动性、娱乐性深受海南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以来深受海南琼剧爱好者的喜欢。现在唱琼剧的人越来越多了,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不论地位的高低,只要你会唱琼剧,你都可以来《呀喏哒嘀》,来唱一下,来秀一秀。《呀喏哒嘀》是传播我们海南本土剧种琼剧的大舞台,它的作用不仅让外地人知道琼剧,其实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海南的年轻人和小孩爱上琼剧喜欢唱琼剧,这也给年轻人有露一手,出明星的心态。其口号“呀喏哒嘀,等你来唱戏”如今已家喻户晓。栏目以活动的形式运作,以录播和直播的方式播出,收视率最高达7%,已经成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栏目之一。
(1)通过“呀喏哒嘀,等你来唱戏”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人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
(2)只有本土的、通俗的文化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12分)
2.《文汇报》载文指出,国产动画创新要立足于强化民族文化底蕴。动画是一门严谨的、与民族精神同在、与社会进步同行、与高科技同进的大产业,优异民族品牌才是大道。我们应当强化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蕴,以求厚积薄发、独树一帜,传承的同时出新,并以深得新人类赞叹的手法将之绝妙演绎,进军国际市场才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辨题:只要继承传统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3.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始,到孔子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再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
材料2: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形成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各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材料3:2006年4月17日,“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闭幕,为期十天的三峡移民精神进京宣传活动圆满结束展览。期间,李长春、刘云山、***、贺国强、曾培炎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
三峡百万移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问题:
(1)材料
1、材料2和材料3所反映的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2)从材料1到材料2所反映的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3,说明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对于现实有什么重要意义?
4.近年来,各地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例如,江苏沛县的汉文化高层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的国际孔子文化节;苏东坡故里──四川眉山的东坡国际文化节;浙江省平湖盛产西瓜,平湖西瓜灯为全国独一无二,堪称中国一绝,因此,该市政府自1991起,每逢仲夏或中秋都将举办趣味盎然、别开生面的平湖西瓜灯文化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各地举办文化节的原因及积极意义。(10分)
5.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得到了长足发展,居民文化消费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文化消费已日渐成为我国整个消费市场的诸多合力中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GDP增长的重要一极。
材料二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渲染色情暴力……近一段时间,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网络上呈现抬头之势,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现象,专家们表示,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意义?(6分)
第四篇:政治重要问答题
初一政治问答题1、2、3、4、5、6、7、8、9、为什么生命是宝贵的? 怎样珍惜爱惜我们的生命 为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怎样迈好青春第一步 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
务?
10、怎样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1、为什么生活离不开友情?
12、怎样交友?(两个题的综合)
13、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14、怎样尊重老师
第五篇:考研政治四个问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导论)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一、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
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头连接着国情,一头连接着梦想;承载着过去,承载着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本一致。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二、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创造,构建了中国话语,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崭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都成功应对、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就在于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既毫不动摇坚持又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系统完备、更成熟定型、更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2,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指导与价值观念多元化的问题(第四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中,思想多元化和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的关系 社会思想多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社会思想。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与之相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竞争、效率、平等、宽容和民主法治意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思想文化创新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层次精神需要。可以说多元化是思想文化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繁荣的体现。然而,社会思想的多元化是否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要看到,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与指导思想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文化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一定社会占“指导”地位的思想是什么。社会思想的多样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可以多元;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不是平分秋色的,社会思想多元化更加需要正确的思想导向。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指导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是社会思想的“纲”和“魂”,它一旦被否定或发生根本改变,就会对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构成颠覆性威胁。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是中国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形势越是纷繁复杂,社会思想越是多元化,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保证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缺乏共同的价值追求,国家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发展就会面临严重障碍,社会和谐就会失去根基,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民族分裂、国家解体。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的精华之后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开放的科学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结合起来,汲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髓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研究、吸收、借鉴各种新的思想文化成果。永远向世界优秀文化开放,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因此,它不会拒绝思想文化多元化,更不会消除自身赖以发展的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不断地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获得新的解放,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生动活泼。这是每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的客观事实。正确处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关系,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思想多元化的和谐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注意克服两种倾 向:一是在强调指导思想的时候,忽视甚至抹杀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二是在强调多元化的时候,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产生和涌入。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关系,不能因为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而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不能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否定社会思想的多元化。3对于进一步坚持市场化的问题,怎样正确认识政府发挥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为今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定了方向。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论述和决策过程,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二者各自的功能与长处,研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论述的深化过程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加深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相应作出了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决策。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一直是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对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实践发展在认识上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由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管理方法到经济调节手段再到一种经济制度,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这都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随着实践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每后一个时期的论断和决策,都是对前一个时期论断和决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二者的功能与长处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二者的功能和长处以及它们的缺陷和弊端。先说市场。市场有多种涵义,一种是商品交易场所,一种是以商品等价交换为准则的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方式,还有一种是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指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所有经济活动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之所以能够使资源配置以最低成本取得最大效益,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关资源配置和生产的决策是以价格为基础的,而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生产者、消费者、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市场自愿交换中发现和形成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主要长处在于: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能够通过市场价格自动调节生产(供给)和需求,在全社会形成分工和协作机制;能够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和优胜劣汰机制;能够引导资源配置以最小投入(费用)取得最大产出(效益)。因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促使经济更有活力、更有效率和更有效益地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调节有某些自发性、盲目性、局限性和事后性等特点,不能把资源配置统统交给市场,不能使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市场化。比如,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城乡区域差距的缩小、稀缺资源的配置,只靠市场调节经济运行,难以经常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结构协调,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难以避免社会收入两极分化,也难以及时、有力、有效应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就是说,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能是所有社会经济领域和活动。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是从宏观上引导方向,保持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在我们国家,有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政府可以自觉地依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动地观察和反映国内外发展变化,按照包括市场规律在内的客观经济规律,对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作出战略规划与宏观决策,可以对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作出预先安排,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调控。发挥政府作用的主要长处在于,有可能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引导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从宏观层次和全局发展上配置重要资源,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协调重大结构和优化生产力布局,提供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维护市场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弥补市场缺陷和失灵的方面。但政府也有信息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也会有偏颇、僵滞甚至决策失误的毛病,以至于束缚经济社会的活力,不利于微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
以上可以看出,政府与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两个重要手段,各有长处但功能不同。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们都能对资源配置产生作用,但资源配置和利益调节的机理、手段、方式不同。市场方式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功能配置资源,调节利益关系,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和自担风险。政府则主要根据全局和公益性需求,依靠行政权力和体制,进行重要资源配置,调节重要利益关系。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市场在微观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利益关系中的积极有效作用。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认识两者各自的功能和长处,使它们在不同社会经济层次、不同领域发挥应有作用,都不能越位、错位和不到位。二是要充分发挥两者功能作用,“两只手”都要用,并有效配合。“两只手”配合得好,可以起到1 + 1 > 2的效果。反之,市场作用的正效能就会下降,负作用就会扩大;同样,政府的正效能也会下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也会受到伤害,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两者不可偏废。三是政府和市场应当有机结合而不是板块连接,政府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市场要在政府引导、监管和制度规范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府与市场各自长处的充分发挥以及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和市场关系经过不断调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的看来,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作用大为增强,但市场和政府都有不到位和越位的方面。政府仍然管了不少不该管的事,也有不少事该管却没有管或没有管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此,必须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至关重要的,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由消费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一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着力深化企业改革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两者都不可偏废,否则,就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全面准确履行政府职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四、进一步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人类社会任何国家发展现代市场经济都绕不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各国长期以来都在致力有效破解的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又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意义更重大,难度也更大,更需要研究解决一系列特殊的复杂问题,更需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需要努力把握和运用改革规律,以更好地推动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
(一)坚持从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古往今来,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有多种理论学说和多种实践模式,我们要注意学习研究人类社会和当今世界各国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一切有益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做法。但是,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世界上没有一种经验模式可以照抄照搬。我们必须全面、真切地认识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及其内在要求,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发展大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符合当今时代我国国情的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科学理论、具体做法和实践模式,既决不简单搞拿来主义,也决不搞固步自封,要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创造、有新的发展。
(二)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注重实效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吸收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智慧作出的正确历史抉择,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客观进程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如期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是人类社会空前的壮举,也是需要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
(三)坚持两只手都要硬,有效配合,优势互补,把更加重视市场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都不可或缺,也决不可分割。因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的认识和做法是不对的、有害的。
(四)坚持准确界定两者功能,区分层次和领域范围,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作用
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各个不同领域,在宏观、微观不同层面,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程度、方式、形态应有不同,需要深入研究和准确界定,防止二者功能错位、越位、不到位,避免发生错误和损失。
(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政府和市场关系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涉及全面改革的关键问题。这两者关系的理顺和调整,关联到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势必关联到上层建筑领域的某些环节和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必然会涉及到其它各方面改革,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协调、相适应。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因此,必须统筹设计,整体谋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也才能顺利推动整个改革进程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4.对于有人用前30年的历史否定前30年的理论实践,进而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所走的道路所形成的制度,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怎样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研究党史和国史要有一脉贯通、接续发展的眼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我们必须坚持用一脉贯通、接续发展的观点来深入研究党史、国史。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前后贯通的历史,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并率先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割断了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就割断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新中国的历史,是分作改革开放前后两大发展阶段、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这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有充分的客观历史依据。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酝酿创立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和发展的,但又是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实践为前提和基础的。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没有坚定不移地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更不可能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风景这边独好”。饮水思源,要看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已经建立了新中国,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些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从指导思想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本上是因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这条基本路线,是在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并确定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半期,由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思想泛滥,最终导致“文革”的发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了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并在形成《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随后,又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推动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毫无疑问,没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正确思想指导的恢复、坚持和发展,不可能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如此成熟的指导思想;没有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也不可能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指导思想的全面贯彻。
从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看,邓小平同志曾经在主持起草《决议》时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版第300页)这很好地揭示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的内在连续性和重大变化。比如说,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但在当时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才得以真正贯彻和发展。党的八大以后,也曾经多次提出实行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主张,并一度付诸实施,但由于“左”倾指导思想的干扰没有持续下去。改革开放以后,这些都成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宝贵经验借鉴。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国家法制建设。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是由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制定的。但在“文革”中,社会主义法制遭到践踏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历史证明,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才能逐步成熟。“文革”的沉痛教训,使我们党在原先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我们必须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三、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共和国的历史,关键是用科学的观点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用发展的观点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历史上从来没有平坦笔直的道路,而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历史有阶段,但却不能割断。割断历史的结果必然是断送前行的道路。改革开放前的探索,尽管理论准备不足,步履蹒跚,思想与实践受到束缚和局限,但却为后来的跨越式发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扫清了障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改革开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既是对前一个时期成果的坚持、发展,也是对前一时期失误的纠正、鉴戒。所以,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历史总有两面,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决不能是非不明、主次不分,决不能简单肯定和全盘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一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既然是探索,就不可能不犯错误。对于错误,固然不能忽视、不能掩盖。但也要实事求是地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是主流,成就是主要的。而这些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核心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这个问题,《决议》早已作出科学回答:“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决议》,旗帜鲜明地同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和言论作斗争,用党史、国史宣传中国道路、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