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国统一市场技术平台)(模版)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现状及信息化支撑情况
“十一五”系统按照三级电力市场建设有关要求,以支撑统调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开展交易和交易中心内部管理为主,为国家、区域、省三级电力市场独立运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取得积极成效。
“十二五”系统按照发电侧统一市场运作和“一级部署”的要求进行升级建设,2012年国网交易中心组织各级单位对交易业务进行了深入梳理,形成了电力交易业务标准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标准的需求规格;提出系统建设工具化、可配臵化和流程化管理功能需求;为后续实现“交易业务协同化”、“市场服务互动化”、“交易资源管控集约化”、“购电决策智能化”的新一代交易运营系统提供依据。
根据《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电力交易工作要点的通知》(交综„2013‟8号)的要求,采用公司统一开发运行平台(SG-UAP)进行系统研发,2013年5月完成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的基础支撑应用功能及市场成员管理、合同管理模块研发和试点上线工作。计划于2013年底将完成包含交易管理、交易计划管理、电能结算管理、交易信息发布、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等基本业务功能模块的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二期)研发和试点上线工作,支撑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臵交易的开展,2014年继续开发交易运营分析、服务窗口管理等功能。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是按照发电侧单边市场模式进行建设,仅支持电网企业、发电企业接入和发电侧市场运作,无法支持电力用户接入及发电侧、用户侧联动的双边市场运作。
公司为积极争取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出了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方案,按照“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总体思路,在保持输配电一体化、电网调度交易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支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作的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交易平台,向所有符合准入条件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开放,满足其自由选择参与市场交易。
因此,需要按照“统一市场、两级部署”的思路对现有电力交易运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功能开发,建设具有准实时业务支持能力的技术支撑平台,满足海量电力用户接入的全国统一市场运作要求。
二、改造/新增需求
为迅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迈出实质性步伐,体现公司主动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响应中央改革号召的积极态度。公司主动搭建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赋予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自主选择权,充分发挥电网调度交易一体化运作的优势,使公司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满足市场各方的需求。
1、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对技术支撑平台的总体要求: 1)市场由原来的发电侧单边市场改为发电侧、用电侧联动的双边市场,技术支撑平台需支持电力用户参与交易。
2)海量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将作为市场成员,进入技术支撑平台运作,计算复杂性急剧增加,对平台支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技术支撑平台支撑的交易周期由月度运作提高到准实时运作,在交易和结算环节上需提供高可靠性。
4)技术支撑平台需及时交互电网运行、电能计量、电能结算等大量信息,与调度、营销、财务、计量等系统高度融合。
5)电力用户直接交易主要在省内开展,各地总体思路和核心规则虽统一,但不同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交易细则存在差异,技术支撑平台要支撑各地不同情况。
6)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不断推进,需要技术支撑平台能够灵活调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2、技术支撑平台架构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由总(分)部和省两级平台共同构成。总(分)部平台由总(分)部一体化组织运营,以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臵市场为主。省级平台由省公司运营,以满足省内供需平衡和大用户参与市场交易为主。
3.平台支撑的交易品种
平台主要支撑跨区跨省交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基数电量交易、应急支援交易、合同回购转让交易和低谷电交易等交易品种的开展。总(分)部平台主要开展点对网、网对网的跨区跨省交易。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电力用户通过总(分)部平台购电,并鼓励其尽可能消纳清洁能源。
省级平台以电力用户直接交易为主,并开展基数电量交易、发电权交易等。
4、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安排
选择安徽、山西、甘肃三省作为试点,在2014年一季度完成平台建设工作,之后在省级平台上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等各类交易; 2014年完成总部、华东分部,华中分部、东北分部、西北分部、华北分部、山西、安徽、甘肃、北京、天津、河北、冀北、山东、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辽宁、吉林、蒙东、陕西、宁夏、青海、新疆26个单位的平台建设。
具体业务需求如下: 1)交易管理
支持月度以及以上交易周期,双边、撮合等不同交易方式的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组织开展,提供信息公告、交易申报、交易计算、结果发布的交易全过程技术支持。
支持点对网、网对网长期合同交易、短期优化交易;网对网回购转让交易、清洁能源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短时电力支援交易等不同交易品种、不同交易周期的各类跨区跨省交易组织开展,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臵。
2)市场注册 为通过不同渠道接入、满足准入条件的市场成员(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和电网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市场成员注册、变更、注销,支持在一定的市场规则下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进入、退出市场业务流程,为交易业务提供基础信息管理支撑。
3)合同管理
对不同类型合同(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合同、年度基数电量合同、跨区跨省购售电合同、外送电合同、发电权交易合同、调试合同等)进行分类管理,支持合同的草拟、制订、变更、执行、备案、终止等业务开展。
支持电子交易单形式的交易合同管理。支持合同多级审批流程控制和执行跟踪,并对合同签订和完成情况等数据实现灵活、全面的统计分析。
4)计划管理
针对跨区跨省联络线、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提供年度、月度、短期等多周期多交易品种跨平台协调分解的计划编制功能。计划编制策略具有灵活扩展性。能够对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5)结算管理
具备复杂交易成分的电能结算功能,支持跨区跨省交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等不同类型交易结算。根据电能量计量系统提供的关口电能数据、营销业务系统提供的电力用户电能数据、调度系统的运行考核数据、以及交易计划、合同电价等市场数据,进行电能结算,并生成各类电费结算单,通过横向数据接口发送给财务系统或营销系统。
6)信息发布
根据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规则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支持大屏幕、触摸屏等不同发布渠道,具备周期发布、定时发布、实时发布等功能。
7)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在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大规模开展的情况下,进一步细化分析影响平衡的供煤、来水、新能源发电预测、检修、受阻、负荷等各项因素,提高平衡分析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为组织安排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各类电力交易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8)双边市场三公管控
提供市场成员公平接入、信息公开发布、交易合规组织、交易执行监控等三公管控功能,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公开”运行。依据市场成员准入规则,保障市场成员公平准入与退出;发布交易成员、交易价格、交易电量等交易信息,保证交易过程透明公开;根据交易规则,对交易过程、交易结果进行合规管控;具备交易、合同、计划、结算等主要业务执行过程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结合平台建设实际,2014年需完成双边市场数据管控工作,2015年再实现双边市场运营管控、双边市场交易资源管控、双边市场交易合规管控建设工作。
9)双边市场评估分析
支持双边市场运营情况分析、市场态势分析、市场运营效益分析、市场关键指标评估。分析发电企业及电力用户成本和效益,掌握公司购售电成本与效益、清洁能源消纳及跨区跨省资源优化配臵效益。
结合平台建设实际,2014年需完成双边市场运营情况分析工作,2015年再实现双边市场市场态势分析、市场运营效益分析、市场关键指标评估建设工作。
10)数据质量管理
建立全方位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对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监管和控制,以满足各级交易业务的集中管理需要及跟踪分析展示需要。应对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实现在数据的广度、深度、时间长度,以及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质量提升。
11)服务窗口管理
交易中心作为公司服务窗口,集业务受理、问询答复、信息发布、服务监督等业务为一体,通过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向政府、电监机构、发电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展示国网公司良好企业形象。
12)市场信息综合统计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大规模开展,电网公司的市场成员、电力交易、电能结算信息数据量必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电网公司迫切需要对各类海量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详细梳理和综合统计,形成支撑后续业务决策的关键数据基础和指标依据。
13)交易全景展示
电力交易作为公司经营链条的核心环节之一,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公司经营水平,面向公司各级领导的不同关注点构建展示模型,对电力市场运行状况和电力交易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展示,将有助于公司决策者把握电力交易全局信息,为制定公司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三、对信息化支撑提出的新增要求
1.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新品种的交易管理需求
随着电力市场化运作的深入推进,各类交易品种日渐丰富,电力用户可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市场规则也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而逐步趋于完善。因此需要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流程,以适应电力交易工作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为适应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2014年需在原有的发电侧单边市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新增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功能。支持月度及以上等不同交易周期,双边、撮合等不同交易方式的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组织开展,提供交易公告、交易申报、交易计算、结果发布的交易全过程技术支持。
为提升电力交易在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臵中的作用,交易管理应完善网对网长期合同交易、网对网短期优化交易、清洁能源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等跨区跨省交易功能,新增网对网回购转让交易、短时电力支援交易等功能,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臵。2.支撑海量电力用户接入的市场注册需求
按照“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要求,应为通过不同渠道接入、满足准入条件的市场成员(包括电力用户、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基本信息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满足对海量电力用户市场注册、新能源打捆管理的需求。
2014年需新增电力用户基本信息注册、变更、审核、注销等管理功能,支持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下的电力用户、发电企业进入、退出市场业务流程,为交易业务提供基础信息管理支撑。2014年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具备万数量级用户接入能力。
3.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新品种的合同管理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对合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支撑平台应完善对年度基数电量合同、跨区跨省购售电合同、外送电合同、发电权交易合同等合同的管理功能,2014年需新增对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合同等新品种的管理功能,支持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合同的起草、签订、变更、执行、备案、终止等全业务流程,支持合同版本的管理,精确记录合同变更条款细节,提供规范的合同模板管理。支持电子交易单形式的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合同管理,支持跨区跨省交易合同多级审批流程控制和执行跟踪,并对合同签订和完成情况等数据实现及时统计。4.支撑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计划管理需求
考虑到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对交易计划编制业务流程、编制策略等影响,且来水、来煤等计划影响因素日趋复杂,需对已有计划管理功能完善,并新建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影响的计划管理功能。
2014年需新增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跨区跨省交易月度及以上周期的计划管理、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统调电厂月度及以上周期的计划管理、电力用户交易月度计划管理、地方电厂月度计划管理、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计划编制算法等功能。考虑到两级平台计划业务流程相关性和信息协同性,需新增月度及以上周期多交易品种跨平台协调分解的计划编制等功能。考虑各省级单位计划编制策略差异,新增交易计划多方案管理、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执行跟踪等功能,保证计划编制策略的灵活扩展性及对计划制定和执行跟踪的技术支撑能力。5.支撑多品种复杂交易成分的结算管理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需实现复杂交易成分的电能结算功能,完善跨区跨省交易、发电权交易等交易品种的电能结算,新增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电能结算等功能。
2014年需新增参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直购电厂月度结算与年度决算、参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月度结算与年度决算功能,支持新增交易结算成分、市场结算流程控制以及回购、转让交易的关联结算等业务开展。
支撑电力用户结算管理过程。根据电能量计量系统提供的关口电能数据、营销业务系统提供的电力用户电能数据、调度系统的运行考核数据、以及交易计划、合同电价等市场数据,考虑发电侧、用电侧计量数据偏差处理规则,进行电能结算,并生成各类电量结算单,通过横向数据集成接口发送给财务系统或营销系统。
通过结算结果能够掌握电量流向和资金流向,为分析公司购售电成本与效益、跨区跨省能源资源优化配臵效益提供依据。6.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信息发布需求
按照政府部门、电监机构和公司总部有关文件的要求,通过信息网站展示、召开信息发布会、专门信息报送、手机短信息等方式规范向发电企业、电力用户、政府部门、电监机构、社会公众和公司内部发布电力交易和电网运行信息。根据市场规则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为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通过技术支撑平台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信息发布流程,2014年需新增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信息周期发布、定时发布、实时发布,市场发布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审批等功能。新增关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信息的发布功能,包括电力用户侧周期性电力电量信息、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电力电量和价格信息、准入电力用户的按地区用电需求和预测信息等发布功能。7.支撑统一市场运营的电力电量平衡需求
在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大规模开展的背景下,各方对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精益化管理需求的日益提升,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影响平衡的来煤、来水、电力用户需求预测、新能源发电预测、检修、受阻等各项因素,开展电力电量供应能力和电网负荷需求的平衡分析。
2014年需完善对电网受阻、来煤、来水等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新增对电力用户需求、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电厂发电能力等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提高平衡分析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为组织安排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等各类交易提供可靠的依据。
8.双边市场三公管控之业务数据管控需求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系统需具备双边市场三公管控的能力,包括双边市场业务数据管控、交易资源管控、交易合规管控、市场运营管控等。提供市场成员公平接入、信息公开发布、交易合规组织、交易执行监控等功能,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公开”运行。
依据市场成员准入规则,保障市场成员公平准入与退出。发布交易成员、交易价格、交易电量等交易信息,保证交易过程公开透明。根据交易规则,对交易过程、交易结果进行合规管控,具备交易、合同、计划、结算等主要业务执行过程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在平台中需要实现电力交易业务标准化流程控制,根据梳理的电力交易业务风险点,实现风险信息库管理、风险指标计算、风险识别与预警等功能,为双边市场三公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2014年具备双边市场业务数据管控功能,新增双边市场交易结果数据管控、计划结果数据管控、结算结果数据管控、市场成员信息管控等功能。2015年具备双边市场交易资源管控、双边交易合规管控及双边市场运营管控功能。9.双边市场评估分析之市场运营分析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参与交易,电力交易业务的不断深入,发电侧与用电侧联动的双边市场评估分析需求不断产生,双边市场评估分析包括市场运营分析、市场态势分析、市场效率分析和市场关键指标评估。通过对合同、交易、计划、结算等业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反映电力交易业务的关键分析指标,包括发电企业年度计划完成均衡率、电力市场集中度、供需均衡度等,通过对关键指标的计算、分类与展示,体系化反映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营情况,为后期交易工作开展、完成公司经营目标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市场运营分析包括通过事前决策分析、事中监控分析和事后结果分析。通过市场供给、市场需求、燃料、来水等信息,分析市场供需状况,结合电源结构及交易价格,达到分析预期购电成本的目标,实现电力交易运营的事前决策分析;通过对交易合同完成情况、交易价格、电源结构等数据的计算与分析,预判交易过程的风险,实现电力交易运营的事中监控分析;通过对交易电量、价、费,年度合同完成率、发电机组利用小时等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总结全周期电力交易运营情况,实现电力交易运营的事后结果分析。
2014年具备市场运营分析功能,包括跨区跨省交易分析、省内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分析等功能。2015年具备市场态势分析、市场效率分析和市场关键指标评估功能。10.数据质量管理需求
电力交易业务数据具有多源、多口径以及多维时变的特点,为了保证业务的有效开展和降低监管风险,需要开展校验参数定义、管控指标定义、校验规则管理、数据风险预案以及告警通知等功能研发,建立业务数据的全方位数据质量管理机制,通过设臵数据合理区间、数据时效、数据完整度以及校验规则等,对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合规性等进行监管和控制,实现电力交易数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如下8个方面:
1.校验参数定义,设臵数据、时效等的数据源、绝对区间、相对区间等。
2.管控指标定义,通过经验约束、逻辑关联或规则公式建立管控指标与阀值定义,形成不同业务数据的管控节点。指标的定义支持多层校验与联合校验。
3.校验规则管理,通过对数据之间的业务关系转换为数学描述,需建立校验规则,实现业务关系的定义与解析。
4.自校验、自判别与自评价,通过定时任务、后台计算等,实现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合规性的校验,再通过数据质量风险预案进行判别,并最后进行事前以后事后的质量评价。
5.数据风险预案,对可预知的典型风险,建立数据的替换策略,当满足预案启动的临界条件时,将启动数据的替换或者修正预案,保障数据的质量优化。
6.管控定时任务,通过定时调度任务实现数据质量的周期定义、启动时间定义等。
7.后台计算服务,依据定时任务或人工触发,实现数据质量的后台自动计算,并返回计算结果。
8.告警通知,依据风险阀值与校验结果,对数据质量进行告警,帮助业务人员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风险。11.服务窗口管理需求
服务窗口管理职能要求做好客户沟通管理、大屏幕信息管理、联络对象管理、来访管理、会议管理、电子邮件管理、传真管理等工作,保障公司的优质服务能力,落实“四个服务”企业宗旨。
交易大厅服务人员根据工作联系、通知发布等业务需要,在完成各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审核后,生成业务通讯录,再细分成交易、计划、合同、结算等业务群,为市场成员提供短信、传真和邮件通知等服务。通过市场成员联络人(单人、多人、单组或多组)信息,利用公司短信平台实现短信群发、利用网络传真实现传真群发、利用邮件系统实现邮件群发。
交易大厅大屏幕展示市场供需、电力交易、公司发展、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指南、电力交易中心介绍、便民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和交易公告等信息,服务于市场成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大屏幕数据管理,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数据共享融合工作,落实大屏幕数据集成,使其成为提升公司服务形象的重要支撑。12.市场信息综合统计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大规模开展,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交易、电能结算等信息数据量必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迫切需要对各类海量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详细梳理和综合统计,形成支撑后续业务决策的关键数据基础和指标依据。
因此,需要新增市场信息综合统计功能,依托相关信息化手段对上述各类业务数据信息开展综合统计和指标展示,以清晰、直观、高效的方式为用户呈现当前各类业务数据统计信息,辅助用户对业务整体开展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判断,有效支撑业务开展和决策。13.交易全景展示需求
电力交易是公司经营链条的核心环节之一,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随时关注电力交易业务开展。通常情况下,要了解交易业务情况需查看相关业务报表,不仅信息量过大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反映业务要点,往往需要业务专责进行讲解和汇报。交易全景展示就是利用各类可视化技术,面向各级领导的不同关注点构建展示模型,对电力交易的申报、成交和执行等各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展示。其视角包括总(分)部与省公司两个层面,是目标导向型的信息展示。
在总(分)部层面,展示主题包括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跨区跨省交易、特高压交易、全网电力电量平衡、清洁能源消纳等,直观展示交易准入成员信息、交易申报信息、交易成交信息、交易结果信息和交易执行信息,反映出全网电能流向、跨区跨省交易电量、重要输电通道状态等信息。
在省公司层面,展示主题包括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年度购售电合同、发电权交易、外送电交易、本省供需平衡等,直观展示交易准入成员信息、交易申报信息、交易成交信息、交易结果信息和交易执行信息,反映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活跃度、年度购售电合同执行、市场成员发电均衡性等多方面信息。
通过实现交易全景展示,将有助于公司各级决策者把握电力交易全局信息,为制定公司经营策略提供依据。14.系统集成及对端系统适应性改造需求
基于交易数据共享融合业务需求,在两级数据中心、一体化平台ESB、公共信息模型等组件支撑下,总部与省公司两级平台分别实现与调控中心、财务部、营销部、经法部、发展策划部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业务数据的集成。包括:一是在总(分)部与省公司平台分别实现与调度系统、营销系统、财务系统、规划计划系统等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横向数据集成,涉及到其他业务系统的相关功能和接口开发工作,还需要本级数据中心的配合。调度系统需要按照交易业务的数据要求,提供E文件格式数据,数据中心负责将E文件解析,其它业务系统需要将交易所需的数据抽取出来,以格式化形式直接提供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整理保存各业务部门提供的格式化数据,并通过接口传递给交易平台。二是实现总(分)部、省两级平台之间的纵向数据交换与同步,涉及到总部与省级两级数据中心、一体化平台、公共信息模型等项目组的技术支持工作。公共信息模型项目组要制定总(分)部与省公司两级平台信息交换模型,一体化平台项目组提供数据传输通道,数据中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建立与技术支撑平台的数据接口。
由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采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开发平台SG-UAP进行研发,在数据集成、功能开发和应用集成过程中还需要SG-UAP、统一权限管理ISC、业务流程管理BPM等项目组提供技术支撑。
15.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功能模块向SG-UAP迁移需求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是在电力交易运营系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项目建设了基础支撑应用、市场成员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模块。由于一期项目采用SoTower平台开发,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存在风险,必须完成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所有功能向SG-UAP平台的迁移工作。
在迁移过程中要全面分析研发风险,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大程度考虑用户体验,实现系统功能模块的平稳迁移。16.两级部署系统功能改造需求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是在继承电力交易运营系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是按照一级部署应用的设计思想进行研发的,功能上考虑各单位业务场景的划分、各个业务场景信息的共享机制等内容。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采用二级部署,继承的功能界面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给用户增加了很多无用的操作,必将导致系统易用性和可靠性的下降,容易给用户造成误导,无法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甚至给交易业务正常开展造成阻碍。
2014年需对继承功能中电力市场业务场景管理、业务场景信息共享、规则设臵等大量适应一级部署方式的相关功能进行改造,使技术支撑平台在二级部署方式下提供更加友好易用的操作界面,为交易业务开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17.市场成员身份认证服务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放开,将有数以万计的电力用户参与到电力市场中来,必须完成大量的市场成员安全接入的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规定,系统远程接入必须进行身份认证,采用用户名/口令认证的基础上,附加数字证书强认证机制进行身份认证。
2014年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需具备万数量级用户接入能力。为保证数字证书的顺利使用,提升市场成员证书应用的服务质量,应积极有效开展证书办理工作和运维服务工作,各单位数字安全证书应统一办理。技术支撑平台应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数字证书信息管理等功能,为市场成员用户安全接入系统提供便捷的服务。
第二篇: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方案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技 术 方 案
二0一六年一月
一、对项目的理解
银兴公路跨南环高速公路立交桥及接线扩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通达街路口与南环高速公路入口交汇处,路线延现状旧路布设,终点位于广夏路回民小学路口,路线全长1.7公里。全线设置长72米桥梁一座,涵洞三道。贺兰山东麓旅游观光道路一期工程:项目起于贺兰县金山村,与110国道相交,主线延葡萄产业试验区二期开发区西侧道路向北延伸,终点止于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南出入口,与岩画路平交。线路全长12.98公里,其中主线长9.167公里,支线长3.813 公里。全线设桥梁2座,涵洞30道。
中粮葡萄酒基地至国道110银巴路口公路项目:项目起点位于 S102线(银巴公路)K35+800处,呈T型交叉。路线起点位于 K0+631.75 处由东向西偏南布设,在 K0+631.75至K6+069.93处由东向西偏北前沿,经中粮集团万亩葡萄园、银川回民公墓、西夏王陵景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终点至榆树沟公墓。
银川市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正源街互通式立交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银川市绕 城高速公路北段与正源街交叉处,与原有匝道构成全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桥,其中,新建立交匝道1869米,改造绕城高速主线长度为730米,新建大中桥 201米/3 座,平面交叉2处,全线设路基土石方98895立方米,路面工程 20236平方米。
宁夏炼油厂至兴泾镇公路:项目起点位于文昌南街与中石油宁夏石化炼油厂进场道路平面交口处,路线由此向南穿过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先后与中石油宁夏石化炼油厂厂区专用铁路和铁西联络线铁路平面交叉;路线随后继续向南经黄花村,并延火车南站公铁联运物流园区西侧经过;跨过桑园沟继续向南,从兴泾镇穿过,终点止于文昌南街南延伸段与观平公路交叉口以南 500 米处,路线全长约 7 公里。
银川市贺兰山路西延伸公路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技术服务工作: 项目起点位于西夏区贺兰山西路与新干公路衔接处,路线西北行利用新干公路跨绕城高速分离式立交桥(K0+082),拆除新建西干渠中桥(K1+713),继续西北行完全延现新干公路布线,终点止于现新干公路与G110平面交叉位置,路线全长4.275公里。
二、招标项目技术服务特点、关键技术问题的及其对策措施
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相关规定,完成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同时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对报告进行审核,为建设单位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技术服务工作量及计划安排
在接到项目任务时,成立项目工作组,主要组成有: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编制人员、预算员、项目调查组、制图人员。
具体工期安排如下:
施工准备、资料收集、座谈、现场踏查、可行性报告编制、初稿提交、完善修改、评审稿、终稿提交。
四、招标项目的技术服务的进度保证措施
如果你单位接受我们的投标,我们将保证将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驻现场,履行合同规定的技术服务服务。技术服务服务期限为 满足业主要求 日历天。
五、后续服务的安排及保证措施
被委托方在通过了相关专家的评审会议后,提交给建设单位的成果资料,因建设地点或其他因素变化需要修改成果的,被委托方有义 务进行修改完善。
六、技术服务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
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
1.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2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办法、文件
(1)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
(2)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3)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采伐更新作业调查设计规程》(4)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
(5)宁夏省林业局《关于规范使用可行性报告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
(6)宁夏省林业局《关于收取征用、占用林地补偿费的通知》
2、项目区域概况
包括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情况)、社会经济(面积、人口、经济概况等)、森林资源、重点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等情况。
项目区的情况调查,以涉及到的最小行政单位为范围,可以是行政村、乡(镇、林场)、县(区、市)及地(市)。
2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2.1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2.1.1调查目的 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免遭破坏为出发点,在满足建设用地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使用林地,阻止违法使用林地,严格控制使用林地,维持林地面积相对稳定,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拟使用林地现状的调查,准确测算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范围、规模、类型以及使用林地的各项补偿费用,分析林地用途改变后对项目区域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使用林地的可行性,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治理和减缓因使用林地而造成对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措施,为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调查依据及技术标准
(1)调查的对象是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工程设计图边界范围内的林地),占地类型以相关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含宜林荒山、宜林沙荒、其它宜林地)、苗圃地。有关技术标准均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森林资源采伐更新作业调查设计规程》和《宁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及相关规定执行。
(2)小班区划依据及调查因子
依据使用林地的位置、权属、林种、起源等相关因子划分小班,小班资源调查中,重点调查了地类、林种、树种、起源、林龄、覆盖度等因子,并调查了使用林地性质和建设用途。
①权属:土地权属分为国有和集体。②地类:地类划分标准执行国家林业局2003年4月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③林种:林种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五大林种(只对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划分林种),调查时按亚林种进行记载。
④林分起源:分人工、天然、飞播三种。⑤优势树种(组):优势树种不同划分小班。
⑥林龄组: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⑦使用林地用途:按征用林地用途不同区划小班。⑧使用林地性质:征用林地分永久性征用和临时性征用。
2.3调查方法
2.3.1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图,组成调查小组,由公司技术人员会同建设单位和林地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参加现场调查、勘验工作。
3、拟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 3.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具体分析占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的影响。
3.1.1对林地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拟永久性使用惠农区林业局管辖的林地资源,林地性质的改变,致使项目区林地资源直接减少,且具有不可逆转性,项目建设对林地资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1.2对林木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的林地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宜林地,项目建设期,胸径在5cm以上的要进行异地移栽,大规格苗木要进行采伐,项目建设对林木资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将永久的改变其性质,使林地上原有的附生植物消失,这些植被的类型和数量将会相对减少。
本项目使用林地为乡土树种,项目区未见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植物种类的分布,加之拟使用林地沿线路呈条状分布,项目建设使用林地仅造成植被数量的减少,而不会引起组成本地植被种类及群落类型发生变化,不会导致植物种群或群落的灭绝,亦不会因植被相应的减少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3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对森林生态效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森林面积减小后,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的能力下降,削弱森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将使林地面积有所减少,短期内对沿线局部地段的大气、植被、土壤等环境因子产生微弱影响,在生态效能上造成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阶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对沿线的植物造成一定的污染。局部植被的消失会造成土壤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空气污染,在风蚀所用下产生的扬尘覆盖在项目区植物的叶片上,减弱植株光合作用,减少生态系统能量流,消弱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防护功能。
但由于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为线状或块状分布,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内生态效能的总体影响轻微。
3.4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远离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项目建设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3.5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项目施工阶段,施工车辆行驶的扬尘、搅拌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及路面铺浇沥青的烟气等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道路路基的开挖、施工机械和运输原材料车辆的使用,扰动和激活了固定、半固定沙地,会产生沙尘和粉尘,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扩散至项目区周边,导致周边空气沙尘弥漫,影响空气质量。
项目营运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车辆尾气的排放,车辆尾气含有的有害气体如NO2、CO、CO2、SO2、TSP等会造成大气污染。
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在拟使用林地范围内,破坏了表土、附生的植被及其地表生物结皮,短期内使土壤失去了保护层,降低地表土壤的稳定性,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快土壤的沙化和侵蚀过程,削弱了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增加项目区域水土流失程度。项目建设施工期,作业机械使用和人员活动加剧,对土壤进行碾压、踏实,易导致项目区局部土壤结构及土壤水分、微生物、养分等发生变化,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会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土壤的生产能力降低,植被恢复难度增大。
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作业时间及选择封闭的原材料运输车辆,减少车辆尾气及扬尘的程度,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6对项目区林业发展的影响
项目建设减少当地的林地资源,对林业产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拟使用林地的综合评价 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
包括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占用林地是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此,综合分析项目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情况,并从项目建设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效能出发,对拟占用林地的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市场需求、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可能作用和潜在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5、保障措施 5.1法律保障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目前,国家和地方在这一根本大法的基础上颁发了与拟使用林地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建设单位依法使用林地,林业主管部门严格管理林地、维护项目区内森林资源安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主管林业局应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建立健全使用林地地籍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滥垦滥征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项目区及周边的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项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据《环境保护法》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工程建设中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毁坏林地、草地,污染水源,违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5.2政策保障措施
国家及自治区针对使用林地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林地管理办法》、《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等。按照“占一还一”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使用林地申报程序及审核、审批权限以及收取各项费用标准及其资金管理、使用、补偿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为林业主管部门搞好林地勘验工作、积极催缴各项补偿,及时呈报使用林地申报材料、用好森林植被补偿费,最大限度地培育森林植被,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项目使用林地过程中,林地主管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要依法加强对项目使用林地的监管,检查用地情况,确保用地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批范围使用林地,防止用地单位或施工单位擅自扩大林地适用范围,造成林地资源流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土部门的正式用地手续依法对项目使用林地进行拨交和林权变更登记,及时核减被使用的林地。并根据使用林地范围进行监督。
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其具有保护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进行处理,做好保护工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确需增加使用林地,建设单位应依法另外办理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项目业主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项目建设过程中,确需要采伐林木,要先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审批,严格遵守采伐地点、树种、范围、蓄积等约束性指标,对采伐作业的全过程指派专人进行监督,坚决防止超范围、超数量采伐事件发生;且采伐后要计划重新更新造林。要做好采伐的相关安全责任工作,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5.3技术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相关的环境报告书、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分别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院来承担完成。为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 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施工期和运行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
(2)水土保持方案符合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责任范围要明确,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和分区防治措施要可行,且植物措施须兼顾绿化美化,为防治工程建设使用林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提供有力保障。
(3)项目建设在初步设计阶段,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规定,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使用林地范围,节约和集约用地,要积极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6、可行性结论
根据前述项目背景情况和拟占用林地的情况调查、影响分析、综合评价及制定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可行性结论(即占用林地是否必要、可行)。
7、相关说明
说明相关联单位(用地单位、最初接受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及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对项目占用林地承担的责任,其中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须对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
第三篇: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方法:综合分析
调查时间:2000年
调查机构:夸克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来源:中国商务在线
报告内容: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一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时关心的因素
市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详见表二)。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见表
三、表四)。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见图
一、图二)。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见表五)。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见图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广告宣传言过其实的现象。
当被询问到“对最常使用的保健品的满意之处”时,除了功效、价格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0%提到了服用方便,而二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6%提到了口味,11%提到了包装,而只有9%提到了服用方便。可见,一、二类城市的消费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度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
购买习惯分析
购买主要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地点,也是保健品比较集中的地区;医院则是消费者最少购买的地方(均不到5%)。这表明,无论对于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对保健品的定位均是介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相比较而言,二类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超市,比例达到65%,药店的选择只有20%。
购买数量:多数倾向于每次购一瓶或一盒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倾向于每次购买一瓶盒保健品,如一类城市这一比例达到73%,这跟保健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试用心理有关。
促销:“买一送一”、“专
家咨询”者多保健品的促销方式较多,其中以“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为主;从比率看,对消费者而言,“专家咨询”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最强的刺激。原因可能在于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相对较弱,同时说明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更侧重于保健药品,对其功效更信赖专家的观点。
品牌状况研究
我们就目前市场上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等四类产品,进行消费者知晓度的研究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一类城市的保健品的整体知名度高于二类城市,这可能与媒体在一类城市投放量大有关。另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所知道的保健品的品牌明显多于二类城市。在具体的各类品牌中,美容类和洋参类的品牌知名度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而个别品牌当中,昂立和万基的品牌知名度在一、二类城市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些年,补钙类产品异
第四篇: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调查地点:全国调查方法:综合分析调查时间:2000年调查机构:夸克市场研究公司报告来源:中国商务在线报告内容: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
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一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时关心的因素市场环境及前景预测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详见表二)。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见表
三、表四)。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见图
一、图二)。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见表五)。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am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市高于二类城市。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见图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广告宣传言过其实的现象。当被询问到“对最常使用的保健品的满意之处”时,除了功效、价格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0%提到了服用方便,而二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6%提到了口味,11%提到了包装,而只有9%提到了服用方便。可见,一、二类城市的消费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度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购买习惯分析购买主要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
第五篇: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方法:综合分析
调查时间:2000年
调查机构:夸克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来源:中国商务在线
报告内容: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一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时关心的因素
市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详见表二)。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见表
三、表四)。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见图
一、图二)。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见表五)。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见图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广告宣传言过其实的现象。
当被询问到“对最常使用的保健品的满意之处”时,除了功效、价格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0%提到了服用方便,而二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6%提到了口味,11%提到了包装,而只有9%提到了服用方便。可见,一、二类城市的消费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度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
购买习惯分析
购买主要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地点,也是保健品比较集中的地区;医院则是消费者最少购买的地方(均不到5%)。这表明,无论对于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对保健品的定位均是介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相比较而言,二类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超市,比例达到65%,药店的选择只有20%。
购买数量:多数倾向于每次购一瓶或一盒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倾向于每次购买一瓶盒保健品,如一类城市这一比例达到73%,这跟保健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试用心理有关。
促销:“买一送一”、“专家咨询”者多
保健品的促销方式较多,其中以“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为主;从比率看,对消费者而言,“专家咨询”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最强的刺激。原因可能在于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相对较弱,同时说明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更侧重于保健药品,对其功效更信赖专家的观点。
品牌状况研究
我们就目前市场上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等四类产品,进行消费者知晓度的研究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一类城市的保健品的整体知名度高于二类城市,这可能与媒体在一类城市投放量大有关。另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所知道的保健品的品牌明显多于二类城市。在具体的各类品牌中,美容类和洋参类的品牌知名度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而个别品牌当中,昂立和万基的品牌知名度在一、二类城市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些年,补钙类产品异军突起,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巨能钙在二类城市享有绝对的知名度。被调查者第一提及率达到13%,总体提及率达到85%。与此相同的是红桃K,在一类城市没有被提及,这可能跟红桃K集团的目标消费群集中于二、三类城市有关。
结论:
虽然生产厂家目前不断推出各类保健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各类产品的广告也打得铺天盖地,但由于保健品的种类多得几乎已经可以覆盖所有人群,使得消费者保健品的消费进入成熟期,开始由冲动性购买转向理智型消费,消费群体也已由以前的单一型转向多元化。
面对此种状况,厂商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夸克的研究人员提醒厂商:
1.由于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还存在着谨慎的态度,功效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因而,解除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担心,是目前的保健品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避免夸大的宣传,大力宣传有关保健知识,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2.在媒体习惯方面,电视广告仍是消费者获取信息最快、最多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可靠的信息渠道;“专家咨询”是最能够刺激消费的方式,表明这是消费者信任度最高的方式。前者能提高产品知名度,后者能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厂商如能把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赢得消费者。
3.在销售渠道方面,由于药店和超市的销量远高于其他渠道,因而应注意攻打这两个渠道。
4.由于保健品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因而好的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各类保健品的品牌都有很高的认知度,通常消费者能够提及的保健品品牌不下一二十个,同类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有目共睹。由于同类保健品之间的功效相差不大,因而如何在保证功效的前提下,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找到产品的卖点,这不仅是引导消费者向忠实消费者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
5.通过对一、二类城市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一类城市无论在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意识方面都好于二类城市。虽然二类城市的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等方面与一类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夸克的研究人员认为,二类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目前一类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的局面下,积极争取二、三类城市的市场份额,不失为一种好的市场策略;而提高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是争取二类城市市场份额的当务之急。
夸克市场研究公司
表一一、二类城市保健品消费情况
上海杭州
购买和服用保健品状况(%)(%)
未购买过也未服用过2727
未购买过但服用过7
5购买过也服用过5566
购买过但未服用过11
1表二 一、二类城市对保健品的认知途径
一类城市二类城市
广告形式比例(%)比例(%)
电视广告7980
报纸广告8
5药店商场的广告单张
42朋友家人介绍42
医生介绍22
电台广告12
汽车广告12
路牌灯箱广告1
表三 上海不同年收入家庭消费保健品情况
家庭年收入(上海)11999元以下12000-17999元18000-24999元25000-39999元40000-59999元60000元以上平均
有42%52%51%53%52%79%52%
无58%48%49%47%48%21%48%表四杭州不同年收入家庭消费保健品情况
家庭年收入(杭州)11999元以下12000-17999元18000-23999元24000-29999元30000-35999元36000元以上平均
有34%43%35%44%17%40%39%
无66%57%65%56%83%60%61%
表五一、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情况
一类城市年龄30-3940-4950-5960-64
购买或服用百分比77%74%69%66%
二类城市年龄25-3031-3536-4041-4546-50
购买或服用百分比78%73%62%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