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命教育论

时间:2019-05-14 15:5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命教育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命教育论》。

第一篇:大学生命教育论

大学生命教育论

柴志明 何仁富

《大学生命教育论》是2010 年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柴志明//何仁富。主要讲述了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存在样态、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生命教育从经典教育中获取智慧等。

《大学生命教育论: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是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的论文集。全书按照论文的主题相关性,分为如下专题:(1)生命使命与生命教育;(2)生命学问与生命教育;(3)生命课堂与生命教育;(4)生命实践与生命教育;(5)生命样态与生命教育;(6)生命涵养与生命教育。全书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宗旨、使命、目标、学理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做了系统而多元的探讨,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存在样态、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生命教育从经典教育中获取智慧等也做了多元探讨。全书各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建构起了大学生命教育的整体理论和实践框架。

作品目录

总序代前言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第一篇 生命使命与使命教育 让生命教育为生命插上翅膀--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在人间天堂建设育人天堂--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生命教育与大学使命--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的思考--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 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与生命教育的使命 身心灵与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标 实施“三生教育”的思考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第二篇 生命学问与生命教育 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 建构与传导生死之学--营建一块知识的地盘

以存放死亡 生命的现代神性关怀--蒂利希宗教哲学简述 生命及人生意义探索 和谐社会与和谐生命的辩证统 生命教育:呼唤生命的觉醒 浅析生死之辩证性与互渗性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探析第三篇 生命课堂与生命教育 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特色探讨--以彰化师大、吴凤、南华与北护为例 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高师院校生命化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对民族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高校生命教育初探 生命教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新视域 生命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政治理解力培养 把中医养生纳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以《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选修课为例第四篇 生命实践与生命教育 生命无价人间有爱--周大观文教基金会为中国大陆生命教育做些什么? 尊重生命与快乐有约 生命教育视域的心理辅导--一个心理咨询与生命辅导相结合的危机干预案例 生命的境界:从爱到仁爱--“5〃12”大地震的生命教育 从心理重建到生命提升--灾后心理重建与生命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身心灵的全面安顿--生命教育视野的灾后救助第五篇 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以80后的生活状态为引子 大学生“郁闷”现象浅析 大学生“郁闷”现象解析 大学生自卑现象分析--以云南“三生教育”为背景 大学生爱情观管窥--以电视剧《奋斗》中米莱为例 浅析现代网络愤青现象 探析当代大学生焦虑现象第六篇 生命涵养与生命教育 从知识传授到生命涵养--经典诵读与生命教育 以经典浸润人生--以传统经典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困境及探索 浅论生命教育与经典读诵 《弟子规》的生命教育思想--兼谈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

生命教育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特别是不要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的的“工具”。应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

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第二篇:论大学教育的本质

论大学教育的本质问题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

现在的大学教育真的有些畸形,比下也不行,比上也不足。不如专科教育有针对性,不如研究生教育专业性。上大学之前还以为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现在看来原本的想法比较天真。这并不是说大学中不能学到知识,而是学习的知识是要靠自己的刻苦的,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学校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硬性资源还有那么多的热血青年,所以不能将学校的教育看的那么的偏。因此必须对大学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首先,大学教育是不是有必要。答案是必须的。大学教育是个人成长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教育从长远角度看,是必要的。而现在也同样存在着不少的质疑之声,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的质疑,作为普通的受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对大学的看法,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这样才不会对大学教育有那么多的不满;作为教育者,必须秉承教育者的本职:教书育人,既教授学生以知识,更教授学生以人生,从而帮助每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其次,我们要从大学教育中学到什么呢?大学已经不同于高中,高中更重视硬性知识的教授,而大学更应该重视软性知识的传承。软性知识主要有如何去学习,如何自主的进行思考,如何处世。知识是一切的根本,但硬性的知识应在学习软性知识的基础上,那样学习硬性的知识才会更加有效率。

然而现在的大学中存在着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将自己融入到大学之中,从而学到生存之道。

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的日常学习为了就是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有完全基于课本,这就形成了学习为了考试的模式,而以成绩定一切就暴漏无疑。所以大学的评价机制就存在问题。我过高中及其之前的教育是领先于世界的,但是在大学之后就很多落后于世界,这就存在问题,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存在着问题,那么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任何的生物生长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的,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独特的文化氛围,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模式,因此现在我们的大学教育的顽疾其原因不外乎我们的社会。而社会是在不断的成长的,我们必须为之奋斗,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会变得原来越好的。

附:大学要学什么?

一、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即加强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加强内心的承受能力,如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拓展自己的交际面,活动范围

四、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形成正确的能够为未来做出贡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六、德行

2013-1-29

第三篇:论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文化

论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文化

摘要:中国教育是这样的模式,教者苦教,学者死学,死教死学死知识。现在的大学生正面临着突出的问题:懒惰、不爱自己动手、能力不足等等,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得不拷问中国的大学教育,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教育,且从我们个人的角度应该如何思考。

关键字:懒惰,能力,大学教育,文化,思维方式。

选题依据: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已经经历了高考、考研两道门槛,顺利的考入了自己理想的院校。在别人眼中,我是一名优秀天之骄子,但是从我内心讲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这并不是我理想的轨迹,这和我以前的那些憧憬完全相悖,我开始有了一种蔑视大学生的心理。对于外在的这种教育制度我无法改变,因为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已延续多年,可是面对现在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就业形势严峻,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我要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过得更加轻松快乐一点。

引言

中国教育的根本价值[1],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有着极为紧密和深刻的本质联系,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在社会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高等教育要走多样化的道路。社会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才,因此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应该进一步改善,以解决中国严峻的就业现象,形成我们独特的教育文化[2]。

(1)当代大学教育的现状

随便从网上搜索,都可以看到很多搞笑又令人隐隐作痛的事例,譬如大学宿舍的懒虫们不愿意耽误自己打游戏、看电影的时间通过绳子来调取食物,或者花着高额的钱叫外卖,我们的大学生究竟懒到何种的程度,连吃饭都不愿意,那么对于自己的需要动脑动手的学习可想而知;一个女大学生四年八进考场,只为了上大学,考试费用高达三万,可是当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后,忘记了当初的理想;曾经有位自比“范进”高考状元,因为校园盗窃十余起被捕,而他的作案动机却称是为了释放释放学习压力。

试问:当前的大学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高等教育的学位证书与能力的不相称,学习能力与道德的不相匹配,自身能力与升学的不相称,等等的社会与教育的问题,我们该进行何种的反思与应对?

到底什么样的大学教育文化制度才是我们中国真正适应的文化教育体制,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国人去思考。我们所谓的高等大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对社会对国家带来的美好前景是不是将来会成为天方夜谭。以前有一位政治老师曾总结一句话:“中国人得诺贝尔奖的条件:要么政治上反对共产党,要么文学上揭露中国黑暗,要么科学上纯粹的没有国界”。我们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是不是真的就培养不出真正的适应时代的人才,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青年动力。当我们看到中国现在的种种现象,我们是不是可以总结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将逐渐的不再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在这个21世纪的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以其无比的穿透力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的爆炸性的增长,以及知识获取的平等性将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契机。但是我们的教育模式似乎还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以适应这个时代,可以说我们教育的步伐已经根本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脚步了。

我感觉教育的模式的转变是在互联网的出现做为分割点[3],互联网出现以前和互联网出现以后。互联网出现以前指的是每个人的获取信息有限的前提下,我们知识的获取是靠的是高等的大学教育(大部分),故依照我们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其中的弊端还不是太明显,而且社会发展速度的还不太快,故社会比较的认同大学的教育水平(虽然有的不合时宜,但确实最好的选择人才的方式)。而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以及获取的专业信息已略显不足与滞后,而且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但是外界的社会发展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每天的获取的信息量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无论是身在清华,还是身在一个专科院校,只要你知道你想获取什么样的知识,那么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的找到相应的知识。那就是意味着,学校的等级优劣将来不再会显的那么的重要,关键是个人的见识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社会的观点更加的开放全面,将来将渐渐的不再很关注那些学历的问题,而是一种能力。故,我们的教育方式迫切的需要改变,而且要从本质上改变。

大学到底需要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文化,才是真正的教育文化?大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文化熏陶,难道就是那些所谓的大学中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吗? 大学的专业知识交给我们的太少了,况且大学的专业知识也不再能够胜任当前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学习知识的陈旧,以及更新的速度缓慢。现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让老师得以觉悟需要一段时间,老师在闲谈中传授给学生又需要一段的时间,而学生能够理解与体验又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老师依然抱着陈旧的知识—30-40年前的专业知识作为重中之重来教授,那么社会的脱节就成为必然。

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仍然继承着上个世纪的知识,依靠着记忆的功能来熟知这些的知识,并决然的执行着一个教育的通用的法则(记忆产高成绩-成绩升名校)。这个法则的背后产生的是一辈又一辈的记忆机器,我们的个人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仿佛就得不到锻炼。故,面临社会问题,我们要么就是创新,开拓新的想法,要么就是依赖,原有的思想。

(2)中国大学教育体制的发展趋势

我们的教育体制该怎么走,我们的教育如何与社会接轨、国际接轨,让大学生,研究生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宅男宅女,只会谈论社会的表面的信息,却不深入的追究其中的原因。当代的教育的结果不会再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怪象,新的育教体制育出来的是高文凭的创新人才,而不再是一堆的迷茫和懒散的人。那样中国的教育投资才会得到真正的回报。

我认为,大学的教育更要注重的是人文的教育以及一种思维方式的教育[4],以及信息的时效的抓取,。

人文的教育在于教给学生养成更高的做人的品质,一种节操, 一种德学的修养。思维方式的教育是解决一切事物问题的一种哲学。像李敖大师,毛泽东,邓小平等等人物都是深谙哲学思想,所以能够将生活看透,将事物处理的清晰。而我们每天的喊着十八大,还让同学们写什么十八大的感悟等等的政治的表面的现象的分析结果,除了一堆的吹捧外,几乎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分析,更别说是让我们去决策一件事了。仿佛前面有人提到大多数的是剩男剩女的问题,其实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文化让我们产生的是更多的依赖,女朋友希望依赖男朋友,自己不用怎么辛苦的做事情,就依赖这种的关系就可以坐享其成,而男朋友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剩女。剩男又因为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不能拥有自己的爱情,就产生了剩男。这其中的最本质:就是我们的文化教育还不能够更加的合理化。信息的时效抓取,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搜集到相应的资料,快速的熟悉环境的变化,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像变色龙一样能够迅速的根据环境的变化快速的做出反应。写论文也是如此,拟定题目,然后通过各种的方式,在网络,图书馆等等各种的渠道抓取信息,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应该破除一些教育的条条框框,应本着有能者居之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而非考试的机器[5]。

同时,我们选拔人才的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再让我们的成绩决定我们的深造学习的机会,而是人才尽其能,使人才各进所用,让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权,且为我们选择的方向创造机会。其实,当代中国教育体制不适应优秀特别的人发展。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为什么中国做科研最好的学生会去转行”,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科研好的,是在一方面比较的突出,但是中国的教育是所谓的通俗的教育,人的全面的发展。全面的记忆。不能考上如愿的院校,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新的道路。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与时间的消耗。这样导致的局面就是:能够考上的尽量出国,考不上的不得不改变其方向,为生活奔波。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教育文化是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只有改变中国教育的这种现状,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只要给予希望,中国的教育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 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3] 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3.[4] http://

第四篇: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摘要: 生命教育对人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 个体发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培养人的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要想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这种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它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展开自己的活动,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若教育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这一真实的存在,那么,它将永远是无限的,片面的,脱离实际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不断地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如果我们脱开了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识读,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生命律动的倾听,只是机械地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去从事教育工作的话,那么,这种教育“将意味着生命将会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⑴

由此可见,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

⑵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命对每个人仅有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呢?在深深的惋惜之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据有关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自杀高居榜首。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教科医院普教所得一项调查也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或者不如死了好”的想法。究其自杀原因,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过高的期望可能成为青少年自杀的无形杀手。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竞争的加剧,升学,就业的压力也就更为严重,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发展到极点。学生负担过重,父母期望过高,不仅使孩子失去了求学的乐趣,还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过大,必然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会致使人心理崩溃而采取自杀等极端手段来寻求解脱。雨果说过,苛求等于毁灭。在教育中,父母切忌一味高标准严要求地要求孩子,在鼓励孩子向上、进去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客观地看待挫折与失败。

其次,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孩子脆弱的心灵不堪一击。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独养的这种特殊环境,我们不难发现独生子女的共同特征;他们喜欢独处,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情孤僻,言辞偏激,自私固执,爱穿名牌,喜好攀比,心理脆弱,抗打击能力差,一旦生活中遭遇到挫折,便会产生失意、孤寂、烦躁、抑郁等情绪,今儿早生行为上的失控。

另外,学校内部缺乏生命教育,不能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完善生命也是造成这一种悲剧的重要原因。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正确的生命观是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条件。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才能形成奋发向上,积极有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珍惜生命,不畏惧死亡。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专门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即使在有关课程中存在的对生命的讴歌和礼赞的相关内容也由于应试备考的原因被肢解,学生难以体味到其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其意义:“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达生命的气息”,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是说。人文关怀才应该是教育的基点,正因为对生命的关怀成为盲点,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们才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引进生命教育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意义,使学生思索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才是必须的。教育必须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必须是对生命浇灌和养护,必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带来的自由、快乐和幸福。否则,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就不难理解了。

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它的产生来说,就起源于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发现和探询的需要。人类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以来,就开始了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求。“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话,其产生与发展的合理性本身就是由个体和人类的生活需要决定的。”⑶由此可见,教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通过文化,文明的传递与继承,提高人接受,享用和创造文化的意识和素质,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确立其自我的人生价值观念,具备在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社会和世界中发展自己生活,生命的意义,选择,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能力。“人在意义中生活,意义追求是人生之根本,不断启发人的生活意义。把人生引向意义追求,则理当成为教育的根本关怀,教育对人的关注,核心应是生活意义的生活。”⑷而生命教育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有力地促进人对生命意义的求解和获得,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是每个人对生命,生命意义的探索都是有效,也不是每个人对生活,生命意义的探索最终都能够找到真谛。这就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对象施与不同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对儿童与少年来说往往是凭借让他们有限的经验和理解力,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活动与行为只能作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性的理解,生活着的人,并一定

⑸理解自己的生活,教育的启示与促进是必须的。”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生命充盈,发挥和表现自身的自足感自由感,是生命向死亡痛苦,向一切摧毁伤害自己的力量抗争的不屈感悲壮感。总之,是生命的本质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于人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教育要通过自己的启发,传授,引导使青少年知道,理解生命的这种意义。

其二,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意义是在人后天的学习教育中获得的,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地实践活动获得的。而生命教育在引导人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传承,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教给人生活的智慧,发展了人创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给给予了人在黑暗中探求人生真谛的慧根,有利于儿童通过教育,逐步把生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⑹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发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使自己的生命充满着人文意蕴和闪耀着人性的光混,他就必须努力去追求。

其三,要引导学生实现生命的意义。在人活是世界上的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丰富的意义,蕴含无限的情思,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等都取决于所受的教育和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而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人去追求生命的意义。“人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首要掌握的生活知识和技能,而最根本的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教育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本能性活动,而是一种价值性活动,是与人乃至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相关的价值活动。”⑺生命教育通过传授给人以“人之理”和“人之应是之理”,通过引导人仅是反思,仅是与人沟通和交流,通过对人的生命的教化与养育,促进人去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其四,要引导学生创造生命的意义。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探寻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认识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意义,而更在于创造生命的意义。而生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启发和引导“使人不以僵化,不变的观念去株守固有的意义世界,而能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扩大已有意义世⑻界”。有了教育的这种启发和引导,人就能够在自己已经获得的生命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发现,创造新的生命意义,从而刺激生命的激情,激发声明的新的灵感,推动生命不断焕发青春,从而实现生命意义的不断超越和升华。

总之,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要能够使青少年自己去积极、主动地“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⑼

第五篇:大学教学论

大学教学论

一、选择或判断题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

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学科发展渊源来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2)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放性(3)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4)大学师生关系的民主性与交往的学术性。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1571-1635),他确立了由易到难的“自然教学法”,要求把国语作为教学工具。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他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这门学科的开山之作。

2.约翰·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他著的《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统觉是他的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他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凯洛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第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第三,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1916年发表了其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4.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提出了四条新教学原理: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杰罗姆·布鲁纳(1915-),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他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5.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地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大学教学评估是国际上监督和评价大学教学质量的通用做法,也是确保大学组织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之一。

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美国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针对人的现代化提出12个现代人的特征: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

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注重现在与未来,作和承受结果。他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信心,办事讲求效率;在公众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人造的工具”。他认为“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制订长期计划;注重知识,形成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与意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的一般方面的理论”,“哲学是教见时,注意对事实的考察,尽可能去获得知识,探索求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知领域;具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有愿原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须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意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乐核”。

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来。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了解生产及过程。

民主精神联系起来,既看到了民主社会对于促进大学教大学教学的现代发展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大学的民主精神的保障作用,也看到了大学教学通过对青学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较短的时间年一代民主价值的培育而产生的对民主社会建设的持续内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推动作用。的科学与文化发展,同时使其受到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熏11.永恒主义又称为古典主义、新经院主义、古典陶,养成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志向。(2)大学教学通人文主义、古典文科主义等,其教育思想以古典实在论过对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为基础,因宣传持久不变的文化传统、人性、真善美等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构建成联系知识与社会、教育理念的永恒性而引起广泛关注。

学术与思想、学习与生活的桥梁。(3)大学教学通过对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辐射、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主义指导和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大学教学论的社会价值:(1)大学教学具有文化传播、能处于次席。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判了文化创新价值(2)大学教学具有经济增长价值(3)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学教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中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内容上,永恒主义主张通识6.

(一)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与国际性。“基教育。

特尔”一种类似于今天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

(二)英国12.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大学教学论: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

(三)德国大学教学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

(四)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特质:能有效地思考;牙塔到服务站

(五)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能清晰地沟通思想;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辨识普遍性门人才”。的价值。

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13.“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出了自己的大学观。他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认为“大学是科学工作14.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研究,其精华首先学自由”。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中。

界大学的中心。

15.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7.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公元前124表人物有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治·凯利等。人本年,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的奏请,创立太学,设置五主义的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汉代的太学和其后历代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到了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的潜能。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特身与政治教育。

定的心理气氛因素。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我国古代大学教学所一贯秉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持的宝贵经验。

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8.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16.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就贯穿了且注意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这样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私淑艾者。”

负责。”其中的道理,正如耶鲁大学校长斯密特德对学生9.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所说的:“你们就是大学!”

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17.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使“学”与“术”分离,确主要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劳伦斯·科恩定了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的综合性,确立了大学设评议伯格等。建构主义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会、各科高教授会的方针,形成所谓的“教授治校”的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制度。

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生对10.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其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力。他提出“存在即18.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被经验”的命题,认为“经验”包含两个部分:发出动

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

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19.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在其1859年出版的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的。

课程即学科,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并按照学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作为学科的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有:第一,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第二,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第三,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第四,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课程即经验,是在对前一种观点的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将课程看作知识,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即过分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而实际上,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这种课程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第二,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第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课程即活动,这是一种比“课程即经验”更加新颖的观点。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特点是:第一,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第二,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第三,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第四,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0.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一词。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21.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其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22.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

23.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专业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专业方面学有所长。

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选修教育课程实行完全的自由选修,既没有选择领域的限制,也没有学分数的限制。

24.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附录三部分。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有逻辑式组织和心理式组织。前者是一种传统的组织方法,是按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的方法;后者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逐步扩大教材的内容范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而较少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前者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后者针对学生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25.按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观点,学生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完成了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正处于形成状态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26.所谓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

27.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法的优势:(1)可控性强(2)成本低,效率高(3)信息量大。

28.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讨论的目的,讨论可分为知识性讨论和学术性讨论;根据讨论的性质可分为互补性讨论、辩论和比赛性讨论。

29.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容易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也容易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困惑结合起来,由此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30.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根据练习的手段,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根据技能的练习的程度,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根据技能的类型,可分为心智技能练习和动作技能练习。这是技能类、语言类和操作类课堂所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31.专业性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

32.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33.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最早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的局限主要是: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4.专题研讨最早见于16世纪初德国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737年,德国大学教授格斯纳在其任教的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专题研讨班,旨在培养从事教学的神学家,他是将专题研讨班引入大学教学中的第一人。

35.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凯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缺乏双语教学师资。

勒提出“个别教学制”,主要用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36.小队教学又称协作教学、协同教学,最早出现就是师资不足、水平不高。

于20世纪初,50年代以后逐渐在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43.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流行。其基本做法是: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多媒体网络教学。

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共同制订教学网络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应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师、学生、媒体等多边、价教学效果。

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37.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发展需要,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探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在我国,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便利。

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38.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首先是任课教师,另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

一大主体是大学生自己。

讲授式网路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系统39.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是为了授课。利用Internet实现的讲授型网络教学模式可分为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方便教学活动而采用的工具、设备同步式和异步式两种。

及其系统。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一44.研究性教学又称为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切教学媒体的总和。

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40.多媒体技术通常是指对文字、音频、视频、图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研究性教学理论的核心意义是“把科学研究引入到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教学之中”。

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有问题解决模式、自主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

研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研究性教学常用的方法有:41.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活动体验法、实验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性教学的学法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它最先运用于法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确定研究性选题、搜集资料,学和医学教育,其后运用于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总结评价。

学。1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45.实践教学在学生活动方面属于实践活动。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除了课堂理论学习之外的各种实践案例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环节,既包括与社会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校外实践,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又包括与课堂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校内实践。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加强学生的默会知识。

直接参与的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教学方法。

因素主要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案例方法不同于个案研究,“案例方法是教育学的一实践教学应构建整体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一种形式”。

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综合职业技能训练、案例教学的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见习、实习实训等几种形式,核心是实习实训。

其他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

46.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研目的和任务,运用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仪器设备等手段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在人为控制和干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预客观对象的情况下观察、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特征。

科技创造的方法,又称科学实验。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讨论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设计性实验教学是由教师指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论,但不是权威性,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沟通。

题,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案例是为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的过程。

教学服务的,因而适用的案例才是好的案例。案例的针实验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动化阶段。

例;二是必须针对学生选编案例。

一般用生成子表征实验操作技能。

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选编批阅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帮助教师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和掌握。批阅实验报告的一般标准是:实验目标明确,真实情境表演法等。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格式清楚,记录真实,数据完整,图表设计制作规范合一步,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理,分析科学,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生对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实验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笔试、操作考试、平时考的理论,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核。

42.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全外型、半外型、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混合型。全外型,即学校采用外文教材,完全使用外语地位,这是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

进行教学,又称为沉浸型双语教学。它源于加拿大双语47.实习指的是学生到未来职业场所进行的综合职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学、浸泡式双语教学。

业练习,包括观察和学习与从业有关的技能和规范,体我国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模验职业工作特征等方面。实训侧重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式。在课程选择上,可以考虑先从非统考学科开始,或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从一些前沿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国际贸易、生物科学等也可以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

学科开始。高校在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存在48.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指在一定学年或一门

课程范围内进行论文写作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训练。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不太复杂、但却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它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习作性的作业,但不同于课外作业。

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组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选题指导、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

49.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包括两个过程:实践中的认识过程和实践中的服务过程。

50.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

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1)组建科技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基地(2)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3)申报和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和课题(4)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的关系:(1)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2)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在相互推动中发展起来的。

51.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环境的因素,又有组织管理的因素。

教学工作要素管理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管理、学生学业质量管理和教务工作质量管理。

教学进程环节管理的四个主要环节是制订计划、运行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

52.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坚持教授上讲台制,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未被聘这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论证、医学教育论证等试点工作。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

加强教材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并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大学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某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与质量要求,是大学组织教学过程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的制订应遵循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结合、整体优化及动态性原则。

53.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

“四项学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大于30%;

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15%; 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教学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

54.所谓“顾客”是指高等学校中接受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育官员、高一级学校(培养硕士或博士生的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等。

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最早出现在日本,是指从事各项工作的教职员工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中所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

戴明环模式又称PDCA模式,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环首先提出。这一模式的基本含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循环往复,以进入一个科学的逻辑动作过程,最终提高管理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五个关键要素:起联合作用并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学校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文化、承诺和沟通,简称3C。

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ISO9000模式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两个环节。

所谓“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是指以学校为主、由院(系)和教研室密切配合而构成的校、院(系)、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55.大学教学评价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基于普通教学论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研究领域。

大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包括对大学办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科研创新、学术队伍、学术环境、教师教学效能、学生学业等诸多方面的评价。

大学教学评价具有鉴定、诊断、自省、监督、导向、中介等功能,遵循方向性、教育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

大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同,在评价的方式及使用的技术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大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对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教学评价是指由特定的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大学教学评价客体所实施的评价活动,是由多重评价因素组成的评价系统。

大学教学评价一般分为政府评价、社会评价、高校自我评价三种形式。

大学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鉴定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

我国大学教学评价以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式为主。

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办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领域和效度方面。

学生学业评价遵循发展性、全面性、明确性、过程性原则。

学生学业评价可分为定位性评(安置性评价)价、技术革新的速度加快,特别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四种类型。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日益现代化提供了直接的技学生学业评价的信息收集方法:(1)笔试(2)论术支持,使当今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呈现明显的高技术文(3)教师观察及与学生交流。

特征。

教师教学评价,又可称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1)多媒体化(2)微型化(3)智能化(4)大容量化教师教学评价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验的一种(5)交互化(6)网络化

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怎样进行研究性教学教师教学评价的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P147-P149

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公开性与公平性相研究性教学始终坚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所以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它能在微观层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途教师教学评价类型: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院系领径和思路,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导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五种类型。

第一,师生都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部正式宣布,从2003年起,对高等学校开展“五和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将课堂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将过去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与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营造以民主、宽松、自由、质疑、随机评估三种类型合并为一种评估类型。评估结论分为探索、激励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环境氛围。

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并强调了达到优秀标第二,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准的高校要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选择上要融合最新的理念和教学形式,致力于实现学生评估内容中还有特色项目。办学要有特色,没有特的主体地位,如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课堂辩论、模拟色就没有水平,没有水平就没有优势,就缺乏竞争力。论文答辩等。

特色是办学过程中历史的沉淀,它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第三,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评价重积累,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点应该放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情况、课堂的参与互动等学质量有明显效果,作用大。

方面。

二、简述或论述题

6.大学实践教学的作用是什么?P147-P149 1.简述中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P29-P31

(1)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专凝聚和遗存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学》开业知识水平;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大学生的综宗明义地道出了我国大学教学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2)注重辩难讲会,(2)实践教学对大学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提倡学术交流(3)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4)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有利于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

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2.简述建构主义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启示P63-65 7.简述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推进策略P257-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我们改进大学教学的现状提供P261

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平台,对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有着十第一,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第二,大力培训新增教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师,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第三,改善校内管理体第一,大学教学应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四,确立新型的教学质转变;

量管理观念:主体性教学质量管理观,全面教学质量管第二,大学教学应从“被动传输式”向“主动建构理观,动态教学质量管理观,多元性教学质量管理观。式”转变;

第五,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三级”教学质量第三,教师要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

制度。第六,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第七,第四,大学教师要对学生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第八,建立教学质式考核。

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第九,加大课改力度,推进教学改3.编写大学教材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81-P84 革。

编写教材除了要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一8.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坚持什么般化的教材编写原则及具有优秀大学教材的特点之外,原则?P277-P278

大学教材的编写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有助于把握学第一,区分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包括教科书在内生的起点,选择教学策略;第二,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的成套化的系列,绝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第二,适合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第三,有助于教师和学校全面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第三,符合解学生发展情况。

大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大学教材建设应以大学生的现学生学业评价遵循发展性、全面性、明确性、过程有发展水平为下限,以可能的发展水平为上限,使教材性原则。

兼具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第四,将知识学习、能力培9.大学教学质量推进的具体策略?

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第五,给教师和学生留有(1)加大教学经费投入(2)大力培训新增教师,充发挥的余地。第六,区分知识的产生逻辑与表述逻辑。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3)改善校内管理体制,调动教复杂的、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才是更“易于认识”师的教学积极性(4)确立新型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5)的,这是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的起点。这就是知识的产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6)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生逻辑或形成逻辑。所谓知识的表述逻辑,是对结果性管理激励机制(7)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8)的、现成性的知识体系进行表达和陈述所依循的逻辑。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9)加大课改力度,推进4.当今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向个方面?教学改革

P117-P119

下载大学生命教育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命教育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论★

    教育论 最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眼睛只盯着个别学校,让个别人体验成功,让大多数人品尝失败的教育,绝不是成功的教育。 进行师德建设要提高职业入口......

    论教育

    论教育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

    生命教育

    生命——美丽的旅程 基础心理学:王丽娟 学号:215108064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们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未成年人走出......

    生命教育

    关于生命的思考 汶川地震已过去近一年了,但一想起逝去的数万同胞,内心便又顿生伤感。从地震发生那一刻起,有两个字便在我脑中萦绕,引发我长久的思考,这两个字即是——生命。每次......

    生命教育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辛德红 几位教授的精彩课程学习完毕,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题已有了充分的认识,我深刻地领悟了夏鹏翔教授所讲的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六一班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是人的生命的主要历程,它基于自然的生命,在现实的生命之中,追求生命的完善;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

    生命教育

    梅源中学2012学年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小结 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方案 一、领导小组机构 总指挥:杨勇 副总指挥:谢向红 梅显军 成 员:全体中层 班主任 二、时间:2013年3月26......

    生命教育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