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八条目

时间:2019-05-14 13: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大学》八条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大学》八条目》。

第一篇:论《大学》八条目

论《大学》八条目

摘要:《大学》与《中庸》均论及“诚”“中”“知”“物”“慎独”,但涵义有深浅之别。中庸之道是“尧舜性之”,大人之学乃“汤武反之”,领悟《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性)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其次致曲,曲能有诚”等章句的内涵,然后解《大学》之八条目,才不至于支离决裂。关键词:诚意

正心

格物

慎独

朱子作《大学章句》,定《大学》为经文一章,传文十章,“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但通读《大学》全文,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原本《大学》没有注释经文“致知在格物”一句相应的传文,《大学》作者没有对“格物致知”进行进一步解释,后世对“格物”的注解众说纷纭,以至于“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其二,“诚意”章传文只是直接阐释“诚意”的内涵,不涉及“诚意”与“致知”以及“正心”的逻辑关系,这与“修身在正其心者”以下四章传文截然不同。

对于第一点,朱子认为“有阙文”,并在《大学章句》中增补“致知在格物” 之传文。而阳明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不须增补传文。对于第二点,为什么《大学》传文只进一步解释“诚意”,而不对应解释经文“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也不解释“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朱子没有对此予以足够重视。阳明以“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来解“正心”,既然“正心”是“未发之中”,修齐治平则是达道之“和”,故“正心”以下不是功夫,而是效验,那么“修身在正其心者”以下四章传文与“诚意”章传文不同,就好理解了。

《大学》八条目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其实,首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于八条目中独点出“修身”,以及“致知在格物”,而不顺接前文说“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大学》作者已经暗示我们,所谓的

八条目之间不是前后连接、又相互独立的一根链条。“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既然说“物有本末”,我们就不必执著于条目之数,而是要在八条目中区分一个本末。如《大学》主张修身而后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孔子则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说得更简洁,“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由此可见,《大学》作者把外王分成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环节,不过是结合周朝的封建等级制度而立说。此外,治人之“本”在于修己,亲民之“本”在于明明德,故修身是八条目之“本”,格致诚正只是修身功夫。

一方面,“物有本末”,另一方面,《大学》又强调“事有终始”,功夫之先后次第体现为“欲„先„”“„而后„”。既然说“致知在格物”,格物与致知本来没有先后之分,下文又说“物格而后知至”,物格与知至有先有后,与前文“致知在格物”一句不能相呼应,主要是出于行文的需要。“而后”或许也有另一层意思,“至”与“致”不同,致知在格物,先“致其知”而后实现“知至”。

《大学》区分心、意、知、物,功夫有先后次第,《中庸》则是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大学》曰“致知在格物”,《中庸》曰“成物,知也”;《大学》曰“诚意”“诚于中,形于外”,《中庸》曰“诚者自成也”;《大学》曰“正心”,《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两部经典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以《中庸》来解《大学》,才能真正把握《大学》八条目之间的内在脉络。

《中庸》论“性”不论“心”,一个“诚”字彻上彻下,无内无外。“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需注意“能„则能„”与《大学》“欲„先„”之间的区别。《中庸》曰“诚者自成也”,“诚”不是自心体发出的活动,向外无“意”可诚,“诚”也没有落实在“心”上,向内无“心”可正,“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诚”是功夫,也是本体,故曰“至诚无息”。《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大学》之“诚”落实在“意”上,“意”是心之所发,“诚”是“诚于中,形于外”,有一个中心。

《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诚”是“始”,也是“终”,“始”与“终”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故曰“不诚无物”。《大学》曰“诚于中,形于外”,“诚”有一个中心,由中心向外扩充,“心”是“中”,“物”为“外”,由“中”而“外”其实即是致知格物。心之所发便是意,能诚其意,“意”即是“心”。“诚意”功夫其实要打通内外,由“形”而“著”“明”,以至于“动”“变”“化”,使得心之所发复归心体,“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此谓“意诚”。

诚意、正心是不断扩充此心,其实即孟子所谓“反身而诚”。《中庸》之“至诚”是“尧舜性之”,《大学》之“诚意”是“汤武反之”。孟子曰:“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大学》所谓“自谦”,即行慊于心。“诚意”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诚意”之“行”由心体自然发出,毫无造作,故曰“诚于中”。“诚于中,形于外”是向外“开”,“慎其独”是向内“反”,唯有“慎其独”,才能“诚于中”,《中庸》则曰“致广大而尽精微”。虽说《大学》之“慎独”功夫不及《中庸》之“慎独”精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但《大学》之“慎独”也不是指身体之独居独处,“独”即是“心”,即是“中”。《大学》之“自谦”、“慎独”也是要时时作反求诸己的功夫,“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其趋于极致,即《中庸》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性)也”。

张横渠曰:“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大学》之“诚意”功夫落实在“意”上,使得“意”合于“心”,由功夫复归本体,如果从“心”体上说,则是“诚于中,形于外”,“诚意”即是“大其心”,不断充实扩展心体。孟子曰:“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既然“诚意”即是不断扩展心体,以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大学》作者在“诚意”之外还说一个“正心”?其实《传习录》119条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庸》由未发之“中”而说中节之“和”,同样,《大学》作者说“正心”,是为了引出修齐治平,“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把心体立起来,修齐治平只是从心“体”起“用”,“修身”以下条目均是“正心”。如阳明曰:“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天下平”是“明明德于天下”,国治是明明德于国,家齐、身修分别是明明德于家、明明德于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心)不得其正”。《大学》强调不能有所忿懥、有所恐惧,如同《中庸》首章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一旦有“所”,则有内外、能所之对立,张横渠所谓“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心体就有缺憾。既然“诚意”功夫的根本在于自慊于心,在于慎其独,“正心”是要化“所”为“能”,转“物”为“心”,已经把“诚意”功夫统摄在内。阳明曰“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大学》之“心正”也是“未发之中”,“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但还不及《中庸》所谓大本之“中”。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光明正大才是大本之“中”。

“心不在焉”,“在”是“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之他在,不是“自慊于心”之自在,心不“在”即无“能”“所”之二元对立,此为“慎其独”。《大学》作者正是以“心不在焉”来说“正心”,“心不在焉”如《中庸》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应结合“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来注解,可惜朱子正好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句理解颠倒了。

《大学》曰“致知在格物”,《中庸》曰“成物,知也”,两者之间功夫层次不同,前者为“致曲”,后者为“至诚”。《中庸》“成物”之“知”从性体发出,又须臾不离自性,正所谓“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大学》“致知在格物”是“其次致曲”,致知与格物其实是一个功夫,“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物我之间发生作用,只是从“物”的角度上表现为“格”,从“心”的角度上说则是“致”。致知格物向外“开”,致知不是扩充知识,而是致吾心之良知。“往者屈(曲)也,来者信也”,向外“开”则“曲”,所谓“有善有恶意之动”,“诚意”在格物致知基础上实现“曲能有诚”,其实也是向内“合”。一开一合,“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心正、身修、家齐等皆是“利”。从《大学》之“正心”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家、国、天下皆是“心”,黄梨洲曰“盈天地间皆心也”。如果把“正心”功夫上推至“格物”,身、家、国、天下皆是“物”,黄梨洲所谓“盈天地间皆物也”。修齐治平也是格物,阳明曰:“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由此可见,《大学》之八条目决不是从“格物”一端向外延伸至“平天下”的一根链条。《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说“诚者物之始终”,《大学》曰“事有终始”,不说“事有始终”。说“始终”就外化了,说“终始”,则功夫无论落于哪个环节,都有“本”而不流于“末”,唯如此,才是大人之学。

虽说致知格物是“开”,诚意是“合”或曰“反”,但诚意与致知格物不是并立的,而是一说诚意,致知格物即包涵在其中。“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格物致知只是诚意之功而已,故对于《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不能以辞害意,决不能认为格物、致知、诚意三者相互独立又具有严格先后次第。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因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之“反”即包涵格物致知。“乐”是心体之乐,唯有仁者才能久处约、长处乐,体会到万物一体之仁,才能“乐莫大焉”,能反身而“诚”,修齐治平也在其中。

“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格物是格此心之物,故向外格物致知也是向内诚意正心。阳明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这其实是在注解《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一句。“今日良知见在如此”是格物致知,“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是“诚意”。

第二篇:大学期间应该读的书目

作为大学生了,要有参与到社会的准备意识了,所以什么样的知识我认为都要去了解,甚至去掌握。没有什么最适合的,可以说,图书馆里的基本上都挺不错,有些甚至要强迫自己去看。我的认为!我记得有个中国的学者说过:大学好就好在有个图书馆,进去东看看西瞧瞧,几年出来,已经有所见识了。相当有见地!以我这一年来的经验可以推荐以下书籍给你:

沧浪之水 让你在毕业前提前给你个融入社会的机会

大学路上的十字路口余华的:《活着》《兄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藏獒1、2》(杨志军)、《狼图腾》(姜戌)、《自己就是一座宝藏》(陈安之)、《与你在巅峰相会》(美国 金卡拉)、《把信送给加西亚》(阿尔伯特 哈伯德)、《钻石学校》(拉塞尔 H 康威尔)《心灵鸡汤》、《激发无限潜力》(安东尼罗宾)、《宽容》(房龙)、《达芬奇密码》(丹布朗)、《老人与海》(海明威)、《天气不好》和《亡魂鸟》(王跃文)、《李嘉诚全传》、《讨人喜欢的10个习惯》(华旦纯)、《战争与和平》(泰戈尔)、《秦腔》(贾平凹)《世界是平的》《穷爸爸,富爸爸》《中国大学生》杂志卡耐基的书

我是应届毕业生

第三篇:民办院校招生策划八目

民办院校招生策划八目

------------------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4-06-15 张光义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曾任山东河务局教育科长,职工中专学校副校长,山东黄河医学进修学院副院长,两次被水利部表彰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已在省部级报刊发表论文等九十多篇。现任山东河务局科技处副处长,高级讲师,商务策划师,自2001年6月接触并开始研究实践教育策划以来,已在《中国成人教育》《当代教育科学》《教育探索》《现代企业教育》《中国教育界》《民办教育参考》《教育策划》等杂志发表关于教育策划的论文9篇,2003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聘为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一年一度激烈的秋季招生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生源是民办院校的生命线,招生是民办院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着一所民办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民办院校招生需要策划。所谓招生策划,是一种谋略活动,是策划者紧紧围绕招生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点子和创意进行构思、设计、谋划、导引,制定切实可行、高质高效的策划方案,供决策者选择运用的过程。目的是使被策划的院校顺利实现招生的目标。我们说民办院校需要招生策划,一是因为当代民办院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他们招生、就业两头面向市场。尤其是招生,大部分院校没有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而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家庭、面向学生,既使是列入了国家招生计划的院校,其计划也只占其实际招生的很小一部分。既然生源主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就应该聘请教育咨询策划机构的一些专家、智囊来出谋划策。二是民办院校招生竞争越来越激烈,困难越来越大。人们常说,民办院校招生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缺乏精心的招生策划;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办法来自何处?主要来自招生策划。三是我们目前已经有了一支颇具实力的教育策划队伍。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尤其是教育界、策划界的有识之士越来越认同和重视教育策划,对于招生策划更是青睐有加,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招生策划经验和知识,渴望为民办院校的招生服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校内校外专家、智囊的作用,立足现实、面向市场,科学预测、精心策划,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招生目标,取得理想的招生效果。

概括地说,招生策划主要是紧紧围绕招多少学生,(招生数量)招什么样的学生,(录取标准)怎样招来学生(招生渠道)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出谋划策的。近几年,我们的民办院校也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每当招生的大幕徐徐落下,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有之。具体说来,招生策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在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招生经验,宏观简要地谈谈认识。

一、定位策划

定位是招生策划的起点和依据,也体现着招生的目标和方向。其实,任何一项事业、一所学校、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有一个定位的问题。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对于成功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一所院校来说,首先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定位,比如学校的发展定位、目标定位、市场定位、规模定位、质量定位、宗旨定位、价值定位、管理定位、专业定位、就业定位等等。招生定位与其整体定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建立在其整体定位的基础之上的。当然,招生定位策划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招生定位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关系着招生的数

量和质量。

一般说来,招生定位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定位生源地和招生目标群。这是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以及办学规模和方向提出的,是解决到哪里去招收以及招收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具体说就是在地理上展开招生的区域和招收学生的目标群。是面向农村,还是面向城市;是面向应届毕业生,还是面向社会青年;是面向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上生,还是面向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下生等等。二是定位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招生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招生必须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决不能来者不拒,捡到篮子里即是菜。办学、招生决不能搞一锤子买卖,尤其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质量定位要求。例如,有的学历文凭考试院校,入学不把质量关,结果国家、省统考课通过率极低,毕业率不到10%,反倒严重影响了以后的招生。三是定位生源特色和招生优势。一定要找到本校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可以面向特殊的生源群体,可以多层次分类别招生,应该善于剑走偏锋、标新立异、错位发展。

二、市场策划

一般说来,民办院校对招生市场具有与生俱来的重视和敏感。因为民办院校的生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招生必须进行市场策划。所谓招生市场策划,主要是指对招生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招生市场的空间中寻找到自己学校的坐标,找到招生的努力方向,为学校争取到尽量多的市场份额。

市场策划首先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生源市场的现状、态势,分析招生的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掌握有关招生的基本数据,并且,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提出科学的论证报告。例如,2004年山东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62万,国家计划招生多少,其中本科、专科(高职)计划各是多少;省外、省内计划各是多少;公办、民办院校计划各是多少等。根据招生计划预测一下本、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录取比例,预测一下民办院校的招生空间和条件。然后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细分招生市场,确定本院校招生的努力方向,确定招生市场开发的策略与战术,确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招生市场策划必须了解人才市场的状况,了解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规格和标准,将直接影响着民办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影响着招生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就是就业,出口影响着进口,民办院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安排课程和教材,安排招生数量和质量。倘若能够直接与用人单位签定用人合同,进行定单培养,必将会成为招生的一大亮点。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开发式招生,以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

三、形象策划

形象是一所院校的门面,更是一所院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所谓招生形象策划,其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招生宣传把学校的形象展示出来,这与学校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是建立在学校整体形象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是指招生过程的形象展示,包括构思设计招生过程中的一系列形象及其如何运用,如何展示。比如,广告诉求语、屏幕形象、宣传画册、招生资料、招生咨询场所人员形象等等。招生形象往往是社会、家长、学生等接触到的第一印象,是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是否选择上某所院校的首要因素。

形象策划能否成功,能否在招生过程中把学校的形象有效地展示出来,宣传出去,关键是能不能成功地建立起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使受众能够迅速地将某校从众多的学校或者纷繁的背景系统之中识别出来,并且形成一种积极的印象和认识,感受到学校的勃勃生机和发展前途,感受到学校的个性特色和明显优势。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支柱性要素主要有三个,这也是我们进行招生形象策划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是理念识别系统,指学校的价值观体系,包括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校风校训、战略目标、宣传口号等等。二是视觉识别系统,指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示,将学校的理念和特征视觉化、规范化、鲜明化,形成学校在人们那里的视觉形象特征,例如学校的校徽、标示牌、校园雕塑、学校建筑布局之类,以提升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识别度,进而实施有效的信息传播。三是行为识别系统,主要指学校的整体行为、组织行为、员工行为等,学校行为识别系统一般集中体现在学校内外举办的招生咨询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学校的管理行为之中。

四、公关策划

就院校而言,公共关系主要指学校与社会公众的交往、认识和了解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发展过程,它主要包括学校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常用的公共关系活动类型一般分为宣传型、服务型(提供免费服务)、交往型、公益型、尊重型(征求社区及学生家长的意见)、维护型等若干类。

一般说来,公共关系所产生的效果是其它任何形式都不能代替的。招生需要宣传,需要公关,需要进行公共关系策划。民办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公共关系在招生过程中的作用,精心构思设计各种类型的公关活动,高度重视交往传扬、沟通协调,排忧解难、畅导理解,信息传播、教育引导等各种公关渠道,积极为招生工作出力献智。

招生公关策划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共关系传播策划。传播是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手段,它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过程。招生公关策划应该紧紧围绕由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给谁、产生什么效果五个要素进行。二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策划。它一般由调查研究、确立目标,编制计划、设计方案,策划实施、传播沟通,评估结果、反馈调整等几个步骤组成。三是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例如,新闻发布会,学校成就展览会,社会赞助活动,招生咨询会,参观考察等等。

五、广告策划

现阶段,广告是民办院校招生的基本手段。有的院校甚至在招生广告方面不惜重金、大量投入。所以,做好招生广告策划显得十分重要。招生广告就是有计划地通过媒体向招生目标群传递有关院校、专业、招生数量、规格要求、学校优势、特色等信息,以介绍、说服、提醒为目标,起到唤起注意、引起兴趣、启发欲望、导致行动等作用。好的招生广告应该真实性强,信息量大,针对性强,符合消费心理,符合道德规范。

广告策划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宏观广告策划的任务是从市场调查到广告发布的全过程策划,应该遵循市场调查、目标定位、广告定位、战略战术定位、经费预算、执行时间安排、效果评估、战略战术调整的基本程序。微观广告策划是对广告制作与发布过程的策划,是对宏观广告策划的落实。无论是宏观广告策划,还是微观广告策划,都要遵循目标性、系统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可行性的基本要求。

招生广告策划的关键在于创意。好的创意应该简捷、突出、独特、联想、凝神、形象、时尚。广告媒体的选择也很重要,主要应该考虑其经济性、针对性和适合性。常用的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品、户外广告牌、车体广告、展览会、公益性社会活动等。还要注意报刊版面的环境选择,电视广告的时间选择,频率的变化,而且,学校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恰当的活动或传播性工具来发布院校招生信息。另外,还要注意软性广告的运用,它对目标公众的渗透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管理策划

管理策划在民办院校招生策划中也具有相当的地位。所谓管理,是协调集体活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实践过程。招生也是一个集体活动的过程,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实现招生目标,必须对招生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招生管理策划,首先应该对招生工作的机构、人员进行策划安排,确定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系统,选择配备热爱、熟悉招生工作的人员。其次,策划建立科学、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优化配置各种招生资源,努力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要遵循管理的原则,把众多的招生人员组织在团队之中,形成群体大于个体相加的合力和团队精神。第三,制定科学高效的激励政策,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也是招生管理策划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运用环境、报酬、奖惩、精神、文化等多种要素调动招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管理策划使民办院校的招生工作有条不紊、有序竞争、规范展开、高效进行。

七、渠道策划

招生工作有多种渠道,尤其是当代,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招生渠道正在呈立体化发展的趋势。所谓招生渠道策划,就是谋划形成属于自己院校的招生网络和多种渠道,并且,确保其畅通高效。

招生渠道在招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渠道运用,存乎一心。一方面,招生渠道要多;另一方面,招生渠道要不断创新,要善于有所突破,善于与时俱进、善于另辟蹊径,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渠道,形成自己的独特渠道,不要总是大家去挤一条路,一座桥。

目前常用的招生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的老生带新生,学校全体教职工充当招生人员,投亲告友,四处拉学生。二是聘请招生信息员、招生代理,往各主要生源地派驻招生机构、招生代表。三是参加各级各类招生咨询会、展览会、洽谈会进行宣传推销。四是到生源地学校开展各种联谊活动,进行公关。五是新闻宣传,树立形象。六是各种媒体广告、实物广告。七是聘请著名专家、知名教授作顾问,对学校作出正面评价。八是邀请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到学校视察指导。

八、项目策划

一般说来,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为此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完成,充分利用一定的资源范围,去实现一个明确的预期目标。项目可以是建造一栋大楼,也可以是组织一次活动,解决一项课题等。所谓招生项目策划,是指以招生过程中具体的项目活动为

对象的策划,例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节庆活动、比赛活动、评奖活动、咨询活动、博览活动、旅游活动、教学活动、德育活动、经济活动等等。它能够提高和推广院校的知名度,给招生院校带来满意的效果和实际的效益。

进行招生项目策划首先应该进行项目调研,系统地搜集、分析和报告有关项目的信息,研究影响项目进展的各种环境因素。招生面对的生源是活生生的人,在项目策划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理规律和情感规律,使他们作为情感体验的主体,对策划项目产生积极或消极、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另外,招生项目策划还要注意时效、创新和价值;注意项目细分、项目选择和项目定位三个环节。项目细分是项目策划的基础和前提,项目选择和项目定位是项目细分的深化和继续;没有细分的选择和定位必然是盲目的,而没有目标选择和定位,项目细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好的项目必然会给招生带来机遇和实效,它总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好项目必须依靠策划者去思考、去寻找。在思考寻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与众不同,在招生项目和手段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与众不同的项目必然会产生奇效。二是巧搭便车,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巧妙地借用其它行业、企业的手段和力量,为自己的招生打开局面。三是拾遗补缺,在招生市场上总有一些不被人看重的冷门或专业,抓住了,一样可以使之有价值、高效率。四是填补空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尽管招生的院校、专业越来越多,但还是有一部分需求暂时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代价很高。哪个院校如果能够满足这部分需求或者降低满足这部分需求的代价,则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招生策划是一种很重要的谋略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笔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民办院校招生策划的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也是招生策划的基本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招生策划应该从每一所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细致的招生策划方案之中,提供一份独特的、高质量的,供决策者决策、实施的蓝本。

(四)招生宣传工作

根据02年招生工作研讨会对2003年招生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为实现“招得更好”的目标,拟加大03年宣传力度和广度,加大宣传投入。为切实做好宣传工作,招生办将在学生中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确定宣传重点,并制定本招生宣传计划书和进程表,分步实施,提高宣传效果。

1、印制发放保送生招生简章。为扩大学校影响力,宣传学校重点学科和学校发展历史,提高学校知名度,拟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发放保送生招生简章,宣传内容包括:学校历史、重点学科、教学成果、教学条件、招生计划、对保送生的培养方案及措施(待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办研究制定)等方面,估计成本2元左右。在3月中旬完成制作并向中西部重点中学寄发。

2、印制发放本科招生简章。本科招生是招生工作的重点和重心,03年本科招生简章的印制保持8个版面,并充实宣传内容,加大对南汇校区的宣传。包括向各学院下发招生简章制作通知、集中和编辑各学院宣传材料、拍摄和选用照片、排版、较对等工作。印制工作3月底完成。并在四月初完成向全国高中的寄发工作。

3、制作招生电视广告,制作招生宣传光盘。拟定3月初签订摄制与播放协议,提出经费清单和申请。3月初完成剧本撰写并开始摄制广告素材带,为保证质量,本拟请教育电视台摄制。3月中下旬完成光盘、广告带编辑与制作。4月底完成。5月投播。

4、制作宣传用固定展版与便携式展版。固定式展版主要用于上海市大型宣传活动招生。便携式展版主要用于外省市招生宣传活动与小型招生宣传活动。

5、中学宣传工作。包括制定宣传计划,联络落实宣传时间,安排和通知宣传人员,准备宣传材料等工作。主要工作在4月-5月进行。

6、全市统一咨询工作(八万人体育场)。为创建窗口形象,增强宣传效果,本宣传工作拟采取以下措施:(1)编辑宣传材料与宣传工作规范;(2)加强宣传培训;(3)统一着装,制作胸卡;(4)使用文明语言。如“请”、“谢谢”、“欢迎报考”等。

第四篇:党校教育工作八论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总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校要认真完成好中央交给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认真总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之上升为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推动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在党校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党校教育规律进行了一些思考,形成了八点初步认识。

一论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教育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的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核心就是党校姓党。我们必须着眼于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党校各项工作。

突出党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党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有别于一般的干部教育,有其自身特殊规律。党校作为党的重要工作部门,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和培训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般的国民教育和其他培训机构,主要是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等。党校教育主要是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教育党的干部,核心是政治培训、党性培训、素质和能力培训。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党校姓党就是要把更好地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作为主线,引导学员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性。

坚持党校办学的党性原则。党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党性原则,恪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循党的政治路线。要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使学员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强化学风建设,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强化廉洁从政教育,增强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严肃政治纪律,着力解决不符合姓“党”要求的问题,坚决反对和避免任何淡化党校姓党的观念和行为,尤其是对那些执行党校教学计划不严格、压减主体课程的现象要加强检查和整改。同时,要严格筛选师资,净化党校讲坛,严禁传播错误观点,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

切实加强党对党校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反复强调要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要努力做到“三个为主”:在培训渠道上必须以党校为主,落实中央关于党校教育的要求,避免以社会培训代替党校培训的做法;在招生机制上必须以组织调训为主,优先安排关键岗位、重点岗位的干部,优先安排年轻干部;在办学领导体制上必须以党组织的领导为主,充分依靠党委(党组)。

二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规模培训党的领导干部

围绕中心,就是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党建的中心任务,认识和部署党校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始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建设大局、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员,真正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部门党组(党委)的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学员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服务党的建设大局。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校教育必须围绕党的建设大局,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增强学员的党建意识,纠正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党的工作的现象;引导学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民情,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通过严格组织生活会,引导学员行使民主权利、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培养学员积极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的自觉行为,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

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党校教育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就是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权力与服务、公仆与主人、为官与做人的关系,弄清权力属于谁、掌权为了谁、怎样掌好权的问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谋福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立足岗位成才,立志干大事。

三论教育目标: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党校要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和培训党的执政骨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研究党的执政理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努力使学员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模范。

增强执政意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最根本的是要切实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树立科学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开展各项执政活动。树立民主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依法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依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提高执政本领。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对于党校教育来讲,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员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改革发展稳定中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研究问题,就是要系统思考、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探索和把握各项工作规律。解决问题,就是要超前预测、科学应对、宏观谋划,科学地制定、实施和调整政策,立足岗位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培育执政作风。培育良好的作风,是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党校教育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使学员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切实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学员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实践锻炼,使学员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中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党性锻炼,使学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研究执政规律。善于发现、掌握和运用执政规律,是对执政党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党校应通过党史教育、专题研究、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引导学员结合基本理论的学习,认真研究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当代世界政党的执政规律,深刻认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四论教学内容: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校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校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党校教育要引导学员认真学习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学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要扎实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课题、进头脑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教学要抓紧做好科学发展观“五进”工作。进计划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充实到主体课程中、增加授课次数,进教材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编入有关教材,进课堂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面授、双向交流、答疑等教学环节中,进课题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员的课题研究中,进头脑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学员认识形势、开展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完善教学布局。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校提出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校强调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校进一步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党校教育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即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着力培养“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个教学布局,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大力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学习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大力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大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同时专门进行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加强党性修养。

五论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

党校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增强培训效果而不断改革创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要认真总结教学方法的基本经验。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回顾党的干部教育历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了启发式、讨论式等10种干部培训方法和18种开展党内教育的方法。1941年,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明确提出,采取研究的、实验的方式,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把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保证干部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点》等文件都强调要从干部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紧密结合干部业务需要和特点开展教育,不照搬国民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和优良传统,应该长期坚持和发扬下去。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校的办学方式不同,学员的岗位和阅历各异、理论功底和培训需求有所差别,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子教学,要努力探索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的新路子。要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党校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学员的特点和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讲授式方法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用体验式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类教育,用模拟式方法加强实践性教育。总之,要以学员为主体,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力争学习效果最大化。

要努力探索教学新方法。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研究式教学,就是研究式地教和研究式地学,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党校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讲授式教学,在内容安排上要少而精、突出思想性,联系实际问题、突出针对性,提高讲授艺术、增加感染力。案例式教学,就是通过典型案例和讨论交流,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利用革命历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使学员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模拟式教学,就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电视专栏访谈等情景培训,增强现场感。此外,还有团队学习法、行动学习法、五步学习法、结构化研讨等,都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

六论教学管理:从严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严管理是要求,民主管理是形式,科学管理是目标。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坚持从严管理,实现从严治校。这是做好党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党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学员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要强调教学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制定制度要系统、配套、便于操作。在执行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例。用校规校纪引导学员实现从干部到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并加强外出考察、调研等的管理,切实维护党校学员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校工作人员的管理。党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校意识和党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

坚持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学员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推动民主管理的主体。学员自我管理是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要发挥好支委会、班委会的组织作用,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实教学计划和配合教学管理。要引导学员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研讨、课题组研究、社会调研、学员论坛等教学活动,在研讨中坚持“四不原则”,即“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坚持科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科学管理,是深入探索党校教育规律、实现科学办学的客观要求。目前,对科学管理的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教学环节管理,办学分散是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的突出特点,我们从入学教育、自学读书管理、党性锻炼、毕业论文、学员综合考评等方面制订了规范性文件,统一指导各部门党校工作。二是建立办学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把办学经验系统化、规范化。三是试行全面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党校质量管理体系。这是新的尝试,有助于促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七论培训格局:分类别、分层次,满足不同学员需求

针对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职务结构方面的状况和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党校教育要及时调整班次设置、完善培训格局。

实效至上,实施分类别培训。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整体推进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实行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对党政干部,侧重于增强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对企业管理人员,侧重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党校教育坚持分类培训,要区分培训班次和轮训班次。培训类班次,着眼于领导干部的任职需要,教学内容突出系统性;轮训类班次,着眼于领导干部在岗轮训的需要,进行脱产进修、充实提高,在内容上突出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

需求导向,实施分层次培训。分层次就是要在分类别的基础上,按照两类班次各自的结构层次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党校教育在满足不同层次干部的需求上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这些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逐步建立了分层次的培训格局。分层次,就是区分局级、处级干部两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内容,开展教学。在培训班上体现为把局级后备干部班和处级后备干部班分开,把局级干部研究班和处级干部研究班分开;在轮训班上体现为把局级干部进修班和处级干部进修班分开。

扩大规模,拓宽培训领域。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就要扩大组织培训力度,增加新班次,拓宽培训领域,形成更加完善的培训格局,使各层次各类别的党员干部都能接受教育培训。一是延伸更多领域。在现有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为各类党务干部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在培训机关党委书记、机关纪委书记的基础上,延伸到支部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群工干部、纪检干部、工会主席的培训。二是增加更多层次。科级干部从事基础性工作,长期得不到党校学习的机会。开办科级干部班,不仅从战略高度为中央国家机关培养青年执政骨干,而且有利于弥补党校长期以来没有把科级干部纳入培训规划的不足,有效扩大了培训覆盖面。三是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开办党建研究生班,为广大党务干部提供继续学历教育的机会。通过完善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扩大覆盖面,形成班次结构更加合理、培训功能更加齐全的培训格局。

八论办学资源:实行开门办学,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

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办学合力,是中央国家机关党校教育工作的显著特点。实行开门办学,搞好校内开放和校外开放,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使各种办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是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推动党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共享办学条件。中央国家机关的党校教育历来就是充分依靠各部门办学条件开展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散办学”模式。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中央国家机关许多部门设有自己的党校。为完成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以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部门党校为主开办直属班,组织跨部门集中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国家机关各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比较分散,各部门党校办学实力强弱不一,没有形成整体优势,要积极地把各部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使用,采取委托办学、联合办学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

整合教师资源。建设一流学校、办好一流教育,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培训、组织交流、学习深造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选聘优秀师资。充分发挥地处首都、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主体课程教学中充分依靠和利用好中央党校的优质师资,选聘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充实专兼职师资库。三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开展境外培训。党校教育要落实好“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的要求,必须积极引进境外智力资源。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办学27年,境外培训已开展10年,组织了大批党员干部参加境外培训。通过境外培训,开阔学员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等方面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学习借鉴先进培训方法,边借鉴边转化,边学习边改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做到引进的智力成果本土化。

党校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党校教育规律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长期艰苦探索。党的事业在发展,党校教育在发展,笔者对党校教育规律的认识只是初步的,还不够系统,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第五篇:论企业财务目标的产权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企业财务目标的产权基础 作者:伍中信 杨碧玲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11期

下载论《大学》八条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大学》八条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

    [内容提要] 《大学》统篇旨在阐释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内圣外王之道。《大学》把“修身”视为其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且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

    大学教学论

    大学教学论 一、选择或判断题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 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学......

    大学教学论范文

    1.()是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核心概念。D教学 2.大学教学具有从正式的学校教育向()和学习社会化阶段过度的性质。C终身学习3.大学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它是由大学教师的教......

    人民日报八论819讲话

    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

    《领导干部成长八论》学习心得

     我局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近日,集中学习了《领导干部成长八论》这篇文章。这次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学习、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满足了自身需要与工作需要的双重要求......

    新华社“八论”总书记七一讲话

    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

    2011 级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2011 级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 中小企业的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甘肃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沟通......

    2011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

    2011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刘小忠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从2011年开始,有些省市加大了考查力度,分值从10分升至12分,成为整张语文试卷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