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认识口头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对司法解释4的讨论
如何认识口头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2014.02.08 《司法解释(四)》出台前,关于口头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一直存在争议,各地法院与仲裁委的裁判标准也不统一。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劳动合同不是普通的民事合同,如果认定口头变更劳动合同有效,则用人单位很可能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单方调岗调薪,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只要双方当事人对变更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真实,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变更都应认定有效,否则违背了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
《司法解释(四)》第11条明确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如何适用《司法解释(四)》第11条(一)条文中的“实际履行”应如何理解 根据该条规定,口头变更劳动合同并实际履行一个月后才可能被认定为有效,因此,如何认定“实际履行”将非常关键。实践当中,是以用人单位作出调岗调薪行为为实际履行的标准,还是仅以劳动者到岗工作后为实际履行标准,抑或以劳动者到岗工作且用人单位已经发放新岗位一个月的工资为实际履行标准,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应以调岗后劳动者实际到岗工作认定为“实际履行”。当然,从举证责任的角度分析,如果劳动者已经实际到岗且用人单位已发放了新入职岗位一个月工资待遇的,发生争议时将可能降低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二)如何界定“一个月”的含义与性质
1、“一个月”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笔者认为,条文中的“一个月”是指用人单位实际调岗调薪之日起至劳动者提出异议时的期间。如果该期间超过“一个月”的,劳动者主张口头变更劳动合同无效的则不能得到法院支持。因此,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证明双方何时达成口头变更协议非常重要。作为用人单位来说,调岗调薪后应及时将变更后的内容送达给劳动者,否则仍然面临举证不能的法律风险。对劳动者来说,如不同意用人单位调岗调薪的,应及时提出异议并且保存好相应的证据材料,以便维权有据。
2、“一个月”是指仲裁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司法解释规定了劳动者可在“一个月”内提出异议,但是“一个月”是属于仲裁时效还是除斥期间并没有明确。笔者认为,这里的“一个月”属于除斥期间而非仲裁时效,不能适用时效中止、中断的相关规定,原因有二:一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明确规定了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为一年,如果本条“一个月”是指仲裁时效则有违上述规定,显然不符合司法解释的本意;二是根据条文理解,本条“一个月”是排除劳动者胜诉权而并非限制劳动者的诉权,这符合除斥期间的本质含义。
3、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是否每月都必须提出异议? 条文的字面意思只规定劳动者必须在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后一个月内提出异议才可能得到支持。实践当中,如果劳动者在第一个月内已提出异议,但是用人单位并没有改正,劳动者是否应每个月都循环提出异议?如劳动者没有每月都提出,是否导致其诉求不能得到支持?笔者认为,从司法解释本意分析,应指劳动者第一次提出即可。也就是说,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提出异议的,用人单位调岗调薪的行为就归于无效,而无需再次提出异议,除非用人单位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再次变更了合同,否则劳动者提出一次异议即可。(三)劳动者以没有协商一致为由提出口头变更无效是否能够得到支持 该条文强调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如果当事人是以“未协商一致为由”主张无效,是否还能适用? 笔者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先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才采取书面形式变更。也就是说,协商一致是劳动合同变更的前提,采取书面方式变更只是形式。本条口头变更实际上是赋予了用人单位的单方调岗调薪权,即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是本条规定的应有之意。如果劳动者存在异议也应在一个月内提出,否则应视为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的调整。(四)用人单位通过书面形式单方变更应如何处理没有明确 司法实践中,应分两种情形具体分析。第一,如果用人单位通过书面形式单方变更,劳动者没有提出异议且已经实际履行超过一个月的,笔者认为,既然本条明确规定了口头变更形式有效,那么应参照适用本条,认定用人单位书面形式单方变更有效;第二,如果用人单位通过书面形式单方变更,不论是否已经实际履行,只要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提出异议的,则应认定用人单位单方变更行为无效,劳动者要求恢复原岗位和薪酬待遇的应得到支持。需要说明的是,本条规定同样适用劳动者单方变更劳动合同而实际履行的情形,只不过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不高。
二、对《司法解释(四)》第11条的反思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司法解释(四)》第11条的规定过于宽松,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赋予了用人单位更大的用工自主权。一方面,该条实际上为用人单位在管理中单方调岗调薪提供了更大的权限和便利;另一方面,司法解释给予劳动者救济的期限过短,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一)司法解释出台前广东司法实践对口头变更劳动合同的探索 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2012)》(以下简称《会议纪要》)第2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出于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工作岗位后的工资水平与原岗位基本相当、调整岗位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等条件时,视为用人单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该条第二款还规定,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且不具有上款规定的情形,劳动者超过一年未明确提出异议,后又以《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二)《司法解释(四)》第11条应尽快修改完善 通过《会议纪要》与《司法解释(四)》两者的对比,笔者认为,广东省的《会议纪要》规定得更为合理,《司法解释(四)》第11条应尽快修改完善。首先,《会议纪要》明确规定了调岗应满足相应的条件(即生产经营需要、调岗前后的工资水平基本相当、调岗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否则面临违法的法律风险;而《司法解释(四)》所列条件过于简单和粗糙,只需用人单位口头变更并实际履行超过一个月即可。实际上,由于我国劳动者自身法律知识有限,而司法解释又赋予强势一方的用人单位单方调岗调薪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难以得到保障。第二,《会议纪要》赋予劳动者救济期限较长,规定了调岗后一年内劳动者可以提出异议。而《司法解释(四)》只规定一个月的异议期限明显过短,这样规定的弊端在于,面对用人单位的单方调整权,劳动者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在一个月内提出异议,否则将导致诉求不被支持。第三,由于《司法解释(四)》规定的期限过短,加上劳动者法律知识的缺乏,如劳动者错过一个月的异议期而导致救济不能的,其不满情绪更容易被激发,产生新的社会矛盾。而即便劳动者的诉求被支持,恢复了原岗原薪,但由于双方已经对簿公堂,劳动关系也不再像先前稳定,用人单位为管理需要不得不进一步通过其他手段乃至重新作出调整达到调岗调薪甚至解除劳动合同的目的,这等于变相鼓励了用人单位违法调整,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此外,按照《司法解释(四)》的规定,即便用人单位的行为被认定为无效也不存在任何法律后果,只需恢复劳动者的原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即可。而劳动者维权却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乃至丧失工作岗位的成本维权,将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综上笔者认为,《司法解释(四)》明确了口头变更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企业更大的用工管理自主性和用工灵活性,有利于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但是,由于司法解释赋予劳动者的救济期限过短,增加了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和难度,并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应尽快予以修改完善。
第二篇:口头约定变更劳动合同
口头约定变更劳动合同,实际已履行三个月可反悔吗?
张先生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担任文案策划,后因公司发现其擅长沟通和说服,遂于2012年9月将其调往业务拓展部担任客户经理一职,工资为基本月薪加提成的形式发放。张先生也乐意前往,但双方并没有对原劳动合同进行过变更。时至2012年12月,已经在业务拓展部上班三个月并依据原文案策划岗位领取基本月薪的张先生,突然被公司通知:张先生的岗位变更后,不应再按文案策划的岗位标准来领基本月薪,而应参照业务拓展部客户经理岗位的标准领取基本月薪,甚至此前已多支付的工资也必须扣回。张先生不同意,遂引发劳资纠纷。对此,你怎么看?案例解析
虽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即口头变更对并不一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但由于在具体的用工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仅采用口头形式变更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且长期实际履行的情形远非个别,如果全盘否定,明显既不利于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也不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第十一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鉴于公司与张先生口头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已经履行三个月之久,双方在一个月之内并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表明该劳动合同变更行为实际已生效,这期间公司一直没有提出过因岗位调整而需要降低工资问题,张先生已按原岗位拿了三个月之久的基本月薪了,现在公司突然反悔,要求要按更低的工资
标准来发放其月薪,这显然是违背法律规定的,因为一旦劳动合同变更生效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合同双方都必须遵照执行。如果要改变,则又是另一起劳动合同的变更行为了,又得重新遵照劳动合同变更程序来操作才行。同样的,如果张先生现在反悔不想做客户经理,想回岗位工作,鉴于其在客户经理已实际履行三个月之久,已超过一个月的履行时效,如此反悔也是行不通的,企业可以拒绝。
案例延伸解读: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形解读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第十一条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即可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这就是说:首先,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协商达成的协议,当然也可以协商变更;对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只要是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而达成的,都可以经协商一致予以变更。其次,对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应当采取自愿协商的方式,不允许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未经协商单方变更劳动合同。一当事人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任意改变合同内容的,在法律上是无效行为,变更后的内容对另一方没有约束力,而且这种擅自改变合同的做法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再次,劳动合同的变更只是对原劳动合同的部分内容作修改、补充或者删减,而不是对合同内容的全部变更。对劳动合同所要变更的部分内容,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后,必须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果在协商过程中,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所要变更的内容,则就该部分内容的合同变更就不能成立,原有的合同就依然具有法律效力。最后,在变更过程中必须遵循与订立劳动合同时同样的原则,即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可以确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劳动合同变更的一个重要事由。
第三篇:已履行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已履行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案例:
高某是某公司车间员工。公司因其有数据控制方面的特长,于2013年2月将其调往数控室上班,高某也乐意前往,但双方并没有对原劳动合同进行过变更。2013年5月,已经在数控室上班三个月并依据生产车间岗位领取工资的高某,突然被公司通知说,高某的岗位变更后,工作相对轻松,不应再按生产车间的标准获得工资,甚至此前已多支付的工资也必须扣回。高某不同意,遂引发纠纷。对此,你怎么看?
案例解析:
虽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即口头变更对并不一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但由于在具体的用工过程中,且长期实际履行的情形远非个别,如果全盘否定,也不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鉴于公司与高某口头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已经履行三个月之久,而期间公司一直没有提出过因岗位调整而需要降低工资问题,决定了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彼此均必须遵照执行。
因此,公司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变更(降低)高某的工资做法不合理,应予纠正。
第四篇: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认识
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认识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并实施,至今经过两次修改,目前使用的是2001年版。其至2004年为止出过两次司法解释,该法实施60年后,针对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该征求意见稿整整20条具体条文,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应审判实践需求而制定,内容涉及了财产分割、确认亲子关系、生育权保障和“第三者”索要补偿等近年来婚姻纠纷案例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这里,我将谈谈我对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所涉及的内容和其与前两个司法解释的联系的认识。
我们知道,婚姻是一个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将两个情投意合的人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家庭,而家庭又是我们这个大社会里的一个个细胞,正是由无数个家庭才组成了我们的大社会,因而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家庭幸福是社会和谐的最基础的环节。所以我国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都很重视婚姻家庭,为了更好地解决婚姻家庭中的一系列纠纷,为了更好地维护婚姻双方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又在其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地制定实施了两部司法解释,可见婚姻家庭纠纷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度有多高,可见国家对于婚姻家庭的重视程度有多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婚姻家庭纠纷愈加常见,离婚的现象数不胜数,从而出现了更多的婚姻家庭中关于财产、子女、继承等等的纠纷。对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婚姻法》的实施过程中,我国人们法院认识到最初的《婚姻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生活中出现的婚姻家庭纠纷当中了,因为《婚姻法》制定于50年以前,当时的制定旨意是相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的,50年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婚姻问题也出现了更多的当时所部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就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家庭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制定主旨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现在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正在征询意见中,不久将被颁布实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弥补《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以及《司法解释二》的不足和对于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法律解释,使婚姻法更好地适用于现实的案例中,更好地保护婚姻当事人的正当权利。所以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以及《司法解释二》的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掘新的要素来发展婚姻法,使婚姻法这一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合适地使用到现实婚姻生活中,为人民大众服务。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主要涉及了财产分割、“第三者”索赔、继承权的使用等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在20个条文里面,婚姻法解释三对财产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篇幅占到80%左右,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婚前财产如何对待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现在财产问题已成为出现婚姻纠纷的主要问题,财产问题不像过去那样少,现在既有动产,也有不动产,财产数量多,价值高,品种也多,分割财产往往引起很多新的纠纷,需要特别的关注。
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家庭的共有财产则是维系婚姻生活的重要基础之一。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是婚姻法立法的重要内容。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对夫妻财产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完善了原有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内容,明确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范围和方式,对一方特有财产进行了界定,在保障婚姻双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和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固,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财产状况日趋多样性、复杂性,婚姻纠纷案件中财产争议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审视我国现行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发现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国又进一步制定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间的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进行了全面的诠释,更好地规定了双方财产问题的界限。在离婚纠纷中,对房屋产权的分割问题始终是司法实践的焦点。如何正确对夫妻离婚时房屋产权进行分割,与当事人重大利益密切相关。如《解释三》第八条就是对《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的补充和完善,前者对于父母赠与的房屋产权规定了产权登记和按份共有等之前不曾提到的关键词,这些都是会引起法律纠纷的重要细节。《解释二》第二十二条对夫妻双方父母的出资赠与意向进行一般性推定是以购房时间是在“婚前”还是“婚后”为界定标准,并规定了例外情形。也即:如果房屋是婚前购买,则父母的出资一般视为对自己子女的赠与,除非该方父母明确表示是赠与双方;如果房屋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则父母的出资一般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该方父母明确表示是赠与自己子女。这与《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是相辅相成的,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接受赠与的,一般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在赠与合同中有明确的只赠与一方的约定。然而《解释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第二款(即对婚后购房时,父母给予资助的认定)在适用上存在一定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资助已婚子女购买房屋的一方或双方父母,出于人之常情,是希望通过资助子女的家庭而使其生活得更好,通常情况下不太可能非常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资助是对自己子女的赠与,其真意的表达受到一定的限制。假设父母不介意表明赠与对象仅是自己子女,那该意思表示应当以何种方式表达?是必须以书面方式明确?还是只要口头说明即可?假设只需要口头说明,则一旦成诉,如何举证“资助购房时明确表示赠与自己子女”也成为一个问题而《解释三》则解决了父母资助子女买房的赠与对象的意思表示问题。
《解释三》第八条的规定则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屋的赠与对象的界定有了调整和改变,即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应认定该不动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该规定不以购房时间在婚前还是婚后作为判断赠与对象是自己子女还是双方子女的一般原则,而以产权登记为准,认定标准上更加合理且可操作性更强。
但如此规定是对《婚姻法》规定的一个改变,因为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仅在赠与合同中规定了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的情形下才能将该赠与财产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否则即使登记在一方名下,也应当作为共同财产。由此可见,征求意见稿该条规定与《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是存在冲突的,如何协调两者冲突尚待立法明确。
在《解释三》中,我发现不是所有的条文都是对前两个解释的延续和继承,它也涵盖了不少之前没有的内容,这说明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性,我们的生活在变迁,我国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我们会发现许许多多的新事物。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也不例外,有很多的婚姻家庭纠纷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们就要用更加切乎实际的法律条文来规定这些纠纷,解决这些纠纷。
对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我认为它对于现实中出现的婚姻家庭法律纠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丰富和完善了前面的《婚姻法》和《解释一》、《解释二》,又提出了新的论断,对于我们的婚姻生活实践作用非凡。因此,《解释三》虽然是对之前的法规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必然会存在瑕疵,所谓物都是优劣并存的,所以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赞赏《解释三》,也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它,理论联系实际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参考文献:
1、李宁 张皆娜:《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热点解读》 天津网 数字报刊 第十四版法制在线
2、李霞:《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缺陷及立法完善》中国江西新闻网2009年6月19日
3、马原主:《新婚姻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五篇: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认识--口头检讨稿
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认识——口头检讨稿
近日来,实验室推行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对于本次袁文祥和孙晓明的违规,结合实验室两年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出于习惯,跟着习惯走。倘若我们能认识并且改掉坏习惯,看清并且坚持好习惯,我们就能少走弯路,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曾经在某个网页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已经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动运作。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们学生来学校,进入实验室,除了获取必要的文凭外,更为重要的是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实验室的管理规定,我们都将全力以赴,自觉主动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但实践证明:仅凭个人的自觉主动是不行的,散漫随意现象随时发生,必须有一个规则克制这种懒散的心态,规范实验室整体形象,确保实验室各项管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除了规范个人的行为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实验室高效有序运转的前提和保证,是实验室整体精神风貌和优秀科研团队建设的基础。实验室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个人的习惯影响自己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人影响了整个集体。通过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引导我们客服不良的生活和科研习惯,让我们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这有利于培养我们每个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促进良好科研工作习惯的养成和优秀科研团队的建设。
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于实验室来说,犹如法律之于国家。它作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文化建设和优秀团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离不开我们每个人认真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内容再好的规章制度,不去认真落实,纵使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对于违规范戒现象,应严肃对待,除严格按照相应措施给予相应的惩罚外,更应该在思想层面上使其有深刻的认识。不能姑息纵容,而破坏了实验室有效健康运行的法则,这既是对制度的尊重也是对实验室其他成员的尊重。严格履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意味着实验室的氛围不和谐。营造宽松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更不意味着随意放任。一分钟对于每个人来说
或许很少,但他体现了一个人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一直以来我认为,很多事情应该自己亲自去做,只有这样自己才放心。只要自己多做点,多投入点,自然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个人行为无可厚非,但我们是个集体是个团队,团队需要协作,团队有团队的规则。作为实验室的一份子,作为组长,除了应该做好自身的工作外,更应该明确团队的任务和目标,鼓舞每一个人的信心,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团队,给每一位成员一个主人翁的感觉。
对于本次袁文祥和孙晓明的违规,是我对小组成员的督促不够到位,对实验室制度的严格实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身为组长的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件后,寻找各种理由,试图破坏实验室“违反规章条例措施”的实施,这充分反应了我对规章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制度,对老师和实验室其他成员的不够尊重。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定当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科研和日常工作,为实验室建设和优秀团队的培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黄建平
2010年6月29日
这两天,对自己进实验室四个多月以来的学习生活做了一下总结,反省了自己,感觉很多方面做得差强人意的。感谢老师的严厉教诲,给了我一个深深反思自己的机会。在这里我作检讨不仅是为了老师更是为了我自己,让我更加看清我自己。首先我要检讨一下我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在实验室里没有完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尽管研一期间课程比较多,但是也不能落下课题的研究,常人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想挤就能挤出时间来,同时马建伟老师也说过缺少时间的事情还是需要时间来解决。刘老师说的对,咱们学校硕士两年,第一年上课,第二年找工作做毕设哪有时间搞课题研究,能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要从进实验室时就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先前没有意识到这点,在课题上投入太少。过去已经成为事实无法改变,现在意识到了就要从现在开始更改自己的态度,将自己以后的路走得更好,同时将自己先前落下的课题补上来。其次,关于填写日志我做的不好。日志没有按时填写,有时候还给自己找借口,一遇到考试都不填日志。在此要改正思想,以后一定要按时填写日志。再次,计划没有做好和按时完成。进实验室时年计划做得不太完善,将课程学习和一些软件学习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前期学习matlab花了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期在课题上的工作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
老师的批评使我更加看清自己,为我指明了方向。对于老师的处罚,我没有任何意见,同时我希望老师能再给我一次机会,使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我会加倍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为实验室做出积极的贡献,请老师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