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请台湾交换的读书计划
读书计划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的句中精华流传至今,启示我们大学阶段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学习。而名校是孕育学习之果的一片润土。我如今申请到贵校进行交换,一是为贵校悠久的历史和“诚、朴、精、勤”的校训所吸引,而是为了进一步感受台湾独特的文化氛围,拓宽视野。如果有幸能够成为贵校的学生,希望能在未来的一个学期内致力于课内的研究,培养管理实务的能力,并参与团队的合作,为未来服务人群或追求更高深的学问奠定良好的根基。以下是我所拟订的粗浅计划,希望师长们多加以批评指教。
我现在就读于xx大学金融学院,专业是xxxx。经过在贵校选课系统的查询以及与我所在专业的课程比对,我计划交换期间在贵校修读课程如下:统计学,国际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分析,成本与管理会计学,运动舞蹈,大学国文。所选专业课程均与财务金融、会计相关,目的是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此外,还将学习体育、大学国语等综合课程,扎实基础,全面发展。课余时间我将刻苦学习英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为托福考试做准备;努力钻研计算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不断使自己向网络时代的人才标准靠近;善用图书馆与视听教室资源,增广见闻、吸收新知。在社团和文体活动方面,我将保持原有高涨的热情,参加学术性的社团,如辩论社等,延续自己的爱好;积极参与舞蹈、健美操、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发挥自身特长,不断挖掘潜能。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高,热爱思考,组织能力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合理分配时间、高效阅读方面仍有欠缺。如果能有幸到贵校交换,我将珍惜宝贵机会,充分利用贵校资源,取长补短,谨遵校训,完善自我。
以上是我对交换学期的的初步计划,也许不够周全,却是我的理想生活。在这知识爆发的时代中,资料的取得极为容易,优秀的人才更是有如过江之鲫;随着我的成长和环境的改变,读书计划是必要的,有了计划,生活才能充实、丰富。此外,若能保持诚信朴实、达观进取的原则,这次交换学习定能成为我人生中一场充实美好的旅程。
第二篇:台湾交换生读书计划
读书计划
“雨冷,酒暖,书香,人多情。”我感动于董桥笔下这种古朴淡雅的台湾,这也是我想要体验的生活。浓厚的书香气、友善的人情味、厚重的文化感,正是台湾吸引我的地方,我期盼能在台湾度一段浪迹书海的岁月。
读书是学子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幸福、最充实的事情;读书,能帮我快速、全面地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学术特色,乃至美食美景;读书,能丰富我的生活、丰盈我的心灵、丰满我的精神。为此,特拟定一份周详的读书计划。
一、读书目的1.开阔视野、转换思维方式;
2.了解台湾文化、学术习惯、学术传统,比较海峡两岸文化与学术的异同点。
二、读书内容
1.国学经典书籍、国学研究书籍
“孔孟学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为我国学术思想的主流,亦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中华民族所以可大可久,历五千年而不堕者,就是由于我们以仁为本的民族文化,能绵延不绝,日久弥新。”因生长于孔孟之乡山东,提到国学,我便十分骄傲、万分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台湾地区国学的保存和传承是最杰出的。
而据我了解,中兴大学文学系课业学习以厚植国学根基为主,很多课程的开设,都关注国学。我想借此机会,结合中兴大学浓郁的国学氛围、扎实的国学教育,努力使自己提升文化修养、深化对国学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领悟国学的要义,培养自己的君子品行、增长哲思智慧。
故将选取大量国学经典书籍及国学研究书籍阅读,一则以“四书五经”为根本,另选取我较感兴趣的《资治通鉴》、《菜根谭》等书目阅读;二则,广泛涉猎国学大师,如胡适、钱穆、辜鸿铭的等的著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南怀瑾《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三则阅读心仪已久的《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等书籍,以期对国学、国学研究、国学大师们有更系统的了解。
2.文学、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等专业书籍
中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所含有的义理学群、语言文字学群、古典与现代文学学群、大众文化学群,正好与我的兴趣、研究方向、读书计划相吻合,相信相关课程的开设会对我的读书有所裨益。
一方面基于对台湾文学的喜爱,我将大量阅读台湾本土文学书籍。诗歌方面,着重探究乡愁情节,如余光中、纪弦、彭邦桢、钟鼎文、文晓村等人的诗歌。散文方面,仰慕董桥、龙应台多年,独爱董桥老派遗少的风骨,也喜龙应台与古典散文一脉相传的风格,愿再细读两位大作。小说方面,按台湾小说嬗变规律——怀乡小说时期、现代小说时期、乡土小说时期、新生代小说时期,分期阅读,诸如林海音《城南旧事》、白先勇《台北人》、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黄凡《赖索》等,由此探讨,台湾小说与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互动关系,二者体现出来的在题材和结构上的写实主义风格。
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文化研究。中兴大学日益重视文化研究,并硕果累累,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所更是提出加强“民间学”与“民俗学”相关之课程。这令我十分欣喜,作为一个传媒学子,我向来对文化研究很感兴趣,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媒介仪式化行为对国族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以2011年春晚为例》,就是一种文化研究视野下的传媒研究,同时借鉴了民俗学、人类学的知识。我预感在中兴,能够获得更多新鲜的思维冲击,完善我的研究。我将继续阅读文化研究及传播学方面的书籍,关注台湾地区文化研究学者、传播学学者们的著作,如杨志弘、郑贞铭、祝振华、李瞻等老师,以及中兴大学文学院陈器文、林安梧、林仁昱、黄东阳等诸多老师的著作。
3.中兴大学学报、中兴大学老师著作及有关台湾历史的书籍 一方面,会多多接触中兴大学各系所的学报,和文学院众多从事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老师的著作,希望了解中兴大学的教育特色、学术风格和传统。中兴大学文学院中有众多知名老师,在各自研究领域成果非凡。希望拜读韩碧琴教授的国学、经学研究的著作,尤雅姿教授文学理论研究的著作等等,以与大陆学术风格比较,感悟台湾学者重视研究方法和多学科视角的特色,与大陆对比教学、教育风格,感悟台湾重视通识教育与文化底蕴培养的特色。
另一方面,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台湾,以求不虚此行,决定阅读一些台湾历史研究书籍,如《民国志余》、《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台湾六十年》等。
三、读书安排
1.争取在一学期内读30本书,听5次讲座,多打听有价值的书籍。
2.每个月至少读四种类型不同的书,严谨的学术书籍与轻松的小说、散文等书籍同时穿插进行。
3.每月至少有10天在自习室或图书馆看书,有10天在大自然中一边感悟自然之美,一边欣赏书籍。
4.将每天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每天至少有两个读书时段,争取每天读书达6小时以上,一个时段阅读文化研究、传播学、学报、历史书等,另一时段阅读国学与文学书籍,结合课程安排,制定一个个人读书规划表格,每天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并力争完成。
5.每次读书均要将全书体系把握清晰,抽出书籍结构主干、精髓要义,把书读薄;而后细细分析文本,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扩展相关知识。
6.每本书必做读书笔记,或摘抄优美段落、妙语哲思,或记录自己的思考、观点,读完一本书要写读书心得,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经常到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最新动态。
我希望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让心灵和身体都在前进的大路上,希望到台湾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第三篇:国立台湾海洋大学交换生读书计划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交換生讀書計劃
“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完善自己、豐富自己、超越自己的旅程。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本人是一個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學生,從來就不甘心于平庸,只知道知識可以武裝自己的頭腦,我需要把握任何機會,讓源源不盡的知識來不斷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然而,課本的理論知識以及單一教育思維模式僅僅只是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狹窄的知識面以及短淺的人生閱歷只會讓自己停滯不前。要想讓自己獲得質的飛躍及成長,使自己真正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唯有走出去進一步學習科學前沿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先進的科學教育理念。故特此寫下讀書計劃:
一、讀書目的:
1、完善系統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決定著一個人的思想高度。“萬變不離其宗。”世間萬物總有其規律,唯有淵博知識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鍛造出得成熟獨特的思維方式,并利用其進一步完善自我。思維方式指導行動,只有全面成熟的思維方式才能做出對社會有用的事業來。
2、豐富專業知識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是精心鑽研于自己事業,并為其付出辛勤汗水的結果。本人對於本專業充滿濃厚的興趣,願意孜孜不倦為其流下勤奮的汗水,而鑒於本人目前境況,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本專業理論知識及增強專業研究操作。
3、領悟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
嚴謹刻苦的科學研究精神無論對於科學實驗研究還是對於個人成長都賦予不菲的價值。要在所研究的領域獲得突破或者要在個人的成長上錦上添花,無疑必須具備嚴謹踏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本人期待在本專業領域獲得成長及成就,定將懷著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投入學習。
二、計劃與安排
1、按照學校課程安排認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爭取以優秀的成績完成學業。
2、積極參與專業實驗研究,理論聯繫實際,最大程度鞏固理論知識。
3、多多閱讀相關專業及課外書籍,努力做到每天閱讀一小時。
4、利用互聯網、電視媒體、圖書館等資源及時獲取最新信息資源。
5、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從多方面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綜合素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此次我將漫步書山、暢遊學海,不畏艱辛、不顧風雨,只爲自己的人生閱歷再添絢爛一筆,只爲自己的成長再創新高。
第四篇:台湾交换生学习计划
台湾交换生学习计划
在前往台湾之前我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台湾的文化、生活等等,还有台湾学校的教学理念及我们所学专业的课程,给自己一定的准备,让自己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在台湾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而我的学习计划将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1)围绕着课题
通过之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对此课题已有了较强的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对国外、港台一些类似课题的资料、文献也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还是感觉到了目前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的一手资料还很缺乏,所以希望能有机会前往台湾,接触更多的一手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现状,从中汲取经验,得到些许启发,相信一定会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2)围绕着毕业论文
我已基本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课程的学习,接下去的重心就是我的毕业论文,针对自己所学专业,并结合导师所负责的课题,我的论文选题初步定为“我国科学课程形成史”。关于论文的研究方法、整体框架等目前只有一个初步的设想,而有关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情况,是我的毕业论文不得不去探讨的一部分内容,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时期的资料在内地极为缺乏,所以希望能通过这次赴台学习的机会,能收集到更多这一时期的相关资料,同时接触更多不同的研究方式,了解更多不同的研究理念,从而使我的毕业论文能有一个更为清晰、成熟的思路,确定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整体框架。
(3)围绕着两岸教育(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现状的比较研究 赴台期间,我希望能走进台湾当地学校,与当地的中小学进行接触,了解台湾中小学的现状,并尝试着与这些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希望能与他们成为朋友,在将来进一步交流和沟通。在对台湾教育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选取一个相关问题,寻求两岸之间的比较研究。
如能有机会赴台交流学习,将是我的幸运。虽然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会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让这四个月过的充实、丰富、精彩。以下是我预期的做法:
首先,通过案例研究,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一些课程,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以此为基础,把这些课程或者某一堂课作为案例,进行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心得体会,也可针对某一具体案例写一两篇正规的学术论文。
其次,通过叙事研究,结合着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对相关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这样的一手资料对于我的研究是极具价值的。
最后,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在台湾很多国内所缺乏的一手资料,包括书籍、论文等等,并结合自己的研究计划认真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我希望能在完成自己学习计划的同时,能充分感受台湾不同于国内的文化,加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成长。还希望能结交一些台湾的朋友,时常联系,时常交流,共同进步。
第五篇:台湾交换感想
台湾交换感想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的交换学生,我有幸到台湾的大学参加了为期半年的研修学习活动。快乐的日子过得总是太快,转眼已经真的离开台湾了,这个小岛带给我的,是在心中暖暖的回忆,能够温暖全身的善良美好。来之前对台湾有过千百种幻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像媒体所说的那样?当你置身在台湾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脚步没有北京街头的那种繁忙,每个人洋溢出的轻松与惬意是大陆的人无法感受的。时隔一百四十个日日夜夜,我又回到了大陆,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那些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都汇集到了一起,每一份记忆都是那么清晰,感动,兴奋,温馨,激动。
到了台湾之后,好像整个人都变得单纯了很多,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出去旅游,如果遇到困难,找人帮忙似乎从来不是一件难事。他们对你绝对不会有任何戒心,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早餐店吃饭,顺便问问老板附近的超市怎样走,其实很短的路程,老板居然拿纸和笔把路线完整的给我们画了出来,还怕我们找不到路把电话号码留给了我们;还有一次我们逛夜市比较晚回学校,没有等到末班车,有一个陌生的阿姨把我们亲自给我们打电话叫计程车,陪我们一直等到计程车过来并送走我们才回家;我们去花莲旅游的时候有个室友的一件衣服落在了旅店里,老板亲自跟我们联络,并把衣服寄到了学校。
台湾的人民都非常有礼貌,他们上下公车的时候,都会对着司机打招呼和说谢谢,司机也会主动对你说谢谢和再见,并且等公车的时候都是非常有秩序的排队,绝对不会拥挤着上车。在你买东西的时候甚至是买一杯热茶,店员都会热情的对你说谢谢,不管我们在哪里,遇到的都是笑脸的迎接和耐心的接待,这让初到台湾的我们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大多数课程的考试都是以小组报告的形式,但不同于大陆传统的ppt演讲,而是给了我们更多发挥的空间,比如商务英文课,老师让我们做一份关于介绍一个企业品牌的报告,我和三个台湾同学一组,我们准备了一场英文的fashion show,以一场模特表演来展现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ppt只是一个辅助的部分,还有的小组以表演自编自演的广告的形式来展现品牌,丰富多彩的表演充分发挥了同学的想象力,使我们的期末报告不仅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还使大家对英文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了。
在台湾,第一节课早上八点开始和大陆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中午放学和下午上课之间的时间间距很短,所有的学生大多没有午休的习惯。在大陆我们推崇学生追着老师学,但是在台湾,却是老师追着学生学。这里的老师就像朋友,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老师还会提醒学生慢慢吃,这在大陆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老师课下还会请同学们吃饭聊天,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好。老师和学生互动很多,一般上课一两天就可以叫出很多学生的名字。老师们上课也很随意,站讲台,坐桌子,还时不时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台湾的高等教育水准吸引了许多港澳,东南亚甚至欧非国家的学生来就读,因为这种比较开放的环境,台湾同学的思想一般都自由开放,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非常丰富,有人参加系队,有人参加协会,有人参加社会的义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外面有兼职工作,他们和社会的关系很紧密。不过,台湾的课堂纪律没有大陆高校好,上座率一般只有50%,而且学生上课时吃饭、睡觉、出入教室的较多,教授们好像也习以为常,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不会出言提醒。一个班大约40人,只有10多人会认真学习,所以考试时的平均分也比较低。
台湾的夜市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夜市多发源于交通枢纽、庙口等市集处,通常为各地发展最早、人潮最旺的地方。方便快捷的小吃摊满足了来往人群的口腹之欲,长此以往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口碑相传,夜市的名气也不断大了起来。“有吃又又玩”是夜市的一大特色,除了小吃外,夜市更给周围街区带来了商机,各种饰品店、服装店、百货公司不断发展,不仅要满足你的胃口,还要满足你对各种mit(made in taiwan)特色商品的欲望。
台北有士林夜市,师大也是。高雄有六合夜市、瑞丰夜市。夜市俨然是台湾人生活的一部分,台湾虽小,夜市却是十个手指都数不过来。在台湾有一部长达300集却仍在不断播出的电视剧《夜市人生》,讲的就是发生于“金华夜市”的普通百姓的打拼生活,收视率更是一直霸占同时段第一名。夜市汇聚了台湾的各种美食,许多店铺更是发源已久、久经考验而留存下来的老店铺。对于台湾人来说,吃是一种生活艺术。蚵仔煎、大肠包小肠、可丽饼、爱玉冰、绕仙草、章鱼烧、青蛙下蛋、烧酒虾、盐酥鸡、咸水鸡、芋圆、红豆饼、木瓜牛奶数不胜数的小吃,名称千奇百怪,味道则是各有各的妙处!来台湾前,我原本计划把夜市的小吃都吃一遍,无奈台湾小吃真的太多太美味,你刚刚吃完“士林鸡排”,味蕾已经被鸡排的香酥多汁征服了,可是还有更多更多的美食在等着你。这时,你就会明白想把夜市美食都吃一遍是多么贪婪的想法啊!
我们几乎每周都会出去旅行,半年的时间从台北的北海岸到台中再到国境之南,台湾的最南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但反而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想去的地方越多。有时候并不明确下一个目的地是哪,会带着怎样的信仰和心情出发,但就是会不顾一切的上路,去让自己见到更多的美景,感受更不一样的生活。
生活与旅行的最大不同处, 就是旅行会让你拥有更细腻和丰富的感受去看世界,如果我没有离开家,就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人怎样去生活,就不知道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我会对着镜头自己碎碎念,而不只是盲目的留下一些没有感情的照片。尽管美景很惊艳,但那终究是他乡的,你是永远带不走的。带的走的是你对它的认知和当时自己独有的心情。一段好的旅行,就是让人没有烦恼,不被烦心琐事所牵绊,心和大脑会放的很空。给自己一个理由去用新的视角看这个不同的世界。我从来不去想这次要看哪些景点,哪些博物馆,哪些地方一定要照相。简单的做些攻略就微笑的出发了。因为旅行的意义和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更好的去认识自己和感受别处的美好。
这半年的时间,我学会了旅行,而不是旅游。那些无可名状的精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点见证了我心灵的成长。离开熟悉的地方,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陌生的面孔和景色,那种新鲜感和兴奋,只有你在路上,你才知道他们不关心世界上又发生了什么国际新闻,也很少去想未来的学业、工作。台湾学生读研究生的并不多,他们很爱玩,不喜欢做功课。尽管如此,在他们身上,我却看到了一种最简单的幸福,那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不去想未来的种种纷乱,身在此刻就热爱此刻。不去想太多的利益权衡,只是单纯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遇见过的台湾同学里,有休学一年为了自己的小手工生意的女生;有大二时重新考大学的男生,只为了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都让我深深感动。
很羡慕台湾同学,他们大多都有兄弟姐妹,大部分家庭都有三个小孩,独生的很少。他们和家人、朋友一起,热爱着生活,就像热爱美食一样。回头想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只顾着看远方而忽略的周围的风景呢?
如果要我对这次台湾之行做一个评价的话,我可以用“不虚此行”这四个字来形容。的确,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也使得我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变,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我经历了许多事,遇到了很多人,也让我有很多新的体悟。这次台湾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在确立我的人生观上,我也由模模糊糊渐渐走向清晰。新的环境,不同的面孔让我更加明白了我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勇敢的去追求我想要的东西,我想,这就足够了。
仍然记得当我们结束这一学期时大家分别的场景,我们彼此拥抱祝福,这段时间我们在一起太久,感情建立的太深厚,以至于分别时百感交集,也许有的人我们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但我们彼此都会永远铭记对方,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美好回忆。回到大陆后我依然会用facebook,msn还有各种方式和台湾的朋友和老师保持联络,我很幸运能够遇见你们,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们,正是因为有你们和我一起,所以我的台湾之旅才更完美。以交换生的名义赴台求读,虽无留学之名,却近乎留学之实。我的求学经历,我的困惑和喜怒哀乐,将必然为以后赴台留学者所延续并感受......从此以后,台湾在我眼里不再是一个岛那么简单,因为它承载着我许许多多的回忆、留恋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