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简介
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简介
原名叶承熹。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学毕业时遇上“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于1969年早春去贵州山乡插队,一呆就是十年又七个月。这段丰富而又跌宕的经历使他和文学结了伴,守着茅屋里的煤油灯,他拿起笔来写起了小说。1977年他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问世。1979年调入贵州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山花》杂志主编,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坛》杂志主编。此后笔耕不辍,前后出版了四十几部书籍。其代表作有《蹉跎岁月》、《家教》、《孽债》、《孽债2》等长篇小说。电视剧剧本《家教》、《蹉跎岁月》(均已录制播出)均获1983年全国金像奖。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长篇小说华都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1995)。
个人荣誉
他曾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第六、七届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青联常委等职。1990年,在远离故乡二十一年之后,他又回到了上海。现在上海作家协会担任领导职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作品创作出来,近有《茅台酒秘史》。主要作品
《缠溪之恋》:讲述的是孤寂强壮的青年安阳,被多情的山寨女子像清澈澄碧的缠溪水那样,牢牢而又温存地缠住了。纯情少女李昌惠悄悄地爱上了他,却遭到母亲任玉巧的百般阻拦。只因守寡十几年的任玉巧迫切需要他,煞费苦心地把他变成男人。婚后多年不孕陷于情困的少妇任红锦也对他觊觎良久,一旦他把她变成真正的女人,他俩就难舍难分。任玉巧妒火中烧,蛮横地阻拦他与任红锦相好。于是安阳和任玉巧野火般燃烧的恋情越烧越旺,不料他们的隐情被李昌惠发现。李昌惠极力反对母亲与自己的心上人苟合,安阳不得不黯然背井离乡。不久,他与美貌的茶叶商聂艳秋结婚,谁知出人意料的事情又接踵而来。
《孽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覆盖了整个中国的城乡。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喧嚣归于沉寂,记忆渐渐变得朦胧与淡忘了。然而对那些家庭与那一部分人的那些记忆永远是说不完也写不尽的故事,永远是与人类命运息息相通的社会热点。“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看过电视连续剧《孽债》的读者一定还记得美丽的西双版纳、高楼耸天的上海和那几个跑来上海找父母的娃娃……这些情景也许曾经打动过你,甚至至今还记忆犹新。《蹉跎岁月》:本书所选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或以厚重见长,或以独特取胜,或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或为读者喜闻乐见。本书是叶辛的第24部长篇小说,与前一部间隔九年,是继《华都》、《孽债》等有影响的作品后的又一部多层次、多色彩地反映现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厚重的作品。这是作者全方位描写大都市上海的一部新作。在这本他倾注了多年心血创作的小说中,20世纪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人性的高贵和低下,人品的崇高和卑劣,纯心幅画的心灵带给人们感官,性心理的纯洁、微妙、复杂,全在文明和野蛮的冲撞下,在人言和人权的抗争中,在性欲的诱惑和情爱的困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细腻而有深度地刻画了命运陡变中的女性对爱的企盼、深陷底层的女子对爱的渴望和无奈、杰出的都市女性对爱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历史巨轮推进中各不相同的女性命运。其他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蹉跎岁月》、《家教》、《恐怖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三年五载》(三部曲)、《省城里的风流韵事》、《孽债》,中篇小说集《叶辛中篇小说选》、《发生在霍家的事》、《闲青河谷的桃色新闻》,中短篇小说集《带露的玫瑰》,电影文学剧本《火娃》、《收获的季节》等。
第二篇:读叶辛《蹉跎岁月》有感
龙里县洗马中学2017-2018学第二学期
——读叶辛《蹉跎岁月》有感
洗马中学:龚传平
提起叶辛,想必大家并不熟识,首先他不似老舍、鲁迅、巴金等著名作家一般家喻户晓,而今也不如郭敬明、饶雪漫、明晓溪等网络作家那么有名气,甚至提及他的名字时知道的人都寥寥无几,但他却是文革时期一辈人的代表,他的作品也成为了那一代人的记忆,他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残酷黑暗的时期发生在知青们身上的种种,社会历史的变迁,人性深处的善恶,人们内心的渴求都于他的笔下一一讲述。自19岁起,叶辛将自己最好的青春挥洒在了贵州修文这片热土之上,他将自己插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倾注于笔墨之间,创作了无数作品,《蹉跎岁月》是他中期创作中备受关注的一部作品,该作品自从面世之初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尤其是后来被改编成为同名电视连续剧,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度。另外,由于作品的影响力甚大,因此很多知青就将“蹉跎岁月”来代称自己的青春时代。
《蹉跎岁月》以柯碧舟和杜见春的命运遭际为主线,以柯碧舟与杜见春、邵玉蓉之间的感情纠葛为基本情节,描写了一群上海知青于70年代到贵州偏远山区插队落户的故事,生动地记录了一代知识青年所度过的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蹉跎岁月”,真实地展示了他们所走过的那条虽曲折坎坷、但奋进向前的道路。
初读这部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柯碧舟与杜见春、邵玉蓉两 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柯碧舟与杜见春相识于一场瓢泼大雨,杜见春恰巧在柯碧舟插队的集体户避雨,匆匆一别。两人再遇便是杜帮助柯打跑了前来报复的小偷,自此柯对杜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而二人真正熟悉是柯代替同队一个女孩防火护林的夜晚,两人拢起篝火,彻夜长谈,一种奇妙而朦胧的情感在两人心底油然而生。但后来,杜听说柯的父亲是“历史反革命”这件事,出身军人干部家庭的杜见春从此便疏远了柯碧舟,柯失落不已。之后柯舍身救耕牛腿严重骨折期间,是美丽善良的乡村姑娘邵玉蓉悉心照料了大半月,加上她在县气象局工作的大伯对他进行疏导,才让柯慢慢走出心理阴影,并帮助村里人修建了水电站。不久杜的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杜受到了影响,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次受欺负的时候邵玉蓉为杜挺身而出却被活活打死。此时,别的知青都一一回到上海,只有二人不能回去,柯不计前嫌对极度失落的杜进行疏导,自此二人相依为命,好不容易能回到上海探亲,两人的感情受到杜的家人阻拦,最终杜不顾家人阻拦执意与柯踏上回贵州的火车。
其实于我看来,叶辛不仅是在讲故事,而是向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里,除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力量存在着,那就是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杜见春和柯碧舟前期之所以无法顺利的结合,是阶级观念的迫害的产物。在那个以阶级血统论为纲的时代,衡量一切的标准不再是客观现实,而是虚无缥缈的阶级。同时,在那个禁欲主义兴起的特殊时期,爱情在那个荒凉的岁月里绝对是洪水猛兽一般的话题。当杜见春感觉到自己对柯碧舟存在好感的时候,她品尝 到不是年轻人应有甜蜜,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巨大负罪感,而且出于条件反射一般的冲动,杜见春选择的是马上对这种情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压抑。作者在此详细地刻画了杜见春的矛盾心理,并且对于这种扭曲地心理进行了猛烈的鞭挞。这不是作者在嘲笑杜见春的胆小怯懦,而是对于那种压迫人们真实感情心理的行为的一种否定。同时,作者还积极塑造了与之相对应的人物,比如书中的左定发满足仁义道德,不停地高呼道德口号,并且对于别人的自由恋爱实施毫不留情的阻挠。作者借助这类人物来象征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四人帮,对于这类人的愤懑借助于杜见春和柯碧舟的爱情坎坷遭遇巧妙地表达了出来。而作品中邵玉蓉则反应出当时劳苦大众的本质的淳朴精神,善良美丽的乡村姑娘最后为救差点被白麻皮强奸的杜见春而被活活打死,也典型性地表明了善良淳朴的大众敢于和一切丑恶现象斗争的不屈精神。邵玉蓉最终没有和柯碧舟走到一起,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杜见春和柯碧舟的情爱故事的最终走向来说,是邵玉蓉的人性光辉,给予他们冲破一切束缚、勇于追求美好的勇气的。
其实作品中我最喜爱的的角色当属那个美丽善良的乡村姑娘邵玉蓉,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敢和质朴令我深深着迷,在人们都看不起身为“狗崽子”的柯碧舟时,她却坦坦荡荡地想要和他在一起,在见到杜见春被欺负时敢于挺身相救,不畏强暴的精神令我敬佩;其次就是柯碧舟,他虽然出身不好,但是一直勤勤恳恳为村里人办事,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支持;最后就是杜见春,虽然她在听到柯的身世后望而却步,此时我对她是不满意的,但是当她义无反顾同柯踏上回 程的火车时,这个人的形象又在我心里高大了起来。总之叶辛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2018年04月09日
第三篇:辛集镇地名简介
辛集镇
辛集镇地处束鹿县中部偏西,其镇政府驻地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东南65公里处。该镇北、东、南、三面与本县城关公社相连,西、西南与本县田家庄公社交界。全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全镇居住30334人。其中镇辖10个大队,29个生产队,农业人口12663人,其中回族60人,汉族12603人,为一个自然镇。
古镇辛集历史悠久。据《束鹿县志》记载,明时此地已名新集,后与彭家庄、李家庄、廉官店、王家庄合并,改“新”为“辛”。同治二年五月(公历1862年)修筑寨墙时,又将临村高卜营圈入寨内,同治末年与辛集合并。该镇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计就享有盛名。该地加工皮毛不仅远销东北、新疆、西南以及港澳等地,而且尤为英、德、法等外商所喜。到解放前,垄断了全国皮毛的70%。古谓“直隶一集”之称即由此而得。该镇以其自然镇名称为辛集镇。
抗日战争初期,该地属束鹿县。1942年属深束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镇改称辛集市,属石家庄地区行政专署。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由旧城迁至辛集,后改市为镇,隶属未变。1954年辛集镇划归束鹿县,这里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辛集先锋人民公社辛集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将该管理区与月耳营管理区9个村,安古城管理区一个村,东良马管理区2个村,子曰庄管理区1个村划为辛集镇人民公社。1965年将该社其它13个自然村划为城关公社,辛集镇独立称为一公社。1981年1月,经呈请上级批准,改为辛集镇,并成立镇人民政府。
辛集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西部略高于东部,早年滹沱河曾流经该镇北部,灌溉千顷良田。给人以舟楫之便。后改道北移,现今故道仍然残存。这里土质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该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最冷月(-月)平均气温-3.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6.6℃。全年无霜期17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88毫米。
全镇有耕地8198亩,占总面积的42.2%。全部实行了标准园田化,是全县农机化程度、科学种田水平和粮食单产最高的地方。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粮田面积6400亩,占耕地面积的78%。1980年,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124斤提高到1259斤,总产达805万斤。其中小麦总产376万斤,玉米总产333万斤。棉田900亩,皮棉单产由1949年36斤提高到98斤,总产达88200斤。农业收入108万元,占总收入的29%。该镇工付业发展较快,收入较大。现有皮毛加工、制革、农机修配、搬运、饮食、纸箱等工付业摊点109个,从业人数2500名,年产值935万元,纯收入298万元。辛集镇为束鹿县交通枢纽,已修成复线的石德铁路横穿该镇南部,束鹿至新河、束鹿至前磨头、安国至束鹿、束鹿县城至天宫营等四条公路线交汇于此,交通十分方便。1949年建国后,该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现有镇办高中1所,初中一所,教职工90人,学生13464人。小学5所,教职工89人,学生2311人。镇医院1所,医务28人。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也设在这里,设有床位200多个,医护人员250人,人们就医用药十分方便。
建国以来,辛集镇一直是束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机关设在镇内兴华路西侧。该镇二、七、四、九、(农历)为集,市场贸易繁荣。是“诗洋画海金束鹿”的发源地。现设有广播站、电影院,人民礼堂,图书室和多处俱乐部、文化室等。文化馆的展室大楼耸立在该镇中心,是全县人民阅览参观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
温家方碑
温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正南偏东1.9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662人,均为汉族。耕地937亩。为温家方碑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和今杨家方碑全称中方碑。相传因此地奶奶庙内有一方碑而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分为两村,因该村温姓居多,改称温家方碑。
赵庄
赵庄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南3.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壤土质。有1003人,均为汉族。耕地1,944亩。为赵庄大队驻地。
相传宋时赵姓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赵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本县同名时,改称赵庄。
杨家方碑
杨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东南2.3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924人,均为汉族。耕地1,795亩。为杨家方碑大队驻地。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该村和今温家方碑合称中方碑。相传因该地奶奶庙内有一方断头台而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分为两村,因该村杨姓居多,改称杨家方碑。
冯家方碑
冯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东南3.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壤土质。有1573人,均为汉族。耕地2992亩。为冯家方碑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引时名东方碑。相传因此地奶奶庙内有一方碑,故此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因冯姓居多,改称冯家方碑。
留双营
留双营位于城关公社驻地正东1.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白土质。有1375人,均为汉族。耕地1994亩。为留双营大队驻地。
相传金宋交兵时,曾在此留下两个营盘,故名留双营。
孤马营
孤马营位于城关公社驻地南1.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土质。有1379人,均为汉族。耕地2091亩。为孤马营队驻地。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途径此时,独剩一匹战马,遂得名孤马营。
西范庄
西范庄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4公里处。地势平坦,土质沙白。有1326人,均为汉族。耕地2571亩。为西范庄驻地。
相传宋时有范姓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范家庄,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为区别本县同名村,曾改为西范庄,后又改为范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又改为西范庄。
抬头
抬头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南0.7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810人,均为汉族。耕地1430亩。为抬头大队驻地。
相传汉时刘秀走国至此,见前面有一城池(安国城),鞍马止步,抬头观望。故有抬头望古城之说,故名抬头。
西良马
西良马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3.8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1509人,均为汉族。耕地3361亩。为西良马大队驻地。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为一兵马营,经常有大量马匹在此放牧训练,向各地输送良马,故称良马场,后成村落,称“良马村”。元时分建两村,按方位该村称西良马。
东良马
东良马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南1.9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2815人,均为汉族。耕地6376亩。为东良马大队驻地。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为一兵马营,经常有大量马匹在此放牧训练,向各地输送良马,故称良马场,后成村落,称“良马村”。元时分为两村,按方位该村称东良马。
六郎营
六郎营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正东偏南4.2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2189人,均为汉族。耕地4545亩。为六郎营大队驻地。据束鹿县志记载:“六郎营相传宋将杨琼行六,尝屯兵于此”。故此而得名。
支家方碑
支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正南1.4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1047人,均为汉族。耕地1810亩,为支家方碑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即名方碑村。相传因此时奶奶庙有一方碑而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因支姓户大人多,改称支家方碑。
西石庄
西石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西北3.1公里处。西德铁路北侧。地势平坦,沙白土质。有666人,均为汉族。耕地912亩。为西石庄大队驻地。
相传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有石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各立一庄,该村按其方位、姓氏取名为西石家庄。清光绪(公元1908年)后,改称为西石庄。
东石庄
东石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西北1.9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白土质。有428人,均为汉族。耕地395亩。为东石庄大队驻地。
相传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有石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各立一庄,该村按其方位、姓氏取名为东石家庄。清光绪(公元1908年)后,改称为东石庄。
裴辛庄
裴辛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东北4公里处。地势平坦,属白沙土质。有2572人,均为汉族。耕地4694亩。为裴辛庄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名裴新庄。相传该村原名新庄。后因裴姓户大丁旺,遂更名裴新庄。清乾隆时改“新”为“辛”,称裴辛庄。
陈马庄
陈马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西北2.6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白土质。有955人,均为汉族。耕地1085亩。为陈马庄大队驻地。据束鹿县志记载,清乾隆时(公元1736—1795年)此村名陈马庄。相传该村由陈家庄陈姓和辛集马姓建村,遂以其姓氏取名陈马庄。
林子里
林子里位于城关公社驻地东北2.8公里处。地势平坦,土质沙白。有271人,均为汉族。耕地609亩。为林子里大队驻地。
相传该地原是辛集一家的树林子,由几家看管。后繁衍成要地,遂呼为林子。清同治(公元1874年)后,改为林子里。
胡合营
胡合营位于城关公社驻地正北偏西1.6公里处。地势平坦,土质沙白。有2084人,均为汉族。耕地3490亩。为胡合营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胡合营。
安古城
安古城位于束鹿县城辛集镇正北4.5公里处。西临安国至束鹿的公路。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3307人,均为汉族。耕地6235亩。为安古城公社、安古城大队驻地。相传该村北齐安国县城,故名安国城,后“国”俗讹为“古”,遂称安古城。
旧垒头
旧垒头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北3.1公里处,西津灌渠三干渠东侧。地势平坦,属白沙土质。有3543人,均为汉族。耕地7240亩。为旧垒头一、二、三、四大队驻地。
据要人回忆,1921年该村尚有三官庙,庙钟为明万历年间所铸,钟文即有“保定府祁州束鹿县鸣琴乡旧垒头村”字样。
徐家庄
徐家庄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北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白沙土质。有1333人,均为汉族。耕地2622亩,为徐家庄大队驻地。
相传宋时有徐姓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徐家庄。
第四篇:叶平志简介
附件2: 叶志平同志简介
叶志平同志,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多次谢绝组织的提拔调动,回绝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理念,致力建设安全、牢固、实用的校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他不甘平庸,始终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所教学科和所带班级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任校长16年间学校中考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他淡泊名利,始终坚持‚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的人生信仰,勤政廉洁,谦虚谨慎,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华丽乐章。
第五篇:叶敏敏幼师简介,
个人简历
个人资料
姓
名:叶敏敏 出生日期:1994/05 籍
贯:广东河源 毕业院校:河源教师进修学校
联系电话:***
性
别:女 民
族:汉族 学
历:中专 工作经验:见习生
(可以贴照片)
地
址:广东省河源市环城东路55号(河源教师进修学校)邮政编码:517000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幼儿教育
目标地点:河源市区
期望工资:1200月
目标职能:幼儿教师
教育经历
2010.9-2012.6
毕业院校:河源教师进修学校
工作经验
2012.5.11--.在河源源城区机关幼儿园.见习
自我评价
本人热爱幼教事业,对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做好各项工作。能做到尊重、理解、信任幼儿,善于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热情活泼,能歌善舞。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我有幸能够进入贵园,我相信通过努力和园长的栽培我一定能够把小朋友教的更好!
如有幸被录用,定当尽职尽责。不负所望......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今年20岁,毕业于河源教师进修学校,曾在河源源城机关幼儿园见习工作了两个月,我个人认为我的工作态度认真,老师们对我的评价也比较高。我很喜欢小朋友,与她们在一起,让我找到了童年时的天真美好。在实习工作期间,要离园我有种不舍,舍不得可爱的小朋友们,舍不得充满朝气的幼儿园……我是一个适合幼儿园工作的女孩,虽然我比较缺乏经验,但通过努力学习,相信一定能做的很好很出色,还有我可爱的形象与善于沟通的语言,正好能够拉近我和小朋友的距离。
本人性格开朗、活泼外向、有上进心,对孩子很有亲和力.擅长美术与手工,与同事,家长相处融洽。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我修过声乐、舞蹈、形体训练、乐理与视唱、声乐、琴法、幼儿舞蹈创编。本人热爱幼教这一行,尤其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有幸能够进入贵园,我相信通过努力和园长的栽培我一定能够把小朋友教的更好!
如有幸被录用,定当尽职尽责。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