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好常态课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6:4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么上好常态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么上好常态课》。

第一篇:怎么上好常态课

内容提要:体育老师不能每天都像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那样上体育课,常态下的体育课应该上些什么,怎样上,注意些什么,应该受到关注。常态下的课能上的有趣、最平常、最普遍、最真实、最自然,能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常态下、体育教学

体育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能给体育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但这些课不是天天进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对大多数体育老师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很多权威人士和专家也在呼吁,应让竞赛课和公开课变得,更常态、更自然。但这种课的性质决定它不可能是常态课,我认为常态的体育课,就是每天在每个学校,每个角落正常进行的,不加任何修饰,最平常、最普遍、最真实、最自然地课,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要从常态体育课抓起。

就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来说,每周至少有16节课;每天都要组织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一小时的活动课(两次兴趣小组,三次课外活动)。一节课按40分钟算,每天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时间就有四个多小时,这样下来,每天在办公室里设计教案,钻研教材的时间还能剩下多少呢?要想按照教材要求,依照备课内容,精心设计场地,准备器材,认真地、保证质量地,去上好每节课。那必须要有一套上好常态课的方法和模式,我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了上好常态一套办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说这一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能达到怎样的程度,促进或培养学生那方面的能力或情感,目标定的要准、要小、要切合实际,要有“对象、程度、行为、条件”等确切词语。如:七年级行进间低手投篮,第一节课要求生85—90%的能做到行进间运球跨步拿球。目标确定了,在设立小内容,原地跨步拿球、行进间的跨步拿球,在针对这一小内容确立练习方式,那么这一节课的每一个小内容、每一个环节、每一项练习都要紧紧围绕目标去设计去进行,只有这样我们定的目标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是上好常态课的前提: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身体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确定大的内容后,再制定单元计划,根据单元计划去设计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内容不要笼统,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定,季节特点,还要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学生的个性,根据需要可以对大纲制给与的内容修改或调整。

第三、抓住重难点,找到解决的手段和措施是关键:重点难点是这一节课的灵魂,也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最重要的事,首先要找准重难点,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就是重点,例如30米加速跑,重点就是主动加速,难点就是加速跑动作协调,很多时候重难会是同一个,重难点确定了。下一步是如何解决,这就要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有层次行的练习去实现。

第四、简洁有效的组织教法是常态课的基本形式:我认为用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最通俗易懂的方法能让学生达到掌握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这就是最好的方法。用心让每个同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尽情运动,生龙活虎,并伴有对下一节课的渴望,这就是最成功的方法。组织可以千变万化,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内容、不同年龄的学生、我们每位有两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会有一套一套不同的方法。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需要就是好方法。例如:练习让距离跑,可以根据场地空间,随时调整让出的距离及参与的人数,无需课严格前规定好。

第五、高强度、大密度的练习是上好常态课的质量保证: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必须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这就需要大强度的练习,练习是手段、过程、方法。所有的目标都要通过练习去落实。没有足够的身体练习做保证,所有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都全部变成空中楼阁。

第六、素质内容课课练是常态课下提高身体素质的有力保证。素质练习可以循序渐进的渗透到课堂中,同一内容可不断的提高要求和练习的次数,如立卧撑第一次课我只教会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完成本次课任务,下一节课提出要求,男生载30秒钟完成多少,女生在30秒钟完成多少个,或者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立卧撑,在下一节课我们来个全班大比赛,提高兴趣完成素质练习任务。不同的内容可循环的加入到课堂中,这样日积月累,身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第七、简单的场地,少而精的器材,是我们必须在课前设计的,场地要尽量小,器材要少,充分运用,合理恰当。场地尽量能重复使用,这样节省时间避免重复劳动。器材要一物多用、充分利用。仅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够超水平利用,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勤定能补拙”。

总之,每次上课前教师能对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成竹在胸,课堂上的组织教法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把握好三段式的教学环节,踏踏实实的让学生学会、练好,保证质量的完成设定目标,我相信学生身体素质将会在这样常态的体育课上逐步提高。常态的课,不新奇,但一定飘扬着新理念,不豪华,但能充满真情,不完美,但有个性。

我认为自然常态的体育课就应该是这个样

1.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概念辨析

“常态教学下体育课”单从词义上解释,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的状态。因此常态教学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现有平常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日常较为固定的、常规性的、自然状态下的体育课教学,我们就简称为常态课。

常态教学的对立面应是非常态教学,非常态教学具有非常态的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准备、学生、教学器材、道具等等,非常态的教学一方面多见于以往那些观摩课、展示课、评优课、教研课之中,从备课、场地器材安排到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均刻意追求最完美的境界,为了展现一堂高质量的评优课,还需要教师反复做课,以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作保证。另一方面也见于“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课之中。前者的非常态教学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传播、教学方式的推广,起到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它的正面作用和功能大家也有目共睹,后者的非常态教学虽说是部分教师自然教学的展现,但是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责任,远离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已谈不上真正的体育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坚决抵制和杜绝。

2.常态教学下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相对非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应该有自身的主要特征。

首先,应该是趋于程序化的、规范化的、趋于合情合理的、形成习惯性的工作、教学状态的课堂。是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状态的课,是我们平常上的每一节课,是老师和学生上的最多的,较易实施操作的,简单实用的课。

其次,常态课是朴实的。常态教学,就是要从课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符合学生实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校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再次,常态课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去上好的课。它既没有彰显尽善尽美,展示风采,争名夺利的展示课、评优课的心态,也不是“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式不负责任的放羊课心态,而是默默无闻,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彰显自然,反映教学本质,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心态的课。

最后,常态教学是相对动态、变化的。常态体育教学虽说趋于程序化的、规范化的、较为固定状态的课,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环境和不同学生时,常态教学是动态变化的,具有即时性、自主性。

第二篇:关注常态课上好常态课

关注常态课上好常态课

——与玉溪山水小学交流学习心得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现实教学往往很难象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课。怎样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玉溪山水校区的老师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一、常态课的教学:是朴实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三位老师的常态课是朴实的,摒弃了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原力,没有因过滥、过繁、过度的的雕琢和宣染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学生情况,使教学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

二、常态课的过程: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课堂上什么样的交流是有效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思考的问

题之一。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下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她们都能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发言和见解,学生的参与面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教学评价的多样化,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思考,教学的民主保证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常态课的教师:要依学而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好的常态课课堂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如:在执教的《角的认识》时,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看一看哪里有角,有几个角;动手操作——摸一摸角的边,画一画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做一个角;动脑筋思考——想一想角的特点;合作交流——比一比角的大小,说一说角的特点,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操作者,实现了教师角色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根本转变。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摆正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

学然后知不足。面对三堂优质课,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才发现,自己一直感觉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多么的低效,是多么的缺乏生机和活力。几年来自己是多么的疏于学习,面对新课程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陈旧,自己的能力是多么的低下。

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第三篇: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上好每一堂语文常态课---旷海云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而老师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完成这些任务呢?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一、什么是(语文)常态课

(语文)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一种自然、正常状态,不流于形式的课。

二、常态课的重要性

1、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

2、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3、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靠的是教师的一节节生动的常态课,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语文教师往往有一个困惑:所听的展示课、观摩课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可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起来为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常态课与展示课、观摩课有许多不同,展示课、观摩课是对教学理念高瞻远瞩式的引领,往往不是一人一时所准备,常常是专家团队的精心打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次磨砺后的升华。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如果按照观摩课的标准上,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即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我认为,与其东施效颦,不如朴实自然地做好自己,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上好常态课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三、什么样的课堂才算优秀的语文常态课呢?

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节奏,不赶不争,不紧不慢;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温度,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追求,在实践中创新,眼望高处,脚踏实地。语文常态好课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学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语文常态好课应有师生间的默契。默契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彼此了解,了解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课堂上的磨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暗示,让他们从教师的表情、眼神、肢体语言中明白课堂指令。当然,默契是双向的,教师也应从学生的表情、眼神中明白他们的思维状态和课堂学习出现的问题。这样,师生间“心有灵犀”、密切配合,便可以打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效果。

2、语文常态好课应是教法与学法的熟练运用。

课堂上常用的教法、学法师生都应熟练,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教师教法熟练,学生学法得当,无形中就增加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语文常态好课应是知识的有序积累。

知识的积累具有连贯性,对于朝夕相处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知识积累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做到温故而知新;应合理地挖掘、恰当地使用文本,有计划地在课堂上呈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语文常态好课应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语文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上引导学生专注倾听、深入思考、积极表达……日久天长,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语文常态好课应有扎实的训练。

训练有素方能灵活运用,语文课上应让读书声、讨论声响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读书更流利、书写更端正、理解更深入、表达更准确,让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让能力在训练中提升。

6、语文常态好课应摒弃无效、低效环节。

去低效,促高效,让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学习目标;摒弃冗长的导入,舍去频繁的“声光电”,甩开无用的拓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为学生真正的成长而存在。

7、充分显示老师的优势。

课堂上教师特长的展示、偶尔的小幽默、课堂突发问题的机智处理,都可以使语文常态课出现精彩的生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怎样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一)、课堂要真实

真实的课堂,要求教师的感情,教学的过程,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获得,提升都要是真真实实,自自然然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不够真实:有的老师公开课上笑容可掬、态度亲切可爱,其实与平时课堂表现完全不一样,笑得学生心里直 发毛。甚至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就已经把有些应该是课堂上现场生成的东西教给学生了,或者是已经准备了“几颗棋子”。这样的课,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可是来听课的都是专家或是同行,这样有“准备”的公开课听来是索然无味。课堂的真正精彩就在于学生现场的生成,一些老师都难以预料的精彩现场!二)课堂要扎实,拒绝“随意”课

常态教学不是随意教学,但有些教师在潜意识里往往把“常态”和“随意”画等号,他们把常态课上得很随意:课前不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导语,不准备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课前听写、检查背诵,然后讲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阅读、背诵,如此单调循环。这样的教学,教师既不设置问题,也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课后练习也会一应给出标准答案。如此的常规课既使得教师惰性滋生、创意缺失,也使得学生审美疲劳、灵性尽失。

1、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

要想有课堂扎实,就必须做到成竹在胸。不仅对新课标的要求了然于胸,而且对要上的那堂课的内容,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底。我觉得,上一堂课,就像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让课堂要讲的内容烂熟于胸,对这堂课要完成的任务烂熟于胸,然后,才能从容地安排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衔接,怎样烘托,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哪儿是学生的难点,哪儿是重点,怎么突破,怎么达成目标。如果上课自己不去熟悉教材内容,把参考书当成圣旨,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脱离自己的设计思路,往往就成了录音机,传声筒,就难以上出扎实的课来。我们看别人的示范课、优质课会发现,他们往往一节课完成了很多任务,学生也能够接受和掌握。通过观察和比较,我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能够找到精巧的突破口,从而,以巧破千钧。写文章要讲究 “文眼”,它往往能提纲挈领地领起全文,讲文章也要抓“文眼”,文眼抓得好,往往可以起到一点带面,以少胜多的作用,省去了不少的枝蔓细节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巴金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抓住全文最后一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中的“这”字入手,让学生自读全文了解“这”指的是什么样的“伟大的奇观”?从而让学生在自读中去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2、对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

成竹在胸,还包括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老师总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其实,是我们没有把握学生的需要,没有了解学生的水平,如果我们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我们的课堂安排更切近于他们能够接受的程度,那么,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动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会好起来。

3、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文本解读的基础工作

文本是指课本和辅助读本,课堂教学的依托,也是学生学习语言、陶冶情操、进行人文感染的载体。教师要想上好语文常态课,首先要做好文本解读工作。那么,应该如何解读文本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读”。

1.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开始前,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只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知、领悟、体验文本内容、作者的所思所想。初读时,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文本的解读奠定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据此规划课堂听讲的落点,并在教师讲解时不断生成理解与自我理解。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不轻易否定他们的对文本的原始理解,使学生带着这种原初理解,去感悟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呈现的新的意义。

2.细读。即细细地解读文本,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甚至每个细节描写都要详细解读,最重要的是在解读中感悟。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还要熏陶情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会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进而感悟文本,对初读时形成的原始理解进行修正,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感悟是很微妙的东西,有深有浅,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足,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在文本阅读中,得到的往往是肤浅的感悟。所以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领会、感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也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但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功夫用得深,学生的感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获得新的生命体验。

3.创读。即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也就是多元解读文本。“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提出:“文本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教学过程中往往注意了确定的一面,而忽略了不确定的一面。”教师受成人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影响,看问题有时反而不会那么全面。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虽然他们的思想通常不是很成熟,但不能否定的一点是,学生往往会看到教师忽视的方面。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抓住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进行深层次引导,使他们多角度解读文本,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在文本阅读中创新、发展。

三、课堂要朴实、简单、有效

朴实是老师的教风,要踏实,不要哗众取宠。常态课是朴实的,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原力,不会因过滥、过繁、过度的的雕琢和宣染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态教学不是生搬硬套名人、名师的教学成果,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

一堂好课不在于形式多复杂,也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多庞杂,而是应力求做到朴实简单、高效。

1、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力求简单、高效。

简单不是空无一物,也不是一带而过,而是教学内容要简约,该略讲的略讲,该精讲的精讲,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教学语言要简洁,做到精练、准确、生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点,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能很好地感悟和把握文本,对文本进行解读,上好一堂课。这些关键点是:文章的题目,起统领全文的作用;首尾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过渡段,承上启下,对上文进行总结,对下文进行概括;中心句、关键词语,揭示内涵,表明作者意图,流露作者情感。课堂教学不要为多媒体所累。

新课改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候进行文本解读。然而,多媒体教学不是灵丹妙药,不是所有语文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很多,如散文、诗歌等,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只有回归到传统的课堂中,才能使学生品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阅读,在阅读中品味语言,通过文字描述展开想象和联想,体味文字间的意境和情味,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多元地解读问题,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进行有效交流。

常态课上师生活跃,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所受的限制也较少,教师与学生配合很自然默契的,课堂上精神放松、情绪正常;不象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上师生的注意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转移——效果怎么样?这种功利的想法无疑会流露到课堂教学中。一次听一位很有威望的教师讲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出轨”时,他脸红了,动作乱了,后面的教学可想而知;如果这不是公开教学,如果不是讲台下有听课的老师、听课的评委,这种状况绝对不可能出现,也许教师和学生会演绎出更精彩的学习过程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太追求完美,学生太看重自己班级的表现和教师、领导、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了,他们怕稍有闪失造成名誉上的损失,因此就极力约束自己,极力保持沉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

家常便饭最养人,教学也是这样的。常态课师生在自然状态下,教师的应变灵活、适时介入,教师的一点水花,能引发学生的层层涟漪。学生在表达各自思维的交流过程中,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催生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因为教师不必担心一旦闪失造成的损失,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活跃、自然,他们能互相启发、大胆质疑、积极发言、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的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课程。

3、依学而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好的常态课课堂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常态课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4、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老师不能够只想着展现自己,特别是公开课。学生是红花,老师是绿叶,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跟学生平等地对话。

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探索、质疑、讨论、创造的平台。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直处在“热闹、表演和浮华”之中,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虚浮,语文也不再称之为语文了!上课要看学生,让出时间给学生读、谈、质疑问难。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四)、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可以说最简单,谁都会上,但真正要上好却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如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好作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堂上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等。这些可以说这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本条件。

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合格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效仿,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足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言谈举止,力求成为学生楷模。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精神,都能影响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处处做学生表率,才会被学生认可,才会产生感染力。

注意展示情感魅力。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表扬、鼓励、信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积累感悟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用心揣摩,只有积极实践、不断总结,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好每节常态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希望,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让学生和老师自己都感觉到上语文课是一件幸福的事!

2018/8/24

第四篇:小学科学论文:加强课堂常规上好科学常态课

加强常规建设

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

[摘要]:加强教学常规,扎实推进小学科学常态课是切实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本文着重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论述。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该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并结合我们科学课的特点,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考核评价为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提供保障。就学生而言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学生的学习常规,为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提出了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常规的一些方法策略。

[关键词]:教师教学常规

学生学习常规

学生学习习惯

常态课 有幸到实校学校参加市“中小结合”研讨活动,倾听了朱潮海老师的课——《声音的变化》,在再次欣赏朱老师细腻而完美的教学风格之余,对静悄悄的课堂深有体会。在本堂课中,共有两个学生活动:

1、弹拨橡皮筋,并记录。

2、拨动钢尺,并记录。在整堂课中,完全没有小组长纷纷上台领材料的现象,也没有学生拿到材料后的喜悦。只见朱老师,从左边第一组发下,等到每桌都发到以后。没一会儿就开始从左边第一组收材料了。我们后面听课的老师,还在纳闷:怎么还不进行学生活动?这时一次学生有效的探究活动已经结束了,能看到的只是学生还在埋头记录实验数据。实在令人惊叹!师生之间配合是如此默契,训练是如此有素。

而我们学校一位新教师在上《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时,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准备材料,并考虑到用材料来调控学生情绪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异常兴奋,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但自始至终,总有近一半人没有认真按教师的要求观察、讨论、倾听,而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在玩弄小车,或是与同学在小声交谈。教师及时的提醒甚至训斥也收效甚微。整堂课下来,学生应该完成的观察实验草草了事,教学环节变成了走过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提高,给人的感觉是“闹哄哄、乱糟糟”。每堂课看似热闹,师生互动、小组 讨论、游戏……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仔细的观察、投入的探究与思索、认真的交流与倾听…学生上课兴趣是浓,却始终形成不了真正探究、思考的氛围;他们是来玩的,而不是来学的。课堂上的各种研究尝试、激励、总觉得那么苍白!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所提高!

当我们回归常态课,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今天,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在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中,有深深体会:加强课堂常规,不容忽视。它是上好常态课的基本保障。又加之在教师执行绩效工资的今天,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作出了规范,便想到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也应当加强常规教育,扎实推进小学科学常态课建设。

下面让我们试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教师严于律己,扎实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是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的保障。

一、计划与备课

(一)学期教学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一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我校身处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外地生多,占全校的2/5以上。这些外地生流动性大,既对科学充满好奇,又缺乏科学探究的习惯。教师应对这种情况有所了解。

2.认真学习课标、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含光盘),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各年级段教学的目标。

3.按照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编写年级段的教学计划表。如我校以教研组为龙头,学期教研计划要求教研组组长在每学期开学后二周内结合市教研室计划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整体内容分析,把握本单元教学意图,理清各课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时还要搞清同一范畴的内容在不同年级中的区别和联系。

2.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教师指导用书中基本上已经对每课该上几课时都作出了规定,教师基本上应该按照这个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教学。

3.根据实际统筹准备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准备教学材料:教师对于必需的实验器材(教师工具箱)、学具(我市暂时没有)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征订、准备、制作等预备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助教方案,但不能照搬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结合其它学科的做法,可以各校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做法。如我校的做法是:坚持纸质备课。备课重点研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0年的专职教师备简案,教师可以对照教材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把修改的设计直接写在教材或参考书空白处,以此简化备课笔记,减轻备课负担,腾出更多时间准备活动器材。不满10年的专职教师要备详案,可以抄写精品案例。兼职教师至少要备简案(备在书上,学习《教学案案例与评析》)

6.超前备课,提倡复备。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至少提前一天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调整,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写好教后记。

二、上课和反思

1.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将科学课移作他用。教师应准时上课,如果在教室里上课,应提前1-2分钟去教室作准备,如打开多媒体电脑,把实验材料带到教室,把课件考入电脑,并带齐教案和必要的教具等,要示意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如果在室验室里上课要让学生在课前就先进入实验室就座,准备好学习用品和自带材料。

2.课堂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关注学习性评价。

3.提倡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既要给学生个体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过程体验和实践分析的机会,又要有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参与和小组的协作。

4.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虽然已经有了科学教师工具箱,对教师来说方便了很多,但在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材料如何分发,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有效探究。演示实验能否让孩子们看得更加清楚。这都是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

5.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探究,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材料和记录。

6.课堂中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资源,适时进行调控,把握探究方向,果断处理好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运用适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

7.及时写教后反思,字数不限。如我市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规定:要求初级教师反思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中级教师反思不少于1/4,高级教师不少于1/5,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具体可关注:课堂气氛、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时间分配、目标达成、作业反馈、教具运用、难点突破、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结合我们科学课的特点还可以写写材料的改进,实验的安排,内容的处理等。

三、作业与辅导

1.作业布置应该做到有效、精炼。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切忌拿来主义、题海战术。书面作业基本上应做到课内完成,如在计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中完成,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做几题。

2.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有选择地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活动记录》,教师应及时批改。可以按市教研室制订的正确率,分等第:优、良、合格、待合格+书写态度,分等级:A、B、C的评定方式进行评定。(一般情况每个单元后安排一节课单元回顾,处理作业。)提倡在适当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作业一般当天批改,当天发下,当天订正。

3.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能力,因地制宜的开展好观察、制作、资料搜集、探究活动、调查、饲养和种植等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活动中一定要加强管理,注意安全,活动后要有检查和评比或评定的办法。

4.对热爱科学的学生要多鼓励课堂外的发展延伸,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竞赛,发展特长。如参加市科协组织的三模比赛,结合市里组织的“科学实践基地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评价与测试

1.每学期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年级出好期末复习检查试卷。

2.命题应依纲扣本,并结合《科学作业本》,有的地区还有《实验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时,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如上次看到有个学校的做法是:课代表负责《学生学习准备情 况登记表》,小组长负责《学生科学实验记录表》,成员负责《小组成员互评表》。

4.按科学平时成绩评价表上的内容进行评价记载。评价要及时、公正、全面,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利用现有各种平台,因地制宜,提高教师的素养。

1.学校成立科学教研组,制订教研组管理实施办法。选出教研组长,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平台。教研组长全面负责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组织工作,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有直接责任。

2.根据市教研室科学教研工作要点和教学常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由组长拟订教研组工作计划,经集体讨论通过。教研组长要做好活动安排,并落实各项工作。

3.坚持集体备课(每月一次或一次以上),资源共享。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体会。如参加市里每学期初开展的备课会议,指导备课。

4教研组活动要有主题,有记录。有关材料(如记录本、相片、教案、评课稿等)要存档。如我校遇有教师外出听课或学习,都要把有关资料,学习体会与组内成员分享,并要撰写5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上教教研组存档。期末时要上交听课本,每学年每人听课记载不得少于20节。

5.期末做好总结工作。将完成工作情况、成绩、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其次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形成学习常规,是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的基础。

一、课前:

1.准备好文具的习惯:科学书,作业本,文具盒。要不然常有学生说作业本找不到,科学书忘在家里了。

2.带材料的习惯。在常态课中有许多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带来。如制作《太 阳能热水器》一课,又如《保护鸡蛋》一课,这都需要学生带许多材料。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前一节课指导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带上材料,如果有

一、两组学生没带齐,上课就麻烦了。

3.排队的习惯:从教室到实验室的路上要排队,做到静齐快,由班长或体育委员负责整队带领。

4.实验室定位子,一人一座,小组固定,分好组,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如小组长:管好小组成员,起全面负责作用……

二、课中:

1.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观察,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持久地观察,有目的地观察,全面地观察……

2.倾听的习惯:当别人说话时,要细细听,有不同意见要到别人说完后再补充,中途打断别人是不礼貌的表现。

3.记录的习惯:及时把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书写应端正,语言应规范。4.分发材料的习惯:如派专人上来排队到指定地点领材料和还材料,要秩序井然。如发现材料少了举手示意。

5.停的习惯:一个活动结束后,老师叫停就要停下来。老师可以用专门的语言或动作来叫停。如看到过一位有经验的的老师用手指5、4、3、2、1法,学生有安静下来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6.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无论是在提出问题,还是在作出假设,以及在制定实验步骤……直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时,都要符合逻辑,要有根有据,切忌漫无边际。如在猜测竹签、回形针、小木块、橡皮……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要让学生有猜测的依据。在提问题的时候,要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习惯。7.明确目标的习惯: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心里很清楚自己活动的目的,明白自己想要研究什么问题,怎样研究,这样才能避免无目标的“闹”、乱哄哄的“玩”。还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例如,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一个要求,让学生自己设定一个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如测量蜗牛三分钟爬多远?怎么测量蜗牛抓的距离等。

8.安静的习惯。许多公开课后,我们常能听到专家这样评课,活动有余,思维不足。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是走进校园,最热闹的教室往往是实验室。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需要我们静静地听,静静地思考。如上《声音》一单元时,整堂课都需要安静,只有安静才能听到纯的声音。

9.爱护器材和材料的习惯。特别是对一些玻璃仪器一定要小心对待,不能鲁莽。对一些耗材,对纸、盐、小苏打等材料不能浪费,更不能随意丢弃。

10.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共同努力、相互依赖、同舟共济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合作、通过交流,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良好科学品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轻轻讨论,遇到问题相互议论,评议,不能大声争论,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要相互谦让等等。

三、课后

1.整理材料的习惯。下课后不能马上走人,应把材料还给老师,或放到器材室里。有的器材如烧杯、蒸发皿等需要及时清洗。应该做到老师怎样发给你们,你们也要怎样还给老师。包括细小环节,如放入包装里,把桌子整理干净,带上自己的学习用品,把凳子放进桌底下。这也为下次上课提供了条件。

2.整理作业的习惯。课堂上有些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在课堂上由于种种原因时间比较伧促,特别是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可能还没有完成,这就需要让学生把作业都整理好后,上交。经老师批改后及时发还给学生,并及时订正。

3.排队安静离开的习惯。4.课后继续探究的习惯。有许多科学探究活动,这短短的40分钟时间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是完全不够的。有许多同学有探究的愿望,却没有探究的行动。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加以强化。

5.持之以恒的习惯。如在上凤仙花一单元时,许多同学的凤仙花种着种着就一棵一棵地死了,到最后能结出果实的又是少之又少。又如天气一单元在教学时,要学生坚持记录天气日历一个月。可在我们学校能坚持记录的学生几乎没有。我问了他们,有的说是忘了,有的说是作业太多了,没时间。

可是培养学生这么多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该怎么做呢?

一.根据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在开始培养习惯前,教师必须深入调查分析,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案,拟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克服盲目性,让今后的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习惯培养收到实效。往往越早越好,最好在从三年级开始培养,使学生有上述意识。对于四、五、六年级才接手的班级要根据学生实际,确定重点,树立目标,宁可教材的容量适当减少些,但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课堂习惯,进行有效探究更为重要。

二.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对有些习惯的养成,学生是活生生的主体,他不是机器人,你怎么说,他就会怎么做。因此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如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时:我发现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即使在听别人说,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就影响了交流的质量。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使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又如在自己汇报交流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认为我是说给老师听而不是说给其他同学听的。因此,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么一种意识:我说话不单单说给老师听,还要说给其他同 学听的。为此,在交流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任务,给学生一些限制。讨论!讨论什么?讨论多少时间?要让学生静下来听,听后反思。

三、正确引导、说明道理

小学生,理解事物的水平有限,面对制定出来这样那样的规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疑问,需要教师在制定的过程中,把原因讲解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这样做事为了保护自己与其他同学,是上好科学课的保证,是获得知识的保障。如做实验时吵吵闹闹,既影响了别人,又拖延了时间,使重要的科学发现随之东流。不正确的实验姿势容易形成驼背,影响视力,造成实验的失败,甚至影响到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学生明确了实验时的规范与不规范的利弊之后,就能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四、尊重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课堂常规训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科学课并不存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非常的兴奋,都很感兴趣。科学课上让师生意料之外的事常会发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失控的导火线。对于科学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应巧妙地化解。我们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一句话,多表扬,少批评!

五、持之以恒

我们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科学新课程理念要使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都要有足够的认识。良好的课堂常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做“有心人”,不断地去摸索学生的心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放 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使孩子们能立下志愿,加强自控,注意训练,从而养成优良的科学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科学品质,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坚持抓科学课的教学常规,教师以身作则,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评价;再加上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才能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上好每一节小学科学常态课。

参考资料: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

2.《余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试行)》

2009.10 3.科学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习惯

秭归教育网

4.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初探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5.谈学生准备科学课实验材料的习惯培养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3 6.如何引导小学生科学课的课前准备

科学视野网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课

浅谈如何上好课

武鸣县罗波小学韦德康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六种相互联系的例子来论证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指出对待课堂教学问题,只要有好的方法,就能上好课。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心得

老师们经常这样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确实是这样,现在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要么就是寄养的留守儿童,谁都批评不得。因此,他们来到学校,难以服从老师的管理和教育。他们的特点是:个性张扬、逆反心理强、不能吃苦,但思维活跃。面对这么一群新生代,我们教师要接受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会时不时的给老师制造出这样或那样的麻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课呢?根据我多年来的体会,可以说:教无定法,贵在有法。为此现试着总结一些方法,和大家共同交流,也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它能对各位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认为:“老师也要变,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为人师者应深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尤其要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而汲取能量的形式则有:上网学习,向同伴学习,向学生学习,从书本上学习,还要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班级管理模式。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能量,教师才能在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的同时博得广大学生的信赖、尊敬与崇拜,也才有能力在遇到各种班级管理问题时做到急中生智、游刃有余。

二、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这里所说的备课,要备教材、教法、学生。一提起备课,老师们马上就会想到备教材备教法。其实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弄清课堂上要落实哪些知识点、如何落实的基础上,要充分分析哪些学生能跟老师很好的配合,顺利掌握知识点,获得能力的培养,哪些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完成,哪些学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甚至会给老师出难题,对这些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常见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自己的,没有弄清楚学生是否已学会,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人为本,了解、关爱自己的学

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从而能够认真钻研教材,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对棘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应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集体讨论,广泛搜集并认真研读各种教学参考资料,随时注意和跟踪语文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不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和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后面凝聚的是老师辛勤的汗水。这样学生才喜欢上你的课,自然也会喜欢上你,何愁问题解决不了?

三、教育有策略。

孔子说:“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对经常在课堂上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我们要想出一定的应付策略,这要因人而异。我们要对此有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可以在课堂之外找这些学生谈心,从内心里去和他们沟通,达到师生的互相理解。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和学生沟通,可以借助班主任或学校主管领导的力量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这样也许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课堂上会制怒。

要有宽广的胸怀,遇事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才能使“热效应”变为“冷处理”,顺利解决问题。教师要讲究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性,面对突发事件,几句温和的话语,一个机智的动作,甚至一个提示的眼神都远远胜过怒气冲冲地严厉批评,从而拉进师生的距离,营造亲切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会使教师的威信大打折扣,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更会影响到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教学时少闲话。

我们在课堂上尽量不要说与教学无关的闲话,甚至和学生扯皮,如果给学生逗皮了,我们的课堂秩序就很难维持。上课时,我们要力争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精练,富于艺术性。当然,在课后,我们可以找机会和学生一起活动啊,交谈啊,可以像朋友一样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如喜欢你,自然喜欢听你的课了

六、教育多设想。

我们不妨多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会怎么做?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孩子是我的,我会怎么做?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多一些宽容,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秩序好、效率高。现出的学生参差不齐,后进生更需要多一些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基本素质,认真做好课堂的每个环节,那么学生自然喜欢上你的课。这样我们的教学成绩也会自然提高,各种困难也会随之减少。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好的办法犹如一副良药,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你说是吗?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几种好的课堂教学方法,hold住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下载怎么上好常态课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么上好常态课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好课

    “上好课”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在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气候下,我校全面落实继续教育,全力以赴狠抓“上好课”主题校本培训工作,开展了多种形......

    浅谈如何上好课

    浅谈如何上好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

    怎样上好一节常态体育课范文大全

    怎样上好一节常态体育课 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 朱梅 体育课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健身功能,以及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展心理健康和适应社......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 教育部分别于1999年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山东省教育厅于今年4月下发《关于加强中......

    如何上好班队课

    如何上好班队课 班队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阵地,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很多班主任很怕开班队课。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用点心,是完全可以做好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

    上好网课倡议书

    上好网课倡议书 上好网课倡议书1 同学们:为减少疫情防控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做到抗疫学习两不误,学校充分依托优质在线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活动,获得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

    如何上好课演讲稿

    怎样才能上好课? 孙梅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听一些名师上课,尤其是听一些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的课,无不被这些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所折服,无不被他们灵活多......

    上好网课倡议书

    上好网课倡议书10篇 上好网课倡议书1 亲爱的同学们:当前,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应属地管理要求,我校全面转换线下教学为线上教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开展在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