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素在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
今晚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来演讲是因为当前关于政治和政治理论的讨论往往缺少对心理学的关注。经济现状、人口统计、宪法组织,以及其他东西是很容易展现出来的。在朝鲜战争开始之际,要说清楚南朝鲜有多少人,北朝鲜有多少人没有任何困难。如果你在这些书里面翻翻,你可以很轻松的弄清双方的军队数目、人均收入。但是,如果你想知道朝鲜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南北朝鲜的居民是否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他们各自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不满,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恐惧又是什么;简而言之,他们的各自动机何在;你就是把这些书翻遍,也是徒劳一场。因此,你无法得知南朝鲜的居民到底是盼着联合国介入,还是更想北方的兄弟来完成统一。同样,你也猜不到他们到底会不会为了拥有投票权,投那些他从来没听说过的政治家,而放弃土地改革的诉求。这些问题往往被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大人物忽视了,从而错失民心。如果要让政治变得科学化,这些事情(指百姓的真实心态导致的各种事,译者注)不再令人吃惊,那么我们的政治考量就必须深入到人类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各种政治口号蕴含的内在渴望有多大影响力?在一个人能或者不能吃饱饭的时候,它们的鼓动效果一样大吗?如果一个人给你一张选票,而另一个人给你一块面包,你会在饿到什么程度的时候还会坚持要选票?这些问题很少有人深入考虑。然而,让我们暂且抛开有关朝鲜的事,且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所有人的行为都被欲望驱动着。然后有些热心的道德家却异想天开,以为靠责任和道德原则,就可以对抗欲望。我之所以说这是异想天开,不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表现的很有责任,而是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人渴望表现的有责任心,则责任一词对他毫无意义。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会做什么,你不仅要大致了解他所处的物质环境,更要清楚他整个的欲望和想法,以及它们的强弱对比。
有一些欲望,虽然很强烈,但通常并没有多大政治上的重要性。大部分的男人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会渴望结婚,但通常他们不需要采取什么政治行动,就能满足这个愿望。当然,也有些例外。罗马人抢掠萨宾族妇女就是最好的例子。澳大利亚北部的发展严重受阻,也是源于本来应该去北部开荒拓土的年轻男子不喜欢自己和女性社会隔离。但这些例子都是少数。一般来说,男人和女人在结婚方面的事在政治上影响甚微。
在政治上影响力巨大的欲望可以划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来自于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住所、衣服。当这些东西变得稀缺时,为了生存下来,人们会不遗余力的获取它们,甚至付诸暴力也在所不惜。研究早期人类历史的学者表明,在四次不同时期的干旱年代,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口大量外流,给周围地区的政治、文化、宗教带来深远影响。这四次中的最后一次迁徙事件,造就了伊斯兰教的兴起。日耳曼部族从俄罗斯的南部渐渐扩散到英格兰,最后到旧金山,也是出于相同的动机。不用怀疑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从前及现在,一直是重大政治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人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在于他有欲望.那种欲望可谓之私人的,能够永不满足,甚至让他即使在天堂,也还会永不停歇.蟒蛇吃饱了之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下一次进食才再醒来.而人类,绝大部分并不如此.过去习惯了生活地很节俭的阿拉伯人在一些时期得到了西罗马帝国的巨大财富后,定居在几乎奢侈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宫殿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懒散起来.饥饿不再成为一种动力,只要轻轻一点头希腊的奴隶就会供上极精致的食物.但是其他欲望让他们保持积极,尤其是可标签于这四种:占有,竞争,虚荣以及对权力的热爱.占有欲——想要占有尽可能多的财产以及有财产的标志,我想它的动机是出于恐惧心理和对必需品渴望心理的交杂.我曾经像朋友一样招待过两个从爱沙尼亚来,好不容易才从大饥荒中逃难出来的小女孩.她们生活在我家,自然不愁吃喝.但是他们一有空就溜到邻近的农场去偷土豆储藏起来.洛克菲勒的童年有过非常穷的体验,所以他成年之后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与此相同,阿拉伯的酋长在他们柔软光滑的拜占庭会议室,还是不能忘记沙漠,依然储存着实际上不可能花完的财富.但是任何一种对于占有欲的心理分析,都不能不承认前段所述的是其中非常大的一项动机,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巨大权力的人来说.因为前文说过,它是人类无穷动机之一.尽管你可以得到很多了,但你永远会想要得到更多.心满意足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占有欲,虽然是资本主义系统下的主要发动机,但并不意味着是出于克服饥饿而产生的最大动机。相互竞争的动机远超于此。穆斯林的历史一再表明,王朝的毁灭往往是因为不同出身的王子无法统一意见,并最终导致的内战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局面。这相同的是也发生在现代欧洲,当不列颠政府愚蠢的允许德国皇帝出席斯皮特黑德举行的海军演习,这位德国皇帝脑中想的并不是如我们预想的一样,而是想:我也必须有一支跟祖母所拥有的一样好的海军。如果占有欲总是比竞争心更强的话,海上平台倒会更好些。可事实上,非常多的人只要能牢牢的完全毁灭他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会高高兴兴的面对贫穷。税收层级就是这样诞生的。
虚荣心是威力巨大的动机,任何人有过很多和孩子相处经历的人都知道,他们有多么坚持不懈的傻傻的表演,以及说着“看我的”。“看我的”是人类心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有件可以一再提及的事是:年轻的王子临终前面对神父问他是否有什么事需要忏悔时,他说“是的,在我人生中有一次关键时刻,我同时探望皇帝和教皇,我太迷恋于我自己人生的顶峰,而没有看到更远。我忽略了那次可以同时把他们扔下去的机会,本来我可以流芳百世。史书上没有记载是否神父宽恕了他。虚荣的一个麻烦就在于它是越来越膨胀的。原来说过,被允许在报纸上翻看关于他自己的审判过程的杀人犯,如果发现某个报纸报道的不够详细就会很气愤,如果他发现关于他自己其他报纸报道的很多,他对那些极少报道他的报纸就会更生气。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如此,剪报处发现他们越是有名望,就会越难满足。从三岁的小孩到眉头一皱世界振动的君主,对人类虚荣心遍及生活各角落的影响,如何夸大都不为过。人类甚至犯过如此大不敬:觉得他们构想出来的神灵也有相同的需求,渴望得到持续的赞美。还有一种动机也与上述动机一样影响巨大,而且远超它们。我指得是对权力的迷恋。对权力的迷恋有点类似于虚荣,但是它们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虚荣需要的是赞美,没有权力也很容易得到赞美。在美国,获得赞美最多的是那些电影明星,但是他们很容易就会被“反美运动审查委员会”的委员们打回原形,反正他们无论如何都享受不到赞美。在英国,国王比首相能享受到更多赞美,但是首相拥有更多的权力。很多人更热赞美而不是权力,但是那些人在很多事情上的影响力不如那些迷恋权力者。在1814年,布鲁克(普鲁士元帅,击败了拿破仑,译者注)在参观了拿破仑的宫殿后大叹:他拥有这一切还要去攻打莫斯科,真是个十足的傻瓜。对于拿破仑来说,他当然不是没有虚荣心,只是当他必须做出抉择时,他更向往权力。而对于布鲁克来说,拿破仑的选择无疑是愚蠢的。权力,正如虚荣,是永难满足的。只有全能才能使它完全满足。特别的正如那些精力充沛之人的弱点,对权力迷恋的偶然积极作用,跟它发生的频率完全不匹配。实际上它是那些伟人们最强烈的动机。
对权力的迷恋随着对权力的体验而与日俱增,而且不论这权力是大到君王的,还是小到微不足道。在1914年之前的快乐日子里,当作的好的妇女们能够获得很多仆人,她们从掌控家务方面权力获得的快乐随着年龄而稳定增长。类似的在任何一个独裁制度下,权力的拥有者因为从权力那里得到的快乐体验而变得越发暴君似的。因为权力让人类做他们宁愿不做的事,因为对权力热爱而鼓动起来的男人更倾向于使别人痛苦而不是允许别人快乐。如果你以一些合情合理的理由对老板说要缺席这次会议,他的恋权,会因为拒绝你而不是同意你获得更多的满足。如果你要求一个建筑许可,这个相关的小官员将明显能从说“不”而非“是”获得更多快乐。这是一系列的事让对恋权变成一种危险的动机。
但是也有另一些可取的方面。我认为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出于对权力的迷恋,所有科学技术的改进也是源于此。在政治方面也是如此,一位改革者也能拥有强烈如暴君的对权力的迷恋。反对对权力的迷恋是人们的动机之一是个彻底的错误。你将被这种动机引导成对社会有利的行为,还是有害的行为,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制度,以及你个人的能力。如果你的能力是理论方面或者是技术方面的,你将会在知识或技术方面做出贡献。通常,你的行为有益于社会。如果你是一个政客,你可能会被对权力的迷恋所驱动,但是通常这种动机会表现在:出于某种原因,你希望看到现有局面按照你的个人喜好而改变。一个伟大的将军,比如亚西比德(三次背叛所属阵营,最后死于波斯总督之手),毫不关心他对阵的是哪方,但是大部分将军都会更倾向于为本国作战。也就是说,在对权力迷恋之外,也还是会有别的动机存在。政客有可能会随时变换阵营,以确保自己属于多数派,但是大部分政客会更倾向于某一个党派,而压制他们对权力的迷恋。几乎纯粹出于恋权的现象在各式人等中都有。其中有一类人,就是军事冒险者,最好的例子就是拿破仑。我想,拿破仑对科西嘉(拿破仑的故国,之前拿破仑一直想带领科西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译者注)和法国不会有什么意识形态上的偏好,但是如果他成了科西嘉的皇帝,他不会有现在那么伟大,尽管为此他必须假冒自己是个法国人。然而,这些人都不是最佳的例子。因为他们也同样得到了极大的虚荣心的满足。最纯粹的出于对权力的迷恋的一类人要属于那些幕后操纵者——那些人躲在王位宝座的背后,从来不公开露面。他们仅仅凭着一个念头就足以慰籍平生:那些木偶对到底是谁在指挥着他们都还不知道呢!荷尔斯泰因男爵,从1890年到1906年一直控制着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他把那种对权力的迷恋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居住在贫民窟中,从来没出现在社会上,除了有一次皇帝强求要与他见面,他无法拒绝外,从来不与皇帝见面,他拒绝所有的宫廷活动的邀请,因为他说他没有宫廷礼服。他掌握了可以要挟宫中大臣和皇帝亲友的各种秘密。他利用这些作为要挟,不是为了去获得财富、名声或者任何其他显而易见的好处,而仅仅是强迫大家采纳他的外交政策。在东方,在宦官群体中,这种人物也并不罕见。
现在提一些其他的动机,虽然和我们之前考虑过的那些动机相比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少些重要性,但依然是相当的重要。其中的第一种是对刺激的热爱。人类相比于动物的优越性在于他们容忍无聊的程度。虽然我也多次想过,观察动物园里的猿猴可以得知它们也有这些不甘于枯燥的情绪萌芽。逃避无聊几乎是所有人类都共有的一种影响甚大的欲望。当白人第一次和野蛮的原始部落接触时,他们给那些人几乎所有的好处,从福音书到南瓜派。尽管如此,我们可能还是会很遗憾,因为大部分野蛮人接受那些东西时非常冷淡。在那些礼物中,他们真正重视的是令人沉醉的酒,那些酒可以让他们生平第一次产生纵使很短暂的幻觉,觉得活着比死了要更好。印第安人保持在依然未开化状态时,他们吸他们自己的小管烟,不会跟我们做的一样冷静,而是极度狂欢,在过于兴奋时会陷入昏迷,当尼古丁不能在引起他们激动时,一个“爱国”的演讲家会鼓动他们去袭击临近的部落,那可以给予他们就像我们(按照我们的性情)在平常赛马中能获得的那种享受。对于文明人群体,正如对于早期的印第安部落,我想它是主要出于对刺激的热爱,那种刺激可以使得平民在战争突然爆发时鼓掌;这种激情非常像足球比赛,虽然它的结果在有的时候稍微要更严重些。到底什么是人类热爱刺激的根本原因,是很难完全肯定的.我倾向于认为是因为我们精神上的天性为了适应当初主要靠男人打猎为生的那个阶段.当一个男人带着原始落后的武器,带着对晚餐的期望,为了围捕一头鹿而忙了一整天,当日落的时候,他拖着猎物胜利性的回到洞穴,带着疲倦心满意足的躺下,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开始整理和烹饪食物,他身体困乏而又骨骼酸痛,烹饪的香味充斥所有他能意识到的场所,最后吃完晚饭过后,他进入沉沉梦乡.在这样一种生活下,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厌倦.但是当他进入农耕时期,让他的妻子做田里所有的重活,他就有时间去想着人类生活的虚荣,发明神话和哲学系统,并且梦想从此就过着他将永远在神殿里打猎追逐的生活.我们的精神品质是用来适合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经常在假期里每天进行25英里的徒步旅行,夜幕来临时,我不需要任何东西排解无聊,因为坐下的快乐就完全能满足我了.但是现代的提升无法用这些身体上的奋发向上的原则来引导.大量工作都是坐着做的,并且大部分手工工作只用到特定部分的肌肉.当伦敦的人群集聚到特拉法尔加广场大声为政府决定让他们送死的声明而喝彩,如果他们那天步行了25英里之后就不会那样做了.要治愈好战心理,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如果人类要幸存下来——也许一件战争之外大家并不喜欢的事——必须被找到来当作我们富余精力的一个稳定而无害的发泄途径,这样可以引导对刺激的追求。
这是道德家和社会改革者都很少考虑的事,社会改革者觉得他们还有更严重的事需要考虑,另一方面,道德家对所有用来转移人们对刺激的向往的事情,都极其夸大它们的严重性.尽管如此,在他们的意见里,严重性是关于罪恶的严重性,比如舞厅,影院,时代爵士乐都是.如果我们相信耳朵听到的东西通向地狱,那么我们最好花费所有时间坐在家里反思我们的罪恶.我发现自己无法完全同意那些说出这些警告的严肃的人们.魔鬼有很多种样子.一些用来欺骗年轻人,一些用来欺骗年长和严肃的人.如果引诱年轻人享受快乐是魔鬼,那么说服年长者谴责年轻人的快乐,不也可能是同一个魔鬼做的事?而且谴责不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分配给年长者的兴奋的事?而且谴责不可能会如鸦片一样必须持续加大剂量来产生想要的效果?谴责岂不是要担心那所有的,从邪恶的电影院开始,我们要逐步的导致谴责对立的党派,意大利人,南欧的黑裔,亚洲移民,简而言之,每个除了我们一派之外的人.并且它正是广泛存在的导致战争发生的该谴责的事.我从来没听说过因为舞厅而发生的战争.兴奋的严重性在于它很多种形式都是破坏性的,兴奋对酗酒或沉迷赌博而无自制力的人来说是破坏性的.当它带来群体性暴力时,也是破坏性的.尤其当它导致战争时,更是极具毁灭性.这种需求如此强烈,以至于如果无害的发泄方式不是唾手可得的话,就很可能会把人们引向有害的发泄方式。目前在运动方面有这么多无害的发泄方式,在政治方面也有很多,前提是那些活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进行。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尤其那种导致群情激奋的政治活动,经常导致大量伤害事件的发生。
人类城市生活过于乏味了,如果要不生变数的话,必须为冲动提供一些无害的发泄方式——我们远祖只需要打猎就能满足那种冲动.在澳大利亚,人少而兔子多,我看到过一很多百姓用原始的技巧狩猎成千上万只兔子的方式来满足他们原始的冲动.但是在伦敦或纽约,人多而兔子少,必须有其他方式来愉悦大家.我想每一个大一点的地方,都应该有个人造的瀑布,然后人们就可以乘坐脆弱的小舟滑下.并且也应该有放满了凶猛的鲨鱼的游泳池,任何被发现支持预防性战争的人,都应该被投进泳池,罚他们每天与这些灵巧的怪物们共处两个小时
第二篇:那些影响政治的欲望——罗素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
那些影响政治的欲望——罗素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
罗素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智者”。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每一个有良知和热爱智慧的人,都能从罗素的著作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本文是他在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对人类的欲望对政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今晚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来演讲是因为当前关于政治和政治理论的讨论往往缺少对心理学的关注。在朝鲜战争开始之际,如果你在书里面翻翻,你可以很轻松地弄清双方的军队数目、人均收入。但是,如果你想知道朝鲜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南北朝鲜的居民是否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他们各自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不满、希望和恐惧又是什么,你就是把书翻遍,也是徒劳一场。因此,你无法得知南朝鲜的居民到底是盼着联合国介入,还是更想北方的兄弟来完成统一。同样,你也猜不到他们到底会不会为了拥有投票权,投那些他从来没听说过的政治家,而放弃土地改革的诉求。如果要让政治变得科学化,这些事情不再令人吃惊,那么我们的政治考量就必须深入到人类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各种政治口号蕴含的内在渴望有多大影响力?在一个人能或者不能吃饱饭的时候,它们的鼓动效果一样大吗?如果一个人给你一张选票,而另一个人给你一块面包,你会在饿到什么程度的时候还会坚持要选票?
所有人的行为都被欲望驱动着。然而有些道德家却异想天开,以为靠责任和道德就可以对抗欲望。我之所以说这是异想天开,不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表现得很有责任,而是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人渴望表现得有责任心,则责任一词对他毫无意义。
永不满足的欲望
在政治上影响力巨大的欲望可以划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来自于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住所、衣服。当这些东西变得稀缺时,为了生存下来,人们会不遗余力地获取它们,甚至付诸暴力也在所不惜。研究早期人类历史的学者表明,在四次不同时期的干旱年代,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口大量外流,给周围地区的政治、文化、宗教带来深远影响。这四次中的最后一次迁徙事件,造就了伊斯兰教的兴起。不用怀疑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从前及现在,一直是重大政治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是人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在于他有欲望。那种欲望能够永不满足。过去习惯了生活得很节俭的阿拉伯人在得到了西罗马帝国的巨大财富后,定居在几乎奢侈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宫殿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懒散起来。饥饿不再成为一种动力,只要轻轻一点头希腊的奴隶就会供上极精致的食物,但是其他欲望让他们保持积极,尤其是可标签于这四种:占有、竞争、虚荣以及对权力的热爱。
占有欲——想要占有尽可能多的财产以及有财产的标志,我想它的动机是出于恐惧心理和对必需品渴望心理的交杂。我曾经招待过两个好不容易才从大饥荒中逃难出来的小女孩。她们生活在我家,自然不愁吃喝,但是他们一有空就溜到邻近的农场去偷土豆储藏起来。与此相同,阿拉伯的酋长在他们柔软光滑的拜占庭会议室,还是不能忘记沙漠,依然储存着实际上不可能花完的财富。但是任何一种对于占有欲的心理分析,都不能不承认前段所述的是其中非常大的一项动机,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巨大权力的人来说。尽管你可以得到很多了,但你永远会想要得到更多。心满意足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但是占有欲,虽然是资本主义系统下的主要发动机,但并不意味着是出于克服饥饿而产生的最大动机。相互竞争的动机远超于此。穆斯林的历史一再表明,王朝的毁灭往往是因为不同出身的王子无法统一意见,并最终导致的内战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局面。这相同的事也发生在现代欧洲。非常多的人只要能牢牢地完全毁灭他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会高高兴兴地面对贫穷。税收层级就是这样诞生的。
虚荣心是威力巨大的动机,有过和孩子相处经历的人都知道,他们有多么坚持不懈的傻傻地表演,还要说着“看我的”。“看我的”是人类心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虚荣的一个麻烦就在于它是越来越膨胀的。被允许在报纸上翻看关于他自己的审判过程的杀人犯,如果发现某个报纸报道得不够详细,就会很气愤。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如此,他们越是有名望,就会越难满足。从三岁的小孩到眉头一皱世界振动的君主,对人类虚荣心遍及生活各角落的影响,如何夸大都不为过。
对权力的迷恋会上瘾
还有一种动机也与上述动机一样影响巨大,而且远超它们。我指的是对权力的迷恋。对权力的迷恋有点类似于虚荣,但是它们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虚荣需要的是赞美,没有权力也很容易得到赞美,但赞美并不代表着有权力。很多人更热爱赞美,但是那些人在很多事情上的影响力不如那些迷恋权力者。1814年,布鲁克在参观了拿破仑的宫殿后大叹:他拥有这一切还要去攻打莫斯科,真是个十足的傻瓜。对于拿破仑来说,他当然不是没有虚荣心,只是当他必须做出抉择时,他更向往权力。权力,正如虚荣,是永难满足的。
对权力的迷恋随着对权力的体验而与日俱增。在任何一个独裁制度下,权力的拥有者因为从权力那里得到的快乐体验而变得越发暴君似的。因为权力让人类做他们宁愿不做的事,因为对权力热爱而鼓动起来的男人更倾向于使别人痛苦而不是允许别人快乐。如果你以一些合情合理的理由对老板说要缺席这次会议,他的恋权,会因为拒绝你而不是同意你获得更多的满足。如果你要求一个建筑许可,这个相关的小官员将明显能从说“不”而非“是”获得更多快乐。这是一系列的事让对恋权变成一种危险的动机。
但是也有另一些可取的方面。我认为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出于对权力的迷恋,所有科学技术的改进也是源于此。反对对权力的迷恋是人们的动机之一是个彻底的错误。你将被这种动机引导成对社会有利的行为,还是有害的行为,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制度,以及你个人的能力。如果你的能力是理论方面或者是技术方面的,你将会在知识或技术方面做出贡献。通常,你的行为有益于社会。如果你是一个政客,你可能会被对权力的迷恋所驱动,但是通常这种动机会表现在:出于某种原因,你希望看到现有局面按照你的个人喜好而改变。也就是说,在对权力迷恋之外,也还是会有别的动机存在。几乎纯粹出于恋权的现象在各式人等中都有。其中有一类人,就是军事冒险者,最好的例子就是拿破仑。我想,拿破仑对科西嘉和法国不会有什么意识形态上的偏好,但是如果他成了科西嘉的皇帝,他不会有现在那么伟大。最纯粹的出于对权力的迷恋的一类人要属于那些幕后操纵者——那些人躲在王位宝座的背后,从来不公开露面。他们仅仅凭着一个念头就足以慰藉平生:那些木偶对到底是谁在指挥着他们都还不知道呢!荷尔斯泰因男爵从1890年到1906年一直控制着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他把那种对权力的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居住在贫民窟中,从来没出现在社会上,除了有
一次皇帝强求要与他见面,他无法拒绝外,从来不与皇帝见面,他拒绝所有的宫廷活动的邀请,因为他说他没有宫廷礼服。他掌握了可以要挟宫中大臣和皇帝亲友的各种秘密。他利用这些作为要挟,不是为了去获得财富、名声或者任何其他显而易见的好处,而仅仅是强迫大家采纳他的外交政策。
追求刺激是人的天性
现在提一些其他的动机。其中的一种是对刺激的热爱。人类相比于动物的优越性在于他们容忍无聊的程度。逃避无聊几乎是所有人类都共有的一种影响甚大的欲望。当白人第一次和原始部落接触时,他们给那些人几乎所有的好处,从福音书到南瓜派。尽管如此,我们可能还是会很遗憾,因为大部分野蛮人接受那些东西时非常冷淡。在那些礼物中,他们真正重视的是令人沉醉的酒,那些酒可以让他们生平第一次产生纵使很短暂的幻觉,觉得活着比死了更好。印第安人在未开化状态时,他们吸他们自己的小管烟,极度狂欢,当尼古丁不能引起他们激动时,一个“爱国”的演讲家会鼓动他们去袭击临近的部落,那可以给予他们就像我们在平常赛马中能获得的那种享受。
到底什么是人类热爱刺激的根本原因,是很难完全肯定的。我倾向于认为是我们精神上的天性为了适应当初主要靠男人打猎为生的那个阶段。在那样一种生活下,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厌倦。但是当进入农耕时期,他就有时间去想着人类生活的虚荣,发明神话和哲学系统,并且梦想从此就过着他将永远在神殿里打猎追逐的生活。要治愈好战心理,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如果人类要幸存下来,必须找到可以来当作我们富余精力的一个稳定而无害的发泄途径,这样可以引导对刺激的追求。
这是道德家和社会改革者都很少考虑的事,社会改革者觉得他们还有更严重的事需要考虑,另一方面,道德家对所有用来转移人们对刺激的向往的事情,都极其夸大它们的严重性。魔鬼有很多种样子,一些用来欺骗年轻人,一些用来欺骗年长和严肃的人。如果引诱年轻人享受快乐是魔鬼,那么说服年长者谴责年轻人的快乐,不也可能是同一个魔鬼做的事?
兴奋的严重性在于它很多种形式都是破坏性的,兴奋对酗酒或沉迷赌博而无自制力的人来说是破坏性的。当它带来群体性暴力时,也是破坏性的。尤其当它导致战争时,更是极具毁灭性。这种需求如此强烈,以至于如果无害的发泄方式不是唾手可得的话,就很可能会把人们引向有害的发泄方式。目前,在体育方面有这么多无害的发泄方式,在政治方面也有很多,前提是那些活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进行。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尤其那种导致群情激奋的政治活动,经常导致大量伤害事件的发生。
人类城市生活过于乏味了,如果要不生变数的话,必须为冲动提供一些无害的发泄方式——我们远祖只需要打猎就能满足那种冲动。我想每一个大一点的地方,都应该有个人造的瀑布,然后人们就可以乘坐脆弱的小舟滑下,并且也应该有放满了凶猛的鲨鱼的游泳池,任何被发现支持预防性战争的人,都应该被投进泳池,罚他们每天与这些灵巧的怪物们共处两个小时。
对于渴望寻求刺激的人来说,尽力去钻研一件事是一种积极的发泄方式。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新事物或者发明了一个新东西更让人兴奋了,很多人只要去做都能拥有这种激动的时刻,至少要比大家所设想的要多得多。
厌恶与恐惧密不可分
很遗憾人们非常容易拥有另外两种激情,它们紧密相连,与很多其他的政治上的动机交织在一起。我指的是:恐惧和厌恶。我们很容易厌恶我们所恐惧的事物,同样很常见但并非一定的是,我们恐惧我们所厌恶的事物。我认为有一条规律对原始人可能通用:他们对不熟悉的事物既害怕又仇恨。他们有自己的部落,在部落里,除非有特殊的过节,一般而言大家都是朋友。其它部落则是潜在的或者实际上的敌人,若有其它部落的人员偶然误入本部落的领地,就会被杀死。在对待其他国家的问题上,这种原始的机制仍然控制着现代人的本能反应。曾经外出见过世面或者研究过国际政治的人发现,要使自己的民族强盛,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与其他民族联合。如果你是一个英国人,有一个人对你说:法国人是你的兄弟。你第一反应肯定是:胡说,他们爱耸肩,还说法语,我甚至听说他们爱吃蛤蟆。如果那个人跟你解释:我们要抵抗俄国人。必须要守住莱茵河防线,如果要守住莱茵河防线,法国人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你可能会明白,为什么他说法国人是你的兄弟。但是如果有个人接着说俄国人也是你的兄弟,那他就很难说服你,除非他能证明火星人要入侵我们。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我们没有敌人,那我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盟友。
然而,这一切仅仅在我们考虑人们互相之间的态度时才成立。你可以视土地为敌人,因为它吝啬小气,仅能饱腹。如果你设想一下人类正在同大自然搏斗,以求得更好生存时,你可以视大自然为敌人。如果人们都能这样看待生活,全人类的大团结将会很容易。如果学校、报纸、政客都致力于此,则人们很容易就有这种生活理念。但是学校正忙着灌输爱国主义,报纸忙着挑起人们的兴奋神经,政客忙于赢得连任选举。所以,这三者中没有一方能把人类从自相残杀中拯救出来。
有两种办法克服恐惧:一种是消除外在的危险,另一种是培养苦行僧式的承受力。克服恐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恐惧能引起人们对所畏惧事物的仇恨,并且引发过度冷酷的情绪。让人们有安全感是让人类焕发善意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能建立一个可以消除战患的国际性机构,将极大、极快地提升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当前,恐惧的阴影笼罩着全球。共产主义者和资本家所把持的原子弹和生化炸弹让华盛顿和克里姆林宫寝食难安,这又进一步刺激人们滑向战争的深渊。如果要想局势改观,当务之急就是找出一条消除恐惧的方案。当今的世界被敌对的意识形态所困扰,其中造成冲突的一个明显的原因就是对各自的意识形态获胜的渴望。我认为,此处争端的根本动机与意识形态并无重要关系。在我看来,意识形态仅仅是划分阵营的一种方式,这种敌对情绪是对立双方中经常会出现的。当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仇恨共产主义分子。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确信他们想夺走我们的财产。但是,窃贼也会如此,尽管我们一样谴责窃贼,但我们对窃贼和共产主义者的态度有很大的实质上的差别。主要原因是,我们对窃贼没有感到如此恐惧。其次,共产主义者不信宗教。第三,他们不信任民主制度。第四,共产主义者限制人们的自由。很显然,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产生仇恨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畏惧他们,感觉他们有威胁。如果俄国人仍然信奉正教会,如果他们实行议会制,并且如果他们有完全自由的每天都谩骂我们的新闻媒体,但是,只要他们的军力还像现在这么强大,一旦他们委我们以口实,我们仍然会仇视他们。
你可能已经觉察到我讨论的都是些坏动机,或者从道德方面说,充其量是中性的。通常而言,这些动机虽然强大,但绝非无私。我不是否定无私动机的存在,在有些场合,无私动机可能更有效果。
同情心作用巨大
我认为同情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动机是不容置疑的。有些人在有些时候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会感到不安。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同情心推动了很多人性之举。比如不准虐待孤儿、精神病患者和囚犯。信奉新教的国家不允许虐待动物。所有这些例子说明了同情心有效地影响了政治。如果没有战患,同情心的效力将大大增强。也许对人类未来最好的希望应寄寓在:寻找提升人类同情心广度及力度的方法。
是时候总结一下我们的讨论了。政治更愿意关注群体而不是个人。因此,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激情是:让群体的不同成员都产生共鸣的情绪。政治阵营建立在一个广泛的本能机制上:即群体内部成员间互相协作,而对其它群体保持敌对。群体内部协作绝非完美。存在不遵循规则的成员,即不合群者或者是害群之马。这些人包括:愚人、罪犯、先知及发明家。明智的群体会学着包容那些过人之士的特立独行之处,同时,将对待低能者的残忍降到最低。
至于与其他群体的关系,现代技术在自我利益和本能两者之间引发了冲突。现代战争中,消灭一个敌人代价高昂。如果你考虑一下在刚过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多少德国士兵丧生,战胜国的人民为此缴纳了多少税收,做长除法就可以得出每个丧生的德国士兵的代价。从经济方面考虑,现代战争显然不是一宗好买卖。虽然我们赢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如果它们未曾发生的话,我们应该比现在富有多了。如果人们的行动服从自身利益——实际并非如此,除一些圣教徒之外,全人类都可以协作起来。再也不会有战争、陆军、海军、原子弹。不会有成群的鼓动者挑拨国家A与国家B的关系。不会有大大小小的官吏坐镇国界阻止国外书籍和思想的进入——无论它们本身是多么优秀。不会有边境海关保护众多小企业的利益——而大企业可能经济效率更高。如果人们对邻国诅咒之深恰如他们对自身幸福追求之热切,所有这些事物(战争,陆军,海军,原子弹,鼓动者,文化督查,海关等)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我不否认有比自私更高贵的东西,有些人可获得并抓住它们。但是,我得不得不说,一方面,对于庞大的人群而言,比如政党,他们很少能超越自私。另一方面,如果说自私可理解为有觉悟地追逐自身利益,那么在太多太多的情况下,人们都可归入自私一类。
可将人们归为自私一类的情况大都是:他们坚信自己在为理想行动。很多情况下,理想是仇恨与权欲的伪装。当你看到群众被一些看似崇高的动机所鼓动时,也应该由表及里,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赋予这些动机如此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很容易被高尚的假象蒙骗——这种现象值得我们从心理学方面深入探究;此刻,我就在尝试这种做法。总而言之,我想说,如果我所有说的有道理,那么要让世界更幸福,最需要的就是智力。毕竟,这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因为智力这一品质可通过已知教育手段来提高。
第三篇:心海时空: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
心海时空: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
尊敬的国王陛下、尊敬王后、以及各位远道而来的在座朋友您们好!
首先,我要感谢瑞典文学院把这世界瞩目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我,我想借此讲台和机会向无数无私帮我翻译作品的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真诚地感谢我的每一位读者,我也要感谢那些批评过我的朋友们!
历史总是由一个个看似偶然的巧合构建,而每一个看似偶然的巧合都有其必然的因素,记得我大约在10岁左右,开始有当作家的梦想,而我当作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吃上一日三餐的饺子,为了吃饱肚子,那时候的中国处于极度的贫困时期,文学和艺术犹如银河系外的星星是从来不敢奢望得到的,我们每天醒来最渴望是如何填饱肚子。
如果我们从贫困、从温饱的角度来看今天中国社会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应该给中国人民掌声、给帮助过中国人民的世界朋友掌声,给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政府掌声!
5000多年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伟大坚强的,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荣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很荣幸自己够成为高行健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当然,我并不认为我的作品是中文界最优秀的,我从1973年开始写第一篇小说开始到诺委会通知我得奖之前我一直以为诺贝尔奖与我的距离很遥远。
当我得知自己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我感到无比的惊喜和惶恐,紧接着诺贝尔奖也给我带来很多的困扰,新闻界的朋友们围绕着我在山东高密老家进行大量采访和报道,同时各种批评和赞扬我的声音也蜂拥而至,我的作品也因此而被更多人所关注,但是我并没有为此得意忘形,我清晰地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今天的中国已经彻底从人人自危的时代走出来了,文革的悲剧我相信也不会重演,但或许是文革影响我太深,我深知自己是个内心软弱的人,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也能够承受各种异议的批评,我想说的是,没有谁可以去支配谁的生活选择方式,我之前表达了关于我的上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看法,这里我也坚持我之前对于刘先生的表达立场,同时,我认为诺贝尔奖是世界的,而不是政治的,我们不应该过多地狭隘地考虑诺贝尔奖的政治因素。
但是,我以为作家不能不关心政治,不能不关心苦难,关心人民,而我的所有作品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我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蛙》等都是深度观察中国社会而著,我在我的作品里不是莫言,而是大胆敢言,我认为评判是文学的生命,一个雍容华贵的文学作品是没有实质价值的,虽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有索尔仁尼琴那样伟大,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认同对苦难者声援的作家,作家不为政治服务这是我一贯的立场。最后,我希望世界各界的朋友多多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文学,而我本人也愿意与各位一起进行力所能及的文化交流,我个人也将继续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给广大读者,谢谢大家!
心海时空 :此文是心海时空为祝贺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的奖的演讲稿,非莫言先生所创,纯属娱乐!
原文首发网站:心海时空(百度搜索:心海时空)
第四篇:记得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采访时
反思一
记得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一切语言活动都是为达到自由的欢乐而作的努力,“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欢乐”。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终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径。”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们教得随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到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要培养想学习会学习的学生,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致的。
要使学生自主地去写作,就要求学生具有主体的积极性和善于在学习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喜欢写作,愿意写作,进而养成写作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使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写作。只有学生具有写作的意愿,又会写作,学生才会自主的写作。
培养学生自主的写作,同样要抓住影响写作的三要素:想写(兴趣)、写什么(内容)和怎么写(会写)。在教学生写习作中,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喜欢写的内容与题材,按从教到扶到放的过程,从兴趣培养,从评语激励,从内容指导,从阅读积累,从成果展示等方法来真正培养孩子的写作动机与习
反思二
我们认为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关键是要让孩子们喜欢作文,对写作文有兴趣,如何使孩子们对作文产生兴趣呢?小学低年段,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1、改变传统的作文本:过去的作文本较薄,不好保管,常常是用后即扔,我把我班从一年级的习作本拿给大家看,一个多学期已大部分写完了一本,孩子的习作训练在于此,沉甸甸的,以前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这样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改变,孩子能与这日记本交上朋友,他们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一本漂亮的笔记本全是孩子自己写的作品,记录的是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使孩子与家长都更珍爱它。现在,每个班的孩子的日记本都是沉甸甸的,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相信坚持下去,孩子的作文能力会不断提高。
2、认真办好展板:学生写得好的文章要能展示出来对他们是很大的激励,于是我们科组一起办了一个优秀习作的展版,大家一起动手买纸,到美术室刻字,收集并贴出学生的优秀习作,展版放于办公楼的大堂中,每半月更换一次,让家长孩子更方便看到孩子们的优秀习作,也方便交流学习。
那么,如何实施自主作文教学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在作文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激发写作欲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热爱学生。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注的。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都是学生乐于写作的动力。
2、发扬民主。师生关系高度民主化的课堂,是学生自主作文的根本保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在写作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善说、乐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置身这种氛围,才能真正自主地作文。
3、提倡互助。在作文时,要努力倡导并形成一种互助的氛围,主要表现为给每个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在学习小组中,在学友发表见解时,要求同组的其他学生认真听取,并帮助修正,形成小组意见。在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首先肯定他人优点,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反思三: 随文练笔——激发自主作文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主作为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把新课程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学习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学习需要,并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使之成为推动自主作文的强大内趋力。因为随文练笔是“阅读与写作”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是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作文质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自主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1、时机恰当——“趣”从需要中来 随文练笔必须讲究时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这样自主作文才能水到渠成。如一特级教师教学《万里长城》一课,课中安排了两次练笔。第一次安排在学生粗读课文之后,教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成千上万”一词,让学生放飞想象:成千上万参观者中——老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健康的、残疾的、普通百姓、国家元首„„他们怎样登长城?行为怎样?感想如何?这一发散性练笔为后面的品读课文做了充分的铺垫。第二次练笔安排在课尾——让学生为长城题词。由于有了“外国元首为长城的题词、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感叹、猜想长城的年龄”等环节的教学,题词前教师又一边让学生欣赏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录像,一边还用了十分富有气势的话做配音。至此,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对长城的情感被升华到一定高度,产生了一种迫切的需要,为长城题词顺理成章:
“长城是世界的长城,是亚洲的长城,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长城” “长城是坚强的、刚毅的、庄重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
2、教法新颖——“趣”从流动中来 艺术大师罗丹说:“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融读、写、听、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才能教出智慧,习得智慧。如教《日新月异的电视机》安排的练笔设计是“推销各种电视机”的方案。经过深入的自读自悟,学生各显其能——有的编出儿歌宣传自己的产品,有的则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有的还设计了顾客与销售员的对话。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教师没有至此打住,再次安排练笔——你能根据生活需要设计出更新型的电视机吗?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弹性的电视机、防盗的电视机„„课堂上人人动脑、动口、动笔,学生的潜能充分释放,学生在自主作文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自由表达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反思四 自主作文切忌千篇一律、千题一面。因为题型僵化、题面熟悉,学生只会照搬,不思创新,导致学生思路闭塞,操作机械,缺乏创新意识,又激不起习作兴趣。教师可针对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设计多样的随文练笔。如教学《景阳冈》一文,我设计了“替武松写自荐书”这一富有时代气息的的练笔环节,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乐于表达。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我根据本文特点,让学生续编小诗,学生的兴趣可浓了:
“你看那田野上的油菜花,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花儿开得茂盛,春天已经到来。”
“落叶在空中飞舞,不就像彩色的蝴蝶?在大自然的林中写着:秋天来到人间。”
“小鱼在水面跳跃,荡起粼粼的波纹。大自然在睡眠写着:大雨就要来临。” „„
这种自主练习的过程,不仅是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能力提高的过程。
4、评价激励——“趣”从赏识中来 有人说:“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在作文过程中,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到他人对其学习的肯定和赏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老师教《观潮》一文,请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风光解说片”,在学生交流展示后,这位老师幽默地评价:“不愧是中央台的记者,与地方台的就是不一样!后面的自由发挥特别精彩,我建议再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个制作组表示祝贺和感谢!„„”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赞赏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最大的激励。
反思五: 开放作文——打开自主作文的广阔天地
1、开放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因此,自主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生活有多广阔,自主作文教学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广阔。
⑴喜欢的游戏,做了写。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精神是欢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过后写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事可写了。
⑵平时的观察,记了写。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的习惯还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时又觉未看好”。因此,在作文前,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去探索、去参与,就一定能撷取到许多新颖的材料。
⑶生动的叙述,听了写。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里与师生交往,在工厂里看大人工作,在集市上看人做买卖,在柜台前看服务员介绍商品,在车厢里听别人说话等等,都不失为作文的好材料。
⑷奇妙的想法,想着写。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迫切,想象丰富。他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鼓励学生提起笔来,描写自己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
⑸优秀的书报,读了写。多读、熟读、精读,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引导小学生读书,一是学好课文,二是多读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1—6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为不少于145万字。只有具备比较丰厚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的提高才有了扎实的基础。
⑹精彩的影视,观后写。影视传播已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今天的学生不同以往的学生,他们的信息摄入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随着今天视听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的信息源更是全方位的了。因此,教师在自主作文教学中要主动与大众媒体联姻,鼓励学生多写观后感。
反思六 ⑴高谈阔论演讲课。这类课型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条新闻,一点常识,说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说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⑵生活见闻交流课。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对人物品头论足,对事情说三道四。诸如亲朋好友的特点、上学路上的见闻、校园学习的情况、居家生活的趣事,都可以作为交流的内容。
⑶读书体会汇报课。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注重语言的积累。古今的、中外的都可以去读,只要内容健康,读得越杂越好,读得越广越好,然后大家一起交流,集中汇报,做到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在交流中获得启发。
⑷读读议议评价课。在课堂上可以让一位学生读他欣赏的文章,其余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写作方式予以评议,这样可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⑸说说写写表达课。在作文课中,让学生自由组合,先说说如何审题、选材、立意和行文,再各自落笔成文。这样先说后写,既有助于打开作文思路,也有利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顺利过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习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那里能力,其基本途径也只能是大量的习作实践。为此,在自主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反思七
如结合我班实际开展的一次“我当习作小老师”活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包括:
①竞选阶段。每周一,全班竞选“小老师”,参与竞争的学生须事先准备一个竞选纲领,向其他同学发表竞选演说,说明自己的实施方案,作出承诺。
②实施阶段。竞选成功后,“小老师”就将展开为期一周的“习作教学”活动。在这期间,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其他同学的习作兴趣。如制定诱人的奖励措施,组织有趣的活动,甚至开拍卖会等。
③总结阶段。一周后,小老师要认真总结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大家的自主作文情况,开展习作讲评。小老师的总结应当有自己的个性色彩。
有一位同学在总结后,还谈了一段自己当小老师的感受:
“这次当小老师,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酸甜苦辣。酸:周一是我当小老师的第一天,心里别提有多害怕多紧张了。同学们吵,我让他们吵;同学们闹,我让他们闹,就是不敢去管,心里酸溜溜的。甜:每当读到同学们有趣的习作,听到老师表扬某一同学习作进步时,那甜甜的滋味,回想起来就高兴。苦:这周,我绞尽脑汁地设计习作展示活动方案,苦;展示时,我把一位同学的的习作弄漏了,那位同学和我翻脸,向他道个歉吧,又怕他说我故意和他过不去,苦。辣:竞选时,给每位同学制定了一周习作目标,并承诺达标的同学将获得一份意外的奖励。结果,糖果买得太少,有些达标的同学一时不能拿到。我自己说话不算话,脸红得像苹果,脸上火辣辣的。哎,当学生难,当老师更难。我希望下周的小老师能比我做得更好,使酸变得不酸,使甜变得更甜,让苦变成不苦,让辣变成不辣。”
“我当习作老师”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潜力,不仅使学生直接主动地参与习作训练,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使学生时时觉得有写的冲动,感到总有写不完的内容。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自主作文能力,而且也使其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还增长了才干。
总之,自主作文就是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让他们爱上作文,使他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书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如平时说话一样的轻松,愿意随时随地把自己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写下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作文”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新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
第五篇:盖茨清华演讲 并被授予名誉博士
2007年4月19日上午,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开始第二天的访华行程。按照预期,比尔·盖茨当日上午在北京清华大学的主楼大厅发表主题为《未来之路:在中国共同创新》的演讲,并接受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证书。
迄今为止,清华大学共向十三位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校方表示,授予比尔·盖茨名誉博士学位,是基于他“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帮助赢得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赞誉,他个人的奋斗成长经历更是激发了成千上万人以新的方式来思考创新问题”。
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比尔·盖茨发表了题为“未来之路:在中国共同创新”的主题演讲,并与在场的清华学生进行交流。在演讲中,他阐述了自己对数字时代创新的见解,回顾和展望了微软公司与中国在各个层面的合作。
十年前,比尔·盖茨就曾在清华大学发表过一次演讲。当时,中国学子的热情使他感动,随即决定将微软亚洲研究院从原计划的印度改设在中国北京。今天,他又亲自为“清华大学微软软件科学实验班”揭牌,希望中国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计算机人才。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