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 附:第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 2005-5-30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鄂办发[2005]21号 发布日期:2005-5-30 执行日期:2005-5-30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2005年将进行全省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了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深化认识,明确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
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大事。2002年,我省在广大农村实行直接的民主选举,成功地进行了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3年来,全省26000多个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做好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工作,有利于坚持党的民主执政方略,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有利于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这一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
二、精心准备,营造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社会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前的准备工作。
1、广泛宣传,家喻户晓。在选举前,要认真制定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性,熟悉选举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在选举期间,要重点宣传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推选程序、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条件和提名方式、正式候选人确定办法以及具体投票程序;在选举后,要做好落选人员的思想工作,教育当选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教育、引导村民特别是党员积极支持、配合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要做到经常性宣传和阶段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和典型教育相结合,一般性宣传和疑难问题解答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为换届选举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以点带面,探索经验。要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人口流动、村组合并等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解决选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全面展开选举工作做好准备。
3、民主评议,夯实基础。换届选举前,应组织对村民委员会现任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和考核,指导开展村民委员会述职活动。述职的重点是任职期间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情况。同时组织村民和村民代表对述职报告进行民主评议,并将满意和不满意的情况进行公示,为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提名和投票选举打好基础。
4、严格审计,加强监督。要加强对村级财务清理的指导和审计工作,搞好村级财务审计。村级财务审计应形成审计报告,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审计结果,同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张榜公布。对审计出的问题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5、分级培训,规范程序。要根据政府精简机构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人员工作变动的实际,加大培训力度,分级培训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和选举工作人员,使受训人员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掌握选举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操作方法。
三、依法依规,民主选举好村民委员会班子
1、坚持条件,选好一班人。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条件,规范选举程序,引导选民真正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组织保证。
2、坚持原则,依法选举。要坚持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原则,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一是要发挥好党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做到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民主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保证村民的推选权。二是要做好选民登记工作,不能错登、重登、漏登,保证村民的选举权。三是严格施行由村民依法直接提名确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保障村民依法享有的提名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村民依法行使包括提名权在内的民主权利,坚决制止并依法查处“指选”、“派选”等违法行为。四是选举时,要设立秘密写票处,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应当场公布,保证村民的投票权和参选率。要依法办理委托投票手续,严格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五是做好新老村民委员会班子交接工作。移交工作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主持,上一届村民委员会应依法在规定期限内将公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集体财物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及其它遗留问题等,及时移交给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对拒绝移交或无故拖延移交的,乡级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应派员督促其移交,并视情节由有权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已调整撤并的村应进行新的村民委员会选举,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时,被撤并的村至少应有一名候选人;正在进行调整撤并的村,在完成调整撤并后再进行村民委员会选举。
3、创新办法,民主选举。要在法律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创新选举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以降低选举成本,选举站设立的个数、地点以及管理监督的方法由村选举委员会决定并向村民公布。在选举中,可以采取竞选方式,在村选举委员会组织下有序地进行,努力提高村民参与程度。要进一步加大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党员参与村民委员会选举,提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按
照法定程序应先推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竞选成功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如果选不上村民委员会主任,就不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交叉兼职必须尊重选民意愿,不能硬性安排。要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妇女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提高妇女民主参与的程度,切实保障妇女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合法权益。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及村民委员会候选人中妇女要有30%的比例,以确保在村民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个妇女名额。
四、严肃纪律,不断提高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水平和质量
1、依法办事,坚决纠正和查处选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除因特殊情况未经县(市、区)政府批准以外,对不组织或拖延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要追究有关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提名确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组织投票选举、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过程中,不依法办事的单位或个人,当地党委、政府要及时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假借选举从事非法活动和刑事犯罪活动的,要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2、化解矛盾,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民政、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尊重农民群众的申诉权、信访权,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不及时或敷衍塞责、压制打击造成不良影响的,要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选举过程中如发生重大事件要及时上报,及时研究处置或采取防范措施。
3、健全组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要依法推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行为。要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五、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换届选举前的摸底调查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在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村组合并、流动人口增多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搞好分类指导,确保今年底完成选举任务。对撤并村、城郊村、移民村以及群众上访较多的村,县、乡应派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村指导选举工作。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村党支部选举工作,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与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纪检监察部门应根据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及时查处侵害村民选举权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对违法违纪责任人进行惩戒。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试点和培训,掌握选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统计、汇总、上报选举资料,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档案,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违法行为。农经部门要指导村级财务清理和加强财务审计工作。财政部门要依法解决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经费,保证选举工作正常进行。司法行政部门要大力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普法与选举工作紧密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司法公证引入换届选举活动之中,加强对选举程序的监督。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5月30日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0号 【发布日期】2007-08-03 【生效日期】2007-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
免工作办法》的决定
(2007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工作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二、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主席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主任职务。
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主席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个别副主席职务。”
三、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盟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四、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决定撤销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五、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分院、地区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六、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分院、地区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条:“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撤职案的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工作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发布单位】805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1-14 【生效日期】1994-0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1994年1月14日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
会议通过1994年1月14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会议的召开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五章 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各旗、自治旗、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议事效率,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第二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决定事项,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
第二章 会议的召开
第三条 第三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会议。
第四条 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举行。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出席;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必须请假。
第五条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由主任会议在会议举行的二十日前拟订,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提请全体会议决定。
第六条 第六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十五日前,将开会日期、会议议程草案,通知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机关。
对于会议议程草案中的有关问题,可以组织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在会议举行前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并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七条 第七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旗长、县长、市长、区长或者副旗长、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副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副检察长,列席会议。
常务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列席会议。
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邀请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苏木、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列席会议。
第八条 第八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或者有关工作报告时,应当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九条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会议上提出的重大问题和建议,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交有关部门办理,有关部门应当在限期内报告办理结果。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十条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必须以书面方式,写明提议案的理由,并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七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或者提议案机关,应当对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的任免案,应当由提请任免案的机关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七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任免案时,提请任免案的机关负责人应当到会介绍被任免人员的基本情况,说明任免理由,并回答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询问。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关于议案的说明。
提议案机关的负责人或者提议案人,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对议案作说明或者补充说明。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时,遇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暂不交付表决,交有关工作委员会调查研究,提出报告,提请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议案的机关或者提议案人要求撤回的,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大代表若干人组成,由主任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应当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报告常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人民政府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经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旗长、县长、市长、区长签署并到会作报告,或者由副旗长、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到会作报告,也可以委托委、办、局负责人到会作报告。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由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副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副检察长到会作报告。
必要的时候,常务委员会可以指定专题,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专题报告。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的七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后,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工作报告要认真进行审议,并提出审议意见。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工作报告时,如果常务委员会二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不满意,须由作报告机关在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重新报告。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工作报告提出的审议意见,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整理,经主任会议同意,交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委、办、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质询案以书面方式提出,应当写明质询的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也可以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质询案以书面方式答复的,必须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后报送常务委员会,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二分之一以上对受质询机关答复不满意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质询案在受质询机关作出答复以前,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要求撤回的,该质询案即行终止。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围绕会议议题发言,列席人员也可以发言。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用蒙古语言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发言的,应当给予翻译。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议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议案,可以采用无记名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任免案,采用无记名方式逐人表决。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规则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8号)
2004年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征兵工作条例》,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4年9月26日
内蒙古自治区征兵工作条例
(2004年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征兵工作,保证兵员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征兵活动及相关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年满十八周岁至二十二周岁,或者符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当年征兵命令规定的服现役年龄的男性公民为适龄公民。
对女性公民的征集,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征兵命令的规定执行。
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七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男女公民服现役。
第四条 内蒙古军区、各军分区(警备区)、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兼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和征兵办公室。
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由同级人民政府和兵役机关的有关负责人组成,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征兵工作。
征兵办公室由同级兵役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选调人员组成,负责办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新闻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征兵办公室做好征兵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兵宣传教育纳入国防教育和法制教育规划。兵役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教育,认真做好适龄公民的政治思想工作,鼓励适龄公民依法履行服兵役义务。
第六条 自治区当年的征兵人数、范围、时间和要求,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征兵命令作出规定。
自治区征兵办公室应当根据各地总人口和应征公民的数量、素质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征兵任务;对灾情较重的地区,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征兵任务。
征兵实施期间,遇有特殊情况,自治区征兵办公室可以视情况对征兵任务作出调整。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征兵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所需征兵工作经费,由各单位予以保障。
第二章 兵役登记
第八条 兵役登记工作在自治区、盟市征兵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组织实施。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地区的兵役登记工作。适龄公民应当在其户籍所在地进行兵役登记。
第九条 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应当于当年兵役登记开始十日前发出兵役登记公告,明确兵役登记有关事项。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的安排和要求,设立兵役登记站。
公安机关应当根据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的要求,提供本辖区当年适龄公民的名单和有关情况。
第十条 适龄公民在履行兵役登记手续时,必须提供本人的真实情况,不得隐瞒或者弄虚作假。
第十一条 自治区征兵工作实行兵役证制度。
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适龄公民,应当在当年九月三十日以前,按照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的安排和要求,持本人身份证、学历证明到兵役登记站进行兵役登记,填写《兵役登记表》,办理《内蒙古自治区公民兵役证》。
经过兵役登记的适龄公民,应当在每年九月三十日以前,持兵役证到兵役登记站进行核验。因特殊情况本人不能到兵役登记站核验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代为核验。
第十二条 兵役证的规格、样式由自治区征兵办公室统一规定。兵役证的印制、管理、审核和组织发放等工作由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具体承办。
兵役证的办理、核验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兵役证不得转借、涂改和伪造;遗失兵役证的应当及时向发证单位申请补发;经兵役登记的适龄公民如户籍所在地或者就业单位变更,应当及时到发证单位办理兵役登记变更手续。
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招生、招工时,应当查验适龄公民的兵役证,对持有当年核发或者核验兵役证的适龄公民,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
第十四条 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在当年兵役登记的基础上,按照上征集任务数三倍的数量择优选定当年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以下简称预征对象),并责成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及时通知本人。
第三章 体格检查和政治审查
第十五条 预征对象应当按照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的要求参加体格检查,反映真实的健康状况。
征兵体格检查工作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医务人员责任制。
第十六条 预征对象所在单位和其亲属,应当向征兵政治审查组织真实准确地提供预征对象的有关情况。
征兵政治审查工作实行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
第十七条 对预征对象的政治审查工作,应当实行城市居民委员会、嘎查村民委员会或者预征对象所在单位初审,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复审,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终审的三级审查和跨行政区域的联合交叉审查制度。
第四章 新兵审定和退兵
第十八条 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应当在听取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召集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学历审查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接兵部队负责人集体审定兵员,择优批准政治、身体、文化、年龄合格的预征对象入伍。
新兵名单应当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清,对确有问题或者一时难以查清的应当及时调换。
符合征集条件的现役军人的子女,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批准入伍。
第十九条 被部队退回的新兵由自治区征兵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复查。经复查符合条件的,回部队继续服役;经复查不符合条件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盟市、旗县(市、区)征兵办公室不得接收或者调换由部队退回的不合格新兵。
第五章 优待和奖励
第二十条 被征集服兵役的公民及其家属,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有权享受下列优待:
(一)入伍前家居农村牧区的义务兵,当地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发给其家属不低于上当地人均年收入的优待金,当年兑现。原承包的耕地、草场、林地、水域等应当予以保留;
(二)入伍前是城镇青年的义务兵,当地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发给其家属不低于当地当年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优待金;
(三)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海防地区服现役满半年以上或者在服现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以及荣立三等功以上的义务兵,凭军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当地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发给其家属不低于当地优待金标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优待金;
(四)义务兵在入伍前持有行政机关颁发的许可证、执照、资格证书等,按照规定需要办理年审的,在其服役期间,行政机关应当准予免办年审;其退伍后一年内可凭退出现役证明办理年审手续。
优待金应当纳入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第二十一条 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集条件的,应当优先批准入伍。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待;原就读学校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并按照规定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愿复学的,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安置。
第二十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有安置退伍军人的义务。
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民政部门对退伍军人统一进行就业培训,加强就业指导。
城镇退伍军人安置采取计划安置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引导和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助,工商、税务、金融、土地、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优惠。
第二十三条 在征兵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适龄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户籍所在地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强制其执行,并分别予以以下处罚:
(一)拒绝、逃避兵役登记的,处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二)在征兵体检中采取欺骗或者自残等方式逃避服兵役的,处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三)已经确定入伍而拒绝、逃避征集的,处10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应征公民入伍后逃离部队,经所在部队、兵役机关和地方有关部门教育仍不归队,被部队退回或者除名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取消其家属的军属待遇,收缴全部优待金,并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其所在地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责成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至3000元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组织本单位适龄公民进行兵役登记的;
(二)为适龄公民逃避兵役登记、体格检查和征集提供便利条件的;
(三)阻挠兵役登记或者征集工作的;
(四)明知是拒绝、逃避征集的应征公民,而又为其办理就业、就学、出国手续的。
第二十七条 在征兵工作中为他人出具户口、学历、诊断、年龄等方面的虚假证明干扰征兵工作的,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责成其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以3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征兵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征兵办公室提出意见,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故意把明显不合格人员征集入伍的;
(二)泄漏征兵工作机密,造成严重影响的;
(三)违反规定擅自办理入伍手续的;
(四)在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和学历审查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指使他人弄虚作假的;
(五)索贿受贿的;
(六)其他违反兵役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经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决定后,由旗县(市、区)兵役机关具体实施。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第三条第一款所称的适龄公民是指征兵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而按照出生日期计算未满二十二周岁的男性公民。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4年09月26日 实施日期:2004年10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草原
【发布单位】805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05-31 【生效日期】1997-05-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草原法的决议
(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
会议通过1997年5月31日)
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自治区草原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关于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认为 草原法和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颁布十多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在贯彻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违法开垦草原、毁草、毁林和草原建设投入少、力度小等情况较为严重,致使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可利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草原退化、沙化和自然生态恶化逐年加剧,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将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依法强化对草原的管理和建设,特作如下决议:
一、一、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依法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特殊重要性。草原是我区宝贵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发展畜牧业和牧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自然生态的屏障。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实现畜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保护草原关系,切实履行依法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职责。要建立明确的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对草原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做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违法开垦草原和以牺牲草原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经济利益的做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草原急遽退化的趋势,使草原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要进一步加强对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各级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执法,逐步形成保护草原有责,建设草原有功,使用草原有偿,破坏草原有罪的社会氛围。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草原普查工作,以便做到统一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利用。
二、二、认真抓好落实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责任制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原“双权一制”的规定》,加强领导,逐级负责,进一步做好草原的确权发证工作,使草原使用权尽快全面落实到户,充分调动广大牧民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要积极推行草原有偿承包使用制度,草原有偿承包费的使用必须坚持“取之于草,用之于草”的原则,不得挪作它用。
三、三、依法管理草原,严格审批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 草原法关于“严格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破坏”的规定办事,要象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草原,不得擅自违法批准开垦草原,不得将草原做为荒地进行开垦。国家建设需征用草原的,要征得畜牧业主管部门同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在草原上开发矿产资源时,要落实相应保护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畜牧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草原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力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管理草原的各项工作,坚决打击一切违法开垦和破坏草原的行为。今后凡有违法批准开垦草原和擅自开垦草原的,一经发现,要依法追究所在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四、加大草原执法力度,狠抓破坏草原的典型案件的查处。对草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分类排队,逐一查处,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对违法批准开垦草原的,一律限期退耕还牧,恢复植被。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大对 草原法执法监督的力度,加强对个案查处的跟踪监督,定期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保护草原、建设草原情况的报告。要充分发动牧民群众,强化群众性的监督。各级公检法部门要及时审理各类草原违法案件,对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制裁。各级人民政府每年都要对 草原法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五、加大投入,实施科技兴草,加快草原建设。在以牧民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国家和地方对草原的投入,并建立多方面投入机制。要立草为业,强化以水利为中心的草牧场基础设施建设,种树、种草、种灌木,防沙治沙,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草原科学研究和草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增草增畜、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路子,实现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六、加快草原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当前,草原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同依法管理保护草原的需要有很大差距。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根据草原管理条例的授权,尽快制定《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抓紧制定自治区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办法、基本草牧场保护办法和违反草原法规处罚办法等法规、规章。通过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使草原管理工作尽快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各地各部门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所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绝不能与国家和自治区草原法律、法规相抵触。要坚决杜绝和纠正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