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包头市禁毒条例》的决议

时间:2019-05-13 16:5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包头市禁毒条例》的决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包头市禁毒条例》的决议》。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包头市禁毒条例》的决议

【发布单位】80507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7-31 【生效日期】1999-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包头市禁毒条例》的决议

(1999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批准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包头市禁毒条例》,由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包头市禁毒条例

(1999年5月11日包头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七次会议通过,1999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创建无毒害城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禁毒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禁毒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组织和个人。

第四条 第四条 禁毒工作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有毒必禁、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

第五条 第五条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实行综合治理。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禁毒工作,建立和实行禁毒工作责任制。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嘎查(村民、居民)委员会都负有在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禁毒的责任,应当落实禁毒责任制,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活动。

禁毒工作所需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条 第六条 公安机关是禁毒工作的主管部门。司法、财政、工商、教育、卫生、医药、海关、铁路、民航、交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禁毒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全社会应当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应当开展经常性的禁毒宣传。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禁毒知识的教育。

第八条 第八条 药品的生产、销售单位和医疗机构,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供应、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生产、经营、销售国家管制的药品。

第九条 第九条 凡储存、经营、运输或者生产、科研、教学、医疗需要使用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等麻醉药品原料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条 第十条 从事旅馆、娱乐、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把禁绝毒品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发现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吸食、注射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禁止一切组织和个人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禁种责任,落实禁种措施。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禁止在食品、饮料中掺入罂粟壳等毒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由公安机关强制戒毒,戒毒费用自理。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执行强制戒毒决定时,应将《强制戒毒决定书》送达强制戒毒人员,并在三日内通知家属或者监护人、所在单位及其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强制戒毒期限为六个月,自入戒毒所之日起计算。

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经原决定强制戒毒的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一至六个月,执行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于强制戒毒后又复吸、注射毒品人员,一律实行劳动教养,并按规定继续戒毒。

劳动教养期限为二至三年。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下列吸食、注射毒品人员,责令其限期自行在戒毒的外戒毒:

(一)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

(三)其他不宜在所内戒毒的。

上述人员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和其家属发出戒毒通知书,由其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负责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戒毒所对强制戒毒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戒毒所对因毒瘾发作可能发生自伤、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害行为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戒毒人员在戒毒所戒毒期间,因毒瘾发作引发疾病的,戒毒所应当及时医治和抢救,并通知其家属。经医治和抢救无效死亡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作出法医鉴定,经同级人民检察机关检验,并书面通知其亲属认领尸体,逾期不认领或者无人认领的,由公安机关拍照后处理。

公安机关应当将死亡鉴定等有关情况报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戒毒所可以组织戒毒人员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

劳动收入及支出,应当单独建账;劳动收入用于改善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医疗条件。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强制戒毒或者劳动教养期满的,应当依法解除强制戒毒或者劳动教养,发给解除强制戒毒或者劳动教养证明书,并通知其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家属、所在单位。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对强制戒毒或者劳动教养期满出所的人员,应当做好衔接帮教工作。由居住地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嗄查(村民、居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民警,家庭成员或者亲属组成帮教小组对戒毒人员进行管理、教育、监督。

各单位对解除强制戒毒或者劳动教养的职工,应当组成帮教小组,落实帮教措施。

公安派出所对解除强制戒毒或者劳动教养的人员,应当建立定期尿样检测制度,检测结果应当存入检测档案。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人员在未戒除毒瘾前,不得从事对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负有重大责任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家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可以并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毒品犯罪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

(二)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非法出售、运输、邮寄、托运、携带罂粟种子、罂粟幼苗或者其它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的;

(四)威胁、欺骗他人或出售或者为其注射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

(五)威胁、欺骗、强迫他人开具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或者购买证明的;

(六)种植毒品原植物,经教育不改的;

(七)在食品、饮料中掺入毒品,处罚后仍不改正的;

(八)明知他人是吸食、注射毒品违法犯罪人员,而为其注射毒品的;

(九)对检举、揭发毒品违法犯罪人员或者对禁毒工作人员打击报复的。

上述行为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对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非法运输、邮寄、托运、买卖、储存、使用罂粟籽、罂粟壳的,由公安机关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二)在销售的食品、饮料等食物中,掺入罂粟壳等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以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三)明知进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还为其提供方便条件的,由公安机关处以3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四)非法生产、经营、配制、进出口国家规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全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非法收入,吊销生产、经营、制剂许可证,并处非法所得5至10倍的罚款;

(五)依法生产、运输、经营、使用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违反有关规定,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被盗、被骗取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业整顿,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六)发现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知情不举或者不采取措施予以制止的,由公安机关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

对本条第(一)、(三)、(四)项所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本条第(一)、(二)、(三)、(四)各项所列单位的非法所得和非法物品,一律没收。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包庇毒品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生产、经营、运输储存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等麻醉药品原料的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公安机关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查获的毒品、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以及由非法所得所获得的收益,一律由公安机关登记、没收。没收的毒品和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依据国家规定销毁或者作其他处理。

罚没款一律上缴国库。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对依据本条例规定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在禁毒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及检举、揭发毒品违法犯罪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或者在禁毒工作中不履行应尽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禁毒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所在单位及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0号 【发布日期】2007-08-03 【生效日期】2007-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

免工作办法》的决定

(2007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工作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二、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主席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主任职务。

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主席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个别副主席职务。”

三、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盟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四、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决定撤销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五、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分院、地区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六、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请或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决定撤销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分院、地区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条:“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撤职案的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工作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发布单位】805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1-14 【生效日期】1994-0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1994年1月14日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

会议通过1994年1月14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会议的召开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五章 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各旗、自治旗、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议事效率,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第二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决定事项,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

第二章 会议的召开

第三条 第三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会议。

第四条 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举行。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出席;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必须请假。

第五条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由主任会议在会议举行的二十日前拟订,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提请全体会议决定。

第六条 第六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十五日前,将开会日期、会议议程草案,通知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机关。

对于会议议程草案中的有关问题,可以组织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在会议举行前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并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七条 第七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旗长、县长、市长、区长或者副旗长、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副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副检察长,列席会议。

常务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列席会议。

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邀请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苏木、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列席会议。

第八条 第八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或者有关工作报告时,应当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九条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会议上提出的重大问题和建议,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交有关部门办理,有关部门应当在限期内报告办理结果。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十条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必须以书面方式,写明提议案的理由,并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七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或者提议案机关,应当对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的任免案,应当由提请任免案的机关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七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任免案时,提请任免案的机关负责人应当到会介绍被任免人员的基本情况,说明任免理由,并回答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询问。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关于议案的说明。

提议案机关的负责人或者提议案人,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对议案作说明或者补充说明。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时,遇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暂不交付表决,交有关工作委员会调查研究,提出报告,提请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议案的机关或者提议案人要求撤回的,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大代表若干人组成,由主任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应当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报告常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人民政府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经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旗长、县长、市长、区长签署并到会作报告,或者由副旗长、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到会作报告,也可以委托委、办、局负责人到会作报告。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由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副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副检察长到会作报告。

必要的时候,常务委员会可以指定专题,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专题报告。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的七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后,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工作报告要认真进行审议,并提出审议意见。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工作报告时,如果常务委员会二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不满意,须由作报告机关在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重新报告。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工作报告提出的审议意见,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整理,经主任会议同意,交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委、办、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质询案以书面方式提出,应当写明质询的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也可以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质询案以书面方式答复的,必须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后报送常务委员会,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二分之一以上对受质询机关答复不满意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质询案在受质询机关作出答复以前,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要求撤回的,该质询案即行终止。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围绕会议议题发言,列席人员也可以发言。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用蒙古语言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发言的,应当给予翻译。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议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议案,可以采用无记名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任免案,采用无记名方式逐人表决。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规则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12年省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12年省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作者: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5期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经过审查,并根据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2年省级财政决算,同意省财政厅厅长钱巨炎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2012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第五篇: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玉树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

【发布单位】82707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1-07-23 【生效日期】2001-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

《玉树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的决议

(2001年7月23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玉树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由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2001年5月14日玉树藏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01年7月23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属地管理原则。

第三条 第三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和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打击、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工作。主要任务是:

(一)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

(二)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采取措施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鼓励公民自觉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秩序,同民族分裂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五)加强交通要道、城镇和牧(农)民定居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种草山纠纷;

(六)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第四条 第四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其标准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遏制,社会丑恶现象减少,治安混乱地区和单位的面貌改观,治安秩序良好。

第五条 第五条 本州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村(居、牧)民委员会、宗教活动场所及其它组织和公民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实行州、县、乡(镇)长责任制。州、县、乡(镇)应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配备相应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正职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并兼任组长。

村(居、牧)民委员会应由主任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五)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六)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研究制定对策,总结推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决定表彰、批评事项,或者向主管部门、单位提出奖惩建议;

(七)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它事项。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的职责与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职责相同。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九条 第九条 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应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章 治安职责

第十条 第十条 各部门、各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应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责是:

(一)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带头贯彻执行综合治理总体部署,积极参加各项综合治理活动,经常向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反映情况、报告工作、提出建议;

(二)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破坏生态环境等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加强对社会面的有效控制;

(三)及时处理公民控告、检举或扭送的犯罪嫌疑人,并保护控告、检举、扭送人的安全;

(四)预防和打击吸毒贩毒制毒、制假贩假、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和取缔各种邪教组织,依法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管理;

(五)加强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非法出入境人员的管理,严格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等危险物品管理;

(六)严格治安管理,检查指导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基层治保组织、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落实各项治安保卫措施;

(七)结合办案,处理来信来访,提出整改建议,协助有关部门、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机制和防范机制;

(八)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开展维护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教育;

(九)做好防盗、防火及其他灾害事故的防范工作;

(十)做好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保外就医、假释人员的监督、改造、考察工作,做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回访、帮教工作;

(十一)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好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十二)协助有关部门疏导调解各种民间纠纷,防止各类矛盾激化。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责是:

(一)对本单位的职工、家属、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二)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安全文明创建活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维护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

(三)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本单位的违法犯罪案件;

(四)排查调处本单位内部或与单位有关的矛盾纠纷;

(五)教育、管理本单位的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六)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州、县、乡(镇)应组织民兵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联防,加强对枪支、弹药的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村(居、牧)民委员会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完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注重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村社和安全文明家庭;

(二)加强对城乡居、村民的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防盗、防火、防灾害事故教育,建立健全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及时调解各种民间纠纷;

(三)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开展村社联防、农牧户联防、民兵值勤等治安联防活动;

(四)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做好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以及保外就医、假释人员的监督、改造、考察工作;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

(五)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配合单位、家庭、学校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每个家庭应教育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做到夫妻和睦,敬老爱幼,搞好邻里关系,树立文明家风,配合社会、学校,加强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好家庭安全防范工作。

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其监护人要切实履行教育和监护责任。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公民应当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和举报,并向司法机关如实作证或提供线索,不得纵容、包庇、窝藏违法犯罪分子,公民对正在实施犯罪或犯罪后被及时发觉的、通辑在案的、越狱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犯,应当举报或扭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四章 社会保障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牺牲的人员,依照《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规定,逐级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烈士称号,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其家属给予抚恤金;不够烈士条件的,比照因公死亡对待,并一次性给予抚恤金。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误工的视同出勤,致伤致残符合公伤条件的,由其所在单位按公伤对待。

公民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致伤致残的,医疗单位必须及时抢救和治疗,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延误。

公安、司法机关应依照法律规定,对伤残人员的医疗、生产、补助、赔偿等费用作出处理,违法犯罪行为人确实无力承担的,由伤残人所在单位承担,没有单位的,由当地民政部门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致伤致残尚有工作能力的失业人员,劳动、民政部门和主管单位应积极安置就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部门、各单位应支持、保护群众见义勇为的积极性,对打击报复见义勇为人员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州、县可以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公民。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要把社会治安责任制同经济责任制、领导任期责任制结合起来,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同责任人的政治荣誉、政绩考核、职级晋升和经济利益挂钩,同评选文明单位、企业晋级挂钩,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的内容包括:县、乡(镇)、街道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评选文明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上述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或治安责任人的评选先进、授予模范荣誉称号和晋职晋级。一票否决权由县级以上综合治理委员会提出建议,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对一票否决可以提出建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据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每半年检查一次,全州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每年检查评比一次,并适时召开会议,兑现奖惩,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荣誉称号或嘉奖:

(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绩显著的;

(二)疏导、调解矛盾纠纷、避免重大案件发生成绩显著的;

(三)教育、挽救、改造违法犯罪人员或帮教安置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成绩突出的;

(四)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五)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或者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六)协助公安、司法机关侦破重、特大案件的;

(七)其他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部门、单位,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督促其履行,可以提出整改建议或给予通报批评,对仍不履行的,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分建议,接到建议的机关应在30日内将调查、处理情况送交提出建议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可以提出一票否决建议:

(一)领导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不健全、本地区或本单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因主管领导、治安责任人不负责任,发生重、特大案件或恶性事故的;

(三)因管理松弛,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使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又不认真查处的;

(四)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经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提出警告、整改建议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

(五)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力,本单位职工中违法犯罪情况严重的;

(六)发生重大案件或恶性案件,有意隐瞒或弄虚作假的;

(七)对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中负伤的公民不予及时抢救治疗的;

(八)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重视,责任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骗取荣誉的。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对否决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否决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否决决定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复议。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在接到提出申诉的30日内进行复查,作出是否变更否决的决定,并答复要求复查的单位或个人,复查期内否决决定暂不执行。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奖惩的审批权限:

(一)奖励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提出意见,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审批。奖励应以荣誉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费用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责;

(二)处罚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或公安司法机关提出意见,由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由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包头市禁毒条例》的决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包头市禁毒条例》的决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