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宝说话完全知识
宝宝多大会说话
其实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进入开始“说话”表达清晰了。开始,他是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来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
4—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虽然肯定会让你无比激动,但他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这要到他大约1岁左右才能做到。
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听上去好像有意义了。这是因为他在使用跟你说话时类似的语调和语气了。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
12—17个月宝宝可以使用一两个词了,而且知道它们的含义。他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比如宝宝想要人抱的时候说:‘抱不?’。他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1岁半—2岁的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词。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2岁半的宝宝开始会会开始使用“我”和“你”了。在两三岁之间,宝宝的词汇量会增加到300个词。他能把名词和动词连在一起,造出虽然简单但也完整的句子了。
到了3岁时,宝宝将能够持续地谈话,并根据谈话对象来调整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
宝宝学说话的四个阶段
针对每个阶段不同特点,应该对孩子进行不同的语言训练。
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尽早“对话”: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对话”了,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饿、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此外,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它一定很开心。
使用“妈妈语”:生活中,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
做宝宝的“导游”:宝宝是这个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对洗澡、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导游”,比如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自然、亲切的语言“导游”,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成为“朗读者”: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坚持给孩子朗读、多给孩子讲故事,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让宝宝尽早说话的方法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说给宝宝听:不会说话的宝宝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日后的“说”打基础。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孩子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并试图咿咿呀呀地表达。
制造发声的机会: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他们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时,妈妈趁机替他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孩子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1-2岁阶段语言训练: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形状等等,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用途如何,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促进语言的发展。
满足要求晚半拍:宝宝想要某种东西,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好,妈妈可以先做示范,由宝宝“学舌”,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
重复说过的内容: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请他给妈妈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也可借助简单的图画书,妈妈讲页、宝宝重复一遍,然后再往下进行。总之,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
宝宝学说话的专家建议
1、按部就班地添加辅食对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很重要。
为宝宝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咀嚼使宝宝的口腔得到锻炼,使表达语言的硬件设备趋于成熟。有些宝宝因为没有咀嚼锻炼,在学习语言时,咽喉和口腔肌肉不知道如何配合,出现不知如何发声现象,所以改到添加哪一类辅食的时候,都不要忽视。
2、不要操之过急。
每个孩子的先天发育不同,他们的语言智力也不同,也许今天还不会说,明天就能说会道。因此在帮助宝宝学习语言的时候要结合孩子的情况,和他们的兴趣。
3、遗传因素专家指出,宝宝的语言发育和宝宝的听力、智力和发声器官的发育有很密切的关系,这其中一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
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说话晚的现象,这时候爸爸妈妈要保证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给孩子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慢慢锻炼说话。
有的宝宝存在先天听力或大脑发育问题,直接影响孩子对于语言的学习。爸爸妈妈要时时关注孩子,发现不妥及时到医院做听力筛查和智力测评。有害物质测定铅等有害物质会损害宝宝智力和其他发面的发育,导致宝宝的语言发育滞后。
4、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
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宝宝说话晚的迹象
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二三岁就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四岁时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的口语了,到五岁以后能较清楚地复述听过的故事大意、看图说话或自己编简单的故事。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超过这个时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4个月大时:不会模仿爸爸、妈妈发出的声音。
6个月大时:不会笑或大声叫。
8—9个月大时:不会用声音吸引你的注意力;还没开始咿呀学语。
满10个月时: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懂怎么让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烦躁。
满12个月时:不会做挥手、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还不能发出一两个声母(比如p、b等);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与你交流。
满15个月时:不明白“不行”和“再见”之类的词,也不做反应;会做的肢体语言(比如摆手、指东西等)还不到6种;会说的词不足1—3个。
满18个月时:连6—10个词都不会说;还不会用手指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天空飞过的小鸟或飞机。
满20个月大时:会说的声母还不足6个。
21个月时:不会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假装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给自己梳头、给娃娃喂饭等)。
满24个月时:不会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不知道常见家庭用具(比如牙刷、电话、筷子等)的功能;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或学别人说话;不会按照要求指出身体部位。
满30个月时:即使自己家里的人也没人能明白他;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也不能让陌生人明白自己。
满3岁时:不会说短语;听不懂简短的指令;对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兴趣;和爸爸或妈妈分开时特别困难。
满3岁半时:经常不能把话说完整(比如不会说“回家”,只会说“回”)。
满4岁时:说话还经常结巴,基本上还是不能让别人完全听懂他说的话。
宝宝学说话的三个禁区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第二篇:宝宝疫苗接种完全手册
宝宝疫苗接种完全手册
孩子们究竟应该接种哪些疫苗,在什么时间接种,下面为家长们提供了详细的疫苗接种手册:
计划内疫苗: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接种时间 出生 24小时内 1月龄 2月龄 3月龄 接种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卡介苗 乙型肝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糖丸 脊髓灰质炎糖丸 百白破疫苗 脊髓灰质炎糖丸 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
6月龄 乙型肝炎疫苗 A群流脑疫苗
8月龄 9月龄 1岁 麻疹疫苗 A群流脑疫苗 乙脑 百白破疫苗 脊髓灰质炎糖丸 乙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也 可用A+C流脑加强 脊髓灰质炎疫苗 麻疹疫苗 白破二联疫苗
7岁
乙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
12岁
次数 第一针 初种 第二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针 第一针 第一针 第二针 初免 两针 加强 加强 加强 第三针 加强 加强 加强 初免 两针 第四针 加强农村
可预防的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结核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麻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麻疹
白喉、破伤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结核病 4月龄
1.5 ~2岁
3岁 4岁
卡介苗
计划外疫苗: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如果选择注射二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
体质虚弱的宝宝可考虑接种的疫苗
对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流感疫苗
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考虑接种。
肺炎疫苗
流行高发区应接种的疫苗
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还未有一种有效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兽狂犬病疫苗
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严重咬伤,如伤口在头面部、全身多部位咬伤、深度咬伤等,应联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宝宝考虑接种的疫苗
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应该选用;对于身体好的宝宝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水痘疫苗
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即使宝宝患了水痘,产生的并发症也很少。
甲型肝炎又称急性传染性肝炎,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染。流行范围较广。甲肝疫苗
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应该考虑选用。
凡1岁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但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第三篇:宝宝入幼儿园完全手册
宝宝入幼儿园完全手册
送宝宝上幼儿园其实不那么难
选择好理想的幼儿园之后,许多的家长又在为孩子不肯去上幼儿园烦恼了。一般来说,幼儿不愿意去上幼儿园的理由有以下5个:
1、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对孩子来说,爸妈在身边,心里会有无比的安全感。而上幼儿园以后,要独自面对、处理问题,不难想象孩子会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
2、对陌生环境感到害怕。习惯了自己熟悉的家,现在却得长时间待在充满陌生人的学校里,孩子会感到莫名的焦虑与不安。
3、无法适应团体生活。孩子到了幼儿园,必须遵守团体的规范,想要的东西需与人分享,想吃点心、玩玩具都得排队,到处都是限制,让孩子觉得幼儿园不好玩。
4、跟不上团体进度。团体生活中常常无法照顾到个人的需求,如果孩子跟不上幼儿园的进度,会觉得受了挫折,也会因此产生心理压力,一想到上幼儿园就紧张。
5、人际交往受到挫折。小孩子都渴望友情,在幼儿园里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然而,真的上了幼儿园后,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排挤,孩子就可能不想去了。
对于孩子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这一问题,父母们都各有办法。但是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要坚持接送,勤与
教师交流沟通,家园一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这样持续下来,宝宝就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父母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下几条建议供父母参考。
1、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多讲故事,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同时鼓励孩子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以培养他的勇气和表达能力。教宝宝认一些简单的字词、数字和图象等,为入园打下一些基础,使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不会感到太害怕。多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他到儿童娱乐城,多接触一些陌生小朋友。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更多,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的间接经验。
2、鼓励宝宝多交朋友。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朋友的陪伴,他就不会对大人离开身边的事情念念不忘了。因此平时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其家长到家中来玩,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有条件的单位会安排“幼儿园班车”,帮助接送本单位幼儿。这样的机会更好,孩子们能够结伴上幼儿园,高高兴兴、热热闹闹,谁也不会感到孤独。
3、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管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它不仅会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而且对其性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不良习惯不自觉地带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4、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如果入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还是有强烈的害怕和抵触情绪,父母就要注意了。要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
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如果家里没人,也可送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观察和照顾。
多姿多彩的幼儿环保教育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生态环境的失衡、生物多样化的锐减,让我们每个人都从心灵深处发出呼唤:“生态保护刻不容缓。”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对未来环境的创设与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Http://■身边小事是环境教育的素材
幼儿时期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但对孩子本身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与保护我们的环境也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环境教育的素材,孩子的每一个小习惯都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如,洗手时随手关上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出门前随手关灯不但可以节约用电,还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散步时,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进餐时,让孩子尽量地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画画时,让孩子充分利用纸张;手工作业后,提醒孩子收拾纸屑等等。为了让这些良好的行为能够内化成为孩子的习惯,我们利用了讲故事、念儿歌、谈话等等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孩子逐渐明白爱护环境的好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随时发现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习惯,利用随机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在整合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整合课程中,我们的课程更多地关注到对幼儿进行环保的教育,如在春天时,我们组织孩子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幼儿去思考和发现,种子的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种植这些植物对我们的环境有什么好处;在《大黄猫进城》的故事中,让幼儿通过故事去体验城市的变化,同时引导幼儿去思考,城市的变化过程中,植物是多了还是少了,马路是多了还是少了,城市与乡村有什么大的区别等等;在商店的主题活动中,通过游戏“发问娃娃”,引导幼儿在购物的时候学会主动去分辨食物的质量,让幼儿注意看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厂商、食物新鲜与否等等,培养幼儿正确的消费观;在“开心的地球”这一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去分辨哪些质地的包装袋和包装盒是地球母亲喜欢的,哪些是地球母亲不喜欢的,让幼儿认识什么是“环保袋”。
在整合课程中,很多的活动都能渗透环保的教育,孩子的环保意识也是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地得以增强。
■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废旧物品的回收不仅有利于清洁环境,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还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幼儿园和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的教具和学具,因此,我们幼儿园每个班上都设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箱,发动班上的孩子把家中的可回收废品带回幼儿园,而老师们和小朋友们一双巧手使很多的废旧材料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易拉罐剪成了漂亮的花、椅子、桌子等等,我们都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去想象,大胆去动手操作。不仅如此,我们还开展了多种有趣的亲子制作活动,如科技小制作、环保时装设计比赛等等。
在科技制作中,小孩子和父母用纸巾筒做成了望远镜、汽车大炮;用快食面的盒子和果冻的小杯子做成了七彩的风铃;用月饼盒和可乐瓶做成了可以发射的火箭等等。在环保时装设计中,孩子和父母能充分利用五颜六色的胶袋、废纸箱、包装礼物用的彩带、礼花、包装纸,甚至是扑克牌等做成了精美的衣服,孩子们穿上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显得特别的自信,因为他们所穿的衣服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宝宝上幼儿园关键的两大关
孩子3岁了,可以上幼儿园啦!开心之余,家长可别忽略给孩子做好过集体生活的准备。否则当孩子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愿与父母分离的时候,他(她)在幼儿园只会感觉“痛苦和没有自信”。东方红幼儿园高级教师邓爱华提醒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就要开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帮助孩子顺利迈出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这些准备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心理准备和物品准备。”
心理的准备
———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给孩子的心理准备主要是让孩子愿意、喜欢上幼儿园,”邓老师强调,“要做好这点并不容易,需要做很多前期的工作,而家长的帮助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有几点建议给家长参考:
1、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注意作出正面的引导。例如告诉孩子:“上幼儿园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要上学学知识。”“乖的孩子、聪明的孩子都上幼儿园的。”千万不要说:“你必须上幼儿园,我们太忙了,没时间管你。”或吓唬孩子说:“你不乖,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听了这样的话,孩子不怕上幼儿园才怪!
2、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趣事。父母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不知不觉地对孩子产生强大的影响。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趣事,他也会盼着上幼儿园。
3、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环境,熟识感越多,对孩子适应新环境越有好处,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陌生、害怕而不愿上幼儿园。
4、与孩子一起做入园前的物品准备,这样能加强孩子入园的期盼心理,同时也让孩子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参与决定自己的一些事情了。
自理能力的准备
———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情
在幼儿园里,一般来说,孩子被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洗脸、吃饭、穿衣服、穿鞋袜、上厕所等等,如果孩子在进园之前没有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什么都不会,这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十分不利。
邓爱华老师说,因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已经感到陌生,甚至有点害怕,特别是看到别的孩子样样都会,自己却做不好时,他就会产生挫败感,挫败感越强烈越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就不愿意回幼儿园了。
第四篇:宝宝上幼儿园完全手册
宝宝上幼儿园完全手册(一)
宝宝满三岁了,就要离开家门,走进幼儿园了。这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走出家人的呵护,独立与他人交往。有些孩子会因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不太适应,特别是入园最开始的几天,对于一些宝宝和家长都是最难熬的:宝宝甚至会因害怕新环境而哭泣,宝宝的眼泪也会让家长们的心酸。(采访:家长1就怕阿姨照顾不
过来。因为一个班都是二十多个孩子她很难照顾过来。我们这孩子还比较特殊,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玩儿吧也是自己单独玩、吃饭、干什么他都是自己单独的不和别人在一起。
家长2担心嘛,就是睡觉、吃饭、大小便,他还不能自理呢。家长3到了幼儿园以后是他自己,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多其他的小朋友,还要面对老师自己如何去和这些人交往。这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
家长4我担心营养的问题,希望幼儿园能把伙食再提高一个档次。)
家长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们不仅应该适当的安慰宝宝,更重要的是帮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怎样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呢?为孩子作心理调试是很重要的环节。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我们要尽量减轻这种分离焦虑。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那么作为家长来讲,我建议送孩子进幼儿园,由一个人去为好。因为全家护送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紧张,我觉得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很自然的入园环境——不要搞得过于隆重,过于紧张。过于隆重就给孩子造成一种紧张,全家送我然后全家人都离开我,孩子更有失落感。)
其实需要作好心理调试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特别是与孩子日夜相伴的妈妈们;也有些孩子自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小孙孙要离开家,老人家总免不了心疼,其实这都是人知常情,不过,不要忘记: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的心理暗示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家长不要总在那里偷偷地看孩子,家长对孩子的那种不放心。一旦你的偷看被孩子发现了,更引起孩子对你的思念,这样又重新引起他的思想波动,这是最不必要的,我们家长要对老师采取完全信任的态度,老师会以非常大的爱心和耐心,来接待你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最初的几天,宝宝在情绪上会很不稳定,家长们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或言语,能给宝宝的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希望您多加注意: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孩子在刚入园那几天不适应,但是他也已经开始幼儿园的生活了。
所以我建议,家长接(孩子)回家后,不要再谈论幼儿园的事情,不要自己提起幼儿园的事情,孩子愿意说他可以说,孩子不说你不要问,你就正常地过你的家庭生活,然后第二天再去(幼儿园)。因为孩子还对幼儿园存在一种焦虑,一种疑虑,你再重提就会引起他的反感情绪,加重了他对幼儿园的不愿意接纳。)
(幼儿园园长:比如说哭闹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以幼儿园的名义,来吓唬恐吓这些孩子。比如说:你不听话了明天我就给你送幼儿园。类似这样的语言就不要跟孩子过多地去讲。我觉得家长应该客观地评价幼儿园。幼儿园是一个给孩子提供快乐,提供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的地方。)
幼儿园其实是个小社会,每个孩子都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刚刚入园的宝宝,有的会表现得不太合群,只跟着老师,不理其他小朋友,这与家长带孩子的方式有关: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一般就是家庭呵护太多,在家庭生活当中他接触的孩子比较少,社交机会比较少,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特别是由老人带着的孩子,这种现象的出现看来比较多。)
出现这种问题的宝宝该如何使他尽快与其他孩子相处融洽呢?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多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儿,多参加一些早教机构的活动,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有相似之处,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孩儿,能帮宝宝找到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交往的感觉。
社交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语
言能力的强弱,多鼓励你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注意:就算你猜到宝宝要什么,也鼓励他说出来,这样在幼儿园里,他就不会因为不爱说话而被忽视了。
宝宝上幼儿园完全手册(二)
宝宝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之前,一直处在亲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可以说在大多数家庭中,宝宝会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大人们甚至会根据孩子的起居,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现在宝宝要入园了,也就意味着他不再是众人呵护的的中心,而要幼儿园统一的时间活动。(幼儿园园长/老师介绍孩子入园后的时间安排)
您可以按照老师的介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以免他刚上幼儿园时不适应。这里有一些小方法教给您
(幼儿园园长: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般要比家里的时间要稍微紧凑一点。而且吃饭和午睡的时间,可能要规范一点。一般我们幼儿园,七点半入园;八点钟吃早饭;早饭过后,孩子们要进行常规的训练;然后就开始教学活动;中午十一点二十开饭;
午餐以后有两个小时的午睡;午睡过后是我们的午点,给孩子们加一些水果蔬菜;到下午四点二十左右,我们就进行晚餐了;晚餐结束以后,小朋友们就要做离园前的准备工作了。
一般晚上要给他吃清淡一点的食物,不要吃油腻太大的。作息时间上要给他调整一下,不要太晚睡觉。搞一些安静的活动,不要让他太兴奋,九点左右入睡,这样能够保证,他第二天他
一天情绪上,都比较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还有一些很重要的细节您必须注意,这些细节影响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用勺(配音 字幕)
在刚入园时,幼儿园老师虽然也会喂宝宝吃饭,但毕竟孩子多,无法顾及所有,难免照顾不周,如果宝宝能自己用勺吃饭,并且吃饱您就不用为他担心了。
宝宝自己吃饭时,给他的碗、勺要不易碎,衣服要易洗。由于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肯定会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这是父母别责怪他,也不要怕麻烦,多鼓励,及时纠正他的动作,宝宝会很快学会自己用勺吃饭。
学习喝水(配音 字幕)
对于那些用奶瓶当水杯的宝宝来说,用小杯子喝水还有一定难度,可是在幼儿园,小朋友们都用水杯喝水,这也是幼儿园和家里不同的地方。刚开始练喝水时,用塑料杯子,水不要倒得太多。妈妈主要帮孩子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刚开始时宝宝可能会把水洒一身,这没关系,多练就好了。
大小便问题(配音 字幕)
一般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就可以训练大小便了,如果宝宝有了大小便还不能通知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就要注意了。平常大人在看护宝宝时,要注意了解他吃什么、吃多少,宝宝睡醒后半小时或一小时,要提醒他大小便,这样能培养他定时排便。
入园前,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说:“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这样的话,免得给老师增加负担,又避免孩子受不洁之苦。
穿衣服(配音 字幕)
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宝宝自立能力强弱的又一重要体现.平常在家时您就要训练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对于宝宝来说,脱衣服比较容易;而穿衣服往往会闹出笑话,穿错鞋,穿错裤子是常事,不要因为宝宝初次做不好,就代替他做,这无形中剥夺宝宝尝试的权利.这些细节对提高宝宝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提高自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听了专家和幼儿园老师的讲解,相信你对宝宝的入园适应问题已胸有成竹了,希望你的宝宝在幼儿园里度过快乐的时光。
第五篇:宝宝上幼儿园完全手册(一)
宝宝满三岁了,就要离开家门,走进幼儿园了。这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走出家人的呵护,独立与他人交往。有些孩子会因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不太适应,特别是入园最开始的几天,对于一些宝宝和家长都是最难熬的:宝宝甚至会因害怕新环境而哭泣,宝宝的眼泪也会让家长们的心酸。
(采访:家长1就怕阿姨照顾不过来。因为一个班都是二十多个孩子她很难照顾过来。我们这孩子还比较特殊,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玩儿吧也是自己单独玩、吃饭、干什么他都是自己单独的不和别人在一起。
家长2担心嘛,就是睡觉、吃饭、大小便,他还不能自理呢。家长3到了幼儿园以后是他自己,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多其他的小朋友,还要面对老师自己如何去和这些人交往。这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
家长4我担心营养的问题,希望幼儿园能把伙食再提高一个档次。)
家长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们不仅应该适当的安慰宝宝,更重要的是帮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怎样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呢?为孩子作心理调试是很重要的环节。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我们要尽量减轻这种分离焦虑。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那么作为家长来讲,我建议送孩子进幼儿园,由一个人去为好。因为全家护送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紧张,我觉得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很自然的入园环境——不要搞得过于隆重,过于紧张。过于隆重就给孩子造成一种紧张,全家送我然后全家人都离开我,孩子更有失落感。)
其实需要作好心理调试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特别是与孩子日夜相伴的妈妈们;也有些孩子自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小孙孙要离开家,老人家总免不了心疼,其实这都是人知常情,不过,不要忘记: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的心理暗示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家长不要总在那里偷偷地看孩子,家长对孩子的那种不放心。一旦你的偷看被孩子发现了,更引起孩子对你的思念,这样又重新引起他的思想波动,这是最不必要的,我们家长要对老师采取完全信任的态度,老师会以非常大的爱心和耐心,来接待你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最初的几天,宝宝在情绪上会很不稳定,家长们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或言语,能给宝宝的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希望您多加注意: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孩子在刚入园那几天不适应,但是他也已经开始幼儿园的生活了。
所以我建议,家长接(孩子)回家后,不要再谈论幼儿园的事情,不要自己提起幼儿园的事情,孩子愿意说他可以说,孩子不说你不要问,你就正常地过你的家庭生活,然后第二天再去(幼儿园)。因为孩子还对幼儿园存在一种焦虑,一种疑虑,你再重提就会引起他的反感情绪,加重了他对幼儿园的不愿意接纳。)
(幼儿园园长:比如说哭闹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以幼儿园的名义,来吓唬恐吓这些孩子。比如说:你不听话了明天我就给你送幼儿园。类似这样的语言就不要跟孩子过多地去讲。我觉得家长应该客观地评价幼儿园。幼儿园是一个给孩子提供快乐,提供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的地方。)
幼儿园其实是个小社会,每个孩子都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刚刚入园的宝宝,有的会表现得不太合群,只跟着老师,不理其他小朋友,这与家长带孩子的方式有关:
(北师大学前心理系专家:一般就是家庭呵护太多,在家庭生活当中他接触的孩子比较少,社交机会比较少,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特别是由老人带着的孩子,这种现象的出现看来比较多。)
出现这种问题的宝宝该如何使他尽快与其他孩子相处融洽呢?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多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儿,多参加一些早教机构的活动,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有相似之处,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孩儿,能帮宝宝找到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交往的感觉。
社交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语
言能力的强弱,多鼓励你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注意:就算你猜到宝宝要什么,也鼓励他说出来,这样在幼儿园里,他就不会因为不爱说话而被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