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油库油罐区封闭化管理制度
油库油罐区封闭化管理制度
基本规定:
一、油罐区是油库重点安全监控部位,属于重大危险源。应实施封闭化管理。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巡逻。
二、罐区应安全监控由当天值班主任总负责,当班警卫、消防、计量人员负责巡逻检查、监控。
三、罐区应设置明显的禁火和违禁物品标志。
四、严禁在罐区内使用非防爆的通讯器材和电子设备。
五、严禁将违禁物品带入罐区;严禁将含酒精类饮料带入罐区。人员出入管理:
六、罐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持有效的证件或佩戴工号牌。
七、来访人员进入罐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教育或有上级领导陪同。佩戴“临时出入证”或“检查证”。
八、进入罐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持“施工人员出入证”进出。进出时必须有施工
队伍(或承包商)指定负责人带队,按照指定路线出入。严禁超越指定作业区域或规定路线。
九、施工人员进出时主动出示“施工人员出入证”,配合检查。“施工人员出入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如有转借,一经发现将对转借人和借用人进行严肃处理,并收回该证。工程结束后,施工方或承包商应及时将“施工人员出入证”交回油库注销。
十、罐区转岗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进入罐区作业时,必须由班长或代办员带领。车辆出入管理:
十一、进出罐区的车辆,应提前向油库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并检查合格后,持有效证件按规定路线行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罐区内限速规定。
十二、车辆运进、运出的物质,都应具有有效的证明或手续。进出时应积极配合检查。
十三、在罐区消防道路行驶的车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管理规定。严禁随意停放和长时间滞留。
十四、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车辆,在罐区消防道路行驶时应鸣笛行驶。
十五、罐区消防道路内及周围严禁堆放和堆码任何物品,严禁阻碍消防道路畅通。作业管理:
十六、除正常操作外,凡在罐区作业都应严格执行《作业许》可证制度。
十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油库主任、计量、警卫、消防等岗位值班人员应对罐区内的作业人员、车辆及相关作业状况实行有效监督,对其人员的行为和设备安全负责,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安全要求。
十八、作业人员应按规定配备、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工作。
十九、进入罐区内人员作业前应清楚各种标识牌所表示的含义,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性能。作业完成后,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现场处于安全状态。
二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对进入罐区的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作业,抽查情况应有档案记录。
应急管理: 二
十一、罐区应编制应急预案,设置报警器(点),消防喷淋、泡沫装置,消防器材摆放点,配置应急物资等,且均应设醒目标识牌。罐区内作业人员应熟悉区域内报警器等所处位置和使用方法。
二十二、发现罐区泄漏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倒罐、抢险、抢修等作业,做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二十三、发现火情,人员受伤等突发事故,发现者应按规定程序立即报警,说明事故性质,报警者姓名及事故的确切地点。接警者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二
十四、当报警器响后,现场施工、用火、设备作业等应立即停止,迅速妥善处理正在作业的设施、设备后,立即撤离危险区,并按照事故预案规定程序执行各自职责。处罚规定:
二十五、未经油库或上级单位批准,擅自进入罐区,可直接拨打110报警并扭送出库。
二十六、门卫擅自放车辆、人员入库的,一经查出,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篇:《油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油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总则
1.1
油罐区是是火灾易发部位。为确保油罐区安全运行,保护工人生命安全财产,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包括油罐区安全防护制度,油罐区安全管理制度,油罐区设备定期保养制度,油罐区防火制度;
油罐区用火管理制度。
2.油罐区安全防护制度:
2.1
油罐区周围要建立禁区,并有严禁烟火标志。
2.2
罐区的附近应设符合规定要求的避雷装置,将强大的雷电电流沿防雷设备导入大地,避免在油罐上产生火花。
2.3
消除静电。一切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都要严格接地。具体如下:
2.3.1
凡与管道相连,用于油罐、油槽车和油桶装卸油的所有胶管,都必须用缠在软管外或设在软管内的铜导线进行接地。
2.3.2
槽车在装卸作业时,车体应严格接地。接地线的一端在卸油管道法兰接头专用的薄片上,另一端接在车上。
2.3.3
第一次向新油罐或清洗过的油罐灌油,当液面达到距入口处0.5米高度时,应缓慢进油,液面上不应浮有任何杂质污物。
2.3.4
输油设备严禁使用皮带传动,以防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
2.4
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消防设备、器材及工具要齐全完整,油罐区内应备有泡沫消防设备和充足的消防水源。
2.5
油罐区、通风机室设置在同一主道时,与油罐区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油罐区与其它建筑物应有30米以上的防火距离。
2.6
严禁在油罐区进行会产生火花的锤击物件等作业。
2.7
禁止未带防火帽的机动车辆进入轻油储存区及油库收发泊区等。
3.油罐区(油泵房)安全管理制度
3.1
新建和检修后才能灌注油品,并且各种安全设备也必须在投产前安装配备好。
3.2
不能悬空向罐内输油,以免产生静电。向罐内输油的油泵的工作能力不应超过呼吸阀的工作能力,以免损坏油罐。
3.3
严禁在雷电时输送油品,防止雷电感应而引起火灾事故。
3.4
在开启蒸汽管线时,应缓慢进行,防止产生强烈水击而损坏设备。在开启蒸汽管线之前,应放净管内的冷凝水。
3.5
为了保证油品不从贮罐溢出,在装卸油品时,要注意罐内液面,定时测量。量油时应轻放工具,不要撞击,以免产生火花。
3.6
严格监视油罐区的加热温度。罐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90℃,否则,油中水分可能突然沸腾形成油沫,造成跑油。
3.7
燃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会混入一定数量的水分,要经常做好脱水工作。
3.8
带油的污水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要经过油水分离,符合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后才可排放。
3.9
油罐区的动力作业必须严格按动火级别规定进行审批,并做好严密的防火措施后方可动火,动火中应有监护人始终在场,动火后应彻底清理动火现场并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后方可离开。
3.10
严禁携带火种和其它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库区;非油罐区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其他因工作需要进入油罐区的人员,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3.11
油罐区内禁止使用一切电热用具、生活用火及非防爆的电器和电动工具。
3.12
油罐区工作人员上岗工作期间,禁止穿着化纤类工作服和带铁钉类的鞋子。
3.13
油罐区工作人员,必须经消防部门进行化学危险物品专管员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并取得操作证,方可上岗。
3.14
企业组织对油罐区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防火检查,并做好记录;油罐区管理车间对油罐区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安全防火自查,并做好记录。
4.油罐区设备定期保养制度
4.1
测量孔: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检查盖与座之间密封是否严密、硬化,导尺槽磨损情况,螺帽活动情况。
保养重点:密封胶垫的换新每3年1次,对蝶形螺母及压紧螺栓各活动连接处经常加油润滑。
4.2
机械呼吸阀: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气温低于O℃时每周不少于1次。检查阀盘和阀座接触面是否良好,阀杆上下灵活情况,阀壳网罩是否完好,有无冰冻,压盖衬垫是否严密。
保养重点:清除阀盘上灰尘、水珠,螺栓加油,必要时调换阀壳、衬垫。
4.3
液压安全阀:每季度检查1次。从外观检查保护网是否完好,有无雀窝,测量液面高度。
保养重点:清洁保护网,添加封液,每年秋末应放出封液,清洁阀壳内部1
次,必要时更换封液。
4.4
阻火器:每季度检查1次,冰冻季节每月1次。检查阻火网或波纹片有无破损,是否清洁畅通,有无水气冰冻,垫片是否严密。
4.5
泡沫罐:
4.5.1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各阀件及各连接处应无渗漏,各阀门应处于常态位置。
4.5.2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泡沫液液位检查和胶囊泄漏检查。
5.油罐区防火制度
5.1
油罐区严禁烟火。禁止穿带钉鞋、携带火种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进入油罐区。
5.2
油罐区严禁各类非计划性的及未经审批的违章动火和用火。
5.3
油罐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经消防部门进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人员的管理使用须严格按防火安全的要求进行。
5.4
严禁外来人员和无关车辆进入没罐区;因工作关系需要进入油罐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登记,经工作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对能产生电火花的电瓶车、汽车等及设备如果没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严禁进入。
5.5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油品的加热温度。油品的加热温度不允许达到该油品的闪点。
5.6
油罐区工作人员必须对储罐系统灭火设施系统、消防器材做到熟练掌握使用;做到每周一次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护,定期保养,以确保设施的完好可靠。
5.7
油罐区的罐顶不得装设非防爆电器和仪表。采用电气仪表测量油罐油温、油位时,严禁将电气仪表的线接头暴露于燃油蒸气内,以免线接头产生火花,导致发生事故。
5.8
油罐上的安全附件,要经常检查维修。油罐液压安全阀应经常保持足够的油位;呼吸阀应保持灵活好用;阻火阀的铜网应保持清洁、通畅;进气管必须通畅好用。
5.9
严格遵守油罐区操作规程和各项防火安全规定。严防超温、超压、憋压、超高、超速,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
5.10
保障避雷设施、静电接地装置的完好,每年检测不得少于一次,确保其安全可靠。
5.11
油罐区内不得随意堆放物资和停放车辆,以确保防火间距和道路的通畅。
5.12
如需在油罐区内架临时明线,须经安保部门检查批准,且只准在指定的时间内供电,使用完毕后立即拆除。
6.油罐区安全用火管理制度
6.1
安全用火范围
6.1.1
生产用火:电气焊、切割作业、使用喷灯、火炉、加热炉、电炉等维修用火。
6.1.2
运转机械打火:装卸机械打火、机械设备的运转冲击、摩擦打火等。
6.1.3
内燃机喷火:汽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的排气管喷火等。
6.1.4
电火花:电气线路、设备的漏电、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引起的电火花、电弧、电缆燃烧等。
6.1.5
静电火花:物料因输送中的摩擦或人员穿戴化纤类衣服导致的静电放电。
6.1.6
自行发热自燃:物品堆放储存不当引起的物质自行发热自燃;遇水易燃物品和生热物品的化学反应热以及生产中超过自燃点的物料遇空气的自燃等。
6.1.7生活用火:包括炊事用火、取暖用、抽烟、燃放烟花爆竹、烧荒等。
6.1.8
雷击、太阳能热源及其他高温热源等。
—
END
—
第三篇:柴油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动力分厂柴油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1.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是为锅炉开车提供升温、点火用燃油,也是火灾易发部位。为确保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包括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安全防护制度,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安全管理制度,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防火制度;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用火管理制度。
二、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安全防护制度
1.柴油罐区周围要建立禁区,并有严禁烟火标志。柴油罐区周围必须设有防火堤,其高度不得低于1米。堤内的净容积应不小于油罐的总容积,一旦出现事故时,可以容纳全部存油。防火堤要坚固耐用。
2.罐区的附近应设符合规定要求的避雷装置,将强大的雷电电流沿防雷设备导入大地,避免在油罐上产生火花。
3.消除静电。一切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都要严格接地。具体如下:
1)凡与管道相连,用于油罐、油槽车和油桶装卸油的所有胶管,都必须用缠在软管外或设在软管内的铜导线进行接地。
2)槽车在装卸作业时,车体应严格接地。接地线的一端在卸油管道法兰接头或系统接地线上,另一端接在车上。4.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消防设备、器材及工具要齐全完整。5.严禁在油罐区进行会产生火花的锤击物件等作业。6.禁止未带防火帽的机动车辆进入柴油罐区。
三、柴油罐区(柴油泵房)安全管理制度
1.检修后灌注油品时,各种安全设备必须在灌注油品前安装配备好。
2.不能悬空向罐内输油,以免产生静电。向罐内输油的油泵的工作能力不应超过呼吸阀的工作能力,以免损坏油罐。
3.严禁在雷电时输送油品,防止雷电感应而引起火灾事故。
4.在开启蒸汽管线时,应缓慢进行,防止产生强烈水击而损坏设备。在开启蒸汽管线之前,应放净管内的冷凝水。
5.为了保证油品不从贮罐溢出,在卸油品时,要注意罐内液面。6.严格监视油罐区的加热温度。罐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40℃。
7.带油的污水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要经过油水分离,符合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后才可排放。
8.柴油罐区(柴油泵房)的动力作业必须严格按动火级别规定进行审批,并做好严密的防火措施后方可动火,动火中应有监护人始终在场,动火后应彻底清理动火现场并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后方可离开。
9.严禁携带火种和其它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库区;非油罐区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
10.柴油罐区内禁止使用一切电热用具、生活用火及非防爆的电器和电动工具。11.柴油罐区工作人员上岗工作期间,禁止穿着化纤类工作服和带铁钉类的鞋子。
四、柴油罐区(含柴油泵房)防火制度
1.柴油罐区严禁烟火。禁止穿带钉鞋、携带火种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柴油罐区。
2.油罐区严禁各类非计划性的及未经审批的违章动火和用火。
3.严禁外来人员和无关车辆进入柴油罐区,对能产生电火花的电瓶车、汽车等及设备如果没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严禁进入。
4.柴油罐区工作人员必须对消防器材做到熟练掌握使用;发现问题及时维护,定期保养,以确保设施的完好可靠。
5.柴油罐区的罐顶不得装设非防爆电器和仪表。采用电气仪表测量油罐油温、油位时,严禁将电气仪表的线接头暴露于柴油蒸气内,以免线接头产生火花,导致发生事故。
6.柴油罐上的呼吸阀要经常检查维修,应保持灵活好用。
7.严格遵守柴油罐区操作规程和各项防火安全规定。严防超温、超压、憋压、超高、超速,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8 保障避雷设施、静电接地装置的完好
9.柴油罐区内不得随意堆放物资和停放车辆,以确保防火间距和道路的通畅。
10.如需在油罐区内架临时明线,须经安全质量部检查批准,且只准在指定的时间内供电,使用完毕后立即拆除。
五、油罐区(含油泵房)安全用火管理制度
1.安全用火范围:1)生产用火:电气焊、切割作业、使用喷灯、火炉、加热炉、电炉等维修用火。2)运转机械打火:装卸机械打火、机械设备的运转冲击、摩擦打火等。3)内燃机喷火:汽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的排气管喷火等。4)电火花:电气线路、设备的漏电、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引起的电火花、电弧、电缆燃烧等。5)静电火花:物料因输送中的摩擦或人员穿戴化纤类衣服导致的静电放电。6)自行发热自燃:物品堆放储存不当引起的物质自行发热自燃;遇水易燃物品和生热物品的化学反应热以及生产中超过自燃点的物料遇空气的自燃等。7)生活用火:包括取暖、抽烟、燃放烟花爆竹等。8)雷击、太阳能热源及其他高温热源等。
2.动火分级:动火作业根据作业区域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三级:即特级、一级、二级。1)特级动火:指处于运行状态的柴油罐区、柴油泵房、易燃易爆生产装置部位的具有特殊危险的动火作业。凡在特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必须特级动火证。
2)一级动火:指在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内动火的作业。甲、乙类危险区域是指生产、储存、装卸、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或挥发、散发易燃易爆物品或挥发、散发易燃气体、蒸气的场所。凡在甲、乙类生产厂房、柴油罐区、柴油泵房等区域防火间距(30米半径的范围)内动火作业。在些范围内的动力应办理一级动火证。
3)二级动火:指在特级动火和一级动火以外的动火作业。在此范围内的动火应办理二级动火证。
4)遇特殊情况:需要在节假日进行的动火,按原动火级作升一级动火标准进行审批和管理。
3.动火证的审核、签发按事业部有关规定执行。
4.动火有关责任人员职责1)动火项目负责人:对执行动火作业的安全负全责,必须在动火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其周围的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并向作业人员交待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2)动火执行人:接到动火证后,要详细核对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完整,若发现不具备动火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安全人员报告。动火时应随身携带动火证,严禁无证动火。
3)动火监护人:负责动火现场的防火措施的检查、落实和现场监护工作。若发现异常情况,有权制止作业,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在动火过程中不准离开现场。作业完毕后,应会同各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现场。4)各级审查批准人:对动火作业的审批负责。审批人应了解现场情况,审查并确定动火级别、防火措施等,在确认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
5.动火程序和安全要求
1)审证:动火前办理动火证的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明确动火地点、时间、范围、动火方案、安全措施、现场监护人等,手续不全,不准动火。
2)联系:动火前应和有关的生产部门联系,明确动火的设备、位置、由生产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动火设备的拆卸、清扫等工作。
3)拆迁:凡能拆迁到固定动火区或其他安全区域动火的作业不应在现场(禁火区)内进行,尽量减少禁火区的动火工作量。
4)隔离:对无法拆迁的需动火检修设备,应与其他生产系统用加堵盲板等方法进行可靠隔离,防止运行中的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泄漏到动火设备中来;将动火区和其他区域采取临时隔火墙等措施加以屏隔,防止火星飞溅而引起着火事故。
5)搬移可燃物:将动火地点10米以内的一切可燃物移到安全地点。
6)落实应急灭火措施:动火期间,动火现场保证备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具,充足的水源、黄沙等。
第四篇:油罐区安全检查
油库及油罐区安全检查
植物油库等级划分:(按总容量TV单位为立方米)一级TV≥100000;二级50000≤TV<100000;三级25000≤TV<50000;四级5000≤TV<25000;五级TV<5000。主要查验:(1)、建、构筑物之间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消防通道是否畅通。(2)油罐是否设置梯子和栏杆,罐顶有人操作处是否设置安全带(绳)系挂装置。(3)、罐区周边是否有消防水系统,罐区及油泵房等内是否设置灭火器材。(4)、是否根据油库的等级设置供电系统、配电设施是否达到IP44级(直径≥1.0毫米的固体异物,防溅水)以上要求、是否配设内燃机驱动的消防泵、防雷接地系统是否定期维护检测。(5)油罐区是否在明显位置设置“防火”警示标志。
按要求油罐区:
建、构筑物之间保持合理防火间距,保持消防通道畅通。高度5米以上的油罐应采用盘梯或斜梯,拱顶罐顶应设防滑踏步,并应在一侧设扶手,罐顶设置安全带(绳)、栏杆。罐区设“防火”警示标志及泡沫灭火设施(低倍或中倍),单罐容量大于1000立方米的应采用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小于或等于1000立方米的可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油罐应设消防冷却水系统,单罐容量不小于5000立方米或罐壁高度不小于17米的油罐应设固定式消防水冷却系统,小于5000立方米且罐壁高度小于17米的油罐可设移动式消防给水系统。移动式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20米,固定式的间距不大于60米。灭火器设置按护油提内每400平方米设1具8千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但每个油库设置至少2具),计算超过6具时,可设6具。一、二级油库供电负荷为二级,一般为三级及以下油库为三级,应设内燃机驱动的消防泵,电气设备设施达到IP44级,定期检、维修防雷接地系统并由当地防雷检测中心定期检测。
第五篇:油库管理制度
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施工07标
(合同编号:SXSZBYHGC-JZ-TJ-024(2012))
油库管理制度
批准:
审查:
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07标项目部 2015年06月15日
油库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工程项目部施工队油库管理,进一步规范油料的采购、保存、发放、使用、监督、核算等工作,杜绝油料管理出现漏洞,同时大力开展节油降耗,节约成本支出,最大限度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拟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目标
1.及时、齐备、经济合理地完成油料供应任务,保障施工生产的持续性。2.进场油料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3.有效控制油料成本。
二、管理职责
1.项目部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所属项目部油料采购、保存、发放、使用、监督、核销等工作。
2.项目部工程质量部职责:按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生产需要进行设备选型及配合项目部设备物资部进行油料核销工作。
3.项目部经营部职责:配合项目部设备物资部油料计量,负责制定油料定额消耗并辅助设备物资部进行油料核销工作。
4.项目部安全质部职责:监督、指导项目部设备物资部油料质量验收工作,严抓油料保存、发放、使用等安全工作。
5.项目部财务部工作职责:配合项目部设备物资部油料采购支付并辅助进行油料核销工作。
6.作业队伍职责:确保现场用油节约及设备安全使用,做到安全合理用油。
三、油料采购
油料采购须采用合同采购形式,合同中严格确定油料的质量验收标准;采购单价的确定须以发改委公示当期油料每吨价格或工程项目所在地省物价局发布当期油料每升单价为依据。按吨采购价格不可高于发改委当期公示价格,按升采购价格不得高于省物价局发布当期单价;合同条款中须明确风险承担条款及结算支付方式,从合同层面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保障生产。
四、油料验收
油料的验收主要在于质量和计量的验收。质量验收须严格随机抽样检测,对于不符合国标的油料拒绝接收。质量检验标准参照且不限于:车用柴油GB/T19147-2003。计量验收是油料验收的难点,也是重点。要做好计量的控制,首先要了解不法供应商的偷油手段。手段一:在柴油中参水;手段二:利用温差偷油,温度升高时,柴油的密度会降低,体积随之增大;手段三:在输油管内加分流管,当油液通过电子计数器后让部门油液从分流管中回流至油管中;手段四:更改油表的内部齿轮齿比结构达到少送油多走表的效果;手段五:加油过程中油枪停顿,相隔一秒左右再加油,反复几次可造成输油管内压力增加,加速油表的转动,达到计量数据大于实际加油数量的效果;手段六:改变油罐车罐内结构,主要面对以过磅验收的方式来采购柴油的用户偷油。面对前两种方式时,通过检测可规避。但供应商使用后四种方式加油的情况下,除了注意观察加油过程中的油枪不人为停顿外,建议项目部采用矢量进仓的方式。设计储油设施时,采用规格的储油仓或油罐,在储油罐上量好刻度,在储油罐容积确定的情况下,便能很好的考量油料进料的数量,控制偏差,避免损失。
五、油料贮存
油料的贮存需分派专人专项管理,储油设施明确标示,做好防火防爆措施,拒绝明火及可能的危险源,确保安全使用。
六、油料发放
油料发放原则遵循单机结合使用工时工况计量发放。项目使用燃油设备必须建立单机《日运转记录台账》,专人管理,台账明确录入每日设备工时工况并有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签认。油料的发放须由设备物资管理人员、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及船机设备操作人员在场监督计量,注重单机每次加油数据收集与整理,结合实际设备使用情况核计油料消耗,形成单机设备《燃油发放记录表》,分析各类船机设备运转用油状态,做到精确发料,合理使用。同时坚决杜绝对项目部以外的机械设备发放油料。
七、油料成本管控
设备用油核算以现场签认的单机《日运转记录台账》为依据,结合工程项目设备实际使用工时工况,查询发动机等燃油类动力设备的满载、空载状态下的理论油耗计算每台设备单机用油理论数据。理论数据出具后融合经营部制定的油料定额消耗,推算出设备单月理论消耗数据并形成《设备理论、实际燃油消耗记录表》。
项目部设备物资部管理人员应每月进行一次油料使用经济分析并形成油料核销相关表格,以理论消耗数据为参照,仔细分析设备实际用油情况,查明超耗原因,不断总结经验,经济高效地使用油料,促进项目施工。
八、奖惩方法
油料的管控采用节约奖励超耗惩罚的方式,督促项目部设备物资部管理人员做好油料的控制及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工程实际用油总量低于理论定额消耗量5%的,给予节约金额5%作为奖励;对于单月实际用油量高于理论定额消耗量3%的,须对管理人员处以警示并监督后续管理状态,对于连续两个月实际用油量高于理论定额消耗量3%的,对管理人员处以超耗金额3%作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