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6:0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2)**县地处湘西北,全县总面积4458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876个村,人口98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全县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10万亩。拥有水面50万亩,草地52万亩,丘岗山地400万亩,林木蓄积量300多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5200万根,森林绿化率达%。**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统计、人事等部门组

织专门力量,采取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县农业系统、林业系统、水利系统和畜牧防疫系统等四大农业服务系统近几年来的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现状

**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系统目前共有农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2513 人,其中:农业系统308人,林业系统498人,水利系统1444人,畜牧防疫系统263人。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中初级职称的61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仅占总人数的%;中级职称183人,仅占总人数的 %;初级职称417人,仅占总人数的 %;无职称的1895人,占总人数的%。有职称人员按年龄分:35岁以下的11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36岁--50岁的336人,占职称总人数的%;50岁以上的17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有职称人员按学历分:本科以上学历的5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37人,占职称总人数的%;中专(含高中)学历的255人,占职称总人数的%;初中及以下学历的6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的现状是年轻人才匮乏,高学历人才稀少,高职称人才奇缺。

二、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总量不足”与“人才流失严重”并存。一方面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县作为农业大业,农业服务人员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只有%,比例极低。就农业系统而言,**县现有耕地1万亩,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而目前服务于种植业的专业人员只有125名,平均每人要负责万亩耕地的农业科技服务,可想而知,服务质量肯定是大打折扣。另外,林业系统、水利系统、牲畜防疫系统也同样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失相当严重。据统计,自2002年乡镇站所机构改革以来,农业系统、林业系统、水利系统、畜牧防疫系统在编人员中分别有110人、80人、120人、60人外出打工、自谋职业,占全县农业服务人员队伍总量的%。这批人员中不少是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这样就造成农业服务人才越来越少,工作运转越来越难。如**县郑家驿乡农牧站站长琚泽,湖南农大本科毕业生,工作多年后觉得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加上工资无保障,家庭破裂等原因,不得已遁入空门以逃避现实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基层农业服务人员队伍的一种悲哀。

(二)“人才结构不优”与“人才岗位错位”并存。据统计,当前263人的畜牧防疫系统中竞没有一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技人才,就连具有中初级职称的也只有32人,仅占该系统总人数的%;目前整个林业系统中也只有唯一一名具有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严重制约了**县作为农业大县的发展步伐。同时,就针对四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分析,高层次人才极少,人才学历不高,而且

年龄老化;再者,四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同程度地出现断层,人才青黄不接。就目前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看,其来源复杂,尤其是乡镇站所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有的是学校分配,但专业不一定对口;有的是军转安置,也难有相应专业;还有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由村组干部转聘过来的,基本上无专业可言。尽管他们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只对农产品产量熟悉,而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陌生;只对开山垦荒熟悉,而对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陌生;只对清淤割杂熟悉,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陌生;只对阉猪打针熟悉,而对动物重大疫情防疫陌生!2002年乡镇站所机构改革时把农科站和畜牧站合并为农牧站,让阉猪的人当站长来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岂不是“越推越穷,越推越光”!如**县牯牛山乡农牧站站长黄春章,多年给林业站守卡收取育林基金,这种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现象较为突出,增加了管

理难度。这些人员当中能够独立完成某项业务工作的不多,应履行的职责无法履行,要他们担当农业生产服务的主力军,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出现“线断网破”的被动局面。

(三)“人才资金短缺”与“人才作用失衡”并存。由于地方财政状况吃紧,政府对基层农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各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重大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很难有效开展,致使基层现代农业发展严重受阻,停滞不前。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费用

第二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县地处湘西北,全县总面积4458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876个村,人口98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全县耕地面积1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10万亩。拥有水面50万亩,草地52万亩,丘岗山地400万亩,林木蓄积量300多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5200万根,森林绿化率达56.8%。**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在推动县域经

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统计、人事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采取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县农业系统、林业系统、水利系统和畜牧防疫系统等四大农业服务系统近几年来的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现状

**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系统目前共有农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2513 人,其中:农业系统308人,林业系统498人,水利系统1444人,畜牧防疫系统263人。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中初级职称的61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仅占总人数的0.7%;中级职称183人,仅占总人数的7.3 %;初级职称417人,仅占总人数的16.6 %;无职称的1895人,占总人数的75.4%。有职称人员按年龄分:35岁以下的11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18.0%;36岁--50岁的336人,占职称总人数的54.3%;50岁以上的17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27.7%。有职称人员按学历分:本科以上学历的5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9.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37人,占职称总人数的38.3%;中专(含高中)学历的255人,占职称总人数的41.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6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11.0%。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的现状是年轻人才匮乏,高学历人才稀少,高职称人才奇缺。

二、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总量不足”与“人才流失严重”并存。一方面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县作为农业大业,农业服务人员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只有5.1%,比例极低。就农业系统而言,**县现有耕地139万亩,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而目前服务于种植业的专业人员只有125名,平均每人要负责1.112万亩耕地的农业科技服务,可想而知,服务质量肯定是大打折扣。另外,林业系统、水利系统、牲畜防疫系统也同样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失相当严重。据统计,自2002年乡镇站所机构改革以来,农业系统、林业系统、水利系统、畜牧防疫系统在编人员中分别有110人、80人、120人、60人外出打工、自谋职业,占全县农业服务人员队伍总量的14.7%。这批人员中不少是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这样就造成农业服务人才越来越少,工作运转越来越难。如**县郑家驿乡农牧站站长琚泽,湖南农大本科毕业生,工作多年后觉得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加上工资无保障,家庭破裂等原因,不得已遁入空门以逃避现实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基层农业服务人员队伍的一种悲哀。

(二)“人才结构不优”与“人才岗位错位”并存。据统计,当前263人的畜牧防疫系统中竞没有一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技人才,就连具有中初级职称的也只有32人,仅占该系统总人数的12.2%;目前整个林业系统中也只有唯一一名具有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严重制约了**县作为农业大县的发展步伐。同时,就针对四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分析,高层次人才极少,人才学历不高,而且年龄老化;再者,四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同程度地出现断层,人才青黄不接。就目前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看,其来源复杂,尤其是乡镇站所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有的是学校分配,但专业不一定对口;有的是军转安置,也难有相应专业;还有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由村组干部转聘过来的,基本上无专业可言。尽管他们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只对农产品产量熟悉,而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陌生;只对开山垦荒熟悉,而对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陌生;只对清淤割杂熟悉,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陌生;只对阉猪打针熟悉,而对动物重大疫情防疫陌生!2002年乡镇站所机构改革时把农科站和畜牧站合并为农牧站,让阉猪的人当站长来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岂不是“越推越穷,越推越光”!如**县牯牛山乡农牧站站长黄春章,多年给林业站守卡收取育林基金,这种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现象较为突出,增加了管理难度。这些人员当中能够独立完成某项业务工作的不多,应履行的职责无法履行,要他们担当农业生产服务的主力军,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出现“线断网破”的被动局面。

(三)“人才资金短缺”与“人才作用失衡”并存。由于地方财政状况吃紧,政府对基层农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各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重大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很难有效开展,致使基层现代农业发展严重受阻,停滞不前。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费用

高、开支大,县乡财政无力投入,单位又无法承担,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知识不能更新,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基层农业服务人员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乡镇站所经过两轮改革、站所编制下放后,由于县乡两级财政紧张,导致站所的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乡镇农牧站是“名存实亡”,工作人员只能靠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维生;乡镇林业站是“竭泽而渔”,工作人员只能靠

出口林木维生;乡镇水利站是“望天吃饭”,工作人员只能靠收取水费后分成维生;乡镇动物防疫站是“拨款生活”,工作人员只能靠财政拨点基本工资维生。县级财政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给乡镇农、林、水三站每人6000元的工资补贴,但事实上,这笔钱扣除上缴各种保费后所剩不多,基本的工资福利还是没保障,还是要另谋生计“捞工资”。乡镇动物防疫站是在2003年新成立的,人员编制在县畜牧水产局,财政每月发放669元的基本工资,情况稍微好点。在不能保证其基本工资福利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把一技之长用在谋生上,而对于如何搞好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服务、推广和普及根本无暇顾及;参与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被动应付、满腹牢骚。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力,服务效果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进步伐。

据调查了解,四大系统中除县级农业服务部门在有经费保障、有技术力量、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能正常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外,乡镇涉农站所已形同虚设,目前的现状是:站所是挂牌站所,有的是空有其名、有的是空无一人、有的是空空如也;站长是挂牌站长,有的是无所事事、有的是无能为力、有的是无可奈何。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体制的障碍;三是经济待遇的制约。

三、对策与建议

基层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优化环境,全面提升人才意识。一要重视农业服务人才。运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服务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大力宣传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服务本地的先进事迹及典型,形成浓厚的尊重服务人才的社会氛围。二要重用农业服务人才。党委政府要充分使用、大胆启用农业服务人才,要把德才兼备、业务素质好、科技水平过硬的人才提拨到领导岗位,充实到农林水畜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在工作中予以全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尽力关照。三要重奖农业服务人才。凡在农业服务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农业服务技术人才,可以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和突出的名誉地位,以不断提升全社会对农业服务人才的重视程度。

第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一要创新体制机制。可以借鉴外地乡镇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行政职能整体转移,公益职能政府承担,经营职能走向市场”的总体思路,建立“三农”服务新机制。通过“撤、转、放”的方式盘活乡镇涉农站所,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对现有农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要全面实行聘用制,做到“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岗优薪优”。二要创新培训机制。大多数农业服务人员自踏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缺少经费,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的机会很少,导致知识老化,不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培养经费投入,在落实培训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终生教育制度,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三要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落实涉农单位的分配自主权,允许涉农单位制定向优秀服务人员倾斜的分配措施。通过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实行岗位工资制,使工资总量与单位的经济、社会效益挂钩。进一步探索、完善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要让广大农业服务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效益提成等多种途径获取报酬,同时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以激发农业服务人员干事创业。另外,还要加大对涉农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

第三,加大投入,切实保障人才经费。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农业服务人才,搞好农业服务工作就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资金积累。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深造、引进培养等,都需要政府、单位、社会和个人共同加大资金投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服务于“三农”的这支人才队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涉农部门大部分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他们的收入来源已被斩断,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好本职工作。因此,建议上级特别是中央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切实落实其工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充分施展服务才能,使其安得下心来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216个自然屯。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xx年底,全县各类人才1.7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0.83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7.8%。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是当前我县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要依靠人才的力量。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任务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决定农村发展不仅需要农业管理型、经营型、技能型等类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文化、教育、卫生、金融、商业、环保、网络信息、建筑设计、社会服务等行业领域方方面面的人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和希望所在。我县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现状之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8366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不足8%。其中水稻种植业技术人才1122人,大棚蔬菜大户1282人,北药种植大户167人,庭院立体栽培人才926人,香瓜种植大户603人,大鹅养殖大户899人,狐貉养殖大户79人,生猪养殖技术人才912人,养鱼大户57人,黄牛养殖大户112人,各类工匠649人(包括学徒),经营类人才132人,财务人才82人,教育人才372人,卫生人才203人,文艺人才67人,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702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着总量较小,不能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状。

现状之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矛盾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9%,初中文化程度占55.11%,高中文化程度占9.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45%。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不足1%。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龄化,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农村实用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层级结构不尽合理,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人才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专业深度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人才多,中介组织领办人、经纪人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识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意识不强等现象并存。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现状之三:农村实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动性大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搞,产业链不够长,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这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流动性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匮乏,后继乏人。现状之四:农村实用人才观念狭隘,引领作用不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时间自然成长地“土秀才”,在思想上还存在小农意识,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引领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有些实用人才观念狭隘,一项技术掌握到手就不想让别人学去,不愿意传播推广,致使有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有的虽然技术熟练但掌握的多属于过时的农村适用技术,由于视野不宽、观念落后,还抱着原有的技术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农村实用人才上述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一)客观方面

1、传统的小农思想抑制了农民科学致富的行为。**县幅员辽阔,地处偏远,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普通农户只要赶上年头好,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则安”的思想,蒙蔽了农民进取意识,主动掌握技能走向成才致富的愿望不强。北方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闲,冬季漫长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农民有猫冬的习惯,也有的从事赌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农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东家长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2、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很多农民固守田园,很少走出

**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216个自然屯。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xx年底,全县各类人才1.7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0.83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7.8%。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是当前我县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要依靠人才的力量。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任务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决定农村发展不仅需要农业管理型、经营型、技能型等类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文化、教育、卫生、金融、商业、环保、网络信息、建筑设计、社会服务等行业领域方方面面的人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和希望所在。我县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现状之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8366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不足8%。其中水稻种植业技术人才1122人,大棚蔬菜大户1282人,北药种植大户167人,庭院立体栽培人才926人,香瓜种植大户603人,大鹅养殖大户899人,狐貉养殖大户79人,生猪养殖技术人才912人,养鱼大户57人,黄牛养殖大户112人,各类工匠649人(包括学徒),经营类人才132人,财务人才82人,教育人才372人,卫生人才203人,文艺人才67人,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702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着总量较小,不能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状。

现状之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矛盾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9%,初中文化程度占55.11%,高中文化程度占9.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45%。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不足1%。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龄化,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农村实用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层级结构不尽合理,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人才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专业深度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人才多,中介组织领办人、经纪人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识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意识不强等现象并存。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现状之三:农村实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动性大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搞,产业链不够长,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这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流动性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匮乏,后继乏人。现状之四:农村实用人才观念狭隘,引领作用不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时间自然成长地“土秀才”,在思想上还存在小农意识,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引领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有些实用人才观念狭隘,一项技术掌握到手就不想让别人学去,不愿意传播推广,致使有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有的虽然技术熟练但掌握的多属于过时的农村适用技术,由于视野不宽、观念落后,还抱着原有的技术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农村实用人才上述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一)客观方面

1、传统的小农思想抑制了农民科学致富的行为。**县幅员辽阔,地处偏远,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普通农户只要赶上年头好,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则安”的思想,蒙蔽了农民进取意识,主动掌握技能走向成才致富的愿望不强。北方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闲,冬季漫长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农民有猫冬的习惯,也有的从事赌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农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东家长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2、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很多农民固守田园,很少走出

乡村接触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了技术的落后。“学而优则仕”的老想法,促使农民把子女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认为与“三农”打交道没出息。据县教育部门调查统计,全县现有高中生中学习农业技术、励志发展农业的人不足3%,职业高中生中励志发展农业的不足1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3、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少、规模小,可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习培训场所有限,学习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二)主观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推进的态势。

2、政策机制不完善,未形成畅通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说得多做得少,虚的多实的少,宏观的多具体的少,缺少实际管用的东西;在资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盖面不广,仅限于零打碎敲,没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多为普通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训上,仅限于聘请上级教师临时辅导,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季节下乡辅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办班辅导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实践积累,培训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系统,终不能形成教育优势和技术提高的合力。且辅导培训对传统农业技术培训的多,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少,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知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培训就更少,致使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伍,最新的知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播和更新。

3、人才环境不够优化,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不能被社会所完全接受,没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得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缺少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很难形成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人才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依托于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xx年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在**县召开,市委组织部授予**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xx年,**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进力度。以“**人才年”为牵总,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实现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在全县各部委办局、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专职配备一名人才办公室主任,负责各单位的人才工作。通过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核等程序,全县有46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人才办主任岗位,为推进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中,要求各单位达到“四有”,即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场所、有专项资金。通过将人才工作机构向纵深方向设置,改变了过去只靠宏观宣传引导,缺乏有效职能部门和具体人员推进工作的局面,解决了人才工作政策与执行有断层的问题,使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在基层单位落得更准、着的更实、推进更有力度。

(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及相关激励制度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基础,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是关键。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采取社会筹资、财政投入等方式,建立“优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围绕吸引人才、资助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基金&rdq uo;保障促进作用,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走访调查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农业技术人员及水稻种植、五味子种植和食用菌、大鹅、狐貉养殖等重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实施党政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手牵手”工程,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快农村人才发展步伐;开展**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人才、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通过政府投入、多方筹资,在基地建设、培训经费落实等方面切实加大了资金投入。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投资1000万元建成太阳沟、桦树、高老庄等3个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每年投入培训专项经费120多万元。广开筹资渠道,协调县信用联社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贴息贷款累计4700多万元;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向上争取资金3900多万元;筹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争取民间资金1300多万元,先后帮助7167名农村实用人才解决了资金困难,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开展农村人才学历教育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增长技能、提高学历水平的要求,帮助农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县委组织部协调县教育局,成立了**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协调省教育厅在培训中心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中专班。目前开设了农学、养殖、农经管理和庭院经济四个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7人,传授水稻、大豆、玉米、香瓜种植技术,生猪、狐貉、大鹅养殖技术,大棚育秧、食用菌栽培、立体栽培等58项农村实用技术。

(五)创新人才工作服务理念,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实现人才工作更便捷、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更快速的目标,开发了**县人才网。建立了集人才就业、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论坛、人才考试、就业辅导、资料下载、新闻资讯等为一体的人才工作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人才工作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可以搜索各类人才资讯信息,极大方便了农村实用人才求职就业,自我培训,社会援助咨询,政策法规学习,扩大了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搭建发展舞台,充分施展农村实用人才才华

引导全县32名有头脑、有实力的实用人才骨干领办企业、创办基地,以“能人效应”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扶持2912户成为产业大户;组建各类协会34个,成员7958人,辐射带动农民5万多人,占农村人口的近46.7%。借助盛市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这一有利时机,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为782名有技术但无项目、无资金的农村实用人才落实了112个致富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带动了10462名农民脱贫致富,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制作农村实用人才宣传节目23期,各乡镇专门出动人才工作宣传车,派人定期在乡村巡回播放,在主要街口悬挂人才工作大型宣传牌,在县电视台开办了(金钥匙)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栏,每周五、周六播出,让农村拔尖人才通过电视向广大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讲座。在黄金时段播放人才工作宣传标语110余条次。在县机关报开展“**人才年”专题宣传,组织了以“**人才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根据文章质量挑选10篇优秀论文组织了演讲赛,增强机关干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讨论活动。通过上述工作,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关注进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保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提高到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日程上,加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把这项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和考核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乡镇在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为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人才与科技相融合的育才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践和作用发挥的基地建设,以我县各类示范园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作为载体,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孵化功能,发挥好基地育才作用;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和项目推广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贡献大、引领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创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其

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资金专项投入和社会分担机制。在财政每年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元化的整合筹措资金,不断扩大“人才资金”容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五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现对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同时,以村党支部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设立村级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人才工作信息网络。六是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整合、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

(二)在扩大总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和远程电化教育站点及农民业校,加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实施千人计划,大力发展数以千计的新技术推广人才,数以千计的种养殖能手,数以千计的经营管理人才,数以千计的经济合作组织人才,着力打造素质技能强、结构优化、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模式,吸纳普通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自觉成才,从而扩大农村人才总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三)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实用人才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好农村实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技能和学历水平。二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农村实用人才“短信课堂”,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解决农村人才分布分散、不宜集中培训的问题,对人才实施“时时培训”,进一步提高实用人才培训效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以**人才网为主要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设置,建立农业供求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资料下载等实用版块,建立各种涉农物资、人才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外信息传递和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使村民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中介服务,提供就业帮助,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人才市常四是充分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作用,采取长短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农民和社会需要结合,开展好农业技术辅导、职业技能辅导等,传送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等,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五是采取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到农业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异地学习考察,加强对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开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六是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开展“创发展型村领导班子”等载体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型人才成长。

(四)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成长发展和创业兴业的社会氛围

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实现培养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各类实用人才,予以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不断扩大农村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实用人才的关注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传”、“帮”、“带”的工作热情,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战部xx年调研课题安排,我们组织了《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民盟课题调研组,于xx年4-7月,在**民盟的各级组织中,开展关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专题调研活动。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民盟**市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定,以及民盟九届四次中常会确立的干部队伍建设在盟的自身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提出的全面实施“人才强盟”战略等的有关要求,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到加强市盟自身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思考和实践,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拓宽选拔渠道,加大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措施和方法。具体做法和成效:

1、建立后备人才库。充分利用“三期盟员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对盟员职务、职称晋升、政治安排、获得嘉奖、盟内职务晋升、学历学位变化、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及时更改,实现对盟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在建立盟员信息档案的同时,对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盟员进行一次摸底筛选,建立后备人才库。根椐年龄、学历、专业、能力、阅历等形成不同的人才队伍梯次,市委会对实行盟内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其他安排等不同的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如盟市委现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职务盟员2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女盟员2人;现任政治安排人员32人,平均年龄46.8岁,拟推荐担任政治安排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女盟员12人;盟市委现任领导6人,平均年龄49岁,拟推荐担任盟市委领导职务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4.25岁,其中女盟员1人;现任盟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30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女盟员13人;拟推荐担任“五员”后备人选10人,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女盟员5人。

2、发现选拔。民盟市委会着眼于政治交接,在原有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上,注重把具有一定代表性,有相应管理能力、热爱民盟和本职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盟员选拔到领导班子来。抓住xx年市委会换届有利契机,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进入市委会领导班子。一是从原有的市委委员中提拔,分别有2位副主委和2位常委从市委委员中提拔;二是从盟的基层支部主委和骨干中选拔,有4位基层支部主委或骨干提拔为市委委员;三是从现任政治安排人员中选拔,如刚成立**技术学院支部主委人选,市委会首先推荐其担任市政协委员,积极为其成长搭舞台,而后再压担子;四是通过民主推荐方式进行选拔,如**学院总支、农林支部、小教支部换届,对支部(总支)委员会支委人选经过所在支部进行民主推荐后,市委会对后备人选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盟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同统战部充分协商,再提交支部(总支)全体盟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了新一届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支部(总支)班子人选,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培养锻炼。一是跟市委统战部干部科保持联系,加强沟通,根椐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把后备干部培训列入计划。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骨干,尤其是新进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新盟员参加培训,每年分两期选送2名后备人才到省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学习,每年还选送若干名基层骨干参加盟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和市委党校党外干部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赴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二是通过全委常委学习会,基层组织活动,新盟员培训班和邀请盟内专家进行盟史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三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对选拔进来的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的有意识的锻炼,如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盟组织的参政议政和课题调研活动,结合盟员专业特长、工作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上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四是通过参加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举办各种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等机会,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发言、座谈讨论、建言献策等形式,让后备干部知情议政,使他们不断深入了解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胆识,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五是提高后备干部社会工作水平和能力,参加社会服务和挂职锻炼,如曾选派后备干部至乡镇挂职担任副镇长。

4、组织发展。不断探索组织发展工作新途径。一是把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有年龄优势的人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推荐的快车道,使这些同志在加入民盟后,尽快进入角色,并

根据市委统战部xx年调研课题安排,我们组织了《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民盟课题调研组,于xx年4-7月,在**民盟的各级组织中,开展关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专题调研活动。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民盟**市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定,以及民盟九届四次中常会确立的干部队伍建设在盟的自身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提出的全面实施“人才强盟”战略等的有关要求,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到加强市盟自身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思考和实践,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拓宽选拔渠道,加大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措施和方法。具体做法和成效:

1、建立后备人才库。充分利用“三期盟员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对盟员职务、职称晋升、政治安排、获得嘉奖、盟内职务晋升、学历学位变化、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及时更改,实现对盟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在建立盟员信息档案的同时,对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盟员进行一次摸底筛选,建立后备人才库。根椐年龄、学历、专业、能力、阅历等形成不同的人才队伍梯次,市委会对实行盟内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其他安排等不同的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如盟市委现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职务盟员2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女盟员2人;现任政治安排人员32人,平均年龄46.8岁,拟推荐担任政治安排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女盟员12人;盟市委现任领导6人,平均年龄49岁,拟推荐担任盟市委领导职务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4.25岁,其中女盟员1人;现任盟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30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女盟员13人;拟推荐担任“五员”后备人选10人,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女盟员5人。

2、发现选拔。民盟市委会着眼于政治交接,在原有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上,注重把具有一定代表性,有相应管理能力、热爱民盟和本职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盟员选拔到领导班子来。抓住xx年市委会换届有利契机,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进入市委会领导班子。一是从原有的市委委员中提拔,分别有2位副主委和2位常委从市委委员中提拔;二是从盟的基层支部主委和骨干中选拔,有4位基层支部主委或骨干提拔为市委委员;三是从现任政治安排人员中选拔,如刚成立**技术学院支部主委人选,市委会首先推荐其担任市政协委员,积极为其成长搭舞台,而后再压担子;四是通过民主推荐方式进行选拔,如**学院总支、农林支部、小教支部换届,对支部(总支)委员会支委人选经过所在支部进行民主推荐后,市委会对后备人选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盟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同统战部充分协商,再提交支部(总支)全体盟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了新一届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支部(总支)班子人选,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培养锻炼。一是跟市委统战部干部科保持联系,加强沟通,根椐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把后备干部培训列入计划。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骨干,尤其是新进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新盟员参加培训,每年分两期选送2名后备人才到省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学习,每年还选送若干名基层骨干参加盟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和市委党校党外干部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赴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二是通过全委常委学习会,基层组织活动,新盟员培训班和邀请盟内专家进行盟史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三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对选拔进来的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的有意识的锻炼,如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盟组织的参政议政和课题调研活动,结合盟员专业特长、工作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上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四是通过参加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举办各种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等机会,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发言、座谈讨论、建言献策等形式,让后备干部知情议政,使他们不断深入了解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胆识,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五是提高后备干部社会工作水平和能力,参加社会服务和挂职锻炼,如曾选派后备干部至乡镇挂职担任副镇长。

4、组织发展。不断探索组织发展工作新途径。一是把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有年龄优势的人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推荐的快车道,使这些同志在加入民盟后,尽快进入角色,并

与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挂钩,做到

先揽人,后树才,使其快速成长早日发挥作用。二是充分挖掘潜力,用好用足现有的政策,不单纯以入盟时间长短作为培养和使用的衡量依据,盟市委近年来利用30%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入盟,发展一些经济、金融、法律等非重点界别成员,改变后备干部的结构,使民盟组织的发展既保持界别特色,又有较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同时也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如发展优秀民营企业家,新兴行业及社会中介机构人士入盟,让他们担任盟的各专委会负责人,如市委会安排从事律师事务所行业的副主委分管盟市委社会服务工作,安排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中介机构负责人分别担任盟的社会服务部部长、副部长职务,形成合力,以增强民盟参政议政的实力和能力,让他们在社会服务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5、协商推荐。市委会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换届调整时机,推荐盟内骨干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后备干部的成长铺台阶、搭舞台。市委会经过多次与市、区政协和统战部推荐协商,采取电话、走访等形式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向他们大力推荐盟的后备人才,在xx年和xx年盛市、区人大、政协换届中,有1位盟员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位盟员被邀请为省政协委员;1位盟员担任市人大副主任,有2位盟员新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有1位市政协委员增补为市政协常委;有7位后备干部增补为新的市政协委员,有1位盟员骨干担任区人大代表,6位支部主委新增补为区政协委员,为民盟在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二、经验体会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民盟**市委会长期以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后备干部在盟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给民盟工作带来了生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了后备干部行列,后备干部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界别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适时推荐等方面也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1、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是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上,要始终遵循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与盟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及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平时走访联系、邀请相关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和行政领导参加盟组织重大活动与重要会议、邀请市、区两级统战部领导以及高校统战部门负责人参加党盟恳谈会等形式,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干部信息,为基层组织和盟员骨干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为盟员个人的发展进步创设有利条件。只有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才能把这项工作有效地推向深入,并取得预期效果。

2、把好成员入口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盟员队伍,才可能为后备干部队伍提供充足的资源。在后备干部组织发展上,要始终以上级盟组织的要求和“思想好、业务好、人品好”作为发展成员的基本标准,尤其注重政治素质,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标准不动摇,力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决不为求数量而降低质量,经过多年积累保证盟员较高的整体素质,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在后备干部选拔推荐上,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程序,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原则,做到有才无德不选,有德无才不推,确保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后备干部人选,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顺利实现政治交接奠定思想基矗

3、着眼于政治交接,努力培养一支能够与中共长期亲密团结合作,能适应参政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实现新老交替历史的重要基矗要结合机关自身建设,大胆提拔培养基层组织优秀干部,进一步扩大后备干部培养平台。要根据盟务工作需要和市盟机关建设实际,考察选拔政治成熟、能力突出、熟悉基层盟务工作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层组织优秀干部,通过与干部所属党组织部门的沟通协商,大胆提拔到市盟机关担任领导干部。同时,适时选用德才兼备的盟员骨干,充实盟内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为后备干部成长搭台铺路。只有及时将那些德才兼备、政治成熟的盟员骨干,安排到盟内适当的岗位上锻炼,为他们下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实现参政党新老交替才有基矗

4、优秀充足的人才储备是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保持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的战略考虑。只有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兴盟,人才强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储备,并通过建立后备人才库,及时反映盟员的工作业 绩,才能及时高效地掌握情况,快速发现人才。

5、培养锻炼既是帮助后备干部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多党合作的发展,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已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的民盟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教育,进一步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增强参政党意识,全面提升盟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以参政议政调研为契机,以重大盟务活动为平台,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只有加强培养教育,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培养选拔的后备干部创造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有利条件,才有利于优秀盟员发挥聪明才智、尽快成长。

6、做好优秀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煅炼工作既是衡量民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事关参政议政质量的大事。对优秀的后备干部,除及时在盟内进行职务安排外,还要积极、主动、适时推荐后备干部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主动加强与中共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各区的联系沟通,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和部门人事调整的机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推荐给中共各级统战部、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通过政治安排煅炼,提高他们参政议政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三、存在问题

从民盟**市委会本身情况来看,近年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也创新了一些新的模式,但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比如,如何处理好后备干部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和推荐工作机制,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后备干部考察工作等方面,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和研究。

1、从盟组织内部看,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是源少。合适的发展对象偏少、盟员年龄结构老化,近40%为退休人员,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二是培养还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锻炼、使用,更多的是临时性、随机性,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表册档案的建立,组织的有意培养,有针对性的锻炼,恰到好处的使用,对后备干部人选如何进行全面考察,都还有待研究。

2、从盟的思想建设看,参政议政意识有待增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盟成员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成员大量增加,成员以文化、教育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民盟“后备干部”多为单位领导或业务骨干,工作繁忙,处理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的矛盾的能力有待提高。即使有热心,有强烈参政议政的意识,也会因为知识、能力和时间的局限,无法提出有针对性、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的素质有待提升。

3、盟组织与基层所在单位、上级党委及组织、人事和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还不够。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级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他们在盟内的公认度、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活动,做得不够,后备干部主要靠自生自长。主要的原因是,盟专职干部力量不足,主委、委员、支部主委多为领导或骨干,在盟内职务是兼职,难有精力与“他人”、“他部门”特别是基层所在单位沟通。

四、思考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把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实,这也是每一个参政党长期面临的问题。经过近一段的调研,我们认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在思想认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优化结构、保障落实五个方面继续下功夫。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它关系到我国各个民主党派未来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格局的顺利推进,是个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当前,民主党派正处于整体性政治交接的重要时期,能否保证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立尝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延续和发展,保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又一支素质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以满足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建设需要。要着眼于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和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

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本党派特色的后备干部,为多党合作的长期发展和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奠定扎实的基矗努力实现xx同志所希望的“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2、创新机制,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重大政治工作,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要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四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环节上,不断建立和健全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以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因领导人的变动或其他原因而时起时落。

首先,加强与中共的联系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特别是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些基本环节上,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和干部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与中共统战部门的沟通,自觉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建设纳入执政党和政府干部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去;又要负起我们自己的责任,以对社会负责、对多党合作事业和参政党事业负责的精神,主动发现、培养、优秀人才,及时有效地把经得起民主评议、公开选拔、选举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推荐出去,使我们的工作更切合参政党实际,更有针对性。其次,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规范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和推荐标准。作为参政党,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其政党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既要强调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把政治关。在选拔推荐时要明确选拔标准,即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标准,把是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及重大原则立场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考虑其学历文化基储专业造诣成就及政治影响力和知名度等。再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时研究、认真把握后备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各级党委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各类干部的需求状况,科学制定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逐步建立一支各方面、多层次、具有梯次结构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在层次上,可根据后备干部成熟程度,把后备干部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近期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二层次为经过几年培养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三层次为中长期培养的人员。在安排煅炼时,可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分成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盟内安排和其他安排等四个部分。

第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锻炼模式。重视对后备干部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念、道德和人格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引导和培养。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轮岗、挂职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一批干部到综合性较强的岗位工作,借助岗位历练,拓宽这些干部的工作领域,丰富操作层面的知识,不断增强他们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提高他们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合作共事的能力,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处级、局级领导干部的活动,通过这类活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第五,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规范有序地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情况,反复协商,务求客观、公正,各方认可。一是建立后备干部定期考核制度,严格工作考核,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工作目标管理。二是根据后备干部的表现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采用动态管理方式管理人才库,对选拔出来的干部及时建立档案纳入人才库,实行滚动式管理,适时进行调整和充实。三是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和人才竞争机制,健全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后备干部人选的选拔机制,努力营造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3、加强运作,着力后备干部的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使用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重要工作来对待,着力在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这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要发展适合的后备干部人才。发展适合的人才是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前提,参政党的后备干部应该是参政党成员中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成员。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民主推荐制度,注重发展高素质的骨干成员,把好后备干部入口关。在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通过群众推荐和班子推荐等形

式,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要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的能力。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首先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还应具备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及培养是提高后备干部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有效方式,要着眼未来,为他们铺设舞台,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能力。要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展现才华、做出实绩的机会。要让他们多参加参政党组织的政治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在参政党党内的公认度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要不拘一格选拔后备人才。选好人,配好班子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组织保证,后备干部是保证我们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的基矗要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制定“推优”工作规划和有关实施细则,建立并落实“推优”工作制度,使“推优”成为参政党组织建设和推荐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要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有群众基础的同志选配进来。其次,要严格民主推荐制度,对后备干部人选要进行全面考察,按照条件进行筛选,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定期进行考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摈弃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不分入党先后选拔后备干部。

四是及时有效地推荐输送人才。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及时发现和重点培养后备干部,并积极与组织部门沟通和举荐,确保在人大代表、常委及政协委员、常委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积极主动地选拔推荐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担任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科教文卫等单位领导职务的工作。要在推荐老代表的同时,更多地培养推荐各方面的新人,实现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逐步建立起一支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的新一代参政党代表人士队伍。

4、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备用结合,全局统一调配,交流使用,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条块分割状况,使后备干部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走上与自己德才素质相适应的领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要合理调整队伍结构,备用结合。参政党所具有的政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主要是通过代表人物发挥作用。针对我市民盟盟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要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考虑,把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把所有优秀参政党党员纳入视野范围之内,广泛吸收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逐步满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结合党派实际,实行参政党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备用结合,优增劣汰,适时调整,保持后备干部动态平衡。并定期对已列入名单的后备干部的德才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及时提拔使用和进行调整,并紧密结合班子的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优秀人眩

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梯次发展。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实施动态管理。把第一层次作为班子平时调整和换届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将第二层次向第一层次、第三层次向第二层次根据成熟度的变化滚动调整及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调整,形成新一轮的后备干部分层名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形结构,确保在不同的领导岗位需求时,都能推荐出德才素质相适应的后备干部,最大限度地为发挥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势,真正把备用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坚持好中选优,因才施用。对后备干部队伍原则上应每隔一至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保持常数。对不同层次的后备干部分别规定最长备用期,在最长备用期内得不到提拔使用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不搞“终身制”,以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先进性。

5、保障落实,确保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正确领导。各级组织要自觉地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在政策保障方面,要加强与中共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地把参政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中共的统一领导。一要争取摆上中共党建的位置。努力采取措施,把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各方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良好局面。二要争取纳入中共

党建的规划。及时与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统战部门沟通,争取中共各级党委在人才培训规划和组织干部轮岗、挂职锻炼时,把参政党干部纳入统一计划。

在组织保障方面,主动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及时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的总体情况与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相互沟通,并及时反映、共同研究解决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做好参政党后备干部的发现、培养、举荐等工作,形成良好的参政党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在人才保障方面,营造良好的干部成长氛围,激励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出色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使他们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中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人才辈出,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民主党派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局面,为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在机制保障方面,一是严格把住干部选拔入口,力求全面掌握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为建设高质量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基矗二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建设一支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及时、大胆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尽早安排在盟内外不同岗位上担任一定职务,做到后继有人,为参政党的事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加大选拔培养力度,确保及时准确地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努力使选拔培养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都能先后走上领导岗位或取得适当的政治安排。五是坚持同后备干部保持经常联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积极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出成绩,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备干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合作共事的经验,使每个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关系更加密切。

第五篇: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模版]

根据市委统战部XX年调研课题安排,我们组织了《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民盟课题调研组,于XX年4-7月,在**民盟的各级组织中,开展关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专题调研活动。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民盟**市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定,以及民盟九届四次中常会确立的干部队伍建设在盟的自身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提出的全面实施“人才强盟”战略等的有关要求,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到加强市盟自身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思考和实践,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拓宽选拔渠道,加大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措施和方法。具体做法和成效:

1、建立后备人才库。充分利用“三期盟员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对盟员职务、职称晋升、政治安排、获得嘉奖、盟内职务晋升、学历学位变化、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及时更改,实现对盟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在建立盟员信息档案的同时,对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盟员进行一次摸底筛选,建立后备人才库。根椐年龄、学历、专业、能力、阅历等形成不同的人才队伍梯次,市委会对实行盟内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其他安排等不同的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如盟市委现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职务盟员2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女盟员2人;现任政治安排人员32人,平均年龄46.8岁,拟推荐担任政治安排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女盟员12人;盟市委现任领导6人,平均年龄49岁,拟推荐担任盟市委领导职务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4.25岁,其中女盟员1人;现任盟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30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女盟员13人;拟推荐担任“五员”后备人选10人,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女盟员5人。

2、发现选拔。民盟市委会着眼于政治交接,在原有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上,注重把具有一定代表性,有相应管理能力、热爱民盟和本职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盟员选拔到领导班子来。抓住XX年市委会换届有利契机,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进入市委会领导班子。一是从原有的市委委员中提拔,分别有2位副主委和2位常委从市委委员中提拔;二是从盟的基层支部主委和骨干中选拔,有4位基层支部主委或骨干提拔为市委委员;三是从现任政治安排人员中选拔,如刚成立**技术学院支部主委人选,市委会首先推荐其担任市政协委员,积极为其成长搭舞台,而后再压担子;四是通过民主推荐方式进行选拔,如**学院总支、农林支部、小教支部换届,对支部(总支)委员会支委人选经过所在支部进行民主推荐后,市委会对后备人选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盟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同统战部充分协商,再提交支部(总支)全体盟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了新一届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支部(总支)班子人选,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培养锻炼。一是跟市委统战部干部科保持联系,加强沟通,根椐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把后备干部培训列入计划。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骨干,尤其是新进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新盟员参加培训,每年分两期选送2名后备人才到省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学习,每年还选送若干名基层骨干参加盟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和市委党校党外干部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赴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二是通过全委常委学习会,基层组织活动,新盟员培训班和邀请盟内专家进行盟史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三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对选拔进来的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的有意识的锻炼,如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盟组织的参政议政和课题调研活动,结合盟员专业特长、工作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上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四是通过参加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举办各种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等机会,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发言、座谈讨论、建言献策等形式,让后备干部知情议政,使他们不断深入了解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胆识,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五是提高后备干部社会工作水平和能力,参加社会服务和挂职锻炼,如曾选派后备干部至乡镇挂职担任副镇长。

4、组织发展。不断探索组织发展工作新途径。一是把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有年龄优势的人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推荐的快车道,使这些同志在加入民盟后,尽快进入角色,并与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挂钩,做到

先揽人,后树才,使其快速成长早日发挥作用。二是充分挖掘潜力,用好用足现有的政策,不单纯以入盟时间长短作为培养和使用的衡量依据,盟市委近年来利用30%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入盟,发展一些经济、金融、法律等非重点界别成员,改变后备干部的结构,使民盟组织的发展既保持界别特色,又有较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同时也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如发展优秀民营企业家,新兴行业及社会中介机构人士入盟,让他们担任盟的各专委会负责人,如市委会安排从事律师事务所行业的副主委分管盟市委社会服务工作,安排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中介机构负责人分别担任盟的社会服务部部长、副部长职务,形成合力,以增强民盟参政议政的实力和能力,让他们在社会服务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5、协商推荐。市委会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换届调整时机,推荐盟内骨干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后备干部的成长铺台阶、搭舞台。市委会经过多次与市、区政协和统战部推荐协商,采取电话、走访等形式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向他们大力推荐盟的后备人才,在XX年和XX年省、市、区人大、政协换届中,有1位盟员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位盟员被邀请为省政协委员;1位盟员担任市人大副主任,有2位盟员新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有1位市政协委员增补为市政协常委;有7位后备干部增补为新的市政协委员,有1位盟员骨干担任区人大代表,6位支部主委新增补为区政协委员,为民盟在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二、经验体会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民盟**市委会长期以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后备干部在盟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给民盟工作带来了生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了后备干部行列,后备干部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界别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适时推荐等方面也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1、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是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上,要始终遵循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与盟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及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平时走访联系、邀请相关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和行政领导参加盟组织重大活动与重要会议、邀请市、区两级统战部领导以及高校统战部门负责人参加党盟恳谈会等形式,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干部信息,为基层组织和盟员骨干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为盟员个人的发展进步创设有利条件。只有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才能把这项工作有效地推向深入,并取得预期效果。

2、把好成员入口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盟员队伍,才可能为后备干部队伍提供充足的资源。在后备干部组织发展上,要始终以上级盟组织的要求和“思想好、业务好、人品好”作为发展成员的基本标准,尤其注重政治素质,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标准不动摇,力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决不为求数量而降低质量,经过多年积累保证盟员较高的整体素质,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在后备干部选拔推荐上,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程序,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原则,做到有才无德不选,有德无才不推,确保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后备干部人选,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顺利实现政治交接奠定思想基础。

3、着眼于政治交接,努力培养一支能够与中共长期亲密团结合作,能适应参政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实现新老交替历史的重要基础。要结合机关自身建设,大胆提拔培养基层组织优秀干部,进一步扩大后备干部培养平台。要根据盟务工作需要和市盟机关建设实际,考察选拔政治成熟、能力突出、熟悉基层盟务工作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层组织优秀干部,通过与干部所属党组织部门的沟通协商,大胆提拔到市盟机关担任领导干部。同时,适时选用德才兼备的盟员骨干,充实盟内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为后备干部成长搭台铺路。只有及时将那些德才兼备、政治成熟的盟员骨干,安排到盟内适当的岗位上锻炼,为他们下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实现参政党新老交替才有基础。

4、优秀充足的人才储备是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保持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的战略考虑。只有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兴盟,人才强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储备,并通过建立后备人才库,及时反映盟员的工作业绩,才能及时高效地掌握情况,快速发现人才。

5、培养锻炼既是帮助后备干部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多党合作的发展,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已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的民盟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教育,进一步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增强参政党意识,全面提升盟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以参政议政调研为契机,以重大盟务活动为平台,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只有加强培养教育,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培养选拔的后备干部创造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有利条件,才有利于优秀盟员发挥聪明才智、尽快成长。

6、做好优秀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煅炼工作既是衡量民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事关参政议政质量的大事。对优秀的后备干部,除及时在盟内进行职务安排外,还要积极、主动、适时推荐后备干部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主动加强与中共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各区的联系沟通,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和部门人事调整的机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推荐给中共各级统战部、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通过政治安排煅炼,提高他们参政议政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三、存在问题

从民盟**市委会本身情况来看,近年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也创新了一些新的模式,但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比如,如何处理好后备干部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和推荐工作机制,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后备干部考察工作等方面,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和研究。

1、从盟组织内部看,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是源少。合适的发展对象偏少、盟员年龄结构老化,近40%为退休人员,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二是培养还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锻炼、使用,更多的是临时性、随机性,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表册档案的建立,组织的有意培养,有针对性的锻炼,恰到好处的使用,对后备干部人选如何进行全面考察,都还有待研究。

2、从盟的思想建设看,参政议政意识有待增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盟成员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成员大量增加,成员以文化、教育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民盟“后备干部”多为单位领导或业务骨干,工作繁忙,处理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的矛盾的能力有待提高。即使有热心,有强烈参政议政的意识,也会因为知识、能力和时间的局限,无法提出有针对性、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的素质有待提升。

3、盟组织与基层所在单位、上级党委及组织、人事和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还不够。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级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他们在盟内的公认度、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活动,做得不够,后备干部主要靠自生自长。主要的原因是,盟专职干部力量不足,主委、委员、支部主委多为领导或骨干,在盟内职务是兼职,难有精力与“他人”、“他部门”特别是基层所在单位沟通。

四、思考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把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实,这也是每一个参政党长期面临的问题。经过近一段的调研,我们认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在思想认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优化结构、保障落实五个方面继续下功夫。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它关系到我国各个民主党派未来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格局的顺利推进,是个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当前,民主党派正处于整体性政治交接的重要时期,能否保证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立场、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延续和发展,保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又一支素质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以满足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建设需要。要着眼于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和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本党派特色的后备干部,为多党合作的长期发展和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奠定扎实的基础。努力实现xx同志所希望的“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2、创新机制,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重大政治工作,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要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四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环节上,不断建立和健全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以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因领导人的变动或其他原因而时起时落。

首先,加强与中共的联系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特别是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些基本环节上,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和干部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与中共统战部门的沟通,自觉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建设纳入执政党和政府干部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去;又要负起我们自己的责任,以对社会负责、对多党合作事业和参政党事业负责的精神,主动发现、培养、优秀人才,及时有效地把经得起民主评议、公开选拔、选举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推荐出去,使我们的工作更切合参政党实际,更有针对性。

其次,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规范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和推荐标准。作为参政党,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其政党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既要强调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把政治关。在选拔推荐时要明确选拔标准,即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标准,把是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及重大原则立场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考虑其学历文化基础、专业造诣成就及政治影响力和知名度等。

再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时研究、认真把握后备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各级党委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各类干部的需求状况,科学制定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逐步建立一支各方面、多层次、具有梯次结构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在层次上,可根据后备干部成熟程度,把后备干部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近期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二层次为经过几年培养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三层次为中长期培养的人员。在安排煅炼时,可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分成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盟内安排和其他安排等四个部分。

第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锻炼模式。重视对后备干部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念、道德和人格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引导和培养。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轮岗、挂职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一批干部到综合性较强的岗位工作,借助岗位历练,拓宽这些干部的工作领域,丰富操作层面的知识,不断增强他们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提高他们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合作共事的能力,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处级、局级领导干部的活动,通过这类活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第五,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规范有序地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情况,反复协商,务求客观、公正,各方认可。一是建立后备干部定期考核制度,严格工作考核,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工作目标管理。二是根据后备干部的表现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采用动态管理方式管理人才库,对选拔出来的干部及时建立档案纳入人才库,实行滚动式管理,适时进行调整和充实。三是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和人才竞争机制,健全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后备干部人选的选拔机制,努力营造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3、加强运作,着力后备干部的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使用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重要工作来对待,着力在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这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要发展适合的后备干部人才。发展适合的人才是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前提,参政党的后备干部应该是参政党成员中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成员。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民主推荐制度,注重发展高素质的骨干成员,把好后备干部入口关。在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通过群众推荐和班子推荐等形式,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要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的能力。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首先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还应具备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及培养是提高后备干部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有效方式,要着眼未来,为他们铺设舞台,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能力。要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展现才华、做出实绩的机会。要让他们多参加参政党组织的政治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在参政党党内的公认度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要不拘一格选拔后备人才。选好人,配好班子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组织保证,后备干部是保证我们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的基础。要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制定“推优”工作规划和有关实施细则,建立并落实“推优”工作制度,使“推优”成为参政党组织建设和推荐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要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有群众基础的同志选配进来。其次,要严格民主推荐制度,对后备干部人选要进行全面考察,按照条件进行筛选,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定期进行考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摈弃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不分入党先后选拔后备干部。

四是及时有效地推荐输送人才。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及时发现和重点培养后备干部,并积极与组织部门沟通和举荐,确保在人大代表、常委及政协委员、常委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积极主动地选拔推荐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担任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科教文卫等单位领导职务的工作。要在推荐老代表的同时,更多地培养推荐各方面的新人,实现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逐步建立起一支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的新一代参政党代表人士队伍。

4、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备用结合,全局统一调配,交流使用,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条块分割状况,使后备干部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走上与自己德才素质相适应的领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是要合理调整队伍结构,备用结合。参政党所具有的政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主要是通过代表人物发挥作用。针对我市民盟盟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要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考虑,把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把所有优秀参政党党员纳入视野范围之内,广泛吸收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逐步满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结合党派实际,实行参政党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备用结合,优增劣汰,适时调整,保持后备干部动态平衡。并定期对已列入名单的后备干部的德才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及时提拔使用和进行调整,并紧密结合班子的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优秀人选。

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梯次发展。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实施动态管理。把第一层次作为班子平时调整和换届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将第二层次向第一层次、第三层次向第二层次根据成熟度的变化滚动调整及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调整,形成新一轮的后备干部分层名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形结构,确保在不同的领导岗位需求时,都能推荐出德才素质相适应的后备干部,最大限度地为发挥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势,真正把备用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坚持好中选优,因才施用。对后备干部队伍原则上应每隔一至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保持常数。对不同层次的后备干部分别规定最长备用期,在最长备用期内得不到提拔使用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不搞“终身制”,以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先进性。

5、保障落实,确保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正确领导。各级组织要自觉地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在政策保障方面,要加强与中共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地把参政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中共的统一领导。一要争取摆上中共党建的位置。努力采取措施,把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各方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良好局面。二要争取纳入中共党建的规划。及时与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统战部门沟通,争取中共各级党委在人才培训规划和组织干部轮岗、挂职锻炼时,把参政党干部纳入统一计划。

在组织保障方面,主动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及时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的总体情况与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相互沟通,并及时反映、共同研究解决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做好参政党后备干部的发现、培养、举荐等工作,形成良好的参政党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在人才保障方面,营造良好的干部成长氛围,激励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出色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使他们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中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人才辈出,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民主党派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局面,为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在机制保障方面,一是严格把住干部选拔入口,力求全面掌握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为建设高质量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基础。二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建设一支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及时、大胆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尽早安排在盟内外不同岗位上担任一定职务,做到后继有人,为参政党的事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加大选拔培养力度,确保及时准确地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努力使选拔培养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都能先后走上领导岗位或取得适当的政治安排。五是坚持同后备干部保持经常联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积极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出成绩,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备干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合作共事的经验,使每个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关系更加密切。

下载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

    关于安乡县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 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和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本单位;乡镇机关干部是党对农村各项路......

    纪监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纪委《关于开展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县纪委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采取深入实际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当前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

    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县辖9镇4乡1区,面积885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7%;60岁以上的老人7.8万人,其中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

    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00: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五老志愿者......

    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构......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5篇)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1: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农村......

    西部律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

    西部律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法治建设) 西部律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甘肃省张掖市参观记机械1213 20123213 于青起 壹 律师是律师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

    民政对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